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浙残明梦-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多时,大队农民军从远处杀到。
这边方报“贼军已过卢沟桥”,那边就已经大片掩杀过来。旋即在新顺王李自成的亲自指挥下,开始环攻平则、彰义等九门。
驻扎城下的京师三大营敌不住来者势猛,大都溃降,火车、巨炮、蒺藜、鹿角俱为大顺军所有。崇祯帝选拔京营精锐至此全部被吞。
大顺军反炮攻城,一时炮声轰隆,震天动地。
诸臣正在侍班,奉旨守城的襄城伯李国桢匹马驰阙下,汗浃沾衣。太监呵斥要他停下。
李国桢道:“现为何时!君臣即求相见,不可多得呵。”
崇祯帝闻讯,急召入。
李国桢叩首哭道:“皇上,守军不用命。鞭鞑一人起,另一人又躺下如故。”
崇祯帝当下命所有太监都参与守城。
内侍一听,大哗道:“要我们守城?那诸文武做什么?”
又道:“官止内操,我等甲械俱无,奈何?”
有的则劝勉道:“我辈月食五十万,效死固当。”
于是纷乱中,所有太监都仓促持械登城守卫,共得数千人。
崇祯帝翻括库金二十万犒军。其实这二十万两银子系募捐而得,大明国库至此已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这天,平民百姓有痛哭输金的,有的银子三百两,有的四百两,都授予锦衣卫千户之职。
十八日,大顺军奋力攻城,炮声不绝,流矢雨集。他们一面强攻,一面大叫:“快开门,不然屠城了!”
守城士卒害怕,就对城外放了几下空炮,同时挥手示意大顺军。待大顺军稍稍退后,炮才发出。
待炮声一过,大顺军随即驱赶居民背负木石,填护城河急攻。其部“孩儿军”均以少年组成,攻城骁勇异常,锐不可挡。
明军急发“万人敌”大炮,谁知慌乱中操作不慎,误伤数十人。巨响在城内爆起,明军顿如惊弓之鸟,到处都在叫“城陷了”,满城军民号哭奔窜。
太常少卿吴麟征累土填西直门,单骑驰入西安门。
吏部侍郎沈惟炳守门,对他道:“内守有宦寺,百官不得入内,奈何?”
吴麟征排门而入,太监王德化对他道:“守城人少奈何?请增派人马。”
吴麟征到了午门,遇大学士魏藻德,将他阻止住道:“兵部调度兵饷已足,圣生(吴麟征的字)何事如此张皇?藻德将要出阁。圣上正在休息,你如何能得以进内?”
吴麟征流泪,坚请得以非时见,魏藻德将他的手挽住往外便走。
薄暮时分,李自成在彰义门外设座,晋王、代王左右席地坐,新近投降的太监杜勋在一旁侍候。
杜勋大叫:“城上人听着!不许放箭,我是杜勋。请缒下一人,有话相告。”
守城的提督太监王承恩与曹化淳等一听,举目向下看去,但见暮色苍茫中,义军遍地,刀枪林立,一位红唇白脸的胖胖太监骑马耀武扬扬立于最前,正仰头对着他们指手划脚。各自迟疑道:“这不是杜勋吗?但他不是已在宣府殉难?皇上前几日还特地为他立祠祭祀呢。来者莫非是鬼?”
见杜勋又在城下大叫,这才道:“杜公公,我们留一人下去为人质,请公公上来。”
杜勋道:“我杜勋无所畏,用人质做什么!”
王承恩与曹化淳等于是将他缒上。
杜勋与众太监寒暄几句,然后一同入见崇祯帝。
崇祯帝见杜勋竟然没死,还降了贼,甚为不悦,便问道:“杜勋,你来此何为?”
杜勋道:“敌势大,万岁爷可自为计。”
崇祯帝道:“如何个计法?”
杜勋叩头将李自成书信递上道:“望万岁爷三思,及早逊位,可保万世富贵。”
崇祯帝不理他,转问在一旁的大学士魏藻德意见。
魏藻德却一语不发。
崇祯帝大怒,猛击龙椅,将之推倒。
这时,昌平守陵太监申芝秀也投降了农民军,缒上入见,备述贼寇犯上不道语,也请崇祯帝逊位。
崇祯帝怒斥道:“你等忘义小人,还有脸来见朕?还不给我滚!”
申芝秀抱头鼠窜而去。
杜勋耽留多时,见崇祯帝毫不动心,自觉没趣,只好告辞。
众太监请留杜勋。
杜勋笑道:“有秦、晋二王在下为质。咱家不回去,则二王不免于难呵。”
于是将他放回,仍旧从城墙缒下。
杜勋临行,回头对守城太监王则尧、褚宪章等道:“列位放心,吾党富贵自在。”
兵部尚书张缙彦奏道:“时势如此危急,臣屡至城门,欲观城上守御,都被监视阻止。今闻曹化淳王化成缒杜勋上城,未知何意,恐有奸宄不测。”
章上,崇祯帝御笔批遣张缙彦上城巡视。
至城上,内监仍旧拒绝让他通行。
张缙彦将皇上手书一亮,这才准许他上来。于是问道:“杜勋何在?”
众内监傲然答道:“昨夜缒上,今晨放下。万岁爷已知道此事,勿须诘问。”又道:“还有秦、晋二王在城下,也想通话。”
张缙彦道:“秦、晋二王既已降寇,如何可让他们上来?”
内监拂衣而去。
张缙彦无奈,乘此才有机会阅视城楼。却见守卒寥寥无几,便追问守城的兵部侍郎王家彦原因。
王家彦痛哭道:“贼势如此,监视中官却将营兵选调,李襄城④处尚有四成。家彦所守,两堵仅一卒。”
话未说完,城下坎墙攻城声急。守城的王承恩忙令发炮,连毙数人。
王化成等却仍然顾自饮酒自若。
张缙彦驰至内阁,将所见向诸阁臣述说一遍,约大家联名上奏。
到了宫门,却收到崇祯帝传旨止住。
原来,崇祯帝见情势危急,想起李建泰的话,忙召见驸马都尉巩永固,要他以家丁护送太子南行。
巩永固为明光宗西李选侍女儿安乐公主丈夫,为人正直,一直为崇祯帝所倚信。他接口谕不敢怠慢,赶忙入见圣驾。
崇祯帝见到他,顿时如落水之人突然抓到了一根救命草一般,便将其意告知。
巩永固叩头道:“亲臣不准藏甲,臣等岂敢私蓄家丁。即使有,何足以抵挡贼寇!”
崇祯帝这才想起自己亲自颁发的禁令,君臣相对而泣。
崇祯帝又下罪己诏,尽罢加派新旧饷,一面召王承恩等,急整饬内侍队伍准备御驾亲征,所以不愿接见阁臣浪费时间。
然而还未准备好,而这时情势已大变。日晡时分,农民军架飞梯继续攻打西直、平则、德胜三门。官军抵御不住,守城太监则暗中策应,农民军于是攻占了外城。
申刻,太监曹化淳打开彰义门献城投降,农民军大量涌入。
崇祯帝闻警,急忙召阁臣入,问道:“列位爱卿,可知外城已破吗?”
群臣面面相觑,摇头道:“皇上,臣等不知。”
崇祯帝道:“事情危急,现当出何策?”
群臣奏道:“陛下之福,自当亡虑。如其不利,臣等巷战,誓不负国。”
崇祯帝摇头长叹,挥手命他们退下。
他见群臣散去,仰天长号,绕殿环走,拊脑顿足,大呼:“内外之臣误我,误我!”
五
这天晚上,崇祯帝和衣而卧,一直没睡着。暝暝中他感觉到了一丝恐惧,他开始后悔死要面子而不听李建泰建议南迁。同时,他也痛恨那些迂腐透顶、不懂得变通的臣子。
这时,太监王廉突然入内禀报:“万岁爷,内城已陷了。”
崇祯帝忙问:“大营兵在哪里?李国桢何往?”
太监答道:“大营兵散了。万岁爷应当快走,不然来不及了。”
王廉言罢随即急急跑出,崇祯帝呼他时也不应声。
另一名在旁伺侍的太监张殷乘机道:“万岁爷,依奴婢看,不如投降算了。”
崇祯帝大怒,拔剑将他杀死。
崇祯帝杀死张殷,再也呆不下去了,急命人叫来心腹太监王承恩。两人一同奔向南宫。
他们登上万岁山,望着彻天的烽火出神,崇祯帝含泪叹道:“苦了我的百姓了!”
两人徘徊多时,方才默默地回到乾清宫。
崇祯帝又批朱书谕内阁:“命成国公朱纯臣提督内外诸军事,来辅东宫。”命内侍持至内阁。
崇祯帝呼左右进酒,连饮数杯,命人请来周皇后连同太子朱慈烺、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
不多时,周皇后带着太子、定王、永王赶来。
崇祯帝望着三个儿子,感慨万千。他原有七子六女。其他都已夭折,现前只剩下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太子朱慈烺年方十五,定王才十一岁,永王则才九岁。两个女儿即长平公主与昭仁公主。
他亲手将三个儿子的皇子冠服去掉,换上便衣,抚摸着他们的头道:“记住,今后慎勿露出帝皇家形迹。”太子与定王、永王跪下痛哭领教。
崇祯帝又转脸对周皇后道:“大事去矣。”两人相对泪下。
在旁侍候的诸宫女无不低头啜泣。
崇祯帝挥手令众宫女退下,要她们各自为计。
周皇后哭罢,顿首道:“妾事陛下十有八年,终不听一语,致有今日。”
崇祯帝摇头不语,半晌,对周皇后道:“眼下,惟将烺儿、炯儿、炤儿护送出宫,分投周、田二国丈处⑤,方为上策。”
周皇后抚摸着儿子们的头肩,点头称是,领他们痛哭而出。
不多时,宫女来报:“万岁爷,皇后自经了。”
崇祯帝也不言语,再呼左右进酒,先后再喝十余杯,这才手持宝剑一路踉踉跄跄而出。
他首先走到了宁寿宫。这是他的长女长平公主宿处。
长平公主年方十五,已招太仆寺官员之子周世显为驸马,因国事纷乱尚未完婚。
她正在宫内彷徨无计。见父皇面色铁青,持剑匆匆而来,知情势危急,便迎上前去,牵着父皇的衣角哭泣。
崇祯帝恨恨地道:“你奈何生我家!”
言罢,左袖掩面,右手挥剑砍去。
长平公主躲闪不及,不由自主地将左臂遮挡,手臂当即被生生砍断。
她大叫一声,昏绝在地。
崇祯帝还待下手,但是看着昏倒在地的爱女,持剑的右手禁不住颤抖,他再也无法狠下心来,只好丢下长平公主,转到翊坤宫。
袁贵妃正在宫内,见崇祯帝杀气腾腾地拿着宝剑来到,知事不济,沉静地取下衣带。
崇祯帝瞪着红通通的双眼,监督着她自尽。
袁贵妃也不言语,从容向皇帝辞别,然后将衣带系于梁上,两脚一蹬,踢开凳子。
她拼命地挣扎,挣扎,然后终于没有气力,渐渐地没有了动静。
谁料未逾时,忽然扑通一声,衣带断绝,将她掉在地上。
良久,她竟又苏醒过来。
崇祯帝一直在旁监督,见她竟然不死,只好闭上眼睛,挥剑砍去,但却只砍中了她的肩膀。
崇祯帝实在不忍心再下手,再刺两剑后便不问她死活,直奔昭仁殿。
幼女昭仁公主正在殿内,被杀红了眼的崇祯帝一剑杀死。
他接着又杀死了几名曾临幸过的妃嫔。这才回到乾清宫,王承恩还在那等候,两人继续对饮。
过了一会,崇祯帝穿上便服换上靴子与王承恩从中南门出来。
他手持三眼枪,率数十名骑马持斧内侍出东华门到朝阳门,假言王太监奉命出城。
守城内监怀疑有内变,弯弓搭箭对准不让他们近前。
崇祯帝和众内监看看夺门无望,只得退回。
当时成国公朱纯臣守齐化门,于是转到他府第门外,要他放行。
谁知守门老苍头有眼不识泰山,坚称成国公赴宴未归,硬是不肯让他们进内。
崇祯帝叹息着离去。
一行人继续走到安定门。门闸沉重,坚不可启,诸人又无奈而回。
这时天即将亮了。
接二连三的坏消息传来:
太监王相尧献宣武门降,大顺军刘宗敏已率军进城;
守正阳门的兵部尚书张缙彦开门迎降了;
朝阳门的成国公朱纯臣也开门迎降了……
崇祯帝走投无路,于是转到前殿。他亲自鸣钟,这是他有生以来最后一次召集百官了——然而竟然没有一个人前来。
想当年他接受皇兄天启帝遗命在此登临皇位,铲除祸国阉贼魏忠贤,天下黎庶俯伏称颂尧舜,那时是何等的英明!孰料至今竟致日暮西山、途穷力竭……
崇祯帝见大势已去,他怀着绝望的心情折回南宫,与王承恩再次登上万岁山,来到寿皇亭内。这寿皇亭是新近落成的亭子,为崇祯帝检阅内操之处。
他们一同在亭上,望着满天的烽火长叹。
东边的天,逐渐露出了鱼肚白,黎明即将来临。
崇祯帝最后再看了一眼令他无限留恋的大明江山,取出帛巾,自缢于一棵松树下。
王承恩一直在旁侍候。他见皇帝已驾崩,恸哭再拜,退而在他的对面自缢而死。
六
十九日,天刚破晓,忽然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雨中还夹杂着雪霰子。
东直门正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战争,农民军奋不顾身地驾飞梯缘堞而上。
御史王章正率领部众守城。见义军杀上城楼,部众惊溃。一名顺军持刀问王章道:“降不降?”王章喝斥道:“不降”。于是被他以刀剐膝盖仆地而死。
城破,大批农民军涌杀入城内……
遍街满巷都是大顺军铁骑,大呼民间“速献骡马”,投降的太监在前引导,一时整座北京城陷入混乱。
大学士魏藻德等尚未闻变,还在发散传单筹饷,大学士方岳贡、范景文正传至西长安门,闻警急忙逃回。
大顺军一千多千骑杀入正阳门,京城民舍都闭门避乱,并在大门上写着“顺民”。
太子朱慈烺穿着老百姓的衣服,徒步跑到周奎府第求救。谁知周奎高卧未起,叩门不得入,于是逃到一名太监的外宅藏匿起来。
两宫既已自尽,众宫女哭号出走,一时宫内大乱。
懿安皇后用青衣蒙头,徒步躲入成国公朱纯臣府第,后自缢而死。
尚衣监何新在慌乱中进入宫内,见被砍断一臂的长平公主倒在地上,忙与众宫女将她救醒。
公主哭道:“父皇赐我死,我何敢偷生!”
何新急道:“贼已将入,恐公主遭辱。不如先到国丈府中暂避。”
于是将她背出,送到周奎府内养伤。
公主中途再度昏绝,到了周奎府内,一连昏迷了五天五夜方才苏醒过来。
到了顺治二年,天下稍定,公主上书愿出家为尼,青灯古佛了此余生。然而清廷不许,下旨让她依旧嫁给周公子,并赏赐土田、邸第、钱物等。公主只好应命。婚后日夜哭泣,不到一年就郁郁而终。
午刻时分,京城百姓张灯结彩,摆香设案,张贴“大顺永昌皇帝万岁万万岁”、“永昌元年顺天王万万岁”等标语,迎接李自成入城。
李自成头戴毡笠,身着浅青色上衣,足跨乌驳马,在数百名骑兵的蔟拥下自西长安门入,身后有天佑阁大学士牛金星、吏政府尚书宋企郊等大顺朝官员骑马跟从。
这时宫内大乱,农民军率将骑兵先入皇宫。诸宫女逃出,遇农民军杀入,慌忙中又逃回。
宫女魏氏大叫道:“贼入大内,我辈必遭玷污,有志者早为计!”言罢跳入御河而死。一时间随她投河自杀者达一两百人之多。
李自成到了承天门外,仰天哈哈大笑,弯弓搭箭,顾盼自得,指着门榜对诸臣道:“我一箭中其中字,必一统。”
他一箭射去,却只中“天”字之下。
李自成愕然,笑容顿时僵在那里。
牛金星在旁,忙趋而进道:“中其下,当中分天下。”
李自成大喜,投弓而笑。
司礼监视印太监王德化率内侍三百人先迎于德胜门。李自成大喜,令他仍居旧职。各监局印官迎,亦如此行。于是集选百余人,其余都散去。牛金星等檄召百官,约二十一日俱集于朝,禁民间讳自成等字。
李自成进入乾清宫内,追问崇祯帝所往,左右均摇头不知。
于是大搜皇宫,但是踪迹全无。皇宫虽占,皇帝漏网,毕竟是一块心头之病。
大顺朝尚玺卿黎志升奏道:“重围百里,难以飞越,此必藏匿民间,非重赏严诛不可得。这是今日大事,不可疏忽。”
李自成于是下令:凡献出皇帝者封伯爵,赏万金;献出太子、二王者,赏千金;胆敢匿藏者族诛。
不多时,一太监将崇祯太子朱慈烺执献至李自成跟前。
李自成见太子,命他行君臣之礼。
太子不肯,只向他施以长揖。
李自成问道:“你父何在?”
太子答道:“死寿宁宫了。”
李自成便摆出胜利者的姿态,问道:“你家何以失天下?”
太子答道:“以误用贼臣周延儒等。”
李自成仰天哈哈大笑。
太子恳求速死。
李自成却道:“你无罪,朕岂妄杀?”
太子又请:“某有一事相求,望予俯允。”
李自成道:“请讲。”
太子道:“一不可惊我祖宗陵寝,二速以皇礼葬我父皇、母后,三不杀戮我百姓。”
李自成点头答应。将他留在西宫,封为宋王。
直到二十二日,万岁山一名守亭小太监发现了崇祯帝的遗体,急忙赶来禀报。
李自成闻说,忙率大顺朝文武官员赶往万岁山寿皇亭。但见崇祯帝披发覆面,已吊树下僵死多时。他身穿蓝衣,赤着左脚,右脚穿着红履,衣襟上还写着数行字。
仔细辨认,原来却是遗诏。虽略嫌潦草,字迹犹清晰可辨:
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太监王承恩则吊死在对面亭下。
李自成见此,摇头叹道:“上何太忍!”
于是命人卸宫门将尸体运出,放入柳棺置于东华门外,搭上蓬厂。过往百姓无不掩面哭泣。
次日,找到两副梓宫,一副丹漆殡崇祯帝,一副黝漆殡周皇后,迁移殡于施茶庵内。为崇祯帝穿戴翼善冠、衮玉、渗金靴,周皇后袍带亦如此。
同月二十八日,将崇祯帝、周皇后的梓宫迁移到昌平州。昌平州士民越一桂等集资葬于田贵妃墓内,斩除蓬蒿而封成墓冢,不能成礼。
清军入京师后,才以帝礼改葬,令臣民服丧三日,追谥怀宗端皇帝,陵曰思陵。南明弘光帝则尊谥思宗烈皇帝,后改毅宗正皇帝。
大明王朝立国二百七十六年,至此宣告灭亡。
————
①崇祯十五年(1642年)初,明米脂知县边大绶奉旨挖掘李自成祖墓,将骨骸“聚火烧化”,并把墓周围“大小树木一千三百余棵悉行斫伐”。
②前三门:明京师九门中面向的宣武门、正阳门、崇文门称“前三门”。
③候骑:骑马的侦察兵。
④李襄城:即襄城伯李国桢。
⑤周、田二国丈:分别为周奎、田弘遇,周皇后与田贵妃的父亲。
历史时空
中华人物
读史心得
乡土史话
事事关心
生活万象
国学研求
人文发展
传统诗词
现代诗歌
散文随笔
小说剧本
书生之见
评书论艺
书人书事
电子书库
|
文章中心首页
|
历史天地
|
社会纵横
|
文学殿堂
|
书虫联盟
|
南窗论坛
|
您现在的位置: 玉苍山下 》》 文章中心 》》 文学殿堂 》》 小说剧本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明季春秋(18·《江浙残明梦》第一部) 热 【字体:小 大】
第十七章 天崩地解 下
作者:郭进艮 文章来源:玉苍山下 点击数:1122 更新时间:2009…2…20
一
常言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就在李自成率大军攻入北京城的那一刻,在关外早有一双贪婪的眼睛正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幕。
此人姓爱新觉罗,名多尔衮,乃是清朝的实际掌权者…——摄政王。
清人族名满洲,世居东北混同江以东,以渔猎为业,素来英武剽悍。其先人名叫布库里雍顺,相传乃是仙女服食飞鸟衔来的朱红色异果而怀孕生下的,子孙不断繁衍形成部族。该族在先秦称肃慎,此后又曾称挹娄、勿吉,隋唐称黑水靺鞨,附属于粟末靺鞨建立的渤海国。五代时,辽灭渤海国,始称女真,或名女直。但又分成南北两部:其在南者称熟女真,入契丹籍;其在北者称生女真,不入契丹籍。北宋中期,生女真完颜部酋长乌古乃被辽乃封为生女真节度使,势力逐渐强大。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乌古乃的后人完颜阿骨打在会宁府称帝,国号大金,先后灭掉辽与北宋。金立国一百一十九年,灭于蒙古与南宋。明时,女真分裂成海西、建州和野人女真三部,其中以建州女真势力最大。明置建州三卫,永乐时封猛哥帖木儿为建州左卫指挥使,女真各部遂世受明朝册封。到了嘉靖、隆庆年间,女真各部复又蜂起,皆称王争长,互相残杀。万历时,猛哥帖木儿之后努尔哈赤在战乱中崛起,以功授封龙虎将军、建州卫都督佥事。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努尔哈赤创八旗制度,以所部分隶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子侄八人分为旗主,称八固山贝勒。万历四十四年(1616),努尔哈赤自称可汗,国号大金,年号天命,史称后金。定都赫图阿拉,号兴京。九年后迁都沈阳,改名盛京。努尔哈赤就是后世所说的清太祖。
努尔哈赤共有十五个儿子,多尔衮即其第十四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