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浙残明梦-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秀吉原来忌惮家康威势,想让他死心塌地辅助他儿子。现见二人如此进谏,知人心可用,于是设大老、奉行之制。五奉行如原所置,即浅野长政、石田三成、增田长盛、长束正家、前田玄以五人;授德川家康和前田利家、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上杉景胜为五大老,其中以德川家康为“笔头”②,总揽国政,发号施令。另以中村一氏、生驹亲正、堀尾吉晴为三中老。小事决于奉行,大事决于大老;大老、奉行或有不协,则由中老居中和解。他企图通过这些相互牵制的职位设置,使秀赖得以稳坐江山。
同时,他又命前田利家辅佐秀赖,以片桐且元、小出秀正为秀赖傅,木村重成、薄田兼相渡部尚为副手。此外还分亲兵为七队,以速水守久,伊东长次、青木一重、真野宗信、中岛氏种、野野村吉安、堀田高正为队长,以保证秀赖的安全。他密嘱片桐且元、小出秀正道:“我起自人奴,至为关白,孰非国恩呵。孤与明构兵,祸结弗解,孤深感后悔。它闻我死,或许大举来报。国朝自古未曾受外国侵辱,至此因我而受,我深以为耻。这是我所以托国于家康的缘故。至于我家存亡,则未暇顾及呵。虽然如此,家康必不负我,你们谨慎保护秀赖,莫使他们暗生嫌隙。”
丰臣秀吉的用心可谓良苦,该考虑到了他都已经考虑了。七月十五日,他召集诸侯到他病榻前托孤宣誓。决定由五奉行任秀赖的“付家老”, 五大老共同负责国家大事的治理,太閤的领地和其他筹划事宜则由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总揽。
八月五日,他还不放心,再次召集五大老和五奉行交换誓书。誓曰:“虚心协谋,务辅嗣子,勿树私党,勿忘公义,勿变更,勿漏泄,勿不告而结婚,勿不告而交质。”
随后他又决定让秀赖娶德川家康之子德川秀忠的女儿,一再嘱咐家康善视孙婿。而另一面,他又暗中叮嘱前田利家说:“秀赖就拜托你了”。
直到他感到万无一失了,这才放心地作遗言道:
秀赖之事,再三托咐丰臣家五大老,详细告知五奉行,诚属依依难舍以上。秀赖之可拥立事,希望五大老在此文书上署名为荷。此外,不欲思及他事。遗言。
庆长三年八月五日 秀吉
八月十三日,忧病交加的丰臣秀吉感到自己快不行了,急召德川家康、前田利家等重臣于京都伏见城。
正是鸟之将死,其鸣亦哀。临终前,他遗嘱道:“我即逝世,则先不可声张。浅野长政、石田三成速赴朝鲜,将诸将尽数召回本朝。不能收则遣家康。家康有不可往,则遣利家。二人遣一。莫使十万兵士,为外土之枯骨呵。”
众臣皆俯伏答应。秀吉于是牵着秀赖的手,嘱咐诸侯道:“孺子可怜,惟望殿下尽力辅之。托诸君!托诸君!”言罢,泪下数行。
德川家康、前田利家等皆拜伏,道:“惟命!敢不效以死!”随后刺血书而宣誓。
秀吉倚在榻上,熟视誓书,一边抚摸着六岁稚子的头,喟然而叹。
良久,他忽作歌道:“如露之临,如露之逝。吾身往事,宛若梦中之梦……”声音渐落,良久寂然。众人抬头一看,原来他早已气绝身亡了,时年六十三岁。
丰臣秀吉死后,众臣秘不发丧,将其葬于京都阿弥陀峰。立其子秀赖为主。嗣子六岁,未能亲政,由前田利家保护在大坂,德川家康则在伏见代为视事,相约待其年长后再归政于他。
九月三日,德川家康与诸侯盟誓无贰于嗣君。然后派浅野长政、石田三成以遗命赴肥前,密召尚在朝鲜的诸将。并指示在朝诸军,争取和议,以便体面撤军。如此一来,原来就怀有厌战情绪的倭军便如秋涛骤泄,再也无心卖命于异国他乡。
尽管诸臣言行谨慎,消息终究还是传了出去。十月,福建都御史金学曾侦得丰臣秀吉死讯,急将此奏报当朝。
明、朝联军得到朝廷指示,确知丰臣秀吉病卒,乘机发动总攻。倭军无心恋战,纷纷弃窟登船准备渡海东归。
————
①检地:即丈量土地,以作为收取贡赋的标准。
②笔头:即首领。
历史时空
中华人物
读史心得
乡土史话
事事关心
生活万象
国学研求
人文发展
传统诗词
现代诗歌
散文随笔
小说剧本
书生之见
评书论艺
书人书事
电子书库
|
文章中心首页
|
历史天地
|
社会纵横
|
文学殿堂
|
书虫联盟
|
南窗论坛
|
您现在的位置: 玉苍山下 》》 文章中心 》》 文学殿堂 》》 小说剧本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东李西麻(20) 热 【字体:小 大】
第十五章 最后的胜利:露梁海战
作者:郭进艮 文章来源:玉苍山下 点击数:197 更新时间:2011…10…10
(一)顺天定策
明军水陆四路会攻之役后,倭军虽胜,但兵力消耗甚多,只得绻缩在顺天、泗川、南海一带沿海。尤其是丰臣秀吉死讯传到朝鲜,倭军军心大乱,诸将暗地里相互告语,早存归意。
小西行长盘踞顺天城外曳桥,高筑石台,刘綎等屡攻不下。
所谓曳桥,其实无桥有台,朝鲜方言中桥、台意思相近,遂讹传为曳桥。其形势绝险为湖南之最,极难攻取。
先前李舜臣到顺天,召集朝鲜水军诸将商议方略。部将宋希立道:“倭贼已据形势之便,一时难以力取。现在天兵、我军水陆俱下,如果以陆军进逼曳桥,水军扼守獐岛,以阻截岭南之海路,使倭贼内外俱阻,腰膂中断,则泗川之贼必不能助。即使他们想要出援,彼此号令不通,也是无法相应。等他们师老粮竭,气挫势窘,然后四面进逼,行长可一举成擒。”
李舜臣大喜道:“正合我意。”
于是和明军水师提督陈璘率军进据獐岛洋口,焚烧倭军粮草,派庆尚右水使李纯信把截露梁水路。这边刘綎和朝鲜将领权栗也据曳桥西北,并分兵阻截蟾津陆路,以断泗川倭军声援。
相持不久,行长粮竭势窘。而据守釜山沿海的倭军军心不稳,俱有归志。陈璘、李舜臣连日进攻,皆获大捷。
陈璘所统率的明水军共有部众一万三千余名,战舰五百余艘,种类有福船、楼船、栢槽、沙船、苍唬船等等。其福船分四层,最底层装填土石,使其更加巍然稳重,如同海上专城。战舰上装备有威力强大的虎蹲炮、佛郎机以及碗口铳、喷筒、鸟铳、烟罐、火箭、药箭等等,战斗力颇强。
朝鲜水军此时实力也得到空前壮大,战舰数量也剧增至数百艘,其中以李舜臣所改装的龟船颇具特色。龟船船身长十一丈三尺,宽一丈四尺半,可防御火器攻击。甲板之上有厚木制成的外壳,并裹上鳞状铁叶,可抵御敌人弓箭和火器的投射。顶盖上和甲板旁遍插尖锥、利刃,以防敌军登攀。此船龙头龟尾,头尾各有铳穴,船内装备天字、地字、玄字、黄字等火炮及其它火器。两舷各有六个铳穴,可毙左右近敌;头尾装有大型铁锥,可撞击敌船;两侧各设浆十支,进退自如,敏捷如飞。此船因外形酷肖海龟,机动灵活,纵横自如,故名龟船。
倭军的战船主要是安宅船和关船。倭船块头不大,构造简单,性能较差,遇到明军战舰或朝鲜龟船,往往一撞即破。其主要武器是大筒和鸟铳,火力远逊于明军的大炮。但近距离作战,鸟铳则优于箭矢,往往能命中目标,甚至能准确击中暴露在外的明、朝联军将领。
原先自元均覆亡,倭军得势,泛海出没。明、朝水军船只缺乏,力量薄弱,因此倭军得志,所向横冲直撞,畅通无阻。至此官军实力剧增,船只往来海上不绝。由陈璘、李舜臣统帅的明、朝水军联师随即进入对马海峡,控制了整个海面。
当下陈璘见制海权已在我方,便对诸将道:“我等专事水路,倭军今盘据山城,勇力何施?须当养精蓄锐,伺机邀击。”于是分散各兵停泊加德、巨济、古今诸岛,互为声援,昼夜巡警,灯火相望。倭兵势缩,自夏至秋,不敢横行海上。
陈璘性格暴躁威猛,人多畏惧。当初将离王京,朝鲜王饯送于青坡野。察访李尚规不知何故得罪他们,被一军士以绳子系在脖子上拖拽而走,一时血流满面。柳成龙令译官劝解不得,便对同僚道:“可惜李舜臣军,又将败矣。与陈璘同在军中,动辄掣肘,萌生矛盾,必将侵夺将权,纵暴军士。逆之则增怒,顺之则无厌,军队何由不败?”众皆以为然,相与嗟叹而已。
不料情况恰恰相反。陈璘早闻李舜臣威名,颇有惺惺相惜之意。而李舜臣闻陈璘将到,则事先命令军中大佃,渔猎大量山珍海味,盛备酒醪而待。陈璘船入海,李舜臣整备军仪远出相迎。既到,大犒三军。诸将以下,无不沾醉。明军受到了朝鲜军的热烈欢迎,相互传语道:“果然不愧是良将。”陈璘大喜,自此凡事推诚相待,十分尊重。出则同轿,从不以主帅自居。如有明军侵扰朝鲜军民,则令李舜臣便宜行事,从不掣肘。李舜臣于是得以约束明军,与朝鲜军合作无间。有夺民一缕者,一律拿致捆打。岛中肃然,秋毫不犯,一军赖以相安。
行长为讨好明、朝联军将领,遣人赍鸟铳、长剑赠给李舜臣。李舜臣推辞道:“我自前日杀贼无数。所得铳剑,自足为战。”倭军又想送银两酒肉给陈璘,李舜臣道:“此贼于天朝也有难赦之罪,老爷反欲受赂吗?”此后倭使再来,陈璘便推辞道:“我于统制公既已见愧,何可再为?”两人相得如此,是以有携手奋战、共破敌寇的基础。
(二)诸倭宵遁
万历帝得到金学曾谍报后,知丰臣秀吉已死,举朝相贺,催促邢阶等乘机追击。经理万世德此时也已到达朝鲜,见倭军筑寨固守,决定先设计用间,离其党而攻其隙。他特地起草檄文一道,大意道:
“关白不道,各岛民无罪,何苦八年于外,万里捐躯?本院愍恤,为约三章。反师操戈,杀关白,推择酋长,统领海邦,保全人民,传袭子嗣,策之上也。明识顺逆,解甲来降,策之中也。释构罢兵,各全性命,策之下也。”
史世用及茅国器弟茅国科持檄前来见岛津义弘,劝以大义,谕以利害,郭国安则从旁怂恿。义弘早存去意,当即顺水推舟,许诺撤军。郭国安又私下对他们道:“国有大故,势当疾归,所恃者惟釜山数月粮而已。不如密遣死士,一炬焚之。”茅国科大喜,归告董一元。
然而不用明军出手,倭军已经自己先缺粮了。清正最先粮食告罄,派人向岛津义弘处叩借。义弘道:“我粮也尽了。奈何?”往叩各营,都如此回答。诸倭将这才认为存粮将尽,人心已变,况且秀吉已有遗嘱,于是相约及早撤兵。决定东路的加藤清正由蔚山直接回国,西生浦、梁山、竹岛等地倭军在釜山集结,随小早川秀秋渡海回对马岛;顺天、泗川、南海、固城等地倭军则依次到巨济岛集结,候船回国。
诸倭将既已决定其事,却又向明朝提出撤军名分。如以朝鲜王子为人质,朝鲜每年向日本交纳米、虎皮、豹皮、药种、清蜜等租税,企图在他们离开后还能捞回一笔好处。但明朝和朝鲜既已刺探到丰臣秀吉的死讯,便对这些要求不予理会,乘势加紧进攻。
不久,茅国科得到许仪后密报:“中路倭兵将于十六日行李上船。”明、朝诸军闻讯,摩拳擦掌,准备予以当头痛击。
陈璘在海上闻此,大喜道:“我等击倭收功,正当其时。”当下作出部署:联军水师主力由古今岛移驻左水营、螺驴岛。以一军据顺天城南光阳湾口的猫岛,封锁光阳湾;一军在露梁海峡及以东海域巡逻,监视倭军行动。
十一日早晨,西路倭军乘船集结松岛,试图遁归,然而遭到扼守猫岛的明、朝联军水师拦截。行长拣选精兵多次发动攻击,均无法突破防线,只得仍旧退回。而他想从陆路撤退时,刘綎的明军就如一头拦路虎蹲踞在那里,让他不敢轻举妄动。
眼看十一月十五日的撤退日期将至,小西行长被困十余日无法脱身,只得主动向刘綎约和,企图借机遁归。
刘綎将计就计,与吴宗道及降倭密议,同意行长议和主张,并以金帛赠行长,以稳其心。行长进献铳剑,并请遣官为质并退兵。刘綎另以旗手刘万守、王大功冒称参将,带领三十名家丁前往。行长嫌家丁太少,又请加二十人。刘綎一一答应。行长大喜,密告道:“我留首级、器械而去,可入城取走。”然后暗遣一军在前探路出走。
这边陈璘、李舜臣早已在海上张开大网严阵以待。倭军战舰来犯前军。李舜臣麾军进击,焚毁倭船五十余只,斩获二百余级。行长无法,只能仍旧退回城内。一面遣使以千金告急于诸路倭军,准备待援兵赶到,水陆夹击,先破刘綎,再破明、朝联军水师,先取大捷,然后全师而退。
十一月十四日,行长再施诡计,以和平撤兵为借口,遣使告陈璘道:“请允许我送人分往诸屯,同约渡海。”在尚未得到陈璘的明确答复时,他即派出八名倭兵,乘坐一只小船驶入海中,向陈璘央求道:“有女婿在南海,需要和他商议。想要派人请来,请将此船放行。”
其时义智所部正在南海。陈璘见倭人如此低声下气,料想其情为真,便产生了一念之仁,同意放行。倭船得以出去。
李舜臣闻讯大惊。对陈璘道:“诡诈之言不可相信。所谓请婿,无非想请援兵而已。”陈璘这才醒悟,不由惊惧自责。
李舜臣见他自责,忙加安慰。宋希立建议道:“贼寇此去,必刻期请援,暗通号令,诸贼不日当至。我们如果在此应战,则腹背受敌,恐有覆没之虞。不如移兵大洋,和他们决一死战。”
海南县监柳珩道:“倭贼邀援兵与我相抗,而为自脱计。今不如干脆迎击泗川之贼,以断其归路。”
李舜臣答道:“此言甚是。”
于是与陈璘设计,决定予以半路截杀,先破援军,再灭行长。诸军秣马蓐食,乘夜潜发。
这时诸路倭军已经开始集体遁逃的行动了。
十七日五鼓,加藤清正首先烧毁蔚山城堡、弃城乘船逃遁。
我方率军与清正对峙,闻倭军将撤,忙引军追击,在蔚山城外发现了清正插在城外的一纸文书。内云:“顺天已危,我不救拯之,则无勇也。故我先扫空此城,暂住于顺天也。尔等亦来于顺天,我当争雌雄决胜负也。”
狡猾的清正采用声东击西之计,表面上称前往顺天,实际早到釜山溜之大吉了。而他这样说正好借此将我引向顺天,以便让他的宿敌行长吃吃苦头。可惜我并不听他的,借此机会,我率部进入岛山、西生浦等倭窟,务使一倭不留,确保东路战果。
这边中路岛津义弘也已开始撤退。明军先入东洋仓,只有被抛弃的病倭数人、朝鲜女人三口而已。诸将乘势分击,金海、固城的倭军也都是一时宵遁。
董一元驰入新寨,见大寨共四层,倭房数千间,石城外又有木城三层,极其牢固严密。寨内器用,床、几一色泥金,最为精巧。又有违制金丝鸾驾、金丝掌扇,炳耀夺目。没想到岛津义弘出自萨摩藩,向来与秀吉家不谐,在外带兵竟也怀有称帝王的野心。当下董一元传令放一把火,将这些全部烧个精光。金海、固城二寨房厫也随之付诸烈焰。
至此,东、中两窟倭军均已宵遁,惟独西路的小西行长仍被明、朝水军截住去路,眼看最后一场大战无可避免地要发生了。
(三)露梁海战
露梁津是位于朝鲜庆尚道莲台山与南海岛之间的一条狭窄水道。因南、北岸上各有一个露梁镇,故称露梁津(朝鲜方言称海峡为“津”)。这里是由泗川通往顺天的海上捷径,陈璘、李舜臣事先已经预料到了倭援军必由此经过。
这一带尤其是西部海域岛屿星罗棋布,港湾众多,水路错综复杂。不熟悉水域者,极容易陷入进退两难被动挨打的境地。
十一月十八日,李舜臣对陈璘道:“倭船出去已有四日,援兵必将赶到。我们应当前往猫岛等处把截等待。”陈璘欣然答应,立即着手部署战略。
老将邓子龙自告奋勇,愿当先前往截杀。邓子龙素来慷慨激奋,所在立战功。此时他已年近七十,银髯拂胸,仍威风凛凛不减当年之勇。
陈璘大喜,即遣他督水军千余,驾三艘巨舰为前锋,事先埋伏在露梁海峡西部海域北侧;李舜臣率朝鲜水军进泊南面的南海岛观音浦;陈璘自率大军屯在北面的竹岛与水门洞港湾内。待倭舰通过露梁海峡,陈、李两军南北夹攻,邓子龙则率舟师断其归路,务将倭军聚歼于露梁海峡之内。
入夜,陈璘担心李舜臣的安危,辗转反侧无法休憩,便起身观天象,见将星晦暗,大惊,急派人致书李舜臣,称明日决战恐不利于大将,望他多加小心。
李舜臣读来书,颇为感激他的好意,答道:“吾忠不及于武侯,德不及于武侯,才不及于武侯。此三件事皆不及于武侯,而虽用武侯之法,天何应哉?”
夜三更,士卒禀报有倭船在南海出现。李舜臣于是就船上焚香,向上天跪祷道:“今日必将决一死战。若歼灭此贼,李舜臣虽死无憾。”祷罢,他自领所部先行,诸军随后进发。
四更,一大片黑魆魆的阴影朝露梁津这边逐渐逼来。业已埋伏在北面的陈璘闻报,马上传令三军作好应战准备:倭军援军果然出动了!
原来,岛津义弘率所部按原计划将要前赴巨济,忽然接到小西行长求援信,立即掉转船头向露梁方向疾驶,企图抄近路突入光阳湾。
岛津义弘所统的这支倭军一个多月前刚刚在泗川大败董一元明军,善用鸟铳,系由以剽悍善战著称的萨摩劲兵组成。这次虽为撤退回国,气焰仍旧十分嚣张,共有兵力万余。他们先在中途海面上与从南海赶来的宗义智、柳川调信所统一千名倭兵会合,继而又与从固城等地开来的立花宗茂、小早川秀包、高桥直次、寺泽广高等部倭兵汇集一处,分乘战舰五百余艘,乘着月色,开始进入露梁海峡。但见战舰弥满大海,海不见水,声势颇盛。
十九日丑时,朝雾朦胧。当陈璘见到倭军舰队已经进入他的伏击圈后,一声令下,但见炮鼓齐鸣,矢石交下,柴火乱投。明军水师势如猛虎,席卷而来。倭军见对方有伏兵,急忙调头南下。然而南边的李舜臣率朝鲜水师乘势从观音浦内杀出。于是我军左右突发,喊杀之声,震憾山海。整个露梁海面顿时炮声轰隆,火光烛天。
混战中,倭军被毁战舰四十余艘。倭船散而复合,势不能支,夺路而逃,往北退入先前李舜臣屯驻的观音浦港口。
观音浦为一死港。太阳出来了,朝雾散去。倭军发现前面已无退路,于是折回向北。在西段海域北侧等候许久的邓子龙突然率明军舰队杀出,以大炮、火箭攻击倭舰。倭军猝不及防,战船纷纷起火。
不一会,陈璘、李舜臣各率舟师跟踪赶到。明、朝联军三面合围,展开激战。倭军气急败坏,矢炮交集。陈璘左右二将均中炮死,但他毫不动色,沉着地传令明军以虎蹲炮、佛郎机连续轰击。明、朝水军驾船逼近倭舰,纷纷跃上敌船,短兵肉搏。邓子龙意气弥厉,欲夺首功,乘风破浪追击倭船。他嫌坐舰高大笨重,亲率家丁二百余人跃上朝鲜快船,直前奋击。以铁搭勾倭舰,掷火器于舟中。火发,倭军大乱,纷纷窜往明舰,被明军趁机杀死五十余人。
李舜臣亲自擂鼓督战,大呼直进,驾旗船冲入敌阵。倭船虽小然而众多,反过来围住李舜臣船,相攻甚急。陈璘见状,即挥利剑,统苍唬船冲入重围,救援李舜臣,斩倭兵百余。李舜臣得势冲出重围,而陈璘战舰却陷入重围,左突右突不得出来。倭军趁机如蚁攀舷而上,陈璘情急之下,亲自挥剑乱斫。但见惨叫声中,倭军纷纷落水而亡,大海随即泛起一圈圈的血晕。不多时,掉在船中的手指蓄积可掬。
有两名悍贼突然跃上了陈璘战舰,挥刃几乎及于陈璘。陈九经见父亲危急,急上前以身体蔽护,被倭刃所刺,鲜血淋漓,但他仍不避开。正在此万分危急之际,一旁的旗牌官文炜眼疾手快,持镋钯刺进倭贼胸膛,将其投尸海中。陈璘父子得以幸免于难。
这时王元周、福日升二将见主帅危急,也各换乘朝鲜船,杀进重围。而倭船已知陈璘所在为明军帅舰,便鳞集陈璘船下,围若铁桶。
陈璘沉静自若,传令下碇不动。王元周、福日升二将驾船分泊两边,护持陈璘主舰。陈璘于是传令军中呐喊放大炮。倭军见炮声轰隆,也仰放鸟铳,一时铳声密集,嗖嗖密如疾雨。陈璘便令军士依挨牌而伏,不许出声。
铳声渐稀。过了一会儿,万籁俱寂。倭军以为明军已被铳击殆尽,于是欢呼踊跃,挺剑而登。明军忽然齐起,持长枪俯刺。倭军不及闪避,落水而死者数以千计。
过了一会,陈璘忽又摇铎收兵,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