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三国无双吕奉先-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蔡琰


 蔡琰,字文姬(本为昭姬,避讳司马昭),是我国着名女诗人。她的生年大约在汉灵帝熹平六至七年(177-178)间,原籍为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她的父亲蔡邕(字伯喈)曾拜左中郎将,史称“蔡中郎”。蔡琰是蔡中郎的独生女儿,但她这一生却是婚姻坎坷、命运多舛。
蔡琰出生前后不久,家门遇到不幸。汉灵帝光和元年(178)七月,蔡邕任议郎,应密诏,因“讥刺”宦官及其亲属获罪,被关进洛阳狱。以“仇怨奉公,议害大臣,大不敬”的罪名判处“弃市。”幸亏“为人清忠奉公”的中常侍吕强为之求情,皇帝才下诏“减死一等,与家属髠钳徙朔方”。这时,蔡琰才一岁左右。
蔡邕徙朔方共九个月,于公元179年4月被赦。继而又得罪了宦官集团,在江浙一带过了十二年“亡命江海”的生活。“亡命”结束时,蔡琰已有十、四五岁了,可知她的童年时代,一直与忧患相伴。蔡琰十六岁(192)时,嫁给了河东人卫仲道。在这之前,发生了外戚与宦官火并和董卓率西凉军入洛阳作乱的事件。蔡邕因被董卓胁迫利用过,所以董卓在公元192年被诛时,他也被司徒王允问罪,关进监狱,并于这一年的夏天,死在长安狱中。蔡琰在十六岁至十八岁期间,因夫死无子,只得归宁于家,回到原籍娘家居住。
到了兴平年间(194至195),也就是蔡琰十八、九岁时,为胡骑所获,饱受凌辱和鞭笞后,流落至南匈奴,被左贤王纳为妃。在胡中十二年,生二子。想当初昭君和蕃是自愿报名去的,名利捞了不少,却还是由于远适异域,生出无限凄凉。而被掳入匈奴的蔡文姬此“嫁”,该是多么的无助与无奈。这一嫁,胡地风霜就考验了她十二年。在这十二年中,她饱尝了思乡的痛苦,也为左贤王生下了两个可爱的儿子。在蔡文姬嫁入异乡为异客的十二年中,曹操扫平北方群雄,挟献帝以令诸侯。当曹操得知蔡文姬流落南匈奴的消息后,因为他“素与邕善,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赎之”。
蔡文姬和左贤王共同生活十余年,夫妻感情尚可,两个儿子天真可爱,她所痛者,主要是胡人的语言、饮食生活习惯、北方的风霜萧条,都让她备感不适,加之思乡思亲之情日切,常有梦回故乡之念。而当曹操遣人来赎她归汉时,她又陷入两难:“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也!是回中原?还是继续留在匈奴?虽说左贤王摄于曹操之威,不敢强留于她,但决定权应全在她之一念之间!别夫离子,文姬虽伤痛而“崩五内,恍惚生狂痴”,但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归乡。此一决定,于今思来,怎么想都觉得有些悖母性常情,也注定增加了她后半生“怀忧终年岁”的悲剧色彩。
蔡文姬随使臣回到故乡陈留,却已是家人皆无,庭院破败,无落身之处。所幸经曹操一手操办,约三十五岁的蔡文姬又嫁给了二十余岁的屯田都尉董祀。蔡文姬嫁给董祀时,董祀风华正茂,也是一表人才,而她却已是三嫁之妇,且二嫁还是掳掠为胡妇,因此虽托命于新人董祀,难免不被新人鄙贱——“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在自卑、担忧与对两个在胡幼子的想念中,她在精神上还是饱受着孤独悲伤的折磨,时常神思恍惚,这也让新夫心生厌烦。只是董祀慑于曹操之威未敢造次罢了。
已是多灾多难的蔡文姬,回乡新婚后还没获得真正的幸福,却又迎来了更大的不幸:婚后次年,她的丈夫董祀又犯法当死!如果失去这个丈夫,她未来的日子将会怎样?柔弱的蔡文姬决定为扞卫自己的新家庭完整搏上一搏。她立即蓬头跣足去见曹操,曹操此时正在大宴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听说蔡文姬求见,就对在座的说:“蔡伯喈之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曹操本来是想为大家引见一个故交家的才女,没时到蔡文姬“蓬首徒行”走上堂来,“叩它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法度肃严的曹操为其言感动,又念及自己昔日与蔡邕的交情,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董祀被杀,文姬势难再自存,于是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追回死刑令,免祀之罪。时值严冬寒冷,曹操见蔡文姬蓬首跣足,心中不忍,特“赐以头巾履袜”。
据外史记载,被妻子从死亡边缘救回的董祀,感念妻子救命之恩,对她爱敬日增。夫妇俩也因此看破官场,董祀辞去官职,二人携手归隐山林。一次,曹操南征路过二人居所,还特地去看望他们。然而史实却似乎并非真的如此浪漫感人。
据《晋书&;;nbsp;&;;nbsp;列传第一&;;nbsp;&;;nbsp;后妃上》记载:司马懿长子司马师之妻羊氏“讳徽瑜,泰山南城人。父衜,上党太守;后母陈留蔡氏,汉左中郎将邕之女也”。这里忽然又出现了一个三国时嫁给上党羊太守的蔡邕之女,而根据《后汉书》记载,文姬归汉前,蔡邕的后人仅有蔡文姬在世,故曹操痛其“无嗣”,才赎其女儿文姬归汉;曹丕在其《蔡伯喈女赋》也如是说。而蔡文姬也自述其归汉后“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了,也就是说,别说是家人,就连亲戚也没有了。那么,这个司马师妻羊氏的后母蔡氏,即羊太守的续弦妻子只能是蔡文姬了。如果这种推断属实,则说明蔡文姬并没有与董祀白头偕老,她在董祀之后又四嫁上党羊太守,其婚姻之途,再遭坎坷。


张辽
更新时间2011…5…3 11:27:36  字数:5115

 吕布
张辽年轻时做过郡吏。东汉末年,并州刺史丁原见其武力过人,召他为从事(从事是刺史的下属官吏。按照汉朝的制度,刺史的下属官吏中有兵曹从事一人,主管兵事。张辽担任的很可能就是兵曹从事),让他率兵进京。接着,何进又派他去河北招募兵勇。公元189年四月,汉灵帝刘宏死,十四岁的皇子刘辩继位,政权由大将军何进掌握。当时宦官蹇硕等与何进争权。何进召并州牧董卓进京,想诛杀宦官。张辽随从丁原带兵到都城洛阳。不料董卓未至,何进因事泄而己被宦官杀死。张辽从河北招了一千多人,回到洛阳,这时董卓已来,张辽率兵归属了董卓。董卓被杀后,他又转归吕布,任骑都尉。
初平三年(192)吕布被李催击败,张辽随吕布东出武关,先后投袁术、张扬、袁绍。兴平元年(194),乘曹操东征之机,从吕布攻兖州。次年吕布为曹操所败,张辽又随吕布逃往徐州,投奔刘备。建安元年(196年),吕布偷袭刘备,自领徐州牧。建安三年(198),张辽兼鲁国相(汉代由朝廷派往诸侯国主管行政的长官),时年二十八岁。
降曹
张辽
建安二年(197年)夏,曹操为拢络吕布对付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的右将军袁术,奏请献帝晋升吕布为左将军。
建安三年(198年)夏,吕布背叛曹操,与袁术联合,遣张辽(时为北地太守)及中郎将高顺攻刘备。十二月,吕布在下邳(今江苏邳县南)被曹操所杀,张辽统军归降,曹操知张辽英勇善战,拜他为中即将,赐爵关内侯。后张辽他屡立战功,升任裨将军。
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派张辽与关羽为曹军先锋,关羽斩袁绍大将颜良,解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之围。曹军初战告捷,有利于官渡之战发展。
当初关羽降曹时,曹操喜关羽之为人,但从关羽的举止神态中发现,他没有久留曹营之意。由于张辽与关羽关系甚洽,曹操便对张辽说:“卿试以情问之。”关羽叹息道:“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张辽闻后,颇感为难。如直言报告曹操,恐于关羽不利,如果隐饰欺瞒,又不是臣下所该做的。思索再三,终于下了决心:“曹公,是君父;关羽,是兄弟。”于是将关羽之言俱实报告曹操。不料曹操听到后,不但没有怨恨关羽,反而认为他有仁有义,更加器重他。
建安六年(201年),曹操在击破袁绍后,派张辽平定鲁国各县。当时昌豨聚众占据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北),张辽与夏侯渊率军围攻,数月后,曹军粮尽,夏侯渊准备退军。张辽对夏侯渊说:“数日已来,每行诸围,豨辄属目视辽。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计犹豫,故不力战。辽欲挑与语,傥可诱也”(《三国志?魏书?张辽传》)夏侯渊表示同意。于是,张辽派人对昌豨说:“公有命,使辽传之”(《三国志?魏书?张辽传》)。昌豨果然下城和张辽相见。张辽劝他说:“太祖神武,方以德怀四方,先附者受大赏”(《三国志?魏书?张辽传》)。昌豨答应投降。张辽便单身登上三公山,进入昌豨家中,拜访昌豨的妻子儿女,昌豨欢喜,便随张辽去见曹操。
曹操对昌稀抚慰有加,命他仍回原地。然后指责张辽说:“此非大将法也。”张辽认错,并说:“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故也”(《三国志?魏书?张辽传》)。
建安八年(203年)正月,张辽随曹操到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征讨袁谭、袁尚兄弟,有功,受命代理中坚将军。袁尚逃奔邺(今河北临漳西南),曹操继续追击,由于袁尚坚守,未能攻下。曹操暂回许昌,派张辽与乐进先攻下阴安(今河南清丰县北),把那里的百姓迁到黄河南岸。
建安九年(204年)二月,张辽跟随曹操再次领兵攻邺,八月,破邺城。张辽另领一支军队去平定赵国(汉代国名,辖地相当于今河北南部)、常山(汉郡名,辖地相当于今河北正定到赵县一带),招降了沿太行山一带的各部分农民起义军和黑山起义军首领孙轻。十一月,张辽跟随曹操攻讨袁谭。并于建安十年(205年)正月,击杀袁谭于南皮(故治在今河北南皮)。迫使袁尚和他的次兄袁熙逃奔辽西乌桓。张辽又独自率军平定辽东(汉郡名,辖地相当于今辽宁东南部),又镇压了辽东一带柳毅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回到邺城的时候,曹操亲自迎接张辽,与其共载,加封张辽为荡寇将军。接着,他又奉曹操之命向荆州的刘表发动进攻,平定了江夏(汉郡名,辖地相当于今湖北汉阳一带)诸县,还屯临颖,被封都亭侯。
建安十二年(207年)秋,曹操为统一北方,开始远征乌桓的作战。曹操挥师北上,亲率轻骑兵,昼夜兼程,疾速行军,并以主力攀崎岖小道,出卢龙寨,跋涉500余里,越白檀、平岗,进抵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以东。八月,辽西单于楼班与袁尚、袁熙及蹋顿单于等,率骑兵数万迎击曹操。曹操登上白狼山(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自治县东境白鹿山),踞高远望,见敌军虽众,但阵容散乱,便欲攻敌。此时,张辽情绪激昂,也劝曹操与其相战,曹操于是不顾后续部队尚未集结,立即令将军张辽为先锋率兵发起突击,并将自己所持麾授于张辽。张辽出击,大破敌军,斩蹋顿单于及名王以下10余人,俘虏20余万人(参见白狼山之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派张辽屯兵长社(今河南长葛县东北)。时荆州尚未平定,临出发时,军中有人谋反,入夜,营中惊乱起火,全军骚动不安。张辽对身边的将领说:“勿动。是不一营尽反,必有造变者,欲以动乱人耳。”于是他向军营中发布命令:“其不反者安坐”(《三国志?魏书?张辽传》)!然后,张辽率亲兵数十人在军阵中央巍然站立。不一会,骚乱自然平息,张辽立即查出并处死了带头谋反的人。
时张辽屯兵长社、于禁屯兵颍阴、乐进屯兵阳翟,但三将性格相异,互不协作。曹操便派司空主簿赵俨并参三军,每事训谕,三将于是和睦。
天柱山
建安十四年(209年),庐江人陈兰、梅成占据氐(今安徽崔山县东北境)、六(今安徽六安县北)反叛,对合肥形成威胁。曹操派于禁、臧霸等人讨伐梅成,命张辽督率张郃、牛盖等人讨伐陈兰。梅成见大军到来,假意投降,于禁因此撤兵。于禁一走,梅成就带着部队投奔陈兰,二人合军,转入氐山。氐山中有座天柱山(今安徽岳西境),山势陡峭,高二十多里,道路险要狭窄,步行仅能勉强通过。张辽欲进攻,诸将说:“兵少道险,难用深入。”张辽却说:“此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耳”(《三国志?魏书?张辽传》)。于是,到山下安营,挥军攻敌,斩杀陈兰、梅成,尽俘其众,迅速稳定两地局势。事后,曹操评论众将的功劳,说:“登天山,履峻险,以取兰、成,荡寇功也”(《三国志?魏书?张辽传》)。下令增加张辽的封邑,并授给他可以用来代理自己调动和指挥某一地区军队的符节。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进攻孙权,退兵后,派张辽和乐进、李典等率领七千余人驻守合肥。后来,曹操征讨张鲁,给合肥护军(主管武官选拔、考察的官)薛悌送来一封手札,信封边上写有“贼至乃发”(《三国志?魏书?张辽传》)的字样。
建安十九年(214年),孙权率吕蒙等亲征皖城(今安徽潜山),张辽闻迅,率援军而至,到夹石(今安徽桐城北),闻皖城已失,只得退去。
刘备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攻取益州(州治在今成都,参见益州之战),留关羽守荆州(州治在今湖北江陵)。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在樊城(今湖北襄樊市北)围攻曹仁,时孙权为夺取荆州,向魏称臣。于是,曹操召张辽和诸军都回来救援曹仁。张辽未至,徐晃已经打败关羽,解除了对曹仁的围困。张辽与曹操会师与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张辽大军赶到时,曹操乘辇车亲自慰劳他们,并命他屯驻陈郡(今河南淮阳一带)。
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孙权率十万大军围攻合肥,辽等将领一起打开手札,上面写着:〃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匆得与战〃(《三国志?魏书?张辽传》)。曹操此信,是根据众将的特点所写。他认为张辽、李典勇锐,便令出战;乐进持重,便令守卫;薛悌是文职官员,所以不令他参与战斗。
威震逍遥津
诸将因为敌我悬殊,犹豫不决,张辽说:“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何疑”(《三国志?魏书?张辽传》)?乐进等人仍不说话。张辽大怒道:“成败之机,在此一战。诸君若疑,辽将独决之”(《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七》)。李典素与张辽不和,张辽怕其不从,李典慨然道:“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三国志?魏书?李典传》)!于是张辽与李典在吴军围城未合之时,连夜招募敢死士兵,得八百人,杀牛设宴,激励士气,准备与敌决战。
第二天拂晓,张辽披甲持戟,率先冲锋陷阵,杀数十人,斩二员大将。大声呼喊自己姓名,猛打猛冲,直冲至孙权麾下。孙权见状大惊,众将不知所措,孙权逃到一个小山上,用长戟自卫。张辽大声喝叱,要孙权走下高丘决
孙权
战,孙权不敢与张辽交锋,动也不敢动。后来,孙权看清张辽人数不多,这才聚兵将张辽所部层层包围。张辽挥军左突右冲,奋力向前迅猛冲杀,终于打开一个缺口,率领几十名部下突围而出。其余尚未冲出包围圈的部众大声呼喊道:“将军弃我乎”(《三国志?魏书?张辽传》)?张辽闻声,再次杀入重围,将被围的士兵救出。张辽所到之处,吴军望风披靡,无人敢当。激战至中午,吴军屡战不胜,锐气大挫,张辽等安然还城。张辽回营后,加修守备工事,自此军心稳定,诸将对张辽也更加佩服。
孙权围合肥十余日而不克,被迫撤军。部队均已上路,孙权和诸将在逍遥津(今安徽合肥东)北,张辽远远望见,乘机率步骑发动袭击。斩吴偏将军陈武,亏得甘宁、吕蒙等奋力抵挡,凌统才将孙权救出。凌统回军再战,左右尽死,凌统也受伤,估计孙权已脱险,方撤兵。孙权逃至逍遥津,时值河桥半拆,丈余无板,孙权急策所骑骏马腾越而过。时将军贺齐率3000人在逍遥津南接应,孙权才侥幸得免。这一仗,杀得江南人人害怕,据说,听到张辽大名,江东小孩都不敢夜间啼哭。
张辽此战备受曹操赞赏,升征东将军。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操再征孙权,到合肥,按照当年张辽作战经
曹操
过的路程走了一遍,叹息良久。他给张辽增加了兵力,并多留部队,由张辽总领。三月,曹操回军,留伏波将军夏侯惇统领曹仁、张辽等二十六军屯居巢(今巢湖市境)。
文帝曹丕继位为魏王,曹丕提升张辽为前将军(高级武官),并分封张辽兄张汛和一子为列侯。孙权这时复叛,曹丕派张辽仍回合肥驻军,并进爵都乡侯,给他以极大的恩宠:将自己乘坐的车子送给张辽的母亲,派军队护送张辽的家人送到驻地,并下令张辽的母亲到达时,仪仗队要出来迎接。张辽部下的将士也都在道边下拜,旁观者纷纷称羡。曹丕称皇帝后,封张辽为晋阳侯(今山西太原市。晋阳侯为县侯,是侯爵中最高的一级),增邑千户,前后共二千六百户。
黄初二年(221年),张辽到洛阳朝见文帝曹丕,文帝在建始殿接见了他,亲自问他当年在合肥之役时大破吴军的情形。听完他的述说后,文帝环顾左右,深有感触,说:“此亦古之召虎(周宣王时,淮河流域的淮夷族不服周的统治,召虎带兵攻打他们)也”(《三国志?魏书?张辽传》)。下令为张辽起造宅第,厚加赏赐,还特意为张辽母亲造了宫殿。又把随张辽破吴军招募的敢死之士都升为虎贲(皇帝的卫士)。
不久,刘备因关羽在江陵之战中被俘杀,率军攻吴,孙权与曹魏修盟,再次称藩归附。张辽回军屯驻雍丘(今河南杞县),后来得病。曹丕派侍中刘晔带着太医去给张辽治病,还不断派虎贲郎前去探问病情。曹丕自己也亲自去看望。他拉着张辽的手,赐给了御衣,并下令每天给他送御食。可以说关怀备致、荣庞至极。病稍好了些,张辽即回到驻地。
黄初三年(222年),吴将陆逊在夷陵之战中大败蜀军,曹丕封孙权为吴王,令其子入朝作人质,遭孙权拒绝,激怒了曹丕。九月,曹丕分兵三路首次攻吴,其中一路即由征东大将军曹休和张辽统率。张、曹乘舟到达海陵(今江苏泰州市)。孙权闻张辽又来,非常害怕,对众将说:“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三国志?魏书?张辽传》)!孙权的谋臣、建威将军吕范、统率水军抵御曹休、张辽,结果被曹、张击败,退守江南。
时张辽病情恶化,不久在即江都(今江苏扬州西南)病故,文帝流泪痛悼,赐谥刚侯,其子张虎嗣。
黄初六年(225年),魏文帝追念张辽、李典在合肥的战功,下诏书说:“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其分辽、典邑各百户,赐一子爵关内侯”(《三国志?魏书?张辽传》)。
今安徽省合肥市建有逍遥津公园,园中有张辽塑像,以纪念张辽的功绩,
点评:
张辽一生征战,以果敢著称,亦有谋略。其颠沛多方,终得雄主,奋其武勇,威震江南。方其以一遇一,勇者得前,大呼自名,陷阵冲垒之时,不但敌人夺气,而且较其勇悍,亘古无多,在三国时的武将中也是颇为突出的。


贾诩
更新时间2011…5…3 14:22:39  字数:4034

 
贾诩
贾诩少时并不出名,只有当时名士汉阳阎忠异之,说贾诩“有良(张良)、平(陈平)之奇”(《三国志·魏书·贾诩传》)。贾诩初时察孝廉为郎,因有病辞官,西还至汧,路上遇见氐人,与其同行的数十人皆为氐人所抓。贾诩为脱身,便骗他们说:“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三国志·魏书·贾诩传》)当时太尉段颎,因为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所以贾诩便假称是段颎外甥吓唬氐人,氐人果然不敢害他,还与他盟誓后送他回去,而其余的人却都遇害了。史称贾诩此举是:“权以济事,咸此类也”(《三国志·魏书·贾诩传》)。
永汉元年(189)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立献帝刘协。十一月,董卓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贾诩在此时以太尉掾为平津都尉,后升讨虏校尉。时董卓之婿中郎将牛辅屯兵于陕,贾诩便在牛辅军中辅军。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杀,便遣使诣长安求赦。王允为人刚直,但却没有同意,李傕等人更加恐惧,不知所为,准备各自解散,逃回归乡里。
贾诩当时因为是董卓所部的官吏,为求自保,便出面阻止了他们,对李傕等人说:“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此计为众人采纳。于是李傕等散发“王允欲洗荡此方之人”的流言,联络西凉诸将,率军昼夜兼程,奔袭长安,及至长安城下,已聚合10余万之众。李傕与樊稠、李蒙等围攻长安城,因城防坚固攻而不克。后由城内叛变士兵引导李傕军入城,与守将吕布展开巷战,吕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