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纪连海新作:历史上的父子宰相-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再者,土司恣意虐杀属民,对犯其法而被杀害者的家属,要征24两、60两不等的银子,还名之曰〃垫刀银〃,实乃凶恶至极、惨无人道。属民们对土司无官民之礼,而有万世奴仆之势,子女财帛总非本人自有,他们的一切包括生命都是土司的。
还有,土司之间的战争,常年不断,世代为仇。如广西隆州古隆地方土司王尚氏等,与贵州普安州地方的土司阿九等争夺歪染、乌舍、坝犁、鲁磉等寨,常年刀光剑影。1724年时上告官府,因事涉两省,地方官互相推诿,到1726年还没有得到审理解决。湖南永顺地方的诸土舍,也是如此相互仇杀,经年不断。
这些情况自然严重地妨害了国家的统一,造成政府与土司分立的局面,土司所属之地成为国中之国;而且由于土司制的奴隶性质,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社会的进步,使这些地区长期得不到足够的开发,始终是蛮夷烟瘴之地;同时,土司制不但危害本地的安定,也破坏汉民和少数民族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彼此仇视,是民族矛盾的制造者之一,对民族大融合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5鄂尔泰上书首倡〃改土归流〃
对土司制度造成的这些危害,清初诸帝都了然于胸,他们深知改土归流的必要性。之所以迟迟不对土司制度大肆开刀,不仅在于土司制已经存在了一千多年,而且土司们的势力也十分强大。因此要革除土司制,必须具备两个现实条件:一是土司制引起本族人和汉人的公愤,自觉反抗,方可借机削弱;二是朝廷力量足够强大,使土司不敢作乱,即使作乱也可一举荡平。
第80节:鄂尔泰的崛起(3)
直到1725年,云贵总督高其倬在贵州贵阳府广顺州长寨地方仲家族村寨建立营房,遭到土司武力反对。高其倬卸任回京,向雍正皇帝面呈土司问题的严重性。
这时,鄂尔泰正好出任云南巡抚,到任就遇上这件棘手的事情。鄂尔泰看到事态严重,认为必须用兵,〃穷究到底,杀一儆百,使不敢再犯〃。于是他上奏折,提出推行改土归流的建议。奏折要点是:
第一,阐明改土归流政策的必要性。土司相杀相劫,〃汉民被其摧残,夷人受其荼毒,此边疆大害,必当解决者。〃办法就是尽快实行改土归流,〃将富强横暴者渐次禽拿,怯懦昏庸者渐次改置〃。否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二,拟议改流的方针和方法。〃改流之法,计禽为上策,兵剿为下策;命自投献为上策,勒命投献为下策。〃对于投献者,〃但收其田赋,稽其户口,仍量予养赡,授以职衔冠带终身,以示鼓励。〃至于改流的策略,既要用兵,又不专恃武力,争取波及面小,尽量减少阻力,以便迅速奏效。
第三,任事大吏必秉公奋力才能达到目的。因为变革土司这样的旧制,困难很大,又有失败的可能。如果失败,主办人将受到舆论的谴责和行政的制裁。要取得好的效果,主办人必须殚精竭虑,勤奋不懈,〃稍有瞻顾,必不敢行;稍有懈怠,必不能行〃,这就要求任事大吏要不计较个人得失,实心实力地去行事。
鄂尔泰在奏折中阐述了改土归流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以及推行这一政策的战略方针和具体措施。最后,鄂尔泰认为,即使费时十年乃至二十年之久,〃但能成事,实云贵永远之利也。〃雍正皇帝看了折本后十分高兴,当众称赞鄂尔泰:〃卿,朕奇臣也,此天以卿赐朕也。〃并全部批准了这个奏折,勉励他尽快实行,并说〃事定之时,应具体题奏,当以军功赏叙〃。
6鄂尔泰与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
1726年,鄂尔泰接受圣命,进行改土归流。雍正皇帝授鄂尔泰云贵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又把广西划归云贵总督管理,这样鄂尔泰管辖了云南、贵州、广西三省,1728年,雍正皇帝又破格授予鄂尔泰三省总督衔。
鄂尔泰受命后没有辜负雍正皇帝的厚望,他全面了解三省情况,认真研究各地的特点,上奏请求改土归流应分轻重缓急实行。雍正皇帝对鄂尔泰无限信任,对鄂尔泰所奏一一照准,并说:〃卿自有次第料理措置之道,实不烦朕南顾之怀也。〃雍正皇帝批示让他放手去干,不必要处处请示,这就更增加了鄂尔泰的信心。正是这种君臣间的充分信赖,西南改土归流工作才能得以大力推行。
1726年夏,鄂尔泰下令对向官兵挑衅的广顺州长寨用兵,并亲到长寨巡查指挥,临机决断。鄂尔泰对长寨的用兵是雍正朝大规模改土归流的开端。长寨地区的土司十分凶恶,官兵进攻,土司挟众抵抗。官兵攻入长寨,焚烧了他们的寨巢,但首逆逃走。鄂尔泰命总兵石礼哈挥兵挺进,对抵抗的土司大小首领尽行斩杀,大获全胜。随后鄂尔泰便在这里设立长寨厅(今长顺县),以此地为据点向四外扩展,招服了周边2078座村寨。
鄂尔泰接着集中兵力,向黔东苗岭山脉和清江、都江流域进兵。为此制定了〃清理黔东南土民问题,重点在都匀府,其次是黎平府,复次为镇远〃的方针。也迅速取得了胜利。云南的土司势力也很大,特别是乌蒙、东川、镇雄三土府,统治地域十分辽阔。1726年,鄂尔泰奏请东川归滇,标示着三土府归流的开始。雍正皇帝批准后,鄂尔泰屯兵东川,将巧家等六营地方,统统划归流官管辖。
同年冬天,鄂尔泰因乌蒙土知府禄万钟攻掠东川府,镇雄土知府陇庆侯助纣为虐,遂命游击哈元生率军讨伐,在四川军队配合下,哈元生大获全胜,于是在其地改设乌蒙府(后改称昭通府)和镇雄州(今镇雄县)。雍正皇帝为奖励哈元生,命鄂尔泰以副将或参将提用。后来哈元生在多处立功,几年间升至云南提督。
随后,改土归流进入滇南的镇沅,镇沅是傣族居住区,这里的土知府刀瀚、沾益土知州安于蕃是一伙〃势重地广〃的〃积恶土官〃,鄂尔泰发兵擒拿了刀瀚、安于蕃,在其辖地分设镇沅州(今镇沅县)、沾益州(今沾益县)。
第81节:鄂尔泰的崛起(4)
1727年,广西泗城土知府岑映宸自恃力量较强,聚兵四千,耀武于南盘江以北地区,企图对抗改土。当他听到乌蒙改土归流的消息后遂撤兵敛迹。鄂尔泰巡察到贵州南部安笼镇,准备对他进剿,岑映宸乞降,鄂尔泰于是把南盘江以北划归贵州省,设立永丰州(后改称贞丰州,今贞丰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又改泗城为府(治所为今凌云县)。这时梧州、柳州、庆远等地土民,为反对土舍的酷虐,〃争备粮请兵〃,极大地推动了广西改土归流政策的推行。
与此同时,清政府也派兵深入四川凉山的彝民区和湖南、湖北等省的土司、土舍地区,各地土司纷纷自动请求改土归流。因此,这些地区改土归流工作进行得比较顺利。只有湖北容美土司田曼如假装归顺,而实际上依旧实行残酷的统治,私征虐民,土民不堪其暴,相继逃亡。雍正皇帝宣他进京询问,他害怕被杀头,拒不应召,雍正皇帝于是命鄂尔泰派兵进剿。当大兵压境之后,田曼如众叛亲离,最后自缢身亡,清政府把他管辖的地区改设鹤峰州(今鹤峰县)。
改土归流后,朝廷在这些地区添设军事机构,接着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建筑城池、设立学校。原来土司的统治制度被废除,经济文化得到发展,社会治安得到改善,民族纠纷和民族矛盾得到缓和,少数民族上层通过科举入仕为国所用,国家赋税增加,边疆地区不安定的因素减少,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极大巩固。
1730年,鄂尔泰在云、贵边界筑桥,是年为庚戌年,雍正皇帝遂命名〃庚戌桥〃,以纪念鄂尔泰推行改土归流政策的功绩,这一年可视为改土归流基本成功的一年。
1729年雍正皇帝加封鄂尔泰少保衔。1731年,雍正皇帝颁诏封鄂尔泰为军机大臣、大学士,赏赐伯爵,居内阁首辅地位。1732年,因清政府在西北两路用兵,鄂尔泰出任三边经略,赴陕甘前线督师,数月后回京复命。
张廷玉的本事很大,鄂尔泰的本事也不小。问题在于,雍正皇帝去世后,张廷玉如何与鄂尔泰相处?年轻的乾隆皇帝如何应对?
第82节:张廷玉与鄂尔泰的党争(1)
上一讲,我们讲到了鄂尔泰的很多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张廷玉的本事很大,鄂尔泰的本事也不小。至此,我们就知道了,为什么雍正皇帝驾崩之前,要遗诏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和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四人辅政,并命他日鄂尔泰、张廷玉配享太庙。我们的问题在于,雍正皇帝去世后,张廷玉如何与鄂尔泰相处?年轻的乾隆皇帝如何应对?
这话,还要从年轻的乾隆皇帝继位那天说起。
1乾隆皇帝继位之谜
按照张廷玉自订年谱,1735年10月8日(阴历八月二十三日)〃子时,龙驭上宾矣〃。按照《清世宗实录》的记载,宣布爱新觉罗·弘历为皇太子、即皇帝位的谕旨是在这一天的子时之前,当时雍正皇帝尚未去世,那么,君权的授受就是在尚未去世的雍正皇帝和储君爱新觉罗·弘历之间进行的。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密旨的公布是在雍正皇帝去世之后。
雍正皇帝密诏除藏于乾清宫之外,另书内容相同的传位诏书置放在圆明园内。早在1730年秋,雍正皇帝曾经有一次重病,重病的雍正皇帝将此事秘密告诉张廷玉,及至鄂尔泰内召,雍正皇帝又于1732年春向鄂尔泰、张廷玉做了说明,并说〃汝二人外,再无一人知之〃。雍正皇帝常常居住圆明园,故在大内诏书之外,又备书诏一份,为防不虞。
雍正皇帝死后,爱新觉罗·弘历以痛哭流涕表现孝道之时,张廷玉、鄂尔泰乃向允禄、允礼等人表示:如今正大统是急事,大行皇帝曾示我二人有密旨,外人无有知者,此旨收藏宫中,应急请出,以正大统。
几位大臣同意,问总管太监却并不知有此密旨,更不知藏于何处。张廷玉说:〃大行皇帝当日密封之件,谅亦无多,外用黄纸固封,背后写一'封'字者即是旨。〃据之寻出,打开一看,正是传位于爱新觉罗·弘历的密旨。
于是,由张廷玉就灯下宣读全文如下:
自古帝王统御天下,必以敬天法祖为首务。而敬天法祖本于至诚之心,不容一息有间。是以宵旰焦劳,无日不兢兢业业也。
朕蒙皇考圣祖仁皇帝为宗社臣民计,慎选于诸子之中,命朕缵承大统,绍登大宝,夙夜忧勤,深恐不克负荷。惟仰体圣祖之心以为心,仰法圣祖之政以为政,勤求治理,抚育烝黎。无一事不竭其周详,无一时不深其祗敬。期使宗室天潢之内,人人品端形方,八旗根本之地,各个奉公守法。六卿喉舌之司,纪纲整饬,百度维贞,封疆守土之臣,大法小廉,万民乐业。十三年以来,竭虑殚心,朝乾夕惕,励精图治,不惮辛勤,训诫臣工,不辞谆复。虽未能全如期望,而庶政渐已肃清,人心渐臻良善,臣民遍德,遐迩恬熙,大有频书,嘉祥叠见。
朕秉此至诚之心,孜孜罔释,虽至劳至苦,不敢一息自怠,方翼图安保泰,久道化成。今朕躬不豫,奄弃臣民,在朕身本无生,去来一如。但皇考圣祖仁皇帝托付之重,至今虽可自信无负,而志愿未竟,不无遗憾。宝亲王皇四子弘历,秉性仁慈,居心孝友,圣祖皇考于诸孙之中,最为钟爱,抚养宫中,恩逾常格,雍正元年八月朕于乾清宫召诸王、满汉大臣入见,面谕以建储一事,亲书谕旨,加以密封,收藏于乾清宫最高之处,即立弘历为皇太子之旨也。其后仍封亲王者,盖令备位藩封,谙习政事,以增广识见,今既遭大事,著继朕登极,即皇帝位。仰赖上天垂佑,列祖贻谋,当兹寰宇乂安,太平无事,必能与亿兆臣民共享安宁之福。
至于国家刑法禁令之设,所以诘奸除暴,惩贪黜邪,以端风俗,以肃官方者也。然宽严之用,又必因乎其时。从前朕见人情浇薄,官吏营私,相习成凤,罔知省改,势不得不惩治整理,以戒将来,今人心共知儆惕矣。凡各衙门条例,有从前本严而朕改易从宽者,此乃从前部臣定议未协,朕与廷臣悉心斟酌,而后改定,以垂永久者,应照更定之例行。若从前之例本宽,而朕改易从严者,此乃整饬人心风俗之计,原欲暂行于一时,俟诸弊革除之后,仍可酌复旧章,此朕本意也。嗣后遇此等事,则再加斟酌,若应照旧例者,仍照旧例行。自今以后,实愿内外亲贤股肱大臣,念朕朝乾夕惕之苦衷,仰答皇考圣祖仁皇帝利益社稷之诚念,各秉忠良,屏除恩怨,一心一德,仍如朕在位之时,共相辅佐,俾皇太子弘历成一代之令主,则朕托付得人,追随列祖皇考在天之灵,亦可不愧不怍也。
弘历仰承列祖积累之厚,受朕教诲之深,与和亲王弘昼同气至亲,实为一体,尤当诚心友爱,休戚相关。亲正人,行正事,闻正言,勿为小人所诱,勿为邪说所惑。祖宗所遗之宗室宜亲,国家所用之贤臣宜保,自然和气致祥,绵祖宗社稷万年之庆也。庄亲王心地醇良,和平谨慎,但遇事少担当,然必不至于错误。果亲王至性忠直,才识俱优,实国家有用之才,但平时气体清弱,不耐劳瘁,倘遇大事,诸王大臣当体之,勿使其伤损其身,若因此而损贤王精神,不能为国家办理政务,则甚为可惜。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其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大学士鄂尔泰志秉忠贞,才优经济,安民察吏,绥靖边疆,洵为不世出之明臣,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终不渝。将来二臣着配享太庙,以昭恩礼。
其应行仪制,悉遵成典。持服二十七日,释服。
张廷玉宣读完毕,众臣拜请爱新觉罗·弘历受命。爱新觉罗·弘历随即令允禄、允礼、鄂尔泰、张廷玉辅政。如此安排之后,就扶雍正皇帝榇舆返回大内了。(《澄怀园主人自订年谱》卷三)同时〃捧遗诏从圆明园入禁城〃。(《鄂尔泰行略》)可见不是从人们所熟知的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取出的。新君即位一事,大臣们尤其是张廷玉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
《清高宗实录》却将此事加以改造,说成是雍正皇帝子时死,爱新觉罗·弘历于寅刻至大内。地点和时间就不对了,提前了一个时辰,地点由圆明园改在紫禁城。内侍从〃正大光明〃匾后取出1723年所封诏书,等候允禄、允礼、鄂尔泰、张廷玉等人到齐,然后启封,才知道嗣君之事。最高权力的交接就不必依赖大臣执行大行皇帝的遗命,而是宝亲王爱新觉罗·弘历在即位以前就颁布了一道谕旨:着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辅政。这表明,在雍正皇帝病危不能行使权力的情况下,皇太子已经代行君权,君臣名分已然确定。这里只字不提圆明园诏书,显然是为了抹煞鄂尔泰、张廷玉在权力交接中的作用。爱新觉罗·弘历说他在1730年夏亲奉乃父谕旨,谓〃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其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当初,张廷玉修实录,将许多不利于雍正皇帝的事实删削,现在《清高宗实录》又是如此办理。连不必篡改的事情也篡改了。我们怎么能轻易相信史书呢?所以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第83节:张廷玉与鄂尔泰的党争(2)
袁枚所撰写的《鄂尔泰行略》,比张廷玉的年谱还要突出宰相的作用,把鄂尔泰视为顾命大臣:〃捧遗诏从圆明园入禁城,深夜无马,骑煤骡而奔,今上登极〃。乾隆皇帝不愿意承认在雍正皇帝去世与自己遵旨继位之前有一个由宰相鄂尔泰、张廷玉来填补的最高权力的空缺期。
真实的历史总是不堪承认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尽管它是非常短暂的,乾隆皇帝却领会到,此事对君权具有深刻的否定意义。
由鄂尔泰、张廷玉宣布立储遗旨,确立弘历的继承人地位,对于乾隆皇帝是一个羞辱。事后他必然要以某种方式整治这两位使他蒙羞的宰相。在最高权力更迭中,尽管这个由大臣填补的空缺极其短暂,但对于皇权也是一种威胁。
乾隆皇帝不但要把这件事从历史记载中一笔抹杀掉,更有甚者,他还要完全堵住相关当事人的嘴巴。至此,我们就知道,张廷玉和鄂尔泰两个相关当事人今后的命运一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了。
我们的问题在于,张廷玉和鄂尔泰两个相关当事人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来自于新任皇帝的隐隐杀机呢?他们会团结起来,共同应对么?
答案完全是否定的。张廷玉和鄂尔泰两个相关当事人绝对不会团结起来共同应对这种来自于新任皇帝的隐隐杀机的因为,他们二人当时的关系,已经到了势同水火的局面。那么,结果必然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预料得到的:年轻的新任皇帝爱新觉罗·弘历一定会充分利用他们之间的这种势同水火的矛盾,将其各个击破的。很显然,前任皇帝雍正皇帝驾崩之前,要遗诏庄亲王允禄、果亲王允礼和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四人辅政,并命他日鄂尔泰、张廷玉配享太庙的所谓遗旨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2张党的形成
鄂尔泰、张廷玉这两位雍正时期的老臣,是雍正皇帝最赏识的大臣。雍正皇帝在弥留之际,特别对鄂尔泰与张廷玉的政治品质予以表彰,并说〃朕可保其始终不渝〃,这显然是对儿子不放心,怕他迫害老臣。又以〃将来二臣可配享太庙〃的方式来保护二人。雍正皇帝可谓用心良苦,因为许多新君都喜欢通过迫害前朝老臣的方式来树立新君权威。
雍正皇帝对科第出身的官员并不赏识,他最欣赏的三位大员田文镜、李卫、鄂尔泰均非进士出身,然而雍正皇帝对张廷玉却是一个例外,这自然同张廷玉谨慎敏捷、拟旨得体有直接关系,还有张廷玉在修《康熙朝实录》时删削了许多不利于雍正皇帝的文字,因而很得雍正皇帝的信用。如果说,雍正皇帝要杀人灭口,张廷玉也就不可能受信用。
1729年军机处成立时,已经是保和殿大学士的张廷玉就成为了军机处第一批成员,而且排名第二,仅次于雍正皇帝最为信任的弟弟怡亲王允祥。雍正皇帝就怕张廷玉因生活清苦受贿,特别把一座本银三万五千两的当铺赐给张廷玉,又将位于圆明园附近的澄怀园赏给了张廷玉,张廷玉因此给自己起了〃澄怀主人〃之号。对于其他官员,这一点经济利益是不够的,而对于张廷玉就足够了。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张廷玉的弟弟张廷璐、张廷璩以及儿子张若霭、张若澄、张若淳均在朝中为官。张廷玉自称:〃近日桐人之受国恩登仕籍者,甲于天下。〃乾隆前期,仅张氏一门登仕者就有19人。〃自先父端(张英)而下,三世入翰林者凡九人,同祖者二人,是廷玉一门受圣朝恩至深至厚。〃与张氏世代联姻的姚氏,是桐城另一望族,也是〃仕宦众多〃。
3鄂党的形成
鄂尔泰受知于雍正皇帝,后来关系发展,如同家人父子、如同朋友。雍正皇帝不只是给他加官晋爵,和他讨论政事,斟酌用人,对他的恩赐也是少有的,诸如赐福字,追封三代,还特加优遇,与众不同。如雍正皇帝50大寿,群臣举觞庆祝,雍正皇帝未见到在昆明的鄂尔泰,心中不悦,特拣果饼四盘,专程送往云南,并说:〃朕亲尝食物寄来卿食,此如同君臣面宴会也。〃鄂尔泰因而感到〃受恩至此,无可名言,天地神明,实鉴实察〃。雍正皇帝在鄂尔泰的奏折上答道,他默祝〃上苍厚土、圣祖神明,令我鄂尔泰多福多寿多男子,平安如意〃。后来,鄂尔泰奏称,到云南后连得二子,已有5个儿子了,感谢皇上的祝愿和赐福。雍正皇帝回称,他的祝祷出于至诚,〃今多子之愿既应,其他上苍必赐如意也〃。鄂尔泰在西南期间,雍正皇帝对他的赏赐几乎无月无之,《襄勤伯鄂文端公年谱》对此种恩荣详加记叙,触目皆是。更有甚者,雍正皇帝不顾君臣之体,称鄂尔泰为朋友。
第84节:张廷玉与鄂尔泰的党争(3)
鄂尔泰的亲属亦得到雍正皇帝的特殊恩惠。鄂尔泰的长子鄂容,雍正皇帝在他中举后引见时赐名鄂容安,于1734年庶吉士未散馆时,被破例用为军机章京,〃欲造就成材〃。鄂尔泰的五弟鄂尔奇康熙年间为编修,雍正皇帝因其兄而垂爱之,用为户部尚书兼步军统领,使之成为亲信大臣。鄂昌是鄂尔泰的长兄之子,雍正六年以举人而为户部主事,数年之间,历道员、布政使,至巡抚,飞黄腾达。然其为官〃贪纵〃,并非杰出人才。鄂尔泰的三兄鄂临泰之女,经雍正皇帝指婚,配给怡亲王允祥之子弘皎,日后成为王妃。
首席军机大臣鄂尔泰入内阁和军机之前,〃节制滇南七载,一时智勇之士多出幕下〃。执掌内阁后,士人趋附,逐渐形成以满臣为中坚,包括一部分汉臣在内、以相互间的联姻为特色的政治集团,主要成员有庄亲王允禄、信勇公哈达哈、军机大臣海望、湖广总督迈柱、河道总督高斌、工部尚书史贻直、巡抚鄂昌、总督张广泗、御史仲永檀、陕西学政胡中藻等。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鄂党骨干分子了。
我们简单介绍一下鄂尔泰的家庭,来分析一下鄂党骨干分子间的联姻关系:
鄂尔泰的元配夫人早卒,续娶的是大学士迈柱的女儿。鄂尔泰不娶妾,生有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