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犀利说民国-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盛宣怀绝对是一等一的劳动模范,哪里有机器的轰鸣,哪里就有盛宣怀;哪里有利润,哪里就有盛宣怀。工厂、车间、码头、炼钢厂、煤井,到处都能看见盛宣怀忙碌的身影。总之,要找盛宣怀,就到冒烟的地方,准能找到。当然也有找不到的时候,这时他一定是累倒在病床上了。他堪称晚清第一劳动模范,解决了大批青年的就业问题,推动了各地经济的发展。自己的腰包也鼓得不能再鼓,盛氏家族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族。

再厉害的人都有软肋,盛宣怀什么都不怕,就怕一样东西。

一次,云南宣威知州特意进京拜见盛宣怀,带来了当地最著名的特产——宣威火腿。用上好的牛皮纸包装,上面写着字。看了看,不够醒目,特意用初号黑体加粗。

礼物送来了,盛宣怀老远就看到了醒目的大字“宣腿一对”。

停,礼物不要送上来了。

等等,把牛皮纸给我,盛宣怀将牛皮纸撕得粉碎。

从此官场流行一句话,送什么都行,就是不能送盛大人宣腿;吃什么都行,就是不能当着盛大人的面啃宣腿。

盛宣怀原来和袁世凯打得火热,可现在一想到袁世凯,他就五味杂陈,说不出个滋味。

盛、袁两家是世交,盛宣怀和袁世凯的父亲、叔父关系很好,他比袁世凯大十五岁,袁世凯写信称呼都叫“老伯大人”。盛宣怀对侄儿也很提携,他看中这个晚辈不是池中之物,将来会一飞冲天,比自己飞得还高。

盛宣怀慢慢加大了在袁世凯身上的投资,财力投资,可他感觉还远远不够,必须要加重砝码,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一辈子不走寻常路的盛宣怀做出了一项大胆的、破格的甚至惊世骇俗的感情投资。他主动写了封信给袁世凯,对他大加吹捧赞扬。最后诚恳地说,世俗的朋友无可取之处,我所寻求的是道义之交。所以,我想和你义结金兰,结拜为异性兄弟。

大伯要和侄儿做兄弟,这世道怎么了,辈分说变就变?

袁世凯又惊又喜,这个中国富豪榜排名NO。1的超级富豪竟自降辈分和自己称兄道弟。怎么办,还是先礼后结拜?

袁世凯婉转地回了封信。感人,太感人了,年度最感人的一封信。自己看完信就趴在床上了,哭,只有哭才能表达自己的感情。但还是不敢接受,太折杀自己了,还是愿意做您永远的小侄儿。

盛宣怀又回信了,年龄不是问题,辈分不是问题,身份也不是问题。如果你拒绝我,就出现大问题了,明显不在乎我的真情。我只想坦诚地和你进行心与心之间的沟通,有错吗?你难道忍心拒绝一颗滚烫的赤子之心?你难道能狠下心来推走这迟来的兄弟之情?

信写到这份儿上了,反正袁世凯不吃亏,随即递上了祖宗三代的履历,换兰谱结拜。

辈分变了,称呼也得变啊。不过叫惯了老伯,一下改不了口,就叫“仁兄世丈大人”。一个人变不行,全家都得变啊。从此袁世凯的儿女们管以前的“太伯伯”叫“大伯伯”。

辈分上虽然吃了点亏,但盛宣怀值得。从此兄弟俩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一路高歌猛进,名有了、官有了,钱更有了。

不过亲兄弟也有明算账的时候,何况是辈分颠倒的兄弟。

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摊子铺得很大,急需要钱,大量的钱。他自己不爱钱,但要送别人钱,光是奕劻,每年都要上百万的打点。所以袁世凯只能找盛宣怀,别人没这个雄厚的财力。

正巧盛宣怀的父亲去世,他是朝廷官员,按惯例必须要“丁忧”,即在家守孝三年,辞掉一切的职务。

盛宣怀想委托个信任的人代管企业,和袁世凯商量。没想到袁世凯却先来一步,要求将商办改为官办,由北洋大臣接手掌管,明摆着想占盛宣怀的资产。

轮船招商局、电报局都被袁世凯收了,铁厂也兼并了,很快兄弟破裂了。

不久袁世凯被罢黜,盛宣怀寻思着要出山。怎么出山?还是一句老话,有人好办事。

官职改革这时刚刚启动,奕劻早就放出风声来,邮传部一把手,三十万,盛宣怀准备应聘。可是奕劻一看他来了,马上改口,你不能三十万,得加码。

盛宣怀终于怒了,我是有钱,可都是我一点一滴、流着汗水默默地耕耘所得。好歹我也一大把年纪了,不能这么折腾有钱人。

结果尚书给了别人,他只做了副职侍郎。

副职干起来真不带劲,仔细想了想,盛宣怀又找到奕劻,还是要求干一把手。这次奕劻倒比较通融,大家都是老朋友了,三十万就三十万吧,不过要现金交易。盛宣怀不能再错过这次机会了,马上叫人去汉冶萍公司运来大量空白股券,填上姓名,包了一艘快艇,连夜赶往上海卖给外商。

邮传部尚书终于到手了,盛宣怀成了管理全国轮船、铁路、矿山、电报的第一人,再也不用看人脸色办事了。

这年,他已经六十七岁了,在当时算高寿的老人。可盛宣怀觉得自己的人生远没有达到顶峰,非常之人,非常之世,必得走非常之路,他还要再搏一把。盛宣怀有一句名言:“办大事,做高官。”他不想仅仅做一个大商人,他还想做名臣,流芳千古的名臣。

载泽找到了盛宣怀,盛宣怀也看上了载泽。于是两个男人豪气干云天,他们要用纵横捭阖的气魄干一票大的政治投资。

盛宣怀充满了信心,他好像看见不远处,鲜花、掌声正等着他。

夕阳无限好,还能搏一把;辛亥年,我要飞得更高。

想要搞垮奕劻,必须要制定新的政策,借助外国人的力量,宣布“铁路国有”,掌控财政大权。

要想富,先修路;铁路通到哪,财富就到哪。掌控铁路,即掌控了经济命脉。

中国人对铁路经历过一个由畏到爱的过程,当年的第一条铁路就是因为怕破坏祖宗风水而被强行拆除。可是后来祖宗并没带来财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洋人的铁路修到哪儿,哪儿就有钱赚。大家终于开始觉悟了,铁轨一铺,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很快掀起了铁路大会建的高潮。

修路要钱,大笔的钱,没钱怎么办?

借债和集资。

借债,政府官办,找洋人借钱。由中国人、洋人共同监督铁路施工。建成后连本带利加息还清洋人的钱,铁路经营权才能归中国。

这种方式进度快,质量有保证。最大的弊端是名声不好,阻力很大。借款就是卖国,签订合约的人就是汉奸。近代中国,不怕骂祖宗,就怕当汉奸。

集资,民间商办,民间集资为主,国内农工商学各界,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借钱参股。

它极大地满足了大国子民的爱国心。铁路修成时,即是百姓受利时,让利于民,很得民心。但缺乏监督,财政管理混乱,进度慢。中饱私囊,空手套白狼,白眼狼比比皆是。

盛宣怀将目光瞄准了号称中国最长的铁路——川汉铁路。

川汉铁路1909年由民间筹资修建,预定路线自成都,经重庆、宜昌,达汉口,全长三千公里。修建川汉铁路所需大量资金,主要用“田亩加赋”的办法来筹集,按照每家每户田亩数向农民摊派。

川汉铁路不仅是一条铁路,因大多数的四川百姓都持有股票,是关系到民生、民心的工程。可是短短两年时间不到,川汉铁路已经修不下去了,这和一个小人物有关。

施典章,学历很高,进士,翰林,户部主事。外放从基层做起,一直做到广州知府,后犯事被革职。好在施典章是个人精。人精是什么?总善于在绝境中寻找机会,创造机会,把本来不属于他的机会抓到手,继续创造一连串的机会。没钱他榨出钱来,有钱他更知道怎么折腾。

施典章更是人精中的文化人。有文化的人精善于将知识转化为财富;有文化的书呆子善于将知识转化为感叹号。官做不成,那就做生意,施典章及时调整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反正都是挣钱,胡雪岩不也因为有钱弄了个红顶子?

机会果然来了,而且是大机会。

得知川汉铁路要修建的消息,施典章立马赶到成都,找到总经理乔树枬。先攀同乡关系,接着自吹,官场历练在那儿摆着,很快获得乔树枬的信任赏识,保举给四川总督锡良,被任命为川汉铁路公司总收支,驻上海办事处保款委员。

锡良保举奏折中说施典章“前官户部司员,钩覆是其所长,才守洵堪共信”。他是大家公认的德才兼备的专业会计师。

总经理乔树枬长期驻扎在北京,负责公关。两个子公司一个设在成都,总揽工程;一个设在宜昌,负责修建铁路。施典章常驻上海,负责购买材料,盘活资金。

手里握有巨额资金,没有监督、没有定期查账,施典章在上海结交权贵、洋人买办,甚至青帮大佬,一时风生水起、如鱼得水。

钱多了,想法也就多了。如何让钱变得更多,钱生钱是最大的想法。最省力的办法是:挪用公款借贷、炒股。

借贷可以收到高额的利息;炒股则能一夜暴富。

当时汽车工业刚刚起步,是所谓的朝阳行业,急需橡胶。南洋橡胶商纷纷在上海设立股份公司,哄抬价格。橡胶股价格一路疯长26倍,行情很火。当时上海人见面第一句话都是:今天你橡胶了吗?

没钱的都看着眼红,何况有大钱的施典章,他将巨额资金砸到了股市里。

施典章高价购入兰格志橡皮股票,再以更高价虚报记在公司账上。又将购买的股票向银行、钱庄抵押,从这些钱庄贷款出等值的款来,存入别的钱庄,利用两个钱庄间的利率差,投机获得更高利润。

但到了1910年,橡胶企业的大股东突然携所有款项逃逸。严寒很快到来,股票价格一路狂泻,钱庄纷纷倒闭,施典章血本无归。

川汉铁路的建设此时也举步维艰,所筹的款远远不够。数年过去了,只修了三十里路,以这样的速度进行,至少需要一百年,到二十一世纪才能全部完工。

严惩大蛀虫施典章。股东们这时候才想到查账,施典章很快在上海被监禁。

人抓进去了,可是钱没了,三百余万两白银成为水漂。

川汉铁路共筹集一千五百万两白银,修三十里路用去四百多万两,施典章挪用贪污三百多万两,仅剩余七百多万两。

此时挽救的唯一方法就是收归国有,由国家统筹资金,修建铁路。

万事俱备,只欠盛宣怀行动了。他是个极端自信的人,心动和行动总是二位一体,说干就干。可是谁来开这个口呢?自己不适合,载泽也不适合。他想到了专门干这事的一个群体,御史不就是喜欢煽风点火的吗?

那就找三菱公司,不过盛宣怀不愿意。三菱公司火力够大,目标也够大,但中看不中用,他们的奏折成功率极低。

苦思冥想中,盛宣怀偶然得知有个御史叫石长信,进士出身,独自一人在京居住,号称醇儒。

什么是醇儒?作风正派,忠厚老实,不关心家事、弄不懂国事的书呆子。

盛宣怀悄悄来到石长信家,石长信很惊奇,大红人有空来我这儿?

盛宣怀什么客气话都没说,带来两瓶好酒。听说先生是位醇儒,特意和您聊聊天,愿听听您的高见。

已寂寞太久的石长信好不容易等来个活人,滔滔不绝说开了。酒过半巡,盛宣怀谦虚地说:“我写了篇铁路国有的稿子,您给看看改改。”

石长信看了很满意,不需要修改,为国为民,很好。

“这么好的稿子,要是皇上能看到就好了。但是我身份特殊,又不方便上奏。”说到这儿,盛宣怀叹了口气。

“没问题,交给我上奏,利国利民,我愿干。”石长信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个光荣的任务,满脸通红,不是激动,是酒喝多了。

盛宣怀得意地哼着小曲回家了。

石长信这么配合,盛宣怀应该表示表示,人家可是个穷御史啊。

不用表示,表示了反而看不起石长信。他要的是面子,不是钱。盛宣怀心里很清楚,钱在所谓的醇儒面前只是一堆废铜烂铁。

所以盛宣怀一分钱未花,仅靠嘴皮子就搞定了这个大计划。

说的不全对,那两瓶好酒难道不是钱吗?

靠着酒劲,石长信熬了一个通宵,重新修改稿子,洋洋洒洒几千字的奏折递上去。

铁路很重要,理应收归国有,由国家统筹。石长信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干线国有,支线民有。

总结一句话:铁路国有,势在必行。⑴

一切都是水到渠成,铁路国有,于情于理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连袁世凯都称誉这个举措“卓识毅力,空前绝后”。盛宣怀的夕阳红似乎指日可待。

盛宣怀胸有成竹,为了这一天已经准备很多了;可是四川股民们胸无成竹,他们为这一天付出够多了。

盛宣怀面对的是几千万血本无归的股民,可以瞧不起、可以侮辱,甚至可以打骂他们,但是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那就是断他们的活路。

你可以高高在上,你可以俯视我的卑贱,但是你不能断我的活路。

活路归根到底,还是钱的问题。

股东们被亏空的钱找谁要?

找施典章,他已被抓,钱都砸到钱庄、股票里去了。总经理乔树枬已被撤职,且声称他从不具体主管钱款,一切与自己无关。

盛宣怀想得很明白,以前给你们优惠政策,准许商办。可又出现集资困难、铁路修建进度缓慢等许多问题,现在国家接手,是让你们尽早抽身。政府不是冤大头,亏空的款项,由当事人负责赔偿,和政府无关,存款和现有之款不退。

一句话:你的痛苦我理解,你的损失我不赔。

可股东们想得也明白,辛苦一生的积蓄投到里面,本指望靠这个养老安度后半生。血汗钱被贪污挪用,都是因为朝廷用人不当,现在铁路既然收归国有,理应赔偿我们。

一句话:我的痛苦你负责,我的损失你买单。

载泽、盛宣怀又捣鼓载沣下了道措辞严厉的谕旨,警告百姓:“如有不顾大局,故意扰乱路政,煽惑抵抗,即照违制论。”⑵百姓要有大局意识,配合政策的出台。不同意就是干扰大局,朝廷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违制就是大不敬,严重的可要掉脑袋。曾经无限期待的新内阁出台的第一个政策竟然用如此冷冰冰甚至威胁的话语。

后果确实很严重,因为地方士绅头面人物、立宪派的大把钞票也砸在里面。断了百姓的财路,好说(其实也不好说,关键是说话没人听);断了这些头面人物的财路,立马给你好看。好歹这么多年和朝廷一条心,说不管就不管,太寒心了,难道钞票比人心更重要?

【谁的眼泪在飞】

四川总督王人文接到“铁路国有”电报后,喜忧参半。

喜的是,现在自己正以布政使暂时护署四川总督,如处理得当,借这个机会就能转正,成为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

忧的是,这事关系到几千万四川股民的利益,处理不慎很容易激起事变。

因此王人文非常慎重,暂时并未公开宣布谕旨。而是又给内阁密电,建议修路已经花掉的钱应该发给股民有息股票,未用的钱不应该收归国库,而是应当留在四川,兴办实业、振兴当地经济。

不过王人文的如意算盘显然打错了,他有两个没想到。

没想到原四川总督赵尔巽推荐弟弟赵尔丰任四川总督,自己是没戏了。

赵尔丰此时任川边大臣,原定和王人文互调。王人文想想,地方虽是偏僻了点,但好歹也是封疆大吏,可以接受。正准备上任,没想到赵尔丰却认为王人文书生柔弱,不适合治理边防,举荐了自己的部下,王人文又没戏了。

朝廷谕旨下来了,政策就像泼出去的水,能收回来吗?老百姓一不满意就要翻盘,朝廷的威信何在?

谕旨并且训斥王人文不得妄自非议国家大政方针,王人文的心彻底冷了。既然你们铁了心让我想不到,那么我就让你们想不到,把摊子再弄大一点,让赵尔丰好好收拾。

王人文将电报内容透露给川汉铁路公司的股东,群情大哗,朝廷不仅夺路,还要谋财。

1911年5月21日清晨,几百号人齐聚在一个天井内,铁路公司场地太小,挪到这儿,演讲台是旧戏台。

股东代表、咨议局副局长、白白胖胖的罗纶上台了,先向大家鞠了个躬。

“各位股东,我们四川的父老叔伯!我们四川人的生命财产,让盛宣怀给我们卖了,卖给外国人去了!”声音洪亮,底气很足,一个字一个字慢慢地吐出来。

接着呢?什么最煽情?什么最有感染力?什么最能打动人心?

当然是眼泪。

男人的眼泪也有杀伤力?

当然有,威力极大。难道没听说过“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吗?

女人的眼泪只能让男人心痛;男人的眼泪却能让江山易色。

所以,不需要多说,哭吧,罗纶。

罗纶早已进入状态,此时哭得正欢,扯开嗓门声嘶力竭地号啕大哭。哭声将所有的情绪都调动起来,委屈、愤懑、绝望,全场演奏悲怆交响曲。

旁边的差役、过路看热闹的本来不想哭,可是现在不哭不行了。

感染力太强了,想到了去世的亲人,想到了这辈子的苦,想到了种种的委屈。平时不敢哭,怕别人笑话,现在借着这个机会尽情地宣泄一下吧。

边哭边喊“誓死反对”,反对什么?不知道,别人这么喊自己也这么喊。

漫天的泪水中,“四川保路同志会”成立了。

大家还没哭过瘾,到督署衙门哭给总督大人看。

王人文出来了,穿着官服,频频向满脸泪痕的股东们挥手,回报他的是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师爷搬来一把太师椅,王人文站在上面动情地说:“父老乡亲们,你们的处境我深表同情,你们的合理要求我一定传达给朝廷,我甘当你们的传声筒。兄弟我虽然生在大理,但祖籍是四川。四川也是我的故乡,故乡的父老乡亲就是我的亲人。”

掌声再次响起来,哭声再次传来。

王人文有点感慨,有点心酸,有点迷惘,中国的老百姓真好,说一点点动听的话就感动成这样。

大家这么high(情绪高涨),王人文也豁出去了,转瞬之间他已是泪流满面。

男人的眼泪又派上用场了。

这时眼泪不是水,是汽油,纯度极高的汽油,足以点燃每个人胸中熊熊的烈火,全场气氛达到沸点。

火已经点起来了,下一步就是怎么烧的问题。当然,火不能太大,一下燃完了后劲不足。

保路同志会将火力对准盛宣怀和石长信,卖国卖路;可以攻击私人,但不要碰朝廷。这样既不会使王人文太难堪,也使运动保持在一个合法的范围内。

王人文走了,将点燃的大火,还有无尽的眼泪都留给了赵尔丰。

正在高原享受明媚阳光的赵尔丰,你准备好了吗?

【人生无奈不过夕阳红】

放在今天,赵尔丰绝对是好老师,幼儿园的好老师。他教的孩子一定特别乖、特别听话、特别安静。

不是他有多温柔,只是因为太恐怖。

一百年前,在四川康定一带,哄小孩的绝招不是摇篮曲、不是儿歌,也不是童话故事,而是五个字:赵尔丰来了。话刚说完,小孩不哭也不闹了,惊恐地蜷缩在被窝里,不一会儿,脸上带着泪痕睡着了。

对孩子们来说,赵尔丰的杀伤力相当于灰太狼、红太狼和小灰灰的结合体。

赵尔丰祖上是汉军正蓝旗,祖籍大城市铁岭,出生在山东。赵家兄弟四人,就他一人没中进士。三十岁了,还是个举人,只得从最基层的文书做起。他头脑灵活,善于处关系,是八面玲珑的人物。

英雄不问出处,能干事的人总会得到赏识,张之洞、锡良都乐意带着他混。

赵尔丰有一绝,签名。签名,大家都会。但是赵尔丰的签名很艺术,像一只翱翔于九天的仙鹤。

将名字签画成仙鹤,只能证明一点,他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仙鹤。他不想做梅妻鹤子的林和靖,而是期待着有朝一日像鹤一样一飞冲天。

1903年,锡良任四川总督,力邀赵尔丰一同入川。这年赵尔丰已经57岁了,还是一个幕僚,大有英雄老去之叹。

混几年回家养老吧,再大的雄心壮志都禁不住岁月的消磨,何况根本都没有英雄的迹象。

既然仕途无望,赵尔丰将全部精力用在了石头上。他喜欢石头,晶莹剔透的宝石不要,只喜欢稀奇古怪的石头,石头就是赵尔丰的第二生命。沙滩、小溪、河流,到处能看见赵尔丰捡石头的身影。为了一块石头他可以欣喜若狂,可以热泪盈眶,可以夜不成寐。

就在赵尔丰痴痴地望着石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足以改变他人生的大事。

一个人死了,非正常死亡。这个人身份很特别,驻藏帮办大臣凤全。

凤全是亲王的女婿,也算是皇亲国戚。1905年,他带着二百名卫士,怀着满腔的豪情,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驻藏大臣的驻节地是查尔木,但凤全到了巴塘就不愿走了。这儿气候温和、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凤全想多闻闻高原阳光的味道。

当地的土司、头人、喇嘛都来迎接。毕竟是钦差大臣,凤全的谱摆得很足。他性格暴躁,对着跪在地下的土司指指点点:“好好看着你们头上的顶戴,不要和洋毛子勾勾搭搭。我凤老子不满意,你们都给我滚蛋。”

好歹也是地方上的土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