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犀利说民国-第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武一直在等待,一直在准备,他总觉得自己的传奇还没完。

一切皆有可能,来的始终要来。一幕传奇大剧即将上演。

机会终于让孙武等来了。

成都血案发生后,四川风声鹤唳,一日数变。清廷急调端方派兵弹压,端方找瑞澂借兵,瑞澂将三十一标、三十二标抽调,还特意强调这是湖北新军中战斗力最强的两标军队。瑞澂又特意选了两营新兵护送端方入川。这两营多是思想激进的新兵,领兵的更是桀骜不驯。已经欠饷两个月了,瑞澂特意放话:“端大人从北京带来许多饷银。”

送走端方,瑞澂和夫人说:“端午桥双眼倒挂,照相书上说,必遭横死。”

不用看相貌,也不用看相书,只要看看瑞大人就明白了。瑞澂,是你亲手将端方送上了不归路。

入川的新军中有大量革命党人,武汉三镇的革命力量顿时大为削弱,但同时武汉的防备力量也大为空虚。

孙武意识到千载难逢的机会到了,必须立即发动起义。文学社和共进会合并,推举蒋翊武为起义临时总指挥,孙武为参谋长。有感于刘公舍家捐财,贡献突出,内定为大都督。

正当起义紧锣密鼓布置之际,发生了一个意外,很大的意外。

南湖炮兵营正在举行一场宴会,依依惜别的聚餐。班长孟华臣(革命党)送别即将退伍的战友。

大家借着酒劲,将多年来的愤懑、委屈,甚至长官的种种过失都发泄出来,拍桌子骂娘在所难免,动静很大。

队官呵斥,明显无效,别人酒劲正大呢,你越呵斥他越来劲,对着干。

孟华臣大声说:“依依惜别的深情,为了分别的聚会,犯了哪条军纪军规?”

队官拿了根鞭子说,要造反吗?关键时刻怎能说这句话?

好,早盼晚盼,等的就是你这句话。几个醉醺醺的士兵马上抢了炮(小型炮),准备开炮,没响,撞针早被没收了。

闹事的士兵拿起枪就跑,后面马队追过来。士兵们动情地说:亲爱的战友,都是自己兄弟,快要退伍了,何苦呢?此语一出,马队立刻调转马头。

孟华臣跑到孙武那儿,请求下一步指示。

怎么办,动手还是不动手?

动手吧,准备仓促,胜算不大;不动手吧,敌人杀过来了。

孙武等仔细分析了形势,现在风声鹤唳,瑞澂也不敢轻举妄动,敌不动,我不动。果然,瑞澂大为恐慌,炮兵闹事不得了,一发炮弹,一家老小全玩儿完。最后以开除几个士兵了事。

几天后,7月30日,武汉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刊登出一个重要告示:

〖自本年闰六月开始,武汉刀店必须有营业执照,并由同行具保,刀店所产之刀应刻明牌号,购五把刀以上,应登记姓名住址,以防革命党购置刀械。〗⑴

聪明的你,应该知道,它有个专有名词:菜刀实名制。

冷兵器时代,菜刀有多种功能,切菜,切肉;还能抢劫、杀人、暴动、革命。

两把菜刀闹革命,一把当然也能,虽然不如两把顺手。

不过瑞大人显然是小题大做了。都什么年代了,洋枪洋炮满天飞,随便花个几十两银子,都能在袍哥、舵把子那儿买到各式热兵器,手雷、手榴弹、炸弹一应俱全。

非常时刻,从维护社会治安、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出发,禁止凶器被不法之徒利用,确有必要。但这只能吓吓街头泼皮无赖之徒,用这个对付胆大的革命党,显然不起什么作用。

革命党人玩儿大的,对菜刀他们当然也不拒绝,但更多的是真家伙。这几年暗杀成风,听说过谁用菜刀了?小的是手枪(而且是五连发的),常用的是铁西瓜。一发毙命,省得菜刀拖泥带水。

瑞大人的告示终于促使革命党人下决心更快更好地研制威力更大的炸弹。

不过,告示还是起了一点作用:人心更加恐慌,菜刀从此滞销。买把菜刀这么麻烦,家里的多磨磨,凑合着用吧。瑞大人还算通情达理,没挨家挨户没收旧菜刀,否则这日子真没法过了。

接下来是旅馆登记。

制订了旅馆管理办法,规定借宿者必须登记姓名、籍贯以及现在住址。倘若住宿者形迹可疑,即使有行李在身诸多不便,也不准住进旅馆。个人随带物品必须接受巡警检查。每天晚上9时,旅馆业主应把来客记录交给警署。

菜刀实名,本地人很危险;旅馆登记,陌生人很危险。总之,没有不危险的。

对于思想最为激进的学生和士兵,瑞澂也防了一手。规定晚上11点之后,在校学生不准外出。街上戒严,没收士兵子弹,全部库存到楚望台军械库,由工程第八营把守。

面对日益严重的局势,尤其是社会上到处流传“中秋节杀尽鞑子”的传言,瑞澂整天忧心忡忡,他减少了看戏、打麻将的时间,减少了和夫人耳鬓厮磨的时间,专心扑在维稳上。大约三分之一的兵力被端方抽走了,首先必须加强总督衙门的防卫,专人24小时在签押房值班,设有专线,一遇突发情况马上向瑞大人汇报,调集楚豫舰升火在江面上来回游弋,岸上遇非常情况可立即开炮,主要作用是为瑞大人留条后路,真撑不住时可带家眷跑到舰上躲避。

可是害怕什么来什么,危险挡也挡不住,它真的来了。

【传奇从偶然开始】

刘公这边又出事了。

刘公租住在照相馆楼上,来来往往照相的人很多,不容易引起怀疑。一天深夜,风雨大作,有个小偷从凉台翻入刘公卧室行窃。刘公惊醒,小偷从凉台逃跑。事后检点财物,万幸,什么都没少。

多善良的窃贼,知道我们革命筹钱太不容易了。

有这么善良的窃贼吗?当然没有,所以大家怀疑极可能是清廷的密探。

怎么办?转移。

挑个好日子,中秋节这天,将总机关搬到宝善里十四号。

刚搬来三天,最大的一次意外终于出现了。

10月9日下午,孙武在后面亭子间赶制炸弹,这批炸药是汪精卫等原来为暗杀端方准备的,没用上,留在这儿。

突然,意外发生,中国近代史最大的一次意外发生了。关于这次意外,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有三个版本。

版本一:刘公的弟弟刘同很好奇,看孙武造炸弹。刘同只有十六七岁,书读不上去,跟着哥哥混。小伙子头脑灵活,充当联络通讯员。

谁都会好奇,刘同正是好奇的年龄。但他不应该做一件事,口里含着纸烟卷,蹲在旁边看。烟灰不小心落在炸药上,意外发生了……

小人物改变大历史,刘同和他的纸烟卷永垂史册。

版本二:孙武在后面亭子间赶制炸弹,一位革命党同志钟雨亭手捧水烟袋站在门口,一边抽烟一边和孙武说话。

孙武一心两用,还嫌不够,又回头作答。结果手中疏忽,将装有硝酸的玻璃管碰倒,硝酸液流入炸药内。意外发生了……

小人物改变大历史,钟雨亭和他的水烟袋永垂史册。

版本三:孙武手上拿着一个才装上药的炸弹,对大家说:“用这个炸药把瑞澂、张彪、铁忠三个王八蛋一起炸死就好了。”怀着对反动阶级的切齿仇恨,他将炸弹重重地往桌上一放。不料用力过猛,立即爆炸,楼窗玻璃都被震破,浓烟弥漫全楼。

一群人一起改变历史。

三个版本都是意外。

版本一的意外太突兀。刘同既然是通讯员,应该能经常看见孙武制炸药。习以为常,没什么好奇,而且也不会傻到在炸药旁吸烟。

版本二的意外则自然得多,距离比较远,符合人之常情。水烟袋也比较安全,孙武是熟手,一边说话一边制炸弹对他也不是什么难事,只是偶然失手。

但是整个意外只有孙武一人受伤,近在咫尺的刘同毫发无损、稍微远一点的钟雨亭没事、围在他旁边说笑的大伙儿没事。爆炸的威力够大,难道他们都是金刚不坏之身?难道他们逃跑的速度快过博尔特?难道所有的危险只能让孙武一人用血肉之躯抵挡?难道所有的苦难注定要让孙武一人来承受?太不公平了。

版本三,明显是无稽之谈,孙武不是弱智。

所以,刘同不能改变历史、钟雨亭不能改变历史,一群人也不能改变历史。

那么到底是谁改变了历史呢?

版本四:孙武独自一人在小房间用瓷匙和炸药,用力过猛,引发爆炸。一声巨响,浓烟如雾,孙武头部受伤,血流如注。

这不是我的臆测,这是孙武亲口说的。⑵

现在终于弄清楚了,孙武和他的瓷匙永垂史册!

为什么是孙武?能人多得很啊。

只能是孙武,因为他受伤了、流血了,别人没有。

听说过不流血的革命吗?外国好像听说过不流血的革命,中国没有。

所以孙武的时代来了,革命的时代来了。

孙武,你不是一直自诩是孙文的兄弟,一直想做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吗,现在真的做到了。孙文用无数发有预谋的炸弹才艰难打开一个缺口,你用偶然的一声爆炸将所有的难题都解决了。

不过,现在你该好好躺在床上养伤,剩下的事情让没流血的兄弟去做。

孙武的脸和双手被烧伤,满脸鲜血,众人赶紧用衣服包住他的脸,走后门送去医院。

留下来的同志赶紧找来煤油,放火焚毁一切证据。

浓烟滚滚,消防意识极强的热心邻居赶快呼救上报,俄国巡捕赶来,正碰上刘公,问楼上是什么响声。

刘公非常镇定:煤油灯着火了。

煤油灯功率这么大?

不信自己上楼看看。刘公边说边快步走,边走边做了个大胆的举动:脱衣服。

要和巡捕拼了?

当然不是,是学侦破载沣遇刺案的那位警官。两面的衣服,原来是灰色,灰制服。现在变成蓝色,蓝西装。不仅颜色不一样,款式都变了,共进会老大就是不一样。这还不行,刘公边走边戴上墨镜,贴上两撮大胡子。

果然不一会儿巡捕追了上来问:“看见有位穿灰制服的青年没有?”

往江边走了,刘公乱指一气。

江边正刮着八级大风,倒霉的巡捕,注意保暖。

俄国巡捕赶到屋内,一位革命党人还在忙着清除硝酸味道。

你是谁?

我是邻居,帮忙灭火。

中国人真热心啊,俄国巡捕感慨。

巡捕搜获了大量的文件、旗帜、花名册、钞票。

当天下午,刘公突然发觉有些重要的东西还丢在家里,叫刘同回去拿,结果被抓个正着。刘同毕竟年轻,很快吐露实情。

刘同,又是刘同,你的被捕加快了起义的爆发。

上午的意外没你的份儿,这次,你终于将名字写在历史上,正是你的举动将历史定格在这一天,虽然你是个泄密者。革命成功后,革命党人看在他哥刘公的份儿上,没有为难他。

刘同被抓时已近黄昏,汉口至武昌轮渡天黑即停航,即使自备小划子渡江也进不了城。全城戒严,关闭城门,缇骑四出,瑞澂按花名册到处捕人。

最危急的时刻到来了,传奇能随之而来吗?

“反亦死,不反亦死。与其坐而待死,何若反而死,死得其所也。按时度势,况必不至于死耶!”⑶

大泽乡陈胜的话语再一次响起。

千年之后,说这话的人名叫熊秉坤。

【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孙中山曾指着一个人说,这就是打响第一枪的同志。

就是你了,熊一枪。

许多将军和士兵一生发射了无数颗子弹,都比不上你这颗子弹。在适合的时间、适合的地点,你让子弹只飞了一会儿,就改变了历史。

熊秉坤也是个苦孩子,父亲常年卧病在床,全家六口人的生计只靠母亲针线活艰难维持。他十二岁外出为人放牛,挑水,后又当皮匠学徒,受苦受累不说,钱还挣不到多少。

十六岁那年腊月,父亲病重,举家无米下炊。大雪纷飞,熊秉坤仰天长叹:老天不容我!

他做出了一个举动,荒唐的举动:投水自杀,幸亏被一个好心的过路人救起。

不知名的过路人,感谢你,你挽救的不仅是一条生命,更是一段历史。没有你的出手,就没有那惊天动地的一枪。

熊秉坤后又到码头做苦力,工程营的士兵也在那儿挑砂,经人介绍入伍。1905年当兵进入工程第八营,据他自己说,刚开始对革命没有很大的热情。一直到辛亥年三月,才经孙武介绍加入共进会,很快成为革命骨干。

10月9日下午,孙武爆炸案发生后,熊秉坤决定提前暴动。

负责运送子弹的是杨宏胜,他以开杂货店为掩护,杂货店开在楚望台军械库旁边,修理军械的工人常常买东西,杨宏胜很热情,买东西没钱赊账。关系熟了后,偷偷托工人们带些子弹。

杨洪胜送来两盒子弹,将搜集到的仅有的一百五十粒子弹武装骨干,约定当晚9点以炮声作为暴动信号。

熊秉坤自己留六粒,各队总代表每人三粒,胆子大与长官关系不好的士兵每人两粒。

杨宏胜携带酒瓶式炸弹,用提篮拎着,上面盖着些杂物。但此时已经戒严,不准进军营。杨洪胜只好返回家中。房东很奇怪,大老爷们儿,整天提着个篮子跑来跑去。

逛街?

男人逛街只有一个目的,陪女人。但杨洪胜是个单身汉,没有女朋友的单身汉。非常时期,形迹可疑,马上告密。

军警闻风而来。

杨洪胜边跑边扔了第一颗炸弹,没响。

接着扔第二颗炸弹,响了,没炸着人。

第三颗炸弹,响了,炸着了自己。由于剧烈晃动,在手里就爆炸了。

当夜,军警突袭军事总指挥部。蒋翊武、刘复基、彭楚藩等正在开会。刘复基从楼上扔炸弹。

第一颗,没响。

第二颗炸弹,没响。

第三颗炸弹,还是没响。

不是质量不过关,是闩钉(炸弹底管)未装上去。孙武制炸弹失手爆炸后,为防止意外发生,所有存放的炸弹都取下闩钉。现在情况这么紧急,谁还记得把闩钉装上?

清兵一拥而入,刘复基、彭楚藩被抓。

蒋翊武穿着长袍马褂,留着长辫,乡下先生打扮。他大声叫嚷:“我是来看热闹的,你们抓我干啥?”

看热闹也要分清场合,该干吗干吗去。军警不去理会他,蒋翊武趁乱逃走。

熊秉坤当晚约定的起义因杨宏胜等被抓而延误。

第二天,10月10日,武昌四门紧闭,街上戒严,军舰在江面游弋,四处搜捕革命党人。

当时武昌城内新军不多,步队第十五协二十九标仅一、二两营,三十标都是旗兵,步队第十六协三十一标开往四川,三十二标只一营在城外,步队四十一标仅第三营在城内,其余均已开往他处。合计城内部队共三营,工程一营,而旗兵三营,督署教练队一营,及巡防数营。两相比较,革命军胜算可能不大。

不过现在群龙无首,生死关头,计较不了这么多,与其跪着求生,不如站着死去。熊秉坤决定动手了。

熊秉坤谎称接到总机关命令(其实人都跑走了),今天下午三点晚操时发动。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没子弹。

“昨天不是发了吗。”

“白色恐怖太厉害,没敢放在身边,昨晚都扔了。”

正巧熊秉坤今天轮班在门口守卫,好机会,但是没子弹啊。三个士兵盗取了排长的三盒子弹。子弹啊子弹,你来得太及时了,到时让子弹多飞会儿。

但下午的晚操又突然取消了。

只能推迟到晚上点第一道名到第二道名之间(七点到九点)。

熊秉坤轮班,有腰牌(通行证),可自由出入各兵营,趁机联络了附近的二十九、三十标革命党人。

点完第一道名之后,四处巡逻,突然听到二排有吆喝声。

是时候了,枪在手,跟我走,熊秉坤准备开枪了。

二排排长陶启胜看见班长金兆龙躺在床上擦枪,破口大骂:“想造反吗?”

不适合的地点,不适合的时间,说了句不适合的话。旁边的士兵程定国看到兄弟受辱,用枪托猛击陶启胜的头部。陶启胜夺门而逃。

想逃?没那么容易。

程定国举起枪,一声枪响,第一枪响了,子弹飞出去了,伟大的时刻到了。

所有的痛苦都留给了排长陶启胜。历史的,肉体的,腰部被子弹击中。

熊秉坤来晚一步,没关系。关键不在于谁打响第一枪,而是枪响了,有戏了,士兵心里有底了。

反动阵营这边,头儿跑了,没戏了,心里没底了,子弹不想飞了。

不是一颗子弹,所有的子弹都飞出去了,不是一会儿,飞了很久很久。

不论飞得多久多远,都有飞完的时候。所以下一步就是要让子弹不停地飞,一刻也不歇。那就必须要占领军火库,在楚望台,由工程第八营守卫。

工程第八营历史悠久,它的创立,要感谢一个人,已经无数次地提到过的香帅张之洞。

1893年,张之洞开始在湖北编练新军。成立工程队,完全德国化。从德国进口毛瑟双筒步枪和小山炮,聘请德国人担任训练教官。后来又逐步扩编,全称为陆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

负责看守楚望台军械库的军官叫李克果,平时在军中颇有威望,人缘不错。那边枪声传来,这边的革命党就准备动手了。

李克果将士兵们召集过来:“我和大家共事五年了,朝夕相处,亲如兄弟,有几句话在心里,大家愿不愿意听?”

“长官,你是个好人,我们愿听。”

外面的枪声听见了吗?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早就听见了,一直等到现在,就是为了听枪声。

如果是土匪黑社会来抢军火,我们要誓死守卫军火,坚决捍卫百姓财产安全,如果是军人来了……

李克果停顿下来望着士兵们:“我亲爱的兄弟们,你们人少,还是不要抵抗,让他们进来。”

说完话,底下鸦雀无声。

李克果打开库门,叫人搬来两箱子弹分发给士兵。

突然,一个士兵向空中发了一排枪。开枪为他送行,李克果悄然从后院翻墙而走。李克果是个明白人,革命是不会为难明白人的。

枪响了,还不够,炮还没响。

南湖炮营早已蠢蠢欲动,徐万年和他的兄弟们枕戈待旦,就等着这一天。

徐万年读过三年私塾,因家穷而辍学,在商店学徒,后经刘公介绍加入共进会,任炮队第八标共进会总代表。他其貌不扬,口才也不出众,却有着特殊的魅力。到底魅力在哪儿,也说不清楚,反正士兵都听他的。

徐万年筹集八百两白银在营房附近开设酒馆,摆开八仙桌,来的都是客。深夜向士兵宣传革命。他性情耿直,关键是大方。好酒没有,小酒天天咪,酒钱随便给,没有就赊账。人缘极好。在炮队七年,发展入会士兵近千名。

南湖炮营驻扎在武昌城外,一听到枪响,徐万年开始行动了。有好人缘的徐万年原以为会一呼百应,可是士兵们还在那儿观望。大家是感激徐万年,平时好酒好肉的招待。可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现在情势未明,如果妄动,弄不好诛九族。

看来不来点现的,大家是不愿动啊,又一位革命党人蔡汉卿出场了。

蔡汉卿,湖北沔阳人,挑夫出身,臂力过人。因常年挑担,肩膀上隆出一大包,人称“蔡一包”,他脱去上衣,赤膊拖着一尊大炮。

队官上前阻挡,没看见我脱衣服吗?你不是找抽吗?蔡汉卿一脚将队官踢翻在地。在军营门口,蔡汉卿点响了第一炮,辛亥年最有历史意义的第一炮。

从此,“蔡一包”变成了“蔡一炮”。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震慑力比什么都强。大伙儿有底气了。徐万年感慨不已,天天好酒好肉不抵关键时候的一声炮响,干革命以后真的不能再请客吃饭了。

枪响了、炮响了,军火库有了,现在就是稳定人心了。

稳定人心,就要让对清朝仍心存幻想的人彻底死心。要想让他们死心,就要将他们的头儿彻底摧垮。下一步,攻占首脑机关——总督衙门。

革命党兵分三路向总督衙门进攻。

守卫督署的兵力,有教练队一营,机关枪一队,消防队一队,骑兵一队,还有旗兵巡防营。张彪亲自督战,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死守。

革命军冲了三次,都被击退。总督衙门若是攻不下,一切都玩儿完,情势非常危急。

炮队出马,轰了几炮,威力很大。可是深夜看不清目标,轰也是乱轰。

有人想了一个主意,找来十几桶洋油,将总督衙门两旁的房子点燃,火光冲天。

关键时刻,蔡一炮出手了,在火光的映照中,以督署旗杆为目标,第一炮一千八百米达,第二炮一千六百米达,第三炮射中督署签押房。连发三炮,炮炮皆准。

炮越准、越精,瑞澂心里就越慌、越怕。在近在咫尺轰隆隆的炮声中,他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张彪还在那儿苦撑着,瑞大人,我们共同经历了炮火的洗礼、铁血的考验,情谊一定会更进一层。还在那感动呢,士兵来报瑞大人早溜了。

我怎么没看到?

要是让你看到那还能跑得了吗?

听着革命党越来越密集的炮火声,张彪叹了口气,带领几个忠心的部下逃往汉口。

瑞澂溜了,张彪跑了,最凶恶的敌人消失了,武昌被完全占领了。

其余的国家工作人员呢?

湖北提法使马吉樟整整齐齐穿戴好朝冠、朝服,手捧印信,独自坐在衙门里。他信誓旦旦地说:“我不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