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刘裕评传-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突然有人秘密告发:都督八郡诸军事兼燕郡太守韩范、渤海太守封融,二人秘密串通,意图谋反!刘穆之随即出其不意,迅速将二人抓捕,尔后稍加审讯,便将他们一起处死。差不多一年前,当时尚为南燕尚书令的韩范身在洛阳,因为认为后秦将来必定亡于刘裕之手,为了不二次受辱,拒绝了后秦方面的邀请,决定降晋。归晋之后,他曾劝刘裕少杀人,救下了广固城中不少百姓,不失为一个仁厚长者。可惜这个实诚人虽然算对了后秦的结局,却还是算错了自己的命:他根本就等不到后秦亡国那一天!刘裕和刘穆之的**襟,还是不够博大啊。时至断头之日,不知韩范会不会后悔?
注:韩范、封融二人在降晋后不久即遭冤杀,这是可以确定的,但史书并没有记载其事发生的确切时间,死于刘毅战败后乃是在下的推断。另外,就在下所查到的史料,尚无法判断此事究竟出于刘裕的授意?还是刘穆之自作主张?
布防石头 上
面对自己从军以来遭遇到的最大危机(就刘裕本人而言,虽然没有当年在吴郡“以一敌千”时那么危险,但当时他就算输了,也不过死一个下级军官,现在他若输掉此战,晋朝马上就得灭亡!),刘裕非常沉着,既没有丝毫的畏惧退缩,更没花片刻时间来踌躇迟疑,立即开始了紧张的战前准备。
现在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是兵力不足。对此,刘裕相信重赏之下有勇夫,宣布凡在此仗中从军建功者,都依照京口起义的标准进行封赏(晋朝政府对京口起义有功人员的赏赐之丰厚,在当时是有名的)!借机扩大募兵的范围。
现有的兵力如何使用?有人提出建议:分兵把守从历阳到建康的各处关口,节节抵抗,让卢循军队每前进一步都要打仗,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拖延时间,等待后续的北伐军返回。但刘裕不愧为一代军事大家,马上敏锐地指出如此布局将带来的危害:“现在贼军人数众多,而我军能战的兵力很少,如果再分散到各个据点,则每处的兵力就更少,难以有效阻挠敌军的行动。而且因为刚刚经历豫章、桑落洲两次大败,城中军民的士气都很低落,所以只要有一个据点的守军被打败,把守其他据点的军队都会变成惊弓之鸟,势将不战自溃!”然后,刘裕提出自己的方略:“现在不如干脆放弃那些关口,将全部主力集中到石头城,再根据敌人的行动相机使用,既使敌人难以判断我军虚实,也不易遭受挫败。慢慢等到后续的援军辗转集结,再根据情况,调整部署。”
刘裕之所将兵力集中于石头城,因为这里的确是个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据说在著名的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奉命出使东吴,与孙权共商联合抗曹的计划。途经当时还不起眼的秣陵县时,他对此地的山川形势大为赞叹:“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后来的事实证明,诸葛亮的眼力的确非常好,在赤壁之战后不久,孙权就将东吴的大本营迁到了这里扩建城池,并以“建功立业”之意,将秣陵改名建业(之后这个地方改名改得不亦乐乎,先后用过建邺、建康、昇州、上元、集庆路等多个名字,直至改称南京。在历代南北对峙之时,南方王朝的首都多在此地)。为了充分利用当地有利的地势,孙权又在建业城西清凉山(又称石头山)上修建了屏蔽建业的军事要塞,即石头城。石头城以清凉山山体作为城基,陡峭的天然崖壁作为城墙,环山筑造而成,周长约三公里,西、北两面可以监控长江,南面可以扼住秦淮河口,地势极为险要。它对建业城(也就是此时的建康城)的重要性,类似于蒜山、金山之于京口。不过,到后来因为泥沙沉积,长江主航道不断收缩,江岸逐渐向西移动,石头城离长江越来越远,原有的地利优势渐渐丧失,到唐朝以后,石头城基本上被废弃。
定下迎战方略之后,刘裕调集大批民夫,抢修了石头城的防御设施。同时,为了防止卢循舰队突入秦淮河,刘裕采纳了龙骧将军虞丘进的建议,砍伐大木量的树木,沿秦淮河流入长江的出口下面打下大量的木桩。同时为了给卢循军登陆制造困难,还从石头城开始,沿着长江江岸和秦淮河南岸,修筑了一条长长的木栅栏。城中的兵器作坊也没有闲着,正在加急赶制一种威力强劲的新武器:万钧神弩。总之,卢循到达前的这几天内,在刘裕的高效组织下,建康全城的军民都被调动起来,人人紧张备战,严阵以待。
尽管卢循军的行动有点儿拖沓,可在徐道覆的不住催促之下,还是没有让刘裕等待太长的时间。五月十四日,即第二次桑落洲会战后的第七天,卢循大军抵达建康城郊的淮口。站在建康城头,或是石头城,都可以看到卢循军队那遮蔽江面的庞大舰队了,于是建康全城,宣布戒严!
布防石头 下
在石头城的城楼上,刘裕的心情仿佛打水的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万分紧张地密切注视着卢、徐军队的行动。在此之前,刘裕曾对身旁左右将领提出了自己的判断:“卢循到达之后,他如果在新亭(在今南京城南,与石头城类似,也是依山临江修筑的军事重地,但因距建康较远,且有秦淮河相隔,故重要性不及石头城)登陆,紧逼我军,势不两立,那就是来玩命的,其锋芒将不可阻挡!我军不能强行对抗,只能暂时退让,最终的胜负还难以预料;如果他把船队停泊到西岸蔡洲(地处石头城以西,长江中的小岛),则我们打不着他,他也打不着我们,意味着他没有决死的勇气,那我们就安全了!”那么,卢循、徐道覆究竟会怎么用兵呢?
动起来了,江面上的战船动起来了!卢循军的进前方向是:新亭?!石头城上,刘裕的左右脸色大变,连一向沉着的刘裕都沁出了一头冷汗:算了,该来的终究要来,只能拼命了!正在此间,却突然又发生了刘裕意想不到的事,只见卢循的大军靠近新亭后并未上岸,而是一转船头,又驶向了蔡洲,并在那里下船登岸,筑起营垒。刘裕见此情况,大喜过望,只是有点意外:卢循刚才在搞什么花样?
原来就在刚才,五斗米道军的两大首领间发了重大的意见分岐。徐道覆下令:全军应在新亭和白石垒(地处建康城北,今南京下关狮子山)两处登岸,然后焚毁舰船,让大家知道此刻有进无退!战胜可活,战败必死!然后数道并进,让兵少的刘裕顾此失彼,一举拿下建康!但稳重的卢循不敢冒险,他终究还是害怕刘裕,连忙阻止说:“据刚得到的情报,我们还未到达前,仆**孟昶就吓得望风自杀。现在我大军兵临城下,按情理推断,对方在这几天,内部很可能发生兵变,我军就可不战而屈人之兵了!如果现在就将全部实力孤注一掷,你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打赢刘寄奴?输了后悔就来不及了,还要损失多少将士的生命?所以现在不如立营于蔡洲,以静制动。”
徐道覆大急,反复劝说,但卢循都不听:已经听了你两次了,也该轮到我这个老大说话算数一回了吧?便不顾他的反对,强令舰船停驻蔡洲。在刘裕一生的军事生涯中,最有可能被打破不败金身的机会,就这样被卢循错过了。徐道覆无奈,只得跺脚叹息说:“我终究要被卢公所误!如果我能遇英雄之主,听凭驱驰,则平定天下并不是难事!”
卢循不敢决战,屯驻蔡洲之后,徐道覆又有几次请战,但都被他否决,只是坐守江心小岛,一心等着建康城中,有哪只不长眼的兔子一头撞上树桩。
可惜保卫建康城并不是兔子,而是刘裕,他自然更乐意不战:现在每天都有新的军队从北方撤回,生病的士兵也每天都在有人康复,又由于卢循军虽然到达了城外,却一直无所作为,城中军民的惊慌情绪,也慢慢稳定下来,卢循军在数量上和士气两方面的优势正在对峙中一天天丧失。总之,时间拖得越久对刘裕越有利,最困难的阶段,已经在卢循慷慨赠予的平安无事中从容渡过了!天助我也!
这一期间,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将军朱龄石的弟弟朱超石原本担任何无忌的参军,豫章之战中何无忌战败阵亡,朱超石也当了俘虏。徐道覆一看,这年轻人既英锐果敢,又颇通文墨,是个人材啊!立即把他收编到麾下,当自己的参军。对这样的要求,朱超石同学没有学习电影上那些常见的革命烈士,来个宁死不屈,而是觉得好死不如赖活着,就顺顺当当地成为了一名虔诚度很让人怀疑的道门弟子。等卢循大军到达建康郊外,朱超石瞅了个空子,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动和他同乘一船的人集体脱离卢循,投奔正在石头城的刘裕。刘裕意外得知朱超石平安归来,大为高兴,马上任命他为徐州主簿,留在自己麾下做事。
这件事有一点值得注意:在当时卢循大军声势还很浩大,尽占上风的时候,朱超石竟然能如此容易地说动一船人倒戈,很可能这船人有相当部份和他一样,也是被卢循、徐道覆收编的晋军降兵吧。如果这个推断不错的话,此事就从一个侧面部份解释了另外两个问题:卢、徐军队为何能在北伐后数量扩充得这么迅速?以及后来他们又为何失败得这么快?
为了更好地唬人,随着后续部队的逐渐抵达,刘裕调整了晋军的布防:以冠军将军刘敬宣屯驻北郊,辅国将军孟怀玉(孟昶的族弟,孟龙符的哥哥)屯驻丹阳郡之西,建武将军王仲德屯驻越城,广武将军刘默屯驻建阳门外,绕着建康的外围北、西、南三面组成一个看似无懈可击的环形防御。
不过最抢镜头的还不是他们,刘裕将刚刚从原南燕军队中收编的一千名甲骑具装的鲜卑重骑兵,交给宁朔将军索邈率领,沿江岸往来巡弋。他们全都披上色彩炫目的虎纹铠甲,举着一丈八尺长的马槊,骑在高头大马之上,威风懔懔。基本上没有骑兵的卢循部下这回开了眼界,他们聚在船上观看这支军队,心中惧意顿生,更不敢轻易登陆交战。
建康保卫战 上
于是,战局发展至此就像一部编剧失败的三流电影,本该达到**的地方却冷了场。卢循等啊等,等到五月下旬,眼看建康城内一直安如泰山,根本没有发生变乱的迹象,守备力量反而越来越强大,他终于也有点沉不住气了,决定进行一次试探性进攻:派了十余条战船突击秦淮河口,靠近江岸时,放下小舟,载人入秦淮河,试图拨出河中的木障,为后续大军攻入秦淮河开路。但因为江面上无所隐蔽,这一行动才刚开始就为晋军所发觉,刘裕立即调一队弩兵火速赶往迎击。卢循军的小船一靠近木障,早已准备好的晋军一起放箭,小船上的卢循军士避无可避,纷纷中箭落水。晋军使用的弓弩中还有力道实足的“万钧神弩”,一般认为这可能是一种用绞盘上弦,安装在车辆或舟船的大型床弩,发**速度不快,但威力非常强大,可以一箭洞穿小船上的船板,把它直接送进江底。在这样猛烈的打击下,卢循军招架不住,败退回蔡洲。
初战虽然只是小挫,但已经显示出建康此时的防御实力,要想强攻得手,恐怕是不成,卢循只得放弃了以舟师攻入秦淮河,迂回到晋军防线侧后的想法。怎么办?他与徐道覆研究了战况之后,定下了一条声北击南之计。
五月二十八日夜,卢循把军中老弱集中起来,乘坐大部份战船,向建康城北白石垒方向实施佯动。与此同时,徐道覆率精锐部队借夜色与佯动部队的掩护,悄悄在新亭登陆,而后设伏于秦淮河以南的密林间(从历史记载的位置推断,埋伏地点可能在今雨花台附近)。
五月二十九日,天明,卢循军的佯动部队开始对白石垒实施佯攻,蔡洲的战船不断驶向白石,声势非常浩大。驻守石头城的刘裕担心北线有失,决定亲自率军驰援防御北面的刘敬宣。当然,刘裕也想过些道爷声东击西的可能性,为了防备卢循军从新亭北攻,特命参军沈林子、徐赤特、刘钟三将防守淮口以东秦淮河一线,并吩咐说:“如果敌军来攻,一定要守住木栅防线,但千万不要出击。”随后,刘裕会合留守建康城中刘毅、诸葛长民率军赶去支援白石垒。
随着晋军的主力被佯攻部队成功调到城北,徐道覆率领的精锐主力借着这个机会,派出小股部队进至张侯桥,袭击附近的木栅防线。眼见来袭的五斗米道军队不多,徐赤特打算出击,沈林子劝阻他说:“敌军声称要进攻白石,却突然在这里出现,可知他们一定是使用声东击西的策略,这定然只是诱饵。敌军总的人数很多,我们的兵力却很少,不如按刘公的吩咐坚守不战,等待北边的大军回援,再战不迟。”
但徐赤特不听,他认为卢循军主力都在攻白石,打败这支小股敌军的功劳不可放过,便不管沈林子与刘钟二人,独自率部出击。一出击果然中伏,徐赤特部大败,刹时就阵亡了百余人,徐赤特抛弃剩下的军队,独自爬上一条小艇,逃回秦淮河北岸。徐道覆乘胜追击,夺取丹阳郡城,猛攻木栅防线,沈林子与刘钟奋力死守,终于打退了徐道覆的第一轮猛攻,但刘钟也负伤退出了战斗。
徐道覆首轮进攻没有成功,决定让士兵稍事休息,再发动第二轮进攻。因为徐赤特部已经溃败,刘钟负伤,沈林子兵力不足,而秦淮河正面又太宽,已难以防守,沈林子决定不守木栅防线,而是渡河南下,扼守南塘。南塘是当时秦淮河以南的一个湖泊,清人所著的《上江两县志》中称,它就是今天的南京莫愁湖,但校之历史记载的位置相差太大,估计不确。真正的南塘今天可能早已干涸,在下查到所有南京古地图都未将它标注,其具体位置存疑,怀疑在今雨花台与秦淮河之间,因为当时从南面进建康的陆路主干道正要穿过这一地区。虽然没有地图的标注,但建康南塘的存在是确凿无疑的,有大量的历史记载和诗歌都提到过这个地方。南朝民歌《西洲曲》曾称赞说:“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绝对是当时建康居民们闲睱时赏春游玩的绝佳去处。
沈林子决定守南塘,当然不是因为风景好,而是因为这里的地形有利。由于受周边复杂水道和大量民居的影响,南塘只有一条不宽的堤道可以穿行(虽然卢循军拥有不少船支,但由于无法突破秦淮河口的木障,故无法使用这些水道进军),是往来的捷径。由于堤道狭窄,只需百余人就可以封死,大部队只能站在后边干着急,所以这是个以少抗多的良好阵地。八十六年前,晋朝发生第二次王敦之乱,晋将苏峻等人正是在这里大败进攻建康的王敦部将沈充、钱凤,而一举平定叛乱的。不过,如果进攻一方不攻堤道,肯走点远路绕过南塘也是可以的,那样晋军的布防将完全破产,但花费的时间要长多了,沈林子就是把宝押在刘裕大军能够及时回援上了。
建康保卫战 下
再说刘裕到达白石垒,发现卢循军战船虽多,却只是用弓箭与岸上晋军对**,并不真正靠近,马上意识到这是怎么回事,立即命令回师。发现晋军的行动后,卢循也认为决战将至,停止对白石垒的佯攻,亲率大军乘船南下,支援徐道覆。刘裕回师到达石头城,已得知南线正在交战,但考虑到晋军士兵在数小时内往来奔跑,已经比较饥饿疲劳,为避免以劳击逸遭致败仗,同时他对沈林子的能力也有信心,便命兵士们在石头城解甲休息,洗浴用餐之后再南下增援沈、徐、刘三将。
没过多时,却见败将徐赤特也逃到石头城,刘裕问清原委,极为怒火:今天差点因为你小子的过错全盘皆输!当即责备他违背军令,擅自出击,败阵之后又弃军而逃,说罢吩咐立即斩首示众。然后刘裕命将军朱龄石率一千名精锐的鲜卑兵士先行赶往南塘支援沈林子,其余大队人马随后跟进(从此项命令来看,这一千鲜卑兵士要有能力赶在其他各队晋军之前先到南塘,他们的机动性应该高于其他晋军,因此他们很可能就是前不久索邈带着沿江做秀的那一千鲜卑重骑兵)。
徐道覆的第二轮攻击开始了,他没想到兵力微弱的沈林子不退反进,已抢先占住南塘堤道的北端,五斗米道的大军拥挤在堤道上无法展开,无从施展兵力上的优势,两军便杀作一团,交战多时仍不分胜负。徐道覆挥军反复攻击,将战线一点点往北挤,沈林子毕竟兵少,在五斗米道军的车轮式攻击下渐渐难以支撑,但正在此时,朱龄石的援兵到了。
虽然朱龄石率领的这一千鲜卑兵士可能是骑兵,但南塘的狭窄地形根本没给战马提供驰骋的空间,因此他们全部步战,排成密集的队形,端着四米多长的长槊,像一道长满锋利矛尖的钢铁城墙,沿着堤道缓缓推进。
卢循军的强项在水战,其陆战使用的主要是短兵器,如果是在开阔地上一对一的格斗,用这些武器对战笨重的长槊并不落下风。但在这样重兵对抗的战场,面对密集的槊尖,卢循军士兵无处可避,根本没有机会靠近对手便一个个地被乱矛捅死!而且因为兵力太密集,前面的人想撤退都不容易,于是一番战斗下来,徐道覆军前锋数百人战死,后边的人惊骇而退,晋军损失却非常微小。徐道覆见已无力再攻,只好收兵退回丹阳郡城。
稍后,卢循率领大军到达丹阳郡城,刘裕也率军渡过秦淮河,在南岸筑垒布阵。卢循见徐道覆打了败仗,而刘裕也已赶到,不敢再打,便又从丹阳郡城撤回蔡洲,结束了这次雷声大雨点小的会战。此战卢循、徐道覆开局打得不错,他们第一次成功地算计了老对手刘裕,将晋军主力调到北线,然后又用诱敌埋击战术击灭徐赤特,差点洞穿晋军南线的木栅防线,实属难能可贵。但徐道覆的后续行动没打好,尤其是不该在第一轮攻击后,在南塘以南休整军队,导致沈林子抢先控制了南塘要隘,使这次进攻功败垂成。晋军方面,沈林子是此战的最大功臣,正是他临危不乱,应对得当,撑到朱龄石的援军到达,终于转败为胜。刘裕在此战中表现略失水准,整个过程有点被动,这大概与他在此时只想坚守不战,等待时机有关。刘裕最大的失误是用人不当,但本身的指挥并没有大的破绽,且此时晋军的处境比起卢、徐二人初到时已大幅度改善,就算徐道覆成功突破了沈林子的防御,要想真正打败刘裕,夺取建康,恐怕成功率仍很渺茫。
卢循在精心策划的军事行动小败之后,再不敢贸然发动攻击,只是分兵袭击京口和沿江各城,但晋军防备严密,都未获得太大战果。刘裕因为晋军此时还缺少足够的战船,当然不愿以己之短,去击敌之长,也没有进攻蔡洲,只是任命庾悦为江州刺史(总部寻阳,现在还在卢循的控制之中),让他组织力量去骚扰卢循军队的后方。因此在之后一个多月内,双方都未再发生大的交战。
时间一久,人数众多又远离后方的卢循大军渐渐感到支持不住了。在建康附近的各郡县,要不是守备太强,要不就是已经坚壁清野,都弄不到多少粮食。这什么世道?要抢点儿东西也太难了!于是卢循找徐道覆商议说:“如今军队已经疲惫不堪,再留在这里,不被刘裕打垮也要被饥饿拖垮!不如先回寻阳,然后攻取荆州。我们占有了荆、江两个大州,就可以依仗天下的三分之二,与建康对抗。”徐道覆虽然心有不甘,但面对如今的客观情况也只能如此了。
五斗米道军的两大头目达成共识之后,七月十日,卢循大军从蔡洲西撤,回师寻阳,只留下将军范崇民率五千兵守卫南陵(今安徽贵池县西南),阻挡晋军的追兵。在确定卢循军已经退走后,建康城宣布解严,历时约两个月的建康保卫战终以晋军的胜利而告结束,刘裕终于凭借着过人的毅力、才华,还有运气,渡过了他一生事业中最大的一次危机。
荆州争夺战 上
在刘裕看来,卢循、徐道覆从建康城外撤走,所代表的意义并不仅是朝廷渡过危机,也意味着卢循大军已经永远丧失了主动权,接下来的仗怎么打,就要由我刘裕来决定了!卢循、徐道覆,你们的死期快到了!
七月十四日,刘裕命辅国将军王仲德、广川太守刘钟、中军咨议参军孟怀玉和河间内史蒯恩等四将,率军沿江西上,做为追击卢循第一波攻击部队。鉴于此时卢循军在水军实力上较之晋军仍有很大优势,真要在长江上与卢循交战,晋军还没有取胜的把握,所以刘裕故意等卢循开拔四天之后才命这支军队出击,并不真打算让他们追上卢循。说清楚一点:第一波攻击部队的作用是象征性的,主要是作个样子给天下看,让天下各州郡知道朝廷已经渡过难关,已有余力出击了!这样做对于维系外地州郡的人心,使它们不至于叛离,是有很大作用的。由于刘裕判断,卢循此次撤退后一定会进攻荆州,所以又派了淮陵内史索邈率领骑兵(可能又是那一千鲜卑重骑)从陆路西进,设法进援荆州。但这支军队兵力不多,又沿途受到卢循军队的阻拦,进展非常缓慢。
而刘裕本人,则赶往东府(其实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