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刘裕评传-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窬毡槿狈ρ盗罚参蘖Υ罅抗褐每缀吐砥サ南质担钥棺氨妇肌⒀盗酚兴氐牡酃丶灼锉憬菘嗣窦涫褂玫哪局拼蟪蹈脑斐晌匠担魑咕幕咀氨福丛炝嗽诤芏喾矫婵崴啤叭丛抡蟆钡摹昂钩当ぁ闭绞酢

 相似点一:胡斯车堡所用的战车,与却月阵所用战车一样,外侧装有木板做的遮棚,以保护车堡中的战士。

 相似点二:胡斯车堡在作战时,总是将战车用锁链联接起来,车与车之间的空档填塞木板或塔盾。车堡一般可排成圆形或方形,如果战场的地形合适,也可以排成不规则图形。胡斯车堡的主要攻击手段,是让弓弩手和火枪手在大车圈内向敌人开火**击。胡斯军数量很少的骑兵有两个主要用途,一是担任侦察和警戒,发现敌人后掩护步兵布阵,二是等帝国骑兵的冲锋被击破后出堡追击,扩大战果。对比一下却月阵之战,两者的作战方式如出一辙。

 相似点三:每辆胡斯战车一般配备18—22人,其具体分工为:2名火枪手(装备有火绳枪或原始火炮。有一点需要注意:在此时早期火绳枪的**程和威力尚不及弓箭,美国战史学家T。N。杜普伊曾对一些武器的杀伤力提出理论指数,其中普通弓为21,十字弓,也就是弩为33,而十六世纪的火绳枪仅为10,它的优点仅在于**作较为容易,适合缺少训练的新兵使用。那个时代欧洲火炮的威力也不怎么样,只能发**不会爆炸的实心弹,准头也极差,优点是声音大,可能用来吓马)、4—8名弩手、2—4名链枷手(链枷即带柄的链子锤,欧洲中世纪常用的近战武器)、4名长矛手、2名盾牌手(战斗时用大盾牌掩护人和马)和2名驭手。却月阵每辆战车配备27人,具体分工缺乏记载,但两者的作战方式类似,其人数接近恐非巧合,只是由于年代不同,却月阵时代的重火力是巨弩,胡斯战争时代是火炮。

 相似点四:它们面临的对手和作战理念相近,两者的机动性都很差,完全别指望它们和骑兵赛跑,布阵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对抗骑兵的集团冲锋。胡斯车堡因为不存在水军,也就谈不上什么制水权,就抗冲击能力来说,一千年后的车堡,较之一千年前的却月阵并无实质性进步。
却月阵 五

 不妨再将它们的对手,北魏骑兵与神圣罗马帝国的重甲骑士们作一下比较,可以看出,北魏骑兵在远程机动能力上有一定优势,但要论近距离的冲击能力,则显然及不上那些骑着高大的西方战马,穿着“罐头”式重型铠甲的帝国骑士们。

 实战证明,不比却月阵更结实的胡斯车堡,也能有效地对抗冲击力更强的西方重骑兵,扬?杰士卡亲自指挥的车堡,在战场上从来没有被神圣罗马帝国的骑士们打破过,他以此为基本战法,多次以寡击众,痛扁了帝国的重甲骑兵,成为捷克历史上深受爱戴的民族英雄。

 通过以上和胡斯车堡的比较,在下认为:与其说摆“却月阵”必须紧靠大河并享有制水权,不如说是因为晋军有水战优势,加上战场又紧靠黄河,才使得刘裕敢于放心大胆地摆出这么一个“残缺”的阵形,来引诱魏军进攻,并战而胜之。

 我们不妨作这样一个假设:如果这次交战的战场边上并找不到一条大河,那情况又会如何?我相信,刘裕肯定也不会被难倒,那样北魏骑兵将要面对的,很可能会是一个“完整版”的却月阵(这时可能叫“圆月阵”更合适),而它的结构,也许就与千年后的胡斯车堡大同小异。

 当然,刘裕也完全可能采用别的方法来作战,对于训练有素且装备精良的精锐步兵,骑兵只有机动性方面的优势,在攻击力方面并无优势可言,以步克骑是可以有多种方法的。以刘裕的水平而言,只要北魏骑兵不跑,他要打胜就是十拿九稳的事,并不需要拘泥于一种战术。

 而且对刘裕来说,却月阵也不是完全的创新,它不过是处在有利地形与有利势态的情况下,刘裕将灭南燕时用过的临朐方阵加以变化,制作出的一个袖珍改版罢了。因为这次作战中各种条件的特殊性,狭义上的却月阵不具备推广价值,所以它在军事史上的意义并不大,只是证明了刘裕用兵不拘常规,很善于随机应变,能够在各种情况下,迅速找到最有利的作战方式。恐怕,这才是一个军事家最可贵的潜质。

 “却月阵”之战是刘裕在此次北伐中,亲自指挥的唯一一次战役,也是刘裕军事涯的收官之作,从此以后,他没有再直接指挥过作战。

 可能正因为如此,在现今的不少文章中认为:刘裕在他发动的第二次北伐中,其实并没起到多大作用,因为大部份战役都是他的手下打的。

 但这种观点恐怕是值得商榷的。通过前文所述,我们可以发现,这次北伐除了对付后秦这个现实敌人外,还要对付北魏这个比后秦更强大的潜在敌人。要威慑魏军,使其不敢大规模参战,这个任务的意义一点儿也不比前方破秦小。刘裕在这次战争中,所承担的,正是这个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任务!而且这一重任,在晋军诸将中,似乎也没有其他人还能担当得起。假如刘裕不是统帅后续部队,而是像王镇恶一样指挥前锋,使北魏认为有机可乘而大举出兵的话,晋军攻灭后秦的难度将提升不止一倍。
盐酒论英雄 上

再说正在平城皇宫里坐等捷报的魏主拓跋嗣,得到魏军大败的报告后,后悔地直想拿脑袋去撞豆腐,幸亏长孙嵩马上又送来了第二批报告,才保卫了北魏皇宫厨房里的豆腐:刘裕竟然没有乘胜进攻,反而让晋军主动撤出了黄河北岸,并派人送给长孙嵩江南所产的酃酒和各种特色食品,重申了他对继续保持晋魏友谊的无比诚意!

可以这么说:刘裕基本上是用哄孩子的方法对付北魏,先在拓跋嗣的脸上狠狠扇了一巴掌之后,又给他喂了颗糖。

作为一位战略家,刘裕对战略目标的定位非常清晰,目前只是后秦。因此对拓跋嗣的教育是要把握分寸的:要把北魏打疼,不然它不会长记性;但也不能把北魏打得太疼,以免它正式参战。刚刚实现统一的南方现在底子并不厚实,目前东晋的国力,还不足以同时对这两个北方大国发起全面进攻,而且北魏的地形、气候也不太适于水师强大而骑兵不足的晋军作战(这也是崔浩认为,刘裕不能以吴越之众与北魏争河北的主要原因),打赢一场战役与打赢一场战争,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为逞一时之勇而不惜两线作战,那是蠢货的做法。刘裕可一点儿也不蠢。

实际上,刘裕的目的也基本上达到了,经过这次事件之后,北魏军队虽然仍沿着黄河北岸监视晋军行动,但再也没有做出挑衅行为,刘裕大军得以顺利进军,很快抵达洛阳,实践他给晋朝“清扫山陵”的承诺。

把提到嗓子眼的心重新放归位之后,拓跋嗣不得不对崔浩的神机妙算大为佩服,于是,他决定再仔细听听这位谋臣的高论。

到了这一年的五月二十四日,发生了一件颇为蹊跷的事:东晋的齐郡(今山东淄博市东北)太守王懿叛国,向北魏投降,并急不可耐地上书新主子拓跋嗣,建议说:“刘裕已经离开齐地,到达洛阳,我军应该立即发兵断其归路,可以不战而胜!”

为什么说这件事蹊跷呢?首先,这位太守大人的名字违章了!因为晋朝的实际开创者,后来被尊为“宣皇帝”的那位老爷子,大名就叫作司马懿,中国古代又有避讳的传统,因此在两晋,谁的名字都不准带“懿”字。很难想像这位王太守知法犯法,还能通过干部考核,当上市长。实际上,此时的晋军老将王仲德在北方时的原名,就叫王懿,他后来南投晋朝,得避讳,才以字行世,改称王仲德。可以肯定的是,这位降魏的齐郡太守,不是王仲德。王懿太守在历史记载上就出现过这么一次,对于这个人的经历和这件事的因果,既找不到来龙,也寻不着去脉,而且此后齐郡也仍然在南朝的版图之内。

其次,这一事件见于北朝的《魏书》,但在南朝的《宋书》或《晋书》上毫无记载。本来没记载也不奇怪,因为中高级领导干部叛国投敌,这对于南朝来说本就不是什么光彩的事,在舆论宣传战线加以掩饰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也不见刘裕有任何反应(在南北双方的史书上都没有),继续放心大胆地西进,这就有点奇怪了。鉴于魏收同志写作《魏书》时那有口皆碑的制假名声,此事的真实性可能要打一点儿折扣。

不管真实情况如何,史书记载的是:北魏的卓越领导人拓跋嗣同志,在听了王太守的煽动后,怦然心动,伤疤还没好就有忘了疼的趋势,有心依计行事。但领导还是有水平的,考虑到事关重大,拓跋嗣决定先咨询一下“崔神算”的意见。


盐酒论英雄 下

咨询是以拐弯抹角的形式开始的。拓跋嗣乘崔浩给他讲授经史的时候,向崔浩提问:“你看刘裕这次讨伐姚泓,他能成功吗?”

“肯定成功。”崔浩的回答很干脆。

“为什么呢?”拓跋嗣接着问。

于是,崔浩开始侃侃而谈:“当年姚兴在位时候,好虚名而不在乎实用,已给后秦种下了众多的隐患。即位的儿子姚泓懦弱多病,不论精神还是体魄,都不能胜任君主的重担。他的兄弟们又自相残杀,争相为外人削弱本国的实力。刘裕乘其危难出征,麾下又尽是精兵猛将,还有不成功的道理吗?”

拓跋嗣见崔浩把刘裕抬得很高,便提出了一个关公战秦琼式PK问题:“那你认为刘裕的才能比慕容垂如何?”慕容垂是慕容鲜卑最后的神话,拓跋嗣的父亲拓跋珪一生中最敬也最怕的敌人,拿他来作比,证明吃过亏的拓跋嗣对刘裕已经很高看了。

但崔浩的回答更吓人一跳:“胜过他!慕容垂长于皇家,生下来便地位尊贵,凭借着父兄遗留下来的资望,恢复祖先的基业,故国的遗民都本能地愿意归附他,就像黑夜中聚向灯火的飞虫,他只要施加很小的力量,就能够建立功业;而刘裕崛起于寒微,原先并没有尺寸的土地作为凭借,也没有一兵一卒可以倚仗,但他奋臂一呼,四方便群起响应,消灭桓玄,重兴晋室,然后北征生擒慕容超,南讨砍掉卢循的脑袋,旌旗指处,所向无敌!如果不是他雄才过人,怎么可能做得到!”

拓跋嗣听后,用略带点儿不服气的口吻说出了他最近在心里一直盘算的作战计划:“如果我等刘裕入关,首尾难顾的时候,派精锐骑兵直捣彭城、寿春,断其归路,刘裕又能怎么办?”

象崔浩这样的聪明人,岂能听不出首长的弦外之音,但他并不是个一昧迎领导的混日子型干部,该坚持的就不能放弃。

因为事关领导的面子,崔浩的回答也非常谨慎:“如今国家西有屈丐(即夏主赫连勃勃,北魏改名恶习的又一牺牲品),北有柔然,都在时刻观察着我们有没有可供他们下手的可乘之机,这样一来,陛下需要坐镇京城,就不能亲统六师了(这当然是给拓跋嗣留面子,他在军事的造诣既不如老子道武帝拓跋珪,也不如儿子太武帝拓跋焘,真要“亲御六师”,多半输得比长孙嵩更难看)。虽有精兵,但没有良将,长孙嵩的长处在于治国,用兵是他的弱项,并不是刘裕的对手(又是一段马后炮式的评语,其实长孙嵩的军事履历,在此时的北魏将帅中也算得拔尖的了)。现在出兵远征,恐怕得不到什么好处,不如暂时静待其变。”

接着,崔浩为了进一步打消领导“早打、大打”的念头,又向拓跋嗣展示了未来的美好远景,以加强自己的说服力:“刘裕一旦灭掉后秦,必然要回去篡位,不会留在关中。而关中一带,华、戎杂居的局面早已成为现实,民风强悍,极易生事,刘裕如果用治理荆州、扬州的方法来治理关中,无异于解下衣服包火,张开捕鸟的网罗抓老虎,肯定要失败的!他虽然会派兵留守,但却无法安定当地的人心,将来还是要送给别人的。希望陛下能够安兵息民以观其变,秦地终究会为我国所有,只要坐在这里等待就行了!”

听说“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而且还不用自己费太大劲,如此乐观的预测让拓跋嗣大为愉悦,笑着说:“看来还是卿考虑问题周密,料事如神啊。”崔浩也谈得兴起,干脆又加了一大堆猛料:“臣曾在私下里评论过近世以来的将相名臣:如王猛精于治国,相当于苻坚的管仲;慕容恪忠心辅佐幼主,相当于慕容暐的霍光;而刘裕虽然平定祸乱,重兴晋室,只不过是司马德宗的曹**罢了,绝不是什么真正的忠臣。”

拓跋嗣突然冒出一句话:“那你认为先帝(拓跋珪)如何?”

崔浩一听,话题突然转到前最高领袖,就知道现在谈话的性质已经由学术问题转变为立场问题了,于是谀词便滚滚而出:“微臣只不过从一个小管中观察天地,如何能够看穿宇宙的广大呢?不过话虽如此,也可斗胆试言:臣见太祖多用漠北淳朴之人,南下中原之后,移风易俗,教化被于四海,这样的伟业应当与上古的伏羲氏、神农氏并列!已不是小臣所能评论的了!”

拓跋嗣又问:“屈丐(赫连勃勃)这个人如何?”

赫连勃勃出生拓跋部的世仇——匈奴铁弗部,对于这种“阶级敌人”,当然是要批倒批臭了,于是崔浩回答说:“屈丐自国破家亡之后,孤独一身,如同丧家的流浪犬,被姚兴收留寄养。可他对后秦不思酬恩报德,反而一有机会,便反叛恩主,谋取私利,盗据一方,并结怨于四邻。这种毫无道德观念的无耻小人,虽然能够凭借暴力猖獗一时,但最终一定会被人消灭!”

两人不知不觉谈至深夜,拓跋嗣大有听尔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慨。第二天一早,他命人赏赐给崔浩御制缥醪酒十觚、水精盐一两(看来那个时候北魏的盐不是一般的贵,不然区区一两盐拓跋嗣也好意思拿出手),并说:“朕细细体味你说过的话,正如品尝盐、酒一般滋味无穷,所以想与你共同享受它们的美味(这点儿东西就算美味?北魏御膳房的厨师都什么水平啊)。”

差不多就在这对北魏君臣喝酒品盐之际,那位“司马德宗的曹**”正在洛阳巡视刚刚抢修好的城防工程,对工程质量极为满意,一时高兴,就破例对工程主要负责人冠军将军毛修之给予高达二千万钱的重赏。他不可能听到千里之外,别人对他的评语,即使他知道了,估计在内心也不会认同:司马家的皇位,他迟早会取而代之,但他的北伐,绝不仅仅是为了那个早已唾手可得的皇位。

姚绍丧命 上

 不过对于魏军的失败,最失望的人还不是拓跋嗣,而是后秦军主帅姚绍。因为,这意味着刘裕就要来了!

 后秦军目前的防御方针,就是避免野战,据险死守,这种战法要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是一定要拥有后勤补给方面的优势,如此才可能在自己被拖垮前先将敌人拖垮。但现在看来,这个目标已经很难实现了。

 因为,有了从弘农募捐来的军粮,王镇恶等人的部队已经可以吃饱肚子,相反后秦军却出现了粮食危机。前不久,后秦的恢武将军姚难押送蒲阪的粮食来支援定城前线,结果半道让从河曲出击的晋军给劫了,正在讨伐薛帛的秦将姚和都(姚成都的弟弟)等人急引兵来救姚难,但已晚了一步,姚难虽然幸免,大批的粮草却已落入了晋军的手中。王镇恶、檀道济等人又给后秦军上了一节课:袭击粮道,并不是你们秦军的专利!

 现在,对姚绍来说,更糟糕的情况即将出现:一旦刘裕带着大批的粮草和天下无敌的威名来到潼关,与王镇恶、檀道济等人会师,我们还可能凭借屡败疲惫之师守住这最后的险要吗?这个问题的答案让姚绍都不敢说出口,欲哭无泪。

 要避免最后的崩溃,姚绍只得铤而走险:不管有多大的风险,也要努最后一把力,争取在刘裕到达前,打垮晋军的前锋!

 姚绍的出击计划,用得仍是老办法。他命左长史姚洽、宁朔将军安鸾、护军姚墨蠡还有河东太守唐小方等一批将领率军东渡黄河,潜入九原山(今山西新绛县西北)驻扎,再次尝试切断黄河水道,断绝潼关晋军的补给。

 不过,后秦军这次出击虽然有这么多的军队高层干部领衔,但出动的兵力却只有二千(依《资治通鉴》)或三千人(依《晋书》)。显然,数败之后,姚绍部秦军已成强弩之末(或者是渡船不足)。因此,出击部队的主将姚洽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出击的兵力微弱,出击的地点又距定城大本营太远,胜算太小。这些问题姚绍当然也知道,但他也没有更好的主意,如果不孤注一掷,总不能坐以待毙吧?因此,他不顾反对意见,仍强令姚洽出发。

 可惜,完全没有敬老尊贤习惯的晋军作风一如既往,还是没有给姚绍一点儿翻本的机会。由于东晋在情报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而秦军的保密工作又没做到家,才一出动就为晋军所侦知,建武将军沈林子立即率八千人出击,乘后秦军渡黄河的机会拦腰攻击。这一仗,秦军参战兵力不到晋军的一半,又不善水战,而且带队诸将中也没有谁的水平及得上沈林子,因此毫无悬念地大败亏输。姚洽、姚墨蠡、唐小方三将被斩,出击的秦军或死或降,全军覆没。

姚绍丧命 下

 取得这次胜利后,颇有几分得意的沈林子派人向刘裕报捷,并在捷报加上了几句自己对秦军主帅姚绍的看法:“姚绍一向有善战的名声,威震关中,被国人视为擎天之柱。可现在他虽然统率大军,却蒙受在外屡战屡败的羞耻,在内危机重重的焦虑,他年岁也大了,恐怕命在旦夕,等不到我们将他绑赴刑场了!”

 一百八十三年前,曹魏大都督司马懿曾针对对手的健康状况,说出一条著名预言:“诸葛孔明食少事繁,其能久乎?”如今这样的神算又让沈林子重演了一遍,不让司马宣王专美于前。

 果然,当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战报的姚绍,突然接到三将被斩,出击部队已经全军覆没的噩耗后,惊的目瞪口呆,瞬时被一股无力回天的绝望所笼罩,既而羞怒至极,大口吐血,很快病倒了。他强打起最后一点儿精神,勉强将兵权交付东平公姚赞,简单托付了后事,便病逝于军中。

 姚绍是后秦的忠臣良将,为了姚家天下,他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算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将材应该说与王镇恶、檀道济、沈林子三人相差不大,交手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秦军不及晋军精锐,且久战疲惫,缺少良将,以一敌三。在姚绍生前,秦军虽败都还能稳住阵脚,把失利控制在“皮肉伤”的范围内,在他死后,后秦再也没有一个有威望也有能力与晋军较量一下统帅,差不多每次败仗都是“致命伤”了。

 接手了定城秦军的指挥权之后,东平公姚赞秉承新官上任要放火的理念,立即组织了一次对晋军的反攻。可惜他的能力本来就逊色于姚绍,连姚绍都无法从晋军手中讨得什么便宜,他自然更难有超水平发挥的机会,于是又不出所料地被晋将沈林子击败,潼关的西面出口终于被晋军突破。

 刘裕率军离开洛阳,继续西进,于七月到达陕城,八月初进至阌乡,与王镇恶、檀道济、沈林子率领的前锋部队会合。受到晋军巨大压力的姚赞放弃了定城,退守郑城(今陕西华县),潼关天险的大门,已彻底向晋军敞开。

 得知姚绍病亡,刘裕的即将到达,以及前线局势恶化的那一刻起,长安城中的秦主姚泓就再也坐不住了。死马也得当活马医,不然自己保不住的不仅仅是皇位。后秦政府挤出了吃奶的力气,在它最后那一点儿已经不大的地皮上进行了总动员,居然又凑起了几万人的新军,数量仍然可观。但就像1945年5月,被强征来保卫“第三帝国”的人民冲锋队,或者是他们在东方的同行,那些仅发了一支竹枪就被拉去参加“一亿玉碎”的女子挺身队,这种在临近灭亡前拼凑出来的武装力量,大多没什么战斗力。

 但这还不是最糟的,这个大木桶上更短的那块木板,是这支新军的统帅,皇帝姚泓。虽然这位姚后主在军事方面的经验与后世的南唐李后主有得一拼,都是“几曾识干戈”这一级的,但现实是,已无可信任的人担任主帅,姚泓也只得硬着头皮,领兵亲征。

 长安方面紧张的备战工作也是一直忙到八月初才基本就绪,然后,这支由绵羊统率的绵羊军队,就要出征了!


青泥大捷 上

姚泓出征的主要目标,当然是东进增援姚赞,与即将到来的刘裕大军决战。不过,按照RPG游戏的原则,大侠们在对付最终BOSS之前,都得先找点弱敌练练手,攒点儿经验值,否则的话,就像李逍遥刚离开李家客栈就拜会拜月教主,一级亚马逊刚走出萝格营地就遭遇暗黑破坏神,那还有得玩吗?因此,姚泓也决定在大军东进之前,先以众击寡,南下解决掉兵力不多,但已打到峣柳(今陕西蓝田南),正在与守将姚和都交战的晋军沈田子、傅弘之所部。这样一来可以消除后顾之忧,二来打场久违的胜仗也可以锻炼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