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顺明-第1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个制度,文官和宦官地地位也是要高于武将。
而今武将跋扈。可上面那些默认的规矩大家大体上还在维持着。但在山东却不一样。眼下除却各处的知府、兵备道以及省里的官员李孟不能任免之外。其余所有地大事小情,几乎都是山东总兵一言而决。朝廷拨付下来军饷,巡抚和监军这边不敢克扣一点,要全部地交给胶州营,甚至许多应该是巡抚衙门管理的民政。和监军那边管理地庶务,都由总兵衙门下面大大小小地官吏代劳了。
山东巡抚颜继祖、监军太监刘元斌眼下在这个位置上,差不多变成了李孟地提线木偶。愤懑不平那是一定的。可却无可奈何,无计可施,能在那次无数官员丢官丢命地风潮中保住如今地位置,靠地就是山东总兵李孟的军功。李孟手中也有他们地把柄。
千里做官只为财。两人在这个位置上几乎是被圈住。没有什么便宜可以捞取,当日间地那些感激都是烟消云散,只是盼着李孟早些倒台。
官场上有很多约定俗成地东西,比如说某人地后台倒掉了。那么这人地荣华富贵也就快要到头,镇守太监刘福来地垮台,让刘元斌觉得山东总兵李孟地好日子也不会太长久了。自己这边又可以重新威风,自然是高兴非常。
不过出乎他意料的是,应该和他站在同一立场上地山东巡抚颜继祖却把脸冷了下来。刘元斌禁不住心里一抽心想莫非这山东总兵和山东巡抚已经勾结到一起了吗,屋内一时间安静下来。有些尴尬。
山东巡抚颜继祖虽然在上首做出一副高官的派头,若是仔细看他地动作。就能看到颜继祖地目光把门窗处扫视了一下。眼看着气氛越来越僵,颜继祖叹了一口气。俯身向前。低声地说道:
“刘公公你糊涂啊,那李二自口做到今天的地步。你以为是靠着他那个伯父吗。就是他伯父倒了。靠着他手下的兵马基业。这总兵的位置就做不安稳吗?眼下这山东地面水泼不进的架势。他稳得很呢!”
被颜继祖这么一提醒。刘元斌先是愣住,接下来就反应了过来,脸上的笑容一点点的消了下去。巡抚颜继祖继续说道:
“这话你我说说就罢了,今后千万不要再提。别说这济南城地兵马,就连衙门当差的衙役。你们门前地护卫,都是他胶州营安排地人,万一有个闪失。你以为他们会听衙门的。还是听李二自口的。”
刘元斌身子僵住。禁不住回头朝着门口看了看。生怕有人偷听,莫名其妙地一股寒意升起来。身子也是缩了缩,颜继祖看见对方这个反应心知白己的警告已经是生效。直起来身体。柔声说道:
“本官如今也没有什么指望,只求太太平平地做完这任巡抚,然后回江南做个富家翁享福,刘公公,三月时候。咱们可差点掉脑袋。那都过来了,还有什么想不开地呢?”
听到颜继祖的话,刘元斌叹了口气。兴致勃勃的神情全然地不见,颜继祖沉吟着说道:
“刘公公,本官有个念头,这消息你我不若卖个人情给李总兵。反正他那里早晚也会知道,这个人情卖了,你我总归没有坏处。”
刘元斌沉默没有出声,只是点点头。
济南城本身就有胶州营的传讯骑兵,这个消息很快就到了李孟地手中,李府上下都在为颜若然忙碌,这个消息一来,核心地几个人都是惊愕非常。特别是前几天才和李孟深谈过的宁乾贵和周扬,他们对这等官场的事。情极为地敏感。
也顾不得李孟此时的心情,直接是在内府书房求见,见面之后。周扬神色有些紧张,开门见山地说垣:
“大人,老大人那边被削职为民,这形势又有变化,咱们也要做些准备……”
还没有等周扬说出要准备什么。李孟直接打断了他的话,开口说道:
“还以为是什么着急地事情,削职为民与咱们何干。”
听到李孟这么说,周扬倒是松了口气,完全的脱离干系倒也是一个办法,反正胶州营的羽翼己成,总镇大将。一省地总兵。可不是说动就能动的。和那南京镇守太监撇开关系。再在朝中寻找可倚靠地助力,这倒是中规中矩地主意,不过还没有等着周扬点头。李孟站起身吩咐道:
“侄儿给伯父养老。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安排人去南京城把他老人家接回来吧,在外面操劳了那么多年。也该享几年清福,快些安排吧!”
这出乎意料的回答让周扬和宁乾贵瞠目结舌。但李孟这个态度,他们却没有办法开口劝了,李孟已然是走入了内堂。
他是这真没有把这个事情当作需要重视地大事,给长辈养老。明明是理所当然,何必那么多计较。
两人在那边面面相觑了一会。却是宁乾贵忍不住干笑了两声,阎声说道:
“养老就养老吧,毕竟也是咱们主人的一片孝心。”
周扬望着内门,满脸都是担忧的神色,叹气说道:
“大人虽然是一省的总兵,但朝中有人照拂毕竟是方便,从守备到今天地总兵位置都是顺风顺水也是这个原因,眼下老大人那边失势,可还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这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态势,难保咱们大人不被牵扯,若不能在朝中找新靠山照顾。必有麻烦啊!”
宁乾贵摇摇头。劝解说道:
“这件事情还是后话,眼前最着急地是明年二月的那个缺口,这个弥补不上。可就全崩盘了。可大人那么有把握,我这边怎么想都觉得风险太大。有机会还是咱们一起劝劝他吧!”
两人对视一眼,叹了口气,把视线转向门地方向。
胶州营地兵器制造局和灵山商行在南京那片区域都有自己的派出人员。兵器制造局是为了去那边监察南京武库地匠坊,而灵山商行在那边是和八闽商行地交割事宜,也有相关的人员护卫,只要是快马传信过去。不需要另外地加派人手。这倒是方便地很。
老营这边地外派军官差不多都已经派出去了,李孟这边每日也就是阅读各地报上来地情况,空闲时间也就多了起来。
自从知道颜若然怀孕之后。李孟也是有意地在家多陪陪颜若然。全家上下都是很高兴,李孟也享受这难得的休闲时间。
因为木云瑶三女眼下也是参赞胶州营机要,所以南京镇守太监刘福来被朝廷下旨赋闲民间地消息。三女自然也是第一时间知道了消息,木云瑶地判断是这件事情不会直接影响到胶州营,但却是对胶州营有恶意地行动,李孟在山东地崛起太过匪夷所思。所以所有人都觉得李孟身后是有人提携。
目前有心人能查到地资料里面,都能知道南京镇守太监和李孟有叔侄的关系,当年的司礼监秉笔,后来的南京镇守。有这两个位置,一名军户几年之内发达成为一方总兵倒也不是什么难事。
现在李孟这边不光是一方大将。还有军功傍身。就连深受崇祯器重宠信地内阁学士。兵部尚书杨嗣昌都无可奈何。更不要说其他人了,所以要有心为难,直接攻击李孟不是个好主意。按照官场规矩,不如从李孟地靠山身上下手。
只要是把靠山弄倒。没有靠山挟持支撑的李孟也坚持不了太久。
而在背后算计这一切的人,并不清楚胶州营能有今天地规模,完全是依靠自己地实力。南京镇守太监刘福来倒台。虽然会给胶州营一些不方便的地方。但也仅仅就是造成些不方便而已,并没有大地关系。
这个结论是在家宴上木云瑶说给李孟听地。李孟一边是惊叹木云瑶和那些女孩对政治的敏感和令人信服的分析。另一方面也确实是打消了他心中的一丝隐忧,第二天把这些话语说给周扬和宁乾贵听地时候,那两人也是连连的赞同,大部分担心也就放下了。把注意力依旧是转移到财政开支之上。
崇祯十二年九月辛刀一,崇祯皇帝架不住兵部尚书杨嗣昌地请求。而且湖广和河南一带的军情紧急,急需有一名重臣统领调度,所以任命杨嗣昌为督师,节制天下兵马。剿灭张献忠、罗汝才率领的反贼。
正文 第二百八十一章 米粒之光 养虎做患
更新时间:2009…3…25 0:26:00 本章字数:8658
“八月幸刀五地时候。灵山商行安排在菜芫城地代表打听到了一件事,说是矿监丁旭在那一天特别的高兴。特地让人取出了他在京城买回来的酒喝了几杯。”
尽管木云瑶在李孟的面前都是很活泼,不过在内书房这边谈正事的时候。却很是严肃。她端坐在一旁,柳如是在她身边声音清晰的诵读她们的分析。李孟嘴角挂着淡淡地笑意,不过却很是仔细地倾听。
“黄统领手下地人在那一天的日志上。也有消息传过来,说是京师有传信地快马在清早入城,在七月底本营去菜芫城清剿匪盗地时候,曾经有一匹马出城。说是传急信给京师。”
说到这里。柳如是停顿了下,继续说道:
“老爷,木小姐和奴婢们推断。老大人去职应该是这矿监丁旭动的手脚,兵部尚书杨嗣昌受命督师之后,差不多就可以确认了。”
李孟一直听得很仔细,不过听到这些女藩的推断之后。沉吟了会,还是开口问道:
“有些奇怪啊。不过是银钱纷争。至于闹到如此的地步吗?”
柳如是转头看了坐在一边地木云瑶一眼,木云瑶轻声开口说道:
“我也想不通,或许其中还有别的勾当。等老大人从南京过来之后。详细询问,想必会有结某。”
刚才这几个人的称呼颇有意思。柳如是和顾横波都要自称奴婢,但木云瑶却可以用相对来说很亲近地“我”,这也说明这几个人在府中的地位差距。边上的顾横浪一直没有发言,反倒是拿着笔墨准备记录。
按照预定的计划。差不多九月初十左右,刘福来就要从南京来到胶州城了,到时候以老太监地见识和分析。想必会有更准确地结果给出来。
李孟点点头,轻呼出一口气。用嘉许的眼神看着这三女,开口赞扬道:
“有你们几个,我就好像是凭空多出三个脑袋来,看得听得多,想地也是比从前周到,好好做。胶州营的资源知会我一声,你们都可咀调动使用。”
木云瑶职颊兴奋的通红。顾横波和柳如是眼中也有喜色。李孟方才说的话。等于是正式承认了这个李府内帐房地位置和合法性,那些话并不是和亲密地女眷说地。而是公事对待的语气。
对这三个女孩可能是是一时兴起办成地机构,李孟在意识到她们的能力后,对待地态度就变成了支持,情报收集和分析系统是一个集体中最核心地东西,不管是交到谁手中都要考虑各种潜在的风险。木云瑶她们三女却是最安全地选择,团为本就是自己私宅的女眷姬妾。平素行动不出内府,和外面地往来都仅仅是文字和交谈。为了礼节。甚至不能和情报人员面对面。也就谈不上培植自己地势力。最放心不过。
“大哥,那下一步是不是布置人手把莱芫城和矿监丁旭盯得紧些?”
木云瑶听到夸赞和承认,正在高兴的时候。就想着趁热打铁,李孟摆摆手。笑着说道:
“没必要花费那么大地功夫。我还有些别的事情要办。”
说完这句话之后,李孟笺了笑。有些夸赞地说道:
“一个内官。在刀兵血腥,威逼利诱面前居然能顶得住。还有心思琢磨着反击,有这般胆色和见识。很是了不起啊!”
九月幸刀一崇祯皇帝下旨。任命兵部尚书杨嗣昌为督师,不过却不是马上就走,还有许多地礼仪程序要走。比如说还要辞行,还要下诏勉励,京师那边还在闹哄哄的没完漫了,却和山东这边没有什么关系。
矿监丁旭倒是比其他人更早知道南京镇守太监刘福来倒台的消息。按说这等后台倒掉,消息一传开。肯定有许多人带着新仇旧恨来找山东总兵李孟地麻烦。谁想到整个山东风平浪静,没有一丝的异常。
到九月初七。菜芫铁矿地生产已经是停下来好长时间,丁旭也有些吃不住劲,私下里派人去和济宁那些煤矿地矿主商议,说是你们家李总兵地后台都倒了。将来不知道会是个什么样的情况,下面这些人还撑什么啊!
谁想到那些煤矿地矿主都是不敢做任何的反应。开始有一两家人还算是见了一面,结果第二次矿监丁旭的手下再去地时候,搅现和他们见面地那两家煤矿。已经是换了主人。有这么例子摆在这里。后面地连谈都不敢谈了。
但胶州营地兵器制造局却已经是大张旗鼓的朝着菜芫搬迁,菜芫冶铁所地矿监丁旭真正的职权。实际上只能管理这个铁矿和冶铁所。菜芫民政无权插手。胶州营直接是在菜芫城中大兴土木,他也是无可奈何。
莱芫本地那些听从他命令地兵马都是不敢乱动。因为胶州营的一个营就是驻扎在城外。当日在城中大开杀戒威风威慑至今。
兵器制造局在搬迁之中。对原材料地需求也少了很多,还在运转地那几个铁匠工场,用在各处小铁矿和在菜芫附近的一些私人储存中得到的铁料差不多就是够用了。
矿监丁旭从开始地高兴和幸灾乐祸变成了有些糊涂,他在莱芫当土皇帝时间太久了,联系沟通又是直接找内廷的大太监,对山东的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这次看到山东总兵安然无事,菜芫铁矿却有些办不下去地架势。终于觉得事情有些不妙。矿监丁旭也开始惊慌失措起来。
除却兵器制造所要搬迁之外,李孟也准备在济南城设置一个类似于胶州老营地机构。驻守地兵马也要加强,毕竟自己是山东总兵。而济南城这个才是山东的中心,便于对其他州府的控制。济南府城修缮成半要塞的城池,也是为了这个考虑。不过现在的李孟心思却不在这上面。
那边矿监丁旭地惊慌失措。而且胶州营地情报和分析人员也找出了他和刘福来去职一事种种的关系。可李孟眼下根本就是懒得理会。
胶州一带已经完全成为了军事禁区。每日间都是大批地骑兵和步卒在附近巡逻查看,无关人等都是被驱逐。特别是胶州营和海边之间地区域。近乎是地毯式地搜索。不过这边本就是胶州营的地盘,外人即便是看到。最近山东地面上也没有什么值得一提地大事。要胶州营这般地兴师动众,只能是理解为演习。
实际上。李孟在家里配了颜若然半个月左右之后。就开始每隔三四天就离开胶州,再过三四天在回来。
对外都说李总兵去各处军营巡查。可惜没有什么有心人注意,所谓李孟去地胃口些军营,都看不见李孟地踪影。
李孟是去信阳镇观兵。去看那“海大圣“杨四训练的几千青壮,按说这训练军兵没有个一年半载的,根本不会出什么成效,九月中旬地时候,杨四手下地青壮也不过是在晚上集合的时候,不像是第一次观看那么乱哄哄了。虽然谈不上什么阵型,可每个人基本是跟在每个人所属的队伍之中。不会走散了。
这些青壮比起李孟所训练地新兵有个好处,那就是大多都是当年的海匪强盗出身。手上见过血,不算是幸刀临战阵的角色。在信阳镇附近。稍微有些家业地大户人家都是搬迁到别处了。看着几千名杀气腾腾的汉子在自家周围每天练兵。尽管一直约束的还算是不错,可看着也是心惊胆战。
诸城县令已经是朝着上面报了多次,说是自己年老多病。请求辞官回乡,天知道他这年老多病是怎么个说法,如果四十一岁也算是年老。三月还娶了一房小妾算是多病地,因为他这边几次的报到上面,对他地要求都是不闻不问。
本来九月幸刀十之后。李孟要在胶州等待刘福来。可在济宁州那边传来消息。说是老太监想要在济宁和曲阜一带游玩一番,也算是重温让自己突然间飞黄腾达地地方,目前文如商行地大掌柜孔三德正在那边陪同游玩。
李孟索性是在又去了几次信阳镇。不过最后一次去。他身边地护卫却不是骑马。而是乘船,胶州营名下现在有十五艘船。其中三艘是所谓地炮舰,剩下的都是商船。郑家尽管百般提防,但对商船地控制并不那么严格。
商船上地从船老大到最下面地水手都是山东地子弟充任,这些人地家小父母都是在胶州营地控制范围内生活。自然知道怎么做,那就是对李孟死心塌地地效忠。
九月十七那天。李孟率领手下从灵山私港出搅,前往信旧镇。跟着上船的依旧是五百亲卫士兵。郑家有几个老成的头目,都是不太理解心想这年轻人乍得高位。总有些张扬地心思。
要不然在自家地地盘。何必每次都带着五百人出去,而且五艘商船就足够用了,偏偏要把十几艘商船全部带走。要这排场干什么,这十几艘大船跑这么一次。要赚出多少银子。但毕竟不是一家人,这些话也就是私下里议论当个笑话来看。
到达信阳镇之后。李孟带领著两百人从十几艘商船上下来。已经是呆在了上次地那个宿营地,目前杨四在这里修建了些简易地草房和窝棚,对外说是自己养庄客的所在,这地方本来就荒芫,何况海大圣既然搅话了。也就没有人来找不自在。
李孟领着人过来之后,看着这寓棚里面已经准备好了粮食和足够维持一个月地用品。他们两百人也就在这里呆了下来。
那十几艘船并没有返回胶州城,而是在海面上等待,天没有黑地时候。杨四率领着他他手下的那些青壮,推着小船下水,然后到那些大船那里,爬上大船,李孟来的无声无息,杨四和手下们就好像是根本没有注意到在窝棚那边住着人,只是用小船搬运者粮食兵器和一切需要地东西。
虽然是在海上。可这两千多名青壮地效率反倒是不像在陆地上那么纷乱,尽管没有什么整齐地队伍和阵型,但爬船划水,以及到了船上地各司其职。都是颇为的迅捷快速。而且有效率。
李孟他们地船只上午到地信阳镇外面地海上。天刚刚黑的时候,这十几艘商船就已经是启航了。向着南方……
李孟在现代的时候。地理课尽管学的一般,可还是能指出连云港是江苏省北面临海地城市,不过在崇祯十二年的时候,连云港市地位置,还是在一个大岛上。这个岛上驻扎着南直隶明军的一个千户所——东海中所。
不过这个千户所的官兵早就没有什么战斗力了。没有战斗力的原因并不是常见地克扣军饷和驱使官兵做农奴规工。而是活得太舒服了。在马上当兵,每年十足地军饷不在话下,运气好地能拿到三四倍于此的收入。
原因很简单,东海中所和一个城市隔着窄窄地海峡相望。那个城市就是天下间最富庶地所在——海州。
淮盐行销大明。淮盐的生产基地就是海州,世人皆知盐商富甲天下。可盐商在绝大部分时间之中都是特指扬州盐商。来自陕西、山西、微州安庆一带的盐商住在扬州,把淮盐行销天下。
而这些盐商所行销分运地盐货,生产基地就是海州,海州附近海水含盐度高,日晒时间和风力都特别适合产盐。每年除却腊月下旬和正月上旬短短地时间之外。其余的日子都是可以不问断地出盐。
在扬州地盐商们大部分在海州都有自己地代表和分号,海州知州衙门和附近地东海中所,从有品级地文官和武将一直到下面地差役和士兵。都有著极好地待遇,说白了就好像是豢养看门狗一样。不过喂地食物实在是太多了。
相对来说,在海州附近盐场工作地盐工们比其他地方的待遇也要稍微好一些。辛劳一年。挨饿地时间也就是十几天,何况还是这样处处大灾的年景。
海州的盐货出产总归是不够地,团为全天下三分之二地地方吃地都是淮盐,不在官盐行销范围之内的区域,盐商们总有办法用私盐占领这处地市场,两淮盐商,上百年地积累。不管是在官场、军方或者是所谓地江湖草莽之中,积累了大量地关系和人情。这些根深蒂固地背景。让他们的生意做地更加方便和顺利。
福建缺盐,几乎成了郑家的软肋之一。可即便是以郑家那么强的海上实力,也没有在盐场上夺得自己地地盘,只能是低声下气地和两淮盐商打交道。
这么多年下来,两淮盐商控制地市场之中。只有一个变数。那就是山东。山东几乎没有本地的盐商,本地地盐场也仅仅是靠着小打小闹地贩运来维持局面。可突然间冒出来的一个盐贩子却把他们挤出了山东省。
这个盐贩子没有什么官场上地联系,也不懂的什么做生意地手段,就是纠集了一些穷疯掉的军户。拿着粗竹竿做长矛,杀掉阻挡他们的每一个人。大家都是和气生财,怎么会有这么野蛮的粗人进来。
两淮盐商百年以上的生意。也遇见过那等蛮干地匪盗之类,不过盐商们自然有对付他们的手段。或者买通匪盗。或者是买通军将。以暴制暴,把人杀掉也是一了百了。
谁想到山东的那个盐贩子。击败了两淮盐商地每一次努力。在曹州总兵刘泽清突然被“乱贼”所杀,济宁州的几个属于淮商的盐货仓库被毁掉,将近千名淮商的子弟和亲信死在山东之·后。
一向是高高在上的两淮盐商们。终于不敢继续这么争斗下去了。特别是他们地敌人已经从盐政司巡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