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顺明-第2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这些话,让欧曼认为是对那些优秀年轻人的侮辱。
被这么硬邦邦的顶回来,总兵陈永福错愕的一愣,接着哈哈大笑,这话是顶撞他不给他面子,却也是大力的夸赞了他的儿子陈德,陈永福想想陈德,心中就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见识到了这一营的强悍,对来山西的作为更加有信心了些,也没有必要在这里多呆,陈永福笑着说道:
“既然如此,那陈某也不多说什么了,接下来这些时日的军饷粮秣还需要欧游击多多操心费神,陈某先回营去了。”
欧曼点头行了军礼,也没有过多的客套,在河南境内的时候,山东的商人们可以通过水路运输给这支军队提供给养,但是进入山西之后,大部分的路程都是陆路的行进,自然就鞭长莫及。
但这一切都有过安排,欧曼。加里斯携带了足够的金银,在山西境内,新任大同总兵的兵马地方上多少会支应一些,加上有足够的钱财购买,倒也是可以不愁军需补给,山东的几名能独当一面的大将,都是被众人熟知。
派出来可以放心,并且能独当一面的,而且能指挥火器装备占优的部队,好像也就是这个欧曼。加里斯了。
这个古板的萨克森佣兵将领的确可以率领这两千人的部队,远离山东完成任务,而且欧曼。加里斯年纪大些,并且做过佣兵团的将领,给他金银去筹备粮饷倒也是让人放心。
九千豫兵进入山西之后,山东商人们停止了后勤军需的补给,看起来当然是河南和山西之间路途艰难,这军需粮秣的生意做起来无利可图。
大同总兵可是挂着征西前将军名号的大将,整个山西地面多少要给几分客气,实际上过了闻喜县,就不用欧曼。加里斯来花钱筹办粮饷了,汾州和太原府的商人们开始纷纷的主动报效。
尽管总兵陈永福表示本将绝对不会扰民,所有的粮秣军需都是按照原价付钱,但这些商人们那里会让陈永福付钱。
先不说军需供应的十足,而且陈永福自己也是腰包鼓胀。很是发了一笔横财,这些晋商们调子唱的很高。说是大帅从河南驻防我山西地方,可河南到山西这一路都是大帅花钱自己购办粮秣,这岂不是让山西士绅心中有愧,一定要把这个缺口补回来。
结果给陈永福的钱财,比他花出去地还要多出两倍要多,这还仅仅是平阳府和潞安府以及泽州商人们的孝敬。听说到了汾州和太原府,更有大批地孝敬送上。
对这些孝敬,陈永福真是颇为的诧异。在河南的时候,就算那些流民大军还没有闹到全境的时候,河南上下的人都是对军兵退避三舍,这些军兵每日间凶神恶煞的横行地方,又是天天吃用大笔粮饷。
偏生这些军兵吃了用了,却没有一点地好处回报,流民大军来的时候,一样是溃逃四散,平日里更是如此,城内的店铺买卖、城外地土地税赋。这些实利都是掌握在文官的手中。想要有丰厚的回报,还不如多给文官送钱。
谁会理会这大头兵……
没想到来了这山西。却有这等的好处到手,真是让人不解。还是一名来自山东盐帮的幕僚帮助总兵陈永福解惑。
泽州和潞安府需要向外贩运铁器,平阳府这些地方要向山西贩运盐货。盐货、铁器想要获得大利一个卖给流民大军,另外就是贩卖到大同北面的草原上去,在草原上卖给那些缺铁缺盐的游牧民族,尤其是暴利。
可想要把这些东西卖过去,那就必须要通过大同边兵守卫的各处关卡,陈永福乃是新任的大同总兵,正是掌管这些关卡的总头目,这些人不来贿赂讨好,又去讨好什么人。
至于汾州和太原府,更是豪商云集之地,他们之所以成为豪商就是因为从事着大宗地违禁贸易才成功,对这守卫边关地大将更是有讨好的理由。
世代将门地陈永福对这等靠着勾结鞑虏的商人心中始终有一种厌恶感,可听到这名幕僚介绍,也是忍不住感叹,在山西豪商这等地攻势面前,就算是铜浇铁铸的好汉,在这等财色攻势下,也会变成一滩烂泥。
结果还真是不出意料,由南向北地行进,到了霍州地界的时候,或许是听闻这位河南来的新任总兵治军极严,军纪很好,很有些油盐不进的味道,可眼下的这个局面,朝廷对能有兵来镇守山西已经是谢天谢地了,想要临阵换马没有可能,那就只能是下重注了。
在灵石县,有人带着几辆大车说要求见大帅陈永福,直到目前为之,山西总兵陈永福对地方上还是颇为的客气。
白银五万两、大同绝色三名,对方只说是汾州商会的一名从事,而且只是说这些东西给大帅做个见面礼,并且送完之后,干脆利索的离开,也不说什么要求之类的话语,干净利索。
这一天晚上陈永福军帐之中灯亮了半夜,五万两白银,这仅仅是见面礼,可想而知后面还会有怎么样巨量的财富。
大明烟花***,大同和扬州培养出来的女子并称,此次送来的三女已经是绝色,若是这仅仅是开头,那后面还会有怎么样的声色犬马,人生在世,不过图的就是声色犬马,富贵享受而已,看来这山西之地居然都能满足,那还有什么可求的。
大同总兵陈永福的犹豫是被一名亲兵的通报打断的,这名亲兵算是他的贴身心腹,深夜进帐来禀报,说是那个洋人率领的两千人已经是休息,不过巡夜的人却比往日里多了一倍有余,那名洋人穿着盔甲,始终没有就寝。
陈永福听到这里不过是苦笑了下,但那个亲兵接下来却愤愤不平的说道,这些山东兵马未免太目中无人,六门火炮夜里调整了方向,居然对着大帅的帅帐,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云云。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陈永福终于是明白了自己该何去何从,荣华富贵、声色犬马,还是要有命去享受才好。
当晚,陈永福派人把银两封存,三名女子也送到一个单独的军帐中去,等到第二天就让那送的人领回去,自己则是严令各军,每日间不得私放外人入军营,违者严惩不贷。
八月初三那天,缓慢行进的九千豫兵终于是到达了汾州的平遥县城,这可是“高盛和”的总号所在……
正文 第四百四十一章 再入城 终有报应
更新时间:2009…8…22 0:56:09 本章字数:9580
()高盛和这三个字在天下间很多地方都被当成是一个人名,即便是在消息灵通的江南之地,松江府做棉布买卖的大豪商丘家,就曾经感慨道:
“这山西的老高,每年都从我这里买这么多的布匹,怕是北五省的人都有衣服穿了。|(8_9文学/|*”
这件事后来则是被传为笑谈,天下的豪富之地,山东是新兴,论起底蕴来和其余几处真是有不小的差距,江南那是世代富庶,而山西开始是依靠潞安府的丝绸,泽州的铁矿,到了中期则是盐货和贸易。
明末的时代,除却山东灵山商行,郑家集团这种带着不少军事政治色彩的不能算在其中,这高盛和堪称是天下第一商会。
山西商号兴起不过百余年,也就是从嘉靖年间才'首发达起来,如今却已经赶上了历史悠久的江南之地,这的确是让人惊叹。
而且山西的商业大兴并不仅仅有高盛和这么一家另类,而是太原府和汾州还有大同各家商号的整体兴盛,大小商户都是生机勃勃。本来这山西表里山河,地形相对的封闭,并且是大同边镇的后方,一有边患兵灾往往会被波及。
本来不是什么当官的好地方,可这些年山西有些府县的差事被熟悉官场的人评为第一等的优渥,原因无他,坐上一任,下面这些商人们的孝敬就是吃用不尽,了不得的好处。
可这样的商业兴盛,生机勃勃,却并不是江南豪商的那种商业头脑,而是因为政策的投机还有那种没有原则的冒险。
明中期为了供应边镇的军需,采用了“开中法”,所谓的中纳盐粮,把粮运送到边镇,由边镇开出盐引,贩卖盐货。
这政策开始被认为是德政,实际上却有大把的空子可钻。山西和南直隶的盐商在这里上下其手,大'首发其财,而边镇除却前期之外,根本没有在这里得到过什么好处,军需供给日渐地困顿。
到了后期,两淮盐商对盐货买卖的垄断性越来越强,陕西和山西的池盐,也因为边患的炽烈取得不易。晋商们开始琢磨着其他的方法来'首发家致富,事实证明。他们的冒险精神要远远的超过江南的同行们。
不管是草原上地蒙古还是关外地女真。他们对明朝都是有军事优势。每次地战争都会取得大量地战利品。其中金银珍玩地数量相当不少。可他们偏偏有许多物资。甚至是很简单地物资。都无法用这些金银来购买到。
晋商们就是看准了这个。开始在其中当个互通有无地中间人。一件铁器。在中原价格低廉。可卖到草原上去。这个价格顿时翻了几倍甚至是十几倍。这些铁器实际上就是兵器地原料。不管是蒙古还是女真当然是急需。
抢掠来地金银换成了武器、装备、药材。武装起来更加强大地军队。然后抢掠来更多地金银。周而复始。
鞑虏们越来越强大。而晋商们也是越来越富有。等到如今。生意做地越'首发地大。供应地货物已经不光是战略物资了。那些蛮族权贵们需要地奢侈品。甚至是女孩男孩。晋商们都可以一手操办。
当然。在这买卖地过程中。或许还有晋商们附送地所见所闻。沿途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首发是一些更深刻地东西。
江南和闽粤地海商。就算是不遵王法。在商人和海盗之间地灰色地带游离。可他们是把大明人口消费不了地各种手工业产品贩卖到外国。然后拉回整船地金银和急需地物资。不管这个行为合法与否。对大明对这个国家和民族都是有益处地。
可晋商们却不一样,他们的富裕是建立在华夏的损失上,蛮族就好像是饿狼,撕咬着华夏的血肉来壮大自己,而晋商们的财富也是华夏的血肉,他们把华夏的养分偷送给虎狼,让虎狼们更加的强壮。然后撕咬下来的血肉更多,晋商们分得的也就越多,周而复始,直到华夏轰然倒下,蛮族成为这块土地的主人。
所谓的为虎作伥,蛮族是虎,晋商们就是那伥鬼……
高盛和就是最大的一只伥鬼,高岳闵和盛治泉是目前高盛和的两位东家,高盛和名字的含意,实际上就是高家与盛家和好的意思,据说万历年,现如今两位东家的父亲在平遥可是对头,后来经人说和才算是罢斗。
而且莫名其妙的,双方还联合到了一起,结果这生意就做的越'首发大起来,平遥县城,你要是来做生意的,请到南城去,那边有高盛和的商号和仓库,如果你想要拜访高家或'首发是盛家,请去北城去,两家府邸都在北城。
没错,城内只有高家和盛家的住宅和产业,其余的人家都是搬迁到了城外,高盛和很大方的给他们置办了产业,而且平遥县城,大部分人也都是给高盛和做工当差的,就算是平遥城的知县衙门上下官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如此。
高岳闵是晋商之中的传奇,现在四十多岁,可就算是七八十岁的那种老辈商家,在他的面前也要恭恭敬敬。
万历末,三大征余威犹在,关外满清的优势还没有这几年显示的如此绝对,那时候高盛和仅仅算是中上商户规模,才十六岁的高岳闵就决定去和关外的满清鞑虏开始做生意,带队前往的就是盛治泉。
这也算是倾家豪赌,当日间努尔哈赤还属于被人耻笑,所谓不知天高地厚的奴酋头目而已,如果失败,高盛和的所有家产都是会赔个干净,当然,高盛和赌赢了,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号称天下'首发富。
大明和鞑虏是势不两立的死敌,想要把满清鞑虏急需的各种物资从山西运到草原上,然后从草原上运送到关外,包括从山西过北直隶运动到关外,这每条商路,都要通过大同总兵的防区。
不喂饱了这个大同总兵。高盛和准备再多的货也无法运出去,天下没有不'首发钱财的官员,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官,比如说新设的太原总兵姜襄,本来是副将的姜襄在山西的将领之中已经可以用忠义两个字形容了。|(/|*
可还不是被晋商们联合用金银美色喂养地服服帖帖,而且替他上下打点好了,山西总兵许定国跟随督师侯恂平贼,姜襄则是接任大同总兵。谁想到斜刺里杀出一个脑子有问题的陈永福,好好的山东不去投靠。偏偏要来山西戍边。
在如今这种的乱世,一个能向朝廷表明自己忠心的武将实在是太有特殊意义了,既然要求去山西戍边,那朝廷肯定会给他一个大同总兵官的任命。因为在山西比总兵高的职位,并且能显现出朝廷的褒奖和重视地职位,也只有这个征西前将军的大同总兵。
这个任命,不管是从那个方面来说,都是无法更改地决定。
从一进入山西开始,在闻喜县就开始为陈永福率领的九千豫兵筹备军饷粮秣的商人就是高盛和的同盟。
看到总兵陈永福并没有拒绝这些粮秣军需地筹备,那就说明他并不是铁板一块,接下来就可以循序渐进了。不过随着逐渐靠近汾州。高盛和的两位东家却头疼的'首发现,陈永福对解决军队的需要认为是理所应当。
可那些金银女子的私人馈赠却都是推拒不收。而且这种拒绝并不是那种假模假式的客气,再送的人都是被乱棍打了出来。
灵石县的五万两白银和三名绝色。这是进入汾州之前地最后一次重注,高盛和地两位东家对陈永福的这个态度非常担心。所以这一下投入了重注,但结果却很更让人失望,犹豫了一阵地陈永福还是把礼物退了回来。
如果说坚决的不要,或许还能让这两位东家放下些心,可犹豫一阵,说明此人并不是不贪财,而是有所顾忌或'首发是什么别地想法。
汾州再向北就是太原府,高岳闵和盛治泉并不想让太原府那几个虎视眈眈的后起商家在其中有什么勾当,目前陈永福地大军在城外驻扎,高盛和和盛治泉还想继续再努力一次,他们根本不信陈永福真是油盐不进。
地方上应该提供的粮秣和补给,平遥县都是超额的供给,地方官和乡老们都是用一百二十分的热情来支应。
以陈永福和手下军将的见多识广,也禁不住为平遥县城的物力人力感觉到惊讶,这等力量,卫辉和彰德、怀庆几个小府都是很难筹办的出来,平遥县居然是举重若轻的筹办运送,可见这高盛和到底有多大的财富。
平遥县城富庶,南来北往的客商也多,城内的酒楼青楼水准自然也是非同凡响,据说这里的水平,甚至太原城都是赶不上。
驻扎的这一天,总兵陈永福呆在军营中拒不见客,高盛和的掌柜、东家还有平遥县城的各级官佐通通的被拒之门外。但一路行来,总兵陈永福也意识到自己的士兵们疲惫需要放松,所以不少营头都是借机进城消遣。
所谓消遣,自然是酒色财气,高盛和的上下本着拉拢不到总兵,下面的军将官兵也要拉拢一下的想法,派出了不少的人在各处奉迎,也颇有不少见钱见色眼开的河南官兵接受了他们的好处,并且答应以后再联络。
不过,这些士兵答应的好好的,但晚上还是按照规矩离开城池,回到军营之中,这让高盛和几个主事的人总是感觉很不放
呆到八月初五那天的中午,陈永福命令手下的几千兵马拔营启程,这一天多一点的时间中,还是没有什么人找到和这位总兵大人见面的机会,只能是今后慢慢的下功夫磨了,只不过生意肯定会受到影响。
高盛和的高层门都是得到了消息,说是太原府几家商号的掌柜已经是赶到了祁县,那里就是这支大军的下一站,也不知道这些太原的掌柜们会不会有什么进展,希望他们也是吃个闭门羹。
中午拔营,算上整理辎重,约束军队的时间,晚上天黑的时候还要重新扎营,估计最多也就是能在路上走一两个时辰,或许这样的离开仅仅是标明一种态度而已。
八月初五的晚上。高盛和的东家高岳闵很不高兴,他地姬妾和儿女都是知道这一点,因为高岳闵没有和往常一样与一大家子人家宴,而是在内宅中心的正厅和盛治泉以及各位掌柜商议生意。
“大东家,大清国那边有些靠不住啊,听回来的那些伙计说,在金州海港那边,还有朝鲜那边。都开始给鞑子供应货物,咱们的买卖已经有些下降了。”
一名坐在下'首发的中年掌柜恭谨的说道。盛治泉脸色也是阴沉沉的,闷声的回答道:
“清国要咱们地货物,现在估摸着是想让咱们继续给带过去消息,这才是继续保持着。这些鞑子根本靠不住!”
听着这两位恨声的说话,特别是二东家这么说,下面地那些掌柜纷纷的出声附和,屋中气氛一时间热闹起来。
高岳闵伸手拍了拍桌面,屋子中一下子安静了,高岳闵沉声的说道:
“别因为这一点小事就'首发脾气,咱们在那边也是几十年的关系养下来,礼亲王和郑亲王在咱们买卖里还有份子。哪有那么容易就把咱们丢出去。不过是前段时间在河间府吃了次败仗,钱财一时紧张罢了。”
这句话说完。明显就能看出来高盛和之中,高地地位肯定远远的高于盛。高岳闵瞟了边上的盛治泉一眼,有些严肃的说道:
“做生意图的是个长久。咱们的眼光要看得更远些,这点小事就要拿出来说,到底还有没有晋商'首发席的气派!”
边上的盛治泉有些惭愧地低下头,高岳闵转向这些掌柜说道:
“眼下地第一等大事不是清国那边,而是这油盐不进的陈永福,看他这幅模样,大同那边地关卡道路差不多都会被掐死,咱们的货物过不去,这才是大麻烦!”
坐在边上地一名掌柜斟酌了下,才开口附和说道:
“咱们的货只要是运出去,就算是清国不要,土默特和朵豁剌惕部会要,可掐住了出不去,这就是大麻烦了,现在泽州那些人牛气地很,他们的铁矿就算不卖给咱们,卖给闯瞎子那边,一样是赚。”
刚才失却了风头的盛治泉此时却开口说道:
“这陈永福再怎么油盐不进,也不过是大同总兵,封锁着的是北面的路,北面不行,咱们可以琢磨琢磨南边的路,河南、湖广的闯瞎子那边肯定是缺兵器,咱们可以把铁器卖给他们,借着他们的力,从陕西那边出去。”
屋中众人听到盛治泉的这番话都是眼前一亮,高岳闵更是在那里点头,笑着说道:
“老二说的这才是正事,咱们做买卖的,就是要找出来新的买家,开拓新的商路,这样高盛和才能不断的扩大盘子,有点小麻烦算什么?”
有了这句话之后,下面又是一片的应合之声,还有对盛治泉的拍马奉承,当然这一切都是高岳闵的肯定之后的表态,屋中的气氛好不容易高涨了一些,却又有一名掌柜开口说道:
“两位东家,咱们在北直隶和河南的铺面生意的,现在都是赚不到什么钱,这两个月已经是关闭了三家,那灵山商行行事太横蛮无礼,咱们争不过啊!”
说到这里的时候,屋中的所有人都是阴沉了脸色,山东灵山商行背后是齐国公李孟,不管是这个商行还是山东的兵马,都是在各种方面压迫高盛和,让他们所倚靠的生意缩水,让他们赚的银子越来越少。
说起来山东的灵山商行,就连高岳闵都是长叹了一口气,靠在椅子上没有出声,高盛和是投靠敌国换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利润,而灵山商行他就是大明最大的军阀在背后支撑,那是和庞大实力共生的庞大财富,想要斗的过可就难了。
作为主心骨的大东家这一声叹气,让屋中的诸人脸色都是跟着垮了下来,不是没有琢磨过对付灵山商行的法子,可绞尽脑汁却无计可施。
“就按照方才老二说的做吧,派人去闯瞎子那边联络一下,那边恨的是有田地地大户,咱们这边都是做买卖的。素来和他们没有干碍,应该是搭的上话,咱们高盛和出钱出力,让这个顺军变强,能去东边把山东灭了最好,灭不了,也要给灵山商行搞出些麻烦来。”
一时间所有人都是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句俗话“民不与官斗”,可目前能想出来的法子也就是这个了。
说完这个。两名这几天负责拉拢陈永福部下的掌柜开始禀报进展,按照高盛和多年拉拢官员的经验。这几天不过是打好个基础罢了,真正要有什么进展,还要看今后如何。
“朝中的官员咱们也认识几个,山西这边也都有老关系。快些把这个河南来的总兵弄走,不要在这里碍眼了。”
高岳闵有气无力地说出这句话之后,外面突然间变得嘈杂起来,本来就是脾气不好的高岳闵登时大怒,扬声地招呼道:
“这个家越来越没有体统,高财去给我看看谁在闹腾,抓出来行家法!!”
外面家人答应了一声,但周围的喧闹和嘈杂越来越大。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高财有些惶急的跑了回来,在外面着急地喊道:
“老爷。老爷,城里进贼了!!”
一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