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顺明-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文 第一百三十九章 过晚年
     更新时间:2008…12…27 21:32:09 本章字数:3380
    这几个跪在地上的海盗说话口音极为的难懂,头几个词干脆没有听懂,不过这“大明水师,郑大官人”还是听明白了,李孟先是一愣,接下来就是一惊,这是官兵吗?还没有等他开口,海盗队伍里面的人都开始大骂起来:
    “大官人的名头怎么能乱说,祸事啊!”
    这口音倒是鲁南和南直隶北面的声音,不过这边在骂,那几个口音难懂的人还是不住的磕头求告,开口哭喊道:
    “莫要杀我们,俺们当家的会花钱来赎的。”
    说到这里,李孟反倒是觉得有些熟悉了,尝试着问道:
    “你们是广东人?”
    “这帮蛮子是福建那边的。”
    李孟笑着点点头,“郑大官人”“福建”“海盗”这几个词终于是联系到一起了,十月的邸报上还提到过,说是福建海防游击郑芝龙会同广东兵合击大海盗刘老香,刘老香自焚投海,大明沿海海盗为之肃清。
    这算是李孟知道的历史名人中仅有的几个,要说为什么,那就是在现代凡是牵扯到台湾的历史和政治事件,总要大书特书,郑成功一家更是被竖立为两岸统一的先辈无限的拔高,你要问李孟徐光启是谁他不知道,这位在中西文化交流中堪称宗师的人物课本上不过随便提了几句而已,可这郑芝龙却知道是谁,那是郑成功他爹。
    海防游击的属下,那还真是大明水师,不过就和李孟胶州守备的收下有盐丁一样。这郑游击的属下,也有不少的商船。
    李孟笑着点点头,难得有个熟人,觉得很有意思,那帮求饶地人还以为求饶有了效果,更是拼命说道:
    “这次有眼不识泰山,冲撞了您的虎威。只要是放我们回去,我家大官人一定是送来金山银山。”
    这人说的云山雾罩。谁都知道那是在忽悠,李孟却笑嘻嘻的问道:
    “你们这六艘船莫非是在福建过来的吗?”
    “……是在海州……”
    果然是在两淮盐商的大本营那边过来的,那六艘大船自己这边无力拦截,那边也应该是知道消息了,既然如此,就用这些俘虏换些银两吧,不是说有赎金地吗?家中还有不少人等着自己过年。
    也不理会在那里哭泣求告的俘虏。李孟走到陈六和王海跟前,开口说道:
    “这些人和那些响马地俘虏关在一起,互相监视着,让他们把这边的盐田和盐场那边都好好整修一遍,不让饿死就行。”
    又是吩咐了几句,李孟自带着亲卫士兵离开了,陈六和王海又是商量了一会,派出一名骑兵喊话说道:
    “你们这些人里面若是有亲戚朋友同乡的,快些报出来,等下分配住处。给你们住在一起。”
    剩下的这些俘虏看到李孟离开,临走时候又有那么一番做作,知道性命是保住了,听到那士兵喊话,也不怀疑什么,直接就是报了出来,这年头不管干什么都讲究同族同乡,就算是做贼也是如此。结果还真有一对兄弟,其余的叔侄表亲也有不少。
    “把每对亲戚都拉一个出来,挑最亲的那几对。”
    陈六子冷冷的说道,胶州营地士兵们马上动手,把几对报上了亲戚关系的海盗直接的拉了出来。众人面面相觑。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王海大声的说道:
    “从今天起到二月初一。你们自去找管事的人给你们付赎金,二月初一没有消息,亲戚先被杀死,二月十五,剩下的人全部砍头,去吧!”
    又是留下了人质,又是实实在在的威胁,一反应过来,这些海盗顿时都是慌了神,居然还有一个会骑马的,反正也不怕他们跑了,直接给了一匹马,大概说明了道路,就看到这几个人朝着南边狂奔而去。
    李孟的盐田和盐场凡是请别人干活,向来都是明码实价,绝不耽误一分的工钱,可这样地成本也就相对高了些。
    盐田和盐场的挖掘可不是小工程,需要的人工劳力光是那些盐田做工的人是满足不了的,要是雇佣劳工挖掘平整,这可真是需要不少钱粮,那边刚刚提出去了五万两银子,李孟系统的周转很是紧张,这笔劳务费不拿出来,耽误第二年的生产,拿出来的话,其他地用处就要紧张。
    这些俘虏真是送上门来的礼物,胶州营的士兵总归是要拿军饷日常运转,训练之外看着这些俘虏干活做苦力也不花多少钱,所以不管是登州的马贼还是那边的海盗,都是在长矛大刀地威胁下,凄惨地在过年时分辛苦劳作。
    李孟是在大年初一下午才回到自己在逢猛镇的庄园,今日地过年可不会有去年那么热闹了,马罡和赵能分守各处,不能回来,而且又有什么海盗入侵的混帐事,索性是把家人接到身边来过年。
    至于马玉兴,那是老人家不愿意动弹,就留下他一个而已。陈六和王海则是率领人手在海边驻守,一来是防备海盗,二来是弹压和监督那些俘虏奴工。
    说起来,王海和陈六也是有些郁闷,按照李孟的话说,让他们立个大功然后再调回原职,谁想到几次的战斗都是太过顺利,好比砍瓜切菜一般,竟然是一帮人推过去之后,战斗差不多结束了。
    连个伤亡都是没有,这等大胜却未必是大功,最起码不怎么令人信服。结果现在赵能和马罡都已经是各领一千多人,眼看着距离千总这个位置不远了,可他俩眼看着也就是个把总的前程了,着急啊。
    自从回到胶州以来,李孟接连和各路匪寇海盗打了几仗,全是压倒性的大胜,心中也是爽利,而且颜小姐破天荒的给了回信,这对李孟来说也算是双喜临门的好年景,这年过得也是高
    来到这时代的春节,即便是和手下那些人一同过年,那些人总归是带着几分恭敬,虽说人多热闹,可少了几分节日的喜庆之气,老实说意思倒也不大,李孟虽说年轻,可也要考虑下面人的想法,尝尝是吃饱之后,就借故离席,让下面的人闹腾。
    今年有些不同了,虽说差不多只有一个人和他坐在同席上,可热闹的程度却超过了从前人多的时候。
    原因无他,有朱云瑶这个女孩在的缘故,这肯定是女孩在民间过的第一次年,连在桌子上吃个饺子都不安生,一个女孩子有这么大的玩性也算是罕见,屋内的炭炉和火夹墙烧得热火,整个屋子暖和的都有些过份。
    朝着院子的屋门就那么敞开着,这内宅院子里面不用有亲兵护卫,显得私密了不少,那些仆妇家人把做好的饭菜送来之后就各自去过年了,桌子上除了必备的饺子之外,也有不少菜肴。
    这些菜肴想必比不了王府的珍馐美味,不过这材料新鲜想必是要更胜一筹,看朱云瑶吃的也是很香,但却坐不住,在屋门那边放着些鞭炮,还有个香炉点着线香,只是线香不是用来供奉的,是用来点鞭炮的。
    朱云瑶没有吃几口就去拣起个鞭炮点着了丢在外面,然后捂着耳朵再跑回饭桌这边来,盯着外面,那边炸响之后,女孩则又是重复着来一遍。
    她这边站起坐下的不停,李孟那边吃饭也是不安生,不过女孩这么活泼,倒是很有些过节的气氛,按照他的要求,这桌子上有个小炭炉,炭炉里面是骨头汤,有些新鲜的鱼虾都是洗净去鳞片外壳内脏,切成片摆在盘中,自然也是少不了上好的羊肉,这也算是聊胜于无的吃火锅。
    等到朱云瑶又坐在桌边的时候,李孟开口笑道:
    “你来这山东疯成这个样子,真是一点也不想家啊,你瞧瞧自己,脸都是有些冻伤了。”
    女孩的脸上和手上的皮肤经过这段时间在外面的疯跑,已经变的有些粗糙,可不比初见之后那种娇嫩了,朱云瑶满脸不在乎的模样,笑着说道:
    “这里比开封可要有意思多了,每年到过年的时候,王府里面都是闷闷的,还有各种各样的规矩礼节,比起平常还要累呢?”李孟笑了笑,夹起了一片羊肉丢在了锅中,炭炉上面的砂锅早就是烧滚了,烫烫就熟,放入酱油碟子里面蘸了下,李孟发现自己居然不知道接下来要说什么。他和女孩的关系就好像是亲戚兄妹一般,相处的时间虽说不长,彼此却好像都是熟悉异常,李孟这边多是军务经济之事,女孩那边整日的乱逛疯玩,共同话题也不多。
    正文 第一百四十章 京师的来信
     更新时间:2008…12…27 21:32:10 本章字数:3312
    没什么说的,索性是不说,李孟闷不作声吃了几口,坐在边上的朱云瑶突然尖叫了一声,倒是吓了李孟一跳,扭头看过去,却看到女孩捂着自己的脸,满脸全是惊慌的神色,看着李孟问道:
    “李大哥,脸冻伤了是不是不好看了,唉呀,这怎么办呢?”
    “没什么关系,看着就是比平时红了些!”
    这句话说完,女孩更是慌张,丢下一句我回房一次看看,又是急忙的跑了出去,也不知道去干什么了。
    李孟摇头笑笑,心想女孩子果然是古怪,莫名的紧张什么,也不去理他。不多时,朱云瑶又是一阵风一般的跑了回来,小心翼翼的问李孟说道:
    “李大哥,我这样到底是不是很难看?”
    其实脸就是冻的红了些,根本看不出难看好看的,李孟刚要回答,却看到女孩的眼神中全是忐忑的神色,那感觉就好像是在等待宣判生死的犯人一样,索性是开口笑着说道:
    “看着不错,和平时一样。”
    李孟本以为回答完了就没事了,结果初一从这顿饭到睡觉前,朱云瑶足足问了这句话几十遍,让人不厌其烦。
    即便是这样,这初一也让李孟感觉无比的快乐轻松,对他来说,时间太宝贵了,初二就要忙碌。李孟现在有胶州营二千五百人,其中步卒两千三百,骑兵两百,又有新招盐丁两千二百人,还有莱州府南部和登州府部分豪强的亲眷子弟一千人。手中可用的将领却不是太多,马罡,赵能,陈六,王海几个至今还是骨干,其余的人只能是按照规矩做事而已,也没有什么心腹体已的身份。
    说起来。骑兵里面的汤二算是所有后来者里面唯一成长起来地,但也并不是因为智谋和见识如何的超群。不过是每战最遵守军规的是他,最勇猛当先的也是他,积累军功,居然成了骑兵的首领。不过这样也好,汤二对李孟那是死心塌地的敬服,有着每一个人管着骑兵,李孟也会很放心。
    火铳兵在胶州营的序列之中。不被当作单独地兵种对待,尽管作战的时候,火铳兵地作战步骤和如何使用都有严密的规定。
    李孟是胶州营的守备,按规定来说,手中领兵不应超过两千,可眼下大大小小的人数加起来,将近六千人,目前却还是按照从前盐丁队伍的划分,马罡和赵能是队长,队副。小队,小队副等等的划分。
    眼下的这个局面不管是如何,都有太多不完善地地方,最起码一个不守规条的罪名是跑不了的,而且下面的人跟着拼命,虽说军饷实在的发下,但大家拼命,不光是图个军饷。总要有个官衔在身,要不然人心不稳啊!
    但这里李孟却也是有个担心,下面的人挂着盐丁队的衔,虽说名字难听,却是李孟的系统。若是挂上朝廷的官衔。那无形中变成了大明兵部统辖的兵马,大明此时已然是兵为将有。可名份大义还是极为重要,被朝廷地编制官衔套在头上,总归是会有不稳定的因素,总有些忠君爱国的角色。
    对于李孟来说,他需要的属下是只听自己一个人命令,不能有异心的士兵和将领,只要是按照朝廷的法度办理,等于是主动把队伍送到朝廷手里,让上面掺沙子下来,真是让人不甘心。
    李孟的担忧是一方面,不过在初七那天,快马从逢猛镇出发,给分驻各处的胶州营士兵送去了已经填上名字地告身文书还有印鉴。
    和众人的预料差不多,马罡领九百人,赵能领九百人,都为千总,陈六和王海和其他从前的队副一样,都是把总,只不过陈六和王海上面只需要和李孟负责,他们各领三百人。汤二为骑兵把总,领二百骑兵。马,赵二人的部队都是一半老兵,一半新丁,其余的老兵则是都在李孟地手中直领。
    上报给上峰地报告里面,马罡和赵能都是各领四百人,李孟则是领一千七百人,而多出来的那些人都是按照盐丁地编制来算。
    盐政巡检不管招募多少盐丁,反正没有定编,这样做却也有个好处,队伍里面老兵为兵,新兵为盐丁,档次自然而然就分出来,也算是给新人一个上进的目标。训练上自然会加一把劲。
    这次把官职封赏出去,李孟这边虽然想要低调些,尽量不扩大影响,可不管是亲信还是非亲信的军官,都是大喜若狂的模样,按照李孟的了解,许多人都是在感谢李大人之外,满口的称颂当今圣上。
    千总把总都是大摆宴席,无论地方上还是绿林响马们都是纷纷的道贺送礼,尽管李孟表面上十分平静,可心中却并不高兴。
    大明朝廷的名份和大义居然如此重要吗,自己把他们从一穷二白中拉到如今的地步,可不过是个千总,把总的封赏,而且还是从自己手里签发出去的命令,却让这些人如此的对朝廷感恩。
    “你们是我李孟的兵,不是朝廷的兵,是我李孟出钱供养训练你们,不是朝廷出钱供养。”
    李孟倒是想把这句话发到胶州营每个人的手中,不过眼下显然不是说这句话的时候,就连给朱云瑶说都不行。
    对于其他人来说,打胜仗,升官发财,崇祯九年的正月真是让人喜悦高兴,但李孟心里却有些不愉快,谁想到到了正月十四那天,这种不愉快却是更加剧了。
    元宵节是古代难得不宵禁的日子之一,不管是大城小镇,都是彻夜不眠,各种***竞艳,很重大的节日,朱云瑶显然是在开封城见识过灯会的繁华和美丽,兴奋的要李孟领着她正月十五那天去看。
    胶州城虽说也有自己的气象,不过比起开封这等繁华大邑可就差得远了,李孟正在分说的时候,外面却气喘吁吁的跑进来一人。
    外面的亲兵护卫没有阻拦,那肯定就是熟识的人,果然是吴同知的管家,平素两家礼尚往来的交道也是打的多了,下面的人都是认得了。这管家跑进院子之后,先是喘了几口气平静下,然后小步进步,在地上磕头见礼,然后急促的说道:
    “李大人,京师那边送来急信,说是一刻不停,不能耽误要送到大人手中,信使就在外面,小的是带来通报的。”
    大过年的,到底有什么事能着急成这个样子,京师那边自然是刘太监的急信,难道真是大事,李孟连声的让人快些进来。
    那名信使看起来应该是某营的士兵,脸上被冻伤的片片疤痕,很是难看,显然是这一路上吃了不少的辛苦,见到李孟之后,这名信使非得要验过印鉴才交信,李孟也是跟着紧张起来,心想到底是何等大事,居然这么郑重。
    接过信笺之后,那名信使自然被人领走安顿,好好休息,李孟慎重的屏退了身边的人,而且安排人护卫把守好各处,这才打开了信。
    士兵们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都是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看守,每过多久,却听到李孟在屋中怒吼一声,有什么东西被摔得粉碎。
    信是京师司礼监秉笔太监刘福来的密信,信上的内容却是罕见的带了训斥的口气,要知道,双方虽然对外称叔侄,可实际上的关系是李孟对其有恩,而且帮助颇多,别的不说,年前还是送出来五万两银子的巨款。
    刘太监虽说身居高位,可对李孟一直很客气,双方努力的营造一种亲戚来往的气氛,但是今日这信笺话语就是说的很重了,完全没有什么客气和亲切可言。
    但李孟的怒火却不是为了对方的语气,因为刘太监的信笺完全是为他好,信上的内容看起来非常的可笑,可却让人根本笑不出来。
    比如说有一句“而今平贼督抚报中枢兵部称大捷之役,不过斩首几百级而已,如此大捷都是十几万军兵厮杀得来,你一小小守备,以步对骑,一战斩首过三百,几乎完胜,谁人信焉”。
    按照报捷,报军功的程序,李孟的报捷文书在有地方官副署之后,派人送到了登莱参将和巡抚那边,杨嗣昌,洪承畴等督师,率领十几万大军在陕西,山西,河南和八大营的农民军大战,才不过是报功斩首几十,几百。
    这边胶州守备剿灭地方贼寇,而且还是步卒打马队,居然有如此辉煌的战绩,巡抚和参将谁会相信。
    正文 第一百四十一章 八闽郑掌柜
     更新时间:2008…12…27 21:32:10 本章字数:3511
    这话说出来我都觉得别扭,昨天下午身体极为不舒服,请假回家,结果到家之后想了想,还是码这九千字出来,累得快要吐血,真是。。。。。。
    求月票支持,拼死拼活就是为了这个
    若是那无权无势的将官,估计巡抚马上就要下文书来拿人问罪了,但是李孟不同,这人升任胶州守备虽说也是真功实绩,可背后却也有京师秉笔太监刘福来的关照,巡抚朱大典也是心里有数。
    本来这报功文书在巡抚和参将议定之后,就要报到兵部,不过这次巡抚朱大典直接是压住了这文书,先是派人快马进京给刘太监送信沟通下,因为他们也摸不准,或许是刘太监授意他子侄这么做。
    信笺一到京师,刘太监一看,自然是知道利害轻重,立刻是派人给登莱巡抚那边去信,一边给李孟这边来急信。
    也难怪李孟发怒,明明自己打了个大胜仗,偏偏没有人相信,而且还有可能因为这大胜获罪,刘太监到最后还说,如此大胜的规条,即便是各处都核准相信了,也不会有什么便宜赚到。
    最大的可能是向上升官一级之后,然后把你调到前线去打陕贼,为了和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他们打,大明死了多少总兵参将,多少巡抚镇守因为这件事情掉了脑袋,去送死干什么。
    刘太监把利害分析之后,让李孟一定要把口径统一好,改为斩首十五,然后重新报功过去,再把应该孝敬的银两奉上,巡抚和参将那边自有人关说。
    真是让人哭笑不得。李孟处处小心,却没有想到在这里居然还有疏漏,而且这疏漏让人笑不出来,说白了,让人太过恶心了。刘太监也是一片好意,李孟发完火气之后,还是写了一封感谢的信笺。
    本想在李家庄园多呆些时间。李孟看完信之后,直接带着朱云瑶回到了胶州城。倒是让女孩非常高兴,还以为李孟是因为她看灯才回去的。
    回到胶州之后,李孟让宁师爷重新写了份报捷的文书,说是与丘家和彭家的贼人交战,斩首十五,贼人尽皆溃散云云,算是按照刘太监地要求写出。
    这报功的文书写完之后。抄录十几份,安排骑兵快马送往胶州营驻守各处的人马,务必统一口径。
    胶州营驻守各处人马接到这封文书之后,几场大胜所带来的欢欣鼓舞顿时是被冲淡了不少,人人都是纳闷,心想这大胜可是实实在在得来的,为什么要自己给自己降低战功呢?
    莱州府的情况却也是奇怪非常,别处都是官兵平贼不力,明明失败却硬生生的夸成大胜,更有过份者甚至杀良冒功。结果是上面下达褒赏,地方上民众却都是不以为然甚至是痛恨,而莱州这边却是军队明明大胜,却突然改口说是战果不大,可民间却都是知道胶州营斩首几百,这种情况也算是罕见了。
    这番忙碌一直到正月二十五才算是消停下来,本以为可以闲下来休息,没有想到却穿来消息。一是盐运使那边来了封信,说是请李孟见见八闽商行地郑掌柜,商量些福建土特产的生意,也算是卖盐运使个面子。
    八闽商行,郑掌柜。福建地土特产。看起来很是莫名其妙的买卖,李孟却是明白。那些俘虏还真是联系到了自己的主家,这效率真是高,居然这么快就把话传递过来。
    灵山卫所盐场和盐田还没有整修完毕,让这些俘虏多活些日子也不是问题,多干点活是好事。李孟客客气气给盐运使回了信,说是自己这边正好是想做点小买卖,多谢盐运使大人给联系路子,随时可以见面。
    若是清闲,那就无事找上门来,若是有事,则是许多事一起找上门来,这边要和郑掌柜一起见面,胶州知州衙门那边却也来了封信,说是山东巡抚朱大典要派人给胶州营发饷。
    胶州营成立将近大半年,一直是挂着个名头,无人关心过问,这次一报功报捷,终于是引起了上面的关注,李孟心中本就是担心手下愈发的心向朝廷,这次发饷更是让他忧心不已。
    但既然要来,总不能托辞拦着,李孟安排宁师爷去各处打听下,这巡抚大人派来发饷的官员应该如何的招待,目前事事小心,总不能在这样地小事上失了礼数得罪人。
    谁想到打听回来的消息倒是和李孟想象的有所不同,历来上面派人发饷,这发饷是次要的事情,关键的问题是点验人数,看看你是不是吃空额,贪墨军饷。
    这点李孟倒是不但心,他这里只是超编将近一倍,缺额对他来说太不可思议了,所谓事情同时上门就是如此,李孟盘算了下时间,发饷点验的官员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