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诸葛亮必败-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还让人们感到了几分娱乐的味道。 
国内也有不少的愤青试图向李敖学习,然而只是学会了其骂人的气势,却全无李敖对学问的孜孜追求。通过互联网,我们经常可看到很多愤世嫉俗的言论,但却很少有能言之成理的文章。拿论坛上的反日帖子来说,只是一味地发泄,粗话、脏话满天飞,却很少思考中华民族该怎样超过日本。总之,真正能为整个民族做理性思考的人太少了。   
后辈人的“舌战狮城”(1)   
诸葛亮“舌战群儒”、“骂死王朗”均是虚构、伪造的故事。但后代人却在这种回味“伪历史”的过程中找到了快感。中国人不仅羡慕诸葛亮的“三寸不烂之舌”,也在模仿着诸葛亮的狡辩之功。“亚洲大专辩论会”(后改名“国际大专辩论会”)便是其中典型一例。 
亚洲大专辩论会虽冠有“亚洲”之名,但并没有日本、韩国这样的东亚强国参加,它实际上主要以华语为参赛语言,所以参加队伍便局限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拉西亚等地区。也就是说,参赛的选手基本都是华人,是诸葛亮的后代,身上留有非常活跃的“舌战群儒”的细胞。 
1986年,内地大学生首赴亚洲大专辩论会(1993后为国际大专辩论会),代表内地的北京大学队获得金牌。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决赛录像创收视新纪录。从此之后大陆掀起了波澜壮阔的“辩论热”。复旦大学1993年狮城夺冠,《12演播室》把复旦队教练、队员请到演播室制作节目,把选手更详尽地介绍给观众。各大报纸纷纷报道赛事情况,刊登决赛辩词。参赛队员回国后应各方之邀参加了不少相关活动,使他们感到仿佛进入了“世乒赛夺冠后大家都打乒乓球”的氛围中,一时间选手们成了人们心目中耀眼的明星。而内地各种辩论赛也开始火爆起来,电视节目、报纸杂志也纷纷引入辩论形式。大学生、中学生们个个摇唇鼓腮,颇有一副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架势。 
在首都师范大学队仅获亚军的1997年,大专辩论会的电视收视率跌入低谷,但参赛选手王慰卿依然感受到大学生对大专辩论赛的热情,“我一辈子都没收到过那么多信,而且大学里学生宿舍配电视的特别少,很多学生是抱着收音机听完的辩论赛。所以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对这种形式还是很关心的。” 
当我们回过头来冷静分析大专辩论赛时就会发现,大多数辩论活动根本不能带来智慧的启迪,相反倒容易使我们落入伪智慧的圈套。 
在复旦大学校庆网上,刊登着一篇校党委书记秦绍德纪念该校学生“舌战狮城”的文章,文中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复旦学生获得大专辩论会冠军的历史,但笔者却从中看出了讽刺的意味,我以为这篇文章恰恰是国人贪恋“口舌之辩”的最好证明。试看该篇全文摘要: 
“狮城舌战”何以在学校历史的长河中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过了十年,我们逐渐明白到,那次辩论赛集中了全校的力量,全校的智慧,使得复旦的能量在一刹那集中在一个点上迸放出来,造成了令社会炫目的光芒。更重要的是,辩论赛充分体现了复旦的精神和品格。 
首先是永争第一的精神。复旦历来有追求卓越的传统。要做就做最好的,是许多复旦人的信条。1993年的那场辩论赛在复旦其实已不是第一次。早在1988年的首届亚洲华语大专辩论赛上,复旦就已经代表内地高校捧冠而回。可是第二届另一个兄弟院校未能卫冕。于是,亚洲华语大专辩论赛改为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时,国家教委电令复旦组队参加,要求捧杯回来。复旦人有一种“天降大任于斯人”的感觉,上下同心,坚信一定能凯旋而归。党委立即调兵遣将,让学识渊博的俞吾金教授任领队教练,停教一学期,全职投入。曾任第一届辩论赛领队、头脑敏捷的王沪宁教授自告奋勇任顾问。又抽调时任副教务长,有丰富思想工作和组织经验的张霭珠教授任整个工作的负责人,人事处长张一华任联络员。精干的班子一组成,机器就运转起来了。为了学校的荣誉,广大学生们倾注了极大的热情,遴选队员的一场场辩论会成了动员会,全校热气腾腾。令人感动的是许多潜心教学、科研的教授们也放下教案、书稿,纷纷前来参与辩论会的评判工作和辩论队的讲课。正因为有许许多多师生的全身心投入,才会有高质量的赛前准备,再次夺冠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赛后,当有人了解到我们曾请过五十位教授给队员们讲授天文地理、科学人文、国际国内各类课程时,不禁咋舌:你们复旦这么认真!是的,复旦人是完美的理想主义者。一旦认准了做一件事的价值意义,就会用十二分的智慧和想象去构架,用百倍的努力去实现。   
后辈人的“舌战狮城”(2)   
其次是团结牺牲的精神。辩论赛是件有趣的事儿。层层辩论、筛选很残酷,胜者进入下一轮,负者无声无息。可是学生们仍前仆后继,踊跃参加。大家都说着一句话:目的在于参与。事实是辩证的,没有几百学生的参与,哪来优秀辩论队员的脱颖而出呢?赴新加坡的辩论也是一样,场上辩论的是四名队员,背后不知有多少无名英雄在为他们作准备,大家都团结在一项神圣的使命周围。当队员们载誉而归的时候,无名英雄们没有一个伸手要分享荣誉,没有一个往前挤着出境。有一件小事至今使我很感动。当时,决定赴新加坡参赛组团的名单时,由于名额所限只能去两位教师,俞吾金、王沪宁负责赛事必须去,那末担任总负责的张霭珠老师反倒不能去了。当我为难地找到张老师时,她却坦然地安慰我说,我没有事的,你放心安排好了。须知半年里,张老师为辩论赛事做了多少工作,连她全家都对辩论队倾注了十分的感情,拿着家里炖好的汤给队员们加营养,已成了经常的事。临到有出国赴赛的机会时,她却悄悄地退到了后边,毫无怨言。这是何等可贵的精神!正因为许多复旦人把自己融入了共同的目标,才一定会有后来的成功。 
从以上这篇文章可以看出,复旦大学对亚洲(国际)大专辩论会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很深的误区。学校领导过于重视辩论本身,不切实际地拔高了辩论的地位。他们的“狮城舌战”并不是为真理而辩,而只是为名次而战,为虚荣而战。为了取得第一名的成绩,不惜让有名望的教授停教一学期,全力培训参赛选手。许多潜心教学、科研的教授们也放下教案、书稿,纷纷前来参与辩论会的评判工作和辩论队的讲课。其结果便是:在参赛学生得到特殊优待的时候,全校其他同学却失去了往常的学习条件。这样实际上是对学校师资力量的极大浪费。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认为,无论参赛选手在辩论会上表现得多么富有智慧,也无法掩盖复旦大学在比赛活动中表现出的伪智慧。 
时隔多年,当年获得最佳辩手的复旦学生蒋昌建也执教于耶鲁大学辩论队,他在媒体面前笑谈了在美国的辩论特点。他说思辩在西方是有着很悠久的传统的,甚至是催生出新知识的有效手段。在美国各大高校都有关于演讲、辩论的课程和学会,也经常展开一些辩论比赛,部分是单兵一对一的比赛,也有整体的队伍的比赛,比赛较多,但电视辩论赛并不多。不同于国内的兴师动众的大赛,他们的辩论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兴趣爱好,在社团间的比赛,比较轻松。相较之下,国内的大赛往往很庄重,动用很多的资源,太在意输赢,压力也很大。   
当代精英的“口水之战”   
以倡导全流通而闻名股市的张卫星先生,曾经在一次讨论会上大骂某某先生的发言是“一堆狗屎”。当电视里播放张骂人的场景时,我简直不敢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也许是那位刚批评了他的某某先生出去了,张才敢如此肆无忌惮。不过张当时宣称:即使某某先生还坐在这里,他也照骂不误。 
我不知道电视台为什么会播出张卫星骂人的镜头,或许是那位某某先生的发言果真是废话连篇,真如张卫星所说的如同“狗屎一堆”?或许是张卫星看似粗鲁的话语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在这里我没有丝毫批评张卫星的意思,但我认为,电视台把张骂人的场景编辑到专题片中的做法有欠妥当。因为我们只是从专题片中听到了那句粗话,却并未听到张更有说服力的言辞。 
几年以后,张卫星先生终于也尝到了挨骂的滋味。他所设计的股权分置解决方案遭到许多人的猛烈攻击。张先生不胜其烦,终于写了一篇《同行是冤家—致全流通方案设计书生们》的文章发表在网上,试图结束市场各方人士对他的挑战。不过张先生依然改不掉咄咄逼人的气势,他说在批评他的人之中,有一个人是冒充“牛津大学出道的洋和尚”拿出了洋化大力丸药方,痛贬张生(张卫星)的土偏方,于是获得广泛知名度;他还说后又有一个来自外太空的“金牛座”拿出了西洋参大补丸,引文历史人物鲁迅讨伐张生,引起众人侧目…… 
就在张卫星先生抒发其卓越辩才的时候,管理层的股权分置解决方案开始出台了。只是管理层并没有采纳张卫星的方案,也没有采纳张的批评者们的方案。     
第八篇不能掌控身体怎能掌控绩效   
诸葛亮是怎么死的   
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时,只有五十四岁。而据《光明日报》报道,中关村知识分子的平均死亡年龄也只有53。34岁。 
诸葛亮究竟得的是什么病?《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都没有明确记载。但根据《三国演义》所描述的诸葛亮生活习惯,我们大致可以推测,他很有可能患有消化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 
《三国演义》多次描写到诸葛亮吐血的场景,这很可能是消化性溃疡引起的症状。在专业的《病理学》教材中,消化性溃疡患者发病时,往往会发生黑便和呕血现象。这主要是因溃疡底大血管被腐蚀破裂而引起的。 
在诸葛亮的一生中,其作息时间没有形成规律性。他年轻的时候疏狂成性,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食无定量,睡不定时,缺乏有规律的身体锻炼。“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便是他的生活写照。 
自跟随刘备出山以后,诸葛亮更是缺乏必要的肢体运动。由于每次打仗他都“手摇羽扇,独坐轮车”,身体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势必影响食物的消化。此外诸葛亮还是一个废寝忘食的工作狂,这更是加重了肠胃功能的负担。到最后一次伐魏时,诸葛亮的饭量严重下降。而这一信息正好被他的死对头司马懿得知了,司马懿说:“孔明食少事烦,岂能久乎?” 
《三国演义》也有多处关于诸葛亮昏倒的描写。这有多种疾病的可能性,比如高血压、脑溢血、贫血、低血糖等。这些与工作压力大,长期受精神刺激,情志不调,以及营养不均衡等有着直接的关系。 
诸葛亮是一个内心非常敏感的人,他无法做到举重若轻,工作的每一个失误都会给他带来很大的精神负担。而且他又是一个好面子的人,北伐屡次失败,无法实现他对世人的承诺,这让他心急如焚,忧心忡忡。而身边大将的接连死亡,则更是让他伤心不已。 
诸葛亮第二次北伐中原,看到赵云的儿子前来报丧,诸葛亮掷杯于地曰:“子龙休矣!”而且跌足而哭曰:“子龙身故,国家损益栋梁,吾去一臂也!” 
第三次北伐,诸葛亮用计谋把司马懿杀得大败,但忽听有人报张苞身亡,于是孔明放声大哭,口吐鲜血,昏绝于地,自此得病卧床不起,蜀军不得不放弃进攻,退回汉中。 
当初刘备病死,也没见诸葛亮这样伤心,为什么损失一员大将就让他悲痛欲绝呢?这是因为战争打到最后,蜀国已经缺兵少将,张苞病亡意味着孔明的进攻力又逊一筹,取胜的难度更大了。 
第六次北伐中原,忽报关兴病亡。孔明放声大哭,昏倒于地,半晌方苏。众将再三劝解,孔明叹曰:“可怜忠义之人,天不与以寿!我今番出师,又少一员大将也!” 
数伐中原而不成,诸葛亮的内心已经脆弱到了极致,再也经不起失败的打击了。眼看着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无法用计胜之,只好把希望寄托于盟军东吴的联合行动上了。谁知又有一个噩耗传来:“魏主曹睿闻东吴三路进兵,乃自引大军至合淝,令满宠、田豫、刘劭分兵三路迎敌。满宠设计尽烧东吴粮草战具,吴兵多病。陆逊上表于吴王,约会前后夹攻,不意赍表人中途被魏兵所获,因此机关泄漏,吴兵无功而退。”孔明听知此信,长叹一声,不觉昏倒于地。众将急救,半晌方苏。 
当这次吴蜀联合进攻行动被曹魏瓦解后,诸葛亮便彻底崩溃了。孔明叹曰:“吾心昏乱,旧病复发,恐不能生矣。”是夜孔明扶病出帐,仰观天文,十分惊慌,入帐谓姜维曰:“吾命在旦夕矣!”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以蜀汉之实力,能维持三足鼎立已属不易。若兴兵北伐,进攻强魏,则困难重重,几乎是。然而,诸葛亮偏偏要去执行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他分配给众将士的任务也是非常沉重的,以至于很多骨干力量因负担太重而崩溃了。 
第一次北伐,马谡“失街亭”后,赵云也失利于萁谷,只是不至于大败而已。《三国演义》里说赵云受到了诸葛亮的嘉奖。而《三国志》则告诉我们,赵云被贬为了镇军将军,而且第二年就去世了。很显然,赵云之死与年迈征战,过于劳累有关,也与遭贬后心情抑郁有着很大的关系。 
第三次北伐,张苞在激战中跌入山涧,撞破脑袋,只好送去成都治病,不久便身死人亡。张苞之所以跌入山涧,与过度劳累而引起的神思恍惚有关。 
另一位大将关兴,没有死于阵前,而是病死于第六次北伐的前夕。 
从赵云、张苞、关兴的死亡,无疑能看出蜀军将士所承受的沉重负担。 
在高强度的压力面前,有些骨干开始学会投机取巧了。拿李严来说,他曾经是个难得的人才。诸葛亮南征攻打孟获前,曾说过李严“可当陆逊”,所以他非常信任李严。诸葛亮出祁山,李严负责督办粮草。但由于蜀道难,运粮不易,加上征粮困难,他担心自己不能顺利完成诸葛亮交待的任务而受到处罚,于是编造谎言,说东吴要兴兵寇蜀,骗诸葛亮撤回了汉中,然后又妄奏刘禅,说:“我已经备办好了粮草,不知道为什么诸葛丞相却无缘无故地班师回朝了?”当事情的真相暴露后,李严被贬为了庶人。 
在今天的中国,仍然有很多上级领导像诸葛亮那样,不断部署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这些领导的高压下,下属们纷纷走向崩溃,而且还有人开始像李严那样弄虚作假了。 
在统计系统工作多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贺铿指出,近年来地方高估GDP及其增长速度的问题日趋严重,2000年至2003年,各省区市核算的GDP增长速度的加权平均数,比国家统计局核算的全国GDP增长速度分别高出1。7、2。2、2。6和3个百分点,2004年则高出3。9个百分点。 
“下达计划指标时,‘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上报统计数字时‘下级骗上级,级级掺水,水到渠成’。”贺铿说,这些弄虚作假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领导追求“政绩”,对统计数字进行干预。还有不少企事业单位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按需报数”,或者按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意图报数。 
由此看来,压力未必都是动力。来自上级的压力过大时,压力就会变成前进的阻力。诸葛亮时代如此,我们身处的现代社会亦如此。   
事必躬亲的恶果   
俗语说“技多不压身”,但却有很多人因为懂得技术太多而影响了自己的职业前途,倒是那些看起来没有什么才华的人却能笑傲江湖。这是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每个人的精力有限,兴趣过于广泛,就会影响主业的发展。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可谓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但他最终还是没能打败专注于军事的司马懿。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会吟诗赋辞,能抚琴弄曲;发明木牛流马,设计连珠弩;他善兵法,懂阵法;他长于口才,敏于辩论。用“才华横溢”来形容诸葛亮一点也不为过。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大部分才艺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比如“舌战群儒”说服东吴对曹操动兵;“借东风”赢得赤壁之战;“空城计”抚琴吓退司马懿;八卦阵难住司马懿;木牛流马运送粮草等等。但诸葛亮的这些才艺展示并没有给他带来最终的胜利。 
司马懿没有诸葛亮那么多才艺,他唯一值得让人称道的便是他的军事指挥能力。正因为如此,他可以一门心思地钻研打仗,并在与诸葛亮的多次对垒中取得了了不起的战绩。 
对比诸葛亮和司马懿,可以看出,诸葛亮军中的专业化分工做的很不好。一个军事首领竟然亲自设计制作木牛流马,亲自察看气象变化,这让那些能工巧匠和气象分析师该如何工作?写书信羞辱司马懿也不一定要由诸葛亮亲自动笔,找个语言犀利一点的文书就可以了。可是,诸葛亮不仅做木匠活,抢气象分析师的饭碗,还自己充当秘书角色。这怎能不影响他的军事研判能力和统筹管理的绩效? 
诸葛亮不仅是蜀国的最高军事首领,也是蜀国的最高政治领袖(刘禅只不过是他的傀儡而已),用今天的话说,诸葛亮的官职至少也是国防部长+国家总理。与诸葛亮不一样的是,司马懿只是一心一意地做好他的军队总司令的职责,不用去管国家行政事务,所以他能集中全力对付诸葛亮,最终拖垮了诸葛亮。   
透支生命的无奈选择   
诸葛亮如同一个短跑运动员,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跑马拉松,结果在中途就透支了体力。所以,在与司马懿的长期对垒中,诸葛亮赢得了开场的喝彩,但却输在了后半程的较量中。 
透支是诸葛亮的特点。他透支信用,导致东吴偷袭荆州并杀害关羽父子;他透支个人形象,导致自己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他透支人力资源,导致“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他透支国力,结果留给姜维了一个烂摊子。 
诸葛亮透支了一切他可以支配的东西,结果都没能战胜司马懿。最后,他不得不透支自己的生命,悲壮地离开了他未竟的事业。 
主簿杨颙曾经劝谏诸葛亮:“我常见丞相亲自校对簿书,我认为没这个必要。治理军国,自有体统,上下不可相互混淆。譬如治家之道,必然是仆人耕田,婢女做饭,这样大家都有事情做,也都能够有所收获,一家之主则从容自在,高枕无忧。如果主人亲自劳动,必然形神疲困,终会一事无成。难道主人的智力不如仆人、婢女吗?当然不是,而是这样做的话便失去了主人应有的身份。所以古人云:坐而论道,谓之三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为了说服诸葛亮,杨颙拿西汉两个丞相丙吉和陈平做例子。他说:“昔丙吉忧牛喘,而不问横道死人;陈平不知钱谷之数,曰:‘自有主者’。今丞相亲理细事,汗流终日,岂不劳乎?” 
听罢杨颙的话后,诸葛亮不由地泪流满面,他说:“我不是不知道这些。但我受先帝托孤之重任,生怕其他人不像我这样尽心呀!” 
针对杨颙所说的关于丙吉和陈平的故事,今本《三国演义》有着详细的现代汉语注释。据说身为西汉丞相的丙吉春天出行,路见因争斗而死伤的人,他不问;看见牛喘,却很关心。有人讥讽他,他说:“这时候,天气还不太热,牛不应该喘。真担心天时不正而影响年成。这是丞相职务所在,我应该注意。” 
陈平是西汉文帝时丞相,文帝曾经问陈平:“全国一年判决多少案件,收入多少钱?”他回答说:“可问主管部门,丞相只管群臣,不管这些事。” 
与诸葛亮不计身体本钱的做法相比,司马懿就显得更加老练和沉稳。他深知与诸葛亮的对垒是一场持久战,所以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司马懿把自己的身体健康算在了征战的本钱中。在司马懿的军旅生涯中,他总是一身戎装,骑马持枪。这使得他得以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所以他能够活到73岁,一直等自己的儿子都成熟了,司马懿才放心地死去。 
司马懿遇事冷静果敢,心理素质极佳,不像诸葛亮那样一受刺激便吐血昏倒。即便诸葛亮派人用女人衣物去侮辱他,他也一笑了之。 
司马懿不是一个顾及自己面子的人,所以他可以做到能屈能伸。在曹爽专权时,司马懿受到了排挤。为了保护自己,司马懿故意装病卖傻,使得曹爽放松了对他的警惕。然后他借曹爽随魏主曹芳外出游猎之机,召集旧部,发动政变,一举铲除了曹爽集团,从此奠定了司马氏家族在朝中的统治地位。 
总之,诸葛亮的每一次胜利都在透支着自己的健康,所以他赢着赢着就输了,输掉的是蜀国的前途;司马懿的每一次惨败却在积累着自己的绿色绩效,因此他输着输着就赢了,赢的是儿孙的未来。   
鞠躬尽瘁对得起谁   
诸葛亮第六次北伐前,祭祀昭烈庙,慷慨激昂地说:“臣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