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一代帝王刘义隆-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平生疑若人,通蔽互相妨。理感深情恸,定非识所将。

    脆促良可哀,夭枉特兼常。一随往化灭,安用空名杨。

    举声泣已洒,长叹不成章!

    看过诗人这“申悲凉”之作,新帝和诗人双双“举声泪已洒”了。

    诗人从永嘉归来,途经新安,因“怀君子”(指庐陵王义真)特意绕道庐陵王刘义真的墓下。洒泪祭拜之后,有所感,写下这诗,以悼念曾和自己有着深交的殿下——在诗人心中,刘义真永远是庐陵王,是殿下,是“君子”,而绝不是什么“庶人”!他不能忘殿下之“德音”,但如今也只能“抚坟徒自伤”。在哀叹殿下之余,他自然也不能忘怀殿下对自己的赏识:殿下曾不止一次对自己说来日将委以重任。不承望,来日未来,殿下已去。这怎能不让人“含凄”“洒泪”呢!

    写好了这诗,他一直把它揣在衣兜里;今天,陛下是它的第一个读者。

    此次进京,他只是一介布衣诗人,他是特地来求见陛下的。他相信君子“道消”的时候已经过去——皇上近日下了诏令,恩准一道被流放的营阳王生母张夫人及王妃、庐陵王生母孙修华及谢妃返回京都,不就是向朝野释放的一个信号吗?现在该是“运开”之时,他有话要说。这诗,只是他要说的一个引子。

    虽然,这只是一个引子,但这引子已经在陛下的胸中掀起了惊天狂澜。这,也许是诗人所没有想到的。

    今日是彭城王刘义康大喜的日子。

    王妃是荆州刺史谢晦的长女,这是先帝在世时亲自确定的。为了长女的婚事,远在江陵的谢晦特地让夫人曹氏和长子谢世休回京都完了婚事,随行的,还有谢晦的二女儿,她将在来春嫁给皇上的堂弟、新野侯刘义宾。这也是先帝生前的安排。

    皇家和王、谢家族联姻,可谓珠联璧合,时人都这么认为。

    四弟的婚礼,身为兄长的刘义隆是自然要参加的。等到婚礼完毕,车驾从彭城王的府第回来的时候,刘义隆却一言不,脸上也看不出一点喜庆的颜色。

    近来,新帝的话语变得少了。

    进了徽音殿,刘义隆在卧榻边稍坐,随即顺势仰靠在被子上。因照看年幼的皇子,皇后袁齐妫没有去参加婚礼,但她能感觉到皇上的情绪,于是她就问起有关婚礼的事。

    “新婚从车,皇子百乘。现在看来,过奢了。”刘义隆懒洋洋地说。

    “不都是这样吗?”袁后想起几年前的自己,皇上会忘了吗?这是皇家的排场啊。

    “嘈杂得很。”刘义隆望着床上木刻的镂花,轻声自语着,“王妃……先帝钦定……‘岂以五男易一女’……”

    听了这后一句,正在整理小皇子衣物的袁后停下手头的活计,问:

    “陛下说什么?”

    刘义隆一挺身坐起来,想对皇后说什么,愣一愣,又缓缓地倒下去。皇后丢下手中的东西,也坐到皇上的身边。

    “岂以五男易一女”,这原是前朝乐广说的话。西晋八王之乱时,成都王司马颖和长沙王司马乂兄弟各拥兵相图,尚书令乐广嫁女给成都王。长沙王因受左右谗说而疑忌乐广,曾拿这事问他。乐广镇定自若:“我怎会拿五个儿子换一个女儿呢?”这是说我虽不得已嫁女给成都王,但自己与他并不同心,我还有五个儿子呢,我怎么会傻到为了一个女儿却让殿下您杀了我的五个儿子啊!

    在今日这样的时候,陛下为何要说出这样的话呢?

    皇后用双手扶起皇上高大的身躯,然后指了指摇篮中的皇子:

    “陛下今天怎么忘了儿子了?”

    皇上每进徽音殿,总是要先拍弄一会皇子的。但今天他只是朝摇篮里看了看,现在皇后这么问,他就无精打采地说:

    “如果当初他们立的是别一个兄弟,那么,就不会有儿子了,也不会有……”

    皇后在他的手中拍了拍,止了他再说下去。皇上如何出此不祥之言?大事已经过去,现在一切都归于安定,今日从王府归来,怎么会有这些异常言行?出了什么事了吗?又要生什么事吗?皇后是一头雾水。

    小皇子在摇篮中哭出声来,小手伸出了被子,奶妈立即从外面走进来。

    但皇上还是没有逗弄小皇子的意思,只是看了看,然后起身,往外走去。

第十六章 北伐只是障眼法?

    离开了皇后的徽音殿,新帝就吩咐备车驾去北湖(即今南京玄武湖,古时北湖连通大江)边的造船厂看一看。

    除了例行陪乘的侍中外,新帝刘义隆还特地把坐在后面随从副车内的尚书令傅亮也召到了这六马所驾的金根车中。

    一路上,似是闲谈,帝问傅亮先帝北伐时谢晦等曾谏阻过,详情是怎样的。傅亮答道:

    “当年先皇闻青泥之败,不知义真存亡,”傅亮一瞥陛下,“义真”一词是自己不愿在陛下面前提及的,“先帝将再举北伐。时侍中谢晦以士卒疲敝请待他年为由劝谏,但未被采纳。后来奉常郑鲜之又上表。”

    陛下见傅亮不再说,就问:

    “郑奉常的理由是什么呢?”

    “郑奉常认为,赫连勃勃若闻先帝亲自征讨,一定会全力死守潼关。在这种情况下急攻潼关,恐怕一时难以攻下,这样,北伐的兵马将屯聚一处。耗时久,费劳大,历来为兵家所忌。况且赫连勃勃虽一时得意,但仍不敢趁势过陕(今河南陕县)一步,因为他们畏惧皇威。如果我方攻坚城不下然后再挥师而返,那么夏有觊觎之心,结果反增边患。况且大军远出,后患甚多:往年西征司马休之,刘钟守凉亭(即东冶亭,建康东门通往钟山半山寺处)遭群贼偷袭,狼狈无所措;去年北伐,广州又为徐道覆所破。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现今诸州大水,民食缺乏,三吴(指吴郡、吴兴、会稽;一说指吴郡、吴兴、丹阳)群贼攻陷郡县,都因民不聊生。江南民心不安,翘以望先帝,今若大军再出,不测深浅之谋、往还之期,势必危及根本。若担心夏兵再成河、洛之患,就应与北虏结好:北虏亲则河南安,河南安则济、泗静。况且,汉高身困平城,吕后受辱匈奴,魏武军败赤壁,宣武丧师枋头,但他们的神武之功,一无所损。”

    “汉高身困平城”四事,分别是指刘邦伐匈奴被围困平城,依赖陈平献美人计才得以脱身;刘邦死后,匈奴单于挑逗吕后要吕后嫁给他,吕后倍感羞辱;曹操赤壁之战,大败而归;桓温北伐,在枋头损兵折将数万人。

    听了这一番话,刘义隆觉得这似乎不是郑鲜之在谏先帝,倒像是傅亮在谏自己。

    到了北湖边上的造船厂,刘义隆边走边看,然后上了一艘即将完工的战船,并站在甲板上和负责监工的官员攀谈起来。他问及建造这样一艘战船所需要的材料和时间,以及到来春所能建造的数量,等等。

    随后,刘义隆又和侍从一起登上了一艘已经建造好了的战船,在阔大的湖面上游弋、巡视了一番。看着阔大而寂寞的湖面,刘义隆突然盟生一念:何不把寂寞的后湖变成一个水军的操练场?伴随着这样的念头,他的耳边仿佛已经响起了水兵们操练时此起彼伏的呐喊厮杀声。

    新帝近来连连召见文臣武将,同时下诏尚书省,将派遣散骑侍郎秋当去向远在江陵的荆州刺史谢晦和远在襄阳的雍州刺史刘粹征询意见,今日又视察了北湖的造船场。这似乎都在向朝野布一条重要消息:

    要不了多久,新帝将大举北伐!

    新帝要大举北伐,以收复两年前失去的河南诸镇,朝野为此议论纷纷。

    傅亮在已知朝中将派遣使者赴江陵咨询北伐的消息后,就给荆州刺史谢晦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告诉谢晦“征伐河、洛,事犹未定,朝野之虑,忧惧者多”,又说,“朝中文武多谏阻北伐,帝将遣散骑侍郎秋当前往咨访”。

    要不了几日,使者到了,谢晦不就知道了吗?傅亮何必多此一举?

    原来傅亮担心年轻气盛的谢晦在答诏时出言不当触犯了龙颜——毕竟,新帝已经十九岁了,帝已亲政,许多事,帝自会安排;出自对谢的尊重,且又联姻皇家,所以帝才特意千里咨访。

    傅亮有必要为谢晦的答诏担心吗?

    是的,他有必要这么担心,也有必要派出一个信使。现在这个时候,是非常时期;是非常时期,就不要出什么乱子。毕竟,他们是一根绳子上拴着的蚂蚱。

    谢晦为人,年轻气盛。初任荆州,他曾沾沾自喜。临行,他去和叔父光禄大夫谢澹辞行,叔父问他年岁,他答:“三十五!”叔父见他掩饰不住的自矜之色,笑着说:“荀中郎二十七已任北府都督。你和他比,已经老了!”谢晦听了,满脸愧色。荀中郎即前朝的荀羡,他在二十七岁时被授为北中郎将、徐州刺史。

    起初,新帝入住了太极殿,谢晦担心帝改用他人任荆州,心中不安,他又担心留在京都不能脱身。结果新帝并没有马上主持政务,朝中大权仍掌握在徐、傅手中。等到率领精兵旧将从新亭出,刚跳入船中的谢晦回望石头城,得意地对左右说:“今日终得脱身了!”又说:“当年苏峻曾说过‘我能山头望廷尉,不能廷尉望山头’。今有同感!”廷尉,指监狱。在山头上看着廷尉,那是没有什么担忧的;要是反过来,蹲在廷尉里透过铁窗遥望山头,那可是件大苦事!

    到了江陵,其时受新帝委托王华留守江陵,谢晦担心将来受祸,就厚结王华。在为王华回京送别时,谢晦曾对王华说:“二女已许配皇家。恨无第三女以配卿之长子嗣!”王华听了,心知肚明:王家虽也是江左望族,但长子王嗣平庸才劣,身世显赫的谢晦纵有八女、九女,哪又会看上他呢!

    直到元嘉三年(公元426年)正月,傅亮所说的新帝的使者秋当一直没有到来,谢晦却等来了在宫中任黄门侍郎的弟弟谢曒的密使,密使给他带来了一条令人惊恐的消息:朝廷近日安排异常,似乎不同于北伐。

    傅亮所言怎会有假?精明的弟弟又绝非行为造次之人!究竟哪一个是真的?抑或都是假的?这一回,轮到远在江陵的谢晦遥不知三千里之外的朝中的实情了。

    在江陵的厅事(官府的厅堂)内,徘徊不定的谢晦在等着他的僚佐、年近六旬的咨议参军何承天。

    何承天刚坐定,谢晦就把傅亮的私信递给了他。

    “参军,傅令何故写此信?”谢晦不等他看完就开始问,又不等他回答就接着说,“是傅令变得更谨慎了,还是担心我好多事?”

    何承天看毕,沉默良久,然后才徐徐地说:

    “明府以为,中使秋当还会来吗?”中使,朝廷使者。

    “秋当不来,那岂不是傅令多事!从日程看,秋当应该到了;或许路上遇到点麻烦,耽搁了也未可知。”

    “人们常言‘瞬息万变’。今日之事,与傅令遣使送信时,或已不同。”

    “会有何不同呢?”

    “外界所闻,都说台中所谓北伐,不过是虚张声势。中使秋当绝无再上之理!”

    也许是不愿、或者说是害怕证实那个可怕的猜测,直到这时,谢晦才拿出弟弟派人送来的密件。何承天看了密件,又看看谢晦,一言不。

    “徐、傅既然掌管朝政,怎会未觉察出一点迹象?弟弟所谓‘安排异常’,又是何意?外界议论纷纷,会不会是因路途遥远,道听途说以讹传讹?”谢晦来回踱着,自言自语。他的自言自语,多少也带着些自我宽慰的成分。

    临了,谢晦嘱托何承天预先草拟好答诏表,只说方镇准备不足,北伐应该等待来年。

    后二日,谢晦仍然没有等来中使秋当,等来的却是现已出外任为江夏内史、辅国将军程道惠的密使、中兵参军乐冏:

    “朝廷将西讨,其事已定!”

    最担心的事情将成为现实。

    徐、傅二人究竟何为?檀将军又在哪里?谢晦如在雾海里。

第十七章 刘义隆诛讨顾命大臣

    元嘉三年正月十五日,征北将军、南兖州刺史檀道济应诏入京。

    次日,传诏召司徒徐羡之、尚书令傅亮入宫。

    尚书令傅亮以为又要商讨北伐之事,就驾车往宫中驰去。半路上,此日正入值殿内的黄门侍郎谢曒派心腹急驰而来,来人到了傅亮车前跳马就报:

    “大事了!”

    傅亮听了,并不惊慌,从容走到传诏车前,以嫂子病重为由,请传诏使稍候,然后转车回府,派人从后门急报徐羡之;自己乘车绕道出外城门,出了城门就换上快马急奔长兄傅迪墓地而去。

    傅亮以嫂病为辞,是因其兄三年前已死于五兵尚书任上,留有年迈的寡嫂,而傅亮的孝悌兄嫂是尽人皆知的,所以传诏使也不以为疑。

    到了兄长的墓前,傅亮长跪不起。当初,傅亮居显贵之位,兄长傅迪曾不止一次以“居高有危殆之忧”来告诫他,劝他功成身退。但他自以为忠于朝廷,心无异谋,又处太平之世,此不足忧。兄长既死,自己就与徐羡之等废营阳王及庐陵王,杀二王是为了除偪,不以累新帝,正如东汉耿弇击张步时所说的那样:不把贼留给君、父。从江陵迎驾时起,他预感将倾覆,但求退无路;今日落得这步田地,又能怨谁?兄若在,会作何言?真是愧对兄长啊!

    在剩下的时刻里,他只有长跪不起以向九泉下的兄长谢罪。

    这时,远处传来马队的声音。

    刚刚还前呼后拥、威仪很盛的尚书令大人,此刻,却坐在槛车中,由羽林兵看押着走向廷尉。

    到了皇城的北门广莫门,又有中书舍人秋当——不是说帝派他前往江陵咨访谢晦的吗?——宣诏令:

    “因公江陵迎驾之诚,事后当使公诸子无恙。”

    傅亮喃喃自语:“废昏立明,只为社稷;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傅亮随即被赐死,年五十三;妻与子流放建安(在今福建建瓯)。

    在同一时刻,司徒徐羡之也应诏入宫。已乘车走到宫城西门西明门,他才得到傅亮的密报。知大事已大势已去,他就折回西州府,改乘妻子往日所乘入宫问讯车。在车帷的遮掩下,他出城跑到新林(今南京市西南,又名新林浦),走入废弃的陶灶中拔剑自刎,时年六十三。

    徐羡之的颈血流了一地之后,中领军到彦之、右卫将军王华才率众出城追讨。而此时,最先现他的村民已拉着他的尸体走在通往廷尉的路上。

    徐羡之长子徐乔之娶高祖第六女富阳公主,官至竟陵王文学(诸侯王的属官,相当于教官)。刘义隆派遣中使迎公主回原来所居公主府第,下诏离婚,然后诛徐乔之及其弟徐乞奴;又诛谢晦长子、新任秘书郎谢世休,收捕谢晦弟谢曒及其子谢世平,同时下诏命令刚刚结婚不久的彭城王义康与谢妃离婚。徐羡之的侄子徐佩之,因其弟徐逵之娶高祖长女会稽长公主,高祖特重徐逵之,而会稽长公主在皇家又有特殊地位,所以当刘义隆将同诛徐佩之时,公主号哭为之请命。不得已,刘义隆特恕其性命,免官而已。

    当天,下诏,昭示徐、傅和谢晦使河南大片土地沦陷及滥杀二王的罪恶:

    “徐羡之、傅亮、谢晦,擢自无闻,居要地;同受先帝遗命,而不能竭其股肱,尽其心力。在朝缺治国之策,终至陷河南之地;又因惧祸,以建大策。而营阳王颠沛未久,即遭虐杀,远近哀愕,行路垂泣;庐陵王英秀明远,朝野所寄,羡之等忌贤畏逼,矫诏致害。一日之间,肆虐鸩毒,痛感三灵,怨结人鬼。自书史以来,未有如斯之甚者也。此若可忍,孰不可忍!今宜诛灭,告慰存亡;家仇国耻,计日可雪。晦窃据上流,若不伏罪,朕当亲率六军,克日征讨。可遣中领军到彦之即日电,征北将军檀道济络绎继路,前已命征虏将军、雍州刺史刘粹断其逃路。罪止元凶,余无所问。”

    新帝准备西讨谢晦,准备召见檀道济,并委之以军旅大任。王华闻知此事,急忙谏道:

    “道济与王弘不同:王弘文,道济武。王弘有异同,难成气候;道济若有不同,……臣不敢言。”

    刘义隆说:

    “卿但说无妨。”

    “若使道济居到彦之前,为前驱,……接近江陵后道济若与谢晦合,然后反戈,则势不可挡;若使到彦之为前驱,道济继到彦之后,若其与谢晦通谋,前后夹击,到彦之将进退维谷,终将有全军覆没之险。不论使之居前还是殿后,都是险事!”毕竟,檀道济也直接参与了废黜少帝的事件。

    “卿之疑虑不无道理。但从前后数次召见道济看来,我先见其面,后见其心。他虽和徐、傅等同参废立,但实有不同:徐等召其入京,告之以废庐陵王之事,道济屡次陈说不可,今尚书省还有他的奏章;废黜少帝时,他虽拥兵入殿,但不过是随谢晦身后执行命令而已。先帝可谓知人。先帝曾遗言告诫营阳王:檀道济虽有干略,而无远志,非如其兄有难御之气。依我看,此言得之。”

    “既如此,”王华欲言又止,“可派朱容子领大军紧随其后,以声援为名……”

    “不,”刘义隆摆手止之,“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刘义隆想起了先帝任用王镇恶时的往事。

    起初,先帝以王镇恶为北伐姚泓的前锋,王镇恶英勇善战,每每身先士卒,他率领着将士节节胜利,直入姚泓老巢,姚泓被迫率领妻儿及群臣到他的营垒前投降。先帝进入长安,王镇恶到灞上迎接,先帝很高兴地夸赞他说:“成就我霸王大业的,是卿啊!”后来王镇恶私藏姚泓的皇帝辇车,有人到先帝前去诋毁他:“王镇恶私藏姚泓的皇帝辇车,是其心怀不测!”先帝派人去看,见王镇恶只是在剔取车上的金银,然后把辇车扔在一旁,先帝知道后才一笑置之。

    因刘穆之病亡,先帝担心建康根本不稳,匆匆东归,留下义真镇守长安,以王修为长史,以王镇恶为司马,以沈田子、毛德祖为中兵参军,以傅弘之为雍州治中长事史,共同辅佐义真。王镇恶的祖父王猛当年曾任前秦苻坚的宰相,关中人一向敬重王猛,又因此次北伐王镇恶功劳最大,从南方来的一些将帅就疑忌王镇恶。于是和他有积怨的沈田子等就对先帝说:“镇恶家在关中,不可信任!”先帝对他们说:“如今留下卿等将士万人。他若欲行不善,此兵力足以灭之!卿不必多言。”先帝然后又私下对沈田子说:“当年钟会之所以不能在西蜀成其乱心,就是因为有卫瓘在。卿就是我的卫瓘!俗话说:‘猛兽不敌群狐。’有卿等十余人,何惧一王镇恶!”

    先帝离开以后,有人谣传王镇恶准备尽杀南方人,再派数千人送义真南归,然后自己占据关中反叛。沈田子与傅弘之商议后趁机假托先帝命令,杀了王镇恶及其兄弟数人:沈田子在傅弘之营内以与王镇恶商讨事务为名请他进入,然后让先已安排好了的宗人沈敬仁在座位上杀了他,随后又杀了他的兄弟数人。王修以沈田子擅自杀人为名,又杀了沈田子,后来义真又听信谗言杀了王修,从而引起关中大乱。

    先帝一生南征北战屡立大功,两次北伐,所取得的成就前人莫及,但他既然把关中委任给王镇恶,却又对沈田子说那样的话,这就是没有遵循古人的遗训“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长安得之艰难,失之造次。每每想到这些,真让人痛心不已!

    王华出去之后,刘义隆在西讨前再一次召见檀道济。檀道济尚未至,刘义隆的脑中突然闪现出楚汉战争时韩信的影子。那时的韩信:与楚则楚胜,与汉则汉王。

    道济到了,帝问以西讨之事,道济答:

    “臣昔日与谢晦皆随先皇北征,入关十策,谢晦献其九。谢晦才略明练,人多难与匹敌;然而谢晦不曾孤军决战,军阵之事非其长处。臣知晦之智,晦知臣之勇。今奉王命以征讨,擒谢晦势在必然!”

    檀道济信心十足,刘义隆舒心地笑了。只是在檀道济出宫之后,他才心怀遗憾,甚而感到痛心,再也笑不出来了:

    凭谢晦这样的大智,却不能用于未来的北伐!如果不是今天的局面,将来北伐就会多一着胜算!

第十八章 谢晦发兵对抗王师

    谢晦所引领翘望的中使秋当逾期不至,台中西讨已成定局,这让谢晦寝食难安。

    已经等不及召见何承天,谢晦亲自来到他的官邸,问:

    “事已至此,卿以为我该怎么办?”

    “承蒙将军屡加关照,下官常思报德。今日事变已至,下官岂敢隐情!然而调动府州兵力来抵抗,下官担心……”

    “坐以待毙?卿要我自裁吗?”

    “尚不至此。”何承天略顿,“凭王者之重,率天下之众来攻一州,大小不同,逆顺又异。出北境以求全,此为上计。”

    “走为上计?除此之外呢?”

    “其次,派心腹领兵戍守义阳(在今河南信阳),将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