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江山岂是哭来的--正说刘备 作者 罗衾不耐-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曾向孙权表达了类似的想法。我们看到,现在天下就剩下荆州、益州了,谋取荆州,还需多大的战略眼光吗?

现在,问题出来了:占有荆益特别是荆州的想法不需什么眼光,谁的实力强就是谁的,而且没有意外的话,不是曹操的,就是孙权的。那么,诸葛亮凭什么认为刘备有能力和机会得到荆州和益州?难道靠诸葛亮的锦囊妙计吗?
事实上,假如没有曹操对荆州和汉中的两次进犯,刘备会有机会趁乱得到荆州和益州吗?难道诸葛亮把历史的偶然性也看清楚了?
此外,孙权也志在得到荆益,诸葛亮凭什么认为能够抢在孙权前面得到荆州并同时与孙权和平共处?
事实上,赤壁大战之后,荆州最关键的南郡被孙、曹两分,江夏的大部分也在孙权的手里,而南郡江南部分以及江南四郡,事实上都是孙权“借”给刘备的,孙权任何时候都没想放弃对整个荆州的所有权。其实在赤壁大战之后,孙权还将刘备视为附庸,假如周瑜不死,甚至还要越过刘备攻取西川。在这种情况下,刘备靠什么阻止孙家的野心而实现“跨有荆益”的蓝图呢?

假使曹军没有南下,那么荆州很有可能应该姓孙,刘备根本没有办法浑水摸鱼地拿到荆州。假如刘备真的可以统合刘表余部并与孙权争荆州,那么诸葛亮提出的“外结孙权”又怎么兑现呢?占有荆州的计划与结好孙权是矛盾的。
刘备最终得到荆州大部,一是因为曹操南侵,荆州无主;二是因为孙权同意接纳刘备,刘备获得了盟友的资格;三是因为孙刘联军侥幸获胜;四是因为孙权与曹操继续在合肥方面激战,刘备趁机轻取荆南四郡;五是孙权猜忌周瑜,为防止周瑜尾大不掉,才以荆州相借;六是因为周瑜遭遇暴疾,在巴丘英年早逝;七是孙家有一个对刘备非常看重的鲁肃。正是因为上述七个条件,刘备才有机会得到荆州。试问,这七个偶然因素,诸葛亮都提前知道了?

因此,隆中对如果能够实现的话,必须建立在侥幸和偶然的基础上。而且刘备何时真正得到过荆州?荆州其实始终是“借”的,最终归属问题并没有解决。事实上,在任何时候孙权也没想放弃荆州,他早晚是要收回来的。事实上,直到夷陵之战,孙权彻底稳固荆州所有权之后,孙刘的联盟才真正稳固起来。孙刘联盟的基础是荆州必须归还东吴。在此之前,荆州的确是“借”来的,这个债怎么拖也是要还的。

隆中对是不成立的,甚至在孙刘联军侥幸战胜曹操之后还是不成立的,只是在周瑜早死而孙权又糊涂地借出荆州之时,部分荆州才暂时属于刘备。但即使如此,刘备得到的荆州也始终是不完整的,荆州的东门和北门——江夏和襄阳都不在他手里,荆州无险可守随时可能得而复失。但即使如此,隆中对也仅仅实现了一小半,诸葛亮又怎能猜到得益州是一件易事呢?

我们可以看出,“隆中对”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完不成的任务,无异于痴人说梦。
刘备得以“借”荆州,其中出力最多的不是刘备自己,而是鲁肃。我们搞不清楚鲁肃为什么对诸葛亮和刘备如此厚爱,也许是因为鲁肃对合肥方面的军事压力估计过于严重。但正是因为鲁肃的友好政策,刘备才得以在荆州立足并逐渐做大。对于孙权来说,只有西进拿下荆益,才能两分天下与曹魏争衡。把荆州借给刘备,等于孙权主动放弃争夺天下的机会,把西进的路让给刘备。事实上,三分天下来自机缘巧合,三分其实是两分的变种。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北宋与金的对峙、南宋与蒙古的对峙,都是两分的例子。事实上,两分才符合中国历史的一般规律。但在东汉末年,两分天下的时机被孙权白白浪费了。

假如隆中对是不成立的,那么更大的问题就出现了:以诸葛亮和刘备的智商,都知道隆中对是画饼充饥,但为什么刘备还要接纳诸葛亮呢?刘备究竟看中了诸葛亮什么?而诸葛亮又是一个什么人呢?
欲知究竟,请看第二十三回:如鱼得水。
第二十三回:如鱼得水(上)
对于老江湖刘备来说,诸葛亮在隆中说的那些不着边际的梦话是不能忽悠他的,但为什么,当刘备遇到诸葛亮,连呼“如鱼得水”呢?换句话说,诸葛亮到底给刘备带来了什么?
笔者认为,诸葛亮投靠刘备最重要的意义,是作为一个标志性事件显示了荆州在野豪杰对刘备的接纳和归附。由此,刘备与荆州士人建立了鱼水关系,同时通过诸葛亮与荆州大公子刘琦拉近了关系,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人脉基础并获取了战略支撑点。

问题是,诸葛亮何以有这么大的能量呢?
这要从诸葛亮的家世,特别是他的叔父诸葛玄说起。诸葛氏出自葛氏,本是齐鲁地区源远流长的显赫世家。诸葛亮的先祖是秦末起义军首领陈胜手下大将葛婴。汉文帝时,追念葛婴反秦之功,便将他的子孙封为诸县侯。东汉初年,这支葛氏从诸县迁至阳都,因阳都原有不少葛姓,为了以示区别,由诸县迁来的这支葛氏便自称诸葛氏。诸葛家的家世一直不错,即使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也做过泰山郡的郡丞(相当于现在的副局级)。

跟刘备一样,诸葛亮也是一个幼孤的孩子,六岁丧母,八岁丧父。丧父那年,他的哥哥诸葛瑾已经十五岁了,这是男儿顶门立户的年纪,于是诸葛瑾走上革命工作岗位,并承担起奉养继母的责任;而未成年的诸葛亮与弟弟诸葛均以及待字闺中的两个姐姐都跟着叔父诸葛玄讨生活了。
诸葛玄在当时士林中也小有名气,当袁术占领淮南后,便想到了诸葛玄这号人物,请他出任豫章太守。这是初平四年(193年)的事,这一年曹操为父报仇、屠杀徐州,而诸葛亮则跟随叔父诸葛玄来到江南豫章。一年后,刚刚有点名气的刘备来到徐州。
也就是说,诸葛家在江南的根基比刘备要深得多,当诸葛玄在江南做上豫章太守之时,刘备还没开启他的徐州时代呢。
豫章虽是扬州一郡,地盘却不小,大致相当今天的江西全省,治所在今天的南昌。诸葛玄能够接下这么一个好差事,看来先前不仅有不小的名声,也有过仕途经历,否则袁术不会把这么一块地盘交给他。但诸葛玄的快乐时光并没有维持多久,因为袁术的任命是非法的。事实上,那时连东汉朝廷也未必合法,但那个朝廷还是派来一个叫朱皓的人担任豫章太守。这种事在三国时代是家常便饭,别说两个人,三个人争一个位置也不少见,谁要坐得住就得看谁的本事大了。朱皓也是一介书生,除了印信文书,两手空空,只好求助近旁的刘繇。刘繇跟袁术是死磕的关系,正想趁机赶走诸葛玄,于是立即借兵给朱皓。诸葛玄那点兵敌不过朱皓招来的大军,于是放弃南昌,退保西城(南昌西)。

大概就是在此时,诸葛玄的政治立场发生了一个重大转变,由袁术集团转到了刘表集团,非此他在西城就无法继续混下去了。诸葛玄在士林或早年仕途时与刘表有旧,而且关系还不一般,否则临时是抱不了佛脚的。
《诸葛亮传》说,诸葛玄因与刘表是老交情,于是“往依之”。不过,“往依之”未必是全家跑到荆州,自己留在豫章坚持革命,而把侄子侄女送到荆州,并致归依之意,也是地道的“往依之”。诸葛玄留在豫章,肯定不是贪恋这个危险而有名无实的郡守之位,而是清楚这个位置维系着诸葛一家的荣耀和平安。假如全家都寄人篱下,那个日子就没法过了。

诸葛玄打仗不行,玩弄政治却是老手。为了自己以及侄子、侄女们的未来,他利用两个侄女即诸葛亮的两个姐姐与荆州超一流大腕进行了政治联姻:将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荆州第一大姓蒯家的蒯祺,蒯祺时任太守;将二姐嫁给了荆州另一大姓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蒯家特别是蒯良、蒯越兄弟是刘表集团数一数二的人物,而隐居鹿门山的庞德公则是荆州在野名士的领袖人物,曾经几次拒绝刘表的迎请。无疑,诸葛玄这两笔买卖都做得大为成功,为诸葛亮的未来铺好了路,无论是进是退都能找到提携之人。




TXT小说共享论坛 http://freetxt。5d6d。,欢迎您上传、下载、推荐、交流小说
《江山岂是哭来的——正说刘备》 第33节

诸葛亮是兴平二年(195年)与两个姐姐和弟弟来到襄阳的,这一年他十五岁。两年后,也就是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死了。据说他是被西城的老百姓杀死的,而且脑袋还被送到了刘繇处。不过,这时的诸葛亮也长大成人了,并且精通乃叔的攀援之道,通过“亲家爹”庞德公,结识了水镜先生司马徽和庞德公的侄子庞统。水镜先生一高兴,当即送给诸葛亮和庞统两个外号——“卧龙”和“凤雏”。年纪轻轻的庞统不仅是大名士,而且与江东人士联系密切。

但仅靠这些还是不够的,诸葛亮还要让自己成为荆州人,于是,他为自己也找了一门好亲事。
诸葛玄通过两个侄女,让诸葛家跟蒯、庞两大家族拉上关系,而诸葛亮通过自己的婚事,一举跟黄、蔡、刘三家拉上关系,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娶的是荆州名士黄承彦的女儿黄月英。
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是刘表的连襟,也就是说诸葛亮的岳母蔡氏是蔡瑁和刘表后妻的姐姐。于是,刘表成了诸葛亮的姨父,而蔡瑁则成了诸葛亮的舅舅。通过如此圈套圈的关系,诸葛亮竟然与荆州的五大家族——刘家、蔡家、蒯家、庞家、黄家都结上了姻亲关系。
以这样的身份,诸葛亮大可出入荆州的上流社会了。于是,诸葛亮很快便与刘表的长子刘琦成了好朋友,而且刘琦非常欣赏器重诸葛亮(深器亮)。此外,通过亲家弟弟庞统和兄长诸葛瑾,诸葛亮与江东也有了一丝瓜葛,至少对江东的情势了如指掌。
自然,我们也不能把诸葛玄以及诸葛亮只找大户人家结亲视为攀龙附凤,事实上那时的婚姻最讲门第,诸葛家可以结上这些好亲戚,首先是因为诸葛家也系名门,绝对不会辱没那一干好亲戚。

直到现在襄阳还留传着一句俗语,那是笑话诸葛亮婚事的,说“莫学孔明择妇,止得阿承丑女”。《三国志》注引《襄阳记》说,是黄承彦自己找上门来问诸葛亮:“听说你在找媳妇,你要不嫌弃,我家倒有个丑女,黄头黑发,但有些才学,却与你相配。”(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发,而才堪相配。)诸葛亮闻言二话不说,当即应允,而黄承彦连夜就用车将女儿黄月英送到隆中(黄承彦即载送其女至隆中)。

事实上,诸葛亮这桩奇怪的婚姻受到当地人的嘲笑(时人以为笑乐)。诸葛亮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无论古今都是标准版的伟丈夫,可他为什么要娶一个丑女呢?原因是婚姻对于那时的男子,只是两个家族的联合,娶妻的第一标准自是门当户对,诸葛亮虽出名门,但父叔已死,家道败落,老靠两个姐姐、姐夫救济也不是事,自己也得想办法。与黄家结上这门亲,诸葛亮算是为自己找到饭辙和前程了。

不过,诸葛亮之所以娶了丑女月英,也许跟诸葛亮是一个身残志坚的青年有关。诸葛亮是一个身高一米八的山东大汉,但不太爱活动,未出山时过的是“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的日子,在战场上也每每乘坐马拉两轮战车(不是《三国演义》里让人推着走的四轮车)。事实上,诸葛亮的腿脚可能有残疾,至今在泰山一带还流传着诸葛亮摔伤腿的传说。那时他只有四岁,而他的父亲正在泰山郡丞任上。泰山郡治就坐落在泰山脚下,到处都是崎岖不平的山路,诸葛亮就是在玩耍时摔断了腿落下残疾。残疾诸葛,娶丑女阿英,一切顺理成章了。自然,现在的小儿女不会理解。这样的婚事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古人不是一夫一妻,而是三妻四妾,娶妻其实是家族之间的联姻,看的是门第,等以后发达了再娶上几房美貌的姬妾那是不在话下的。

第二十三回:如鱼得水
无论诸葛亮是不是真有残疾,但通过三桩婚事,已经成为襄阳一个有身份的人了,因此,所谓“躬耕垄亩”,只是表明其在野身份,但绝不会扛着锄头下地的。刘备找到诸葛亮可谓找对了人,那可是一个与荆州五大家族都有关系的人啊!
通过诸葛亮,刘备认识了刘琦。刘公子是刘表的长子,长得很像刘表,刘表也很喜欢他。可后来刘表迫于后妻蔡氏和大舅哥蔡瑁的压力,不得不答应让蔡氏之子刘琮接位。可怜的刘琦,现在的处境很有点像当年秦始皇的长子扶苏,也很像袁绍的长子袁谭,处境危险,最终只好找自己的跛友诸葛亮支招。
俗话说,疏不间亲,诸葛亮岂能轻易开口。一日刘琦请诸葛亮来到家里,一起在后花园游玩。园内有一高楼,却没有楼梯,只能在楼外踩着木梯才能上去。诸葛亮随刘琦共上高楼,饮酒作乐。突然之间,刘琦起身对楼下的仆役喝道:“何不去梯。”刘琦的仆人慌忙将木梯撤去。诸葛亮早知其意,但故意惊问其故。于是刘琦对诸葛亮说:“我一直求您教我安身立命之计,您就是不肯赐教。今天木梯已去,就是咱们俩了。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我耳,不怕隔墙有耳了,您可以说了吧?”诸葛亮扭捏了半晌,终于“赐教”了:“你要想保全自己也不是什么难事,想想两位古人的事情就明白了。”刘琦忙问:“哪两位古人?”诸葛亮不慌不忙地说:“春秋时晋国的申生和重耳两位公子呀。”刘琦仍是不解,继续问道:“他们怎么了?”诸葛亮说道:“你不见申生在内而身遭不测,重耳在外却得平安吗?”刘琦恍然大悟,于是学着重耳的样子,向刘表请求到江夏驻防,代替被孙权所杀的黄祖,以摆脱后妈及蔡瑁的加害。这已是赤壁大战当年的事情了。

诸葛亮这一招,的确是帮助刘琦。尽管刘琦这一走,彻底从襄阳政局中出局,但却保住了一条命。不过诸葛亮这一招更是在帮刘备,刘琦跑到江夏为刘备日后留下一块立足之地和人数不少的一支部队。正是因为有江夏这块地盘,荆州才不至全境归降曹操,而刘备才据此得以喘息并取得与孙权合作的机会。赤壁之战后,刘备上表献帝,以刘琦为荆州刺史,既稳住荆州军民,又搪塞了孙权对荆州所有权的质疑。事实上,通过诸葛亮,刘备完成与刘琦的战略性合作,诸葛亮这个功劳还小吗?

除此之外,诸葛亮还建议刘备以清查“无籍”游民(相当于今日没有户口的盲流)的名义,扩充自己的军队。军队不是想扩充就能扩充的,需要一个重要的条件,那就是钱。不过,做过小商贩的刘备,似乎跟商人特别投缘,在荆州也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足以招兵买马了。不过这次人家不像当年糜竺那样白给了,而是采取了贷款的方式。明何宇度《益部谈资》载:“先主寓荆州,从南阳大姓晁氏贷款千万,以为军需,诸葛亮担保,券至宋犹存。”明吴梅村在《绥寇纪略》中也说:“献贼破荆州时,民家有汉昭烈帝借富民金充军饷券,武侯押字,纸墨如新。”在刘备借钱这个当口,已经在荆州呆了不少年的诸葛亮成了可以信赖的保人。大概这些商人想,假如以后刘备赖账的话,他们就去找诸葛亮,实在不行就找刘表或黄承彦去,反正是跑了和尚,跑不了庙。

自然,蒯越、蔡瑁是绝不会让刘备扩大实力的,点头的肯定是刘表。刘表让刘备扩军自然也有自己的考虑,他发现刘备在荆州的这几年还是比较老实的,倒是自己的亲信和亲家们越来越难以约束了,让刘备稍微扩充一下力量,未尝不是对他们的一种钳制。
事实上,在赤壁大战前的一年时间里,诸葛亮能够给予刘备的不是什么隆中对,而是为刘备准备了日后的战略支撑点,这可是非同小可的,这也是当年刘备两次从徐州败退所不曾遇到的事情。曹操南下,孙权决计抗曹,鲁肃到刘备军中商谈合作事项,也是因刘备和刘琦手中还有两万部队以及江夏地盘。江夏是长江的咽喉,如果刘备和刘琦投降,曹操可以顺利东下。可以说,没有刘备与刘琦的合作,几乎就没有赤壁之战,而没有赤壁之战及其胜利,就没有刘备日后的一切。

在曹操席卷荆州之时,孙权与刘备合作也没有吃亏,因为他由此顺利占有江夏,这是他们几代人梦寐以求的地区。从此,他们扼住了长江的中游和下游的枢纽,既扩大了江东的防御纵深,可以拒来敌于国门之外,日后也可由此出发,夺回荆州全部。从长远看,刘备在荆州是呆不住的,因为荆州北门襄阳和东门江夏都不在手中。最终,只有益州在自己手里。

这一切都与隆中对无关,历史的转折并不在那次空谈上。对刘备更重要的,是诸葛亮在荆州的人脉。陈寿在写《三国志》时,关于隆中对那一段,很有可能是从蜀汉政权宣传部的档案资料抄来的。
刘备对诸葛亮的看重根本不是来自什么隆中对,而是来自诸葛亮联合刘琦的贡献。但诸葛亮为什么一定要拥戴刘备呢?我们看到,假如诸葛亮要真心拥戴刘备,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条件,要是有一条不成立,诸葛亮就是别有他图。
一是诸葛亮的理想确是拥立汉室。
二是诸葛亮相信刘备是承担这个使命的不二人选。自然,诸葛亮同时也确信曹操是汉贼,他所发动的统一战争是不正义的,因此必须阻挠。
三是诸葛亮必须相信隆中对是真的,相信刘备有机会和能力得到荆州和益州。
事实上,这三条都不成立。



TXT小说共享论坛 http://freetxt。5d6d。,欢迎您上传、下载、推荐、交流小说
《江山岂是哭来的——正说刘备》 第34节

诸葛亮真是死心塌地要拥立汉室吗?在《诸葛亮传》和诸葛亮的《出师表》里,的确是这样写的,但那时的官方文章我们可以相信吗?汉室在多少人的心里还被尊重?就拿诸葛亮自己家来说吧,他的叔父一会接受袁术的任命,一会又“往依”刘表,哪里有什么政治准则?而诸葛亮和哥哥诸葛瑾以及族弟诸葛诞,分投三国,各为其主。为什么单单他诸葛亮要拥护汉室?难道他诸葛亮比他的叔叔和哥哥更深明大义?再看看他的朋友,按理说都跟他志同道合吧,但他们几乎清一色地投奔了曹操。石广元在曹魏官做到郡守、典农校尉;孟公威更是在曹操那儿得以“贵达”,做了凉州刺史,后官至征东将军。诸葛亮的兄弟朋友,除了徐庶投了刘备(半道也走了),其他人为什么没投刘备而都投了曹操呢?显然,他们都是见风使舵的策士一流,志向未必是辅佐汉室,而仅仅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

诸葛亮相信刘备拥立汉室吗?自东汉末年以来,群雄割据,有哪个诸侯是真心拥戴汉室呢?难道唯独刘备真心吗?谁都看得出,刘备拥汉室其实也只是一个旗号。而且以刘备的能力,真的可以让诸葛亮相信他能够战胜强大的曹操?曹操此时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二。支持刘备,不过是搅局,三分天下都难以预料,难道诸葛亮还坚信依托刘备可以完成统一?

诸葛亮真的相信刘备有机会和能力吞并荆州和益州吗?那时荆州不能硬取,而只能等待机会。而所谓的机会就是等刘表死去或曹操来打,但诸葛亮凭什么可以保证在这样的生死关头,可以依靠刘琦打败刘琮?凭什么既不被曹操打败(甚至还要打败曹操),又可以抢在孙权前面拿到荆州?孙权有十万军,诸葛亮怎么知道他们一定会跟刘备联合?为什么不会向荆州进攻?诸葛亮的隆中对丝毫没有具体的应对之策,整个计划是不是过于天马行空了呢?

假如连诸葛亮也知道自己的隆中对只是一场梦幻,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投靠刘备呢?
《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引《袁子》说诸葛亮受命出使东吴时,张昭曾经有意把诸葛亮留下来,但诸葛亮不肯。有人问诸葛亮原因,诸葛亮的回答很妙:“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这句话说到点上了,那就是在孙权那儿打工也能受到重用并干出成绩,但只有在刘备那里才能成为唯一,才能把自己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也就是说,诸葛亮找上刘备,不是看重刘备的志向和能力,相反,恰恰是看重刘备还没有成气候(甚至不可能成气候),还没有什么过硬的谋略人才,只有在他手下自己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自己,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应该说,诸葛亮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投靠刘备的。至于刘备的理想,诸葛亮清楚他有块地盘能够坐稳了就不错了。至于拥护汉室,那是鬼才相信的场面话。那么诸葛亮的理想是什么呢?也无非是先三分后统一。不过,统一后的江山是姓刘还是诸葛,那倒是一个千古之谜了。
诸葛亮投刘备是想尽其才,而刘备无非是把诸葛亮当做荆州无数人才中的一个,开始也未见得如何重用,但很快刘备发现诸葛亮不是等闲人物。刘备后来有了不小的家底,不过那时他发现最凶恶的敌人并不是曹操与孙权,而是在内部。刚在徐州时,他为无法拒绝找上门来的刺头吕布而发愁。以后,他发现自己的基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