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江山岂是哭来的--正说刘备 作者 罗衾不耐-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军久攻不下,粮食不继,军心逐渐涣散,不时有逃兵出现。在坚持了一个月之后,曹操不得不在“鸡肋”的暗号声中放弃汉中,撤军回到关内。最终,整个汉中争夺战以刘备的全面胜利而结束。
取汉中一役,夏侯渊授首,刘备大破曹兵,夺取汉中,可谓蜀汉的立国之战。从定计取汉中,到战胜曹军,第一功臣无疑是法正。曹操也惊讶于刘备什么时候会有这样的头脑与战斗力,当听说招都是法正教的才明白了,说道:“我说嘛,刘大耳什么时候也长本事了,原来是法正那小子教的呀。”(吾固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因为法正在汉中之役所表现出的绝代风姿,曹操不得不说:“我把天下的奸雄都收尽了,怎么就落了这个法正呢?”
法正辅佐刘备的九年,是刘备一生中最辉煌的九年!不过法正死得太早,刘备自立为汉中王的转年,法正即病逝,年仅四十五岁。对此,刘备非常痛惜,“为之流涕者累日”。大概法正个性突出的草莽气质很对英雄刘备的胃口,就像当年的湖海之士陈登一样。而谨小慎微的诸葛亮,刘备虽不得不用,但未必是刘备的朋友。
直到现在,诸葛亮的才智和贡献都是第二等的,甚至还比不上如流星一般耀眼的法正。陈寿对法正评价说:“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拟之魏臣,正其程(昱)、郭(嘉)之俦俪邪。”显然,陈寿把法正当成了有才无德的程昱和郭嘉,不过要真是那样,法正显然也是刘备的第一谋士了。而诸葛亮甚至不是谋士,而只是一个行政人员。
当然,取得汉中的胜利是属于刘备的,自然,最大的功劳也应该记在刘备的账上,法正纵有奇画策算之能,但计策是对是错、孰优孰劣也需刘备分辨,最后也得刘备拍板。这场胜利,一洗刘备逢曹必败的耻辱,也洗刷了诈取刘璋之兵而不攻汉中之羞。没有这次胜利,刘备三分天下的确非常勉强了。
从曹操手里夺取汉中后,刘备志得意满,当仁不让地自称汉中王。
据《先主传》所载群下上刘备为汉中王的表中写道,刘备的“汉中国”仅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国”,把蜀排在巴的后面,也不包括荆州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这是因为只有汉中和巴是硬打下来的,以此立国才硬气,荆州和西蜀得的都不大光彩。不过庞统早就说过“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孙吴,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现在荆州又失去大半,诸葛亮“跨有荆益”的设想早成泡影,大概此时已被刘备置诸脑后了。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这个头衔既不“巴”也不“蜀”,大有继承汉室高祖刘邦余烈的意味,又有前进长安威胁曹操的用意,政治上相当高明。
此时此刻,刘备一生的事业达到了顶峰。而稍后他的头号追随者关羽在荆州也立下了赫赫武功,一时间“威震华夏”。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第三十五回:兵临襄樊。
第三十五回:兵临襄樊
刘备在建安二十四(公元219年)五月拿下汉中,七月称汉中王。而也正是在此前后,镇守荆州残留三郡的关羽大举北进,上演了“水淹七军”和“大意失荆州”的悲喜剧。
至今,关于关羽北进的时间和动机都是有争议的。事实上,隆中对上“跨有荆益”的设想从来就没有实现过,关羽的北进并非是隆中对所设想的北伐。
隆中对北伐的前提是刘备方面占有荆州,而且结好东吴。但事实上,刘备从未完整获得过荆州,荆州一开始就为三国所分。更重要的是,占有荆州是东吴的国策,在任何时候他们都不能坐视刘备独占荆州,因此怎么可能容忍关羽以荆州为基地进行北伐扩大西蜀的势力呢?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西蜀的战略应改为以益州为主,而以荆州为辅。假如刘备真想杀回中原的话,应当彻底放弃隆中对,而以主力出汉中直取关中,再派一员上将由荆州出宛、洛以牵制曹军。但即使这样,前提也应该是东吴彻底放弃荆州,或者是刘备在荆州留有重兵以备东吴。
TXT小说共享论坛 http://freetxt。5d6d。,欢迎您上传、下载、推荐、交流小说
《江山岂是哭来的——正说刘备》 第53节
但关羽北进时的情况,一是仅据有荆州三郡,不是出宛、洛,而是取襄樊;二是刘备并没有向荆州派出战略预备队,以填补关羽留下的巨大空当;三是东吴方面非但不想放弃荆州,反而要趁机收回。因此,关羽的北进不是对隆中对的实践,而是一次误打误撞的战术投机。
事实上,关羽在进击襄樊之前,已经同曹仁火拼已久,否则,南阳守将侯音不会在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十月欲与“关羽连和”,并拿获太守,据城造反。而朝中的太医令吉本等人在造反时,也正是看重“关羽强盛”。这时,关羽兵锋应已北进并有所斩获,否则何以称“强盛”?
《三国志》中没有明载刘备给关羽下达过北伐命令,刘备进位汉中王后曾“拜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铖”。“假节铖”不是一般的待遇,而是赐予臣下拥有代帝王旨意、掌握生杀的特权。此举是为便利关羽最大限度地发挥指挥和统帅作用,也是鼓励关羽可以大举用兵。不过,关羽得到这一封授时,应该早已同曹仁在襄樊一带交手多时了。
关羽对荆州北部的军事行动,在汉中战役尚未结束时就已打响了。我们有理由认为关羽的北进是为了策应汉中战役,以箝制曹军。后来,曹操果然把徐晃从汉中战场调往襄樊。
一开始,关羽未必要长驱直入,甚至未必有拿下襄樊的企图。不过,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竟然瞬间覆灭了于禁七军。在这种情况下,已被“假节铖”的关羽打顺了手,想取得更多的战果,于是兵围襄樊二城。
关羽督荆州多年,而地方行政却为糜芳、士仁把持,征兵征粮都需仰仗地方,日子过得并不舒服。同时,由于刘备在东线持退让政策,荆州版图日蹙,这个督荆州的虚名未必为关羽挣了什么面子,反倒是在“单刀会”上被鲁肃骂了个狗血喷头。在取西蜀、夺汉中的战役中,刘备新收的黄忠和魏延屡立奇功,俨然与自己并驾齐驱,这也让关羽心中大为不快。这次大举北进,对于关羽来说未必不是要吐出心中的块垒,让黄忠、魏延看看自己是不是病猫。
关羽北进具备条件吗?他手里到底有多少本钱呢?
昔日东吴第二次来夺三郡时,关羽手下兵马号称三万,而此时大概也不会增加多少,因为征兵既受“荆州芜残”的条件所限,也受糜芳、士仁离心离德的掣肘,同时还得刘备首肯,关羽的实力哪能轻易扩张?
既然关羽手里本钱无多,一开始他就不可能同时承担防御荆州和北伐两个战略任务,因此,关羽的进军最初应是配合刘备夺汉中,但在获得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的辉煌胜利后,关羽突然生出一举拿下襄樊的决心。但即使如此,现在关羽所做的也不是隆中对上所说的北伐,而目标仅仅是先拿下荆州北部的襄阳和樊城。
关羽清楚背后有虎视眈眈的东吴,因此,出兵时就想到自己将同时担负起进攻与防御的双重重担。关羽至少留下一半兵力用于防备东吴,因此,关羽北进时的兵力最多是一万五千到两万人。陆逊曾致书关羽,称关羽出兵是“小举大克”,也可以作为关羽兵少的明证。
关羽虽留下重兵,但对麋芳和士仁还是不放心,守住荆州必须指望着一旦有事自己可以及时回防。于是,他沿江设防,二三十里就设立一个烽火台,以便随时报警,自己可以及时救援。
关羽的进军,异乎寻常地顺利。从赤壁之战那年接掌水军以来,关羽在荆州已经浸淫了十多年,对于这里山川物候早已烂熟于心。
襄阳、樊城两城隔汉水相对,互成的角,魏征南将军曹仁驻守樊城,而将军吕常驻襄阳。此时,由于关羽大军的进逼,已于五月回到长安的曹操急派徐晃进驻宛城,保护樊城侧后。七月,曹操又派于禁、庞德部南下襄樊。
在七月之前,关羽已兵临城下,并把主攻的目标对准江北的樊城。
但这里有两个疑问,一是关羽的水军是如何到达樊城城下的,二是关羽为什么不打汉水南岸的襄阳而打北岸的樊城。
关羽的水军如果是从江陵启程,那么势必走长江经夏口再沿汉水北上,但江夏早已是东吴的地盘,这个进兵路线不仅是路途遥远的问题,而且是东吴根本不会借道的问题,这个进军路线应该是不可行的。事实上,关羽在荆州以北与曹军征战有年了,他的水军基地应在襄樊以南、江夏以北的汉水沿线某地。有论者提出,关羽的军事基地也可能在樊城的上游即临沮一带,这恐怕有些异想天开了。
那么为什么关羽要打江北的樊城呢?樊城为曹操荆北防线总指挥曹仁坐镇,擒贼先擒王,自然要先打樊城。拿下樊城,襄阳便被切断外援和后路,可不战而下。此外,于禁、庞德部已逼近樊城,而徐晃也可随时由宛南下樊城增援,因此必须先拿下樊城,才能阻止敌人援兵进入樊城。
在樊城,关羽首先面对的敌人不是樊城里面的曹仁,而是前来增援的于禁和庞德所部。援军来到樊城,曹仁没让他们进城,而是让他们屯兵于樊城以北。曹仁的调度不为不妥,几路大军现成犄角之势。
于禁的七军是曹操军中唯一成建制的水战部队,战斗力也不弱,一上来就给关羽军一个下马威,关羽也受了伤。曹军一旦调集到足够的战船,那么关羽水军的优势也会丧失。事实上,当于禁和庞德的援兵到来之时,关羽至少在兵力上已处于劣势,而独有水军的优势也将丧失。
但这个时候,老天帮了关羽的忙,让他成就了一生中最辉煌的伟业。时间已经到了八月,这在荆州是一个多雨的季节。关羽未必料知此时一定会有大雨,但在荆州多年的他肯定会知道有这个可能性,于是把自己压箱底的大战船都开出来了。
不知南方水土的于禁和庞德吃了大亏,在这个多雨的季节,他们不知道大雨的厉害,把七支人马都驻扎在江边的低洼之处;同时也不知道水战的厉害,他们乘坐的战船在关羽眼里根本是不入流的。
大雨终于来了,夹杂着山洪,灌入汉水,江水暴涨泛滥,平地水深数丈。于禁和庞德率领的七支人马顿时被淹在水里,多数人丧失战斗力成了关羽的俘虏,只有少数人慌忙逃避到高阜之处。
关羽和他的部下乘坐着大战船好似闲庭信步,对龟缩在一处处孤岛上的曹军残部展开了屠杀。曹操的老班底、威名赫赫的左将军于禁欲退无路,只好投降。而立义将军庞德却的确够义气,率残部继续顽抗,誓死奋战,从早晨一直战到中午,箭尽矢竭,就短兵相接。最后庞德想乘船撤回曹仁大营,但由于水势太大,小船倾覆,被关羽所擒,不屈而死。
这时,闻听关羽的威势,魏荆州刺史胡修、南乡(治南乡,今河南淅川东南)太守傅方,竟然都投降了,陆浑(今河南嵩县东北)人孙狼等,也杀官起兵,响应关羽,关羽一时“威震华夏”。
关羽借助天时、地利全歼于禁七军,有侥幸成分。假如关羽此时见好就收,随即撤兵回江陵,此不世之功业,恐怕要永耀史册了,三国的历史恐怕也将有重大改变。但此时的关羽信心十足,改变了最初的作战企图,由对襄樊的一次战术进攻改为大规模的全面的战略进攻,决心以主力拿下樊城,而以一部兵力包围襄阳。
樊城守军仅数千人,城墙因被水淹而多处坍塌,于是,曹仁不得不考虑放弃樊城,但这个想法当即被辅助曹仁的汝南太守满宠所阻。满宠说:“山洪来得快,去得也快。现在关羽的小股部队已骚扰至郏县一带,但他不敢舍樊城而以主力大举北进。这是为什么呢?还不就是怕我们断其后路。假如我们要是放弃樊城,那么正好遂了他的心愿,许昌以南将全非我有。”(山水速疾,冀其不久。闻羽遣别将已在郏下,自许以南,百姓扰扰,羽所以不敢遂进者,恐吾军掎其后耳。今若遁去,洪河以南,非复国家有也。君宜待之。)满宠的一句话,救了樊城,也要了关羽的命。曹仁下定必死决心,激励将士齐心协力奋勇抵御。
关羽军乘战船猛攻樊城,但一时仍不能下。曹操感到威胁,一度准备迁都,被两个聪明人拦住。其中一位是赫赫大名的丞相司马懿,而另外一位由刘晔换成了曹椽蒋济。他们提出:“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晋书·宣帝纪》)他们不仅看出关羽胜得侥幸,对大局也无大碍,对孙刘骨子里的不合也明察秋毫,而他们最终出的招,甚至不是自己出兵,而是利用乱战时代的老招数——让别人抄后路。可见,尽管关羽攻得很猛,其实在战略上有重大缺陷。
这一次,曹操采纳了司马懿和蒋济的建议。当然,前提是,以此时襄樊一线兵力占优,曹操也没什么可担心的。其实曹操迁都之议,未必是担心关羽的军事压力,而是惧怕“威震华夏”的政治压力。曹操现在家大业大,怕引起内乱,由此每个决策都小心谨慎,有点像当年的袁绍了。
TXT小说共享论坛 http://freetxt。5d6d。,欢迎您上传、下载、推荐、交流小说
《江山岂是哭来的——正说刘备》 第54节
曹操坐收渔利,但为什么不直接击退关羽呢?其实,自从赤壁以后,曹操从来没有难为过刘备。刘备从孙权那儿借过荆州,但此后连本带利都还了。刘备得益州是因为刘璋被曹操吓坏了的,而得汉中则是从曹操手里拿的,也可以理解为张鲁不买刘备的账,而曹操替刘备收拾了张鲁。现在关羽都快打上家门来了,曹操却还不好意思自己动手还击。
那么曹操的算盘能够打成吗?请看第三十六回:痛失荆州。
第三十九回:梦断祁山
刘备死后,刘禅做了四十一年的皇帝,享祚之长不仅在三国历史上独树一帜,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可稳居前十名了。不过他当皇帝的前十一年,是丞相诸葛亮当家。
诸葛亮在十余年的专权时代做了几件大事,最重要的是,平定南中和五次北伐。
诸葛亮用事之心非常迫切,在刘备去世的当年,就将年号改为建兴。这是非常违制的,改年号必须在皇帝死后的转年。如此重大错误是不该犯的,连蜀汉都不尊重,还能指望他恢复汉室吗?
此外,诸葛亮还犯了一个更离谱的错误——竟然不设立史官。中国自西周以来,历朝历代都设有史官,以便记录帝王行止和朝廷、国家大事。蜀汉自诩为汉室嫡系,为何不设史官呢?诸葛亮在西蜀推行严刑峻法,自己为何做出如此违背礼仪之事呢?如果不是为了掩盖其独断专行的行径,我们就很难解释了。
诸葛亮是要干事的,但他却没有容人之量。当然,这也不能怪诸葛亮,像刘备那样的英雄自然可以驾驭人才,而作为人才的诸葛亮却只能用奴才或庸才了。在诸葛亮的上面毕竟还有一个小皇帝刘禅,假如诸葛亮真的把比自己还能干的人才培养起来了,自己还怎么干呢?诸葛亮要干事,干好倒在其次,不让别人尾大不掉超越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危险不是不存在的。在入川前,诸葛亮的头上有关羽、张飞。对这二位,诸葛亮自然不可能逾越,都是惹不起的,只好用上了捧杀的招数。
关羽英勇无敌,但情商却像几岁的孩子。这样的软肋,对于聪明的诸葛亮,是一眼便知的。马超归降,刘备显然要重用,关羽有点吃味,写信问诸葛亮“马超跟我比谁厉害呀?”(超人才可比谁类。)对此,诸葛亮有理由也有能力给关羽上一课,让他不必较个劲,但他却采取了曲意奉承的方式,在回信里写道“马孟起文武双全,威武雄壮,确是当世英雄,跟当年的猛士鲸布、彭越差不多,应当可以跟张飞并驾齐驱吧”,做了这么多的铺垫,诸葛亮却脑筋急转弯似的将话锋一转,给关羽戴上一个大大的高帽:“不过,他要是跟您比起来,连个小指头也配不上呀。”(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这一番说词,也就可以骗骗关羽,关羽还真像个孩子似的捧着来信,拿给宾客传阅。(省书大悦,以示宾客。)后来刘备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并封为前后左右四将军,关羽一听就火了,气哼哼地来了一句“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火气很大。诸葛亮把关羽的火勾起来了,自己却闪了。但,费诗,一个小小的前部司马,领命前去荆州宣旨,三下五除二地就将关羽说服了。费诗搬出刘邦对待韩信和萧何的典故,一方面陈说利害,一方面也使关羽相信刘备最为倚重的还是他关羽,使“羽大感悟,遽即受拜”。可见,关羽虽然性情高傲,但还是懂道理的。但诸葛亮就是不去好言相劝,而是利用和助长关羽的弱点,一味逢迎吹捧,这是正人君子所为吗?关羽最终孤军北上,落得人头落地,其中没有诸葛亮的“功劳”吗?
关羽和张飞都不好缠,但在进军西蜀时诸葛亮怎么也没想到还会冒出一个法正,而自己的姻弟庞统也大有赶超自己的架势,这才是让诸葛亮最为担心的事情。
法正,是刘备取成都、得汉中的第一功臣,理所应当地被拔擢为第一文臣。这个法正以前亏吃大了,开始了疯狂的快意恩仇,许多人到诸葛亮那里告状,要求刘备处置一下。诸葛亮如果是对法正负责的话,应该劝告法正,但平素铁面无私的诸葛亮却为法正百般解脱,讲了一大通歪理,说什么法正自从成了刘备的“辅翼”,使刘备“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因此法正胡作非为是合情合理的,还来了一句:“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显然,诸葛亮是在故意纵容法正。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是因为此时的法正,功劳、地位,甚至连智谋都在诸葛亮之上,而且“先主雅爱信正”,诸葛亮的确不敢开罪。但更重要的是诸葛亮不想替法正负责,说这个话是继续激大家的火,同时也是暗示法正可以继续放开手脚违法乱纪。结果,未等法正自速其祸,便早逝于汉中。至此,诸葛亮长出一口气,顺理成章地成了刘备手下的第一文臣。
关羽尾大不掉,法正居功至伟,对此二人诸葛亮都明智地采取了捧杀的策略。除了他们二位,还有一个人是不得不除的,那就是刘备收的义子——刘封。关羽大意失荆州,兵败身亡,于是诸葛亮向刘备建议处死刘封。诸葛亮给出的理由是刘封“不承羽命”,也就是没有发兵救援关羽。实际上,关羽被困荆州,早已陷入吕蒙布下的天罗地网,即使刘封前去救援,一是来不及,二是于事无补,更何况未得刘备命令,刘封怎敢轻动?这个理由自然是一个借口,诸葛亮给刘备的真正理由是为了给刘禅继位扫除一个障碍,即“诸葛亮虑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劝先主因此除之”。诸葛亮以这样的理由说服刘备,除掉无辜的刘封,绝非君子所为。
在刘备死之前,关羽死了,张飞死了,法正死了,刘封也死了,诸葛亮以为万事大吉了,不想,在刘备咽气前,突然又冒出来一个新对头,他就是托孤大臣李严。
在政治地位上,李严是仅次于诸葛亮的第二号人物,此外还手握军权,如果运用得当不是不可以搬倒诸葛亮,至少不会被诸葛亮轻易拿下,为此,诸葛亮与李严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斗争。首先,诸葛亮利用自己据有中央而李严外镇江州的的便利,把政务都牢牢抓了过来,“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专权独断,彻底使李严从蜀国政务中出局了。随后,诸葛亮又调犍为太守陈震为尚书令,把李严赶出了蜀汉行政首脑机构。
抓牢了政务,诸葛亮又开始打李严军权的主意了。其实,李严也早就防着这一手了,于是他以加强东部防务为借口,于建兴四年从永安移驻江州,修筑大城,欲将江州打造成一个东进的军事城堡。有了这个资本,李严毫不客气地向诸葛亮提出“求以五郡置巴州”的建议,即将益州一分为二,建立一个新的州——“巴州”。对于这样一个裂土分茅、分庭抗礼的建议,诸葛亮岂能答应,在朝中群臣的支持下断然拒绝(不许)。紧接着,诸葛亮第二次出击,以北伐为名,要抽调李严所部进驻汉中。对此,李严自然能找到不去的理由,于是断然拒绝。但到了建兴八年,李严不得不离开汉中了,因为这次不是诸葛亮要出去,而是曹真要来打汉中。汉中危急,李严只好率部离开了苦心经营的江州。当然,这次诸葛亮也给李严开出了一个筹码,让李严“主督汉中”,诸葛亮只自率一军于成固赤坂抗拒司马懿。李严临危受命,面临着艰巨考验。幸亏天降大雨,道路断绝,曹军自退。转年诸葛亮第四次率军出祁山,趁机夺了李严的兵权,让他“催督运事”。运粮问题,其实是北伐的最大难题,诸葛亮几乎每次出兵不利都怪到运粮上(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