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历史 大唐碎片-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事。
这一切,蒙在鼓中的辨才哪里知道?他和萧翼越聊越高兴。萧翼渐渐把话题引到书法上面,萧翼夸口说:“我得到二王(羲之、献之)的真传,还携有二王难得的真迹。”于是,他掏出来给辨才看,辨才酒也有八九分浓了,争胜之心已起(看来佛家所说的“无争竞心”辨才和尚修为多年却依然没有做到)。辨才微微一笑,对萧翼说:“你那几幅虽然也是真迹,但这真迹和真迹也大不一样,这都不是王羲之最佳的作品。”萧翼问:“那你收藏有什么帖?”辨才说:“《兰亭序》。”萧翼当时想必内心中激动得不得了,但他还是不动声色地假意道:“《兰亭序》据说早就毁于兵火了,哪里还有真的,假的吧?”辨才见他不信,一激动,就从梁上拿下绝世奇宝《兰亭序》给萧翼看。萧翼看了,记在心中。于是找个机会趁辨才不备时就偷走了《兰亭序》一帖,赶快跑到一个官家驿站上,出示密旨给兵卒看,当地都督齐善行听了讯息,赶快来拜见萧翼。这时候,萧翼换上了官服,和齐都督一起又回到寺中,萧翼对辨才和尚说:“我是奉旨来取《兰亭序》,现在已经得手了。”辨才和尚惊怒之下,当场就晕死过去了。萧翼乘上快马,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去给唐太宗报喜。唐太宗大喜过望,加封萧翼为员外郎,升为五品,赐银瓶一个,金镂瓶一个,玛瑙碗一个,并装满珍珠;还有皇宫内厩带着宝袞勒辔的良马两匹,大宅院田庄各一处。一开始,唐太宗很是恼恨辨才和尚欺君瞒上,但看在他年老的份上,也没有加罪。赏赐他帛三千缎,谷三千石,下旨从越州财政中支付。辩才领了这些“赏赐”,心里恐怕也不是滋味,他将这些钱财造了三层宝塔。经此事后,辨才又惊又气,从此吃不下饭去,没到半年就死了。唐太宗对《兰亭序》太过喜欢,于是死时将其随葬于墓中,《兰亭序》自此不复存世,我们现在看到的都是冯承素等人的摹本。
说来唐太宗此举也有点不怎么高尚,但辨才和尚身为佛门中人,也有点太看不开了,《天龙八部》中的鸠摩智苦修一生的内力被段誉吸去,人家却自已找到解脱——“如来教导佛子,第一是要去贪、去爱、去取、去缠,方有解脱之望。我却无一能去,名缰利锁,将我紧紧系住。今日武功尽失,焉知不是释尊点化,叫我改邪归正,得以清净解脱?”如果辨才和尚也能这样想,恐怕也不会早早地伤痛而逝了。
①荷胜招:荷,是承受的意思,此句指多承辩才盛情招待。
②酒蚁:新酿酒未滤清时,酒渣浮在上面,如绿蚁。
③业风:为佛家语,指劫末所起的大风灾及地狱所吹的风。此处以该词描述风,透露出苦闷的心情。
④不然灰:然通“燃”。佛家用来形容心静如灰。
65:31:02 2007。5初酝一缸开,新知万里来——奇宝《兰亭序》后的阴谋和友情
大唐碎片作者:江湖夜雨
憔悴支离为忆君——忐忑不安的武媚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如意娘》
这首小诗,看起来和一般的小儿女们写的也没有什么不同,可是,此诗出自我国历史上一个惊天动地的奇女子武则天之手。作为我国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铁血手腕和手下的一班酷吏,足以让整个大唐帝国的臣民们梦里都要发抖。然而,在武则天还没有登上宝座前,她同样也有忐忑不安的时光。我们知道,武则天在唐太宗生前,就和唐太宗的儿子李治情愫暗生。太宗死后,她按照规定去感业寺出家,虽然李治可能和她有过海誓山盟,但新登大宝的唐高宗李治,被如花的六宫嫔妃们围绕,再想起她的可能性有多少?
这首诗,从诗意中来看,大概就应该是武则天在感业寺出家为尼的那段日子中写的。正像萧让MM写的那样:“这首哀婉缠绵的《如意娘》,多少可以反映她当时的心境。年华已经老去,前途仍不明朗,那渺茫无期的承诺什么时候能够到来?在李治未去感业寺的日子里,那个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倚门而望的缁衣女子,一定有无数次,为这样莫测的未来而颤栗”。当时的武则天应该还是个年青美貌的妙龄女郎,心怀中也有过和天下普普通通的众女儿一样的柔情离思。所以这首诗写得非常出色。李白的《长相思》一诗中有“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之句,据说李白的夫人看了这首诗,对他说:“君不闻武后诗乎?‘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李白听了后“爽然若失”(《柳亭诗话》)。是的,因为李白这首诗和武则天的诗立意近似,而且艺术手法上也并没有超过武则天,所以觉得很不爽。后来,有“刿目鉥心、掐擢胃肾”之称的孟郊又写出了:“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这样语出惊人的句子。但溯其本源,还是承袭了武则天的创意。
所以,江湖夜雨觉得《如意娘》这首诗在唐诗众采纷呈的无数优秀诗篇中也不失为一首好诗。只不过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江湖夜雨头脑中被现代社会的乌七八糟污染得太厉害了,常常看到“开箱验取石榴裙”这一句时,就不由自主地想起莱温斯基著名的“蓝丝绒”裙子,呵呵。“验取石榴裙”,在唐代的技术条件下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就成为一个美丽的诗句,现代技术倒是能验了,但验的却不是泪斑了,而是另一种斑。
75:31:02 2007。5憔悴支离为忆君——忐忑不安的武媚娘
大唐碎片作者:江湖夜雨
一摘使瓜少,再摘使瓜稀——母子相残的皇室血泪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少,再摘使瓜稀。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
《黄台瓜辞》
这首诗出自武则天和唐高宗所生的第二个儿子李贤之手。说来这李贤英武聪明,颇有当年唐太宗的气质。他曾召集众学士一起来为《后汉书》作注,得到父亲高宗的称赞。他的哥哥李弘被亲生母亲武则天毒死后,当时他就被立为太子,也就是所谓的“章怀太子”。然而,与生俱来的血性,让他不会像他的弟弟李显和李旦那样俯首帖耳地做个稻草人一样的角色,他身上有其母武则天留给他的血液,有其祖父李世民留下来的冲天气慨。但是,不幸的是,他面临的对手,却是他自己的亲生母亲。
如果李贤面对的是重重山岭,他也完全有勇气踏平,如果李贤面对的是百倍于他的强敌,他完全可以拿出像李世民一样率三千玄甲军虎入羊群一般冲锋的胆略,但是,他面对的却是自己的母亲,那个已经对权力十分迷恋,几乎失去了人性的母亲。于是,再锋利的刀剑,他也没有办法举起。
阴狠毒辣的武则天,和一般女性是大不一样的。如果换成别的女人,自己的儿子要当皇帝,早就已经心满意足,而武则天不是。她对权力的渴望就像一个吸毒成瘾的人对毒品的渴望一样,她已经离不开权力。权力是什么?这是一种可以让不喜欢的人统统消失,让最骄傲的人也跪在地上,让最勇猛的人也梦中发抖的东西。她喜欢。所以当年为了权力,她可以掐死自己亲生的小女儿,现在为了权力,她也不惜除掉她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
武则天派人全面搜查太子府,搜出了数百付甲胄,于是就扬言太子谋反,并决定“大义灭亲”,杀掉太子。但在高宗的反对下,饶过李贤一死,将他幽禁在宫中;第二年,又将他迁往巴州;而高宗死后,武则天重新掌了权力,马上就派酷吏丘神勣逼李贤自杀而死。李贤的尸体一直被停放在巴州,直到中宗神龙复辟、武则天被迫退位后才迎还长安,陪葬乾陵。李贤的这首诗,就是作于在巴州的时候。
这首诗在格调上比较类似于曹植的那首“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曹植用豆和豆萁比喻兄弟相煎的情形,而李贤这首诗却是用藤和瓜比喻母子相煎。所以,相比于曹诗“相煎何太急”这样激烈的言辞来,李贤的这首《黄台瓜辞》更多的是一种哀惋。他在诗句中也没有办法进行指责,因为敌人是自己的母亲。清代贺裳在《载酒园诗话》中说:“《黄台瓜辞》不惟音节似古乐府,‘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言外有身不足恤,忧在宗社意。”是的,李贤的诗中,并没有太抱怨自己的厄运,而是奉劝母后“三摘犹自可,摘绝抱蔓归”,不要对亲生的儿女们赶尽杀绝。
《黄台瓜辞》这首诗,虽然现在知名度不高,但当时在李唐宗族中却影响极大。后来的唐朝皇族们一提起此诗,都不禁唏嘘感慨不已。唐代宗李豫当年当太子时也是惶惶不安,因为其父唐肃宗李亨受宠妃张良娣及奸臣李辅国的离间,就杀过儿子建宁王李谈,当时大臣李泌为了保全太子,就对唐肃宗背诵了一回这首《黄台瓜辞》,唐肃宗当场泪下,悔恨不已,从此再也没有起过废李豫的意思。说来唐室宗族间,互相仇杀,父子母子相残的事例实在不少,这首《黄台瓜辞》正是李唐皇室血泪的写照,看来生于帝王家,未必就是幸事。
85:31:03 2007。5一摘使瓜少,再摘使瓜稀——母子相残的皇室血泪
大唐碎片作者:江湖夜雨
龙楼光曙景,鲁馆启朝扉——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嫁的盛景
龙楼光曙景,鲁馆①启朝扉。艳日浓妆影,低星降婺②辉。
玉庭浮瑞色,银榜藻祥徽。云转花萦盖,霞飘叶缀旂③。
雕轩回翠陌,宝驾归丹殿。鸣珠佩晓衣,镂璧轮开扇。
华冠列绮筵,兰醑④申芳宴。环阶凤乐陈,玳席珍瑳荐。
蝶舞袖香新,歌分落素尘。欢凝欢懿戚,庆叶⑤庆初姻。
暑阑炎气息,凉早吹疏频。方期六合泰,共赏万年春。
《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高宗李治。提起李治,人们常觉得他简直就是一个窝囊废,差不多和后主刘禅等是一路的人。其实,纵观唐高宗一生,并无太大的过恶,也没有太荒唐的举止,如果写个“工作总结”的话,成绩倒有不少。在他统治的时期,曾派大将李勣为帅,一举征服高丽,实现了隋炀帝征兵百万、唐太宗数次讨伐也没有达成的目标。白江口一战,更是杀得倭人千余年来都不敢小看我们中华上国。这些事情虽然有唐太宗打下来的好基础,但应该说李治也是比较称职的守成之主,唐代疆域最大的时期就是在他治下的永徽之时。
如果没有武则天乱政一事的话,他的声望肯定会和汉文景二帝相媲美。但从另一角度看,之所以出现武后专权乱政的局面,又和他过于“仁厚”有关。其实,如果李治是那种心狠手辣的人,十个武则天也是能除掉的。武则天在李治生前,虽然把持朝政有些过份,但恐怕还没有达到完全将李治玩于股掌之间的程度。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李治倒是一个比较重感情的好男人,好老公。当然,他的性格有些拖泥带水,类似《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那种人。这样的男人是理想的老公,可以相交的朋友,也会是个慈爱的好父亲,但这对于做皇帝来说却都是缺点。
这首诗做于唐高宗开耀元年(681年)七月,当时正是李贤刚刚被诬谋反,废去太子之位后。此时的唐高宗李治身体状态很不好。李弘不明不白地暴卒和李贤“谋反”被废这两件事对他的打击也是相当大。阴谋得逞的武则天大概是也想驱逐一下弥漫于宫庭中血腥阴郁的气息吧,于是给继位为太子的李显重新娶了一个妃子,这个太子妃就是后来的韦后。李显原来有过一个太子妃,姓赵。赵妃的母亲,是太宗的女儿常乐长公主,武则天对常乐长公主母女很讨厌,居然找个机会把赵妃关了起来活活饿死了。另外,武则天心爱的女儿太平公主也要下嫁给薛绍。太子公主,双喜临门,尤其太平公主更是深得武则天宠爱的女儿,这场皇家盛事,自然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可想而知,那时的长安城内,肯定是到处张灯结彩,鼓乐喧天。据载,当时点的灯笼火把将道旁的树木都烤焦了,有的地方窄,过不去公主盛大的车驾,官府下令当场拆墙多处。
当时的唐高宗李治恐怕也略为舒展了一下眉头,写了这篇《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皇帝带头,臣子们当然不敢落后,纷纷和诗称颂。全唐诗里有九篇《奉和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降》这样的诗,分别为任希古、刘讳之、郭正一、胡元范等所作。这些诗当然都是大拍马屁之作,我们不看也罢。其中胡元范说的最为卑下,居然说“小臣同百兽,率舞悦尧年”,把自己和牲畜动物们归于一类。不过此人倒也不是无耻之辈,武则天时他坚称裴炎无罪,从而获罪流放琼州(今海南岛)并死在那里。
李治这首诗,写得词藻华美,但其中却看不到盎然的诗意,从艺术角度来看,只能算二流的诗。这类诗常有“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之感。不过这首诗华丽中的苍白却正如当时的他——尊贵无比的皇袍中裹着的强自支撑的病弱之躯。然而,李治当时还不知道,此时太子李显所纳的这个王妃,后来会亲手在汤饼中下毒,将自己的儿子李显毒死。而女儿太平公主嫁的薛绍,也在七年之后,被武则天杖打一百,饿毙于狱中。豪华热闹、盛极一时的盛大婚礼后却是充满死亡色调的黑色阴霾,正所谓“悲凉之雾,遍被华林”,但李治当时还不会知道,如果他知道今后的种种结果,恐怕连哭还来不及呢。还哪里有兴致说什么“方期六合泰,共赏万年春”?
①春秋时,周天子将嫁女于齐,鲁庄公受命代为主持王姬的婚事。逢国丧,所以派人先在城外筑馆招待王姬,再送到齐国和齐侯成婚。见春秋·庄公元年。后以鲁馆为嫁女外住的行馆。
②指“婺星”,为二十八宿之女星,列牵牛、织女之次,主人间布帛,又主女寿和人文等。
③通“旗”,古代的一种旗子。
④醑:美酒。
⑤庆叶:也是祝贺的词,如“庆叶重熙”、“庆叶弄璋”等。叶,此处读xie,和谐的意思。
95:31:03 2007。5龙楼光曙景,鲁馆启朝扉——太子纳妃太平公主出嫁的盛景
大唐碎片作者:江湖夜雨
偏想临潭菊,芳蕊对谁开——大奸臣许敬宗的雅句
本逐征鸿去,还随落叶来。菊花应未满,请待诗人开。(其一)
游人倦蓬转,乡思逐雁来。偏想临潭菊,芳蕊对谁开。(其二)
《拟江令于长安归扬州九日赋》
这两首看起来比较清丽的五绝,谁写的?江湖夜雨在QQ线上问过几个好友,先声明不用搜索引擎,结果朋友们有的说像陶渊明的,还有的说是孟浩然的。看来这两首诗读起来还是挺不错的,江湖夜雨也有这种感觉。但这两首诗的作者却是《新唐书·奸臣传》里的人物——许敬宗。
对于许敬宗,一般人主要是因为他曾大力赞同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而对其有些印象,他也被认为是武则天的得力走狗之一。江湖夜雨小时候看过一本小画书,是讲武则天的故事,书名也忘了,但最早知道许敬宗这个人名就是从这本小画册上看到的。画册上许敬宗是个獐头鼠目的老奸贼形象,正在那里摊开双手给众多等待上朝的大臣讲:“田舍翁多收了几斗麦子,还要换个老婆,天子富有四海,立一后,废一后,又有什么大不了的?”所以,在江湖夜雨的心中,许敬宗就一直是个大白脸奸臣,根本没有想到他也会做诗。
后来才知道,许敬宗其实也算得上是三朝老臣,并非是新发迹的小丑似人物。许敬宗比李世民还要大七岁,和魏征是老同事,曾一起在李密手下当幕僚,后来又成为秦府十八学士之一。许敬宗其实也相当有水平,比如李世民曾问过许敬宗:“我看你这人也不错,但为什么人家都说你不好?”许敬宗对曰:“春雨如膏,农夫喜其润泽,行人恶其泥泞;秋月如镜,佳人喜其玩赏,盗贼恶其光辉,天地之大尤憾而况臣乎?臣无肥羊美酒以调和众口是非,且是非不可听,听之不可说。君听臣受戮,父听子遭诛,夫妇听之离,朋友听之绝,亲戚听之疏,乡邻听之别。人生七尺躯,谨防三寸舌,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谁人面前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看人家许敬宗这一篇话,比喻生动,说理透彻,还是相当有水平的。于是太宗听了,也点头赞许。
不过许敬宗也是那种有文人之癖,轻狂傲慢的人。《刘梦得嘉话》云:“许敬宗轻傲,见人多忘,或谓之不聪。敬宗曰:‘卿自难记,若遇何、刘、沈、谢,暗中莫索著亦可识之。”意思是说许敬宗不大注重人际关系,不大认人。人家见许敬宗老记不住自己的名字,自然不高兴,就说他脑子不管用,许敬宗说:“不是我脑子不行,是你这人太不行,如果是何、刘、沈、谢(何晏、刘桢、沈约、谢眺都是前朝的著名文人),我黑影儿里摸索着也能认出他们来。”
许敬宗不但狂傲,还喜欢说怪话。唐太宗率军征辽东时,城中矢石如雨,有一勇士率先冲锋,主帅李勣指着他对许敬宗说:“这人何等勇敢。”许敬宗按说随声附合就是了,但他却说:“头脑简单的人才这样不知死。”这话让李世民听到了,很不高兴,虽然没有像曹操以“乱我军心”的罪名将他杀掉,但许敬宗的官职晋升却是一直像蜗牛上树一样慢。许敬宗好容易熬了几年,却因在长孙皇后的丧礼上放声大笑而又前功尽弃。事情是这样的,长孙皇后开“追悼会”时,百官默哀致礼,许敬宗突然看到长得活像一只弥猴的欧阳询也穿戴整齐,一本正经地默哀,简直就是“沐猴而冠”这个成语的生动写照,他不禁失声大笑。这一笑不要紧,唐太宗大怒,把许敬宗贬到洪州。到了李治继位后,许敬宗才又熬上了礼部尚书。在对待立武则天为皇后的问题上,许敬宗表示支持,并去劝说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大怒,将他狠熊了一顿。老许也是年纪一大把的人了,从此怀恨在心。
唐高宗要废去王皇后而立武则天为后,长孙无忌、禇遂良等坚决反对,而重臣李勣持中立态度。老许瞅准时机,“挺身而出”,在朝堂上大造舆论,于是出现了前面所说小画书上的那一幕。其实许敬宗这些话也有很多破绽,如把高宗比喻成田间老农民,而且“富易妻”这样的行为在当时也不是很光彩的做法,比之前面和唐太宗说的“春雨如膏……”那一段话水平差了好多,简直是判若两人。
但唐高宗当时正以武则天的快乐为自己最大的快乐,看到群臣中居然有人支持废后的做法,而且许敬宗还毕竟是个参加“革命工作”很久的“老同志”,不禁大喜过望,也不计较老许的比喻是否粗鄙。从此老许深受高宗和武后信任,并派他搬倒了长孙无忌,老许总算出了一口恶气。有人说老许谄害忠臣,乃是大奸大恶。但江湖夜雨觉得官场倾轧乃是家常便饭,长孙无忌也不是什么善人,他也诬陷过吴王李恪等人,再说长孙无忌位高权重,就算不谋反,但他有谋反的能力,这就是潜在的危险。正所谓“王莽谦恭未篡时”,长孙无忌是被端掉了,但如果他没有被端掉,以后会怎么样,难说。
许敬宗曾主编整理过《晋书》,还有其他诸多文献,其实说来许敬宗似乎也没有太大的恶行,但人们因为他支持武后,所以千余年来一直被评为“奸臣”。有趣的是,有的书上把武则天评为杰出“女政治家”加以颂扬,而许敬宗照样还是奸臣角色。当然,并不是说许敬宗就是大好人,但许敬宗和武则天称帝后任用的来俊臣等那些牛鬼蛇神并不完全一样。许敬宗也没有活到武则天称帝,他死于高宗前面。当然他的寿数还是比较大的,终年八十一岁。
我们看许敬宗写的这两首小诗,还是蛮不错的。第一首“本逐征鸿去,还随落叶来”,虽然不如薛道衡的“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巧妙,但也是相当不错的两句。“菊花应未满,请待诗人开”,似乎也不弱于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看了这两首诗后,觉得岑参那首:“强欲登高处,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也和这首有几分相似。凭心而论,许敬宗的这首诗,虽然算不上绝佳,也算得上是中等偏上的水平。我觉得之所以历代选本中都不选,主要还是因为许敬宗有奸臣之名,而将之摒弃了。
105:31:03 2007。5偏想临潭菊,芳蕊对谁开——大奸臣许敬宗的雅句
大唐碎片作者:江湖夜雨
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笑里藏刀的“李猫”之名句
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①影,好取洛川归。
懒整鸳鸯被,羞褰②玳瑁床。春风别有意,密处也寻香。
《堂堂词二首(一作题美人)》
这两首五绝是李义府所作,和许敬宗的诗在同一卷。因为支持武则天当皇后的“哼哈二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