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读帝王悟经典人生-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袁绍,字本初,汝南人。任司隶校尉。董卓议废灵帝、立献帝,袁绍不同意。董卓大怒,袁绍把符节挂在东门,逃往冀州。董卓出重金捉拿袁绍。伍琼是董卓信任的人,悄悄地为袁绍游说:“废立皇帝的大事,不是凡人能办到的。袁绍不识大体,害怕逃窜,并不是有其他志向。现在急着追捕他,恐怕激出事变。袁家树立恩德已经四代,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如果袁绍招纳豪杰,招募士兵,英雄因此而崛起,那样太行山以东就不归你所有了。不如赦免他,封他郡守之职,袁绍必定高兴,以后就不能为患了。”董卓认为伍琼的说法很对,于是派使臣授予袁绍渤海太守之职。
袁绍与孔仙等人共同起义,偷袭了韩馥所在的冀州,占据了黄河以北。训练精兵十万,骑兵一万,想要进攻许都的曹操。沮授进谏道:“近来讨伐公孙瓒军队几年,百姓因此疲乏困顿,税收和兵役都很沉重,这是国家的忧患。当前,应当先向天子进献贡物,从事农业生产,安抚百姓。如果这样做行不通,说明曹操阻隔天子的命令,再进军屯守黎阳,逐渐经营黄河以南,多造船只,修造武器,分遣精兵,奔袭边界,令他们不得安宁,我们则以逸待劳。如果这样,可以不用费心就平定曹操了。”郭图、审配说:“兵书的法则是兵力十倍于敌军就围而聚歼,五倍于敌军就追击攻打,力量对等就能够战斗。现在凭明公的神武,联结黄河以北强大的军队攻打曹操,易如反掌。现在如果不及时攻取,以后就难以图谋了。”沮授说:“听说挽救混乱,诛杀残暴的军队才叫义军,依仗人多势众的叫做骄兵,靠义出兵,所向无敌,而骄兵必败。曹操侍奉天子,建宫许都,现在起兵攻打,于义是相背离的。况且克敌制胜,不在势力的强弱。曹操法令严明,士兵精练,不同于公孙瓒,坐等受围困。现在放弃万无一失的战术,发无名之师,我很为明公担心。”郭图说:“周武王讨伐商纣,不可以说不义。现在攻打曹操,怎么能说没有名义呢!而且明公士兵精锐,将士想要奋勇出力,如果不及早安定大业,正是所说的‘天与不取,反受其咎’。这也是越国之所以成就霸业,而吴国之所以灭亡的原因。沮授的计划,只想做到确有把握,却不懂得机变。”袁绍于是不使用沮授的计策。
第七编 君道之吸取兴衰成败之教训(15)
曹操屯军官渡。袁绍当时率兵向南,田丰劝他说:“曹操善于用兵,变化无常,兵虽然少,但不可轻视。不如和他相持。将军你占据险固的泰山、黄河,拥有四州的士兵,外面交结英雄,里面治理农业。然后挑选精锐,分成奇兵,乘虚出击,骚扰黄河以南,敌人援救右边我们就攻打左边,援救左边就攻打右边,让敌人疲于奔命,人民不能安居乐业;我军不劳苦而彼军已经困乏,不用三年,可以坐等着攻克曹操了。现在放弃胜算,而使成败决定于一次战斗,如果不成功后悔都来不及了。”袁绍不听,于是屯兵官渡攻打曹操。
袁绍亲自带兵到黎阳。临行前,沮授把家财分给同族的人,并对他们说;“势力强大,声威无所不到,势力衰亡,就连自己的性命也保不住。悲哀啊!”沮授的弟弟沮宗问:“曹操的兵马不如袁绍,你怕什么呢?”沮授说:“凭曹操在兖州的明智和谋略,又挟天子作为资本;我们虽然打败了公孙瓒,士兵已经很疲劳困乏了,而且袁绍骄横,大将残暴,大军的失败一定在此一举了。扬雄曾说‘六国嗤瞳,为羸弱姬’,大概说的就是现在吧!”等到渡黄河,沮授又临舟感叹:“君王狂妄,将帅贪功。悠悠黄河,我能过得去吗?”袁绍果然被曹操打败。
袁绍进兵保守阳武,与曹操相抗衡。沮授又劝袁绍:“北方的士兵虽然多,但是果敢的劲头不如南方士兵,南军谷物短缺,财物不如北军;南军速战有利,北军持久有利。当今之计应当长期休战,用时间来拖垮南军。”袁绍不听从沮授的建议。
袁绍联结营寨,逐渐进逼官渡。许攸进谏说:“曹操兵少,却出动了全部兵力来攻打我军,许都留下的守卫部队,势力必定虚弱。如果分兵星夜奔驰,偷袭许都。攻下了,曹操就一定能够擒获了。如果攻不下,可以让曹军两头奔命,打败曹操是一定的。”袁绍又不用许攸的计策。
此时正赶上许攸家人犯法,审配囚禁了他们。许攸在袁绍手下不得志,投奔了曹操。许攸劝曹操偷袭淳于琼。淳于琼当时任督军驻军乌巢,离袁绍的军队有四十里。曹操亲自率军攻打乌巢。
当时,有谋士劝袁绍说:“曹操士兵精良,如果攻打淳于琼,必定攻克。淳于琼兵败,那么将军的大事巳去了。应当派兵救援淳于琼。”但其他人反对。他们认为不如攻打曹操的大本营,那样曹操势必还兵,这样乌巢之围不必救自然就解开了。可谋士认为曹操营地坚固,必难攻破,如果淳于琼等被擒,那么这些人全都要成为俘虏。最后,袁绍只派遣少量部队救援淳于琼,却用重兵攻打曹操的阵营,不能攻下。曹操打败淳于琼,焚烧了乌巢的粮草。袁绍的军队于是溃败,逃奔黄河以北。曹操借鸟巢之役彻底打败了袁绍,威名震天下。
例3:曹操统一中原
曹操在黎阳讨伐袁绍的儿子袁谭、袁尚,袁尚与襄熙逃往辽东。辽东太守公孙康杀了袁尚、袁熙,送二人的头给曹操,于是平定了黄河以北。
当初,曹操在黎阳攻打袁谭、袁尚,接连了几次打了胜仗,各将领想要乘胜攻打,谋士郭嘉说:“袁绍喜爱这两个儿子,没能选一个合识的继承自己,郭图、逢纪分别是他们的谋士,相互间必定争斗。如果我们攻打紧急,他们互扶助;如果攻打稍缓,他们就会开始内斗,如向南攻打荆州刘表,等待他们自生其变之后,再攻打,可以一举成功。”曹操说:“妙!”曹操刚刚征刘表,袁谭果然与弟弟夺冀州。
袁谭派辛毗向曹操投降,请求赦免以前的罪过。曹操询问群臣。群臣大多认为刘表强大,应当先征讨,袁谭不值得忧虑。荀攸说:“天下正发生大事,而刘表稳坐江汉之间,他没有夺取天下的大志。袁绍占有四州的土地,军队十万,靠宽厚得到众人拥戴,想让两个儿子和睦相处,继承自己的大业,这样天下就太平不了。现在兄弟交恶,势不两立。如果两人合力那么势力就大,势力大就难以图谋了。等到他们混乱而攻打,那么天下就不愁平定不了。这个机会不可以错过。”太祖于是答应袁谭的求和,打败了袁尚。
曹操攻打刘表,正赶上刘表去世,刘表的儿子刘琮投降了曹操。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初平元年,皇帝下诏拜刘表为荆州刺史,管理南接五岭北面包括汉水的广大地区,方圆千里,军队十余万。曹操和袁绍在官渡相抗,袁绍派人请求刘表出兵协助,刘表答应了却不派兵,也不支援曹操,想要坐观天下局势的变化。刘先劝刘表说:“现在天下豪杰争斗,两雄相持不下。天下的重心在将军身上。将军如果想有所作为,乘着双方疲困起兵,定会成功。如果不这样,就应选择一个合适的人归从,怎么能拥有十万军队却坐观成败呢?求援不能相助,见到贤人又不能归顺,这样双方的怨恨必定集中在将军身上,恐怕不能保持中立。曹操善于用兵,贤良豪俊多归顺他,必定会打败袁绍。打败袁绍后再移兵江汉,恐怕将军不能抵御。现在的上策,不如以荆州投降曹操,曹操必定看重将军的恩德。将军可以长享富贵,福禄延及后代,这是万全之策。”刘表不听。
汉献帝十三年,曹操亲自率军攻打刘表。曹军未到,刘表背上疽发去世。曹操屯军新野。傅巽劝刘琮归降,刘琼说:“现在我与各位占据楚地,主持父亲的事业,坐观天下大势,有什么不可以?”傅巽说:“逆与顺有原则,强与弱有定势。以臣子的地位来抗拒君王,是大逆不道的;用刚刚建立的楚地来抵御中原大军,是危险的;用刘备去攻打曹操,抵挡不住。三方面都不行,想要抵抗曹操的军队,必然自取灭亡。将军自觉与刘备比怎么样?”刘琮说:“不如刘备。”傅巽说:“假如刘刘备都不能抵抗曹操,那么就难以保全楚地,刘备也不能够保全自己;假如刘备能够抵抗曹操那么刘备也不会为将军效力,希望将军不要迟疑了。”刘粽于是率军归降曹操。当时刘备在荆州逃亡避难,刘表不能任用。刘备听说荆州归降曹操,于是逃到夏口。
第七编 君道之吸取兴衰成败之教训(16)
曹操与马超等人的军队以潼关为界,分兵两侧。曹操守住潼关,暗地里派徐晃等人夜渡蒲坂津,占据黄河西边扎营,曹操从潼关北渡黄河。没有过去,马超趋船急战。丁斐放牛马引诱马超的军队。马超军大乱,争着抢牛和马,曹操得以渡过黄河,在渭河南部安营扎寨。马超送信给曹操,请求割地送人质和解。曹公假意答应了。韩遂请求与曹操相见,到约定日期,二人会于马上,谈话并不涉及军事,只说京都以前的旧事,双方拊掌谈笑。交谈后,马超问韩遂与曹操说什么,韩遂说:“没说什么。”马超开始怀疑韩遂。又有一天,曹操给韩遂一封信,信中改动的地方很多,好像是韩遂改定的。马超因此更加怀疑韩遂。于是,曹操与马超会战,大败马超。诸将问曹操:“当初,马超据守的道路无兵据守,你不过黄河却反守潼关,拖延一段时间再北渡黄河为什么?”曹操说:“敌军据守潼关,如果我军进入黄河东部,敌军必定带兵把守各渡口,西部的军队就不能渡过黄河,所以我故意重兵攻打潼关;敌军全力在南部把守,西部守备虚弱,所以徐晃二人可以占领西河,之后,我带军北渡黄柯,敌军不能与我军争西河是因为两位将军已占据了西河。我们连接车辆,树立栅栏,作为通道,到达黄河南岸,既然不能取胜,暂且向敌军表明我方的软弱。渡军渭河后,修固军垒,任凭敌军辱骂,坚守不出,故意使他们骄纵;所以敌军不修建营垒,反而请求割地。我假意答应,是要敌军放松警惕,放松戒备,让战士养精蓄锐后,再出奇兵攻打,这就是所谓的‘疾雷不及掩耳,猝电不及瞑目’,用兵必须随机应变,没有一定之规。”
天子任命曹操为魏王。孙权称为吴王,占据江东;刘备袭击益州牧刘璋,占有西蜀,天下于是一分为三。献帝二十五年,曹操在洛阳去世。曹操的儿子曹丕,接受汉献帝的禅位。文帝曹丕驾崩,他的儿子曹髦继位,曹髦驾崩,他的儿子齐王曹芳即位。曹芳被废掉后,高贵乡公曹璜即位。后来,曹璜让位于司马昭,开始了晋朝的统治。
四、顺应形势,称王称霸
许多帝王都是于乱世之中奋起而称雄的,他们顺应天下形式而纷纷崛起,为自己建功立业。
例1:刘裕纵横称雄记
会稽王的儿子司马元显因为桓玄做得太过分,派兵玫打他。桓玄听说将要被讨伐,立即进军京城,杀死了司马元显。皇帝无奈下诏书封桓玄为丞相,封为楚王。后来干脆把帝位禅让给桓玄。桓玄字敬德,谯国龙亢县人,身体和相貌都很奇特。
宋高祖武皇帝刘裕,字德舆,彭城人氏,和刘毅、何无忌等人暗里图谋复兴晋政权,发兵平定了桓玄的反叛。
当时桓玄让桓弘镇守广陵,刘道规为桓弘的中军参军。刘裕让刘道规袭击桓弘;檀修镇守丹徒,刘裕是桓修的中兵参军,袭击桓修。到规定日期同时行动。刘毅、刘道规等袭击广陵以后,杀死了桓弘,率领桓弘的旧兵向南渡过长江。
刘裕、何无忌等袭击京城,杀死了桓修,率领二个州的兵马一千二百多人进军驻扎在竹里,向京城发布檄文。
檀玄让桓谦带兵驻守东陵,卞范之驻守覆舟山。刘裕的军队早晨吃饭时加了饭量,向覆舟山东南进军。让身体条件差的兵士登山时多打旗帜布满山谷。刘裕亲自率领大军进攻,士兵都拼死作战。桓谦的军队马上溃败逃走。桓玄一人骑马向江陵方向逃去,在将进入蜀地的时候,改变方向逃往枚回州,正遇上益州参军费恬的部下,被乱箭射死。
刘裕辅助天子恢复帝位,被委以将相重任,封为豫州郡公。不久蜀地的叛军谯纵割据称王,刘裕派手下将领讨伐并平定了叛乱。
刘裕让朱龄石率领二万士兵从江陵出发讨伐谯纵。刘裕告诫说:“刘敬宣以前从黄武出兵,无功而返。现在军队从青衣江出发,叛军料想到我们应出其不意,还是从内水进军。这样的话,涪城一定会有重兵把守,如果逼迫黄武,正好落入他们的圈套。现在我们从外水出击,攻取成都,派疑兵向黄武进发,这是克敌制胜的上策。”刘裕把这些写成信函,封面写道:“到白帝城后打开看。”将领们虽然出发,却不知道具体的去向,一直到了白帝城,打开书信,上面说所有部队都从外水出击,只有藏熹率军从广汉出发,率领老弱乘四方加板的十余艘大船向黄武进军。谯纵果然派谯道福率领重兵把守涪陵城。朱龄石进驻到彭模,离成都二百多里远。谯纵手下大将侯晖等人驻扎在彭模。
朱龄石对刘钟说:“天气这么热,敌方凭借天然险阻,很难攻打,白白让我们的军队疲劳。我想暂时养精蓄锐,乘机攻打敌人,你以为怎么样?”刘钟说:“不然。先前我方故意放出风声说大军从内水出击,所以谯道福不敢放弃涪城。现在大兵压境,侯晖等人已经吓破胆了,侯晖手下的兵士不难对付,乘他们恐惧的时候攻打,很容易攻克。攻克彭模,大张旗鼓前进,成都就守不住了。驻扎不动,虚实情况暴露,涪城的敌人再来,可就不好办了。到那时,向前不能作战,退后又没有什么依靠,两万多大军就会都被谯纵俘虏。”朱龄石听从了刘钟的建议。第二天攻打彭模,杀死了侯晖,连克数城,谯纵见大势已去,自杀而亡。
第七编 君道之吸取兴衰成败之教训(17)
姚泓在西京长安作乱,高祖讨伐并平定了叛乱,擒获姚泓。
鲜卑人慕容超盘踞青州,自称燕王。刘裕讨伐他,擒获慕容超。
当初,慕容超的叔父慕容德窃取三齐之地,慕容德死后,慕容超继承了他的位置,于是侵入淮北。刘裕想统一中华,抓住慕容超入侵的机会讨伐慕容超。大将军公孙五楼劝慕容超说:“吴地的士兵轻装而且锐利,难与争锋。派兵堵住大岘山,使刘裕军队过不来,是上策;坚壁清野,收割粟麦,是中策;呆在城中等待决战,是下策。”慕容超则认为:“派兵引诱敌人经过大岘山,用铁骑践踏他们,就能擒拿敌人,不必坚壁清野显得软弱。”
开始谋划这场战斗的时候,参与的人都提出敌人如果严守大岘山,不轻易出来交战,就会导致给养跟不上,不能坚持下去。刘裕说:“不会这样,鲜卑人生性贪婪,没有长远的策略,既希望胜利,也吝啬那些庄稼,不会轻易收割。认为我们是孤军深入,不能长久坚持,一定会挑衅我们和他决战,我们假意应战,等到我们一过大岘山,局势就对我们有利了。”进入大岘山后,不见敌人动静,刘裕高兴地说:“天助我也!我们的军队已经通过了险要之地,将士有拼死战斗的决心,田野里遍地是粮食,军队不会匮乏。敌人中了我们的计策,胜利是一定的了。”六月,慕容超派公孙五楼把守临朐,老弱士兵守卫广固。听说刘裕大军逼近,慕容超也来了,离临朐四十里的地方有条巨蔑河,慕容超派公孙五楼去抢占,说:“晋军抢先就不好战胜他们了。”公孙五楼飞快地进军。前锋盂龙符抢在公孙五楼前面占领了巨蔑河。公孙五楼只好退回。大军有四千辆车分两路缓缓前进,没等到临胸,慕容超的军队就纷纷到达。刘藩等率兵抵抗。
刘裕对檀韶等人说:“敌人的精兵都在,临朐留守的士兵一定是些老弱并且人数不会很多。你偷偷绕过他们的后边,袭击临朐,一定能攻克。多更换旗帜以迷惑敌人。使用攻克赵地的办法。况且我以前从海道进发。你们要大加宣扬。”檀韶等人击鼓进军。敌人看见后大惊失色,高呼:“从海上来的军队到了!”慕容超丢掉城池逃跑,于是攻下了临朐。敌方军队听说临朐已被刘裕攻陷,一时不知所措。刘裕亲自击鼓助威,士兵都奋勇作战,大败敌人。慕容超逃进广固,进军包围他,攻下城后抓获慕容超,押解到京城,并在建康处决了他。
卢循盘踞在南海郡,乘刘裕北伐,袭击建业。刘裕返回后,打败卢循。刘毅在荆州,背叛刘裕。高祖派将领讨伐并杀死了刘毅。
后来又有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反叛,刘裕又去讨伐他。
裴子野评论司马休之的叛乱说:“《尚书》主张考虑周全再采取行动,行动要把握好时机,像司马休之那样的行动,没有把握好时机。老天都厌弃,谁也没办法再去挽救。司马休之本人虽然很得民心,但能违抗天意吗?五种运势变化演进,没有不最终灭亡的国家。成为衰落的姓氏,处在昏乱的朝代,即使像商代的三位贤人那样有才德,尚且难逃颠沛流离的命运,况且豪杰侠义之士了!过去中原曾被惨无人道地践踏,现在四海之内都争着侍奉中宗,难道仅仅因为他是晋的后裔的缘故吗?他本人确实品德不凡,尊奉礼仪,所以才能统一南方,迅速兴起。到义熙年间,晋室腐败,衰朽不堪,仍旧想维持晋朝的统治,真是不识时务,多么愚昧啊!”
刘裕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被晋帝加封为相国,总领百官,作扬州牧,封给十个郡的地盘,进官爵为宋公。晋安帝死后,大司马琅琊王继位,刘裕进入朝廷辅佐他,并最终取得王位。
永初元年六月丁卯日,刘裕在南郊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用新的年号。在位三年后刘裕死去。
例2:萧道成称帝
刘裕亡后,太子刘义符继位。他做皇帝以后十分昏庸,司空徐羡之辅佐政事,把他废为营阳王,宜都王刘义隆被立为皇帝,就是宋文帝,是宋高祖的第三个儿子,后来被太子刘劭杀死。当初,刘劭和弟弟刘睿都不遵守礼仪,怕皇上知道,就搞巫术诅咒皇上。皇上听说后十分愤怒,想废掉刘劭并且杀死刘睿,重新考虑太子的人选。正在犹豫的时候。他把这件事告诉刘睿的母亲潘淑妃,潘淑妃又把这件事告诉刘劭。刘劭杀死文帝,自己继承了帝位。文帝被刘劭杀死后,武陵王刘骏起兵讨伐刘劭,杀死刘劭后,刘骏被拥戴为皇帝,就是孝武皇帝,他是文帝的第三个儿子。孝武皇帝死后,太子子业继位,就是前废帝。子业凶残,身边侍从寿寂之杀死了他。刘子业被杀死后,湘东王刘彧被立为皇帝,就是宋明帝,宋文帝第十八个儿子。孝武帝的儿子们,江州刺史晋安王刘勋、寻阳王刘子房等起兵反叛,宋明帝刘彧都打败了他们。明帝死后,太子刘昱继位。就是后废帝,他在位的时候凶残异常,总想杀死杨玉夫这个人。杨玉夫很害怕。七月七日这天晚上,刘昱让杨玉夫在织女星出现的时候告诉他。王敬则与杨玉夫串通好要杀死刘昱,杨玉夫在刘昱睡熟时候杀死了他,把它的脑袋送给齐王萧道成。刘昱被杀死后,顺帝刘准继位。刘准是宋明帝的第三个儿子,刘准最后把帝位交给了齐王萧道成。宋一共经历八个帝王,历时六十六年。
第七编 君道之吸取兴衰成败之教训(18)
齐太祖高皇帝萧道成,东海兰陵人,是宋的辅国将军。宋明帝初年,会稽太守寻阳王刘子房以及东部各郡起兵反叛。徐州刺史薛安都盘踞在彭城,归降魏,派侄子索儿攻打淮阴。晋安王刘勋派临川内史张淹从鄱阳道进入三吴地区。萧道成和北齐的贵族们一起讨伐平定了他们,明帝让他镇守淮阴。宋明帝七年,萧道成被皇帝召回京城。
宋明帝认为萧道成相貌不像臣子,而民间又传言萧道成将成为天子,更加怀疑他了。萧道成最初被皇帝征召的时候,部下劝他不要应召。萧道成说:“皇上杀死自己的子弟,是因为太子幼小,是为千秋万代打算,这不关外人的事。应该马上应召,慢了就会被怀疑。况且骨肉相残,不可能长远。祸患刚刚兴起,我将和你们共同努力。”
萧道成回到京城后,被封为常侍。宋明帝临死时下召让他和袁粲共同管理重要事务。江州刺史桂阳王休范起兵反叛,萧道成讨伐平定了叛乱。
当初休范起兵时,朝廷内外都很害怕。萧道成和褚彦回聚集在中书省谋划这件事,没有人开口讲话。萧道成说:“以前皇亲叛乱,都因为行动缓慢被击败。休范一定会吸取教训,派轻兵急速进兵,乘我们没有准备而偷袭。现在请让我去新亭阻挡休范的军队。”于是萧道成便悠闲地到新亭。还没等筑完堡垒,休范的骑兵就到了新亭。萧道成于是安闲地卧躺着,以此来安定军心。最终打败了休范。萧道成被封为中领军。太子刘昱怀疑并嫉恨萧道成。
刘昱曾让杨玉夫观察织女星出现后报告他,某天晚上正值七夕,杨玉夫胆战心惊,用千牛刀杀死了刘昱。杀了他之后把脑袋送到领军府,报告给萧道成。萧道成于是穿上军服连夜进人宫里。第二天早晨,袁粲等人来商量处理这件事。袁粲刚要说话,萧道成头发胡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