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这个历史挺靠谱-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据说原来中华门后边有一座关帝庙,当然现在都给拆了。那关帝庙里的关帝,就是明熹宗亲手做的。所以他在位的时候不理朝政,整天做木匠活,太监魏忠贤趁机专权。
明朝中后期以来,王振、刘瑾、魏忠贤这些大宦官相继专权,这是朝政最腐败的体现。东汉、唐、明三朝,宦官专权最烈。魏忠贤这阉狗专拣皇上做活儿的时候跟他奏事,皇上很不耐烦,你没看我正忙着呢,朝政关我什么事,床头柜还没做好呢,你看着办吧。
这样,魏忠贤独揽大权。这阉狗一个字不认得,居然能跟孔子并列,全国各地到处给他建生祠。皇上一下圣旨,就是朕与厂臣如何如何。皇上是万岁,魏忠贤称九千岁,跟“太平天国”的“东王”杨秀清一样。朝政腐败到这个程度,就爆发了农民起义。
第5节 闯王进京,崇祯殉国
驿卒造反进北京
明末农民领袖主要是李自成和张献忠。张献忠是一个土匪,主要“斗争事迹”是屠四川。他说四川有七种人该杀,种地的该杀,经商的该杀,读书的该杀,当官的该杀,当兵的该杀……反正就是没有人不该杀,也不知道四川怎么惹他了。等大清平定四川之后,整个成都府只剩几十户。老虎在大街上走,是真的华南虎,不是拍的照片。
李自成原来是当驿卒的,朝廷把驿站一裁撤,下岗了,造反了。李自成提出一个口号叫“均田免粮”。这一下,老百姓都跟着他。分田地、不交租,脑残们都信,跟着他干。你想他给你地,又不收租,那他吃什么?他还得吃的比你好,这明显是扯嘛,但当时大家都信,包括一些落魄书生。他原来被官军打得只剩十八骑,后来又发展到百万之巨,兵势浩大,逼近北京,沿途州县传檄而定。除了宁武关总兵周遇吉奋勇抵抗、壮烈殉职外,李自成没遇到什么大麻烦就打到了北京。
祖宗作孽,儿孙承受
明朝当时在位的是明思宗崇祯帝,17岁承继大统,从他那木匠哥手里接过来一个烂摊子。“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好不容易明朝出了个好皇帝,想整治朝纲,安定天下,结果祖宗作恶,报应在他身上,来不及了。大明朝在他爷爷万历的时候就应该完蛋,靠惯性又活了这么多年,报应在他身上了。他17岁即位,在位17年,不观歌舞,不宠嫔妃。他只有一个皇后、三个贵妃。每天都是夜里一两点钟睡,早晨四五点起,坚持了17年。
天下是越来越乱,怎么办?越是到处扑火,这火就着得越是旺。思宗没受过良好的教育,明朝皇室对教育抓得不紧,没盯着孩子们学奥数、进名校、上实验班,皇子们好多不学无术。清朝后来吸取了教训,基础教育从娃娃抓起,皇子五岁进学读书,什么时候皇上给你派差,让你干事了,你才算毕业,嘉庆皇帝在宫里读了30多年书,博士后后了。思宗点子不多,性子太急,又刚愎自用,他总怕臣子们嘲笑他学历造假,所以对臣子们刻薄寡恩。让你半年替朕平定闯贼,行吗?大臣说行。到半年头上,眼瞅着要平定了,半年平不了,八个月准能平定的时候,皇上肯定把你杀掉,因为你骗我,你说半年平定但没平定。皇上,再容两月?不容,你罪犯欺君!他在位17年,内阁首辅换了51个,平均一年仨。最后李自成攻进北京,三百年江山社稷化作尘泥。皇后上吊了,贵妃上吊了,俩皇子放跑了,让他们将来中兴大明。皇上给公主咔嚓一刀,没砍死,掉了一条胳膊,就是独臂神尼,吕四娘的师父。然后他带着太监王承恩逃到万岁山,自缢殉国,自缢前用头发盖住自己的脸,无颜见祖宗啊。他咬破中指,在衣服衬里给李自成写了封血书:“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亡国之臣。”所以你不要用这帮大臣。“朕死后,任贼分裂朕尸,毋害百姓。”你可以把我撕巴碎了,勿伤百姓。
清朝入关之后,就给思宗自缢的那棵树套上铁链子,称为罪槐,树就枯死了。现在这棵不知是啥时候种的,那么细。民国十九年立了一块碑,上书“明思宗殉国处,故宫博物院敬立”。1944年,甲申三百年,又立了一块碑。这俩碑不知啥时候给移走了。1944年立的那块碑保存完好,民国十九年的那块断成了三截儿。2004年甲申三百六十年,终于拨乱反正,又重新都立在那儿了,但明显能看出来,“明思宗殉国处”那块碑是中间拿白水泥给黏上的。
第6节 跟明朝死磕
努尔哈赤誓师伐明
明朝初期,东北女真人分成了三部:海西女真、建州女真、野人女真。野人女真最落后,建州女真文明程度最高。他们居住在辽宁,跟明朝和朝鲜交界,挨着“大中华”、“小中华”(朝鲜王朝自称“小中华”)。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精通汉语,熟读《三国演义》,汉文化水平很高。他们家世袭建州卫都指挥使,配龙虎将军印。这是明朝给他们封的官,行羁縻之策。努尔哈赤少年孤苦,后妈不待见他,把他轰出去了。后来,明朝打仗的时候,又把他父亲和祖父误杀了。二十五岁的时候,他用先祖留下的十三副铠甲起兵,慢慢统一了女真各部。
努尔哈赤创立八旗制度,兵民合一。这就像金朝的猛安谋克制,一个谋克是一百户,十个谋克是一猛安,一猛安是一千户。猛安相当于千夫长,从四品;谋克相当于百夫长,从五品。八旗制度,是三百人一个牛录,设佐领一人;五牛录一个甲喇,一千五百人,设参领一人;五甲喇为一个固山,七千五百人,设都统一人。每个固山用一面旗来表示,一开始是红黄蓝白四面旗。后来,归附的人口多了,就在旗上圈边,红旗镶黄边,其他旗镶红边,形成了镶四旗和正四旗。
在清朝,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为上三旗,正红旗、镶白旗、镶红旗、正蓝旗和镶蓝旗是下五旗,镶蓝旗的地位最低,镶黄旗的地位最高。宫里的侍卫,一定都是上三旗子弟。后金征服了蒙古,蒙古人就被编入八旗,再后来收服了很多汉人,入关以前归附的汉人,也被编进了八旗。这样就是三八二十四旗。清朝的旗人不一定是满族人,旗汉非婚,但是皇帝可以娶汉旗,乾隆的母亲就是汉旗的,所以清朝皇帝实际也有汉族血统。当然,汉旗不可能做上皇后了,皇后必须是满洲人或蒙古人。这样来算,八旗一共才六万人,满、蒙、汉三个八旗,也就是不到二十万人的样子。
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因为历史上已经有一个金国了,所以这个金被称为后金,但是当时就叫大金。称汗建国后,努尔哈赤率兵两万,以《七大恨》誓师伐明,连下辽东70余城,国力就越来越强大。一开始定都赫图阿拉,后来迁都沈阳。
努尔哈赤一死,皇太极即位,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皇太极就是清太宗。到皇太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入主中原的意思了。以金为国号容易引起中原汉族人的反感,所以改国号为清。按照五行学说,明朝是火德,清朝是水德,水灭火。另外,清跟金在满语里边读音都一样。
李自成兵败身死
1644年,李自成占领北京,明朝的平西伯、山海关总兵吴三桂降清。吴三桂麾下四万铁骑,都是明军精锐。有的历史学家认为明朝亡就亡在没有攘外必先安内。如果皇帝要是明白这个道理,应该立刻跟女真人讲和,割关外土地,然后,把关宁铁骑调进内地,镇压李自成。关内平贼的部队全都是不入流的部队,精锐全都在东北跟满洲人打仗,最后还全军覆没了,一再失败。如果把关宁铁骑调进关来打李自成,那李自成说不定就完蛋了。李自成部乌合之众,一帮饥民,没得吃,闯王来了不纳粮,跟着李自成跑吧,手持木棒、钉耙、粪叉子,如果跟精锐的关宁铁骑作战,肯定不行。吴三桂一看皇帝殉国了,就准备投降。闯王封他为侯,他到北京来参拜李自成,行至唐山,探马来报,你们家被李自成给抄了。
李自成们一进北京,眼珠子都掉地下了。我们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抢吧!就跟后来洪秀全进南京那感觉一样。李自成成立了一个机构,叫做“比饷镇抚司”,逼着明朝官员拿钱。假如你是明朝宰相,你拿出二十万两银子来。你是明朝的部长,十万两;局长五万两。没有?一百斤大沙袋子往你身上压,看你有没有。让家里拿钱,掘地三尺也给我弄出来。一个月,李自成在北京弄了三千万两白银。明朝真有钱!思宗皇帝让文武百官捐款劳军,谁都不肯捐,最后弄得个国破家亡,什么也没捞着,全都让李自成给弄走了。每一个李自成的手下,腰里都是沉甸甸的黄白之物,准备回家“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呢。得,吴三桂反了。
吴三桂听说家被抄了,不以为然地说这是误会,我一去,家产自然发还,继续前进。探马再报,你爸爸让李自成逮了。这是误会,我一去就会放回来,接着往前走。探马又报,陈圆圆让李自成手下给霸占了,吴三桂怒了!大丈夫不能保有妻子,有何面目活于天地之间!陈圆圆是秦淮名妓,跟李香君、柳如是、宼白门等并称秦淮八艳,是吴三桂的爱妾,你把我爱妾掠走了,我跟你没完。拨回马头回山海关,下令全军给崇祯皇帝戴孝,实际是给陈圆圆戴孝。皇上都死了那么多天了,你才想起来给他戴孝?所以吴伟业的《圆圆曲》里说:“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要跟李自成决一死战。
吴三桂一反,李自成怒了,你就这点人马还跟我叫板?李自成亲率20万大军征讨吴三桂。吴三桂一看,李自成来玩命了,来了20万大军,我才这么点人,万一打不过怎么办?于是吴三桂就跟清朝联系,借兵复国。事成之后,本朝分裂疆土以报。而且流贼在京城祸害了一个多月,弄了三千多万两银子,这些钱都归你。多尔衮一想买卖可以干,清朝在统一中国之前几次入关都是借道察哈尔从蒙古打进来的,山海关一直打不进去,现在吴三桂跟我借兵,机不可失。多尔衮亲率10万八旗劲旅,昼夜兼程赶到了山海关外,但是没有答应吴三桂的请求,先拥兵观望。
等李自成率20万大军赶到,跟4万吴军激战于山海关一片石。20万闯军跟4万吴军打了一上午,将将战平。由此可见闯军的战斗力不怎么样,都是一帮饥民,没有受过什么军事训练。只不过明朝人心尽散,闯军进京的时候沿途不断壮大,号称百万,但多一半都是家属。再说进京一个多月几千万两银子,腰里沉甸甸的黄白之物,仗打完了我该回家当地主去了,买房子、买地、娶媳妇,这个时候你让我战死?谁干这事啊!所以只跟吴三桂打了个平手。但毕竟闯军人数占优,吴军渐渐不支。吴三桂亲自到多尔衮大营,说你必须帮我了。
多尔衮这时候提出条件,剃发归降。吴三桂万般无奈,剃发降清,清吴联军大败闯军。李自成身中数箭,狼狈逃回北京,在紫禁城的武英殿即皇帝位。因为太和殿的金龙凿井,龙嘴里叼着一颗珠子,你要不是真龙天子坐上宝座,这龙就把珠子吐出来砸死你。李自成知道自己不是真龙天子,没敢在太和殿即皇帝位,只敢在武英殿登基,一天后就狼狈撤出了北京,临走之时一把大火把紫禁城烧为平地。我们现在看到的紫禁城是清朝的,明朝的紫禁城让李自成给烧了。
清朝入关的时候,部队就二十几万人,当时闯军号称百万,当然一多半是家属;张献忠号称50万;南明朝廷也拥兵百万,清军跟他们是1:10的比例。但清军兵分三路南下,豫亲王多铎为扬威大将军,率军进攻南京;克勤郡王岳托为辅国大将军,进攻河南;英亲王阿济格为奉命大将军,进攻陕西。清军南下,先锋官就是吴三桂,吴三桂急着把陈圆圆弄回来,所以马不停蹄,打得李自成狼奔豕突,百万大军作鸟兽散。逃到湖北九宫山的时候,只剩下万把来人。据说他去勘察地形,被一个农民一锄头给刨死了,农民皇帝倒在农民的锄头下。过去历史书上一直说李自成是被地主阶级的团练武装杀害的。不对,是被一个朴实的农民刨死的,猪八戒啃猪蹄,自残骨肉。这农民也不是什么武装,就是觉得他衣服不错,马不错,想据为己有,改变自己的生活条件,幸福地奔上小康之路。
其实,这跟李自成的想法做法都是一样的,农民起义不就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吗?要想“拯救”天下的穷苦人,我得先把自己“拯救”了,给穷苦人做个表率,告诉他们幸福生活是这个样子的!所以,我不上天堂谁上天堂?于是,这农民率领自己的儿子、侄子、外甥,爷儿几个一块儿动手,把李自成弄死了。李自成一死,农民才知道弄死这么个大人物,赶紧报给县衙,县衙表扬他,奖了他不少银子,他们家变成地主了,终于实现了世世代代的梦想。
缺乏名将国事艰
吴三桂灭掉李自成立了大功,然后率军追击南明余部。明朝灭亡之后,宗室建立了五个小朝廷,总称南明。福王朱由嵩建立了弘光政权,在南京,一年被灭。鲁王朱以海在浙江监国,半年就完了,后来朱以海依附于郑成功,死在了台湾。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立了隆武政权,也是不到半年就完了。唐王的弟弟在广州建立了绍武政权,几天就完了。时间最长的是桂王朱由榔建立的永历政权,长达18年,吴三桂主要就是跟朱由榔打仗,一直把朱由榔追入缅甸,吴三桂大军压境,缅王就把朱由榔一伙捆绑起来送给了吴三桂,吴三桂在昆明十字坡用弓弦绞死了朱由榔,明皇室最后复国的希望被吴三桂给绞杀了。朱由榔手下的晋王李定国,他的部队一直在缅甸,李定国临终前给部下的遗言就是宁可死在异国他乡,也不能回国降清。李定国几千部众就在缅甸世世代代生息繁衍下来,主要居住在中缅边境的果敢,缅甸今天有一个果敢族,其实就是当年李定国带来的这些部下,是汉族人。你到中缅边境那些特区一看,感觉那地方就是中国的土地,满眼全都是汉字,很不起眼的地方写着几个缅文。缅甸果敢民主同盟军成立大会的会场,完全跟中国国内一模一样,军装都跟解放军相似,街上的电话号码写着国内直拨,不是拨仰光,是拨昆明,区号都跟昆明一样08××。分不清是缅甸还是中国,挂的是缅甸国旗,听到的全是汉语,看到的全是汉字,这就是果敢族。
当时南明的形势比当年的南宋要好得多,南宋在那样的情况下,还能够坚持抗金,跟金朝并立了一百多年。而南明那么快灭亡,就因为缺乏像岳飞、韩世忠这样的名将。基本上是清军一南下,明军就全投降了。整个广东省就是明朝降将李成栋带着四千一百人就征服了,所以清朝很快便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第7节 清王朝里的怪现象
小毛孩干掉大勇士
清朝是以异族入主中原,更希望自己的统治能长治久安,别走蒙元的老路。
为此,清朝在官制的设置上采取了更加集权的措施。清初,中央设内阁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
太祖皇帝努尔哈赤攻打宁远的时候,被明将袁崇焕用红衣大炮击伤,半年后,突然死去。驾崩时,并没有留下遗诏由谁来即位,后来是八贝勒皇太极承袭了汗位。但他承袭汗位之后,是与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共议国政。上朝时,宫殿放宝座的台阶上摆四把椅子,四大贝勒坐下来共议国政。后来代善主动说,我不行,你来。代善是太祖第二子,长子褚英早死,代善就变成了长子。他德尊望重,年高德劭,后来封和硕礼亲王。清朝开国有八个铁帽子王,代善一家就出了仨,一个是他自己,礼亲王;第二个是他儿子岳托,克勤郡王;还有一个孙子是顺承郡王。他功劳和辈分都最大,他对皇太极一谦让,阿敏和莽古尔泰就也从台阶上下去了,变成皇太极独尊。
但这种八旗旗主共议国政的遗风尚在,最终威胁到了中央集权和皇权。议政王大臣会议作出的决议,“虽至尊无如之何”。皇上也没辙。到了圣祖康熙爷时,情况有了变化。康熙皇帝是一代雄主,冲龄践祚,就是小屁孩当皇上。祚指皇统,今天北京朝阳门外东岳庙对面的神路街,牌坊上还是四个大字——永延帝祚。康熙是世祖顺治第三子,那个时候,清朝还没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康熙的大哥叫福全,二哥叫常宁,他叫玄烨,这肯定不是汉名,从他的儿子开始才起汉名,排行辈分,都叫胤×。雍正皇帝叫胤祯,他一登基,其他兄弟就不能胤了,都改成了允×。而太祖、太宗、世祖、圣祖都是满族名字音译过来的。玄烨为什么能登基呢?因为他出过痘,按现在的话讲就是得过天花,所以圣祖皇帝是个麻子,脸上有得天花出痘的痕迹。他那两个哥哥没出过天花,当时出天花是非常危险的,弄不好就over了。那俩小孩儿没出过天花,当了皇帝,万一出痘over了怎么办,清朝多一个殇帝。所以干脆让出过痘的玄烨做皇帝。
康熙即位的时候只有八岁,虽然有他的祖母孝庄文皇后辅佐,但实际上大权是在四个辅政大臣手里,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和鳌拜。索尼年事已高,没多久就挂了;遏必隆是那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爱管事的人;最张扬的就是鳌拜;苏克萨哈跟鳌拜对抗,势不两立,最后鳌拜把苏克萨哈弄死了。鳌拜大权独揽,欺君罔上,跟皇上撸胳膊挽袖子,唾沫星子能喷到皇上脸上去。他要杀直隶巡抚,皇上不下旨,他自己写圣旨,抢过皇上的御玺用,目无君上。康熙皇帝看不下去了,16岁时就把鳌拜给做掉了。他弄了一帮宗室子弟,整天玩儿摔跤,等鳌拜上朝的时候,靠这帮小孩们将鳌拜摔倒。鳌拜是百战名将,膂力过人。当年明朝末年,流民造反,盘踞四川的张献忠就是被鳌拜给射死的。张献忠50万众,清军是7000铁骑,趁夜截营,鳌拜披手一箭,正中张献忠面门,当时完蛋,献不了忠,改现眼了!鳌拜自此号称“满洲第一勇士”,但猛虎架不住一群狼,被一帮小孩制服了。除鳌拜之后,16岁的圣祖皇帝亲政。
南书房里不读书
圣祖亲政后,面临着极大的内忧外患。首先就是三藩问题。三藩原来都是明朝的辽东守将,归降大清。明朝有一个着名的大臣叫袁崇焕,原来是辽东的督师,因为守卫皮岛的大将毛文龙不听袁督师调遣,所以袁督师就把毛文龙杀了。皮岛在今天的朝鲜,毛文龙驻守皮岛,扼守鸭绿江口,对后金是一个威胁。袁崇焕一杀毛文龙,毛文龙的三个部下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就归降了清朝。现在很多人认为袁崇焕不该杀毛文龙,认为这是袁崇焕的失策。清朝封这三人为王,合称叫三顺王,因为他们的王号都带有一个“顺”字。三顺王教会了清军怎么使用大炮,原来清朝跟明朝打仗,如果是野战,明军肯定完蛋,步兵打不过骑兵。袁崇焕总结出来一个经验,别跟清朝人野战,凭城用炮。骑兵爬不了城墙,战马害怕炮轰。三顺王教会了清军用炮以后,清军再攻城就容易多了。在清军入关之后,耿仲明受封靖南王、孔有德受封定南王、尚之信受封平南王。
定南王孔有德在跟南明作战时战死,他是被张献忠的义子、永历帝封的晋王李定国杀掉的。李定国一直忠心耿耿扶保明朝,失败后残部退入缅甸也不肯投降。定南王被杀掉之后,只有一个叫孔四贞的女儿留了下来,孝庄文皇后觉得孔四贞孤苦无依,就把她收为义女,封为和硕公主。这位公主死后,不能埋进东陵,因为东陵里面的公主都是满洲公主,人家是正牌的,你是山寨的,所以她就葬在了北京公主坟。也有人说公主坟埋的是嘉庆皇帝的两个闺女。但我感觉是孔四贞的可能性比较大,要真是嘉庆皇帝的闺女,肯定埋在东陵里,不可能埋那儿。
这样一来,三顺王还剩俩。后来吴三桂降清,清军顺利入关,定鼎中原。一直到清朝中后期了,后妃填的《九九消寒诗图》,最后一句还是“三桂领兵南下去,我国大清坐金銮”。说明吴三桂引军入关的功劳,清朝还是承认的。所以吴三桂受封平西王,镇守云南。平南王尚之信镇守广东,靖南王耿仲明镇守福建。后来靖南王位往下传了两代,耿仲明、耿继茂、耿精忠。尚之信传给他的儿子尚可喜。吴三桂高寿,七八十了,一直做平西王。这三个人分别镇守云南、广东、福建,那些地方山高水险,八旗兵不耐暑热,驻扎都驻扎不了,所以实际上就是三个割据的独立王国,对中央集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当时朝廷一年的收入4000万两白银,花在三藩身上的大概就有2000万两。三藩自置僚属、自备兵马,不听中央调遣。康熙皇帝决定削藩,把这三藩给撤了。这一撤,三藩反了,吴三桂打出旗号——反清复明。还真有人信,但明朝不就是你亲手灭的吗?末代皇帝都被你绞死了,你还反清复明?但当时连朝鲜都准备起兵响应。朝鲜在明朝灭亡之后念念不忘大明抗倭援朝,对朝鲜有再造之恩,朝鲜君臣整天叫嚷着北伐,要练十万雄师,练了N年这十万雄师也没练出来。再一琢磨,清朝再弱,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