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这个历史挺靠谱-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成了日本的统一,建立了日本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从1192年到1868年这600多年间,天皇没有任何权力。
大化改新之前,苏我氏、物部氏执政,天皇没权。改新之后,天皇有了200年的权力,然后开始了藤原氏的摄关政治。外戚靠边站之后,就进入到幕府时期,也就是说日本有虚君的传统。为什么它能够搞君主立宪,因为天皇习惯了没权力,有权他不适应了。小日本跟中国较劲的时候,老说我们大日本天皇万世一系,从传说中的神武天皇到现在的平成天皇,125代,皇统没有断绝。你们中国皇上谈不上神圣,你们的皇上老换,一会儿李唐,一会儿赵宋,一会儿朱明,所以你们不是奉天承运,我们天皇才奉天承运。
问题是,你换天皇干吗?外面下大雨,天皇宫里下小雨,睡一宿觉,挪几个地方,拿盆接着雨,这就是天皇的皇宫。天皇卖字,宫女卖身,只能这么活了。外地诸侯来朝见天皇,天皇第一件事,是去当铺把朝服赎出来。大臣一来,天皇就哭穷,没钱啊,借我点钱吧。大臣一给钱,天皇特高兴,你说你要几品官,别不好意思,我给你升。有的天皇即位20年才有钱举行登基大典,死后20年才能入土为安。这种日子谁要过?所以没人想替代他,他就万世一系了,一帮倒霉催的。而日本真正掌权的人换得很勤,100多年一换,这是日本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天皇相当于中国的孔子,哪朝哪代,不管王朝怎么更替,孔子的后代都是衍圣公,到了中华民国,他还是衍圣公,一个道理。日本的天皇不掌权,有虚君的传统,明治维新后就能够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等级森严不自由
说到明治维新的背景,首先就是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这里面又涉及日本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日本的社会结构不同于中国,却同于西方,表面上看,日本跟中国一样,人分四等——士、农、工、商,但是跟中国最不一样的地方,是四民的身份不能转化,中国农工商能成为士,相互可以转化,通过科举就能实现。
我们看山西的晋商,开药铺的,弄个四品道台,逢年过节,坐着大轿,出去显摆,没问题,直接捐个官就行,所以中国的统治阶级基础牢固。科举制度一搞,把任何对统治阶级不满的力量都转化成了拥护的力量。洪秀全要是能考上,他至于造反吗?清朝可能会多了一个和诙蛘咧苯痈枪瞳|了。在中国古代,搞革命推翻统治不容易,因为统治阶级的基础太牢固了。想成功,有捷径,不用造反,读书就行,再苦也比掉脑袋强吧。
日本不行,身份是不能转换的。日本在全面学中国的时候,有两个东西没学,宦官和科举,宦官没学挺好,科举没学就出问题了。不科举,怎么选拔官吏?在日本,官吏是世袭的,相当于中国的先秦时代,世卿世禄。要想担任摄政关白,必须是藤原氏出身,藤原氏后来分成了5家,近卫、鹰司、一条、二条、九条,只有这5家人可以出任摄政关白。甭管摄政关白有用没用,最起码名义上是日本最高级的官位。要想担任征夷大将军,一定得出身源氏,室町幕府是足利氏,德川幕府是德川氏,但是他们的祖先都出自于源氏,这样形成了日本森严的社会等级。
名义上高高在上的是天皇,幕府给他5万石白米的年俸,还打七折,外加经常拖欠,天皇要拿5万石白米养活两千多家依附于他的公卿。所以生儿子都养不起,只能降为臣籍,赐给姓氏,自谋出路去吧。对不起你了,你够18岁了,我不管了。天皇只是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
天皇之下就是将军,这是日本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将军占有日本1/4最富庶的土地,剩下的3/4,分给260多家大名。
大名相当于我国先秦时代的诸侯,共分三种:谱代大名、亲藩大名、外样大名。谱代大名与将军同姓,德川氏、水户氏、一桥氏等,从德川一家繁衍出来的。这种大名,一共就7家,260家大名里,跟将军同姓的只有7家。咱们先秦时候,周武王分封71个诸侯国,姬姓诸侯40国,就是怕异姓诸侯造反。日本可倒好,同姓诸侯一共就7个。亲藩大名要么跟谱代有婚姻关系,要么就是在德川幕府建立之前就归顺德川的,数量也不多。绝大多数大名属于外样大名。将军不待见他们,他们也不待见将军。现在你兵力强大,我暂时装孙子,有朝一日,我要起来造反。明治维新最后能够成功,靠的是西南四强藩的力量,长州、萨摩、土佐、肥前都属于外样大名。像萨摩藩的藩主岛津氏,当年对丰臣秀吉、德川家康都不服,仗打得很厉害,他是万般无奈被迫降曹,一有机会就反。
大名再往下就是武士了。武士也分等级的,最高级的武士叫旗本。日本当时3200万人口,武士占了200万人,而旗本武士不到5000人。旗本武士可以出任幕府的各级官职,比如《聪明的一休》里面的新右卫门,他的官职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北京市市长兼北京市卫戍区司令兼北京市公安局局长兼国务院宗教事务管理局局长。你看他整天嘻嘻哈哈,跟小和尚凑一块儿玩,其实是相当大的官。他为什么整天跟一休一起玩?因为他是管寺庙的官。旗本武士有的年俸能超过万石,跟穷大名相比,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而且深受幕府信任。
旗本往下,是御家人武士。御家人在日本也不到两万,一般都可以出任大名的各级官职,打仗的时候,都是顶盔冠甲的大将。
再往下,通称中下级武士,最惨的武士叫足轻。顾名思义,打起仗来他们就是步兵,“足”就是脚丫子,“轻”就是无足轻重,死了就死了。足轻武士打仗没有盔甲,脑袋上一个斗笠,底下穿着草鞋,挺着竹枪,上去跟人干架。要是在中国,足轻武士也是有可能升到旗本的。岳飞不就是小兵出身的吗,32岁就当节度使了。可日本不行,日本各级官职都是世袭的,旗本的后代永远是旗本,御家人的后代永远是御家人,足轻的后代永远是足轻。这玩意儿就气人了,今天的军队,就是没有仗打,少尉满了三年,照样升中尉,中尉满三年,升上尉了,上尉满四年,我就是少校了。我得一级一级晋升啊,你不能让我永远是少尉。原来战国时代,武士在战场上立功,斩了敌人的首级,也可以晋升。德川幕府统治200多年,太平盛世,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下级武士有什么机会出人头地啊?他们的俸禄非常微薄。日本武士的俸禄是发白米,要把白米卖成钱,卖米的时候,米价是米商说了算的,显然这样武士就亏了。要不然你就吃米、穿米、喝米,你爱怎么着怎么着。没办法,只好遭人家的盘剥,得到的非常少。
本来武士是很骄傲的,他们有两个特权——称姓、佩刀。日本人本来都没姓,只有武士有姓。天皇到现在都没有姓,天皇全叫×仁,乍一看这日本天皇们的名字,以为是哥俩呢。明治天皇叫睦仁,你看这名字起的,和睦仁爱,其实最孙子了。之后的大正天皇叫嘉仁,昭和天皇叫裕仁,今天的平成天皇叫明仁,皇太子叫德仁。只有武士有姓,老百姓没姓,有个名招呼就行了,三四郎,七八郎,二百五,取数字图个吉利。
等明治维新一成功,日本政府觉得老百姓没有姓,特羞耻,不是文明国家,所以颁布了《苗字必称令》,在规定期限内,每个人都得有姓,没姓不给上户口。日本人没有中国这么悠久的姓氏传统,只好逮什么姓什么:山本、山上、山下、山田、田中,山田就是种地的吧,田中更是,还有大岛、小岛、大桥、小桥。那会儿没有冰箱、彩电,要不然日本人就会姓这个。姓犬养的,他们家是养狗的;姓猪饲的,他家是养猪的;还有姓猪口的;还有姓御手洗的,就是厕所,也有人说是寺庙里洗手的水池。不管是什么吧,以后到了日本,看到谁家门口挂这个牌子,千万别以为是公共卫生间。
中国13亿人,算上少数民族,5000多个姓氏。日本1。3亿人,20多万个姓。要是哪个姓过百万,就绝对是大姓了。比如佐藤、田中。在中国的马路上喊张小姐,会有无数人回头,不知道你喊谁。你要在日本大街上喊人家的姓,绝对就一个人回头看你,就他姓这个姓,没有第二个人。
日本武士腰里都插两把刀,短的叫肋差,用来割取敌人的首级或者剖自己的肚子。长的,如果是刀刃向上佩带的,叫打刀,刀刃向下的叫太刀。
武士的发型跟老百姓的也不一样,顶上留一疙瘩,中间剃掉,后面编成辫子,拿绳一绑,称为“月代”。武士称姓佩刀,这是特权。衣衫褴褛的武士,遇到了锦衣玉食的商人,你不给我让路,拔刀斩之,不负任何责任。武士打造出一把新刀,要试试这刀快不快,夜里上街砍人,碰上流浪汉或者晚上经过的市民,一刀劈死。嘿,我这刀挺快的嘛。第二天警察一看,这儿有一个人身首异处,肯定是武士练刀呢,得了,哥们儿,你认倒霉吧,报了案也没人管。
日本人最崇拜武士,武士可不是一帮莽夫,他们相当于中国的士这个阶层,知识分子阶层。他们能文能武,本来很骄傲,现在随着德川幕府的衰落,经济水平不断下降,武士惨了,腰里的两把刀不带了,肩膀上多了一把锄头,穿着短裤,下地了。有的说锄禾日当午,我受不了,所以糊伞、糊扇子,日本的手工艺品非常漂亮,美轮美奂。还有这些苦都吃不了的人,干脆给富商当干儿子,或者给富商当上门女婿。在日本,谁要做上门女婿,姓女家的姓,那跟奴隶的地位差不多,受歧视,公司都不要你,觉得你这个人没本事。你活不下去,可以自杀,好歹像个武士一样。当上门女婿,你生活倒是无忧了,身份可就变了。
中下级武士对现实的不满,是日本明治维新能够成功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换个老师努力学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日本的土地制度跟中国的大不一样,是领主土地所有制,土地不能买卖。不像中国,土地可以买卖。你读了书,科举做官,买了地,你就由农民变成了地主。岳飞那么爱兵如子,那么廉洁,冤死的时候被抄家,还4000多亩地呢。像韩世忠这些大将,家里都拥有良田几万顷,原来都是小兵、穷出身。有了钱,就可以买地,就变成了大地主。但在日本不可能,在欧洲不可能,土地是领主的,领主的土地是分封下来的,相当于中国先秦时代。所以要想获得土地,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必须造反推翻这个制度,除此之外没有别的选择。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也是促成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这时候的日本,既有内忧,又有外患。1853年,美国亚洲舰队司令、海军准将佩里率领四艘军舰来到日本的舞鹤港,要求日本开港。此前,日本闭关锁国200年,只留长崎一地与中国、朝鲜、荷兰三国通商,没有幕府的特许状,日本船是不能出海的,日本渔民出海捕鱼,船被吹到别国,如果回国,就是斩首。因此日本渔民漂到俄罗斯就不回来了,回来就是找死。
200年闭关锁国,现在美国军舰来了,要求日本开港,日本人拒绝了。日本武士穿上祖传的华丽的大铠,骑上宝马,系上宝刀,带着随从,去跟美国人干仗。美国300名海军陆战队员登陆,佩里将军下令鸣枪前进,一开枪,日本所有的战马全惊了,没听过这声音,转身就跑。日本人划着小船,准备火烧“赤壁”,给美国军舰点厉害。美国人一开炮,打不着日本船,太小了,炮弹掀起的浪,就把日本的船全弄沉了。日本人明白,这回面对的是前所未有的对手。
中国闭关锁国的时候,对外界的事情不屑于了解,英国在哪儿关我什么事,我知道这个干吗啊?日本不一样,每一艘来日本的船和日本归国的船,都要给幕府交“风说帖”,哪怕道听途说的事都可以,在国外有什么见闻,现在世界形势怎么样,你必须给我个交代。幕府利用这个来了解外部,虽然它闭起了国门,但对外部世界并不陌生,所以日本人一看就明白了,这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我们打不过人家。人家的船是蒸汽动力,几层楼高,自己那小船,还没有人家一片螺旋桨大呢,干脆别打了,开关!这一开,国门就被打开了,西方列强开始侵略日本。我到现在也没弄明白,日本有什么可侵略的?要啥没啥,市场、原料它哪有呀?
被侵略中的日本,处境跟中国一样。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通商口岸租地造屋……但是今天日本人提起佩里,热泪盈眶,认为是开国恩人。如果没有佩里打开日本大门,我们还是那样闭关锁国。日本国内给佩里立像,立纪念碑,纪念碑上写着:北米合众国水师提督佩里登陆处,落款是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每年将佩里登陆的日子,作为日本的狂欢节,老百姓扮演成佩里威武的样子。小日本太搞了,真想得开,谁打败了我,我跟谁学,我玩你的东西,还能玩得比你更好。咱们一说辉煌就是四大发明,但是我们发明了火药,人家打响了鸦片战争,什么都是我们发明的,但是人家都玩得比我们好,还能战胜我们。而小日本的国门一被打开,日本人就更了解外部的情况了,认识到再这样统治下去不行。特别是有的日本人认识到幕府统治是日本发展的最大阻力,于是掀起了倒幕运动。
日本的倒幕派是以中下级武士为首组成的。1860年,一艘叫千龙丸号的日本船来到了中国上海,船上有后来明治维新的几位领导者。他们到上海一看,中国人住的地方,房屋低矮、污水横流,华人衣衫褴褛,面有菜色,看见洋人就点头哈腰。而洋人衣着光鲜、屋宇壮阔、街道整齐,下水道、排水沟之类的弄得特别科学。再一看清军士兵装备的武器低劣,日本武士说,给我一万铁骑,纵横大江南北,打这兵,一万人足够了。日本武士的发型比较怪异,英国兵没见过,围着看,中国人就够搞的了,男人留根大辫子,日本人更搞,发型更酷,非主流啊。英国人上来就要夺日本武士的刀,日本武士对刀比对他老婆都好,就是卖老婆,也不能卖刀。英国兵想夺,日本武士把宝刀拔出来,随手一挥,英国兵手中的枪全都给砍断了,削铁如泥!阳光下的宝刀,晃得周围人都睁不开眼。中国兵手里的刀砍树都会崩,破铁片子怎么跟人家的百炼精钢打仗?日本人认识到,我们跟中国学了一千多年,唐化了一千多年,现在中国被洋人打成这样,“不虞清国疲弱之至斯也”,再跟他学,没好下场,必须改弦更张,学习欧洲。当务之急,打倒幕府。
倒幕派形成之后,就开始进行倒幕战争,推翻幕府的统治,建立了以睦仁天皇为首的明治政府。日本天皇的年号都取自中国的古籍,明治天皇的年号就是出自《易经》:“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昭和”出自《尚书》:“百姓昭明,协和万邦。”今天平成天皇的年号出自《史记》。他们学会了中国文化之后,背信弃义、忘恩负义。
四大绝招练体格
明治政府成立,通过战争的手段推翻了统治日本长达265年的德川幕府,开始了明治维新的措施。
明治维新的措施,第一就是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原来的大名被废掉,这事中国在秦始皇的时候就开始干了。日本在中国唐朝的时候取法唐朝的制度,推行大化改新,也是这么干,实行中央集权,但是不到200年。武士阶层崛起之后,长达六七百年的分裂,到了明治维新,废藩置县,中央委派知事管理地方。日本国今天的行政区划是一都一道二府四十三县:一都是东京都,一道是北海道,二府是大阪和京都,还有四十三个县。都府道县的级别,相当于中国的省,实际上日本一共就中国一个省那么大,所以你到日本会发现县长比市长级别高得多,县长叫知事,跟我们过去的知县一样,而市长相当于咱们的区长。二战以前,日本的官员是有品级的,不知道现在有没有,知事是正二位,市长是正六位。废藩置县,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统一的市场。
四民指的是原来的士、农、工、商,维新时日本把农、工、商合并成了一个族。明治维新之后,社会等级划分为皇族、华族、士族和平民。皇族就是皇室贵族;华族就是原来的大名、明治维新的功臣,有爵位的;原来的武士称之为士族;原来的农工商都称为平民。除了皇室不跟平民通婚之外,剩下的三个等级可以通婚,身份也可以转化,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四民平等。四民平等能够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劳动力。其实不光提供劳动力,也提供资本家。武士阶层的俸禄由朝廷出资赎回,武士拿这个钱去经商。原来商居四民之末,这个阶层是很被人看不起的,武士又不会经商,所以中下级武士往往大量破产,破产之后又没有固定的俸禄收入,他们就只能出卖劳动力。而高级武士和原来一些大名们,俸禄被国家赎回,给的钱比较优厚,他们就可以投资、做买卖。这样日本的资本家阶层和劳动者阶层,通过四民平等,都得到了壮大,所以这两项措施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市场和充分的自由劳动力。
原来日本的土地是不允许买卖的,明治维新后,土地变成私有,承认了新兴地主的土地私有权,也就解决了土地问题。由原来的等级占有变成了绝对私有,只要有钱,想买几亩买几亩,想买多少买多少,这就叫解决了土地问题,至于这地在农民手里还是在谁手里,不是资产阶级革命要解决的问题。当然,日本也就确立起了小农经济,对工业发展是有阻力的。
第二点措施就是殖产兴业。1871年,日本政府派出一个高级代表团,右大臣(相当于首相)岩仓具视,率领着名的岩仓使团,与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伊藤博文等重要官员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访问了欧美十几个国家,探求改革之道。这个使节团的官员总数占了明治政府高官总数的65%,所花经费占到当年日本政府财政支出的2%。他们对于西方发达工业文明的表现是始惊,次醉,终狂。一开始看到西方发达的物质文明,他们表现得很惊讶,人家都过上这日子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咱还灯笼呢;次醉,看到这些太刺激了,就晕了,陶醉了;终狂,最后发狂,我们日本也要学习,也要做到这些。
受了刺激的日本人,坚定不移地要把国外好的东西移植到日本国来,发展日本的经济。中国在1875年派出了第一批驻外使节,正使郭嵩焘还好一点,副使到了外国之后,这儿不好,那儿不好,哪儿都不如我们大清,出去老挑人家短,这样的话你跟谁学?反过来看日本,全面地学习西方,发展本国的资本主义。大搞殖产兴业,最高明的一招就是扶植私人企业。中国的洋务运动也是学西方,但洋务派的企业都是官办,官办企业发展起来后,对私人企业进行打击、打压,怕私人企业跟它竞争,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官与民争利。为什么说洋务运动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呢?因为它不但对私人企业不支持,相反还压制。直到甲午战争之后,朝廷才不压制私人企业,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如果说朝廷彻底抛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得到实行新政的时候了。
而日本国在明治维新一开始,就对私人企业进行扶植。因为私人资本薄弱,所以政府兴办工厂,兴办工厂之后低价卖给私企,基本上跟送差不多。比如日本的兵库县造船厂,国家投资59万日元,创办了这家造船厂,那会儿日元是银洋,不像现在这么不值钱。若干年后,这个造船厂的固定资产有110万日元,账面上的流动资金是9。1万日元,还有造好的3艘船,所有这些东西,以12。5万日元的价格,卖给了三菱,实际上相当于白送给它了。三菱拿到这个造船厂之后,用了半年时间,就垄断了从日本到上海的航线。又过了一两年,基本上远东地区的海上航运都被三菱公司给垄断了,原来处于优势的是英国的太古轮船公司。你想,政府扶植私人企业,私企发展起来,政府就只管收钱,工人下岗了,也不会上市政府门口坐着去,那得上三菱他们家门口坐着去,跟政府没关系。二战以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也搞国有制,但没有一个国有制企业能搞好。不是自家的东西谁都不心疼,就这么个道理。所以发展扶植私人企业,对于国计民生的贡献是相当大的,这一点日本人是很能整明白的。
第三个措施就是建立新式军队。明治维新的目的是要富国强兵,日本建立起了一支所谓的皇军,效忠于天皇。原来的日本军职被武士垄断,明治维新之后废除了武士佩刀的特权,变成了什么人都可以参加到军队当中,形成了义务兵。这样一来,就出问题了。武士大量破产,他们只会打打杀杀,最希望的就是在战场上出人头地,让他们到工厂开机器去,或者让他们到村里种地,这活儿他们不爱干,所以武士纷纷加入到日本军队当中。日本的军队虽然是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