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三炮击金门-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仁取义,想来怎不叫人齿冷?再思三思,身边真正能够放心的只有一人,那
就是儿子。外面对搞传位于子的作法颇多微词,诟为“封建”,其实是根本
不了解情况和“总统”的苦心,非如此,社稷难保复国无望呀!他对儿子说:
敌人的长处是重视军队的党务和政工,这一点你要向共产党毛泽东学习,重
建军队政工制度,强化对全体官兵的思想训导。
如人人能够死战,我反攻大业还有希望。他还对儿子说:我最不放心
的地方是金门,那个岛离大陆太近,离台湾却很远,我10 万将士人人抱定
拼死一战的决心,坚守五日,美国必会出兵助战。如三天都守不到,那就没
有人会来挽救它。你要常去金门,越有紧急情况越要去。金门必须确保无虞,
那里的事情办不好,你就不要回来。
子遵父命。有人计算,蒋经国一生共去了123 次金门。每次去,巡视
的重点不在军事,而在士气。
※※※※※
到了炮火硝烟的金门,蒋经国马不停蹄,于各处展现他微笑和蔼平易
近人的亲民形象。他不喜欢事先导演好的程式化礼节性的安排,而喜欢不分
场合不分地点无拘无束地与官兵百姓们交谈,在他的日记中,常见这样的记
载:“听官兵畅谈被等上周作战经过,心得殊多。”“在金门街上访问金门父
老、难民伤患,一一而致慰问。”“在炮火中与官兵谈笑良久,至感愉快。”“在
大树下约官兵十余人闲谈,听彼等讲述炮战实况,至为感奋。”“访问高炮部
队:并约台籍战士谈话。”蒋经国与官兵谈话的方式亦较独特,他常常在闲
聊中旁征博引恰到好处地穿插一两个小故事,自然而然地将意思和意图表述
出来,既显示了知识的渊博,又一点也不生硬地给了受话者以训示。听者有
心,有人将他讲述的小故事收集整理,汇编成一本《经国先生讲故事》,发
给金门官兵,以为教育资料。
蒋经国讲述的故事可以用筐盛,信手拈出几个来,即可知其找金门官
兵广泛谈话的主旨,窥见其彼时心态。
故事一
意大利革命领袖加里伯地,对青年演讲,鼓励他们为祖国的自由而战。
一青年问:“先生,若我参战,可以得到什么赏赐?”加氏回答:“受
伤、残废、伤痕、或者死亡,但是要记得因为你的残废,意大利才能得到解
放!”这就是说,我们作战纯粹是为了国家民族的生存,参战的人除了受伤、
残废、伤痕或者死亡之外,是得不到任何赏赐的。
故事二
夏朝为寒浞所篡,少康在虞施行仁政,安抚流民,终于以十万里的土
地,五百个士兵光复夏室。汉朝为王莽所篡,刘秀团结宗室,网罗贤才终于
灭了王莽,恢复汉室。这是我们历史上光辉灿烂的事迹,也是几千年来脍炙
人口流传不绝的故事,我们现在为之奋斗苦干的就是这种继往开来的“中兴
事业”,我们现在担负的就是这种光复国土的艰巨责任。
故事三
不久前,我曾到屏东佳洛水,那有一块大石头,形状颇似台湾地图。
我和当地县长、乡长、民众等站在石头上吃野餐,望着茫茫的太平洋,
心里很有感触。这份感触就是:我们大家现在都在一条船上,要有同舟共济
的精神,把我们的心和命运交给国家。
故事四
文天祥被元兵俘虏,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劝张世杰投降。文天祥写道: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又劝他投降,并且保证他到元
朝有大官做。天祥哭道:“国不能救,做人臣的死有余罪,还能拿贰心来求
不死吗?”天祥绝食八天没有死,元世祖屡次叫他投降,不为所动,并做正
气歌一首,以示决心。后来临刑也毫无惧色,认为责任已尽,死而无愧的。
临大难而不变节,才是圣贤,才是英雄!
故事五
汉朝霍去病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意大利英雄加富尔说:“我无
妻,我以意大利为妻。”这是何等的气概,何等的抱负!一个革命者除了将
他一生的心血和精力贡献给国家外,实在不应有什么需求。我们现在正处在
国家民族危急存亡的时代,应当将一切的欲望转移到一个欲望上去,这个欲
望,就是反共复国。我们要拒绝一切不急需的要求,忍受苦痛,争取胜利。
你想,如果大陆收复了,同胞得救了,那时的快乐将是如何呢?'
故事六
曾国藩和太平天国打仗,由江西进驻祁门的时候,四面受敌,情势非
常危险,部下都功他撤退,他却说:“去此一步,即无死所。”并且把宝剑挂
在帐前,以示“死”的决心。人,不是随便可以死的,必须听从命令,来作
有价值的牺牲。譬如,你要进攻这个据点,如果攻下,共匪就被包围,这是
消灭共匪千载难逢的时机。进攻令一下,你就应当拼命冲锋,向前杀去。假
如据点攻占了,你还活着,那就有很大的功劳;不幸牺牲了也是死得其所,
心安理得,暝目长眠,让后面的人踏着你的血迹,继续前进,消灭共匪,完
成革命任务。
蒋经国一个又一个主旨相近内容相类的故事,明白无误地传达了他的
强调:奋斗、牺牲,为孤岛御敌、孤军战胜之第一要义。
他还有一个自己不说而让别人去说的故事:经国先生冒着炮火上金门
岛,这是何等的勇敢无畏,这正是金门军人的楷模!
10 月23 日14 时,蒋经国参加金防部政工会议,他在口若悬河地讲述
了几个小故事之后,忽然诗兴大发,脱口成章,同与会者共勉:钢的意志,
铁的军,为了国家,为了自己,勇敢果决向前冲!
不怕天崩地裂,抱定决心灭共匪!
我们要在炮火中壮大起来!
他激动地站立起来,挥动着短而粗壮的手臂,用略带沙哑的语音说:
现在真正到了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了!事实证明,总统领导我们奋
斗的方向是绝对正确的,共匪的覆亡是必然的。今天,我们的责任是要共匪
灭亡在我们的手中;与会者亦都站立起来,长时间猛烈地击掌。
※※※※※
30 年之后,1988 年,苍老衰弱的蒋经国仰躺在台北七海官邸的病榻上,
死神一步步向他走来。病痛逼迫他攥紧了拳头。此时,他手中握着的仍然只
有父亲留给他的台、澎、金、马。
弥留之际,头脑会一霎间的格外清醒,他大概想起了那些忠心耿耿跟
了他父子一辈子亦将终老台湾的大陆老兵们,想起了那一张张因反攻无望而
老泪纵流的皱脸,于是,他有气无力地说了一句:“就让那些老兵回大陆回
老家去看看吧。”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没有再讲述他的故事集中的任何
一个小故事,也没有再说一句振作民心士气的话。
其实,他所有的小故事所阐发的道理大都是好的,偏差在究竟何为国
家何为民族的问题始终没有搞清楚,国家认同的理念方面一直呈现着矛盾和
混乱。
蒋经国后半生辛苦劳累,为台湾作了许多事,但现在台湾却很少人提
起他怀念他。倒是他生命最后时候所做出的那个决定,给绝对禁锢隔绝的海
峡两岸开启了一条窄窄的缝隙。他要在青史上留名的,很可能就是这一笔。
这一笔恰说明了历史的潮流不可悖逆,包括他蒋经国自己。
※※※※※
胡琏评价说:“经国先生每次一到,不啻给战地带来了十万雄师和不可
数计的军需补给,金门能够久守不怠,这实在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郝柏村
评价说:“经国先生于共军恢复炮击之次日,即又冒炮火来金门,这是他的
伟大处。”蒋经国则把功劳记在老爸的帐上,他在向父亲汇报时说:金门胡
司令以下每一位官兵都托我转达对总统的问候,感谢领袖无微不至的关怀。
他们都表示,有总统的英明领导,一定能打赢这一仗。士气极高!
“总统”高兴了,对爱将大为夸奖,说:胡、郝等将军历来带兵有一套,
对党国又忠心不二,均堪大用。
3
搞政工的蒋经国强调精神作用。
搞技术的俞大维则看重物质力量。
五十年代,文人国防部长俞大维跑金门甚至比蒋经国还要勤,由此在
台北军政界,获得了“经文纬武奇男子,特立独行大丈夫”的美誉。此公确
是一个事必躬亲一丝不苟说到做到的人,对“总统”的赤胆忠心和对本职的
敬业精神无可挑剔没得话说。每到一处,他向官兵免不了也要讲上几句鼓舞
勉励的话,但他来这儿的目的绝不在此。他一项一项询问官兵的战备工作和
物质生活,掏出小本认真地做着记录,然后,不嫌重复地重复着一句话:“诸
位同志、弟兄,凡是你们缺乏而又需要的东西,只要我有,一定发到你们手
里;如果仓库里没有这样东西,我会想办法来解决;想尽一切办法还是找不
到要不到买不到,对不起,我也没有本事啦。”果然,有许多物资及时分拨
到了前线。
俞大维的观点:士气决非空中楼阁无根之木,每个士兵手里握着的不
是来复枪而是烧火棍,打现代战争士气再高有屁用。相反的,军队改善了装
备加强了火力,士兵作战便会更有信心,士气也就水涨船高了。
有一回,他听一位炮兵军官偶尔提到,美国有一种威力无比强大的“八
吋(英寸)榴炮”,金门如能装备此物,立刻就能改变火力上敌强我弱的态
势。他在小本上记下了这种武器,并在“八吋榴炮”四字下面,重重地划了
一条横杠。
弹道专家俞大维博士曾半开玩笑说:我和毛泽东差不多,是个唯物论
者。
其实,他同毛泽东差很多,因为,他“唯物”得过了头,成了“唯武
(器)”论者。
※※※※※
“八吋榴炮”即口径203 毫米榴弹炮,四十年代美军先装备于大型军舰,
后也装备陆军,主要用于要塞防御。M2 式203 榴炮最大射程16850 公尺,
战斗全重16000 公斤,弹重90。6 公斤。由于该炮弹丸重量是155 榴炮弹丸
的2 倍,故威力大体相当于两发155 榴弹同时在同一点爆炸。
203 榴炮的破坏力固然强大,但实战表明,其仍不可能绝对保证一发炮
弹就能摧毁永备工事,当然,它的爆破效果与射击精度间也仍然存在着正比
关系。
大有大的难处,转移阵地困难、射速慢、发炮光烟浓烈,使得203 榴
炮在重重打击对手之时,也把自身的弱点亮给了敌人。
俞大维开始了对203 榴炮楔而不舍的追求。
在台湾,他先后同美军顾问团团长史密斯少将、协防司令蒲莱德中将
以及波格特将军商谈,均提及应在金门部署203 榴炮,希望美方给予支持。
三位美国将军或点头,说:言之有理;或哈哈哈,说:俞部长阁下,
你的胃口好大啦。然后,便石沉大海,没了下文。
俞大维毫不气馁,心说,哼,我还嫌你们三位级别不够,当不了家呢。
一赌气,他跑到美国去,住了整整三个月,登门拜访的美国显要人物
有: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雷德福、海军军令部长勃克上将,国防部战略计划
处处长邓尼森少将,海军部长汤姆森,空军副参谋长怀特将军,空军参谋长
丁宁上将,国务卿杜勒斯,国防部主管援外的助理副部长麦盖尔,陆军部长
布鲁克,陆军参谋长泰勒上将,太平洋总部地面部队司令克拉克将军。
俞大维同至少20 位美国将领进行了商谈交涉,台中公馆机场兴建案、
补充兵员案、海军汰换军舰案、陆军成立基地师案。。所有的问题,都得到
了满意的结果,唯独203 榴炮案,美方口径一致地表示:暂无必要,暂不考
虑。把门封得死死。
美国人贼精得很,他军援台湾的原则始终是:我可以给你盾,但不能
给你矛。
你拿到了203 榴炮说不定就会情不自禁地招是惹非,搞得中共不高兴,
搅得台海不安宁,这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要知道,美国在这一地区最大的
愿望就是长期维持海峡两边不战不和的局面。
人的心理上,越是不易得到的东西越觉宝贝,越想得到它。俞大维二
次赴美,日程表上,写的是研讨“海空军建军计划”、洽谈更换军舰事,骨
子里,仍旧为了203 榴炮而来。其它案子,均有收获,张口要203 榴炮,还
是白谈。回到台北,俞大维自嘲:在华盛顿当了一回“高级乞丐”。国防部
官员们私下说:也真难为咱俞部长啦,老头两只手都伸出去了,美国佬一扭
头“No”、“No”,他娘的一点面子都不给。
俞大维并不介意,他笑眯眯地说,好事多磨嘛。1957 年12 月,他第三
次访美,在美国政界和军方高层整整“磨”了102 天,回台后逢人便讲,有
眉目啦!有眉目啦!美方确实批准了向台湾运送203 榴炮的计划,但有一个
附加前提,“何时提供将视台海形势而定”。知情人说:实际仍是纸上的大饼。
“八·二三”一声炮响,终于让俞大维三年奔波辛苦结出了果实。老头
在金门负轻伤回台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电报给台北驻联合国军事代表团团长何
世礼上将,“速洽获取八吋炮!”正在进食的何世礼丢下手中的刀叉即趋访美
海军军令部长勃克上将。何、勃两人二战时均在麦克阿瑟总部供职,同事多
年,私交甚笃。何世礼先夸张地叙述台海情势的严重危殆,然后说:请你们
立即向我们提供八吋炮。一向在此问题上推三阻四支吾搪塞的勃克上将已经
没了回旋余地,索性痛快答复,“OK,先把琉球美军的3 门第一批拨给你们
好了。”两小时后,俞大维兴冲冲遏见蒋“总统”,呈上见面礼:总统,好消
息,好消息,美国第一批八吋炮,近期就将交运我们!
据说,俞大维当晚按时吃了安眠药却未能按时入睡。据说,他很少断
然下结论讲绝对肯定的话,但现在他说了:下面的仗还有什么好打,我们已
经赢定了。
※※※※※
203 榴炮抵达时受到国家元首级别的待遇,因为,迎接它的是“中华民
国”的“总统”。
9 月12 日,蒋介石提前两天来到澎湖马公,视察巨炮启运的先期作业。
他下令,一周之内,停止所有中外记者到澎湖和金门采访,他要在绝对保密
的状态下把这批威势猛烈的秘密武器搬运到金门,给老对手毛泽东一个突如
其来的教训。
9 月14 日,载炮美舰靠岸。码头上久旱盼首霖般翘首苦盼的人群热烈
地鼓起掌来。
卸载,换船,“总统”兴致浓浓地观看了全过程,面容洋溢着喜色。俞
大维俨然一个巨炮专家权威角色,在一旁絮絮不休地介绍着有关这种武器的
历史和知识。
“总统”对左右道:古人云,“尺捶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蜴,
变色而却步”。深刻之至,精辟之至呀!
“总统”的浙江奉化口音浓重,众人或未听清或未理解,你看我顾,面
露窘色。
俞大维连忙解释:常人空手遇到小小的蜥蜴,也会胆怯止步。但手里
如果握有一根尺把长的铁棍,碰到猛虎都敢大喝一声奋起同它搏斗了。总统
是强调武器装备在战斗中的重要作用。这批巨炮装备金门,不啻给我戍岛将
士以“尺捶”,共匪即便猛如恶虎,也当奋力击之,何所惧哉?可以想见,
巨炮到达,将给前线官兵多大的鼓舞呢。
俞大维不提自己,但他借着“总统”的话题,自然说出了自己几年辛
苦的意义,含蓄地表扬了自己的功劳。
“总统”微微颔首。
众人频频捣首。
※※※※※
将巨炮顺利运抵金门,事关重大,俞大维建议,由蒋经国副秘书长筹
划督导,全权负责。
一方面,金门加紧构筑坚固炮窝;另一方面,担负运输任务的三艘“合
字号”登陆艇在澎湖沙滩反复演练抢滩动作。
正式启碇选在9 月18 日。运送过程极具神经质,空中和海上,有台湾
和美国的机群、舰队,一路掩护前进。其实大可不必,此时毛泽东刚刚宣布
停止炮击一周,允许蒋军官兵尽情补给。金厦海峡炮声已停万籁俱寂。毛泽
东历来说到做到,从不食言。此刻台湾《中央日报》如发一条消息,公布将
于某时某分某秒,派遣某型舰由澎湖某地运送八时(英寸)榴炮到金门某地,
毛泽东也断然不会发射一炮。但蒋“总统”岂能轻信老对头,一套动作全按
战时设计运作,不敢有稍许的大意和麻痹。
启航前,“总统”亲自召见勖勉王道夷中尉等三位年轻的艇长:“我把
运输入时(英寸)炮的任务交给你们,这是你们最大的光荣,希望你们不避
艰险,顺利完成任务。”
王道夷等受宠若惊,腰杆坚挺,立正报告:“只要我们人不死,艇不沉,
一定完成任务!”
王道夷等在一片宁静中驶进料罗湾,下锚、抢滩、开舱门、下卸、关
舱门、退滩、起锚、掉头,一气呵成,总共只用了2 分28 秒。陆上的接炮
作业,也配合得快速敏捷天衣无缝。转眼间,料罗湾又恢复了空荡。
某炮长揩一把额腮的汗水:万幸,万幸,共匪未打炮,有惊无险啊。
某阿兵哥的看法蛮有意思:人家共军已经讲好了不打炮的,我看今天
是无险有惊才对。
词序颠倒一下,意境确更贴近现实。
无险有惊的王道夷中尉在返航途中对讲机振铃,是一艘美国军舰副舰
长打来的。
那个家伙从来不敢随便靠近料罗湾,故对王道夷的勇敢佩服得五体投
地,他在那边大惊小怪地呼叫:嘿!中尉,你创造了奇迹!
到澎湖,俞大维颁发的七等云麾勋章便佩戴在了王道夷的胸前。俞大
维特告,此事是“总统”亲自交办的,颁奖速度,创了国军的纪录,同你们
在料罗湾抢滩一样迅速,为了纪念奖励你们创造了另一个历史性的“九·一
八”。
王道夷淌下光荣激动的泪,他很有觉悟地说:光彩是全体海军弟兄们
的,我只不过是代表,受领了勋章。
王道夷不知,许多海军弟兄特别是那些大、中型运输舰的舰长们嫉妒
眼红不领情,在下面交头接耳:炮火连天的料罗湾我们也不是没闯过,这小
于干了一遭共军不开炮的“俏活”,我们光彩个屁!
※※※※※
9 月26 日,对台湾和金门是一个忐忑不安激动人心的日子,俞大维苦
等三年才等到的、蒋“总统”亲临送行的、蒋经国陪伴护送的巨炮,将在金
门、厦门的战区里发出寄托了多少心血和期盼的轰鸣。大陆围头炮兵阵地,
被选定为巨炮的试金石。
八天时间,由台湾所精选的“金牌炮兵营”的炮手们,与巨炮耳鬓肠
磨,每天研究它们、认识它们、操作它们,人炮之间,彼此已不陌生。但俞
大维仍不放心,还是通过金门美军顾问组的炮兵顾问,从美国本土请来了6
名炮兵军官,直接担当巨炮瞄准、操作、射击、校正的指挥。美国人非常明
白他们这样干将在外交方面所产生的严重后果,他们千叮咛万嘱咐地告诫俞
大维:美国人参战是比美国炮参战更为重要的机密,请阁下确保消息绝对不
能外泄,否则,中共一定会跑到国际上去大喊大叫:“美军直接介入中国内
战”,“中美事实上已经开战”。这将给美国的声望、信誉以及灵活处理此次
危机的能力带来麻烦。
下午4 时25 分,随着轰隆一声巨响,美国军人指挥操纵的美国巨炮,
向着中国凶悍地发射了,台湾陆军航空兵一架小型飞机冒险升空,大胆地靠
近大陆岸线,为巨炮指示校正。围头方向,落弹炸起了比平素更多的泥土石
砾。炮工事里,超强烈的震响纷纷将炮手的耳膜击伤,所有人的手表均被震
坏,没有一块完好。
俞大维在台北焦急地催问战报。
战报来了:国军观测准确,射击准确。围头各个敌人炮位,每一中弹,
工事散飞、人员血肉支离、火炮破碎。敌人所受打击,前所未有。巨炮的战
果,远超过了预期。
战报称,一个多小时时间,203 榴炮共彻底歼灭共军四十几处目标。
台北一扫开战以来的低沉阴晦气氛,度过了最为扬眉吐气的一个夜晚。
金门,也沉浸在鲜有的轻松欢乐之中。台湾总政战部整理上报的一份
“简报”说:官兵的安全感明显增强,保卫金马反共前哨的信心更足了。
俞大维以武器换军心、向装备要士气的构想看来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
时至今日,台湾所有纪念“八·二三”炮战的书籍文章,无不骄傲自
豪提及“八吋榴炮”的伟大作为,讴歌此“巨无霸”一鸣惊人,犹如“虎犀
出椟,百兽辟易”,“雷霆万钧,势不可挡”。炸得共军“一片慌恐”,“惊呼
国军可能发射了原子炮弹”。金门获得此炮,“在军事上具有决定性意义”,
从此,战场形势易位,“国军一改被动”,“得以乾坤倒转,奠定了胜利的基
石”。
一种新式武器的投放使用,竟对战争的进程产生了如此关键性影响,
这不能不引起我浓厚的兴趣和高度重视。但我不能偏听一面之辞,我还得看
看另外一方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