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 作者 高月-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不过是一名小小的下州刺史,李庆安怎么可能还会想到他。
难道是独孤明月不懂这些吗?或许是这样,刚想到这,崔翘的念头一转,猛地反应过来,他明白了,独孤明月是为姜舞衣婚约而来,一定是这样,她将来是李庆安大妇,姜舞衣的婚约她不可能不管,崔翘不由有些感慨,独孤明月不愧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这种事情李庆安不好出面,她便出头来解决了,娶妻当如此啊!
正如崔翘的猜测,独孤明月之所以换位子和崔夫人坐在一起,确实就是为了舞衣的婚约,妹妹不喜欢舞衣是受情绪化影响,但她明月却不能像妹妹一样随心所欲。
她将是李庆安的妻子,维护丈夫的名誉是她的义不容辞的责任,舞衣婚约未解便跟了李庆安,事情若传开,不仅舞衣会被世人指责,而且李庆安的名声也会受损,她当然不会写信让李庆安把舞衣送走,而是要想办法解除舞衣和崔家的婚约,让舞衣能名正言顺地跟着李庆安。
她和崔夫人已经聊了一会儿了,都是一些家常里短,舞衣婚约之事她不能明着说,必须要含蓄地提醒崔夫人。
“夫人,前些日子李使君派人送来一些安西土产,里面有几十坛最好的交河葡萄酒,我知道崔伯父最喜欢交河葡萄酒,明天我就让人送来。”
崔夫人欢喜得呵呵直笑,最好的交河葡萄酒都是贡品,市面上根本就买不到,她虽然是县主,但父亲去世后,这种贡品也轮不到她了,李庆安是安西节度使,当然会给自己家人送来这种贡品好酒,明月肯把这种好酒送她,当然令她喜出望外。
“那就多谢明月了!”
受人恩惠,她心中也有一点不好意思,便思量着该怎样礼尚往来,这时明月又笑道:“崔家是大唐第一名门,我也知道崔家规矩极严,不过有些事情严过头了便成了迂腐,会让世人觉得不近人情,崔夫人以为呢?”
崔夫人对崔家从来就没有半点好感,嫁给崔翘近二十年,崔家的祭祀她一次也没有参加过,更从来没有跟丈夫回一次博陵本宗,崔家族人瞧不起她,她更看不起崔家,听了明月的话,她嘴一撇道:“崔家那些破规矩,只有他们自己津津乐道,狂妄自大了几百年,到头来还不是人臣吗?有本事他们也能开朝建代!”
明月探出了一点口风,便又笑道:“其实我觉得家家户户都应有规矩,这无可置疑,但有的规矩也要符合时宜,比如女人改嫁,很多男人都希望女人能从守寡守节一辈子,却根本不考虑女人的痛苦,但我们大唐却宽容得多,丈夫死后,女人可以改嫁,这已经成为大唐上至王族,下至庶民的共识,可崔家却死守陈腐的观念不变,就连未过门的望门寡也不肯放过,只因为有一纸婚约,就要束缚人家一辈子,我举得这就有点不近人情了。”
崔夫人本人就是夫死改嫁给崔翘,明月的话可谓说到她心坎中去了,但明月的话中之话,她也听懂了,不就是丈夫前妻所生的那个死鬼儿子崔明吗?她也明白了明月换位子的目的,崔明的望门寡跟了李庆安,所以明月要解除这门婚约。
崔夫人心念转得极快,现在李庆安可是安西节度使,封疆大吏,如果丈夫能与他和解,对于丈夫的前途也有好处,崔夫人的心态颇似后世某个岛国的心态,被人打得体无完肤后,便会变得俯首帖耳,惟命是从,崔夫人非但没有想过找李庆安报仇,反而一门心思地想着如何与李庆安和好,
“明月的意思我明白,其实我也几次要求老爷解除这门婚约,人都死了快十年了,还绑着一个未过门的媳妇做什么?关键是家里那个老婆子,死咬着崔家规矩不放,不过你放心,她也活不了多久了,她病倒了,一直就没好过来,最多几个月,我答应你,等她死了,我就立刻让老爷解除这门婚约。”
崔夫人对她婆婆恨得咬牙切齿,她女儿的婚事就是因为崔老夫人的反对而一直未成,等她死了,自己就立刻让女儿成亲,管她什么服丧不宜的鬼话。
明月得到了这个肯定的答复,心中放了下来,她本想说几句同情崔老夫人的话,可见崔夫人咬牙切齿的样子,这个念头便打消了。
就在这时,大门口宦官一声高喊:“皇帝陛下驾到!贵妃娘娘驾到!”
大殿中顿时安静下来,舞女们纷纷退下,朝臣和他们的妻子都站了起来,片刻,一队队的宫女和宦官走了进来,紧接着是大队侍卫手执金戈走入,最后大唐皇帝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在大群宫女和宦官的簇拥下出现在殿门口,李隆基身着普通常服,头戴纱帽,他步履矫健,脸上洋溢着一种少见的神采和荣光,就仿佛某种喜事从天而降,将他笼罩住了。
而杨贵妃却打扮得端丽冠绝,身披艳黄色的八幅三丈长裙,狭长的轻容环绕手臂,步履轻盈,身上环珮珊珊作响。
在他们身后跟着大群杨家之人,杨氏三姐妹皆打扮得花枝招展,跟在杨玉环的边上,而李隆基的身边则跟着高力士和杨国忠,高力士一如平常的沉静,不为所动,而杨国忠则半躬着腰,不时低声和李隆基说笑着什么,眼中充满了一种被宠信的得意之色。
李隆基的这种姿态让大殿里的文武官员都面面相视,这摆明了是对杨国忠的支持。
李隆基一行穿过大殿,群臣躬身施礼:“参见陛下,参见娘娘!”
众夫人也一起施礼,姿态万千,蔚为壮观。
李隆基携带着杨贵妃走进了主位,杨氏姐妹则坐在旁边的侧位上,杨国忠坐回了自己的位子,就在李林甫的身后,他刚坐下,李林甫便转过头问道:“杨尚书,发生了什么事?”
李林甫非常了解李隆基,李隆基今天神采昭然,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在李林甫面前,杨国忠还不敢张狂,他立刻恭敬道:“回禀李相国,圣上在路上接到一份快报,是什么,圣上不肯说。”
周围之人精神为之一振,难道碎叶有消息传来了吗?这时李隆基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站起身摆摆手道:“各位爱卿请安静!”
大殿上立刻安静下来,李隆基看了一眼众人,朗声笑道:“今天朕问贵妃,今年得到的最好礼物是什么?”
这句话让所有人脖子都伸长了,但也略微有些疑惑,这在每年应该是最后说的事,算是一件压轴大戏,今年怎么提前说了?
“朕还记得前年贵妃最喜欢的礼物是雪衣娘,而去年是永王献的五彩珍珠项链,那今年会是什么呢?今年有庆王的寒冰玉笛,有安禄山的飞丝踏云马,有李相国的千杯不醉毯,有杨尚书的白玉美人雕,这些都是稀世之宝,朕原以为今年最好的礼物会从中间选出,直到朕和贵妃走在半路上突然得到一件礼物,贵妃才最后决定下来,大家想知道这个神秘的礼物是什么吗?”
大殿里静悄悄的,几乎每个人都不敢呼吸,生怕漏过了消息,所有人的好奇心都被提了起来,到底是什么?
这时,崔夫人低声对明月笑道:“路上突然得到的消息,不会是日本国献来什么奇珍异宝吧!”
明月笑了笑,其实是什么东西,她不是很关心,这和她没有什么关系,她向杨贵妃看了看,心突然一跳,杨贵妃竟对她点头微微一笑。
“究竟是什么呢?”李隆基倒了一杯酒,笑道:“大家都倒满酒,请举起酒杯!”
众人都倒了一杯酒,将酒杯举起来,李隆基高声道:“在路上,我接到了安西的飞鸽快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安西节度使李庆安已经为大唐重新收复了碎叶,这就是贵妃今年最好的礼物。”
大殿呆了一下,顿时欢声雷动,欢呼声响彻大殿,李隆基兴致高涨,举杯大喊道:“为了我们的胜利,饮了此杯!”
“为了胜利!”大殿内一片高喊,所有人将酒一饮而尽。
待欢呼声略略平静,杨贵妃站起身朗声道:“虽然这是个唐军获胜的消息,但一样让我欢欣鼓舞,按照惯例,我也要还一个礼,明月姑娘,请你出来吧!”
所有人的目光刷地向独孤明月望去,明月的脸绯红,慢慢站起身,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到了大殿中央,她盈盈施一礼:“参见陛下!参见娘娘!”
大殿里议论声四起,许多人都只听说独孤明月是李庆安的未婚妻,今天却是第一次见,只见她冰肌玉肤、细润如脂,美貌如闭月羞花,一举一动,有班姬续史之姿,有谢庭咏雪之态,而且当她和美绝天下的贵妃娘娘站一起,竟丝毫不觉得逊色。
大殿内赞叹之声四起,原来大唐竟还有如此美貌绝伦的女子,坐在后排的赵绪明又气又恨,重重地将酒杯往桌上一顿,心中痛苦万分,而前面的广平王李俶却心中黯然,他只觉追悔莫及,当初他完全有机会得到明月,可是被他错过了。
李隆基眼前一亮,他心中暗暗赞叹不已,如此佳人,可惜啊!
杨贵妃心中怜惜,她柔声对明月道:“李庆安给了本宫如此厚礼,本宫要还他一礼,可他远在安西,这个礼本宫只好还在你身上了。”
“娘娘厚爱,臣妾不敢当!”
杨贵妃温婉一笑,高声对群臣道:“本宫已征得圣上同意,正式加封独孤明月为高昌郡夫人,从现在开始,明月姑娘便是本宫之妹。”
大殿里一阵惊呼,女人们羡慕明月年纪轻轻便得三品诰命,而男人们只恨自己的娘子不是贵妃之妹。
明月心中感动,连忙深深施礼,“明月谢陛下厚恩!谢娘娘厚恩!”
李隆基捋须呵呵直笑,李庆安不负他的期望,给他拿下了碎叶,这个恩宠的姿态他是必须要做的,杨贵妃对明月招了招手,嫣然一笑道:“明月,过来,今天你坐到我身边。”
明月走上前,杨贵妃拉着她的手坐了下来,大殿内顿时响起了一片激烈的掌声。
第八卷 怛罗斯 第234章 公主失踪
李庆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体会到情报的重要。从碎叶向西,山峦起伏,山地、草原和戈壁依次交替,遥远的距离和陌生的国度注定唐朝和大食互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情报就显得异常重要了。
李庆安在拿下碎叶后,第一件事便是从突厥人中挑选了数十人,派他们妆扮成商人去河中地区探察大食人情报。
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月,河中地区的情报也陆陆续续传来,大食军已经镇压了史国、小史国、东安国以及何国等小国的叛乱,最后剩下安国和康国两个大国未平息,穆斯林下了狠心,成千上万的什叶派人被抓去做了奴隶,史国的国王被杀了,何国的国王被杀了,小史国的国王也被杀了,剩下的康国和安国,大食人没有任何安抚,不投降者就是血腥的杀戮。
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李庆安也稳住了碎叶的局势,他下令不准侵夺突骑施人的私产。准他们在碎叶自由放牧,对于孤寡老人,他也给予一定的粮食,不久他便得到线索,将都摩支的尸体挖了出来,李庆安以大酋长之礼将他葬在贺猎城,准许突骑施人前去拜祭,经过一系列的安抚措施后,突骑施人惊恐的情绪渐渐稳定下。
李庆安随即从两万多突骑施战俘中挑选了一万青壮加入唐军,并将在碎叶传教的伊斯兰宣教者全部拘押,又组织这一万新军去修复他们被大食人捣毁的袄教神庙,李庆安还亲自参与了神庙的修建。
这些有力的措施执行后,突骑施人的心便渐渐归向了大唐,这一万突骑施新军也开始死心塌地的为他卖命,到六月时,李庆安手中的军队已经增至十万人,五万安西北庭军,三万天威军,一万葛逻禄和沙陀的雇佣军,以及最新的一万突骑施军。
但安西和北庭的压力也显而易见的,北方回纥是一头潜伏极深的狼,而南面的吐蕃对安西的野心始终不忘,原来安西和北庭的主要任务是一南一北的防御,所以北庭两万军和安西两万四千军也基本够了,但又增加了一个大食强敌后,这四万四千军就显得捉肘见襟了,这也是朝廷将安西北庭合二为一。并派三万天威军赴安西助战的根本原因。
另一个方面,安西军粮自给不足,而从内地调粮路途遥远不便,也使安西北庭军无法扩充,为解决这个矛盾,从前年起朝廷便开始向碎叶迁移军户,并将一千五百匠户迁到北庭,目的就是要安西北庭实现自给自足。
此刻,李庆安没有时间慢慢整顿军马了,大食即将完成对河中地区叛乱的镇压,那时他们必将回首东顾,将大唐的势力赶出河中,为了抢得先机,李庆安在天宝十年六月开始了西进策略。
他将北庭托付给了封常清,留一万五千军给他防御回纥,将安西托付给了荔非守瑜,交给两万军给他防御吐蕃,又留段秀实守碎叶,李庆安则亲率五万大军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西征。
六月下旬,唐军的五万大军抵达了宁远国。
宁远国已经被荔非元礼控制了,他率三千军势如破竹。在宁远国军民的协助下,仅用一天便攻破了大食所立伪王控制的都城渴塞城,伪王畏罪自杀。
唐军五万大军缓缓停在渴塞城外,宁远国的国王在大食人的第一次进攻中被杀了,伪王畏罪自杀后,目前宁远国由前国王之子屋磨啜暂时管辖,当李庆安的大军抵达城外时,屋磨啜和荔非元礼一起迎了出来。
屋磨啜跪在地上,给李庆安恭敬地磕了一个头,“小王屋磨啜,参见节度使大将军!”
屋磨啜年约三十岁,身材不高,但长得却很壮实,宽阔的肩膀,方脸大鼻,给人一种亲切可信的感觉。
李庆安翻身下马,将屋磨啜扶了起来,叹道:“你父亲忠心于朝廷,宁死不肯投降大食,其志可嘉,我会禀奏圣上,给予你父亲追封,但眼下之计,是要恢复生产,稳定国内秩序,国王就由你来代理。”
屋磨啜大喜,连忙对李庆安施礼道:“我一定尽心竭力,遵从大将军的命令,配合唐军西征。请大将军进城休息。”
李庆安点点头,回头对李光弼道:“就地驻营,休整两天后出发!”
唐军开始在城外扎营了,李庆安则随屋磨啜进了城,渴塞城虽然是宁远国都城,但其面积十分狭小,也就和大唐的一个小县相当,城内居住有两千余户居民,其余国民都以部落形式散居各地,主要以放牧为生,宁远国的马便是著名的大宛马,西汉卫青霍去病西征,便是从这里得到了几千匹大宛马带回汉长安。
渴塞城内的建筑以石制为主,房屋低矮,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全城只有一条道路,一直通向王宫,道路为泥土,夯得不是很结实,使得城内漫天尘土,将几棵稀疏的树都染成了黄色。
“王子殿下,和义公主的下落有消息了吗?”
当齐雅德攻克渴塞城时,城内一片混乱。国王被杀,和义公主在混乱中逃出城,却不知所踪,大食人在悬赏捉拿她,宁远国也在四处找她,但始终下落不明,有传言说她已逃回大唐,但在北庭和安西都没有任何记录。
李庆安很关心和义公主的下落,不仅因为她是大唐唯一和亲河中的公主,而且和义公主知道他的真实身份,知道那块凤纹玉并不是他从小携带。李庆安必须要找到她。
屋磨啜叹了口气道:“我一直在调查此事,多少已有了一点线索。”
“你说说看,什么线索?”
“公主在逃离渴塞城时有二十名侍卫跟随,但他们出城不久便遭遇到了一队大食军,发生了激战,最后公主单身一人向东逃走,而她的二十名侍卫,死了十八人,两人受伤被抓,其中一人我已经找到了,他说公主是向碎叶方向逃去,有没有落在乱军的手中,就不得而知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大食人的战俘记录中没有她,我最担心她被抓为私奴。”
李庆安点了点头,道:“如果她向碎叶逃走,那就会好一点,毕竟敌军是从西而来,战火还没有点燃到碎叶,我估计她或许是躲起来了,我会全力以赴找到她,给宁远国一个答复。”
屋磨啜大喜道:“多谢大将军!”
李庆安摆了摆手,又问道:“粮食情况如何?宁远国还有多少军队?”
“回禀大将军,宁远国的羊群都散布在各个部落,大食人抢走得并不多,他们主要是洗劫了国库,国库的珠宝金银和各种钱物都被一扫而空,至于军队,我们还能组织一万军队支持唐军。”
“很好!现在你们先收集两千头羊送到军营,军队的事情,你具体和荔非将军商量,装备由我们来提供。”
两人边说边走,很快便走进了王宫。
……
布哈拉,这里是什叶派首领沙里克的大本营,也是什叶派教徒最为集中之地,镇压什叶派起义的战斗已经到了最血腥的阶段。穆斯林手下大将本·笃萨波平息安国的起义的战斗已经打了整整两个月,什叶派教徒被杀超过了十万人,加上病死饿死,已经有二十五万丧命。
而笃萨波的一万军队也损失近半,但笃萨波始终未能攻下布哈拉。
六月中旬,考验布哈拉的最严峻时刻终于到来,呼罗珊总督阿布·穆斯林和阿拔斯王储曼苏尔率七万大军开到了布哈拉。
浩浩荡荡的军队在大路上疾速行军,道路两旁的大树上挂满了被屠杀了什叶派教徒尸体,男人女人、老人小孩,在高温闷热的季节里,这些尸体无疑是疾病的来源。
阿布·穆斯林心情格外愤怒,先是碎叶失守,被唐军攻占,碎叶因为遥远,他还可以用影响大局来搪塞,但布哈拉的进攻不力却让他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使得曼苏尔找到了出兵的借口,他的五万叙利亚军队开进了河中,老阿里由于临时得到命令去攻打埃及,他已经率本部走了,现在河中地区就是由穆斯林和曼苏尔共同决策,很显然,阿拔斯的手已经伸进了河中地区。
曼苏尔便是贾法尔,他在三个月前正式改名,出任王储,如果不出意外,曼苏尔便将是阿拔斯王朝的第二任哈里发。
曼苏尔用绣帕捂着鼻子,不满地对穆斯林道:“这么热的天,尸体为什么不掩埋或者烧掉,一场疫病便会毁掉大食军队,穆斯林将军,你的手下不仅不会打仗,我看连最起码的常识都不懂。”
穆斯林阴沉着脸对手下道:“传我的命令,立刻找人烧掉尸体,不准耽误,立刻执行!”
他又回头对曼苏尔道:“我会给殿下一个满意地交代!”
中午时分,浩浩荡荡的大食援军终于抵达了布哈拉城,笃萨波惶恐之极,连忙赶来参见。
他跪在穆斯林和曼苏尔面前,恭敬道:“参见总督阁下,参见王储殿下,愿真主保佑你们。”
穆斯林冷冷问道:“你现在还有多少军队?”
“还有大约五六千人。”
“我不要大约,到底有多少?”
笃萨波害怕到了极点,低声道:“还有四千八百人。”
穆斯林勃然大怒,他盯着笃萨波恶狠狠道:“我给了你一万精锐的呼罗珊军队,你却损失五千二百人,你可知罪?”
笃萨波吓得连连磕头,“卑职打下史国时,只损失二百人,但安国却完全不同,他们不仅有国王的军队参战了,而且各个部落妇女儿童都有刀,都随时可以杀人,卑职防不胜防,请总督饶我!”
“饶你?”穆斯林重重哼了一声,“我饶你,可哈里发不会饶我,来人!”
他一声喝令,立刻冲上来十几名彪形大汉,穆斯林马鞭一指笃萨波令道:“将他推下去斩首,人头示众!”
“饶命啊!”笃萨波吓得狂呼,“看在我攻下史国的份上,总督饶我一次,让我戴罪立功!”
“斩!”
穆斯林毫不宽容,片刻,一声惨叫传来,一名士兵用盘子端上了笃萨波血淋淋的人头。
这时,曼苏尔叹了口气道:“总督阁下,应该给他一个机会。”
穆斯林冷笑了一声道:“他不懂常识,差点导致疫病大流行,该死!”
曼苏尔淡淡一笑又道:“杀了就算了,我还要去给哈里法寻找那块光明之眼,听说那块火焰宝石波斯已经送给康国,总督阁下,我准备率本部赶去撒马尔罕,布哈拉就交给总督一人负责了。”
“不!我们一起走,攻下布哈拉不需要什么时间。”
他立刻对心腹大将阿巴德道:“我给你四万军队,限你一天之内攻下布哈拉城,去告诉所有的战士,第一个攻进布哈拉者,布哈拉国王的女人和财富,我全部赏赐给他。”
鼓声如雷,大食军的进攻开始了,四万最精锐的呼罗珊军如黑色的大潮,铺天盖地地向布哈拉城攻去,巨石在空中翻滚,呼啸着砸向城头,巨大的火球如流星般掠过天空,几十架无比庞大的登城楼像巨怪一般,轰隆隆向城头驶来。
在城门处,两千人冒着箭矢,抱着一根巨大的攻城木撞击着城门,布哈拉摇摇欲坠。
布哈拉全城的十几万军民一起上城,倾全力抵抗大食军的进攻,但是,他们的实力与呼罗珊军相差太悬殊,他们无法抵御住呼罗珊军的大规模进攻。
两个时辰后,随着一声闷雷般的撞击声,布哈拉城门终于被撞开了,数以千计的大食军争先恐后地冲进了布哈拉城内,阿布·穆斯林随即下达了屠城的命令,数万大军开进城内,拉开了大屠杀的序幕。
而发动和领导这次什叶派教徒起义的首领沙里克却从密道逃出了布哈拉,一直到十五年后,沙里克才病死在圣城麦加。
……
半个月后,撒马尔罕的起义也一样被扑灭了,阿拔斯王朝完成了对什叶派的残酷镇压,阿布·穆斯林的目光终于投向了东方,就在布哈拉城被攻陷的同一天,大唐王朝的五万大军也浩浩荡荡开进了石国。
第八卷 怛罗斯 第235章 攻取石国(上)
石国也就是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中亚费尔干盆地,都城为拓枝城,在粟特九姓胡中,它处于最东方,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