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下 作者 高月-第12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一路顺利,却没有想到会在白水河遭遇到唐军,侯梅德在最初的慌乱后很快便稳住了军队。
他立马在森林边搭手帘向唐军望去,唐军已经退到三里之外,空出了一片草原,显然是想和他一战。
侯梅德慢慢眯起了眼睛,唐军人数不多,基本上和他相仿,估计也是想去怛罗斯,这是一次机会。
侯梅德非常自负,他手下三千精骑都是跟随他多年的老兵,战斗经验丰富,是呼罗珊军的精锐,上次和高仙芝的战役中,他们也参战了,结果他们从侧翼一举击溃了唐军。
正是上一次的大胜使他对唐军有了一丝轻视,唐军或许装备不错,但他们斗志不高,也仅仅强于粟特人的军队,和大食军相比还是相差甚远。
“准备作战!”
侯梅德一声高喝,三千大食军刷地提起了长矛,动作整齐划一,表现出了高超的军人素质。
“列队前进!”
大食军缓缓行军,三千骑兵分为五排,每排六百人,间距两丈,仿佛经过周密丈量过一样,他们每人配有十支短矛,每支短矛重约七斤,用精铁打制,靠臂力投掷远,三十步外距离刺穿敌人,这是大食人对付拜占庭重甲骑兵的最锐利的武器。
骑兵开始变成了小跑,一手执盾,一手举矛,依然队列整齐,手中的尖利短矛在阳光下熠熠闪烁着寒光。
李光弼率领的这支军队是来自石堡城的天威军,最早是陇右军,长年与吐蕃人作战,也同样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他们配备着角弓弩,有效杀伤射程有百步之远,唯一的缺点就是上弦慢,在百步内最多只能发射两次,为了弥补这个弱点,每名唐军又配有弓箭一副,适合短距离射击,其次便是刀、矛和盾,装备齐全。
尽管这支唐军是第一次和大食人作战,但他们丰富作战经验使他们一眼便看出了大食军的优势和弱点。
训练有素就不提了,能在奔跑中保持着整齐的队列,连吐蕃人都办不到,显然他们整体配合十分娴熟,仅从这一点,这就是一支劲敌,其次他们没有弓箭,每人都拥有多支短矛,在短矛之外又有一杆长矛,由此可推断,短矛是他们的投掷武器,短矛的射程上不如弩箭,这一点上唐军略微占优,大食的马却似乎很健壮,高大强健,这比吐蕃人的高原马要厉害得多,甚至比唐军的马还要快上一筹。
但他的弱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他们铠甲,均是紧身皮甲,这种皮甲是抵不住唐军的弓箭,李光弼看出了大食军的弱点,他立刻下令道:“摆偃月阵!”
唐军军旗挥动,开始迅速调整阵型,调整成中间重两头轻,略带弧形的月牙形军阵,中间是五排,两边是两排,这样便能保证弓箭的最大密集度,而前两排的唐军则执巨盾,这是为了防御大食人利矛。
唐军也缓缓向前推进,手执弩箭,用两腿控制着战马,保持着严密地阵型,两军越来越近,嘶声呐喊声交织成一片,鼓声隆隆作响,鼓舞着各自士兵的士气。
两百步……一百五十步……一百步,已经进入唐军弩箭的杀伤范围,大食军刷地举起盾,但李光弼并没有下令射箭,他目光锐利的盯着大食人的盾,仿佛看透了这些盾牌,在百步时这些盾牌能抵挡住唐军的硬弩,唐军已经止住了步伐,严阵以待。
八十步了,李光弼还是没有下令,不少唐军的手心都浸出了冷汗,这是他们多年作战从来没有过的,竟然在八十步还没有放箭。
这时,大食军陡然加速,队列的间距开始拉大了,但队列依然整齐,这是侯梅德的高明之处,在最后关头将间距拉开,这样唐军弓箭的杀伤面积就小了。
战马奔腾,骑兵呼喊着向唐军铺天盖地杀去,六十步,李光弼横刀一指,大吼一声:“平射!”
第一排的千支箭平射而出,这就是六十步的优势,不须再射抛物线,直接平射,箭如劲雨,呼啸着向大食骑兵群射去,强劲的弩箭射穿了大食骑兵的盾牌、射穿了皮甲,直透身体,战马扑地摔倒,骑兵惨叫着从马上摔倒,瞬间人仰马翻,近二百人被射翻,大食进攻的势头为之一挫,紧接着第二轮第三轮的两千支箭也射到了,六十步内,三千大食军损失了五六百人,就在三轮箭刚射完,李光弼立刻下令,“雁行阵!”
唐军的偃月镇忽然散开了,在大食军的短矛没有投出前,迅速向两边拉开,仿佛一支倒八字形的大雁北归,唐军的变阵令侯梅德措手不及,他本来见唐军前两排手执巨盾,似乎就是为了抵挡他们的投矛,令他心中窃喜,大食人短矛锋利无比,力量强大,没有任何盾牌能抵挡住,而唐军的阵势密集,正好让他们的飞矛雨屠杀。
可是唐军在五十步时突然变阵,侯梅德已经来不及调整了,只得下令道:“投矛!”
大食骑兵纷纷振臂投掷,数千支短矛交织成了一片密雨,在空中飞舞,尽管声势骇人,但大多数骑兵都是在五六十步外投掷,尽管有战马助力,但大多数短矛都没有能抵达唐军阵地,只有最前面的数百支短矛射到了,最后的部分唐军来不及分走,劲力迅猛地锐利短矛刺穿了他们的盾牌,数十名唐军也惨叫着落马,短矛刺穿了他们的身体。
唐军显然没有打算和大食军硬拼,他们以五十人为一队,各自灵活作战,尽量用弓箭从大食军的侧面射击,他们时而互相配合,溶为一体,而是分散开来,各自作战,虽然看似散乱,但仿佛有一根绳将他们牵在一起,形散而神不散,这绳子便是唐军的指挥旗,旗帜不断变幻出各种组合,指挥着唐军攻击大食的薄弱环节。
唐军的这种灵活作战方式显然就是大食骑兵队列作战方式的克星,这种队列作战方式是对付拜占庭的方阵而设计的,在集团对集团作战中,这种队列作战十分犀利,能形成密集一致的矛雨,大量杀伤敌人,但对分散作战的唐军,它的整体优势就没有能发挥出来,相反,它笨拙迟缓的薄弱面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就是李光弼的军事能力所在,他能因地制宜,随时调整战术,找到敌军的薄弱点进行攻击,这便是他六十步放箭的目的,宁可少放一轮箭,也要在敌军来不及变换阵势之时,攻击它的薄弱环节,这时大食军再变换阵型就被动了,唐军不会给他们机会从容调整。
唐军灵活的小规模多点进攻,使大食军的队列开始乱了,他们也渐渐变得和唐军一样各自为阵,他们这是真正的各自为阵,没有统一指挥,没有互相配合,显得凌乱不堪,大食军渐渐处于下风。
这时,李光弼见时机已到,他立刻下令:“射火箭!”
一支火箭腾空而起,拖着长长的黑烟从空中划过,大食军身后的森林里忽然杀出了二千唐军骑兵,他们却是队列整齐,排成一个完整的方阵,战马疾速,唐军杀气冲天,向大食军席卷而来。
随着唐军埋伏的生力军杀出,大食骑兵终于支撑不住,开始溃退了,唐军在后面掩杀追击,大食军死伤惨重,投降者不计其数。
阿布·穆斯林派往怛罗斯的三千先锋在白水河遭遇到了唐军骑兵,大食军惨败,侯梅德只率领不到三百残军逃回了撒马尔罕,两天后,李光弼率唐军抵达怛罗斯城,他们得到了石国肯特部落的帮助,里应外合,当天夜里便攻破了怛罗斯城,至此,唐军完全在石国站稳了脚。


第八卷 怛罗斯 第238章 唐军间谍
大马士革,这座倭马亚王朝的都城并没有因为倭马亚王朝的逝去而褪色。在战争的烽烟消散后,它又渐渐恢复往日的繁盛,在巴格达城没有修建之前,大马士革便一直是阿拉伯世界的第一大城,太阳刚刚升起,大马士革人便挤满了有天棚的狭隘的街道,他们穿着灯笼裤和富有特色的尖头红皮鞋,戴着大缠头,热气烘烘地开始了一天的营生,叫卖果子汁和糖果的小贩们,用最高的嗓音,沿街叫卖,好象在跟过路人和载运各种沙漠产品和农产品的驴群和驼群的喧嚣互相比赛一般,城市的空气,充满了鼻子所能闻到的各种气味。
大马士革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有脸庞晒得黑黑的贝杜因人,他们穿着宽大的长上衣,戴着头巾和头带,偶尔还会遇见穿着欧洲服装的法兰克人,有学者,有旅行者。但更多的是商人,还有来自东方的粟特人和突厥人,他们牵着骆驼,骆驼上的大箱子里装满了唐朝的绸缎和瓷器,他们期望着在大马士革能卖一个好价。
头高高昂起的是本地富裕的大马士革贵族,他们都是占据统治地位的
阿拉比亚人,他们骑在马上,穿着白色的绸斗篷,佩着宝剑或手执长矛,大街上女人却不多,只有少数过路的妇女,都戴面纱,有些妇女在自己的家里,从格子窗的小孔里偷看市场上和广场上的人们。
巨大的广场上最热闹的地方便是奴隶市场,几十个大木台子上站满了从东西方各地贩来的奴隶,满头卷发的埃及以南的黑人,身材矮小壮实的突厥人,金发碧眼的西班牙白种人,还有大量的粟特人和天竺人,甚至还有少量来自最遥远的东方人,主要来自新罗,但普通的阿拉伯人难以区别他们,统一叫他们唐人。
他们大多是因为战争而被掳掠到了这里,尤其阿拔斯军队的征服,从世界各地带来了大量的奴隶。
蓄奴是阿拉比亚人的传统,几乎每一个平民家庭都拥有自己的奴隶,倭马亚王朝的任何亲王。有一千名左右男奴和女奴,这是很平常的事情,在绥芬战役中,叙利亚军中的一名小卒,就有一个到十个奴隶服侍他。
这种传统并没有因为王朝的更改而改变,大马士革奴隶市场上的生意和往昔一样火爆。
奴隶大多是成批贩卖,这时,一批皮肤黝黑的奴隶被驱赶上台,每个人赤裸着上身,里面有年轻有老弱,这是惯例,否则老弱奴隶就卖不出去,奴隶们一上木台,奴隶贩子便急吼吼大喊:“埃及黑人奴隶四十名,二万五千迪拉姆!”
买主们精明的眼光便在这四十人中寻找着青壮奴隶,他们要的是结实的腱子肉和迷人的丰胸圆臀,脑海中迅速判断着价格的合理,一般白种奴隶很贵,年轻人每名要一千迪拉姆,而埃及以南的黑人因身强力壮,要八百迪拉姆。最便宜的是突厥人,只要六百迪拉姆便可买到,而唐人奴隶不多,一般也不会在奴隶市场上卖,偶然出现便会立刻被买走,年轻的唐女约一千五百迪拉姆左右。
这批奴隶中女人和小孩偏多,卖二万五千迪拉姆有点贵了,买主大多没有吭声,这个时候奴隶贩子会主动压价,直到有人买走。
“二万四千迪拉姆,有人要吗?”台下一片寂静。
“两万三千!”
台下还是没有人吭声,这时奴隶贩子有些急了,这批奴隶他用二万迪拉姆从军队手中买来,供他们吃喝,一路贩运死了几个,再压价他就要亏本了,就在这时,一个买主高声喊道:“这批奴隶我要了!”
奴隶贩子一颗心放了下来,总算有人要了,他急忙命手下去办理奴隶过户手续,自己则找到了这位买主,买主是一名粟特老人,身旁站着一名皮肤黝黑的年轻人,他头上缠着头巾,穿一件镶着金边的突厥人黑袍,笑容亲切,看模样应该是名突厥人,但细看又似乎有些不像,奴隶贩子凭着他专业的眼光一眼便认出来了。这不是突厥人,而是一名唐人。
在大马士革能够看见自由的唐人,这还是第一次,奴隶贩子不由又多看了他一眼,最近听说呼罗珊那边不太平,在和唐军打仗,这名唐人出现在大马士革街头,颇有些不同寻常。
“我们去那边付钱!”
买奴隶的康国商人热情地邀请奴隶贩子向旁边的小屋走去,奴隶贩子又回头看了一眼这名年轻唐人,他已经不见了,消失在来来往往的人潮之中。
大马士革中午的阳光格外耀眼,裴瑜不由眯起来了眼睛,在大食游历已经快半年了,他还是无法适应这里刺眼的阳光,裴瑜是半年前奉李庆安之命来大食探访这里风土人情,关注大食的国力,说得直一点,他其实就是一名唐军的高级间谍。
裴瑜是跟随一名粟特商人来到大食,这名粟特商人是汉唐会李回春的朋友,他这次游历得到汉唐会的重金支持,以贸易起家的汉唐会在大食地区也有商行,分别位于木鹿、库法和大马士革。
裴瑜刚从埃及回来,阿拔斯征服埃及的战争正打得如火如荼。使那一带变得颇不太平,他几次都差点被抓为奴隶,相反,奴隶贩子却是最自由最受尊重的商人,只要是带着大群奴隶的人,大食士兵连问都不会问,一路畅通无阻。
发现了这个秘密,裴瑜便和粟特商人赶到大马士革,买下了一批奴隶,刚才那个奴隶贩子的惊讶眼光让裴瑜有些警惕,尽管他能说一口流利的突厥语。也粗懂阿拉伯语,他所到之地,几乎每一个人都会把他当做突厥人看待,但也有例外,比如刚才,那个奴隶贩子显然认出了他的真实身份,这是他有些大意了,竟忘了这些奴隶贩子的眼光要比一般人要锐利得多,
“努赛尔,你在哪里?”
叫喊声打断了裴瑜的思路,他这才反应过来,努赛尔是他的阿拉伯名字,他连忙回头,只见粟特商人正四处找他。
“莫莫大叔,我在这里!”
裴瑜快步走了上去,笑道:“成交了吗?”
“成交了,等会儿会把奴隶送到我们旅馆中去,努赛尔,我可是用你的名义买的,那些奴隶都是你的了,里面有好几个姿色不错的年轻女人,你可以娶她们为妾,以解你旅途的辛劳。”
说这话时,粟特老商人莫莫的脸上有一种暧昧的笑容,和他那略显苍老的面容十分不相配。
“谢谢莫莫大叔,你先回旅馆吧!我还有点事情。”
莫莫仿佛知道他有什么事,也不多问,便笑道:“那好吧!我先回去接受奴隶,你自己当心。”
莫莫带着几个随从牵着骆驼走了,裴瑜骑上一匹马,慢慢离开了广场,向大马士革城城北走去。
跟其它的城市一样,大马士革的阿拉比亚人依照部族的关系,分散地居住在大马士革的各个角落,
阿拉比亚人家家的大门,都向着街道,从大门进去首先是一个院子。院子的正中,有一个大水池,从喷泉里喷出的水雾,构成一个水帘,水池的边上,种着桔树或香橼树。房间环绕在院子的四周,在某些大户人家还有回廊,再向里就是深不可测的宅院,里面养着他们的不知数目妻妾和子女。
裴瑜骑马走在大马士革宽阔的街道上,虽然这座城市是大食的第一大城,但比起气势巍峨的长安城,还是要逊色很多。
城北是大马士革的贵族区,叶齐德河的两岸布满占地广阔的巨宅,这些原来都是倭马亚贵族的宅子,但现在已经换了主人,阿拔斯王朝的贵族住进了这些大宅。
阿拔斯王朝的首都在库法,这时阿拔斯还没有推翻倭马亚哈里发麦尔旺二世时的临时定都,相对气势宏大的大马士革,库法就显得局促和狭窄,尽管阿拔斯不太喜欢大马士革,但他一年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呆在倭马亚王朝旧日的王宫里,这里有他喜欢的一切,倾国倾城的美人,甘甜醇厚的美酒,精美绝伦的宫殿和繁盛的经济。
裴瑜远远眺望着大食的宫殿,那是一座圆形穹顶的巨大建筑物,原来是白色,现在已经被涂成了黑色,这么突兀地矗立在空中,给人一种黑暗世界的阴森感觉。
周围布满了盔甲鲜亮的哈里发近卫军,戒备森严,裴瑜有一种直觉,黑衣大食的哈里发阿拔斯不在库法,而就在这座黑色的宫殿中。
这时,裴瑜忽然发现一件不妙的事情,他所在的大街正在检查证件,这条大街是直通宫殿正门的主干道,戒备最为森严,士兵们正在检查每一个行人的证件,也就是纳税证,只有阿拔斯王朝的合法公民才有这种证件,奴隶和外国人是没有的,一般是进城时才检查,裴瑜也是有的,但那不是他的证件,是一个史国人的纳税证明。
虽然没有什么照片,但他的粟特语说得不好,一旦对方用粟特语问他,他极可能就会露陷,以后都是莫莫大叔在身边,替他遮挡过去,今天是他第一次一个人面对。
裴瑜顿时出了一身冷汗,他前后左右都有士兵在检查,好在大路上人很多,一时还没有检查到他,怎么办?若退回去肯定被发现,一旦被抓住,认真核查他的身份,他是大唐人身份极可能会曝光。
可如果被查到没带证件,一样要被带走,不远处,几名没有带证件的外国商人被带走了,他们大声申辩,得到的答复便一阵拳打脚踢。
“喂!你!”
终于轮到他了,一名军官指着他大声喊道:“把你的证件拿出来。”
裴瑜无奈,只得从怀中取出了羊皮卷,这就是他的纳税证明,递给了过去,但愿这个军官不会说粟特语。
军官接过证件,看了他一眼,问道:“突厥人?”
裴瑜一颗心落地了,对方说的是突厥语,他立刻用突厥语道:“我叫努赛尔,在铁门关长大,是个商人,前年去了撒马尔罕。”
铁门关是从前西突厥汗国的最西边界,莫莫大叔说,他带有一点铁门关一带的口音,为此,他还特地去过一趟位于史国的铁门关,那里是撒马尔罕和布哈拉前去巴里黑的要冲,商业繁盛,人员混杂。
他的突厥语非常流利,没有一点破绽,军官点点头,刚要把证件还给他,就在这时,大路的另一端一阵大乱,大队军马向这边驰来,行人纷纷向两边躲闪,只听见有人大喊:“穆斯林将军来了,所有人都闪开!”
军官不由暗骂了一句,他用的大食语,尽管裴瑜的大食语不怎么样,但还是听懂了,他在骂:‘这里不是他的呼罗珊,嚣张什么?’
裴瑜心中一动,他听出这个军官的语气对穆斯林极为不满,早在几个月前他便听说,大食人内部派系林立,争权夺利很厉害,尤其是阿布·穆斯林和曼苏尔面和心不和,难道穆斯林和阿拔斯也有矛盾吗?
这时军官将证件塞给了他,“你快走吧!呼罗珊总督对突厥人可没有好感,被他看到了,要抓你进监狱的。”
裴瑜接过证件连忙躲进路边的人群中,从人头缝里偷偷地张望,只见一队队呼罗珊骑兵驰过,足有上千人之多,在骑兵中间,一名身材雄壮的中年男子正低头不语,显得心事忡忡。
“原来他就是阿布·穆斯林!”裴瑜暗暗忖道。
“听说穆斯林和曼苏尔殿下争做艾米尔,结果曼苏尔殿下赢了,哎!穆斯林将军得罪了曼苏尔殿下,以后曼苏尔殿下登基哈里发,有他罪受了。”
“不仅是曼苏尔,他和老阿里的关系也十分恶劣,他在河中把什叶派教徒杀得太狠了,老阿里恨他入骨。”
几个阿拉比亚贵族在低声议论着,裴瑜将这个情报记在了心中,穆斯林和曼苏尔及老阿里的关系都不和睦。
这时,阿布·穆斯林的骑兵队走过去了,大街上又恢复了正常,裴瑜催马向不远处的另一条大街走去,一直走到底,他在一处布置奢华的大店铺前下了马,这种店铺专门经营来自唐朝的丝绸、瓷器、茶叶以及各种富有东方气息的货物,都是高档物品,深受大马士革贵族们的喜爱,这里便是汉唐会在大马士革的贸易商铺了,汉唐会通过这家商铺赚取了滚滚的利润,都流向碎叶,支撑着他们的隐龙事业。
裴瑜走进了店铺,店铺里很宽敞,墙上挂满了各自丝绸样品,几排架子上也摆满了各种瓷器,蜀州大邑白瓷,越州青瓷,裴瑜出身大户,他不由有些惊讶,这些瓷器和丝绸都是上等货,尤其几只落地大青瓷瓶,甚至长安都见不到,只是价钱奇贵无比,一匹上等吴绫要价三百个迪拉姆银币,按照米价来对比,就相当于三十贯钱,价格十倍于长安。
他这是第二次来这里,上一次他没有细看价格,今天才注意到,这时,在店里一角招呼生意的店主看见了他,立刻给了他使了个眼色,裴瑜从一个侧门走进了内室。
店主叫沙鲁姆,是一名突厥人,年纪约五十岁,也是汉唐会成员,在大食呆了近二十年,对汉唐会忠心耿耿。
房间里,裴瑜取出一本厚厚的册子,这是他两个月来收集到了大食各地的情报,他先不慌给沙鲁姆,而是在后面又添上一笔:穆斯林和曼苏尔及老阿里的关系不和。
他将册子小心地封好了,递给沙鲁姆笑道:“这三个月跑了不少地方,剩下的事情就麻烦你了。”
“公子放心,我明天就派人送走,对了!碎叶有一封你的信,是半个月前来的,我找不到你,只好留在我这里了。”
裴瑜精神一振,连忙道:“信在哪里?”
“公子请稍等!”
沙鲁姆出去了,片刻,他拿着一只木盒子进来,递给裴瑜笑道:“好像不止一封信,我没有打开过。”
木盒子被密封死,裴瑜抽出匕首,沿着着缝隙慢慢地将盒子撬开,里面放着两封信,其中第一封信上写着他的名字,他撕开信,里面是李庆安的亲笔书写,一开头便写着:‘君可为安西特使去君士坦丁堡,说服拜占庭与大唐在伊蒂尔城建立贸易互市……’
裴瑜愣住了,他慢慢拾起第二封信,只见信皮上用突厥语写着:大唐安西节度使、庭国公、冠军大将军李庆安致利奥三世皇帝陛下。
……
就在裴瑜接到李庆安新使命的同一时刻,在大马士革的王宫内却发生了另一场争执。
在金碧辉煌的宫殿内有四个人,他们代表着阿拔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除了阿拔斯的叔叔老阿里在埃及征战外,其余几人都在了,第一个当然是阿拔斯王朝的缔造者哈里发阿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