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 作者 高月-第3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玉环一眼便看中了一管挂在最上面的玉箫,她把玉箫取下,细细端量,这管箫笛制作得非常精致,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杨玉环是音乐大家,无须吹奏,她从外表便可看出这支玉萧是上品。
“老伯,这支玉箫多少钱?”
“姑娘好眼力,这玉箫是我十年前所制,是我做得最满意的一支,我不想贱卖它,一百贯钱!”
“一百贯!”
杨玉环一咋舌,连忙笑道:“一百贯我可买不起,老伯,还你了。”
她把玉箫递给老人,李庆安却拦住她道:“你喜欢就拿着,我给你买了。”
说着,他从腰间取下一把金匕首,杨玉环明白他的意思,便拉着他连忙走开了。
李庆安心中又有一丝不悦,淡淡地问道:“为什么不接受我的心意?”
杨玉环明白李庆安心中有些不高兴,便将他的胳膊挽得更紧了,柔声道:“我并不是不想接受你的心意,因为东西我虽然喜欢,但未必一定要去占有它,你明白吗?”
李庆安似乎听出她话中有话,半晌,他叹了一口气。
“为什么要叹息?”杨玉环一双美眸盈盈地望着他。
“我在想,若谁再娶了你为妻,那真他的福气了。”
“我这么老了,谁还肯娶我?”
李庆安见杨玉环眼中带着玩笑,便也忍不住道:“那安禄山不是做梦都想娶你吗?”
话一出口,他便知道自己说错了,果然,杨玉环脸色大变,她挣脱了李庆安的胳臂,快步向一条小巷走去。
李庆安紧追上去,一把拉住了她的胳臂,“你等一下!”
“你放开我!”
杨玉环愤怒地甩开他的手,站在墙边,胸脯因愤怒而上下剧烈起伏,李庆安走到她身后,歉然道:“对不起,我开玩笑过头了。”
“这不是开玩笑的问题!”
杨玉环霍地转身,盯着李庆安的眼睛道:“你是不是也认为,我就该是权贵的玩物,任何一个权贵看上我,我就该随他,李大将军,你要记住了,我杨玉环虽是一个柔弱的女人,但我绝不会再成为任何一个男人的玩物。”
“我知道,我知道,所以我才会这样保护你,不让你受到任何人的欺负。”
杨玉环凝视着李庆安诚恳的眼睛,她的眼睛渐渐地红了,她再在克制不住自己,扑进李庆安的怀中痛哭起来。
“你知道那天晚上,安禄山派人抓我时,我手中握着匕首,若逃不掉,我就一刀杀了自己。”
李庆安轻轻搂着这位国色天香的美女,他心中对她充满怜惜,这时,李庆安轻轻抬起她的脸庞,温柔地替她拭去脸上的泪水。
杨玉环一双美眸呆呆地望着他,这一刻,她心中对这个一直保护着自己的男子充满感激和爱恋,她对他是如此依恋,仿佛天底下只有他才是自己唯一信任和依靠的男子,可是自己又配不上他。
李庆安望着她微微颤动的红唇,他低声呼唤着内心的期待,低头吻住了她的红唇。
第十三卷 第二战线 第534章 裴家名份
送杨玉环回了家,李庆安回到王府时,时间已经很晚了,此时李庆安还沉浸在那一吻的余味之中,尽管最后一步他能没走出,但杨玉环的心已经被推开了一条狭窄的缝隙,李庆安知道,最后一步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新王府明天才正式搬家,今晚他还是住在旧府里,他下了马车,快步走进了府中,正好潘小良迎面跑来,他一下子看见了李庆安,吓得一哆嗦,想跪又觉得不妥,愣了半晌才手忙脚乱地躬身施礼道:“奴、不!潘小良给王爷见礼。”
李庆安奇怪地看了他一眼,但也没有多问,‘唔!’了一声,便直接走进了内宅去了。
“王爷回来了!”
早有丫鬟奔回内宅禀报,明月迎了出来,笑盈盈道:“大郎,你回来了?”
“嗯!”李庆安走进内堂,没看见如画,便问道:“如画呢?睡了吗?”
“没有睡呢!”
明月替他脱去外裳,笑道:“她到我母亲那里替明珠收拾东西去了,她今天做了一天的冰镇酸梅汤,你先坐下凉快一下,我去给你端来。”
明月今晚兴致很好,她低头在丈夫脸上亲了一下,便进里间去了。
李庆安心里还在想着杨玉环之事,这件事他决定暂时不告诉明月,这时明月亲自端了一碗冰镇酸梅汤进来,笑道:“你那个四夫人就喜欢喝这种冰镇酸梅汤,今天她在新府找冰窖,足足找了一个上午,差点没把她急死,后来找到了,欢喜得跳起来,就像个孩子一样。”
“她一向就孩子气十足。”
李庆安笑着接过酸梅汤,痛快地喝了一大口,那种冰爽透心的感觉令他暑气顿消,他连声赞道:“不错!不错!果然很痛快。”
李庆安一口气将酸梅汤喝干,这才长长吁了口气,对明月笑问道:“你刚才说明珠要搬来?”
“她是搬到我们新宅去,今天我去新宅看了,府宅太大了,我们家本来人口就少,多住一些人,家里也热闹一点。”
明月看了一眼李庆安,又笑道:“如果你不愿意明珠过来,那我就派人去说一声。”
“我又没说不让她来,这些事情你决定就行了,我哪里顾得上来。”
李庆安今夜心中颇不宁静,他见妻子眉眼如画,美貌异常,心中不由欲念高炽,便起身拉着明月的手,笑嘻嘻道:“娘子,深夜了,咱们歇息吧
明月脸一红,推开他道:“去!又不安好心了。”
怎奈李庆安力气太大,拉着她不放,明月只得半推半就地跟他进内室了。
……
几番恩爱尽兴,终于云收雨歇,李庆安疲惫地从明月身上翻身躺了下来,虽然外面炎热难当,但他们寝室的夹墙内放置有冰块,使得房间内气温舒爽,感觉不到半点闷热。
明月慵懒依偎在丈夫怀中,脸色云霞未褪,今晚丈夫的强有力使她感到异常满足,她娇媚地低声道:“大郎,今天你是怎么了?”
“我也不知道,或许是房间里凉快的缘故吧!”
“嗯!”明月应了一声,又小声道:“大郎,我想给你说件事。”
“什么事,你说吧!”
明月低低叹息一声,道:“大郎,我的压力很大啊!”
李庆安暧昧地笑道:“是刚才我给你的压力太大了吗?”
“没个正经的!”
明月推开丈夫,起身把衣服穿了起来,两人光着身子躺在一起,怎么正经得起来,明月穿了内衣,又躺在丈夫旁边道:“你在听我说话吗?”
李庆安已经困得快睡着了,口中含糊道:“娘子,明天再说……”
话没有说完,他便沉沉睡去了,明月无奈,只得下床榻灭了灯,可她躺下来却怎么也睡不着了。
今天在布置新房时,那个潘小良无意中说了一句话,让明月心中十分震动,李庆安的嫔妃有些不符合礼制。
李庆安的爵位虽然是亲王,但实际上他的礼制规格都是按照东宫的标准来照办,这是太后和政事堂的特别批准。
如果按照东宫的嫔妃礼制,那李庆安的内官人数现在应该是良娣两人,良媛六人,承徽十人,昭训十六人,奉仪二十四人,再加上正妃,那他应该有五十九名嫔妃。
可实际上,李庆安只有四人,连个普通的官员都比不上,尤其那些掌握军权的边疆大吏,哪个没有上百妻妾,可她的丈夫身为大唐第一实权人物,权倾天下,却居然只有四人,这会让天下人耻笑于他,会让她独孤明月背上妒妇的名声。
而且让明月倍感压力的是,李庆安至今只有一儿一女,这已经让安西军将士对她颇为不满,军中所有将士都认为,这是王妃的责任,这便让明月感到巨大的压力和担忧。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丈夫是建成太子唯一的后人,他若子嗣单薄,将来会毁了他的基业,自己将来无脸面对他的先祖。
……
次日天不亮,李庆安便出城到军营去了,明月则心事忡忡地简单化了妆,起身到裴府去了。
明月去裴府也是有充分理由,前几天,李庆安的义妹小莲给裴家生了一个男孩,她便专程去探望了,李庆安事务繁忙,她作为小莲的娘家人,自然要跑勤一点。
当然,明月今天去裴府还有另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裴婉儿之事,裴婉儿和李庆安已经有了婚约,但因为裴宽去世,使这桩婚事暂时停止了,一般而言,如果直系长辈去世,晚辈都要守孝一年,婚事自然也不能办,但裴婉儿的祖父是裴遵庆,而非裴宽,所以她并不需要守孝一年,只需守完九九八十一天,便可以出嫁了。
更重要是裴遵庆前天命人送来了裴婉儿的八字,这是第二次送了,也就是在提醒李庆安,这桩婚事该办了。
今天明月来裴府,一方面是探望小莲,又一方面就是商量婚事的具体细节。
明月来到裴府,立刻有家人把她迎进了内宅,裴家几兄弟的府邸都连再一起,各府内宅有夹道相通,裴瑜是裴宽的长孙,又官拜鸿胪寺少卿,他在裴府内也有一处独院住宅。
今天是小莲生孩子后的第三天,家里的各种杂乱忙碌之事都告一段落,来看孩子的家眷也少了很多,院子里十分安静。
“赵王妃来了!”一名丫鬟见她到来,立刻大声通报道。
只见从屋里跑出几个年轻女子,一个是裴婉儿,一个是裴雨,另两人明月却愣住了,一个是她妹妹明珠,一个竟然是如画。
“你们怎么也在这里?”明月惊讶地问道。
明珠指了指如画,笑道:“她要来看小莲,我就陪她一同来了。”
“那你的东西收拾好没有,下午就要搬家了。”
“早就收拾好了,上次就已经收拾过一次,随时可以走,说不定我还会先搬进去呢!”
明月在妹妹额头上戳了一下,笑道:“你呀!哪边热闹就肯定少不了你。”
“姐,外面热呢!快进屋里去。”明珠笑嘻嘻地拉着明月便往屋里走,这时,明月的目光落在了裴婉儿身上,裴婉儿脸一红,连忙施礼道:“参见王妃!”
明月上前拉着她的手笑道:“别这么客气了,咱们是表姐妹,一喊王妃不就见生了吗?”
裴婉儿又低声喊道:“表姐!”
“这就对了,下午我们要搬新家,你也一起去吧!去看一看。”
裴婉儿轻轻点了点头,明月又对裴雨道:“小雨,你也一起去吧!”
“我要陪嫂子,下次再去吧!”
这时,屋子里传来小莲的声音,“是大嫂来了吗?快请进来。”
明月走进了房间,屋子光线昏暗,门窗紧闭,十分闷热,小莲躺在床榻上,脸色依旧十分憔悴,满头是汗珠,一名丫鬟坐在一旁,不停地用湿毛巾给她擦拭脸上的汗珠。
明月不由暗暗一叹,夏天生孩子就是最痛苦,坐月子实在是一种煎熬,她连忙上前坐下,握住小莲的手柔声道:“现在感觉怎么样?”
“谢谢大嫂,生孩子已经好了,就是坐月子难受,太热了。”
“没办法,女人都要经历这一关,熬过去就好了。”
旁边明珠嘟囔道:“我将来就不想生孩子!”
明月瞪了她一眼道,“你不说话,没人当你是哑巴。”
明珠不敢吭声了,裴婉儿在一旁笑道:“虽然坐月子很难受,但想着自己的孩子能平安出生,我想再大的苦楚也会心甘情愿了。”
明月暗暗点头,这个裴婉儿很会说话,妹妹明珠是个小傻瓜,可这个裴婉儿就聪明得多了。
这时,门口一名丫鬟禀报道:“王妃娘娘,等一会儿请到曲夫人那里去坐一坐。”
曲夫人就是裴遵庆的妻子,明月心中有数,便笑道:“等一会儿我就去。”
小莲知道她有正事,便笑道:“大嫂,你先去吧!”
“那好吧!你先安心休息,我回头再来看你。”
明月看了裴婉儿一眼,又吩咐如画几句,便起身去了。
几名丫鬟婆子领着明月前往,裴遵庆的府宅在裴宽府的隔壁,经过一条长长的夹道,再进一扇小门,便到了裴遵庆府的内宅,目前裴遵庆依然官拜门下侍郎,这几天他在忙碌重建四匦之事,很难看见他在家中,但裴遵庆却一直惦记着孙女婉儿之事,把这件事托给了自己的夫人曲氏。
裴遵庆已年过七旬,他的原配在十年前便去世,现在的夫人曲氏是后娶的新妇,只有五十余岁,是一个非常精明能干的女人。
她听说明月到了,曲夫人亲自迎了出来,“不知赵王妃今天会来,没有准备,有失远迎啊!”
明月在没有嫁李庆安之前,也常来裴府,这个曲夫人她叫做舅祖母,对她一直不错,明月连忙上前挽住她的胳膊笑道:“这样生分,我都快不认识舅祖母了。”
“你现在是王妃,不能再像从前那样了,咱们礼数不能失。”
两人说着走进了内堂,分宾主坐下,曲夫人命人上了茶,她便笑道:“听说你今天要搬家,怎么会有时间到裴府来?”
“小莲大哥一早就叮嘱我,要我看看小莲,陪她说说话。”
“原来是这样,赵王殿下最近很忙吗?”曲夫人试探着问道。
“应该很忙,每天早出晚归,听说准备要招募士兵了。”
明月明白曲夫人的意思,又笑道:“虽然忙归忙,但也不能耽误了婉儿的婚事,这件事我会抓紧办,请舅祖母放心。”
曲夫人要的就是明月的这句承诺,其实唐人娶妾,男人的态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正房妻子的态度,虽然想娶谁是由男人决定,但能不能娶进屋却是正房妻子说了算,娶妾的仪式也很简单,就是新妾向主母敬一杯茶,主母肯接她的茶,那么她就可以进屋了,如果不接,那这个小妾就休想有名份,也进不了房,男人也只能把她安置在外面。
可如果是中唐官员这样做,那就有丢官的危险,李隆基曾经下旨,禁止官员养别宅妇,也就是不准官员在外私养小三,违令者一概免职。
这是为了维护唐朝的礼制,保护大妇的权力,这也是当初李庆安不能娶裴婉儿的原因,当时明月还在安西,如果明月不点头,那裴婉儿就进不了李庆安的门。
当然,明月答应只是一方面,曲夫人还关心裴婉儿将来的名份,裴婉儿是裴家的嫡女,做妾是万万不可能的,但有嫔妃封爵,那又是另一回事了,这也是裴家的政治投资。
曲夫人便委婉问道:“我家老爷还想问一下,婉儿过门后会是什么名份?”
李庆安现在是按太子的标准来册封府中内官,除了王妃外,那就是良娣和良媛的名份较高了,如果李庆安将来登基,那么良娣和良媛都会是妃子,只不过良娣的名份要靠前一点,比如元妃、贵妃,而良媛只能做惠妃、淑妃、华妃之类,要略低半级。
可就是这半级,裴家都很看重,这关系到将来裴家的地位,目前李庆安的良娣已经有一个了,据说是李林甫的外甥女,姜家之女,那么良娣的位置还有一个空余,这个位置裴家势在必得。
一旦李庆安登基,那裴婉儿就是宫中排名第二的嫔妃,如果明月再有什么意外,而裴婉儿又有儿子,那裴婉儿还会登皇后之位,这就是裴家的长远打算。
这些明月心中都有数,她心里明白,将来李庆安登位很需要得到裴家的大力支持,所以必须多加笼络裴家才行,关于裴婉儿的名份,她早就考虑好了。
明月便浅浅一笑道:“婉儿将来的名份是良娣,不知舅祖母以为如何?”
第十三卷 第二战线 第535章 子仪进京
夜色中,一队数百人的骑兵在宽阔的新官道上疾奔,这里是广袤的关中平原,一条新修的官道笔直地伸向西方,官道两边,一望无垠的麦田已经开始收割,尽管已是深夜,但麦田里依然可以看见抢收麦子的身影。
这支骑兵队从忙碌的农人身旁呼啸而过,片刻,便消失在远方,郭子仪骑在一匹神骏的乌骓马上,他目光凝重地望着远方模糊的城廓,终于要抵达长安了。
郭子仪的心中对自己的命运充满了担忧,就在他抵达庆州之时,正好遇到了政事堂的颁旨官员,命他回朝述职、觐见新帝,郭子仪心里明白,这是李庆安以安定县剿匪试探了自己之后,走出的第二步棋,这一次。他们就要真正的讨价还价了,如果谈判破裂,那他郭子仪也就永远难以离开京城了。
郭子仪暗暗叹了口气,他前方的道路仿佛变得模糊起来。
“加快速度!”
郭子仪低喝一声,狠狠抽一鞭战马,战马再次加快速度,一队人马在黑咕隆咚的世界里疾驰飞奔,当晨曦初露,他们看到第一抹淡淡的金光时,长安城雄伟的城墙出现在他们的面前。
此时,城门已经开了,郭子仪的骑兵队抵达了金光门,金光门外便是漕渠码头,天刚亮,城门口便挤满了要进城的客商,守城的士兵逐一检查,大多只是问一两句便放进城了,只有形迹可疑的人才会被仔细盘查。
这时,郭子仪的军队抵达城门口,守城士兵见不是安西军,顿时紧张起来,张弓搭箭,关闭城门,警惕地注视着他们。
一名郭子仪的亲兵校尉上前高声道:“我们是朔方军,郭老将军奉政事堂旨意进京述职。”
说完,他将政事堂地旨意展开来,一名士兵奔上前查看了印章,便回去禀报了,守城校尉很快便查到了进京安排,果然有郭子仪的进京事项,准许五百随从入京。
“开城门,放郭将军入京。”
城门开了,商人们纷纷闪开让路,郭子仪率领五百手下缓缓地驶进了长安城,郭子仪并没有先回自己位于长安亲仁坊的家中,而直接去皇城,向兵部报道,并递交了自己的日程安排。
半个时辰后,长安内务府便将郭子仪进京的情报送到李庆安的案头,很快,兵部也派人送来了郭子仪的日程安排。
其实郭子仪从弹筝峡入关中后不久,李庆安便得到了消息,郭子仪的进京既在他的意料之中,但也让感到一些意外。
之所以在意料之中,是因为郭子仪必须要进京向政事堂述职,同时觐见新帝,否则他就是有拥兵自立之嫌,以郭子仪为人的谨慎,他绝不会轻易冒这个险。
但郭子仪的神速到京又让李庆安感到意外,政事堂的旨意只离京三天,他便抵京了,这说明什么,说明郭子仪是在路上遇到了前去灵州的颁旨官员。
郭子仪并不是得到政事堂的旨意才进京,而是某种变故促使他进京了,李庆安敏锐地推断出,这个促使他进京的变故事件,应该就是泾州剿匪,郭子仪看懂了自己的意图。
李庆安和郭子仪的较量是一种温和的、间接性的,较量的场地就在关内道,一退一进,一个无声无息退,一个委婉含蓄进,几乎很少能有人看懂他们之间的较量艺术,但作为当事人,李庆安和郭子仪都清清楚楚地感受到了。
郭子仪虽然退让了,但他并没有认输,他的进京日程表上,并没有单独拜访天下兵马大元帅李庆安的计划,而李庆安的五千军虽然借剿匪的名义进入了关内道,但他也并没有占领关内道,郭子仪的大军随时会卷土重来。
郭子仪虽然进京神速,但并不表明他退让了,相反,从他一进京便向兵部递交日程表,这就是郭子仪对他李庆安强硬的挑战,从间接的、温和的,逐渐变成了面对面的直接抗衡。
李庆安领教了郭子仪的绵里针手段,他也不由佩服这个老将的韧劲,当然,郭子仪和安禄山不同,也不同于李隆基的敌视,他是一个可以争取的对象,就算他不愿意投靠自己,那他也能成为一个盟友,相反,他和郭子仪火拼,倒是很多人乐于看到的。
这时,李庆安忽然想到了一个故事,三国演义中,关云长投降的三个条件之一,就是降汉不降曹,今天郭子仪进京,两者是何其之像也。
……
郭子仪进京后的表现确实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他进京后第一个拜访之人既不是太后,也不是兵部尚书王缙,更不是李庆安,而右相国裴旻,不过想想大家也能释然,裴旻虽然不是军方高层,但他毕竟是右相国,百官之首,地位高崇,郭子仪首先拜访他也是情理之中。
裴旻今天正好请假半日没有上朝,他有些感恙,这几天头脑一直昏昏沉沉,今天是实在支持不住了,便请假在家休息,本来是打算休息一天,但上午他临时得到消息,下午政事堂要讨论四匦的正式运作,所以只能在家休息半日。
可就是这半日,还偏偏遇到了郭子仪进京来拜访他,尽管身体不适,但裴旻还是强打精神在府上的贵客厅接见了郭子仪。
郭子仪一进客厅便抱拳歉然道:“卑职不知右相国身体不适,鲁莽前来打扰,请相国恕罪!”
裴旻笑着摆了摆手道:“老将军不必歉疚,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就算在家也休息不了,要么是写奏折,要么是想着朝中之事,总之,没有自己私人的时间,老将军没有打扰我,来!请坐下。”
裴旻请郭子仪坐了下来,一名侍女给他们上了茶,裴旻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微微笑道:“我想先问一下朔方军的给养问题,老将军真的不需要朝廷供粮吗?”
“这也是我这次进京想和政事堂商议的事情。”
郭子仪取出一本奏折放在桌上,推给了裴旻,道:“我这几年不断鼓励将士开垦土地,已经累计有军粮田五千顷,另外,我在九原一带推行军牧场,不仅是放马,主要是养牛羊,提供将士肉食,所以十万大军我勉强能养得起。”
裴旻拾起奏折看了看,这是副本,正本应该是递给了兵部,但奏折的抬头却是致政事堂,一般而言,节度使是向皇帝负责,当皇帝只有两岁时,政事堂便是最高权力机构,郭子仪向政事堂汇报也无可非议,但现在除了政事堂之外,还有一个天下兵马大元帅,这其实就是文武分家,文由政事堂管辖,武由大元帅过问。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来,作为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应该向大元帅李庆安汇报军方的事务,而不应该是向政事堂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