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天下 作者 高月-第3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屠钋彀驳木嗬搿
崔平和李庆安是老交情了,早在李庆安为中郎将时,崔平听说李庆安和高力士的关系密切,当时他急于找门路外放为官,便找到了李庆安这条路子,没想到他当年的一时病急乱投医,竟然改变了崔平的人生之路,他从此靠上了李庆安这棵大唐最粗壮的大树,而且成为李庆安的心腹,崔平从盱眙县令到泗州太守,再到豫州太守、河西行军司马,一直到今天的门下侍郎,都有李庆安在后面的影响。
而且他和李庆安的私交也极好,当年舞衣被崔家所逼而出逃,就是崔平私下里偷偷报信,就因为这一点,李庆安对他一直很感激。
崔平是进士出身,极有才学,而且也非常精明能干,他的父亲崔沔曾经做到了太子宾客,兄长崔函现为青州太守,也可谓家世显赫。
但崔平和族长崔涣的关系却不好,一方面是因为崔涣和他父亲崔沔有私仇,另一方面崔平因长期寄居在叔父崔翘的府中,他对崔翘一直心怀感激,但崔翘的人品不好,被崔氏家族所恶,可崔平却总替崔翘说话,这样一来,崔涣就更反感他了,以至于前年和去年崔平都没有能参加族祭,这是一个家族中相当严厉的处罚了。
正因为这件事,崔平和族长崔涣的关系变得相当恶劣,两人见面几乎不说话,族中人也不大瞧得起崔平,但这次崔平被升为门下侍郎,这可是从三品之职,使他跻身于大唐的高层,令崔家上上下下目瞪口呆,也让崔家人彻底改变了对他的成见。
崔平对李庆安充满了感激,同时也对李庆安忠心耿耿,他早就看出来,这大唐江山迟早是李庆安的囊中之物,他当然要紧紧靠住他身后的这棵参天大树了。
昨天他得到李庆安亲兵的口信,今天中午李庆安将来他府上拜访,自然就是来他家里吃午饭了,为此,崔平的妻子亲自下厨,收拾了一桌丰盛的酒菜。
说起来,崔平的妻子倒是和明月有点关系,他妻子裴氏是前任刑部侍郎裴铭之女,而裴铭是明月外祖父裴耀卿的内侄,所以,他妻子可以说是明月的族姐,有了这层关系,便有利于崔平和李庆安发展私人关系,不过今天明月去慈恩寺烧香,又发生了高雾的报恩寺事件,所以明月便没有能和李庆安一同前来。
李庆安回了一礼,笑道:“来得唐突,打扰贤弟和弟妹了。”
崔平和李庆安同岁,且比李庆安大两个月,但为了自降身份,他煞费苦心地将自己的出生向后推了几个月,这样一来,李庆安就比他大了三个月,可以名正言顺地称呼他为弟了,从这件小事上便可看出这个崔平的精明过人之处。
他连忙笑道:“别人想大将军都请不到,大将军却能屈尊到蜗居来,这是我莫大的荣耀啊!”
李庆安听他说起‘蜗居’,便打量一下崔平的府宅,见府宅占地约二十亩,虽不算很大,但作为私宅,却是一般人都住不起的,他不由笑道:“当年我初见你时,你整天为买房子而发愁,现在终于买了大宅子,怎么样,感觉很好吧!”
崔平也不由想起十年前他寄住于叔父家里,为买房子而整天愁眉不展,现在想起来,真恍若隔世一般,他也感慨道:“人生际遇无常,想起十年之事,就仿佛在昨天,那时大将军也只是刚升为中郎将,现在我长子都已经十四岁了。”
他回头将一名少年召唤上前,对李庆安介绍道:“这是我长子远驹,当年大将军也见过他,当时他才五岁,现在和我一样高了。”
崔平的儿子十分乖巧,上前便给李庆安跪下磕头,“侄儿远驹给世伯磕头!”
李庆安见少年长得眉目清秀,聪明伶俐,不由心中也喜欢,连忙将他扶起道:“贤侄快快请起!”
扶起少年,他又笑问道:“现在在哪里读书,将来可有打算?”
“回禀世伯,侄儿现在家学念书,明年将进崇文馆读书,侄儿打算在崇文馆苦读五年,弱冠时参加科举,继承父志,继续为世伯效力。”
崔平见儿子很争气,很会说话,顿时心花怒放,但口中却斥责他道:“你这孩子,怎么就不知天高地厚,你以为考中进士就那么容易吗?”
李庆安连忙劝止道:“这就是贤弟不对了,少年若无志,岂不空活百岁,有志向是好事,不过不能靠父辈之荫,要靠自己的努力,明白吗?”
崔远驹一躬到地,“世伯之勉,侄儿将铭记于心。”
他们三人在门口寒暄,崔平妻子终于小声提醒丈夫道:“次郎,饭菜可要冷了。”
崔平一下子醒悟,连忙道:“大将军快进府,是我失礼了。”
李庆安呵呵一笑,对裴氏笑着点点头,跟着他们一家人进府去了,崔平的府第从外面看虽然不大,但里面却布置精巧,亭台楼阁,长廊花圃,静幽处可见风景,还一面占地一亩的池塘,池塘中金鱼成群,边上修有一座精巧的赏鱼亭,今天的午宴便设在赏鱼亭中,四名侍女早已经站在停中等候了。
李庆安坐下来便笑道:“这是贤弟的私宅吧!一共花了多少钱?”
私宅是相对于官宅而言,官宅是给一定职务的人居住,若被贬黜或者退仕都必须将宅子交还朝廷,而私宅则是自己的私产,可以给子孙继承,一般高官就算住了官宅,但也会有自己的私宅。
崔平对这个问题有点脸红,这座私宅他前前后后共花了六千多贯,凭他的俸禄,他一辈子也买不起,这里面自然有他在地方为官时收刮的钱财,李庆安这个问题令他着实有点尴尬,不知该怎么回答。
他妻子却在一旁笑道:“这座宅子其实不是次郎所有,而是他二叔的财产,他前年去了成都,把老宅卖了,换成了这座新宅,又怕朝廷怪罪,便挂在次郎名下,否则凭次郎那点俸禄,怎么可能卖得起这么贵的宅子。”
“是啊!其实是二叔的财产,哎!又不敢明说,这个黑锅便只要自己背了。”
二叔指的是崔翘,他在两年前去了成都,在成都也不受重用,只得一个工部侍郎,崔平不由暗暗佩服妻子急智,李庆安却微微一笑,这种借口怎么瞒得过他,崔平的老底他很清楚,在泗州为官时,他受过贿赂,当时监察御史查过他,受贿额大概在三千贯左右,后来他又将这笔钱投到茶叶生意中,利用他的职务便利,前后运送了十几船江淮茶叶来京中贩卖,获利近一万五千贯,后来调动豫州为太守后便洗手不干了,也不再受贿,也不从商,博得一个清廉的好名声。
李庆安也知道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他也并不要求自己的手下个个像王昌龄那样刚正清廉,关键是要把握住一个度,不能肆无忌惮地贪贿,这个崔平能见好就收,说明他很有理智,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欲望,就是这一点让李庆安很满意。
刚才他其实也只是随便问问,主要想了解一下当前的房价,但崔平却做贼心虚,一下子露了马脚,看来这个崔平还是不够老辣,不过他妻子倒不错,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崔平的不足。
李庆安便不再问此事,和他们一家人一起吃饭喝酒,气氛十分融洽,饭后,崔平的妻子很识趣地带着儿子离开了,她知道李庆安找自己丈夫不是吃吃饭那么简单,得给他们单独相处的时间。
李庆安和崔平说话,不再向对崔圆和崔寓那般含蓄,而是开诚布公,只奔主题,他端起酒杯沉吟一下,便直接问道:“我想让你成为崔家的新族长,你自己有想法吗?”
崔平叹了口气道:“说实话,这件事很难,关键是大部分人都不支持我。”
李庆安淡淡一笑道:“我当然知道很难,但再难也要办到,只要你做了崔氏族长,我就会让你来取代崔涣,为政事堂相国,我也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但关键还是你自己要去争取。”
第十三卷 第二战线 第562章 意外机会
崔涣一共生了五个儿子,其中次子早夭,其余四个儿子中三个在外地为官,只有最小的儿子崔峮跟在他身边,崔峮今年只有十八岁,在太学读书,准备参加明年的科举,和所有名门世家子弟一样,崔峮勤奋好学,在太学中名列前茅,再加上他谦虚律已,正直良善,可谓品学兼优,深得他父亲的喜爱,崔涣常常对人说,他的四个儿子中,只有幼子最酷似他年轻之时。
就是这么一个前途似锦的优秀青年,却干下了一件荒唐无比的蠢事,他爱上了同窗好友的妹妹,带着她私奔了。
女孩子姓余,是长安一个小户人家的女儿,名叫余幼娘,今年只有十四岁,年纪虽幼。但她从小便许配给了表兄,可谓罗敷有夫,小娘长得俏丽清秀,经常去太学看望兄长,一来二去,她便和兄长的同窗好友崔峮混熟了,两人几乎是同时坠入情网,爱恋得死去活来,但余幼娘自幼许配给了表兄,悔婚不可能,而且表兄已经前来提亲,余幼娘心中惶恐,便来向情郎崔峮求救,年轻人的爱情如火,战胜了理智,崔峮情急之下,便带着余幼娘私奔了。
两个年轻人一跑了之,却给他们的家人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烦恼,余幼娘的父母带着几十名家人亲戚上门讨人,对于名门世家,名声是第一重要,尽管崔涣位高权重,但他的权力却跨不过一个‘理’字,他只得赔礼道歉,再三保证将女孩子完好无损地送回去。
但崔涣心中着实忧虑之极,两人既然是私奔,小娘还保得住清白之身吗?他安排家人四处寻找,一连两天,两人踪迹皆无,崔涣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
同州颌阳县,这里关中东北比较偏远的一县,这是一个小县,人口不多,县城也不大,属于那种点一支香便能绕城一周的小县,在县城西北有一家小客栈,叫顺风客栈,由一对老夫妻打理,平时客人也不多,显得十分冷清,这两天,客栈里住进了一对年轻的小夫妻,男的出手阔绰,一下子就给了十五枚银元,小客栈一个月也挣不到这么多,让开客栈的夫妇二人喜出望外,尽管这对小夫妻行迹有点可疑,像是大户人家私奔出来的男女,但看在银元的份上,他们便保持了沉默。
这对小夫妻自然就是私奔出来的崔峮和余幼娘了,两人本来商量着逃到江南一带去,但崔峮担心潼关有抓捕他们的图文,便决定在一个偏远小县呆上一年半载,待风头过去后,再悄悄离开关中。
他们二人被爱情之火烧得发昏,一个是天下第一名门世家的嫡子,知道父亲不会答应他娶小户人家女子为妻,而且这个女子还有婚约,另一个是小家碧玉,自知高攀不上崔家名门,但她又爱极了情郎,不愿嫁给性格暴躁的表哥,为了爱情,她宁可付出一生的代价,跟情郎走遍天涯海角。
两人也不出门,整天把自己关在客栈的房间内,他们早行了夫妻之礼,如胶如漆,恩爱异常。
尽管二人行踪隐蔽,但他们还是逃不过号称天罗地网的安西军内务府的耳目,他们躲在颌阳的第三天,便被颌阳站的探子发现了,立刻将他们的行踪飞鸽传到了长安,传到了李庆安的手中。
对李庆安而言,崔涣幼子的私奔可谓来得非常及时,尽管这种小事不足以扳倒崔涣,但它却可以融洽崔涣和崔平的关系,这就是李庆安要为崔平创造的条件。
就在李庆安接到颌阳密报的一个时辰后,崔平便带着十几个随从赶赴颌阳了。
在客栈内住的第四天,崔峮也终于感觉到有点闷得发慌了,同时他也想打听一下长安的情况,打听情况之处最好是酒肆和茶馆,在他所住客栈的不远处,便有一家酒肆,崔峮便一个人来到了这里。
叫了一壶酒,点了几个菜,当一杯酒下肚后,乡愁便在他心中涌起,私奔已经有六七天了,他最初的狂热也渐渐地平静下来,随着他开始一点点回归理智,崔峮也终于意识到自己的荒唐,他有一点后悔了,如果他按照原有的轨迹前行,那么他会考上进士,出仕、升迁,在他父亲的安排下,他将一步步高升,或许最后他能成为大唐的相国,这很有可能,而现在,他的前途被他不理智给丧送了。
崔峮心中郁闷,一连喝了几杯闷酒,当他又准备倒第五杯酒时,他的手却被人按住了,“不要再喝了,喝酒无济于事。”
崔峮一回头,见身后站着的竟是他的族兄崔平,他惊得一下子站起来,他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行踪暴露了,“你、你怎么来了?”
崔平笑了笑,把他拉坐下来,道:“你放心吧!我不是来抓你。”
崔峮惊魂稍定,慢慢坐下,依旧惊讶地问道:“你怎么知道我在这里?”
“我曾是河西行军司马,和长安内务府的关系很好,是他们发现了你的踪迹,胡沛云通告了我,我自然就知道了。”
崔平并没有瞒他,他也知道瞒不住崔涣,那索性就直说,崔峮并不关心这个,他关心自己以后怎么办?他叹了口气,无比沮丧道:“不瞒你说,我真的有点后悔了,我身上一共只有五十枚银元,现在还有三十枚,去江南后我何以为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抬,也不会种地,做商人更丢不起那个面子,幼娘说她可以去卖唱,我听她这样说,简直要疯了,堂堂崔家的媳妇居然去卖唱,父亲听了非吐血不可。”
“你准备怎么办?是想回去向父亲道歉,重新开始,还是我给你一笔钱,帮你逃到江南去?”
“我、我……”
崔峮低下了头,小声道:“我想回去,但又怕父亲不能原谅我,我怕他不能接受幼娘。”
“余幼娘也是清白人家,你娶她也不是不可以,我想既然你们生米已做成熟饭,你父亲也只能接受了。”
“可是、可是幼娘有婚约在身,父亲怎么可能答应!”
这是崔峮最担心的事情,余幼娘自幼许给她的表兄,据她说,对方十分强硬,坚决不会解除婚约,而且她们家还欠对方一笔钱,她父亲也不愿解除婚约,崔峮心中非常担心,他知道自己父亲绝对不会为这种事去和对方交涉。
崔平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放心回去吧!余幼娘的婚约我已经替你解除,只要你想坚持娶她,我想你父亲最后应该答应你。”
“你……”
崔峮抬头,呆呆地望着这个和自己家关系一直不好的族兄,在这关键的时刻,竟然是他出手帮了自己,崔峮心中异常感动,他有一种想哭的感觉。
“走吧!带上你的幼娘,跟我回去吧!你父亲那边,我会和他说清楚。”
崔平拉起这个落魄的族弟,将他带上了马车,随即又去客栈,将另一个可怜无助的小娘也接上了车,让他俩独处一车,他自己则骑马跟在一旁,一行人向长安迅速而去。
……
崔涣这几天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一方面是儿子带人私奔,已经在家族中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另一方面,裴遵庆咄咄逼人,命御史台弹劾崔家的另一员干将,岐州太守崔宁,罪名是私通南唐,而且政事堂已经立案,组成大三司会审,崔宁也被召回京中停职待审。
裴遵庆咄咄逼人的气势令崔涣难以抵挡,更重要是他感觉到李庆安似乎在纵容此事,似乎李庆安在刻意打崔家,这就让崔涣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还有两天就是崔家的族祭了,今年的祭祀由崔寓一手操办,在崔寓拟定的名单中,崔平排在第四位,仅次于他、崔寓、崔圆,若在往常,崔涣一定会恼怒万分,恐怕崔平连族祭的资格都没有,更不用说排在第四位了,但这一次崔涣没有一笔划掉,他的心态也有点转变了,现在外敌强势,裴家在严重危险崔家的地位,如果崔家再发生内讧,那崔家就将面临百年来最危险的境地。
这一刻,崔涣的私仇淡化了,崔平既然官拜门下侍郎,又是李庆安的心腹,这就是崔家对付外敌的有力手段,他们应该团结一致对外,才是家族兴盛的保证。
崔涣便正式决定,准许崔平今年参加族祭,而且还要提高他的家族的地位。
这时,府外忽然有人来报:崔平求见!
崔涣愣住了,刚刚想到他,他就来了,见还是不见呢?崔涣沉吟了片刻,终于对门房道:“把他带到客堂,就说我稍后就来!”
……
崔涣换了一身衣服,不慌不忙地来到了客堂,只见崔平正背着手看墙上的画,他咳嗽了一声,崔平转身,立刻上前深施一礼,“侄儿参见叔父!”
崔涣和崔平这多年来一直是彼此横眉冷对,崔平更从来没有向他行过礼,今天他表现出了晚辈的礼节,使崔涣的心中略略舒坦了一点,崔涣便点点头道:“贤侄不用客气了,请坐吧!”
两人坐了下来,崔平从身上摸出一只信封,放在桌上,推给了崔涣,笑道:“这是余幼娘和她表兄解除婚约的文契,请叔父过目。”
第十三卷 第二战线 第563章 软硬兼施(上)
崔涣怔住了,他慢慢拾起这份解除婚约的文契,他当然知道这份文契意味着什么,这就是他崔涣的名声,如果没有这份文契,那他的儿子就是夺人妻女,这也就是他这几天来一直彻夜难眠之事,他知道自己的儿子肯定保不住余幼娘的清白了,就算保住清白,但他儿子拐别人妻女逃走,这又算什么?
但这关键时刻,崔平却送来了余幼娘解除婚姻的文契,这是什么?这就是雪中送碳,这就是大旱送甘露,一种深深的感激充满了崔涣的内心,很多年了,他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激一个人,而且这个人还是他一直所憎恶……
崔涣心中感动,但他却没有表现出来,脸上依旧平静如常,他将文契放下,叹了口气道:“解除婚约又能怎样,那个劣子也不知在哪里?哎!”
崔平笑了笑道:“叔父,峮弟我已经找到了,并将他带回了长安。”
“啊!”崔涣腾地站起,又惊又怒道:“那个劣子在哪里?”
“叔父请息怒,先听我一言。”
崔涣心中乱作一团,又是惊又是怒,又是心花怒放,这一刻他对崔平的感激真是难以言述,从前对他的憎恨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只有感动。
“唉!贤侄,为叔过去真是对不起你。”
“叔父这话就不对了,咱们都是一家人,自己家人又有什么不能宽容,过去也是侄儿不懂事,这次裴家的威胁使侄儿忽然意识到,崔家只有上下一心,才能和裴家对抗。”
“你说得对!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一个家族怕的不是外敌,而是内讧,只要崔家内部团结一心,裴家又能把我们怎样!”
崔涣感慨万分,但他还是关心儿子的情况,便又问道:“他现在在哪里?”
“他们现在在我府上,峮弟愿意痛改前非,向叔父磕头认罪,他只恳求叔父能接纳余幼娘,他们已经私自成婚了。”
‘私自成婚’四个字像一只铁锤重重地砸在崔涣的脑门上,他的眼前顿时一黑,身子晃了一晃,崔平眼疾手快,一把扶住了他,“二叔!”
半晌,崔涣缓过神来,他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叹道:“崔门不幸,出了此逆子,让我怎么办?把我的一张老脸都丢尽了。”
崔平沉吟了一下道:“其实收余幼娘入房也没有关系,她年纪尚幼,只有十四岁,而且她是小户人家女子,能嫁入崔门,已经是她的造化了,不妨让峮弟暂时收她为妾,好好笼络住她的娘家,等她长大一点,或者为崔家生子,那时再扶她为次妻,也不算辱没了她,二叔以为呢?”
崔平的话说到了崔涣的心坎上,其实他真正害怕的是儿子娶了这个余幼娘为妻,他早为儿子看中了韦见素的女儿韦磬儿,想通过这门婚姻加强与韦家的关系,而且儿子有了这个岳父靠山,才会使他仕途上更加顺利,偏偏儿子要娶个小户人家女子,这怎么行?
崔涣这几天要急疯了,他就怕生米做成熟饭,结果儿子真的不争气,好在崔平的建议就像及时雨一样,使崔涣有了对策,他点点头便道:“你说得不错,这件事我心里有数了,这件事就烦请贤侄帮忙到底,先把余幼娘送回家,再告诉他们家人,我可以让她进门,我愿意出五千贯财礼,但条件只有一个,不能娶她为正妻,如果他们家一定坚持明媒正娶,那很抱歉,钱没有,人我也不要,要打官司我就奉陪到底!”
“二叔放心,这件事我会办得妥妥帖帖,保证让所有人都满意。”
崔平告辞走了,崔涣一个人呆坐在客堂中,他不是在想自己的儿子,而是在想这个侄子崔平,从前他心怀憎恨,对崔平的一切都看不顺眼,现在他才发现,这个崔平其实非常精明能干,儿子拐人私奔这样严重的事情,也被他无声无息地化解了,难怪李庆安那么看重他,这么年轻便升为门下侍郎,崔家有这种人才,自己还打压无视,唉!愧对先祖啊!
……
在崔平的活动之下,崔峮和余幼娘的事情便圆满地解决了,崔家答应让余幼娘进门,还给了五千贯的财礼,这让余幼娘的父亲喜出望外,本来他听说女儿破了身子,要将她狠揍一顿,这下子女儿又变成了余家的财宝,哄都哄不过来,而且崔平又特地给了一个附加好处,可以让余幼娘的哥哥去外地为官,出任某县主簿,这却是李庆安的意思,将这件事解决得更圆满一点。
这下子余家更是感激不尽,他们开始上街辟谣,说崔峮并非是拐女私奔,崔峮是和余幼娘的兄长出去游学,而顺便将余幼娘带去游玩散心,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的豪门子弟拐走寒门女子的风流韵事便告一段落。
崔峮的事情虽然解决了,但崔家骨干岐州太守崔宁被弹劾停职一事却是崔家头上的一片阴云,不过很快朝廷内便传出消息,中书省下令对崔宁进行大三司会审的旨意没有下达,而是被门下省以证据不足驳了回去,这就是门下省的权力,有权驳回中书省的旨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