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历代名女 奇女卷-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争之地,武汉有警则邻省震动,谁能牢牢地掌握武汉地区,谁就能进退自如。
当年西周征讨淮河一举,师出江汉;西晋灭吴,谋在荆襄,王滹造船,沿江
而下;东晋陶侃的功劳就在于镇守武汉,宋代韩世忠,岳飞的谋划,都以武
汉有高屋建瓴之势,后来蒙古兵占领湖北,就动摇了南宋的都城临安。武汉
的重要性,清朝廷了若指掌,太平天国也十分清楚,因此在太平天国起事的
过程中,武汉地区就一直是清廷和太平军争夺的重点,武昌三次易守,汉阳
更四次被太平军占领。

镇压太平天国的所谓中兴名臣曾、李、左、彭、胡中的胡林翼就在夺
武汉的战役中,为清朝廷迭建殊勋,前后不过九个月的时间,便由四品道员
而三品按察使,而二品布政使,而一品巡抚,升官之快,古今罕见。

清廷当时长江以北的军事任务由湖广总督杨需负责,荆襄一带的防务
由将军官文负责,而长江南岸的攻剿任务,完全落在胡林翼的肩上。胡林翼
虽然当上了湖北巡抚,然而武昌省城和汉阳重镇却仍在太平军的控制之中,
太平军势力弥漫在长江两岸,巡抚的号令不出三十里,因此胡林翼一心一意
要有所开展,责成部下将士多次猛攻武昌城,可几度进攻,都因后勤物资供
应不上,士气低落,功败垂成,甚至胡林翼的军中还出现过大的饥荒,几乎
酿成大的溃败,胡林翼被人奏告朝廷,朝廷把他交部议处,后来只是因为慈
禧太后下了一道恩旨才免议,情况艰难困苦,可见一斑。

不久,杨需被指责指挥不力罢官,官文继任湖广总督,他与胡林翼仔
细合计,都认为武汉在太平天国都城天京的上游,荆襄一带是南北的关键,
且两湖巴蜀的鱼米多在这里汇集,只有收复武汉,才能饷足粮足,才能使军


队士气高涨,才能援救东南大局,于是决定由官文负责攻取汉阳,胡林翼全
力进攻武昌。

除了向曾国藩要求派兵支援以外,一切可以利用的军事力量都在争取
之列,河南光州的团练办得有色有声,办团练的是陈庆璋和他的妻子李淑贞,
胡林翼的手下大将李孟群刚好是李淑贞的表兄,于是在李孟群的一再催促
下,光州团练五百多人在陈庆漳、李淑贞夫妇带领下,意气风发地向武汉地
区而来。

毕竟远离了自己的家乡,毕竟缺乏实战的经验,夫妇二人带者光州团
练来到黄肢这个地方,中了太平军的埋伏,陈庆漳战死在乱军之中,李淑贞
仅和心腹十余骑突围而出,来到高堂李孟群的帐幕中,声泪俱下请李孟群派
兵增援,去报夫仇,李孟群犹豫不决,认为太平军正处在势头上,不可轻出。
李淑贞愤怒地问道:“我丈夫的尸体现在还留在敌阵中,怎么还能久等呢?”
于是撕下一块白布裹首束身,佩了挂剑,绰枪上马,带着原来的十余骑,心
腹杀回黄肢,李孟群阻止不及,深恐有失,只得派遣将领带五百余士兵尾随
而去,作为接应。太平军正在庆祝胜利,想不到李淑贞去而复来,猝不及防,
被李淑贞的十余骑一阵冲杀,搞得手忙脚乱,李淑贞乘机把丈夫的尸体抢回,
等到太平军醒过神来,李淑贞已被李孟群派来接应的五百军士接走,李淑贞
全身裹着的白布被鲜血染成一片鲜红。

李淑贞随后收拾起溃散的部属,更收复江汉一带无家可归的壮年饥民,
加以整编,日夜操练,投入战场。战场上的训练最为扎实,她的队伍经过炮
火的洗礼,日益成为一支劲旅。

咸丰五年八月,太平军又陷金口,李孟群陷入重围,亲自搏击,已渐
渐精疲力竭,自知不免,正准备拔剑自刎,突然见到左面敌人不战自溃,李
孟群立即带军向左边突围,迎面出现一支铁骑,当先一员女将,矫捷如游龙,
剑砍枪挑,一路杀来,正是李淑贞,李孟群大喜,合兵一处,奋力冲杀,居
然反败为胜。

李淑贞因痛夫阵亡,复仇的观念深深植在心中,抱定了必死的决心,
在战阵中反而常有意外的收获。胡林翼干脆调拔劲旅三千人归李淑贞指挥,
发挥她那飘忽不一的游击战法,断绝太平军援助,烧毁太平军的辎重,给太
平军的打击十分沉重。李淑贞用五彩绮罗做旗帜,服饰铠甲十分鲜明,她配
一张龙纹宝弓,可连发一百五十矢,白金剑囊中装着吹毛立断的宝剑,当时
太平军都彼此相戒,不愿与她的队伍交锋。李淑贞这个地主婆娘,给太平军
的事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同时,这也渐渐地助长了李淑贞轻敌的思想,太
平军终于找到了机会,将她一鼓擒获。

就在胡林翼猛攻武昌的时候,太平军设下一个圈套让李淑贞去钻。这
天,但见一队太平军的大车由马拉着,尽快地往武昌城赶去,看去,每辆大
车都装有沉重的东西。大车的货物上都用稻草覆盖了,看不清究竟是什么东
西,押车的太平军将士也就五百人左在。李淑贞当即点齐二百五十人杀将去,
押车的太平军看到李淑贞的彩色旌旗,发一声喊,当即四散逃走,李淑贞轻
而易举就夺得了那些大车,就在她正为自己的威名赫赫感到十分自豪时,手
下人来报,稻草覆盖的东西都是砖头沙石,李淑贞知道中计,下令就撤,可
已经来不及了,几千太平军把她围在核心,一场激战,当场把她擒下,太平
军对李淑贞恨之入骨,把她带回武昌城,用高杆把她吊起来,先肢解她的身
体,再砍下她的头颅,使得在城下的李盂群悲痛不已,胡林翼伤痛不已,对


攻城清军的士气打击很重。

当然后来胡林翼最终攻占了武昌,但胡林翼没有来得及扑灭太平天国
运动就亡故了,据说是他看到外国的轮船枪炮在长江中横行,觉得即使平定
了太平天国,清政府也终于无法抵御外国的船坚炮利,回到帐篷就呕血不止,
一病不起,但胡林翼生前对李孟群青睐有加,李孟群累升至湖北按察使,封
爵武愍公,据说与胡林翼对李淑贞的偏爱有关。

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廷对李淑贞夫妇都加封赠,在他们原藉河南建了
衣冠塚,建祠祭祀。

鉴湖女侠秋谨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
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若将依,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
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
比男儿烈。”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
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早年的秋瑾也是位纯情的少女,她原藉浙江绍兴,生在她父亲做官的
地方福建,当年留下的诗词体现出她的性格是那样温婉、贤淑,那样秀雅、
柔情。生活是那附无忧无虑,那样光明灿烂。

如她描写春天的:

寒梅报道春风至,莺啼翠帘,蝶穿锦慢,杨柳依依绿似烟。

她描写夏天的词句:

夏昼初长,纨扇轻携纳晚凉,浴罢兰泉,斜插素馨映罩钿。

她描写秋天的词句:

夜深小凭栏干语,阶前促织声凄凄。

她描写冬天的词句:

炉火艳,酒杯干,金貂笑倚栏;疏蕊放,暗香来,窗前早梅开。

那时,她或者是携着女伴走过那芳草茸茸的曲径小道,来到那小桥东,
望着那。湾湾的一道流水,指点着水中飘去的点点落红;或者是和女伴背靠
着背,坐在绿荫深处,芳草萋萋的河堤上,听黄鹂的啭辗啼鸣,笑指层层楼
阁,比着谁家的最好,看那楼前的海棠又绿肥红瘦了几许。

那时,为了明日的踏青,隔夜就把一切东西细细地准备好,不能忘了
那美丽的风头鞋子,不能忘了那美丽的绣罗裙。

秋瑾及笄之年,她的父亲调升湖南湘潭知县,她随父亲由福建到了湖
南。不久由媒人说合,父亲把她许配给湘潭的富绅王家。光绪十八年,公元
一八九三年,十八岁的秋瑾正式嫁到王家,成了王延钩的妻子,新婚燕尔,
鱼水和谐,三年中生下一子一女,儿子叫做德阮,女儿名叫灿芝。王家颇富
资财,王延钧更醉心利禄,他到北京纳资谋到了一个部郎的京官。秋瑾随着
大夫一齐来到了北京城里,这是她第一次远离父母,她怀念家乡,怀念家乡


的父母亲人:

年年常是感杂居,两地相思托鲤鱼;

今日新愁因共晓,昔时旧恙共如何?

小窗蛩语伤时暮,别院鸡声破梦时;

惆怅寸怀言不尽,几回涕泪湿衣裙。

秋瑾随丈夫到北京是光绪二十一年春,即一八九五年春,中日甲午战
争刚刚结束,两国之间的议和正在进行,这次议和与过去有点不同,条约要
到日本的马关(今下关)去签,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敢去的,便要一个德国
人代表清政府去,日本政府认为清政府是在开国际玩笑,一定要由清朝官员
充任和谈使者,于是就有两位侍郎到了日本,结果又被日本认为级别不够赶
了回来,最后须发皆白的老中堂,长年代表清政府与外国人签约的李鸿章到
了日本,成为和议的全权大使。

同治年间,中日两国为了琉球事件曾进行过外交交涉,那时在中国人
的眼中,扶桑三岛只不过墓尔小国,中国的海军舰队,游弋长崎示威,中国
水兵登上日本国上趾高气扬,勒今日本警察不得佩刀,日本政府不得不乖乖
听命。就是十年前为了朝鲜问题,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到天津与李鸿章交涉,
李鸿章都做然临之。十年后,李鸿章到日本马关,面对的日方代表仍然是伊
藤博文,但地位却恰好调了个儿。伊藤博文私下说:“十年前在天津,见李
中堂之尊严,至今恩之,犹有余悸。”因此便抓住机会要讨回面子,两人在
马关春帆楼见面时,伊藤博文的第一句话就是:“与中堂别来十年,中国竟
毫无改变,想不到今天你我成了这个样子。”日本鬼子的活历来就在表面的
文质彬彬下,包藏祸心,李鸿章自然听出了弦外之音,于是一肚子的晦气乘
轿回下榻的旅馆,回旅馆的路上又被日本浪人、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小山丰
太郎拦路刺伤。李鸿章住进医院,伊藤博文带来拟好的条约叫李鸿章签字,
李鸿章不敢下笔,希望还能讨论一下。伊藤博文告诉他,没有讨论的余地,
你李鸿章只能在“允”与“不允”两种情况中选择,如果不允,中旧两国就
重新开战。惊魂未定的李鸿章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条约签订时,清政府正进行科举考试,一千多个举人云集北京,在康
有为的领导下,集体上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嗣后他们办起《中外纪闻》、
《万国公报》介绍条约签订中,清政府官员的腐朽无能,分析条约对中国的
危害。养在深闺的秋瑾读了这些报纸,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一份侠烈性情,
不断地在胸中涌动。

维新变法运动以北京力中心在全国迅猛展开,《时务报》、《国闻报》、
《湘学报》只要能找到,秋瑾都如痴如醉地拜读“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
生物进化论她闻所未闻,“君主立宪”的政治观点使她茅塞顿开,她觉得国
家有希望了,她为之欢欣鼓舞。可不久就听说慈德囚禁了光绪,康有为、梁
启超流亡海外,谭嗣同等六人被杀在菜市口。临刑前,谭嗣同说:“不有生
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各国的变法成功,都有献出生
命的;中国变法的失败,就缺少敢于牺牲的人,要有,就从我谭嗣同开始。”
有人把谭嗣同就义时从容不迫的样子描述给秋瑾听,把谭嗣同就义时说的话
讲给秋瑾听,客人走后,秋瑾找来谭嗣同写的变法文章,边读边抹眼泪。潜
藏在她内心深处的那一份侠烈性情在她的胸中膨湃起来。

变法失败的第二年,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不久八国联军攻进北京,
烧杀掳掠,千年古都到处都留下侵略者的兽行。清政府完全屈服在外国人的


淫威之下,《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秋瑾
亲身经历了这一剧变,她愤慨莫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那一份侠烈性情,喷
涌而出,她决心献身革命,以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

秋瑾的内心世界已产生了剧烈的变化,她的丈夫王延钩仍然热中名利,
趋跑于权贵之门,酬应于歌楼酒榭,两人的思想已背道而驰,终于在亲友的
干预下,两人分居,这时秋瑾的好友又是一位奇女子吴芝瑛,两人性情相投,
不久结为异姓姐妹。秋瑾在北京奔波革命失败后,决定东渡扶桑,到那里去
寻找革命的同志。出发前她改穿男装,特地留影,将一张男装的照片赠给来
送她远行的吴芝瑛。照片背面,秋瑾写道:

俨然在望此何人?侠骨前生悔寄身;

过世形骸原是幻,未来景界却疑真。

相逢恨晚情应集,仰屋嗟时气亦振;

他日见余旧时友,为言今已扫浮尘。

“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秋瑾对送她的吴芝瑛挥一挥手,
登上日本的信雄丸轮船,驶出了大沽口,回望祖国河山,仅余一线青山而已,
不久,来到了当年中日甲午战争黄海海战的地方,秋瑾的眼前仿佛出现了硝
烟弹雨,血肉横飞的场面,邓世昌的经远舰在舰身中炮后还奋力前进,要撞
沉日军的旗舰吉野号,又中了鱼雷,全舰都在下沉,邓世昌和他的爱古犬都
落在水中,狗儿奋力游近邓世昌,把昏迷不醒的邓世昌的辫子咬住,把邓世
昌的头浮在水面,狗儿渐渐地疲倦了,随着邓世昌一直葬身海底。

这一战是中国近代最大的一次海战,丁汝昌、刘步赡、林永升等清军
将领一个个英勇奋战。秋瑾这“天涯涕泪一身零”的游子,面对着“千年劫
烬灰全死,十载淘余水尚腥。”的战场,思绪久久不能收回。

闻道当年鏖战地,至今又带血痕流;

驰驱戎马中原梦,破碎河山故国羞。

领海无权任人辱,磨刀有日快恩仇;

天风吹雨冷无过,十万云烟眼底收。

这是一位炎黄子孙深沉的悲哀和殷切的期望。

秋瑾到达日本东京,正是樱花怒放的季节,日本有许多革命的同志,
秋瑾的心情就象那盛开的樱花。她先人骏河台留学生会馆所办的日语讲习
所,埋头苦学了三个月日语,然后进入青山实践女校,与刘道一等人组织“十
人会”,以“反抗清廷,恢复中国”为宗旨。不久更参加冯自由等人组织的
“洪门天地会”,封为“白纸扇”,也就是成了“洪门天地会”抒谋献策的军
师。她的表兄徐锡麟带着妻子王振汉到了东京,她感到特别高兴,徐锡麟回
国后,王振汉留在东京,她悉心照顾王振汉的生活,并带着王振汉一起和她
开展女权运动。她首先创立了“天足会”,以为小脚女人形同残废,行动为
艰,为了和男子并驾齐驱,女子必须放脚。其次她又主张振兴女学,认为女
子一定要有学问,要能自立,不应事事仰仗男人,提出:“女学不兴,种族
不强;女权不振,国势必弱”的口号。陈梦坡因《苏报案》亡命日本,带来
湘芬、信芳两个小妾,秋瑾鼓动她们两人脱离陈梦坡,并对她们两人的生活
给予妥善安排。秋瑾为人慷厩,举止潇洒,了无脂粉气息,与一般男士相处,
十分融洽,黄兴、陈天华、陈其美、陶成章、张静江等都成为她的好友。不
久,孙中山由欧洲到日本,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经冯自由介绍,秋
瑾成为浙江省加入同盟会的第一人。这时她起名“竞雄”,生活中充满激情。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不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然而不久,中国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遭到沉重的打击,在国内《苏报》

案,年仅十七岁就写成轰动一时的《革命军》的邹容惨死狱中后,清廷驻日
公使杨枢唆使日本文部省,颁布取缔中国留学生规则,使得中国留日学生的
言行受到极大的限制,随时有遭逮捕的可能。《猛回头》、《警世钟》的作者
陈天华滔海自杀,表示抗议,日本政府置若罔闻,秋瑾和易本义、禹之漠等
一批留学生扶着陈天华的灵柩回国,在长沙岳麓山公葬的那天,长沙中学以
上的学生一律为陈天华戴孝,岳麓山白茫茫的一片,秋瑾热泪盈眶。

秋瑾回到上海,由徐锡麟介绍,她加入了蔡元培、章太炎等人组织的
“光复会”,她一面创办《中国女报》宣传女权,一面在虹口租界赁屋与陈
怕平制造炸弹。由于炸弹不慎爆炸,租界将她视为“危险分子”,她在:“马
足车尘知已少,繁弦急管隆谊稀。

几行滴泪伤时局。。江河日下世情非。”的情况下,回到祖籍绍兴,主
持大通学堂的校务。

大通学堂原为徐锡麟的友人创办,表面上是开展新式教育,实际上是
光复会的训练基地。秋瑾主持它的校务,也就成为浙江方面革命活动的全权
负责人。开学的那天,绍兴知府贵福,山阴知县李钟岳,会稽知县李瑞年,
以及许多地方土绅都来向秋瑾祝贺观礼。

一九零六年,即光绪三十二年,秋瑾留日时“十人会”的领导刘道一
在湘赣边境的萍、浏、醴起义失败。担任安徽警察学生堂会办的徐锡麟赶到
大通学堂与秋瑾约定,一旦时机成熟,便一个在安徽起事,一个在浙江响应。
一九零七年,光绪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徐锡麟趁安徽的各级官员集中警
察学堂参加毕业典礼开枪打死安徽巡抚恩铭。

秋瑾听到消息来不及组织。仓促响应,起义失败,秋瑾被捕。秋瑾熬
过了有名的酷吏李钟岳的严刑拷打,当贵福重新审问她,刚她招认同党时,
她指着贵福说道:“我的同党就是你!”吓得贵福面无人色。当审问者问她有
什么遗言时,已经被打得肢体成残的秋瑾,爬在地上振笔疾书:

秋风秋雨愁煞人!
这年六月六日黎明,她被杀在古轩亭口,还不满三十三岁。在打扫她

的牢房时,狱吏看到了她留在墙上的绝命词:
莽莽神州慨胯沉,救时无计愧偷生;
搏沙有愿兴亡禁,博浪无稚击暴秦。
国破方知人种贱,义高不碍客囊贫;
经营恨未酬同志,把剑悲歌涕泪横。
秋瑾死后,她的生前好友,徐寄生、吴芝瑛冒着杀头的危险,把她的

忠骨收葬在杭州西湖的西冷桥畔,那里,不远处有清初在扬州抗清,不屈被
杀的民族英雄史可法。不久,她的儿子王沉德将她的遗骨取出,归葬王氏祖
籍湖南湘潭。辛亥革命胜利,一九一二年,革命党人复将她的遗骨移回西湖
孤山,隆重再葬。十几年后,秋瑾的同乡鲁迅在《药》一文中,对她寄予深
切的同情和尊敬。

悲哉!秋之为气;


壮矣!瑾其可怀。

曾纪芬福寿全归

曾纪芬是曾国藩的么女,聂仲方的妻子,聂云台的母亲,一生由侯门
千金小姐,而巡抚夫人,而工商巨孽的太夫人,起居八座,子孙绵继,寿登
耋耄,既贵且贤,是一个很有福气的女人。

曾纪芬福寿全归,可以说完全得力于她父亲传给她的一套治家修身办
法。

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最佩服的人是曾国藩,蒋介石外出必带两套书,
一套是宋美龄叫他带的《圣经》,一套是他自己愿意带的《曾文正公全集》。

曾国藩的一生是复杂的:胡适写《近五十年来中国文学》,从曾国藩讲
起;王夫之的哲学著作经曾国藩刊印才传遍天下;他是中国第一个办近代新
式工业的人;他不要城里青年,专用乡里老实农民组成湘军,以儒家的忠义
思想对洪秀全的上帝平等思想,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他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
又在天津教案中出卖国家利益。不管怎样对他评价,是褒也好,是贬也好,
他的修身,治家办法确实有独到的地方。

他在修身方面讲究一个“忍”字,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打落门牙和血
吞。”在镇压太平天国时,他前方吃了败仗,后边有人拆台,就凭一个“忍”
字,他最终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他总结说:“他是在失败中打败洪秀全的。”
此外,他还讲究一个“恒”字。

那么紧张的军旅生活,他坚持天天写日记,坚持每餐饭后走一千步。

在治家方面,他首先提倡尊长爱幼,提倡仁、义、礼、智、信、温、
良、恭、俭、让。此外,便讲究一个“勤”字,他写信给儿子曾纪泽,要他
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齐,先向伯、叔问安,然后把所有的房子扫一遍,
再坐下来读书,每天要练一千个字。

再便是一个“俭”字,咸丰十一年八月光夏安庆,湘军与太平军对峙
的局面已经开始改观。同治皇帝初立,加意笼络曾国藩,加官晋爵,命曾国
藩节制苏、皖、赣、浙四省,东南精华地区都在曾国藩的号令之下。这时曾
国藩的妻子欧阳夫人带着曾纪芬由湘乡老家赶到安庆与曾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