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历代名女 奇女卷-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葬之。魏文侯之师田子方,见君弃其老马,以为少尽其力,老而弃之,非仁
也,于是收而养之。两则故事明讽暗示,汉和帝认为不再有所决定,实在愧
对老臣,于是派遣戊己校尉任尚出任西域都护,接替班超。

班昭以她的文采和才情使她的哥哥班超得以回朝。

任尚抵达任所,班超一一予以交代完毕,任尚对班超说:“任重虑浅,
宜有以海之。”希望班超对他治理西域一些忠告,班超语重心长地说:“塞外
吏士,本非孝子顺孙,皆以罪过徙补边屯;而蛮夷怀鸟兽之心,难养易败。
今君性严急,水清无大鱼,察政不得严苛,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
已。”但班超走后,任尚私下对亲信说:“我以班君当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
任尚不能借重班超的经验,竟以严急苛虐而失边和,这是后话。

汉和帝永元十四年八月,班超回到洛阳,拜为射声校尉,他离开西域
疏勒时本已有病,来不及和妹妹好好地聊聊,加以旅途劳顿,回家一个月就
病逝了,班昭无言以对。

班昭以她的文采,完成了哥哥班固的《前汉书》打动汉和帝的心,使
哥哥班超回归洛阳。班昭的文采还表现在她写的《女戒》七篇上。

《七戒》包括: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章。
本是用来教导班家女儿的私家教课书,不料京城世家却争相传抄,不久之后
便风行全国各地。

在“卑弱”篇中,班昭引用《诗经·小雅》中的说法:“生男曰弄漳,
生女曰弄瓦。”以为女性生来就不能与男性相提并论,必须“晚寝早作,勿
惮夙夜;执务和事,不辞剧易。”才能克尽本份。

在“夫妇”篇中,认为丈夫比天还大,还须敬谨服侍,“妇不贤则无以


事夫,妇不事夫则义理坠废,若要维持义理之不坠,必须使女性明析义理。”

在“敬慎”篇中,主张“男子以刚强为贵,女子以柔弱为美,无论是
非曲直,女子应当无条件地顺从丈夫。”一刚一柔,才能并济,也才能永保
夫妇之义。

在“妇行”篇中,订定了妇女四种行为标准:“贞静清闲,行己有耻:
是为妇德;不瞎说霸道,择辞而言,适时而止,是为妇言;穿戴齐整,身不
垢辱,是为妇容;专心纺织,不苟言笑,烹调美食,款待嘉宾,是为妇工。”
妇女备此德、言、容、工四行,方不致失礼。

在“专心”篇中,强调“贞女不嫁二夫”,丈夫可以再娶,妻子却绝对
不可以再嫁,在她的心目中下堂求去,简直是不可恩议的悖理行为,事夫要
“专心正色,耳无淫声,目不斜视。”

在“曲从”篇中,教导妇女要善事男方的父母,逆来顺受,一切以谦
顺为主,凡事应多加忍耐,以至于曲意顺从的地步。

在“叔妹”篇中,说明与丈夫兄弟姐妹相处之道,端在事事识人体、
明大义,即是受气蒙冤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万万不可一意孤行,而失去彼
此之间的和睦气氛。

班昭主要生活在汉和帝时代,汉和帝在班超死后不久就驾崩了,皇子
刘隆生下来才一百天,就嗣位为孝殇帝,邓太后临朝听政,不到半年,殇帝
又死,于是以清河王刘祜嗣位为孝安帝,孝安帝才十三岁,邓太后仍然临朝
听政。

东汉皇帝短命,只有开国的光武帝刘秀活过“花甲”,六十二岁时死,
其次就是明帝,四十八岁,再次是章帝三十一岁,其他多在二十岁以下,包
括一大批娃娃皇帝,造成外戚专权局面。

邓太后以女主执政,班昭以师傅之尊得以参予机要,竭尽心智地尽忠。
邓坞以大将军辅理军国,是太后的兄长,颇受倚重,后来母亲过世,上书乞
归守制,太后犹豫不决,问策于班昭,班昭认为:“大将军功成身退,此正
其时;不然边祸再起,若稍有差迟,累世英名,岂不尽付流水?”邓太后认
为言之有理,批准了邓坞的请求。

班昭年逾古稀而逝,皇太后为她素服举哀。

班昭是一位博学多才,品德俱优的中国古代女性,她是位史学家,也
是位文学家,还是位政治家。她在曹家有一个儿子,几个女儿,儿子曹成被
封为关内侯。

蔡文姬与《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是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它的作者就是蔡文姬。欣赏
此诗,不要作为一般的书面文学来阅读,而应想到是蔡文姬这位不幸的女子
在自弹自唱,琴声正随着她的心意在流淌。随着琴声、歌声,我们似见她正
行走在一条由屈辱与痛苦铺成的长路上。。

她在时代大动乱的背景前开始露面,第一拍即点“乱离”的背景:胡
虏强盛,烽火遍野,民卒流亡。汉未天下大乱,宦官、外戚、军阀相继把持


朝政,农民起义、军阀混战、外族入侵,陆续不断。汉未诗歌中所写的“铠
甲生机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等等,都是当时动乱
现象的真实写照。蔡文姬即是在兵荒马乱之中被胡骑掠掳西去的。

被掳,是她痛苦生涯的开端,也是她痛苦生涯的根源,因而诗中专用
第二拍写她被掳途中的情况,又在第十拍中用“一生辛苦兮缘别离,”指明
一生的不辛源于被掳。她被强留在南匈奴的十二年间,在生活上和精神上承
受着巨大的痛苦。胡地的大自然是严酷的:“胡风浩浩”、“冰霜凛凛”、“原
野萧条”、“流水呜咽”,异方殊俗的生活是与她格格不入的。毛皮做的衣服,
穿在身上心惊肉跳:“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以肉奶为食,腥膻难闻,无法
下咽,“羯羶为味兮枉遏我情。”居无定处,逐水草而迁徙,住在临时用草筏、
干牛羊粪垒成的窝棚里;兴奋激动时,击鼓狂欢,又唱又跳,喧声聒耳,通
宵达旦。总之,她既无法适应胡地恶劣的自然环境,也不能忍受与汉族迥异
的胡人的生活习惯,因而她唱出了“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
语”的痛苦的心声,而令她最为不堪的,还是在精神方面。

在精神上,她经受着双重的屈辱:作为汉人,她成了胡人的俘虏;作
为女人,被迫嫁给了胡人。第一拍所谓“志意乖兮节义亏”,其内涵正是指
这双重屈辱而言的。在身心两方面都受到煎熬的情况下,思念故国,思返故
乡,就成了支持她坚强地活下去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从第二拍到第十一拍
的主要内容便是写她的思乡之情。第四拍的“无日无夜兮不念我故土”,第
十拍的“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第十一拍的“生仍冀得兮归
桑拌”,都是直接诉说乡情的动人字句。而诉说乡情表现得最为感人的,要
数第五拍。在这一拍中,蔡文姬以她执着的深情开凿出一个淡远深邃的情境:
秋日,她翘首蓝夭,期待南飞的大雁捎去她边地的心声;春天,她仰望云空,
企盼北归的大雁带来的故土的音讯。但大雁高高地飞走厂,杳邈难寻,她不
由得心痛肠断,黯然销魂。。。

在第十一拍中,她揭出示自己忍辱偷生的内心隐秘:“我非贪生而恶
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得埋骨兮长已矣。”终于,
她熬过了漫长的十二年,还乡的宿愿得偿,“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遣千金兮
赎妾身。”但这喜悦是转瞬即逝的,在喜上心头的同时,飘来了一片新的愁
云,她想到自己生还之日,也是与两个亲生儿子诀别之时。第十二拍中说的:
“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
难具陈”,正是这种矛盾心理的坦率剖白。从第十三拍起,蔡文姬就转入不
忍与儿子分别的描写,出语便咽,沉哀入骨。第十三拍写别子,第十四拍写
思儿成梦,“抚抱胡几兮位下沾衣。。。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销影绝兮恩
爱移”,“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
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极尽缠绵,感人肺腑。宋代范时文在《对床夜话》
中这样说:“此将归别子也,时身历其苦,词宣乎心。怨而怒,哀前思,千
载如新;使经圣笔,亦必不忍删之也。”蔡文姬的这种别离之情,别离之痛,
一直陪伴着她,离开胡地,重入长安。屈辱的生活结束了,而新的不幸:思
念亲子的痛苦,才刚刚开始。“胡与汉兮异域殊风,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
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六合虽广兮受之应不容。”全诗即在此感情如狂潮般
涌动处曲终罢弹,完成了蔡文姬这一怨苦向天的悲剧性的人生旅程。

《胡笳十八拍》既体现了蔡文姬的命薄,也反映出她的才高。《胡笳十
八拍》在主人公,即蔡文姬自己的艺术形象创造上,带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


彩,既使在叙事上也是如此,写被掳西去,在胡地生育二子,别儿归国,重
入长安,无不是以深情唱叹出之。

如写被掳西去:“云山万重兮归路遇,疾风千里兮扬尘沙。人多暴猛兮
如狂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处处表露了蔡文姬爱憎鲜明的感情——“云
山”句连着故土之思,“疾风”句关乎道路之苦。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更
主要地体现在感情抒发的突发性上。蔡文姬的感情,往往是突然而来,忽然
而去,跳荡变化,匪夷所思。正所谓“思无定位”,甫临沧海,复造瑶池。
并且诗中把矛头直指天、神:“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为
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海北天南头?我不负天兮天
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兮神何殛我越荒州?”把天、神送到被告席,更反映
出蔡文姬的“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苦我怨气兮浩于长空”
的心情。

《胡笳十八拍》的艺术价值很高,明朝人陆时雍在《诗镜总论》中说:
“东京风格颓下,蔡文姬才气英英。读《胡笳吟》,可令惊蓬坐振,沙砾自
飞,真是激烈人怀抱。”

《胡笳十八拍》的艺术价值高,与蔡文姬的才高有关,蔡文姬的才高
是由她的家世和社会背景造成的。

蔡文姬名琰,既字文姬,又字明姬,她的父亲便是大名鼎鼎的大儒蔡
邕。

蔡邕就是蔡伯喈,有一出《琵琶记》的唱词,说的是蔡怕偕中状元后,
不认发妻赵五娘,别娶丞相之女,可说是厚诬古人。东汉时根本没有状元,
也没有别娶丞相之女这回事。对此南宋陆游曾感叹系之他说:“身后是非谁
管得,隔村听唱蔡中郎。”

蔡邕不可能中状元,但他的才学在当时得到举世公认却是事实。汉灵
帝时、他校书东观,以经籍多有谬误,于是为之订正并书写镌刻在石碑上,
立在大学门外,当时的后生学子都就此石经校正经书,每日观览摩写的不绝
于途。这些石碑在动乱中,在洛阳大火中受到损坏,经过一千八百多年,洛
阳郊区的农民在犁田时掘得几块上有字迹的石块,经人鉴定就是当年蔡邕的
手书,称为“熹平石经”,现在珍藏在历史博物馆中。

蔡邕是大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梁武帝称他:“蔡邕书,骨气洞达,
爽爽如有神力。”当代史学家范文澜讲:“两汉写字艺术,到蔡邕写石经达到
最高境界。”他的字整饬而不刻板,静穆而有生气。除《嘉平石经》外,据
传《曹娥碑》也是他写的,章法自然,笔力劲健,结字跌宕有致,无求妍美
之意,而具古朴天真之趣。

此外,蔡邕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在洛阳严然是文坛的领袖,
像杨赐、玉灿、马月碑以及后来文武兼资,终成一代雄霸之主的曹操都经常
出入蔡府,向蔡邕请教。

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
长辩才与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说蔡文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可惜时
局的变化,打断了这种幸福。

东汉政府的腐败,终于酿成了黄中军大起义,使豪强地主为代表的地
方势力扩大。

大将军何进被宦官十常侍杀后,董卓进军洛阳尽诛十常侍,把持朝政,
董卓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刻意笼络名满京华的蔡邕,将他一日连升三级,三


日周历三台,拜中郎将,后来甚至还封他为高阳侯。董卓在朝中的逆行,引
起各地方势力的联合反对,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董卓被吕布所杀。蔡
邕也被收付廷尉治罪,蔡邕请求黥首刖足,以完成《汉史》,士大夫也多矜
惜而救他,马日碑更说:“伯喈旷世逸才,诛之乃失人望乎?”但终免不了
一死,徒然的给人留下许多议论的话题,说他“文同三闾,孝齐参骞。”在
文学方面把他比作屈原,在孝德方面把他比作曾参和阂子骛,当然讲坏话的
也不少。

董卓死后,他的部将又攻占长安,军阀混战的局面终于形成。羌胡番
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在“中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纵猎围城邑,所向悉
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入朔漠,回路险且阻。”的状况下,
蔡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南匈奴。

这心境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当初细君与解忧嫁给乌孙国王,王昭君嫁
给呼韩邪,总算是风风光光的占尽了身份,但由于是远适异域,产生出无限
的凄凉,何况蔡文姬还是被掳掠呢!饱受番兵的凌辱和鞭笞,一步一步走向
渺茫不可知的未来,这年她二十三岁,这一去就是十二年。

在这十二年中,她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
俗生活的痛苦。

当然她也为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大的叫阿迪拐,小的叫阿眉拐。她
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学会了一些异族的语言。

在这十二年中,曹操也已经基本扫平北方群雄,把汉献帝由长安迎到
许昌,后来又迁到洛阳。曹操当上宰相,挟天子以令诸侯。人一旦在能喘一
口气的时侯,就能想到过去的种种,尤其是在志得意满的时侯,在这回忆中,
想到少年时代的老师蔡邕对他的教导,想至、老师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
当他得知这个当年的女孩被捞到了南匈奴时,他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
金千两,白壁一双,要把她赎回来。

蔡文姬多年被掳掠是痛苦的,现在一旦要结束十二年的羶肉酪浆生活,
离开对自己恩爱有力的左贤王,和天真无邪的两个儿子,分不清是悲是喜,
只觉得柔肠寸断,泪如雨下,在汉使的催促下,她在恍惚中登车而去,在车
轮辚辚的转动中,十二年的生活,点点滴滴注入心头,从而留下了动人心魄
的“胡笳十八拍”。

南匈奴人在蔡文姬去后,每于月明之夜卷芦叶而吹笳,发出哀怨的声
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成为当地经久不衰的曲调。中原人士也
以胡琴和筝来弹奏《胡笳十八啪》非常盛行,据传中原的这种风尚还是从她
最后一个丈夫董祀开始的。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唐朝人李颀发出这样的感慨。

蔡文姬是悲苦的“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都是美好的,人人应该
享有的,在她却不能两全。

蔡文姬在周近的卫护下回到故乡陈留郡,但断壁残垣,已无栖身之所,
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田校尉董祀,这年她三十五岁,这年是公元208 年,
这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坎坷的命运似乎紧跟着这个可怜的孤女,毫不放松。就在她婚后的第
二年,她的依靠,她的丈夫又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来到曹


操的丞相府求情。

曹操正在大宴宾客,公卿大夫,各路驿使坐满一堂,曹操听说蔡文姬
求见,对在座的说:“蔡伯偕之女在外,诸君谅皆风闻她的才名,今为诸君
见之!”

蔡文姬走上堂来,跪下来,语意哀酸的讲清来由,在座宾客都交相诧
叹不已,曹操说道:“事情确实值得同情,但文状已去,为之奈何?”蔡文
姬恳道:“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一命乎?”
说罢又是叩头。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
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追回文状,并宽有其
罪。

蔡文姬自朔漠归来以后嫁给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谐。就
蔡文姬而言,饱经离乱忧伤,已经是残花败柳之身了,再加上思念胡地的两
个儿子,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
音律,是一位自视甚高的人物,对于蔡文姬自然有一些无可奈何的不足之感,
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免为其难地接纳了她,董祀犯罪当死,何尝不是
在不如意的婚姻中,所产生的叛逆行为所得到的结果呢?蔡文姬当然明白其
中的道理,因而卯足了劲,要为丈夫开脱,终于以父亲的关系,激起曹操的
怜悯之心,而救了董祀一命。

从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在感情上作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开始对蔡文姬重新评估,夫妻双双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风景秀
丽,林木繁茂的山麓。

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视。

相传,当蔡文姬为董祀求情时,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季节,蓬首跣
足,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她在董祀未归来之前,
留居在自己家中。曹操的文学也是振古烁今的,这样的人就特别的爱书,尤
其是难得一见的书,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
书。当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
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立
即说:“既然如此,可命十名书吏到尊府抄录如何?”蔡文姬惶恐答道:“妾
闻男女有别,礼不授亲,乞给草笔,真草唯命。”这样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
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满足了曹操的好奇心,也可见蔡文姬的才情。

蔡文姬传世的作品除了《胡笳十八拍》外,还有《悲愤诗》,被称为我
国诗史上文人创作的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真情穷切,自然成
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诗歌中别构一体。

蔡文姬一生三嫁,在被掠到南匈奴之前,曾远嫁河东卫家,卫家是河
东世族,她的丈夫卫仲道更是大学出色的士子,夫妇两人恩爱非常,可惜好
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卫家
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当时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离开
卫家回到老家。她最后嫁给董祀,也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
子司马师为妻。

关于她的婚姻,丁廙在《蔡伯喈女赋》是这样说的:

“伊大宗之令女,禀神惠之自然;

在华年之二八,披邓林之矅鲜。

明六列之尚致,服女史之语言;


参过庭之明训,才朗悟而通云。

当三春之嘉月,时将归于所天;

曳丹罗之轻裳,戴金翠之华钿。

羡荣跟之所茂,哀寒霜之已繁;

岂偕老之可期,庶尽欢于余年。”

盛称蔡文姬的资质与修为,想不到一个博学多才的好女子,命运是如
此凄惨,婚姻生活如此不幸。蔡文姬一生坎坷,大致已如上述。有人认为:
蔡文姬受辱虏庭,诞育胡子,文辞有余,节烈不足,又另当别论。

宋代画苑中有《文姬归汉图》而戏剧也有《文姬归汉》的剧目,这是
后话。

诸葛亮的丑老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
度夕阳红。

然而不管大江如何东去,淘尽了千古风流人物,但历史上的一些人却
总能与日月争辉,辉映千古。

三国时代,社会动荡,仁君、奸臣、勇将、谋士纷纷登台亮相。也有
醉月飞花的美貌佳人。其中总不能忘了“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的诸葛亮。对诸葛亮而言,如果他泉下有知,英灵永存的话,他应该永远也
忘不了与他荣辱相关,休戚与共的妻子,那位历史上有名的丑媳妇黄硕。

诸葛亮生在汉灵帝光和四年春三月五日,地点是琅玡郡,由于父母早
亡,由叔父抚养成人,在天下大乱的时侯,他的兄弟姊妹随叔父一起来到荆
州。当时在关中丧乱,中原鼎沸之际,荆州还算一片干净的乐土,因此各地
的达官缙绅、商贾士子相率前来避难,形成了空前的畸形繁荣。

诸葛亮一家在荆州城外二十里的隆中,经营出一个象模象样约小小农
场。

时间在一天一天地过去,诸葛亮的叔父亡故了,大哥诸葛瑾远赴东吴
做官,姊姊诸葛惠远嫁到南彰,家中只剩下诸葛亮和他的弟弟诸葛均,诸葛
亮过着“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生活,转眼之间就二十五岁
了。

在今天看来,一个男人二十五岁尚未婚配,实在是稀松平常的事;但
是在古代,尤其在兵荒马乱的年月,一般十五、六岁,甚至十三、四岁就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