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历代名女 奇女卷-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服站立云端,正当人们跪地膜拜之际,一束黄绫由空中飘落到凤凰台上,上
面写着这样的诗句:

云母溪畔胜天台,千树万树桃花开;

玉箫吹过黄龙洞,勿引长度跨鹤来。

寄语张家与李家,体将尘事闹闲情;

蓬莱弱水今清浅,满地花荫护月明。

已趁神仙入紫薇,水乡回首尚迟迟;

千年留取井边履,说与草堂仙子知。

诗中有对故乡风物的眷恋,也有对乡人的殷殷叮咛,更有对神仙生涯
幽寂情怀的剖白,劝导凡人要珍惜自己的生活。真是“人人都说神仙好,谁
知神仙有烦恼,劝君惜取凡人时,莫待时光空自消!”

红线女府衙盗宝盒

唐代宗建中二年夏未秋初的一个夜晚,一位身着墨绿色夜行衣的姑娘
悄然来到魏州城,只身闯入壁垒森严的节度使府中,神不知鬼不觉地从老谋
深算的节度使田承嗣床头,盗走了一个盛着节度使金印的宝盒,从而巧妙地
制止了一场即将发生的战争。这件事流传开后,便演绎成“红线女魏城盗宝
盒”的故事,武艺绝尘的盗盒姑娘红线女更被人们看成是似神似仙的侠女,
她的名字传遍了北方民间。

追根究底,这个人人皆知的“红线女”之名实际是一个小小的错误,
这姑娘名为“鸿现”,因发音与十分形象的“红线”读音相近,所以被叫成
了“红线”。若再往根上找,“鸿现”还应是“绿云”呢!

绿云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出生于沧州一位周姓官宦人家的小姐,
这姑娘从小生得聪颖伶俐、漂亮活泼,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绿云五岁那年,
周家来了一位化缘的老尼,这尼姑虽然容貌苍老,眼神却相当精灵,她一眼
看中了正在院中嬉耍的小绿云,于是向周家请求要收绿云为徒,周家这么一
个爱如至宝的千金,怎么会舍得送她出家为尼,当下就婉言拒绝了。老尼也
不多啰嗦,就在转身出门的那一刹那,猛地伸手抱过了小绿云,还没等绿云
父母反应过来,就风驰电掣一般离开了。临出门时只丢下一句:“老身决不
会亏待令媛!”话音未落,人已了无踪影。这边绿云父母好不容易醒过神来,


捶首顿足,悲哭不绝。

这带走绿云的神秘老尼是何许人呢?原来她是隐居梨山修道百年的妙
空神尼,近一个世纪的勤修冥悟,练就了一身出神入化的武功,除精通各种
拳道兵器外,尤以一身绝世的轻功见长。妙空神尼武艺高超绝伦,脾气也是
怪得少有,对选择授艺的徒弟特别挑剔,南来北往考察了几十年,却没有看
中一人,一身稀世绝技眼看就没了传人。就在这时,她偶然在周家见到了绿
云,这姑娘年龄虽小,却已初露慧质,不但一身骨胳细匀轻灵,宜练妙空神
尼创制的功法,而且目光机灵有神,悟性甚高,是个学武功的好苗子。

既然是百年难逢的好苗子,妙空当然不会放过,不借强行抢入山中。

在险峻奇秀的梨山深处,绿云随妙空神尼过着与世隔绝的苦修生活。
妙空神尼将毕身所创武功倾囊相授,绿云除了练就一套变幻无穷、灵捷如风
的“神女剑法”外,还将妙空神尼神奇的飞腾之术学得八九不离十,运起功
来,身影飘忽飞旋,犹如惊鸿一现,因而妙空将其名改为“鸿现”。

春去春回,转眼间鸿现姑娘已在梨山中度过了十载光阴。青春妙龄的
鸿现,在梨山清泉的滋润下,长得艳丽非凡,加上日日练功,身材尤为健美。
虽然在山中无人教她情爱之事,然而豆寇年华的少女谁又不会怀春?鸿现渐
渐喜欢一人独坐静潭边,以潭水为镜,望着水中自己的芳容痴痴暇思,还经
常用山花插在鬓旁妆扮自己。妙空神尼把鸿现禁锢在深山中修练,本意是让
她断净凡间七情六欲,专心致力于本门武功,使本门功法进一步发展深化;
这时见鸿现无师自通,有了这些红尘女子的思情举动,因而断定:“这丫头
六根不净,尘缘未断。”既然如此,干脆顺其自然,放她下山发挥一番作为。

主意既定,在一个春意醉人的日子,妙空神尼带着二八佳龄的鸿现姑
娘,来到潞州节度使薛嵩府中。见到薛嵩后,妙空也不多说什么,十分干脆
地把鸿现推到薛嵩面前,嘱咐道:“你与此女有缘,善自待她,日后必有奇
验。”话一说完,妙空转身就不见了身影。

潞州节度使薛篙早已了解有妙空神尼这么一位世外高人,向来与她无
恩无仇,今天却凭白无故地送来一位妙龄少女,着实让他摸不准她葫芦里卖
的什么药。既然神尼留言“善自待她,日后必有奇验”的话,薛嵩当然不敢
怠慢;何况这少女也确实美艳可人,薛嵩就欣然接受了下来。他回头问少女
叫什么名子,少女低声答道:“鸿现”,可薛嵩却把“鸿现”误听成了“红线”,
从此便“红线长、红线短”地叫开了,薛府里的人也都称她是“红线姑娘”;
既然大家都习惯这么叫,鸿现也就懒得更正,鸿现从而就成了红线。

红线姑娘来历奇特,薛嵩当然不敢等闲视之。既然住进了薛府,就得
在府中有个名份,作侍婢当然不成,作妾又太小,薛嵩本非拈花好色之徒,
于是干脆把她收为义女,使红线姑娘在潞州城里有了个响当当的名份和地位
——节度使的千金小姐。

遵照妙空师傅的交待,在薛嵩面前,红线绝口不提梨山学艺之事,平
日练功也是深夜里背着人进行;因此,薛嵩一直没料到,自己身边这个美艳
秀气的义女,竟然是一位身怀绝技,万人莫敌的奇女子!

做了节度使府中的小姐,当然就得接受大家闺秀的那套教育,薛嵩不
惜重金聘请了高师,教授红线姑娘诗文、书画、音律、棋琴等课目。红线女
虽然在深山中没有得到很高的启蒙教育,但毕竟有颖慧的天赋和极高的悟
性,三年学习下来,不止是诗文娴熟,而且弹筝抚琴、书画棋艺上,都有了
非凡的造诣。


镇边节度使薛嵩虽为武将,但并非一个莽撞武夫,他除了臂力过人、
弓马悯熟外,还通晓音律,雅好翰墨,称得上是一员儒将。见到稚气未脱的
红线女棋琴书画进步如此之快,心中十分高兴,闲暇时,常与她谈诗论文、
切磋音律、花下对弈,或是静听她弹琴抚筝。聪明过人的红线女成了薛嵩生
活中的“开心果”,父女之情也日渐深厚。

说到薛嵩的官职“节度使”,实际上就是守边大将,为了防御北方胡人
侵犯中上,唐皇朝在沿边地区派驻了重兵,唐高宗时期,朝廷给这些地区的
守将颁发了“节铖”,“节铖”也就是一种权柄的象征,以便于战事紧急时,
守边将领能以“钦差大将”的身份调遣附近兵马,抵御外侮,因而人们就把
这些持有“节铖”的守边大将称为“节度使”。

唐玄宗开元年间,重新调整边镇布置,使节度使权力越来越大,不但
是各边区的军事指挥官,而且还统管该地区的行政、司法、经济俨然是独霸
一方的地方王。在这种大权独揽的情况下,唐玄宗晚年,管辖今天河北、山
西、辽宁一带的节度使安禄山趁唐朝内地兵力空虚、政局混乱之机,起兵进
军京都长安,薛嵩也成了安禄山的支持者。后来在唐肃宗的勉力号召下,各
地勤王部队合力平息了变乱,安禄山死后、包括薛嵩在内的许多带兵大将降
归了朝廷。限于朝廷的势力,这些降将没有受到惩罚,因为还必须借用他们
手下的兵力镇守边关。

唐代宗继位后,为了安抚广大的关东(即渲关以东的华北平原地区)
地区,将这里划分成五大势力范围,分别安置甩不掉的“安史之乱”降将薛
嵩、田承嗣、张忠志、李怀仙及侯希夷。实际上在“安史之乱”余波震荡下,
这五支兵马一直没有停止过互相争夺攻伐,唐廷予以明令划分,不过是委屈
求全地接受眼前的事实,为他们划定势力范围,以求安定。

五位大将中的薛嵩与田承嗣,一向关系较为密切,以往曾多次并肩作
战,同生死、共患难,而且两个家族间还互通婚姻,建立了亲家关系。如今
按朝廷的划分,田承嗣辖有魏博五州,大约是今天的河北省东部及山东省西
北部一带,将府则定驻魏城,也就是今日的河北大名。而薛嵩的辖区则遍及
山东省甫部及河南省北部一带,将定驻潞州,即今日的河南安阳。双方地境
相接,成为邻“邦”;但两相比较,薛嵩的辖区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物产
丰富,田承嗣的管区、远远不及;田承嗣看在眼里,心生贪念;于是不惜横
征暴敛,招兵买马,充实战备,加紧操练,准备在秋凉之后,起兵攻打潞州,
他已把旧日交情尽抛脑后。

薛嵩这边打探到消息,心中十分焦急。倒不是薛嵩的兵力不足以抵挡
田承嗣部,他焦虑的主要是“安史之乱”方息,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刚刚喘
过气来重振家园,如果又行交战,眼看两镇的安定与繁荣又将毁干一旦。一
向崇尚文治的薛嵩一边加紧战备,一边却不免长吁短叹,忧心忡忡。

平日里很能逗义父开心的红线女见薛嵩整日愁眉不展,无心言笑,就
拿出新作的诗文给义父过目,薛嵩表现出一副心不在焉的淡漠态度;她在月
下为义父抚琴弄曲,薛嵩也根本没有平日里那种陶醉在琴音里的模样。红线
女见状也不免心事重重,她心想:“义父深恩厚德,平日里待自己如同亲生
女儿,如今也该是自己挺身而出,为父分忧的时侯了!”

别看红线女平日里一副天真烂漫的样子,其实她对本镇时势早已暗察
在心,深知义父为何而愁。红线女试着向义父探询道:“风闻田家兵马将于
秋后前来攻打潞州,是吗?”薛嵩站起身来,面露不悦,苦笑着说:“此乃


军国大事,不是你们女儿家所能操持的,还是不必为我操心吧!”

红线女闻言不再说什么,纵身一跃,飞上了自己的绣阁,转眼工夫,
只见她穿一身墨绿色紧身夜行装,腰插一支龙纹匕首,手执一柄青霜宝剑,
飘然由楼上飞跃而下,神情肃穆地对薛嵩道:“今夜将往魏城一探究竟,此
去必可挫彼锐气,或能化解一场浩劫!”说完,还没等惊得口瞪目呆的薛嵩
有所反应,转眼间就腾身而去。

就在月圆星稀,冷露无声的夜晚,红线女施展“嫦娥奔月”的飞腾绝
技,更鼓声声中,越墙深入护兵把持极严的魏城节度使府中。用点穴之技劫
持了一名护兵,问明田承嗣的住所,然后点了那护兵的哑穴把他绑了丢在花
丛中。红线女随即悄无声息地越上田承嗣卧房屋顶,揭开屋瓦,象燕子一般
飘落在田承嗣的卧榻旁,烛影摇红,罗帐内田承嗣正鼾声大作,枕边端端正
正地放着一只锦盒,红线女轻轻掀开罗帐一角,探手取出锦盒,转身照原路
越出田府,运起神行轻功,返回了潞州。

这边潞州城内的薛嵩是整夜没合一下眼睛,晨光初露,红线女面带红
晕地走进薛嵩书房中,喜滋滋地把上只锦盒递到薛嵩手上。

薛嵩小心翼翼地接过来细看,这是一只雕琢精美的乌檀木盒子,打开
一看,里面有田承嗣官印一方,以及两颗硕大的夜明珠和田承嗣的生辰八字
与平安符。薛嵩惊呼道:“红儿啊!这不是田承嗣的命根子吗?你是怎么弄
来的?怕是此刻已把他急疯了呢!”

话说田承嗣一早起来发觉自己的宝盒不见了,又气又急,一连杀了几
个值夜的护兵。

气忿之余,他又觉十分的惊惧,既然能有人在他枕畔取出宝盒,那么
要取他的脑袋也决非难事啊!

田府内攘攘扰扰闹到上灯时分,门外传报:“潞州薛大人遣差官有密事
面陈!”命差官进来后,差官呈上锦盒及书信一封。田承嗣见到宝盒已惊吓
出一身冷汗,展信细读,上书:“昨夜有客探帅府,自亲家翁枕边取走一锦
盒,知系君家贵重之物,为免悬念,特派专使奉还。”

“薛嵩身边竟有如此高人!”这样一想,田承嗣就不再敢打攻取潞州的主
意了,一场势在必发的战争,就被红线女这么轻轻的一拨,拨得烟消云散,
两镇的百姓确实得以免却了一场浩劫。

这件事慢慢传到了朝廷,田承嗣仗势不羁,原本是连朝廷的帐都不买
的,既然薛嵩能把他治得服服贴贴,唐室就索性封薛嵩为平阳郡主,让他来
牵制住田承嗣,还真的管用,说透了,田承嗣真正怕的还是小小的红线女呢!

虎仙寅胭脂思凡嫁人间

在古代,仙女恩凡化作凡人的故事数不胜数,大家比较熟悉的有七仙
女、龙王公主、鲤鱼精、白蛇娘子、狐仙等;唐德宗时期,在武当山一带又
出了个虎仙思凡的故事,似乎更加神奇。

唐德宗李适登位后为了改变“安史之乱”以后朝廷的萎顿衰败面貌,
重振大唐皇朝的雄风,试图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他曾说:“朕以时和年丰


为嘉祥,以进贤励忠为良瑞。”虽然他一心想“进贤励忠”,以才用人,但毕
竟年少识浅,在用人上总是缺乏精到的眼光,首先,他启用常究为宰相,常
兖是一个十分谨慎的人,他为了杜绝先前朝廷用人过于浮滥的弊端,对各方
推举的人才都严格地考察,长期搁置不用,造成朝中缺人的局面;德宗又以
崔祜取代了常兖,崔枯一改常兖作风,推荐选拔,常无虚日,他作了半年宰
相,朝廷新进的官吏不下八百人。

就在大批新人进入朝廷之际,大批官员又被由长安纷纷派往各地任用,
一方面为了缓解朝中人满为患的趋势,一方面也为了充实地方的管理;大自
刺史,小至州县佐吏,或至通都大邑,或往偏僻小县,去哪里,作什么官,
就得看各人的造化了。

这当中,有一个叫申屠澄的小吏,就被派往遥远荒僻的鄂州南漳任县
尉。申屠澄原是宫中的侍卫小吏,颇有些才干,但因没有及时拍上崔祜的马
屁,所以给打发到那山高皇帝远的地方。申屠澄自己倒也无所谓,心想:到
了穷乡僻野,或许正好发挥自己的治理本事,反正在京城也难于官运亨通。
就这样,在德宗贞元二年初冬,申屠澄只身离京,向甫漳进发了。

他循着当年汉主刘邦入关的路线一路东行,经由蓝田、商县、武关、
紫荆关,来到鄂州辖内的青山港,从这里登船横渡汉水、便进入了苍茫荒凉
的武当山区。下船到了青峰镇,举目四望,周围都重峦叠嶂,林木森森,山
雾缭绕,让一直生长在平原的申屠澄兴奋又震惊。在青峰镇歇息了一日,准
备些干粮,第二天一早,便沿着崎岖弯延的山路开始入山,虽是冬天,但上
午天气十分晴朗,沿途怪石鳞峋,山溪淙淙有声,令人精神爽快,所以申屠
澄骑着马还算走得不慢。越往里走,山路越窄越险,只好下马,牵着马缓缓
步行。眼见太阳升到正空,不久竟没入了云层,一会儿,狂风忽起,乌云满
天,周遭一片灰雾迷蒙。马儿受惊不肯前进,山中天气多变,眼看着就要下
雪,申屠澄正心焦无策时,忽见道旁不远处有茅屋三间,心想:有屋必有人
住,且去避避风雪再说,于是牵着马走了过去。

山中有院无门,竟直走到屋前,叩响柴门,一老汉应声来开门,见是
远行的客人要求歇脚,便十分热情地请入屋内。屋内燃着一堆松枝火,红光
闪烁,松香弥漫,屋子里暖融融的,除老汉外,这家里还有一位老妇人和一
位少女,都正围火取暖,申屠澄与他们见过礼后,也靠火坐在主人让出的一
只木墩上。坐下后,申屠澄便开始暗暗打量这屋里的陈设和主人,这房子是
三间茅屋,正中的一间,权充客厅,屋内陈设极为简陋,除了一张吃饭的木
桌和数只充当坐凳的高低不一的木墩外,就只有堆在墙角的一堆散发着清香
的松枝,最为醒目的就要算挂在迎面墙上的一大张五彩斑阑的虎皮了,申屠
澄暗想,这家人也许是猎户吧。主人则有三位,开门的老汉满头白发,却面
色红润,看不准究竟多大年纪,一身装束颇怪,完全象魏晋时期的打扮,也
许是山里人赶不上时尚吧;那老妇应当是老汉的妻子了,布衣荆钗,满头银
丝,满脸含笑,一副慈眉善目的模样;最令申屠澄注目的则是那位少女了,
看样子约摸十五六岁,或是老人的孙女,虽然蓬发旧衣,但却掩不住她的雪
肌花貌,体态轻盈,举止娇羞,一对水汪江的眸子,偷偷地看了客人几眼,
便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去,一声不响。

老妇人见是远客,便殷勤地起身,到厨间烧水烹茶去了,少女见祖母
离开,似乎更加害羞,也悄悄躲入旁边的房间,客厅里就只剩下老汉与申屠
澄。


坐了不久,窗外果然飘起了鹅毛大雪,天气更加昏暗,风雪也没有短
时即停的迹象,窗外的山路渐渐被积雪覆盖,与群山混为了一体。看来今天
是无法赶路了,于是申屠澄试探着询问老汉:“此去南漳还有多少路?”

老汉慢条斯理地回答说:“山野人健步如飞大半日可到达;若一般客
商,非得两天不可。出山后有个叫黄石铺的小镇可以停宿,但今日天色已晚,
大雪遮路,怕是难以出山了!”

申屠澄接口请求道:“天晚雪大,晚辈能在贵舍惜住一宿吗?”

老汉与这时正奉茶而出的老妇人齐声地应答道:“当然,当然!只恐寒
舍简陋,怠慢了客官!”山里人留客住宿,实为常事,所以两位老人十分熟
练而又热情。

于是申屠澄出门解下马鞍,把马牵到屋后避风处喂上了草料。再回屋
中时,火堆上又增添了松枝,熊熊火光中,那位少女从侧屋中款款移出,只
见她已改却方才的那身装束,发髫高挽,身着鲜艳的大红衣裙,衬着她白皙
的皮肤,柔和慧黠的目光,亮丽非凡,与刚才判若两人。申屠澄看得几乎神
魂颠倒,傻楞楞地望着少女手持酒壶在松枝火上温酒,这边老妇人从厨房中
进进出出,不一会儿,屋内饭桌上已摆上满满一桌菜肴,琳琅满目,异香诱
人。老汉招呼申屠澄入座,口称:“天寒地冻,且饮一杯驱寒。”申屠澄这才
醒过神来。客气两句后,欣然落座,桌上尽是山珍野味,使他胃口大开。少
女已温好酒,端过来为客人和老汉斟上,于是申屠澄与老汉对坐畅饮开来。

席间,老汉自我介绍说:“老夫家姓寅,先世入山狩猎,在山中已过了
数代,久已不闻世间时事!身边现只有一个孙女,山里人不能断文识字,见
她自幼面庞红艳,如涂胭脂,所以顺口就叫她胭脂了。”

申屠澄也恳切地表明自己的姓氏故里和所奔之事,并坚决要求老夫人
与小姐一同饮酒侃谈,老翁谦称:“山野人家,不懂礼数,深恐贻笑大方,
倘若客官不嫌,小胭脂可上来把酒待客,共谋一醉!”

老妇人与胭脂都入席落座,儿杯酒下肚,申屠澄感觉周身暖烘烘的,
抬头时,目光不时与胭脂相遇,申屠澄只觉愈加发热,胭脂则含羞低头,红
荤浮上面颊,果然是色艳如胭脂,更象那熟透了的水蜜桃,申屠澄似乎顿悟
了所谙“秀色可餐”的意蕴。

酒酣处,申屠澄举杯道:“围炉夜饮,不醉不归!”他有些醉意朦胧。

胭脂在一旁晒笑道:“漫天飞雪,归往何处?”

老汉也接口说:“大雪留客,但请畅饮!”

于是四人边饮边谈,仿佛是一家人一样和乐随意,直到夜半,方才安
歇。

第二天,风雪虽停,但冰冻封山,无法成行,申屠澄又只好留住在寅
家,他甚至还有些暗中感激知情的老天呢!有了昨夜的畅饮,申屠澄与寅胭
脂便能自如地相处了。两人寻找着机会交谈,甲屠澄给胭脂介绍山外大千世
界的风采,胭脂为他描述山中狩猎的故事,这少女不但容貌明艳动人,言谈
之间,更展现出一股明慧可人的气韵。趁着单独相对的时刻,申屠澄有意试
探说:“谁要能娶你为妻,真是终身无憾!”胭脂低头轻声答道:“只要心诚
意正,何愁不能!”

既然少女也有这番心意,就鼓起了申屠澄的勇气,他找准机会,郑重
其事地向老汉提出:“令孙女明慧可人,在下不耻相求,深山难央媒妁,只
好毛遂自荐了,还望老爹恩准!”


老汉经过几天的相处,似乎对诚实直率的申屠澄也颇为中意,因而笑
着说:“我家虽然贫贱,但这小女子也在娇爱中长成,月前曾有过客人以重
金为聘礼要求娶走胭脂,我老夫老妇不忍心别离而未允许;不料老天留贵客,
客官又与胭脂十分投缘;莫不是天定姻缘,老夫不得不许了!”

当夜,申屠澄向寅老夫妇行过晚辈大礼,并倾出囊中所有作聘礼,老
夫妇一点也不肯接受,只说:“郎君不嫌贫贱,已属万幸,婚姻有缘,何需
聘金!”老妇人又接着说:“深山穷谷,孤远无邻,既无妆奁,但总得稍事收
捡,方可成亲。”

于是,寅老夫妇当晚就将胭脂的屋子略事布置,挂上绣花门帘,找出
一对红烛点燃,申屠澄与胭脂双双拜了天地,又向寅老夫妇磕过头,就相拥
进了洞房,洞房虽然简陋,两人却春情盎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