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历代名女 奇女卷-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对红烛点燃,申屠澄与胭脂双双拜了天地,又向寅老夫妇磕过头,就相拥
进了洞房,洞房虽然简陋,两人却春情盎然,就在这深山野谷的茅屋里,一
对有情男女结成了小夫妻。
说来也怪,成婚后的第二天,山中天气大变,丽日高照,冰雪消融,
山路已可行走,为了赶赴任日期,申屠澄与寅胭脂拜别寅老夫妇,让胭脂骑
马,申屠澄持缰在前,一道向南漳县赶去,胭脂与祖父母惜别痛哭之状自不
必说。,
到南漳上任后,申屠澄专心公务,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把穷困荒蛮
的南漳县治理得甚有起色;寅胭脂则在家充当贤内助的角色,除相夫教子,
操持家务外,还热心地督教僮仆,和睦邻里,招待宾朋,夫妻俩情洽心合,
成为一个令远近羡慕的家庭。
申屠澄的三年任期很快就满了,因他在任内功德可嘉,被朝廷召回京
城为官。临行前,申屠澄拿出一首感慨颇深的“赠内”诗送给胭脂,诗云:
一尉敷梅福,三年愧盂光;
此情何所喻,川上有鸳鸯。
寅胭脂对于丈夫的情意心领神会,过了一会儿,她口中也念念有词,
似在吟诗,申屠橙问其故,她说:“为妇之道,不可不知书,数载于此,耳
濡目染,亦能略解吟咏,想作一诗回赠与你!”申屠澄十分高兴,请她吟出
诗作,但胭脂吱晤一阵,又终不肯说出。
在南漳官民的夹道欢送下,申屠澄偕胭脂带着他们的一子一女,离开
了南漳,沿来路返回长安,渡过粉青河后,眼看就要进入胭脂曾经生活过的
大山,遥望云山苍茫,寅胭脂大为兴奋,先是不停地欢呼雀跃,继而更是乐
不可支地躺在河畔绿茵草地上打滚。
申屠澄只以为妻子见到了久违的故土,才如此地兴奋,所以也不在意,
还在一旁为她助兴。一会儿,胭脂安定下来,略带沉郁地对丈夫说:“日前
蒙赠一诗,本拟投挑报李,终因藏拙而作罢,今遇此景,忽有一诗涌上心头,
且与君作回赠。”于是吟道:
琴瑟情虽重,山森志自深;
常忧时节变,辜负百年心。
吟罢潜然泪下,那神情似有莫大的痛苦隐藏在胸中。申屠澄连忙安慰
她说:“真是灵思慧语,诗意清丽。不过夫人终不该一心圃于山林中,倘若
是挂念祖父母,现在马上就能见到他们,你为何如此伤心?”胭脂好半天才
勉强止住悲哭,随丈夫继续前行。
又走了一天的路程,到了昔旧他们相遇的那座茅屋,一切就象发生在
昨天一样。他们推开柴门,屋内陈设依旧,却不见了寅老夫妇的踪影,胭脂
绕室啼泣不已。突然,她在屋角柴堆中找出了当初挂在壁上的那张虎皮,顿
时转忧为喜,申屠澄正为她把一张虎皮看得比祖父母还重而疑虑时,胭脂已
破涕大笑道:“不想此物尚在呀!”于是把虎皮披在身上,这边申屠澄还没看
清楚,那边胭脂已化为一只斑阑猛虎,先回过身,冲申屠澄和一双小儿女点
点头,继而仰首咆哮,声震山林,一跃而出,刹那间隐没在丛林之中。
申屠澄惊得失神了半天,待他稍稍清醒过来,急忙抱起儿女追了出去,
哪里还有胭脂的踪影?他们父子三人在茅屋中哭守了三天,终不见胭脂归
来。申屠澄已料定妻子乃虎仙所化,情缘至此已尽,等也无用,只好拖儿带
女,满怀愁怅地离开了茅屋,回长安去了。
按十二地支排列,寅为虎,胭脂为虎仙所化,因而取姓寅。既为仙,
为何又要化为凡间妇人?料想必是倾慕凡世间的夫妻情爱,才决心下凡来体
察一番吧。然而毕竟人仙非同路,终归有缘尽的一日,便只能徒留下些悲怅
与无奈了!
刘无双陵园渡鹊桥
唐德宗建中年间,尚书租庸史刘震膝下有一个独生女儿,唤刘无双。
无双这名,说来还有一番原由,因为这姑娘天生丽质,从小生得秀美端庄,
父母爱如至宝,认为普天之下无人能与女儿的美貌相比,所以为她取名无双。
刘震夫妇仅有这么一个女儿,自然是看得比儿子还重,自幼为她请来名师,
教授诗书琴画,因而刘无双不但容貌出色,才识也相当出众,长安市上的世
家子弟中传扬道:“刘家有女,才貌无双”,刘无双成了他们渴慕的对象。
无奈名花有主,刘无双自小就定下了“娃娃亲”,白马王子就是她的表
兄王仙客。
王仙客是刘无双姑姑的儿子,因王父早年客死扬州任上,王母便带着
幼小的王仙客投靠兄长刘震门下。刘王两家关系密切,两个小儿女更是青梅
竹马,一同玩耍、读书、长大,形影不离,情同手足。两家父母看到他们年
龄相仿,相貌相配,又情谊和洽,早就打下了亲上加亲的主意,只等他们长
大成人,就合为一家。
两小无猜的日子在嬉戏中转眼就过去了,刘无双已长大成一个婷婷玉
立的少女,王仙客也到了弱冠之年,长得高大英俊,形如玉树临风,真是天
生的一对,地设的一双,就在刘王两家长辈准备择吉日为他们完婚之际,不
料风云突变,朝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乱,官拜尚书租庸史的刘震也被卷入
这场风暴中,受其牵连,刘无双与王仙客一对眼看就要同林的鸳鸯,却被打
得两下分离。
大唐皇朝自从“安史之乱”以后,对安禄山和史思明手下的叛将一直
采取安抚政策,把他们分为各边镇的节度使;节度使在辖地拥有至高无上的
权力,俨然就是各霸一方的小国王。经过唐肃宗、唐代宗两朝二十多年的时
间,节度使专权的情况不但没改善,反而愈演愈烈,他们互相争夺地盘,扩
充势力,擅自传位给子孙,丝毫不受朝廷的约束。
年轻气盛的唐德宗继位以后,决心对此加以整顿,由于势力不足和措
施不当,不仅没有收回权力,倒还引起了藩镇的不满,纷纷起兵叛乱,与朝
廷抗衡。
当时朝中兵力不足,唐德宗只好借用各地方的军队平定叛乱,幸而乱
兵距离京城尚远,不至于很快威胁京城。万万没料到,藩镇的军队没攻到长
安,倒是从甘肃径原东下平乱的一批人马,因没有得到朝廷的赏赐而哗变,
吵嚷着反扑京城。唐德宗措手不及,逃往奉天,叛军顺利地进入长安,推举
废居长安的朱泚为王,登基而为大秦皇帝。朱泚是唐代宗大历年间因诛伐节
度使卢龙有功,入朝受封为节度使衔而闲留京师的,虽然在京城没有实权,
但他为人豁达而轻财仗义,在长安广泛结交权贵,大有举足轻重之势。
刘震就是朱泚在京师中交往甚密的一位朝官,现在朱泚称帝,自然也
就重用了刘震。
刘震心想:乱世中,在朱泚手下或可大有作为,此番先随着他打下江
山,待大局有了眉目之后,再为女儿及外甥风风光光地完婚也不为迟。于是
刘无双与王仙客的婚事就这么暂时搁置下来了,谁知这一搁就是数年。
逃到奉天的唐德宗,吸取教训,重振朝纲,擢用了贤臣陆赞为相,采
用他的建议,下诏免除各藩镇节度使的叛乱之罪,以大将李晟带兵收复了京
师,从而平息了战乱。
兵败后,大秦皇帝朱泚率余部西逃,半路上被部下所杀。唐德宗班朝
回京后,追查附依朱泚的逆臣,刘震首当其冲,当即论罪处斩。府中刘夫人
和王仙客之母王夫人,在抄家时因受惊吓而死,按惯例,刘无双做为罪臣之
女被收入宫中充当仆役;唯独王仙客因当时离家在外,侥幸逃过一劫,只身
逃出京城,流落到附近的小城富平,多亏古道热肠的旧友古伦收留掩护,才
使他保住了性命。
古伦在富平县衙担任押衙小吏,为人热情友善,他一面安慰王仙客“留
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一面多方托人打听刘无双的下落。数月之后,古
伦终于探听到刘无双被分派到皇家陵园执役的消息,于是他进一步设法接近
陵园察看形势,琢磨着搭救刘无双的方法,以便使一对有情人重露笑颜。
这边说刘无双被收入宫中后,想着自己一夜之间家破人亡,情郎又了
无下落,终旧以泪洗面,悲郁不振;宫中妃嫔们嫌她一副愁眉苦脸的落寞神
色,又是叛臣之女,谁也不愿留她在身边使役,于是就分派她到陵园从事清
扫工作。陵园是历代帝王及皇后的墓葬地,每逢年节祭日,朝廷中就来人祭
拜祖先亡灵,平日里就是一些陵园守卫和杂役留守在这里。陵园地处郊外山
野中,面积很大,园中古柏苍松耸翠,阴森宁静,平时少有人迹,使役们天
天就与石人石马为伍。刘无双此时已心如死灰,倒是十分适合于这种枯寂的
生活。
虽然陵园地处偏僻,门禁护卫比宫中薄弱得多,但仅靠王仙客一介书
生和古伦这个小吏,硬闯进去救人是不可能的。古伦在围着陵园四周转了几
天以后,终于想出了个智取的计策。恰好这段时间,江南茅道士云游来到富
平,借住在古伦家中,这茅道士身怀奇技,能医治各种疑难杂症,尤其是有
一种仙药,吃了能使人昏死二天,二天之后又可还魂复活,古伦制定的营救
计划,就是在茅道士仙药的启示下想出来的,计划中自然少不了这种仙药。
一个阴云沉沉、黄叶纷飞的秋日午后,一辆装饰华丽的宫车驰向皇家
陵园。大陵园门口,官车被守卫拦住询问来由,车上一位官中使者打扮的人
答道:“特奉旨来提叛党余孽刘无双,送来皇上赐下的毒药令她自尽,以防
其死灰复燃。”陵园守卫见是宫中来使,自然尊旨照办,召来了刘无双,使
者递过毒药,刘无双迫于无奈,含恨饮下,顿时气绝身亡,使者命守卫将刘
无双的尸体装上宫车,以便回朝复命,随即就驾车离开了。
谁知道,这宫车和使者都是假的,使者乃是刘家侍婢采春所扮,这采
春曾在刘尚书府中使役多年,经常见到宫中来刘府传旨的使者,因此对那一
套程式和语句自然都相当熟悉。刘家被抄后,采春流落街头,被古伦见到收
下,以便一同完成搭救刘无双的计划。
采春对刘家忠心不二,也就答应冒死相助。宫车与宫廷服饰,则都是
由古伦秘密制造,他明知道冒充皇家使者是犯欺君杀头之罪的,但为了朋友,
他也不惜冒此风险。
采春的车驶进一片茂密的松林中,王仙客和古伦都待在这里。一对鸳
鸯终于重聚,王仙客一见到昏死的刘无双,抑制不住地放声大哭起来,古伦
连忙劝住他,几个人迅速地把刘无双移到另上辆不起眼的马车上,然后把宫
车和宫廷服饰尽数消毁埋掉,采春和车夫都换上平民装束,又驾车急急地离
开松林,回到富平城中。
过了两夭,在古伦家中,刘无双悠悠醒过来,睁眼竟看到王仙客守在
身边,一时想不清这是在人世还是阴间,王仙客见她睁开了眼,一把将她搂
住,两人相对大哭一场。
待王仙客对她说明了前前后后的情况,采春也上来见过了小姐,主仆
三人又抱头痛哭了一番。
虽然营救计划完成得很顺利,但他们仍然提心时间长了露出破绽,所
以在刘无双苏醒的当天夜里,古伦便安排他们主仆三人悄悄离开富平,循山
野小径,朝南方逃亡。他们一路风餐露宿,历尽艰辛,行至汉水旁,然后乘
小舟顺流而东,来到刘震的故里襄阳。
他们不敢住进城市,最后找到了一个山深林密的荒野地,架茅草为房,
开荒垦地,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经过这段家破人亡,生离死别的一番折腾,王仙客、刘无双与婢女采
春仿佛是重获新生,他们三人相依为命,结为一体,男耕女织,过着贫寒清
寂但又宁静的山中生活。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春去秋来,刘无双与采春先后各生下一子,
给他们隐居生活增添了无数生机和乐趣,五个人组成了一个恩恩爱爱、和和
睦睦的家庭。农闲时,王仙客以树枝划地教两个儿子读书,两个孩子虽在与
世隔绝的山中长大,对山外的世界却知道得不少。
时移物换,朝中由唐德宗、唐顺宗而换成了唐宪宗,往旧的恩恩怨怨,
已被时日冲淡。元和年间,他们的长子王度富与次子王度平都已长大成人。
王仙客估计此时山外不会再有人追究他们家的罪责了,就同意让两个儿子出
外经商,同时也带着寻找恩人古伦的目的。
度富与度平带着山货出山,经过老河口、均州、郧阳、询阳、紫阳,
直达陕南一带贩卖。赚了些钱后,就奉父母之命,翻越秦岭前往富平,寻找
旧日的恩人。
二十多年过去了,沧海桑田,人事全非,两兄弟费尽周折,好不容易
才找到过去认识古伦的人,打听到古伦的消息。据说在二十多年前,当采春
假扮宫中使者,把刘无双救出陵园后不久,骗局就被拆穿了。虽然丢掉一个
刘无双对朝廷并没有多大损失,但他们不能纵容这种欺君盗名的行为,因此
派人严加追查,眼看就要查得水落石出时,古伦预先听到了风声,就逃离了
富平,再往后的事就没人能说得准了,有人说他在逃亡路上被官府所杀,有
人说他受不了沉重的心理压力而自杀了,也有人说他已远走高飞,总之,是
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谁知道结局怎样呢?
等到朝廷查出是古伦协谋完成诓救刘无双事件后,却已找不到古伦的
踪影,抄了他的家后,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度富、度平回山中把打听到的情况禀报了父母,王仙客他夫妻三人听
了以后特意赶到富平,但也没有能再得到有关古伦更确切的下落,只在古伦
胞妹处找到了古伦遗下的一帽一靴,于是隆重地将帽子靴子葬于南山之麓,
以寄托对恩人追念。同时,他们还在富平购置了田产,把度平留在了那里,
改姓为古,算是过继为古伦的儿子,以延古家香火。其实,当初两个儿子分
别取名度富、度平,就是为了纪念在富平城中古伦帮他们度过了险境。
王度富与古度平两兄弟分住襄阳与富平,彼此来往密切,互通有无,
生意上互相协作,都成为当地的巨富。他们的后代受先辈的影响,依然亲如
一家,至今汉水流域及湖北至陕西道上,沿途居住的王、古两家族仍然关系
相当融洽,但却不通婚姻,就是因为他们的祖先原是亲兄弟的缘故。
谢小娥手刃大盗报深仇
一个从不曾习武的弱女子,在一夜之间,手起刀落,斩杀了两个恶贯
满盈的江湖大盗,自己却丝毫未损。这事乍一听似乎不大可能,可文弱纤秀
的谢小娥却把它付诸了实施,支撑她的则全在于那满腔的深仇。
谢小娥是唐宪宗时期豫章富商谢全的独生女儿,豫章就是现在的南昌,
当时又称洪州,是一个人口比较集中的发达城市,谢全经常往来豫章与污阳
之间贩卖货物。得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与豫章中间隔着水域辽阔的鄱阳湖,
江河湖汊纵横交锗,水上交通十分方便。商人的货物都是从水路运送,因此
江湖上舟揖如云,同时也有无数水盗出没其问,过往商客一般都带着大批随
从保镖,但仍有遭劫遇险的。
谢全为人忠厚,经营有术,买卖做得十分兴隆,成了豫章城内有名的
富户。因每次贩运货物数量都相当庞大,所以也是江湖大盗眼红的对象;幸
亏谢全从事谨慎,每次行船都带着很多随从,而且尽量在船多的港湾停泊,
因此一直都没遇上大麻烦。
谢全妻子早丧,因夫妻情深难忘,所以不再续娶,身边只有女儿谢小
娥相伴。小娥人长得娇小纤弱,性情娴雅贞静,但因八岁失母,所以养成了
一种独立果敢的性格,又善操持家务,把父女俩的生活安排得非常妥贴,成
了谢全的命根子,行船外出也常把她带在身边。小娥十四岁时,嫁给了当时
侠士贾居贞为妻。贾居贞生性豪爽,尚武行侠,是一个受人称道的好青年,
家中父母双故,与小娥成亲后,小夫妻就住在谢家,贾居贞凭着一身好武艺,
常帮着岳父押运物,一家人相敬相亲。
这一年春天,谢全一家带着十几名随从,从浔阳买了一船贵重的货物
运往豫章,不料半路上遇上大雨狂风,耽搁了半天行程,没能按预定的时间
到达港湾停歇,夜幕降临,月黑风高,船只只好泊在无人的江边。夜深人静
时,一群骠悍的水盗涌上了商船,刀叉飞舞,不用多久,奋起反抗的谢全与
贾居贞都被强人所杀,十几个随从,死的死,落水的落水,无一幸存,随船
的谢小娥听到厮杀声慌忙出舱,在一片混乱中,惊恐失措,失脚坠入水中。
也许是命不该绝,落水的谢小娥被江水冲到下流浅滩上,又被一渔船
救上,在渔家调养一段时间后,小娥逐渐复原,她这时也不知父亲和丈夫的
下落如何。
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谢小娥变卖了随身的首饰,辗转回到豫章家中,
希望能在家中见到亲人。不料推门一看,家中空无一人,里面所有的财物竟
也被抢掠一空,谢小娥猛觉得身子往下一坠,两眼一黑,不省人事。
等谢小娥悠悠醒转过来,只有自己孑然一身,徒对空空四壁,她猜到
父亲与丈夫一定已遭水盗毒手,这世界上只剩下她一个孤苦零打的弱女子
了!顿时,她觉得生趣全无,想索性投江追随亲人而去。可她转念一想,自
己若一死,那些杀亲仇人便可逍遥人世,无人追究;反正是一死,不如留待
此身,先设法报仇雪恨。想到这里,她银牙一咬,擦干了眼泪,用坚定的复
仇信念支撑着自己站了起来。
柔弱而坚强的谢小娥从此踏上了艰辛而苍茫的复仇路。
要复仇,首先要知道仇人,可谢小娥心中没有一点线索,她不知从哪
里做起。开头,她漫无目标地一路乞讨漫游,不知不觉地来到上元县妙果寺,
寺内净悟尼师对这个灵慧的女乞儿十分怜悯,把她收入寺中。谢小娥暂时有
了一个栖身之地,在寺中,她天天烧香拜佛,虔诚地祈求神灵,指示仇人姓
名。一天黄昏,她跪在佛前,沉入半梦半醒的状态,朦胧间听得有一细微却
又清晰的声音传到耳中:“杀你父者,车中猴,门东草也;杀你夫者,禾中
走,一日夫也。”谢小娥猛然惊醒,牢牢记住了这两句话。
“车中猴,门东草,禾中走,一日夫。”小娥反复念叨着这两句话,却百
恩不得其解,但她坚信着神灵的指点。于是把这十二个字写在一个纸牌上,
离开妙果寺,四处云游,只想遇上高人为她解开谜底。她沿江东下,一路乞
讨,历尽风霜坎坷,一直走到建业,也就是现在的南京,仍然没得到确切的
答案。
元和八年春天,江西从事李公佐因公事来到建业,顺道到瓦官寺拜访
僧友,闲聊时,憎友告诉他:“前日有个江西来的乞女,手持十二字之谜到
寺中求解,我等斟酌再三不得其要,倒真是个难题!”李公佐听了大感兴趣,
他本是个热心又多智的官人,听到有此奇谜,当即向憎友问刚了那十二个字,
就在僧房里低头思索起来。他心想指画,沉吟半晌,猛然茅塞大开,悟出了
其中含义。
于是,李公佐让憎友派寺中小厮到市中找来正在执字牌求解的谢小娥,
对她说:“我已得出你的谜底,但你要说明原由,我才能告诉你。”谢小娥听
说有人已解出谜底,心中激动不已,立刻含泪诉说了自家的经历和十二字的
来由,说罢叩头如捣蒜,泣不成声地肯求官人赐给谜底。李公佐对眼前的小
女子深表同情,当下仔细给小娥解释了这十二个字的含义:“杀你父亲的人
名叫‘申兰’杀你丈夫的则叫‘申春’因为‘卓(车)中猴’,车字去掉上
下各一横,就成了‘申’字,而十二生肖中猴为申,所以这三个字就是‘申’
字;‘门东草’草下有门,门中有东,乃是‘兰’字‘禾中走’意为穿田而
过,仍是‘申’字;至于‘一日夫’,‘夫’字上加一横,下面再添‘日’字,
不就成了‘春’字?这样,‘申兰’与‘申春’的谜底就昭然若揭了!”
李公佐分析得人情入理,娥跪地再拜称谢,然后含泪离去。于是,谢
小娥又开始返回江西寻找仇人申兰与申春的下落。为了行动方便,她索性女
扮男装,打扮成一个为人帮工的小伙计,混在江湖中谋事的人群中,一来便
于打探消息,二来可以糊口谋生。
浔阳是当时长江中游的重要通商口岸,它南连庐山,北接长江,占据
江湖之口,为东来西往的客商云集之地。谢小娥心想:“我应先在河阳谋一
落脚之地,以便从四通八达的商贩口中,探听一些仇家的线索。”
主意打定,谢小娥便在浔阳停留下来,天天在市面游荡,希望能受雇
于某家客栈或商号,以便安宁下来再进行下一步计划。
这天路过桥头,小娥看到树杆上帖有一红纸招贴,走近一看,是一家
商号招帮佣的启示,再看署名,竟是小娥心中念过一万遍的两个字一申兰,
小娥只觉心中怒火顿起,于是循着招贴上的地址找到了那家商号。主人申兰
是个貌似慈蔼、身体微胖的中年人,但仔细察看,便可觉出他眼光机警而暗
藏凶光。小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