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清宫悬案-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衮代是个心直口快的漂亮女人,很能干,对努尔哈赤的事业非常支持和关怀,在九部联军三路围攻的危急时刻,她敢推醒努尔哈赤,并用近乎粗鲁的语言责问丈夫,虽然不无恃宠而骄的嫌疑,倒也表现出几分山林草原女性的豪爽。她的这些性格特点大多传给了她所生的子女,使得他们长大后无法适应越来越复杂的政治斗争,终于成为失败者而酿成了一场大悲剧。
衮代为她强烈又鲜明的个性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当她年老色衰之后,直言不讳无形中演变成了琐碎唠叨,恃宠而骄也不再有天真娇美的蕴含,不但再得不到丈夫的欢心,反而变得可厌可笑了。旁边还有个丰姿艳丽、聪颖柔顺、器量宽洪的正当青春年华的叶赫那拉氏,姿色、性情、风度,几乎在每一方面、每一个地方都与衮代形成鲜明的对比。喜新厌旧自来就是人类的本性,何况努尔哈赤有着比常人大得多的选择余地呢?
衮代终于获罪,失去了大福晋的名分。最可悲的是,她死于自己的亲生儿子莽古尔泰之手。衮代获罪于努尔哈赤时,正逢这位汗王怒火升腾之际,气头上下令赐死。执行者犹豫不决,顾虑汗王愤怒平息后还会有赦免令,所以没有立刻动手;反而是最应该保护衮代的她的亲儿子,生性粗鲁野蛮的莽古尔泰,为讨好汗父,竟抢先下手,杀了自己的母亲!
杀害亲生母亲,就是禽兽也少有,莽古尔泰居然干得出来!为了什么?这桩历史旧案的发生时间没有记载,推算起来,应当在莽古尔泰十四五岁的时候。那么是因为年幼不懂事吗?是因为母子间的旧怨?或者害怕他的什么阴谋败露而杀母灭口?这又是一个谜,至今未能解开。但证之于三十多年后的谋逆案,莽古尔泰的品行实在令人不齿。
毕竟赐死的命令是自己下的,努尔哈赤不好怪罪鲁莽的莽古尔泰,只能把事情遮掩过去,但从此在感情上疏远了这个儿子,将他附养在比他小九岁的同母弟弟、皇十子德格类家中。对衮代,努尔哈赤也不无歉意,她仍被安葬在家族的墓园中。天命九年四月,从赫图阿拉往辽阳东京陵迁移诸亲灵榇的时候,除了提到皇后灵榇外,还特意提到继娶衮代皇后灵榇也一同移往东京陵。这虽然是努尔哈赤晚年心境的一种反映,也算是他对衮代的感情上的补偿。
老汗王的四位大福晋(5)
大约在明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前后,叶赫那拉氏孟古姐姐被立为第三任大福晋。她是四贝勒皇太极的生母。她一生也就只有皇太极这一个儿子。
说起来,孟古姐姐与努尔哈赤是有些缘分的。
许多年前,十七岁的努尔哈赤逃避明朝兵丁的追捕,一直逃到了海西女真的叶赫部落。当时的叶赫部落首领杨吉弩一眼看中这个魁梧的小伙子,说他天庭饱满,地角方圆,凤眼大耳,生就的福相,前途未可限量,要将自己最心爱的小女儿许配给他。努尔哈赤当时表示愿意娶杨吉弩的长女。杨吉弩却郑重声明,只有小女儿的容貌奇异、禀赋不凡,能够称得上是努尔哈赤的佳偶,其他女儿均无此福分。不过小女儿年岁尚幼,约定一到婚龄,就送到努尔哈赤处完婚。
从定约到完娶,中间经过的十年,正好是努尔哈赤由一个普通女真族边将成长为建州女真首领的十年。老杨吉弩的知人之明得到了应验。
孟古姐姐嫁给努尔哈赤时才十四岁,却已颇具大家闺秀的丰采了。除了青春美貌,她更以稳重端庄、温良恭俭,见逢迎而心不喜,闻恶言而色不变的高人一等的文化素质,在努尔哈赤诸福晋中鹤立鸡群,使其时正值而立之年的努尔哈赤惊叹为此生所仅见,宠爱之情,可以想见。不过,衮代的继立大福晋地位刚刚确立不久,并且已经生了儿子,孟古姐姐到底还很年轻,夺富察氏大福晋位置给叶赫那拉氏,怕是难以服众。
到了万历二十年(公元1592年)十月二十五日,叶赫那拉氏十七岁的时候,为努尔哈赤生下第八子皇太极,使孟古姐姐晋为大福晋的资格又增加了几分。不过在这前后,建州女真与扈伦四部,尤其是与其中的叶赫部关系非常紧张,因土地、人民的归属,经常发生纷争,次年就爆发了叶赫部纠集九部联军攻打建州女真的大战。而叶赫部的首领、联军的总司令,正是当年为践婚约亲自送妹妹来嫁建州的纳林布禄。叶赫与建州既成敌国,叶赫那拉孟古姐姐也就难以登上大福晋的宝座。
这倒没有影响努尔哈赤对孟古姐姐的宠爱,爱屋及乌,也格外喜爱孟古姐姐所生的皇太极,给他以优厚的生活待遇,大福晋衮代的儿子莽古尔泰反倒受冷落,幼年的皇太极常拿出他所得的吃穿使用之物给大他五岁的莽古尔泰看,显摆自己的优越,有时也分一些送给这个倒霉的哥哥。以至成年以后,皇太极还以莽古尔泰幼时得以“依朕为主”而自负。
直到万历二十五年,努尔哈赤采用强交弱攻策略,跟主要对手叶赫部结盟通好,总算等到了时机,叶赫那拉氏孟古姐姐才被立为大福晋。
可惜好景不长。四年以后,建州女真与扈伦四部中的乌拉部结盟通好,数次联姻,乌拉部的首领布占泰将侄女乌拉那拉氏阿巴亥送来与努尔哈赤为婚。这一年,是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此年努尔哈赤四十三岁;叶赫那拉氏孟古姐姐二十七岁,乌拉那拉氏阿巴亥十二岁,皇太极九岁。
努尔哈赤对更加年轻美貌、几乎可以当成孙女的小妻子自然格外疼爱,也格外感到新鲜。他纵然没有想到把这样一个小姑娘提高位分去取代现在的大福晋,可是因为年幼而无所顾忌地撒泼耍赖、夺爱争宠的阿巴亥,怎么说也是对叶赫那拉氏的威胁。这威胁会随着阿巴亥的年岁增长、权势欲增大而越来越可怕。
孟古姐姐尽管胸襟阔大,能够忍受新来小福晋的专宠和恃宠而骄;而丈夫对自己的冷落却令她十分忧伤,她越是要在外表上显示出喜怒不形于色,就越得用内心去承受这打击和郁闷,这对她的健康自然非常有害。所谓郁结于内,忧虑成疾,在阿巴亥来到两年后,即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九月二十七日,孟古姐姐久病而后亡故。她病危之际,极其思念自己的母亲,想要与母亲见最后一面。努尔哈赤不顾当时建州与叶赫的敌对紧张关系,特派使者去恭请,却被纳林布禄拒绝,以致孟古姐姐含恨而死。时年二十八岁。
对叶赫那拉氏的早逝,努尔哈赤十分悲痛,日夜哭泣,用格外优厚的丧葬祭奠典礼寄托他的哀思,借以表示自己的负疚之情。祭礼上宰杀牛、马各一百头;斋戒一月不饮酒茹荤;棺椁停放家中三年多;对亡灵立下了报复叶赫的誓言;还将孟古姐姐生前四名贴身婢女殉葬,使她在另一个世界里能有人使唤,平安舒适。这是清初帝后崩逝时令生人殉葬的最早一例。
悲伤尽管悲伤,思念尽管思念,逝者已去,留下的这个包括九位福晋、十八个子女及许多侄子侄女、孙子孙女的大家庭,怎么能没有主妇呢?九位福晋里,论贤慧,有嘉穆瑚觉罗氏真哥,当初就是因为倾慕她的贤名努尔哈赤才去下聘的;论资历,有与孟古姐姐同来的阿敏姐姐;论年龄,有与努尔哈赤相差不多的兆佳氏;论贵盛,还有孟古姐姐的妹妹叶赫那拉氏,然而,情有独钟,几乎就在孟古姐姐崩逝的同时,努尔哈赤毫不犹豫地立十四岁的阿巴亥为大福晋!
这个除了年轻美貌之外、除了倚仗年轻美貌撒娇耍泼之外,任何方面都胜不过诸福晋的小姑娘,竟爬到了众人头上!
各房福晋不可能服气,少不了嘁嘁喳喳,骂骂咧咧,在背后议论;大儿大女们跟他们的母亲一样,对于竟要向这个比他们年龄还要小许多的女孩子天天跪拜请安,既尴尬又愤怒。但是,谁也没有办法,谁也不敢提出异议,面容如铁、目光如电的努尔哈赤,是位威严而不苟言笑的父亲,容不得一丁点儿冒犯。大家庭忍气吞声地接受了这个事实。
老汗王的四位大福晋(6)
心里愤懑最强烈、最难忍受的自然是刚刚失去母亲的皇太极,那年他十一岁,却已经在丧母的悲痛之余,隐隐感到不幸的阴影在渐渐向他逼近。
阿巴亥并不愚蠢。她一旦得到大福晋的地位,很快就收敛了她那不得众心、只得丈夫心的娇痴泼赖,一本正经地当起了这个大家庭的女主人。她似乎命中子星兴旺,成为大福晋的第三年,她十六岁的时候,为努尔哈赤生了第十二子阿济格;隔了七年,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她生了第十四子多尔衮;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她又生了第十五子多铎,成为努尔哈赤诸妻中惟一拥有三个儿子的福晋。
到这时候,家族中的成员们也就无话可说了。有强烈尚武精神的民族,向来把能生儿子的看作是最好的妻子。
“丈夫亦爱少子,甚于妇人”,两千年前触砻说赵太后时阐明的至理名言,放之四海而皆准,努尔哈赤也不能例外。随着渐入老境,他怜爱少子之心,更甚于一般丈夫。阿巴亥所生的三幼子,成了他时刻不能离开的心肝宝贝。
皇太极在生母去世后,地位随即下降,不再是父亲最宠爱的儿子;三个幼弟的降生,以及他渐渐成年,父亲对他更加疏远了。正是这种冷落和孤独的境遇,激发和磨砺了他的志气。他拼命地苦练骑射武艺,拼命地读书学史,增长才干和见识,终于用战场上的功勋,博得了汗王对他的重用,在天命元年立国之时,成为掌国的四大贝勒之一。
皇太极对母后大福晋阿巴亥的难言之恨,就这样通过哲哲之口,源源不断地输送给了布木布泰,在这个十二岁小女孩的心里,搅起阵阵寒意,也招来阵阵不平。在亲姑妈跟前,她说话无所顾忌,想想故乡慈爱和善的老祖父和父亲,她不由得问:当初老公公要立阿巴亥做大福晋的时候,为什么大家要忍气吞声地接受?为什么不劝说?那么多大伯子,为什么不合起来向父亲进言?再怎么害怕,总是自家的父亲呀。
哲哲看着小侄女轻轻叹息。你刚来,不知道厉害。汗王发怒的时候,赛过猛虎,亲兄弟、亲儿子都杀过!谁有两个脑袋?能不怕他吗?
布木布泰吓坏了,只当自己听错了。虎毒不食子,难道汗王比虎还毒狠?这与她心目中那个环绕着神光的英雄,与她每天亲眼所见的威严掩不住衰态的老公公,实在不像是一个人。
然而,事实就是事实,不相信也没办法。
早年,汗王以十三副遗甲起兵的时候,比他小四岁的弟弟舒尔哈齐就不离左右地辅佐他了。舒尔哈齐与汗王同父同母,幼年同受继母虐待,还曾同为人质,同在艰难困苦中长大,所以哥儿俩相依为命,情深似海。
在统一建州女真的战争中,努尔哈赤和舒尔哈齐有福共享、有难同当。随着建州女真的崛起,兄弟两人都拥有了兵强马壮的队伍,被称作建州两都督,渐渐有了分庭抗礼的条件。
问题出在后来统一海西女真的过程中。
击败九部联军以后,舒尔哈齐支持努尔哈赤强交弱攻的策略,将自己的女儿额石太嫁给海西女真乌拉部贝勒布占泰,布占泰也将自己的妹妹滹奈送与舒尔哈齐为妻;不久,布占泰又将侄女阿巴亥嫁给了努尔哈赤,(就是那位第四任大福晋)并再娶了舒尔哈齐的另一个女儿娥恩哲;最后,努尔哈赤把第四个女儿穆库什也嫁了过去,成为布占泰第三个建州女真籍的妻子。
这样一来,乌拉女真部的布占泰,对努尔哈赤来说是妻叔又是女婿,对舒尔哈齐是内弟又是两个女儿的夫婿。在努尔哈赤眼中,联姻不过是政治手段,不可能改变他统一女真的雄心;而舒尔哈齐却比哥哥重亲戚之谊,在后来与海西女真的战事中,由不热心到消极以致贻误战机。
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努尔哈赤授命舒尔哈齐率皇长子褚英、皇二子代善及诸将,领三千人马去接应东海女真的瓦尔喀部众。因为瓦尔喀部落是要摆脱乌拉女真来归附建州的,作为统帅的舒尔哈齐心里不愿得罪亲戚,表现得态度消极。出师不久,他就借口大旗深夜发光不是吉兆,提出班师回军,褚英和代善力争,才得以完成接应瓦尔喀部落的使命。凯旋途中,遇到他的内弟兼女婿的布占泰发来的万余乌拉兵马拦击,舒尔哈齐又一次消极退缩,领着五百精兵滞留山下,坐观褚英、代善兄弟率军拼死血战。他手下的两员大将常书、纳齐布也心领神会,各领百余人的精锐跟着他留在山下不参战。
褚英和代善不愧名将,以少胜多,击溃了万余乌拉兵,还遗憾斩获不多。
回师后论功行赏,不知是为了给舒尔哈齐留面子,还是故意羞辱他,畏敌怯战的他居然赐给勇士之号达尔汉巴图鲁。但努尔哈赤还是杀鸡给猴看,以滞留山下不力战之罪,要杀常书和纳齐布。两人是舒尔哈齐的心腹大将,骁勇善战,他怎能见死不救?便力争道:“诛杀二将就是诛杀我!”努尔哈赤还不想把事情弄僵,就势免了二将的死罪,只罚常书百两黄金,夺去纳齐布所属部众。从此以后,不再派遣舒尔哈齐领兵出征。
厮杀半辈子、为努尔哈赤出生入死的舒尔哈齐闲居下来,郁闷不平可想而知。他甚至发出“此生有何可恋?不如一死”的哀叹。然而,他的血管里流淌着与努尔哈赤一样的暴烈狂野的血,决不肯低头认输,也决不能长期处于人下。也许早些年他拥有能和努尔哈赤相匹敌的兵力时,潜意识中就已有了拥兵自立的念头,此刻,这念头突然变得十分清晰,十分坚决了。他深思熟虑以后,召来自己的儿子们,向他们愤愤地说:“难道我父子就为区区衣食而受制于人吗?”
老汗王的四位大福晋(7)
儿子们早就为父亲抱不平了,此时立刻响应。长子阿尔通阿、三子札萨克图便率先行动,领着所属人马,簇拥了父亲,移居黑扯木,造成了建州女真的分裂态势。
分裂,这是努尔哈赤决不能容忍的!在劝阻和威胁都无效力之后,努尔哈赤发怒了!一怒之下,雷电暴雨降临,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三月十三日,努尔哈赤断然诛杀了舒尔哈齐的两个儿子阿尔通阿和札萨克图,剥夺了舒尔哈齐的部属和家产,并假舒尔哈齐之名,召那两员勇将常书和纳齐布入宅,以暗中埋伏的甲兵腰斩之,除去后患。
舒尔哈齐难免锁拿下狱的结局。哥哥没有立刻处死弟弟,但也不肯放过他。舒尔哈齐被囚禁在不见天日的牢房中,用铁汁灌注门锁门缝,表示永不开启的决心。只有两个洞口,用来通饮食,出便溺。两年以后的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八月,舒尔哈齐死在牢房,时年四十八岁。有说他是不堪忍受折磨而自杀的。无论病死还是自杀,说舒尔哈齐是被兄长努尔哈赤所杀,怎么也不过分。
至于杀子,指的是汗王的长子褚英。
褚英自幼跟随父亲东征西杀,十八岁就因战功赐号洪巴图鲁,封贝勒。在上面提到的与乌拉部的战斗中,和代善一起,鼓舞士气,奋勇杀敌,得到斩三千级,获马五千匹、甲三千副的战绩,凯旋归来,受到努尔哈赤的嘉奖,再赐号阿尔哈图土门,意为广略,所以褚英常被称作广略贝勒。
由于褚英屡有战功,又是长子,早在万历四十年(公元1612年),年过半百的努尔哈赤就委任他执政,想要树立他的威信,锻炼他的能力。但这位长子令他的父亲失望了。
褚英的最大毛病是心胸太窄而欲求太多,总嫌分给他的部属、国人、牧群、财产少了,总想从所得比他还少的诸弟那里索取更多的东西,总想要杀掉那些不肯顺从他的弟弟,还利用他执政的权威强迫诸弟发誓,不把他的所作所为和隐秘恶念报告努尔哈赤。天长日久,众人的不满积累起来,终于压不住了。不知道具体的导火线是什么,总之,褚英的四个弟弟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和努尔哈赤所倚任的五大臣,竟联合起来向汗王控告褚英,控告中一句最要紧的话就是:“担心汗死后,我等的性命难保。”
努尔哈赤严厉地斥责了褚英,他无法再信任这个激起众怒、没有执政才能的长子,当年秋天征乌拉时,褚英被留下与代善守城;第二年努尔哈赤亲征乌拉,也不让褚英参加。从此,褚英实际上已被取消了储君的资格。
褚英是不是也继承了父亲的暴烈的性情?或者有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他与舒尔哈齐一样不认错,不低头;反而书写咒语诅咒父亲、诸弟和五大臣,并将咒语焚烧告天,以宣泄心头的仇恨。他盼望努尔哈赤亲征乌拉失败,并策动亲信,阴谋在父亲大军兵败而归时,守住城门,不让父亲和诸弟入城。亲信们慑于汗王的严酷,都十分恐惧,其中一人留遗书自缢而死,另三人更加害怕,便主动告发了褚英的全部罪行。
努尔哈赤又一次勃然大怒了,立刻将褚英幽禁。经过三年深思熟虑,他看清了长子的存在会危及国家、诸子和众大臣;这是个潜在的暴君,褚英不死,人人自危。他终于在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八月,下令处死了褚英。这一年,褚英三十六岁,汗王五十七岁。
既然舒尔哈齐和褚英都是因罪而死的,都是汗王自己要杀的,为什么汗王还要为他们在沈阳城营建府第呢?布木布泰怎么也想不通。姑妈这样解答:
汗王老了,心肠变软了。用亲弟亲子的生命鲜血换取女真族的统一和大金国的强盛,他也许没有后悔,但对死去的舒尔哈齐和褚英,他总会怀着痛苦的歉疚之情,年岁越高,这痛苦就会越深。
后来大贝勒跟舒尔哈齐、褚英一样冒犯了汗王,只因事情出在天命五年,汗王已经年过花甲,不再舍得用那样严酷的手段处罚儿子了。
褚英死后,代善成为诸皇子中最年长的。论嫡庶,他是大福晋佟佳氏所生;论军功,他在诸贝勒中也是数一数二的,上面提到过的与乌拉大战奏捷后,代善被赐给古英巴图鲁称号,意思是无畏勇士;论权势,由于长期随汗王征战,他已经独领正红、镶红二旗了。理所当然,努尔哈赤又立代善为嗣子,并对诸王大臣们说:“等我死之后,我的幼子和大福晋都要交大阿哥善为收养。”确定了代善为汗位的继承人。
天命五年三月,就在代善的太子地位最显赫、最稳固的时候,一桩普通的侍卫与侍婢的通奸丑闻,牵连出一件地震般的大案:汗王小福晋代音察告发大福晋阿巴亥与大贝勒代善私通!
努尔哈赤大为震惊,立即派大臣查问,经调查得实:
大福晋确实两次备饭送与大贝勒,大贝勒受而食之;
大福晋确实经常有事无事一日两三次地派人到大贝勒家看望;
大福晋本人也确实有两三次深夜出院却不知去向;
每当诸贝勒大臣在汗王家饮宴或议事时,大福晋便浓妆艳抹、珠光宝气地露面,与大贝勒眉目传情,诸人都看在眼里,只是惧怕大福晋和大贝勒而不敢向汗王告发。
性情暴烈、杀人如麻的汗王,对此事倒十分明智,十分冷静。因为女真族与蒙古族一样,有父死子娶庶母、兄死弟娶嫂的传统习俗,努尔哈赤自己就从死去的族兄那里继承了嫂子衮代为大福晋,而且他自己也公开表示过他死后由代善继承阿巴亥。现在,阿巴亥出于对未来地位的考虑,提前向身为储君的代善传情,表达自己的倾心爱慕,可谓预作准备,原也在情理中。须知,努尔哈赤已经年过花甲,须发苍然;阿巴亥正当三十岁的盛年,最是女人丰姿绰约的成熟时期,老夫少妻、白发红颜,很难不生外心。再说,拿贼要赃,拿奸要双,并无通奸的确证,只是一些想当然的推测,何必闹得满城风雨呢?
老汗王的四位大福晋(8)
问题是,汗王还活着!怎么就这样迫不及待了呢?大福晋的行为无论如何是一种情感的背叛;大贝勒居然接受大福晋的献媚,是对汗父的不忠!努尔哈赤自然也有寻常丈夫所有的妒火,有被最疼爱的人所弃的愤怒,但他不愿为此而轻易动摇代善的嗣子地位,便把怒火倾泻向大福晋阿巴亥。事实上,调查结果也说明,阿巴亥是主动挑逗的一方。于是,避开真正的原因,找了个“私藏金帛财物并私自送人”的过失将阿巴亥定了罪。
指着面前的大福晋阿巴亥,努尔哈赤对诸贝勒大臣激愤地说了一番话,从中可以感到他的良苦用心、他的真实的苦恼和内心深处的伤痛:
“你们看这个女人吧!邪恶狡猾、诈骗偷盗,凡是人有的邪心她都占全了!我用金子、东珠打扮她,拿别人见都没见过的好缎子给她穿,给她最优厚的供养,她却不爱汗夫、蒙骗汗夫,撇开汗夫去照顾别人!难道还不该杀?……可是,杀了她,我那爱如心肝一样的三子一女会怎样痛哭悲伤呢?……若不杀她,则欺骗我的罪恶又太大!如今,她的小儿子们正在生病,正需要她照料看护啊!……”
他说了这段一波三折的话后,作出了最后的决定:免大福晋死罪,将其休离,但可以在幼子生病时回来照料。
一场风波平息了,代善没有受到任何责难。但在父子两人各自的心中,难道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吗?在众贝勒大臣中,代善的威信不受损失吗?
不久,后金将要从界凡迁都萨尔浒,努尔哈赤亲往视察并指定各贝勒兴建各自宅第的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