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帝国-第2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阳,是真的吗?”景帝看着周阳。
“禀皇上,是真的周阳肯定一句。
“太子,你用心思索,很好很好!卫绾这个太傅不错,不错”。景帝赞不绝口。皇帝嘛,最让他开心的,不是建功立业,而是后继有人,江山才能传下去,才会发扬光大。刘彻小小年纪,他的见识竟然与周阳和张辟疆不谋而合,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景帝欢喜的呢?
“谢父皇夸奖,儿臣还有很多东西要学。”的彻谦逊的道。
“你们二人计议,不会只有这么一点吧?把你们的想法说说景帝可不会错过听取周阳与张辟缰看法的机会。
“皇上,拿下河套之地后,往北可以攻击漠北,往南,大汉可以趁势收复河西走廊,还可以进军西域,把匈奴的土地全给收了张辟疆的声音有些高,这可是开疆拓土的大事,想想就让人激动的事儿。
“收河剥收西域?”景帝的眼睛猛的瞪大了,精光四射。开疆拓土,是帝王最向往的事情,河西和西域之地可不
“皇上,臣以为,收取河套之后,赶紧筑城。”主父偃开口了:“要知道,乞丐打狗,尚须找一墙角作依托,若不在河套筑城,河套之地再好,也难以发挥效用。”
这话说得很对,华夏的依托就是城池。可以在城池里积蓄粮草军械,若无城池,即使汉朝收了河套之地,也不过是得到一块不毛之地。不能发挥其战略价值。
在历史上,卫青收复河套之地后,群臣沉浸在喜悦中,主父偃就提出要在河套筑城,把河套之地的战略价值发挥到最大。承相公孙弘极力反对,主父偃一连提出了十个问题,公孙弘一个也答不上,只得不再反对,筑城之事方才成行。
汉朝筑成的城池,叫朔方,其遗址至今仍存。漠北大战时,大量的汉军就是从这里出发,踏上了远征漠北。给匈奴致命一击的征程。假使没有主父偃的提议,若是汉武帝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而在这里筑城的话,漠北决战汉军未必能胜利,更有可能,根本就不可能发起。
“嗯!”景帝点头,道:“始皇就准备在河套筑城,却是因为前朝覆灭,而未能成行。此事非常重要,关系华夏北疆的安危,一定得做好准备,一旦拿下,马上筑城。张辟疆,这事,你要多费心了
“诺!”张辟疆欣然领命,道:“即使击破了匈奴,这城池依然可用。一旦北疆有事,夫汉之军可以从这里快速出动,奔袭大漠。”
大漠太大,若是没有城池作为依托,即使汉朝把匈奴给灭了,收了大漠之地,也不能稳住,这城池是必需要的。
“说得有理!”景帝大加赞同,看着周阳,问道:“周阳,你这介。大帅,统兵的将领,不能一言不发吧?说说你的看法。”
“皇上,太子所言实是稳妥之策,臣要说的是一
“险策?何为险策?”景帝眉头一挑。有些诧异。
不仅景帝诧异,就是张辟疆、周亚夫、申公他们也是惊讶不已。打量着周阳,静等他的解释。
在众人的惊疑中,周阳道:“臣的意思,除了收复河套之地的准备外,还要做好随时出击大漠的准备。一旦匈奴疏忽,亦或出现意外之事,促成契机,大军立即出动,直奔大漠而去,给匈奴沉重一击。”
“对!对!对!”景帝大加赞成:“是得做好这准备。战场上,瞬息万变,谁也说不准。什么时间就有战机了,若是不做好准备,就是有战机也没用。周阳,这事就交由你了。”
“诺!”周阳欣然领命。
两策并用,有机会立即给匈奴沉重一击,没有机会,就行稳妥之策,按部就班的来收匈奴土地,削弱匈奴。逼使匈奴决战,这的确是汉朝对付匈奴的最好办法了。
景帝非常欢喜,和众臣接着商议。大的谋发已经定下来了,接下来商议的主要是一些细节、协调问题。这一商议就费时极长,直到天黑时分,方才商议完。
景帝要周亚夫他们退去,留下周阳和张辟缰二人,还有太子刘彻,四人坐在一起。
景帝先是打量一阵刘彻,再看看周阳。大是欢喜。儿子聪明英武,后继有人,女婿能征善战,对南宫公主很好,好得让他都有些眼红了,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景帝欢喜的呢?
“呵呵!”景帝拈着胡须,笑得极是欢畅:“周阳,你听说过鬼门吗?”
“鬼门?”周阳还是第一次听说,有些不解。
“他就是鬼门的传人。”景帝朝张辟疆一指:“鬼门并不是什么歪门邪道,而是因为鬼谷先生隐居的地方而得名。”
“哦!”周阳恍然大悟,原本张辟缰是鬼谷子的传人,怪不得如此了得。
鬼谷子的名气非常大,他本人是千年难得一见的奇才,就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其名声依然很大,一提起他,人们就会竖大拇指。
鬼谷子本人并未出仕,而是隐居鬼谷之地,调教弟子,商鞍、孙,脑、庞涓、张仪、苏秦皆是他的弟子,这些弟子纵横天下,战国之世为之风云变色,那是何等的让人感叹。
“鬼门最大的特点,便是培养人才。”景帝笑着道:“鬼门底蕴深厚,鬼谷先生在战国之际调教出了商鞍、孙脑、庞涓、张仪、苏秦这些人才,张辟缰这个鬼门传人为大汉培养了主父偃、申公、董仲舒、朱买臣、严助、公孙弘这些人才。哦,还有一个人才,就是东方朔。”
“东方朔?”周阳大是惊讶,到如今。朝堂之上,汉武帝一朝的名臣几乎全现身了,就差东方朔了。周阳一直在奇怪,东方朔在哪里去了?原来他就是张辟疆的弟子,那咋。小朔子”早就见过面的。
景帝不提,周阳还真是想不到,那个骗人钱财的小朔子,就是大名鼎鼻的东方朔。
“东方朔如今在谋发大事,等你兵临河西之时,就会遇到他。”景帝笑着,道:“在战国之世,与鬼门并称天下显学的,便是墨家。”
“墨家?”周阳对墨家当然不陌生,小孔成像便是墨家祖师墨子的贡献。
“墨子主张非攻兼爱,而战国之时,诸侯力征,战乱不断,百姓苦战国苦不堪言。”景帝接着道:“墨子为了平息纷征,招蓦天下志士,教以他们强身健体之法。要他们去平息天下战乱,凡有敢擅自征伐者,必遭墨家剑士追杀,即使列国诸候也不敢搂其锋芒。这些墨家剑士,便是赫赫有名的政侠。在当时,政侠一出,四方云动,轰轰烈烈,诸侯震恐。”
政侠之名,周阳是听过的,却不知竟是出自墨子之手。连列国诸候都得惧三分,可见墨家剑士有多厉害了。
“商鞍在秦国变法,秦国由是变强。可是,商鞍的变法,主要在于奖励耕战,废井田,开阵陌,这与墨家的主张不符,墨家剑士大举来袭,商鞍差家剑士之手。”景帝摇摇头,叹息一声道:“墨子固然悲天悯人,可在这事上,却不如商鞍了,远远不如。阵阱井田,千年不易,光是井田中的阵陌便占去不少土地,还不如废了的好。孝公为此,只身入墨家,与墨子辩论,说服墨子,墨子转而支持秦国变法,商鞍变法方才成功。”
景帝打量一眼张辟缰,道:“还是你来说吧,你这个鬼门传人,比联更熟悉这些轶事。”
“诺!”张辟疆也没有推辞,应一声,为周阳说起了墨家秘事:“墨子辞世后,墨家由禽滑厘,邸陵子诸人执掌,仍是风光了一段时间,可是,已经不如墨子在世之时了。从此以后,墨家越来越式微,曾经让诸侯畏惧的墨家剑士已经为人遗忘。可是,政侠并未绝迹,仍是在世,为千古名士守护一方净土,称为“万古堂”就是墨家总院所在地,处于神农大山中的墨家城堡。”
“墨家城堡?”周阳第一次听说,很是诧异。
“是的!”张辟疆微头。道:“这是墨子率领弟子修建的。那里,风景优美如画,山清水秀,一年四季,草木吐绿,郁郁苍苍,让人流恋忘返。能在
张辟疆眼光极高之人,能得他如此赞叹。墨家总院必是不凡,周阳不由得悠然神往。
“在此处终老的千古名士不少,墨子自是不用说了。”张辟疆扳着指头,道:“商鞍、孙腔、白起,他们皆在此处终老的,并不是如外界所说的,商鞍车裂,白起自创于杜邮。”
“这咋小”商鞍、孙脑、白起三人中,除了孙脑是飘然而去,不知所终以外,商鞍和白起都是触怒了秦王,招来杀身之祸,张辟疆竟然说出了与历史不符的事情。要不是这话是从张辟疆嘴里说出来的,周阳真会骂他胡说八道。
“是真的!”景帝笑着道:“商鞍与孝公既是君臣,又是良友,孝公辞世后,商鞍心灰意冷,这才安排了那么一出。”
古人对友情非常珍视,为了朋友,可以两肋插刀,孝公于商鞍有知遇之恩,他辞世之后,商鞍心灰意冷,也在情理中。
“至于白起,秦昭王是有杀他之心,可是,如此名将,墨家岂能让其身殒?自然是要出手相救的,白起这才逃过一劫。”张辟疆接过话头。
“不仅商鞍、白起没有死,就是联之师晃错也没有死,他如今执掌墨家。”景帝脸上带着笑容,却是感慨不已:“联愧对他老人家!”
晃错虽是景帝的臣子,在景帝心里,跟亲人一样,就象慈祥的父亲一样呵护着他,教导他,一想起这事,景帝心里很不是滋味。
“旯错没死?”周阳惊讶得差点跳起来。
商勒、白起没死,周阳不会太惊讶,那毕竟过去数百年了。晃错是当世之人,竟然连他也入了墨家,这墨家的能量不小啊。
“是的,他如今在墨家总院里逍遥快活呢。”张辟缰感慨一句:“而我们,却为破击匈奴,忙前忙后,累死累活,他倒挺逍遥的!”
“联的意思,是要你和太子一道,去一趟墨家总院。”景帝这才说出用意。
“去墨家总院?”如今对匈奴的战争,进入了全面准备时期,周阳最忙碌的时候,根本就脱不开身。以景帝之明,不会不了解,他如此安排,必有原委,周阳试探着问道:“皇上,为何要去?”
“因为墨家总院里有很多好东西,你应该去看看,对破击匈奴有很大的帮助。”景帝把周阳的诧异看在眼里,不由得莞尔:“商鞍、孙小腴、白起他们隐居于此,却并未闲着,而是在苦思息纷争之术,其中就不少关于胡人的。始皇当年驾临墨家总院,停留半月,把他们留下的文章读完,叹息不已。给你举过例子,商鞍在墨家总院期间,就在为一统华夏而弹精竭虑,他认为,秦国若要统一华夏,必先灭掉韩赵魏三国,至于燕、齐、楚这些国家。离秦国较远,应当最后来灭。范椎读了商鞍的文章后,受到启发,为秦国献上一条奇计:远交近攻。”
张辟疆微微点头,接过话头道:“始皇当年在墨家总院停留半月,不仅把商鞍他们的遗作读了,还写了文章。始皇以为,华夏与胡人相比,最大的优势不是土地辽阔,人口众多,而是华夏悠久的文明,发达的技艺,你不会陌生吧?”
汉朝比起匈奴最大的优势,就是先进的文明,发达的科技,这是周阳第一次上朝时说的话,深得景帝赏识。后来才知道,秦始皇就是如此认为的,周阳如此说,景帝大是惊讶,这才对周阳另眼相看。
“眼下,军务是很多,可是,这是冬季,并非用兵之季,你离开一段时间,也无妨。再说了,还有李广、程不识、卫青这些将军在,误不了事。”景帝打量着周阳,笑道:“击破匈奴,不能太过操切,只要你头脑灵活,击破匈奴是迟早的事。”
听了商鞍的遗教,周阳的心眼已经活了,爽快的应道:“那好。什朵时间去?”
“越快越好吧!”景帝眉头轻轻一拧。
“太子,明天可以吗?”周阳征询刘彻的意见。
“姐夫说什么时间去,就什么时间去。”刘彻一切以周阳为准。
“那就明天。”周阳还真是期待,商鞍、孙脑、白起这些名垂千古的名士,他们留下了什么样的看法,让秦始皇、景帝、张辟疆他们如此推崇。
“明天就明天!”刘彻欣然应允。
这事就说定了,景帝,丁嘱一句道:“太子,你见到晃错时,代联向他问候,不可失礼。”
诺!”刘彻知道,景帝对晃错很是敬重。
“剧孟大侠也是政侠中的一员,叫他带你们去。”对剧孟,景帝是很放心的。
景帝招来剧孟,把事情一说,剧孟没二话。周阳回去之后,对南宫公主、张灵儿说有事要出去一段时间,二女忙着为周阳张罗。
次日一早,周阳骑着追风驹,带上几个亲兵,与剧孟、刘彻一道,直奔神农大山。“小孔成像是墨子的杰作,是中国古代物理学的最高成就之一,不知墨子是否还有其他的杰作?”周阳一边打马疾驰,一边暗想,墨子这样杰出的学者,不可能只有一个小孔成像。
第三十四章 先辈遗风
二农大山,并不是现在湖北的神龙架,而是秦岭,汉入绷四旧山的便是。(www。зZcn。com)传说神农尝百草,便在此山中,因此而得名。
南山离长安不算远,周阳他们打马疾驰,到夕阳西下时分,就来到了南山。远远一望,南山耸峙,千峰万壑,雄峻异常,远异他山。
“墨家总院便在此山中。”剧孟手中马鞭朝南山一指,道:“太子,大帅,请随我入山吧。我们紧赶一程,能在天黑之前赶到。”
“墨家总院在哪里?”刘彻很是好奇。打量着眼前的南山:“南让很大,要是没人带路,无论如何也是找不到
“是呀对这说法,周阳非常赞同。秦岭绵亘千里,若无带路之人,要找到墨家总院,那是谈何容易。
“不远了。”剧孟头一昂,胸一挺,颇是自豪的道:“战国之时,祖师率领弟子,经历千辛万苦,方才发现一处世外仙境,建立墨家总院。这一路上去,都有关卡守护,有我在,自也无妨。”
墨家是战家时期的天下显学,是时,只有鬼谷子一派能与之并驾齐驱,至于儒家,根本就不入流,不过二流学派罢了。墨家总院,自有一番经营。
刘彻和周阳一道,跟着剧孟入山。一路上,全在崎岖的小道上前行
“是谁?”正行间,突然传来喝问之声。
“是我!剧孟”。剧孟大声回答。
“原来是剧师兄暗中之人再也没有声音了。自始至终,只闻其声,却是不见其人,刘彻转着明亮的眼珠,四下里搜索,想找出这人藏身何处,却是一无所获。
“太子有所不知,这是关卡,设在隐蔽之处,他本人离我们还有好几里远呢。”剧孟明白刘彻的意思,忙给他解释。
“不会吧?”周阳大是惊讶。他们还在数里之外就给发现了不说,这人的声音就在跟前响起,在现代社会,整个高音喇叭没问题,在汉朝就有如此技巧,周阳哪能不诧异的。
“墨家集天下巧匠于一处,这点小伎俩,不算什么。”剧孟明白周阳的心思,笑着道,言来颇是自豪:“祖师善工巧,墨家子弟多是工师算师,工算之道,远胜同侪,领袖群贤。”
正是因为墨子善长技巧之学,才发现了小孔成像的原理,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的物理成就之一,流传至今。
“墨家总院的设计,那才叫一个了得,可以说巧夺天工。”剧孟拈着胡须,声音略高,透着自豪。
周阳深知剧孟的脾性。他眼光极高。极少有什么事能入他之眼。他如此表现,是周阳识得他这么多年来的第一遭,想必不会假。
这也激起了周阳的好奇心,对墨家总院更加向往了。
一路前行,不时就有关卡喝问,有剧孟在,全部放行。
“每一道关卡,都有不同的暗语,若是不精通《墨子》者,绝对入了不山。不过。有我在,这些都免了剧孟给周阳他们解释。
《墨子》是墨家的经典之作,用作暗语,也是正常的,周阳倒不惊奇。
眼看着天快黑了,剧孟笑道:“快了,快了,即时便到。”
“好嘞!”刘彻兴奋的欢呼一声。一路上听剧孟说起墨家总院的事,他的心早就飞到墨家总院了,想好好见识一番。
周阳也是这般心思,精神一振。就在这时,远远传来悠扬的歌声,只听有人唱道:“生民苦兮,人世忧患何太急!饥者不得食兮,寒者不得衣,乱者不得治兮,劳者不得息!征夫无家园兮,妻儿失暖席;鲤寡无所依兮,道边人悲啼!念我生民苦兮,义士舞干戚!”
歌声极尽悲凉之能事,与晚景融为一体,说不完的苍凉,道不尽的悲伤,催人泪下,周阳眼里泪光莹莹,渭然叹息一声:“好悲凉的歌声”。
“悲天悯人!作此歌者。必是一个胸怀天下的大要!”刘彻眼里闪着泪光,感慨一句。
“谢太子夸奖剧孟大是受用,一脸的肃然道:“这是祖师作的《忧患歌》。歌中道尽了战国之世,黎民百姓的悲与苦。其实,祖师所在的战国时代,百姓的日子比起歌中所唱更加悲苦,悲苦百倍!哎!”汉朝离战国之时并不算太远,战国时代百姓的悲苦之事还有不少在流传,周阳听了不少,大是赞同剧孟这话,感叹一句道:“战国大乱之世,诸侯力征,百姓苦战国,死于沟壑者亿万之数,天下归一,是百姓的心愿,秦始皇一统华夏,本是顺天应人的壮举,却给读书人骂为暴君,实是异数,异数!”
这番感慨不是赞扬秦始皇,而是有感而发。这首《忧患歌》。让人心酸,周阳这是发自内心的赞叹。
“儒家?”刘彻以轻蔑的口气道:“那些腐儒除了胡说八道他们又会做什么呢?孔孟之道,用来盅惑人心,效用还不错,真要用来治国,一定误国。儒家务虚,法家务实,可是,法家强横霸道,虽然实用,却让人听着不舒服,要是能有儒家那般委婉,那就好了。”
刘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拱得高高的。其实,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儒家只能当姆二了。却不能用来治国六可是,后世户人不明他的意凶“匀心独尊儒术,禁绝百家,遗害千年。
要不是周阳如今对战国百姓有所了解的话,听了刘彻这话,一定会很惊讶,谁也不会想到,一个把儒家捧得那般高的人,竟然心底里对儒家不屑一顾。
“太子所言极是。”剧孟称赞一句,接着道:“大帅的感慨极是有理。战国之际,诸侯力征,百姓苦战国,战死沟壑者不知其数。为平息战国之纷争,祖师与鬼谷先生,蝉精竭虑,想找到解除忧患的法子。鬼谷先生以为。要想平息战国之争,必要人才,隐居鬼谷调教出了商鞍、孙脑、庞消、张仪、苏秦这些纵横天下的人才。”
摇摇头,不无感慨的道:“而祖师却以为,鬼谷先生之法虽好,却是费时太长,效用还不一定好。于是,祖师广招天下贤士。教以强身健体之法,要他们扶危济弱,列国侧目。可是,这法子也不管用,列国表面上听从祖师的,平息纷争,实则攻伐不断。为此,祖师苦恼不已,苦思善策,却是束手无策。直到商鞋出现,在秦国变法,开阵陌,废井田,祖师未察其详情,勃然大怒。遣墨家剑士击杀商鞍,差点碍手。为此事,孝公入墨家总院,面见祖师,与祖师大辩数日,祖师幡然而悟,支持秦国变法。”
目光在刘彻身上一凝,笑着问道:“太子可知,商鞍变法后的秦国是什么样儿的吗?”
“商鞍变法之后,秦国变强,六国不敢樱其锋芒。”刘彻眉头一轩,大声道:“究其原委,就在于商君之法甚得民心。在秦国做百姓,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从不遗漏。六国其土地百姓,是秦国的数十倍之多,却是敌不过区区秦国,说到底,就是他们的国策有问题。六国之君用人,用亲不是用贤,赏罚不明,是以越来越弱。”
“太子所言极是中肯。”剧孟点头赞同:“商鞍被秦国百姓尊称为法圣,他行事,一切以律法为准,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商鞍渭水决囚,一日而杀七百余,天下震动,为天下读书人骂为残暴。然,究其实,这七百余人皆有取死之道,无一冤枉。即使这七百余人的家人,也不觉得冤。可是,读书人却是喊冤了,真是天大的笑话。祖师一开始很震怒,深入了解之后,反而赞赏商鞍。”
微一停顿,接着道:“做秦国的百姓。只要不偷懒,勤奋努力,总会过上好日子。而在六国,无论百姓如何努力,总是吃不饱穿不暖,一年忙到头,粮食全为权贵们夺去,百姓怨声载道。六国百姓,暗中流传一句话:悔不为秦人!商鞍、张仪、范睢、蒙武、李斯,哪一个是秦人?还不都是为六国不用,这才辗转而入秦。在当时,秦国的官员,三成中有两成是来自六国的,真正的秦人不到一成。这些人才,在六国不得志,不为人所用,这才入秦,成就了秦国的大业。”“三成中有两成来自六国?”周阳大是惊讶,这比例太高了。可是,这话是剧孟说出来的,周阳不敢有丝毫怀疑。
战国七雄中,土地最广,人口最多的是楚国;战国初期最为强盛的是魏国,秦国在人口土地、强盛上根本无法与之比,属于二流国家,而秦国却后来居上,一统华夏,并不是韦致,而是有其根本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