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帝国-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弩已经是可有可无的武器了。边关之上,还能有四千多架,已经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略一停顿:“皇上,武库中的战车倒是不少,足供五六万大军使用。”
    “这么多?”景帝有些意外,更多的是惋惜:“可是,周阳最需要的是弩,不是战车呀!要是这都是弩,那该多好!”
    五六万弩兵,就是七八千架弩,再加上现有的弩,就是一万多架了。这和蒙恬指挥的河套之战差相仿佛了,那一战,可是把匈奴五十万大军打得没了,要景帝不惋惜都不行。
    “窦婴,你熟悉这些事,你说,现在造,行不行?”景帝苦恼的拍着额头。
    “皇上,这恐怕不行。”窦婴略一沉吟,否决了景帝的想法:“皇上有所不知,这事臣与条侯查过了,材料不多,要造也造不了多少。最重要的是,急切间,没有那么多工匠。”
    没有材料,还可以马上筹办,没有工匠,问题就麻烦了。这一时期的汉朝,重视车战与步战,造战车的工匠倒是不少,造弩的工匠却不多,急切间要他们转造弩,未必成。
    “那朕再给周阳增兵,如何?”景帝实在是没有办法了。
    “皇上,增兵不是不行,只是要骑兵。大汉的骑兵少,哪里抽得出来?增援步兵,边关上的步兵够多了。”周亚夫摇摇头,很是无奈。
    “哎!”景帝长叹一口气:“把弩都发去边关吧。告诉周阳,此战,只要不败即可。即使败,不要大败便成!”
    周阳的构想绝对是好的,问题是弩太少了,景帝已经从得知周阳构想的狂喜中冷静下来。
    “嗯,窦婴,你调集工匠,开始赶造弩。”景帝略一沉思:“即使今年不能打胜,明年还可以再打!只要有弩在手,就能取胜!”
    这倒是远谋,窦婴领命。(这问题将如何解决?稍后有一个大惊喜。)
    周阳站在山巅上,放眼远眺,只见阴山好象一条巨龙,蜿蜒远去,不知终于何处。秦无悔他们熟悉河套地形,周阳岂能不来察看一番。
    阴山以南,是大片的草原平地,站在山巅,尽收眼底。草色青青,碧天高悬,真乃人间仙境也。
    这片草原,是自古以来,华夏与胡人大战最激烈之处,死在这里的人,已经数百万。在这里痛击胡人的名将有赵武灵王,李牧,蒙恬。
    “就是那里,是当日大战最为激烈之地!”秦无悔指着前面,很是兴奋,为周阳讲道:“当日河套大战,蒙将军设计,命秦军在河套最南端设阵,给匈奴造成秦军无力固守的假象。匈奴虽然掳掠多年,却从未与秦军大战过,更没有夺取河套之地的想法。头曼单于野心勃勃,以为大秦刚刚统一华夏,伤亡过大,无力夺取河套之地,想趁此机会把河套之地占据,他那是做梦。”
    匈奴人人都是飞骑,穿着皮甲,骑着战马,挥着弯刀,一见情势不利,拨马便逃,真不好追。这点,周阳已亲身领教过。若是把匈奴诱到最南端,再派出骑兵抄其后路,倒是一大妙计。阴山这么大,藏百万大军都不是问题。
    就在周阳转念头之际,只听秦无悔道:“匈奴不知蒙将军之计,不把秦军看在眼里,对秦军阵地猛攻。头曼单于哪里知道,正有五万多架弩在等着他们……”
    “你说多少?五万多架?”周阳的眼珠子差点砸了。弩,是周阳接下来对付匈奴的利器,可是,才四千多一点,太少了。乍听此言,周阳一颗心怦怦直跳。
    秦无悔自然是不知道周阳所想,只是微微奇怪:“说是五万多架,那是把手弩算在里面。真正威力最大的就是你们说的秦弩,上万架。那一发威,还用说么?匈奴是成片成片的倒下。听我们的祖辈说,每一次射击,匈奴的骑兵队伍就会出现一个巨大的缺口。”
    秦弩,周阳不仅见过,还在营地试过威力,比起大黄弩更强几分。上万架秦弩发威,那是毁天灭地的威力,血肉之躯根本就抵挡不住。
    “了一天,匈奴战死八万,算上受伤的,折损近半,却连秦军的衣角都没碰到!”秦无悔的声音高亢,有些刺耳了:“就一天功夫,匈奴就士气大挫,心惊胆裂,再也没有了与大秦打下去的信心,不得不撤退。蒙将军早就料算好了,放弃营地,命秦军骑上快马赶去北方的营地,等匈奴撤到时,秦军早就严阵以待。又是尸积如山的射杀,匈奴彻底给打怕了。”
    微一停顿,右手一握拳,振奋异常:“就在这时,秦军的飞骑全部出动,与匈奴硬撼。公子扶苏亲自冲阵,就是那里,是扶苏公子大战之地,也是此战最激烈之处。”
    周阳的眼前浮现出扶苏率军冲杀的情景,不由得热血振奋,右手紧握成拳,手背发青。
    “公子高呼着:飞骑鼻祖!率领将士们冲杀。所有的将士们齐声高呼:飞骑鼻祖!”秦无悔兴奋得脸上泛着红光,仿佛当日大战是他参与,而不是他的祖辈参与:“那是始皇下的旨意:要让匈奴知道谁才是飞骑的祖宗!”
    周阳感慨无已,秦始皇不愧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帝王,他一句话,数十万将士不惜性命与匈奴搏杀,就是要证明秦军老是飞骑鼻祖,这是何等的人格魅力!
    “那一战,匈奴五十万大军逃出去不过数万。阴山以南的上千里之处,到处都是红色。这里,在十年前还是红的!”秦无悔右手用力的指着前方。
    一仗打得匈奴五十万之众没了,那是何等的让人震憾!
    击破五十万和斩首五十万,那是两回事。秦军此战斩首四十多万,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就是汉武大帝的大手笔“漠北决战”,也没有这等斩获。
    周阳仿佛处身在当日的战场上,激奋不已,仰天一声长啸,仿佛无数的秦军正在欢呼,正在高唱战歌“赳赳老秦,复我河山!血不流干,誓不休战!”   
第四十七章 绝世之兵
    过了许久许久,周阳这才平息下来。扭头一瞧。秦无悔、赵破奴他们和他一般激动。是啊,他们都是热血男儿,处此激动人心之地,谁能不激动呢?
    “大帅,大秦之所以能在河套一战大获全胜,就是因为在阴山藏兵极多。十几万骑兵藏在阴山,匈奴根本发现不了。”秦无悔很是自豪。
    要是不解兵法之人,一定会认为藏十几万军队跟喝南瓜汤一样稀松平常,周阳却是知道其难度有多大。别的不说,光是十几万大军的吃喝,就是一个天文数字,需要庞大的后勤补给。更别说,还要躲过敌人的侦察,其难度可想而知了。
    “阴山广大,有不少山谷低洼处,正好可以藏兵。”赵破奴略一沉吟,点评起来。
    秦无悔看了他一眼:“大秦之兵不是藏在山谷低洼处,而是藏在山洞里。”
    “山洞?那得多少?”周阳吓了一大跳。
    就算一个山洞藏五百人,就需要三四百山洞,阴山虽大,到哪里去找这么多的山洞?肯定是挖出来的。这工程就浩大无比了。
    “这附近就有一个藏兵洞。”秦无悔朝右边一指。
    “带我们去看看。”周阳好奇心大起,一定要去看个究竟。
    “大帅,请随我来。”秦无悔走在头里,周阳和赵破奴跟在身后。
    向前走了差不多两里路,来到一处断崖下。这里草木茂盛,藤蔓丛生,绝对的原始森林,秦无悔却是朝崖下一指:“就是那里。”
    周阳一瞧,除了树木藤蔓石头,什么也没有。
    秦无悔走上去,在一块石头后面一阵摸索,再去另一块石头后面一阵掏摸,只听一阵嚓嚓声从岩中传来,露出一个洞口,黑沉沉的,不知有多深。
    “大帅,请!”秦无悔侧身相邀。
    赵破奴担心周阳安危,大步一迈,就要抢在头里,却给周阳拉住了:“放心,不会有事。”
    在秦无悔的带领下,周阳随在身后,进了山洞。一股霉味扑面而来,很久没人来过了。
    山洞里很黑,看不清楚里面的情形。秦无悔好象变戏法似的,在洞口堆着的漆箱里一阵翻动,找出了几支松脂火把。点燃了,递给周阳一支,赵破奴一支。
    举着火把,周阳看清了,这山洞又大又深,洞里摆放着不少东西,有榻、有锅灶,这里应该是秦军歇息之处。
    “里面有武器库,粮仓,马厩。”秦无悔朝里一指。
    山洞里存粮供军队食用,这可以理解。有马厩和武器库就难以让人置信了,周阳有些不信,秦无悔笑着解释:“为了痛击匈奴,大秦经营了很多年。藏兵洞不仅用来藏兵,还用来存贮武器、战马。”
    怪不得秦朝那么吸引人,实在是行事与众不同,周阳不得不服气。
    众人前行一段,果见一个不小的马厩,足以容纳数百匹战马。马槽仍在,就是有些腐朽,应是用山中树木所制。周阳用手一敲,碎裂了一大块。
    “在这里养马,哪来那么多草料?”赵破奴有些想不明白了。
    秦无悔没有说话,而是看着周阳。周阳知道,他是在考自己:“在这里蓄养战马,不能用草料,而是要要用精粮。军队藏在这里,离大战之期不远了,战马得上膘,战力才能最强,只有喂精粮了。”
    “大帅好见识!”秦无悔大拇指一竖,赞一句:“正是如此。”
    再朝前走了一阵,几个巨大的谷囤出现在眼里,高近五丈,宽有五六丈。望着这些谷囤,周阳很难相信,不由得揉了揉眼睛,秦朝做事不同凡响,要不是亲眼所见,真不会相信这是真的。
    秦无悔在谷囤上一阵拍动,手里多了些谷物,颗颗饱满,烂若新谷,放了一颗在嘴里,嚼动起来。
    周阳看得清楚,差点一**摔。这些东西都几十年了,还完好无损,就是现代社会,也不见得能有如此保存技术。秦朝实在是让人难以想象了。怪不得秦朝魅力四射。
    抓起几粒谷子,放地嘴里嚼动,没有一点臭腐味,还带着淡淡的甜香,绝对是上等好谷,用来喂养战马,战马会膘肥体壮,打起仗来,冲击力才会最强。
    “这是麦囤。”秦无悔朝右边的麦囤走去,来到近前,弄出一些麦粒,递给周阳。
    关中种麦不种谷,是以秦军喜面食,不喜稻米鱼虾之物,麦是供秦军食用。谷是用来喂养战马用的。
    周阳接过一瞧,麦粒胀鼓鼓的,绝对完好,一嚼之下,甜香沁人:“真不简单,数十年了,还保存得这般好!”
    秦无悔很是自豪:“不要说数十年,就是一百年,也能完好如初。”
    周阳相信他说的是真的。以秦朝行事与众不同的风格,把粮食保存上百年不是问题。
    周阳要是历史学得好的话,他就会知道,秦朝谷仓散落的粮食,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仍是完好无损,别说区区百年了(考古专家找到了实物)。
    “这里就是武器库了。”秦无悔朝前行去,来到一堆堆得整齐的漆箱前停了下来。
    漆箱有数十之多,周阳用手一敲,咚咚作响,还没有损坏。
    “这山洞并不是秦军挖的。是赵军挖的。”秦无悔指着宽大的山洞,陈说其历史:“最早发现这山洞的是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在河套与匈奴有一场大战,是时,他用十五六万赵军,大破匈奴三十万之众,打得匈奴远遁,上百年不敢南下,直到头曼单于时才南下,却给蒙将军大破之。”
    赵武灵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对匈奴大战的君王。周阳从司马谈的手笔中读过这段历史,秦无悔提起,不由得热血如沸。
    “武灵王之后,李牧继续经营这里。赵国灭亡,大秦接着经营,是以才有今日之盛。”秦无悔于此事很是了解:“大秦虽然亡了,留在阴山山洞中的粮草可供三十万大军三月之用。”
    “三十万大军用三个月?”周阳差点跳起来。
    “是呀!要不然,我们数十年怎么挺得过来。每当我们打不过匈奴,就藏到这些山洞里躲起来,匈奴找不到我们。我们在这里有吃有喝,过十年八年都不是问题。”秦无悔脸上泛着红光。
    “这些粮草都还在吗?”周阳迫不及待的问。
    要是这里有这么多的粮草,将来收复河套之地,就会省很多事,这可是天大的事情,天大的美事!
    “我去过的十几个山洞,都完好无损,其他的地方,应该差不多吧。”秦无悔略一沉吟:“阴山共有三百多个藏兵洞,我去过的不过九牛一毛。”
    三百多个藏兵洞,得藏多少兵?不要说十几万,就是三五十万也不是问题呀。
    “除了粮草,还存有大量的军械。别的不说,就是连弩就有四五千架。”秦无悔指着面前的漆箱:“这里就有十几架连弩。”
    “呃!”周阳嘴里发出一阵磨牙的声音,过了半天,这才扯着嗓子,问道:“你说什么?阴山藏了几千架秦弩?”秦弩就是秦无悔嘴里的连弩。
    “是呀!”秦无悔惊奇的打量着周阳。
    “天佑华夏!”周阳兴奋莫铭,双拳紧握,不住踱圈子。越踱越快,仿佛在飞。
    秦无悔当然不清楚周阳为何如此兴奋了,瞧周阳那欢喜劲头,比打了大胜仗还要高兴。不就是说有几千架秦弩么,这东西放在这里数十年了,用得着欢喜得**上都是劲头?
    赵破奴参与弩阵的训练与试演,当然明白周阳为何如此欢喜了。周阳可供使用的弩才四千多一点,太少了。四千多架弩集中使用,出其不意,固然可以给匈奴以重大杀伤。
    可是,匈奴与汉军不一样,能打胜,就会一窝蜂的拥上去,要是打不过,拨马便逃。可以想象得到,将来这一仗,匈奴遇到汉军弩阵的射杀,挫了他们的锐气,立即逃走,汉军两条腿的人哪里追得上四条腿的马。
    真要如此,汉军纵然打胜了,战果也不会太大。
    要是能把这几千架秦弩弄回去,那么,弩阵的威力将会成倍增长,不是增长一倍,而是会增长数倍,甚至十倍。
    这可是威力无匹的秦弩呀!
    有了这么多的秦弩,汉军的实力大增,摆开阵势和匈奴大战一场,万弩齐发,将会给匈奴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
    汉军不仅能打胜,而且战果会非常大,大得让人难以想象!
    如此美事,千载难逢,不仅周阳欢喜,就是赵破奴也是欢喜得合不拢嘴。
    摸摸发烫的额头,周阳问道:“弩能用吗?我们来试试。”
    也不管秦无悔的反应,周阳过去,用汉剑撬开一口漆箱,里面装的是阔剑长身的秦剑。拿起一把,拔剑出鞘,寒光闪闪。
    汉剑正是从秦剑发展而来,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秦剑比起汉剑的最大区别,就是剑身长些。剑身之所以长,是因为秦军以刺为主。秦军之所以以刺为主,是因为秦人已经掌握了刺比劈砍更致命的兵学原理。
    这是秦剑比战国诸国剑身更长的根本原因所在。
    “好一口利剑!”
    周阳赞一句,手腕一抖,一个漂亮的剑花出现,引得秦无悔和赵破奴齐声赞好。
    实战最能历练人,经过几仗的历练,如今的周阳,身手更加了得,剑术不凡,虽然进入建章军的时间不长,却不比任何人差。
    还剑入鞘,把漆箱盖上,再撬开另一箱:“就是它了。”
    箱里躺着的并不是秦弩,而是秦弩的部件,一整箱望山。秦朝奉行“标准化”生产,弩的所有部件都差不多,可以互换,不必一张弩一张弩的装在一起,只需要把相同的部件装在一起,要用时组装起来就行了。
    赵破奴和秦无悔他们动手,打开好几箱,才把部件找齐。众人动手,开始组装秦弩。不得不说,秦弩真的很好组装,所有的部件质量很不错,入手的质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这让周阳大是赞叹:现代科技也未必比得了。
    对弩,众人都很熟悉,七手八脚的一通忙活,一张威力无穷的秦弩就组装好了。
    望着这张秦弩,周阳大是欢喜,和众人一道,装好弩矢,一齐拉动弩臂,蓄势待发的秦弩准备就绪了。
    手抚在弩机上,通过望山,瞄着前面一块桌面大小的石头,猛一用力,弩机声中,破空之声响成一片,弩矢挟着劲风,朝石头射去。
    “砰!”
    一声炸雷似的巨响骤然响起,石屑纷飞,崩下不少石块,四处乱溅。
    等到恢复平静,周阳快步过去,仔细一瞧,惊讶莫铭。这石块崩掉了老大一个缺口,而弩矢却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射入前方的石壁中,入壁足有三尺。
    这可是石壁呀!
    从秦弩所在位置到入壁处,足有二十多丈距离。中间还经过了石块的阻挡,饶是如此,仍是入壁三尺,这是何等的威力?
    这威力比起汉军所用的大黄弩还要强劲几分,周阳想起秦无悔说的,秦军与匈奴大战,仅用了一天,就射杀了匈奴八万,这绝对不是吹的,那一万多架秦弩不是吃素的。
    要是把这些秦弩全部弄回去,前景实在是太美妙了,周阳眼里冒出了一长串的星星。
    赵破奴看得直咂舌:“天呐!河套之战,前朝用一万架连弩,怪不得匈奴惨败。一万架连弩发威,那将是毁天灭地!”
    “可不是嘛!”秦无悔很是自豪的附和一句。
    周阳强抑激动的心情,问道:“秦无悔,这些山洞你能找到吗?”
    “能!”秦无悔不容周阳再问,解释原委:“我手里有蒙将军留下的详图。每一处山洞标得清清楚楚,武器、粮草、藏兵之数都在上面。”
    “真的?”周阳真想放声高歌一曲。
    有这份地图在手,秦军当年的遗留之物就会掌握,就可以在短时间内组建起一只强大的军队。可以想象得到,数十万大军突然出现在河套之地,那会是什么样的后果?
    匈奴在猝不及防之下,会给打得大败。
    “是真的!可是,地图在营地,得回去取。大帅是想把连弩带走,是不是?”秦无悔也明白周阳的想法了:“这前面就有好多个山洞。那里是道口,匈奴来去必经之处,秦军主要就是藏在道口附近。”
    只要守住了道口,匈奴就是插翅难逃。就是周阳来用兵,也会以道口为主要防守目标,会在附近挖掘大量的山洞,用来藏兵。
    把秦弩部件放到马背上,众人这才出了山洞。秦无悔扳动机括,把山洞掩藏好,要不是知道究里的人,根本就瞧不出来,周阳不用担心给匈奴发现。
    在秦无悔的带领下,来到前面的道口处。这道口约莫四里宽,足够骑兵排着几十个纵队行军。
    “就是这里,这是三大道口中的一个。”秦无悔指着道口,非常兴奋的道:“当日,匈奴战败后想逃走。道口两边有不计其数的强弩在等着匈奴,匈奴一到,两边的强弩一齐发威,匈奴马翻人死,尸体是叠了一层又一层,层层相因,却是冲不出去。据我们的祖辈说,当时的尸体堆得象山,匈奴骑马驰骋,一个不好就会摔下马来。死在这个道口上的匈奴,就有好几万。那尸臭,整整十年后方才散净。”
    秦弩的射程非常远,是八百步。秦朝以六尺为步,一尺是厘米,一步就是一米,八百步就是一公里的射程。两边对射,以秦弩的密集程度,匈奴无论如何是逃不掉的。
    秦弩射程一公里,在两千多年前就达到如此吓人的地步,这就是秦弩,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连弩!只有强悍的秦朝才能做到!
    听着秦无悔讲说当日战事,周阳眼里全是美妙的星星,一定得把这些秦弩弄走,摆下一个死亡大阵,让匈奴前来送死!
    秦无悔说得一点不错,在这道口附近,就有五十多个藏兵洞。每个洞大小不一,藏兵的数量、积蓄的粮草、武器不等。
    三大道口就有一百六七十个藏兵洞,是藏兵洞的半数。可以想象一下,藏兵洞隐秘,很难发觉,就是匈奴派出侦骑也发现不了。匈奴一定会大摇大摆的通过道口,进入河套之地。可是,他们哪里想得到,他们已经一头扎进几十万大军的包围之中。
    等匈奴发觉,已经是灭顶之灾降临了。
    能有如此之多的藏兵洞,光凭秦朝的努力是不可能完成的。这还有赵国的努力,有赵武灵王和名将李牧的努力。再加上蒙恬,就三代人,一百多年的努力,能有这么多藏兵洞就不足为奇了。
    在战国之时,最强的是秦国和赵国。秦国之强是因为商鞅变法,赵国之强是因为雄材大略的赵武灵王,在赵国推行“胡服骑射”,赵国由是变强,强赵劲兵纵横天下,是唯一一支能与秦军抗衡的六**队。
    自从赵国崛起之后,秦赵就成了世仇,两国争霸数十年,最后在长平才分出胜负。集强赵的努力,再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全国之力,把阴山变成一座大兵营,又何足怪呢?
    周阳站在山洞里,望着堆得整整齐齐的漆箱,大是感慨。   
第四十八 满载而归
    查验了几百箱,只有少数部件坏掉。不能使用,大多数保存完好,少量的只需要修复就能使用。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就有如此高明的保存手段,周阳要不是亲见,还真不会相信。
    此时的周阳,对秦朝的看法大为改观,可以说很是钦佩了。
    自从来到汉朝后,除了极少数人客观的评价秦朝外,大多数人一说起秦朝就视为“暴秦”,斥得一文不值。可是,来到河套之地,对秦朝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对秦始皇的深谋远虑,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6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