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帝国-第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众大臣七嘴八舌的贬损起汉军了。
    “左谷蠢王,你以为呢?”军臣单于不得不咨询足智多谋的伊稚斜的看法。
    “这个”大单于,先。”伊稚斜首次遇到。他是个持重之人,不好下结论。
    汉军是犯昏,还是另有战法。只有打一仗才能明白。军臣单于猛的拔出弯刀,高举在头上,大吼道:“大匈奴的勇士们:汉人胆一直缩在羊圈里!今天,他们终于出了羊圈!我,日月之下,大漠之上,众王之王,大匈奴的大单于,命令你们,杀光汉人!乌特拉!”
    “乌特拉!”
    “乌特拉!”
    五万匈奴大吼一声,匈奴对汉军发起了进攻。
    蹄声如雷,烟尘敞天,吼声直上云霄,杀气腾腾。
    汉军却是静静的站着,没有一丝声响,仿佛气势汹汹的匈奴不存在似的。
    一进入射程,匈奴开弓放箭,戟阵中的弓箭手还击。两军开始了对射,各有伤损。
    戟阵中,虽是长戟如林,空间不大,大盾派不上用场。可是,仍是可以用盾,周阳给汉草配发了一面小盾。汉军支起盾牌,阻挡箭矢。
    匈奴冲锋的速度很快,不过四五轮对射,就冲到了戟阵前。匈奴收了弓箭,嗥叫着。挥着弯刀,日光下,只见不计其数的弯刀在空中戈过,发出一道道耀眼的光芒,很是骇人。
    云车上的周阳看得真切,手中令旗一展。
    “咚咚!”
    惊天的战鼓声响起。
    “汉军威武!”
    汉军的战号冲天而起,响遏浮云,气势只在匈奴的万岁声之上。“杀呀!”
    “杀光汉人!”
    匈奴嗥叫着,手中的弯刀对着汉军狠狠劈了下去。
    骑兵打步兵,有着天然的优势。按照以往的经验。只要匈奴一冲。汉军就抵挡不住,接下来就是一场屠杀。
    十几万汉军出营列阵,那就是一场大屠杀,今日的汉军,将会是尸积如山,血流成河,他们将会遭到汉匈奴战史上最沉重一击。
    匈奴都是这样响的,振奋异常,砍杀非常有力。
    然而,让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他们的弯刀还没有够着汉军,一片戟林出现在身前,要是冲上去。那是自杀。
    要想拨转马头,已经不可能了。距离太近,高速冲锋的战马,哪里收得住,只有眼睁睁的看着一片长戟刺入马胸,或是刺入自己的胸膛。
    要是与汉军面对面砍杀,汉剑劈来,还可以躲闪。可是,面对戟阵,连躲闪的机会都没有。那么多的戟,你往哪里躲?躲得了这支,还有那支,一来就是十几二十枝。就象一片戟林对着自己刺来,谁有那本事躲?
    若匈奴是汹涌而来的潮水,那么,戟阵就是阻挡潮水的坚固堤坝,匈奴赖以自傲的冲锋,竟然瞬间瓦解。
    地上多出了一地的尸体,人尸马尸。堆了厚厚一层。不论是人尸。还是马尸,有一个共同情点,身上的血窟窿一个挨一个,少则数个。多则十数个。甚至更多。
    如此之多的窟窿,最大的效果就是放血。给匈奴大放血!
    鲜血急剧汇聚,根本就来不及浸入土里,只一口气功夫,地上就出现不少小小的血湖,在日光下发着妖异的光芒。
    “呃!”
    望着无法前进丝毫的匈奴,军臣单于嘴里发出一阵磨牙的声音。
    骑兵打步兵,具有天然优势,这是军事常识,只要上过战场的人都知道。可是。这一奉行了无数年的兵家法则。今日却给打破了。
    气势汹汹的匈奴,遇到戟阵。好象撞到铁板似的,丝毫不得前进。
    军臣单于打了一辈子的仗,平生第一遭遇到这种事,脑子里面有点短路,连惊讶的话都没有说,唯有张大嘴巴的份。
    不仅他惊讶,中行说、伊稚斜,以及一众匈奴大臣,谁个不惊?
    在旷野中,汉军和匈奴打,那是找死,这是数十年胜利验证了的法则。可是,如今却是颠倒过来,送死的是匈奴。而不是汉军。
    要他们相信这是真的,不是难。是很难!
    听秦无悔、李广、冯敬他们讲解秦军戟阵对付骑兵是如何如何的牛。当这一切出现的时候,周阳仍是很震憾。
    步兵不如骑兵,这是兵家共识。可是,在装备了特殊兵器、采用适当战术后,步兵一样可以打骑兵,用兵之道,千变万化,没有什么定则。
    这才是用兵的最高境界!
    周再对兵法又有
    李广更是兴奋得大吼大叫起来:“杀啊!杀光匈奴!”
    “杀光匈奴!”
    汉军爆发出了惊天的吼声。
    一连串的胜仗,使得汉军士气高昂。即使没有戟阵,面对匈奴,也是不惧。更别说,这戟阵的威力奇大无比,强横的匈奴在戟阵面前,束手无策,汉军士气陡然高涨,无不是放开了嗓子大吼。
    “把我们杀光?”军臣单于听在耳里,一阵惊悸。紧接着,就是冷笑,这才开始,离结束早着呢。
    此时言胜,太早!
    军臣单于下令,要匈奴接着进攻。匈奴第一波攻势瓦解,对士气的影响虽然大,还没有达到瓦解的地步,命令一传下,匈奴又排着战斗队形冲了过去。
    远了放箭,近了挥着弯刀砍杀。
    与第一波攻势一样,遇到戟阵。仍是无能为力,除了多出一地的尸体以外,毫无建树。
    军臣单于是个坚韧之人,并不甘心,命令匈奴不住进攻。匈奴的攻势很猛,一波接一波,前一波刚刚瓦解,后一波就到了。
    匈奴前赴后继,一连进攻了小半个时辰,伤亡不却是无法撼动汉军的戟阵。
    戟阵虽然厉害,也是步兵,没有四条腿的匈奴快捷。军臣单于命令匈奴退出射程,稍事歇息。
    匈奴得令,驰出射程,跳下马来。三五成群的坐喘气,吃肉干的吃肉干。喝马**的喝马**,一如往昔。
    周阳看在眼里,冷冷一笑,这是戟阵,又不是车阵。车阵只能守,不能进攻,戟阵攻守兼备,岂能由你歇息好了再来进攻?
    手中令旗一展,战鼓如雷。这走进攻的命令。
    汉军动了,排着整齐的战斗队形,步调整齐的朝着匈奴压了上去。
    十几万汉军一齐开进,那是何等的声威?每一步下去,好象巨灵锤狠狠撞击地面,地面狠狠一颤。
    军臣单于听在耳里,惊在心头。仿佛汉军不是踩在地面上,而是踩在他的心坎上。现在。军臣单于终于明白,为何这两日汉军的动静如此之大,却是闭门不战,原来是在练戟阵。
    汉军也太厉害了吧,两天就能练出戟阵。转念一想,汉军多的是戟手,刮练戟阵貌似困难,其实一点也不难。
    十几万枝戟斜向前指,那感觉好象十几万条蓄势待发的毒蛇,随时会扑上来。
    如雷的脚步声,整齐的阵势。纯粹就是一片海潮,红色的海潮!
    戟阵虽然还没有压上来,军臣单于已经感觉到那种沉重的压抑感。仿佛开过来的不是戟阵,是一座大山,对着匈奴撞来似的。
    十几万汉军发起进攻的事情。这在汉匈战史上还没有过,匈奴也是第一次遇到,直愣愣的望着,看得不明所以。
    “快,列阵!”军臣单于率先反应过来,大声下令。
    戟阵守如磐石,那么,戟阵的进攻威力又如何呢?军臣单于很想知道。
    原本躺歇息的匈奴,手忙脚乱的跳上马背,重整阵势,准备给戟阵以迎头痛击。
    匈奴列成阵势,等着汉军来进攻。
    汉军一进入射程,匈奴可以放箭射杀。然而,军臣单于却是下令。要匈奴不要放箭。
    “大单于,此时放箭,汉人伤亡会很高,为何不放呀?”
    “大单于,哪有这么打仗的?”
    立时就有匈奴大臣反对了。
    伊稚斜代军臣单于回答:“大单于这是要看看汉人的进攻究竟有多大的威力!只有汉军以堂堂之阵发起进攻,他们的威力才会发挥到最大。”
    只有把戟阵的威力摸清楚了,才能找到破解的办法。这会付出代价。可是,有些代价是必须要付出的。
    一众大臣虽是心有不愿,却也不敢再说,只得眼睁睁的看着戟阵冲过来。
    匈奴竟然没有放箭,周阳大是意外。
    戟阵虽然威力巨大,可是,全是步兵,在匈奴射程范围的时间会很长。至少要经受十轮以上的箭矢,虽然盾牌保护。代价会很大。
    匈奴不放箭,周阳命令汉军也不放箭。免得引来匈奴的报复。
    戟阵不断推进,看看差不多了。周阳手中的令旗猛的挥下,战鼓声骤然急促如雨。
    “汉军威武!”汉军吼着战号,开始奔跑起来。虽是在奔跑,却是阵势不乱,依然整齐。
    十几万汉军,和十几万头猛虎何异?这一奔跑起来,那还了得?声威之雄壮,远远超出人的想象。比起骑兵的驰骋,丝毫不逊色。
    军臣单于暗暗点头,微露赞许之意。这个周阳治军很有一手,能把汉军练成这样,不赖了!
    可是,任你再厉害,能拿大匈奴的骑阵如何呢?那可是大匈奴的骑阵,大匈奴的看家本领呀!
    就在军臣单于转念头之际,戟阵已经冲到近拼了。匈奴发一声喊,挥着导刀,对着戟阵冲了上去。
    两片浪潮汹涌澎湃,朝着对方涌去。
    两军以攻对攻,就象两座大山一般,轰然相撞。
    在相撞的刹那,出现一幕奇观,军再单于瞳孔猛的一缩,一脸的震憾之色,还带着不解与迷茫。   
第八十八章 旷世之战(四)
    ,二仅军臣单千难以置信。匈奴众大臣,谁个不惊讶。
    因为匈奴的骑阵败了!
    匈奴的骑阵,闻名天下,东胡、月氏、汉军,在匈奴的骑阵面前,只有挨打的份,那是匈奴的骄傲,是匈奴的看家本领,竟然连这都败了。谁能相信?
    更别说,打败匈奴骑阵的是步兵,还是在进攻之中打败的。
    步兵防守,凭借坚固的阵势。打败匈奴,匈奴遇到过。可是,步兵在进攻中打败匈奴骑兵,还是破天荒的第一遭。
    若是汉军用弩阵把匈奴骑阵打败,匈奴君臣一点也不觉得奇怪,毕竟弩是骑兵的克星,败在弩阵手上,没什么好惊讶的。
    偏偏打败骑阵的是一直处于劣势的步兵,这太难以让人接受了。谁相信咸鱼会翻身?
    军臣单于嘴巴张了老一阵,这才惊讶的道:“这是怎么回事?。
    对这个问题,谁又能解释呢?就是刘汉朝非常熟悉的中行说,也是无法解释。
    骑兵的驰骋固然可怕,但是。骑兵与骑兵之间,得有一定的距离,象影视剧中那般,人挨人的驰骋。那是追求视觉冲击效果,并不是真实的战场。要是骑兵与骑兵之间没有足够的距离,那会发生碰撞,会引发混乱。
    与骑兵正好相反,戟阵中的汉军却是人挨挨人,只要有一点点距离。不发生碰撞就行。因为人比马灵活。
    这就造成了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往往一个匈奴要面对三五个汉军。这还仅仅是横向来说,戟阵是梯次配次,有不错的纵深。把纵深的汉军算上去,一个匈奴就要对付十几二十个汉军,也就是十几二十枝长戟。
    在如此之多的长戟面前,谁能对付得了?一旦撞在一起,吃亏的肯定是匈奴。
    匈奴是冲过来的,在即将相遇时。汉军把戟斜向前指,戟的尾部挂,匈奴冲击力越强,受到的杀伤越猛。
    前面的戟只要让匈奴的冲锋受挫。后面的戟就刺了过来。如此一来。匈奴就是伤上加伤,一个人往往是给捅出好几个十数个窟窿,要想不死都不行。
    若是匈奴不冲锋,站在那里等汉军冲上来,那又是另一番景象。
    汉军会把十几枝甚至更多的戟集中在一起,对着一个匈奴操去。在一丛长戟的狠捅之下,匈奴能活命吗?
    结局是不言自明的。
    匈奴的冲锋受挫,汉军甩掉戟上的尸体。长戟斜向前指,排着整齐的队形,又冲了过来。
    一望之下,只见不计其数的长戟好象无数条毒蛇,狠狠的钻进了匈奴的身体,不论是人,还是马,触之即亡。
    若匈奴有长矛或戟这样的长兵器。还可以凭借战马的冲击力进行对攻。问题是。匈奴没有这些长兵器,只有弯刀。根本就够不着汉军,就给汉军捅死了。
    在戟阵的攻击面前,匈奴根本就无法抵挡,不败能行吗?
    戟阵中的汉军,不象海潮,倒象一堵铜墙铁壁,凡是给扫过之处,匈奴纷纷后退。
    “汉军威武!”
    冲天的战号声中,匈奴好象鸭子一样。给戟阵赶着后退。
    匈奴的骑术、马上砍杀,在这一刻。给全面压制了。步兵能把骑兵打得没有还手之力,在匈奴历史上还是第一遭,军臣单于宁愿自己的眼睛瞎了,也不愿见到眼前之情景。
    汉军虽是占了上风,其杀伤并不多。因为。四条腿的匈奴若要逃走。又哪里是两条腿的人追得上的?
    只能赶,却不能有效杀伤,这是步兵的弱点,谁也没办法。
    纵是如此,周阳把步兵威力发挥到如此程度,足以自豪了。
    “怎么办?怎么办?”
    “快撤!”
    一众大臣束手无集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一脸的惊惧。
    军臣单于双眉紧锁,正在筹思对策。以军臣单于的眼光看来,戟阵的威力是大。可是,其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速度不快,应该能找到破解之策。
    “有了”。
    这话带着惊喜,很是惊人,却不走出自一人之口,走出自军臣单于、伊稚斜和中行说三人之口。
    三人对望一眼,军臣单于大声道:“传令:拉开距离,不要与汉军硬碰。用弓箭射杀!”
    “汉军冲上来,不要近战,只用弓箭”。伊稚斜补充一句。
    “牵着汉军的鼻子,绕圈子中行说更狠:“等到把汉军拖累拖疲了,再回头掩杀!”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就把破解戟阵的方法给找到了。戟阵打的就是人海战术,正面硬撼,就是骑兵也占不到便宜,只有弩阵能硬破戟阵。
    可是,戟阵的缺点很明显,全是步兵,行动缓慢,哪有骑兵快捷。匈奴利用骑兵快捷的优势,拉开距离。用弓箭射杀汉军。牵着汉军的鼻子。要不了多久,最多两个时辰。就足以把汉军拖累拖疲,到那时。再回过头来掩杀。汉军一定会伤亡惨重。
    从战术上来说,三人的确是找到了对付戟阵的好办法,问题是,用兵又是另一回事了,汉军会不会给他们机会呢?
    命令一传下,匈奴骑兵迅速甩掉汉军,重新集结。汉军一冲到弓箭的射程,匈奴就开始放箭。一边放箭一边撤,不与戟阵硬撼。
    云车上的周阳,瞧得明白,哪会让匈奴的计谋得逞。这一仗,周阳是要检验戟阵的威力,看看有什么不足之处。戟阵的威力很大,这让人很满意。小几为,就是速度不够快,吊是可以讲攻,却是不能追卜骑典,口节谁也没法弥补。
    目的已经达到了,何必给匈奴机会?
    周阳令旗一展,金声大作,这是收兵的命令。
    戟阵开始收拢,向营塞撤退。
    这可是对付汉军的良机,军臣单于哪会错过,命令匈奴追击。他更是命令侯产儿,截断汉军的退路。
    军臣单于急于建功,少算了一样。那就是骑兵不能与戟阵硬撼。汉军的戟阵对着侯产儿一冲,侯产儿的军队立时逃散,根本无法切断汉军的退路。
    不能切断汉军退路,那就正面追击。在军臣单于的指挥下,匈奴咬住汉军不放,用弓箭射杀。然而。汉军的骑兵,以建章军为核心,疾驰而来,对着他的骑阵就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在汉军骑兵的四重打击下。匈奴骑阵伤亡高带。
    代价之大,比起面对戟阵还要高上许多。
    戟阵太慢,只要匈奴不与之硬撼,伤亡就不会太大。可是,汉朝骑兵壬练有素,装备精良,更是有匈奴望尘莫及的四重打击,攻击力极强。要想伤亡不大都不成。
    在骑兵的掩护下,戟阵退入大营。营门关上,这一战,汉军大胜!
    望着汉军的营寨,军臣单于无可奈何,只得收兵回营。
    汉军的营盘守得跟铁桶似的,硬攻肯定讨不了好。再者,汉军又有了戟阵,那是如虎添翼,匈奴强攻的话,伤亡会高得出奇,只有退兵的份。
    与闷闷不乐的军臣单于正好相反。此时的汉军欢呼雀跃,欢腾一片。
    “汉军威武!”
    “矢汉万岁!”
    冲天的吼声直上云霄,震得浮云为之碎裂。
    匈奴之所以横行,汉军之所以处于劣势,原因就在于步兵不如骑兵。步兵遇到骑兵,等于屠杀。
    今玉,汉军改写了历史,步兵打败了匈奴!
    虽然战果并不大,毕竟是胜了!
    在当时,重步兵这一兵种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更没有用来对付骑兵,步兵能打败骑兵,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胜利了,这本身就值得高兴。
    在这之前,有一支非常有名的重步兵。就是名将吴起练的“魏武卒”横扫了天下。可是,那时。因为骑兵刚刚兴起,吴起的魏武卒并不是用来对付骑兵的。
    “太好了!匈奴终于知道我们的厉害了!”李广兴奋得直挥拳头。
    他和匈奴打了这么多年,对匈奴的骑兵非常头疼,为了自保,不得不带着笨重的战车。
    “是匈奴知道我们步兵的厉害了!”程不识纠正一句。
    汉军一连串的胜利,匈奴早就知道汉军的厉害了。可是,主要是用骑兵打的,雁门大战也用了步兵。那是借助暴雨限制了匈奴骑兵的发挥。象今天这般,两种优劣不成比例的兵种正面硬撼,并战而胜之,在汉朝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准确的说,匈奴应该是尝到汉朝步兵的厉鲁了!
    “对对对!”李广大声赞同。
    这欢腾不在打了大胜仗之下。足足闹了小半个时辰,方才停歇下来。
    李广、程不识他们跟着周阳,来到帅帐。
    李广刚刚跪坐下来,马上就叫嚷起来了:“大帅,我们的步兵如此能打,是不是该决战了?我们摆起弩阵,正面杀伤匈奴,再用戟阵相辅,匈奴能奈我何?”
    这话说到众人心里去了,齐声附和。
    弩阵的杀伤力惊人,可是,不能防守。一旦匈奴攻到跟前,弩阵只有给屠杀的份。
    有了戟阵,进可攻,退可守。既可以冉来保护弩阵,还可以配合弩阵对匈奴发起进攻,这胜算就大了许多。
    周阳微一点头道:“戟阵的威力不错,要想硬破的话,只有弩阵了。可是,并非没有办法攻破。我们今日刚刚拿出戟阵,匈奴不是找到了破解之策?”
    “匈奴可恶!”李广嘀咕一声。
    “匈奴的骑兵身着皮甲,背负弓箭。腰椅弯刀,最大的优势就是轻便!”周阳脸一肃,剖析起来:“正是因为轻便,匈奴才能来去如风,今日在东,明日在西,可以掳掠。若是匈奴发挥这一优势,用来对付我们的戟阵,后果堪虞。”
    “是呀!”程不识接过话头道:“戟阵威力虽然大,却是太慢,都是步兵嘛。匈奴拉开距离,用弓箭射杀。把我们拖累拖疲,再来掩杀。我们就不是对手了。这决战之时,一定不能让此事发生。”
    若决战之时,匈奴采用这一打法。那对汉军来说,将是灾难性的后果,不得不防。
    李广脸色凝重,右手轻击在短案上:“此事不得不虑!”
    “大帅,可有妙策?”公孙贺看着周阳,讨计了。
    他一说,众人齐刷刷看着周阳。等他拿主意。
    “这事嘛,我想不会发生。”周阳眉头微微一挑:“决战之时,我们的弩阵杀伤力极大,一旦动手,留给匈奴的时间不多。若是匈奴还想用这样的战术,那得很多时间。等到我们疲累了,匈奴给弩阵也杀得差不多了。”
    “哈哈!”
    众人一阵大笑。
    弩阵一贝发威,那是无解的。来多少匈奴,杀多少。若是匈奴不进攻,那好,汉军可以进攻,可以直奔匈奴大营,把匈奴老巢给端了。
    以军臣单于的才智,他不会想不到此点,他只有拼命进攻。当然,他的进攻主要是要破坏弩阵。要破坏弩阵,不能正面硬蜘,寻从其他地方下年,比如说汉军的两翼或是后脓※
    在这样的情形下,匈奴即使遇到戟阵,也会全力以赴。戟阵给拖累拖疲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
    只要不与戟阵缠斗,匈奴扑上来就是送死,由不得众将不欢喜。
    就在他们的欢笑声中,周阳话锋一转:“可是,我们也不得不防。要想匈奴不用这种战术,就得把匈奴调走一部分。”
    “这好啊!”李广率先赞成:“要是能把匈奴调走,决战时,我们的困难就少些,打胜的成算更大。”
    决战之时,匈奴投入的兵力越少。汉军的成算越大,这是大好事。问题是,要怎样做到呢?众人紧盯着周阳,等他说话。
    果然,周阳不负众望,道:“要想把匈奴调走,虽然难了些,也不是没有办法。”
    “什么办法?”
    众人齐声相问。
    “我们就来个疑兵之计。”周阳把计划一说。
    “干了!”李广猛的站起:“大帅,这事就交给我李广吧!李广一定完成。”
    不等周阳说话,喜滋滋的离去了。
    望着李广的背影。程不识不住摇头。如此好事,怎么不派到自己头上呢?
    默默默
    匈奴营地,王帐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6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