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汉帝国-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次,他追得军臣单于跳泥沼,夺得追风宝驹,固然让人艳慕,周阳也代李广欢喜。红粉赠佳人,宝剑送壮士,宝马配英雄,不正是天作之合么?
    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李广竟然要把追风宝驹送给周阳。这事,周阳做梦也是没有想到。别人,周阳不知道,至少,若是周阳拥有追风宝驹,无论如何不会送人,即使万两黄金当前,周阳会不会改变初衷。
    “这个”周阳乍闻此言。难的的结巴了。
    程不识他们大是诧异,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李广。
    李广豪爽性格,对于金钱他可以视为粪土,对于追风宝驹这种举世难觅的良旗,万无送人的道理。
    “大帅,此马虽良,可是,若是随了我李广,就太窝囊了。大帅善用兵,与匈奴大战,没有良骤怎行?”李广大声解释:“追风宝驹只有随了大帅,才是宝马配英雄!”
    周阳可以视功名利禄为粪土。对追风宝驹此等世间罕有的良膜,不能不动心:“飞将军把追风宝驹给了我。你骑什么?”
    “哈哈!”李广极是开心:“大帅,我那战马,虽不及追风宝驹。可是,随了李广也有些年头了,还骑得!”
    沉吟一阵,周阳点头道:“既如此。那我就多谢飞将军了。”
    李广把缰绳递到周阳手里,笑着调侃一句道:“要是大帅看在李广打仗还行的份上,多派我打头阵就行了。”
    一句调侃的话,引幕一片笑声。就连一向要与李广争打头阵的程不识也是大笑,没有取笑李广。
    “飞将军赠大帅宝驹,末将别无长物,这枝箭矢就送给大帅,权表敬意!”程不识取出一枝箭矢。放在周阳面前。
    “我也送一枝!”公孙贺送上一枝箭矢。
    正是公孙贺发现了周阳的军事才干。采纳他的建议,周阳才崭露头角,才有今日的周大帅。公孙贺对周阳很是佩服,这技箭矢是真心相送。
    冯敬、公孙。建、汞龙悔、程征、李当户他们一个接一个上前,把箭矢放在周阳面前。
    等到众将送完,汉军兵士排着长龙。从周阳身前经过,一人一枝箭矢,放在周身前。
    这些汉军是北地边军,唯一从外地调来的,只有建章军了。他们哪年哪月不与匈奴打仗?有时月数战,一日数战,打了这么多年。就没有象今年这般,大破匈奴。取得骄人战绩。在他们的心目中。周阳早就是最可信赖的统帅了。
    送上一枝箭矢,向周阳表达敬意,这是他们真车的想法。
    十万汉军一人一枝箭矢,那就是一堆矢山。足足过了一个时辰,汉军方才献远箭矢。
    这还是得力于李广和程不识他们指挥汉军排成数个纵队,节约了时间,要不然,还不知道要折腾到什么时间去了。
    望着一张张充满敬意的朴实验庞。周阳是心潮起伏,感慨不已。
    为将者不外追求胜利。可是。要想胜利,就要得到罕。汉军兵士如此心悦诚服,胜仗还是问题吗?
    为将如此。夹复何求?
    人生若此,还有何憾?
    周阳激动得热泪盈眶,强忍着没有哭出来。
    从此以后,这成了汉军的一个传统。凡有深受将士爱戴的将领,兵士就会献上一枝箭矢。
    窦婴取下一块玉珊,放在周阳身前。退到一边。对周阳这个一日之徒,宴婴是越来越佩服了。
    许昌和几个大臣就为难了。他们宁愿送给周阳千金,也不愿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表示敬意。现在若是略表敬意,就会成为笑柄,他们是弹劾周阳的啊。
    可是,处此之情,他们逛能有选择吗?实在没办法,许昌只得掏出一块玉佩,走到周阳面前,就要献给周阳。
    “哼!”集广冷哼一声:“你们几个也配向大帅表意敬意?”
    “你们不配!”程不识一众将领齐声喝斥起来。
    兵士看着他们,眼里露出不善之色。
    军人有着一腔热血,眼里不能揉沙子。许昌他们弹劾周阳,就是和他们过不去。
    “这”许昌真是郁闷,连表敬意都如此难,世上有这种事儿吗?
    周阳冷笑道:“众将的意思。就是在下的意思。你们可以说我,却不能说弟兄们。许大人,长城下还有很多尸体没有清理完,你们就去吧。皇上要你们好好向我讨教打匈奴的办法,我就先教你们搬匈奴尸体。”
    “大帅”堂堂朝中大臣,竟然沦落成激尸体的苦力,许昌郁闷得想撞墙。
    “若你不想搬尸体,就给弟兄们磕头认错!”周阳冷冷的道:”弟兄们在边关浴血拼杀,你为了自己的权力,竟然胡说八道,摇唇鼓舌,你愧不愧?你根本就不了解边关。你不了解打仗。你所知道的打仗,不过是夫子之言,圣人之语,写在竹简上的。你到了边关,看到的,听到的,与你读到的一样吗?”
    们足周阳,眼实在是垓种只会摇唇鼓舌,纸垫谈兵蜘知心浴易坏事了。古往今来,多少名将身败名裂。就是因为这种人,一定要好好治治他们。
    边关才是实战,到的。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对这点,许昌已经深有感触。若是让他早到边关,见识了战争。也许他不会上那奏章了,至少他会明断情势,而不是想当然而然之了。
    “这个,”许昌羞赧无地。面红过耳。
    “微尸,还是磕头谢罪?快说。”李广脸沉下来了。
    李广作为名将,如此喝斥,有些**份。可是,他是个热血男儿。周阳让他服气。中伤周阳就是中伤他,不会容忍。
    “我我我,”许昌结巴了一阵。这才磕叩头道:“许昌知罪,知罪!”
    “嗯!”程不识盯着那几个大臣,他们只好做一回磕头虫了。
    等他们磕完头,周阳要他们滚蛋。有他们在,汉军将士们肯定会煞风景。果然,他们一滚蛋,牛酒一发下去,将士们尽情的欢庆,热闹非凡。
    这欢庆一连数日方才停歇。
    欢庆过后,就该处置让人伤痛的事情了,那就是运走数万战殒将士的灵柜。边关百姓打造了数万棺抟,一人一口,摆放在那里,让人一见就忍不住落泪。
    周阳这个统帅,就更伤心了,这些将士就是因为他的命令而战死。虽然瓦罐难免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仍是让周阳伤心欲绝。
    边军主要是北方人,他们的家人赶来,扶灵归去,哭看来哭着去,哭声不断。
    哀号遍野,可是,与以往不同的是。哭声中透着自豪。以往,匈奴杀来,死人无数,百姓求告无门。而如今,虽然亲人已逝,可是,他们的英勇事迹,足以流传千古,悲伤中的百姓又是自豪。
    周阳天天在伤痛中度过,天天送走将士们的灵框,一直持续了近一个月,方才办完。
    窦婴带着俘虏、战马,还有军功簿。心满意足的回去缴旨了。
    许昌他们,周阳没心情理睬他们。要他们滚蛋。几人如逢大赦,兴高采烈的回长安去了。
    接下来一段时间,是周阳掌兵以来。最轻松的时间。就是整顿一下边关防务,等待景帝的旨意。
    蚁炽
    龙城,已为一场白雪覆盖。远远望去,一片银装素裹,气势恢宏。
    积雪盈寸,仍是飘飘扬扬在下。鹅毛般的雪花在空中飞舞,千里不绝,煞是壮观。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冬季已经到来了。
    要是在往年,入冬之前,龙城热闹非凡,赶来的牧民进行入冬前的交易,为过冬做准备。掳掠来的丝绸、茶叶、瓷器、汉朝妇人、汉朝奴隶在这里出售,换取牛羊,日用物品。
    在牧民以外,还有汉朝的商人,他们运来傅粉、丝绸、茶叶、瓷器,换取匈奴的骏马、皮货狐裘。
    匈奴虽然掳掠边关,却不对汉朝商人下手。因为匈奴单于知道,一旦对汉朝商人下手,那么汉朝商人就会不来,匈奴就失去了生活必需品。是以严令约束,汉幕商人在匈奴境内可以畅行无阻。
    那时节,人来人往,高声叫卖,侃价声、说笑声,响成一片,嗡嗡直响,比起汉朝的城池也不会差。
    而如今,偌大的龙城孤零零的,连帐幕都没有几座。
    这可是龙城呀,匈奴的圣地,历代单于的埋骨之所,何时有过如此凄凉景象呢?即使赵武灵王大破匈奴于河套,头曼单于大败,龙城也没有如此凄凉呀。
    那时候,即使匈奴败了,逃到龙城,还有牧民,还有牛羊,还有马**可以拜如今,不见牧民,不见牛羊,更没有热乎乎的马**,有的只是冰天雪地。
    这都是周阳那把火给害的,数十万牧具逃回来有多少呢?不到一万。
    上千万牛马,全部丧失,不是给汉军烧死,就是给匈奴宰杀。到最后。连牛犊羊羔也落到汉军手里,这是匈奴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一页。
    龙城西北,冒顿单于墓前,正传来一片哭声。
    “呜呜”。
    比。,正
    哭声呜咽,伤心不已,正是匈奴败归的大臣们。
    左右贤王,左右谷蠢王,左大将。右大都尉他们,跪在寻顿单于墓前。哭成了泪人,额头触在冰凉的昆山之玉、上,眼泪跟断线珍珠似的直往下落。
    在他们身前二有一今年纪不小的匈奴,正是若侯产,匈奴的大巫师,老上单于的弟弟,军臣单于和左谷矗王伊稚斜的叔父。
    这些人丰,就他最舒服了。他集为大巫师,身份高贵,没有随军出征,留守龙城,没有经过血雨腥风的厮杀,更没有给汉军追杀得无处藏身的恶梦。
    匈奴的重臣都到了,就差最重要的人物,军臣单于。
    军臣单于在哪里,谁也不知道,伊稚斜他们逃回龙城,派人多方打探。却是一点消息也没有。
    单于在哪里?是生是死?
    不仅是伊稚斜他们关心的问题,就是周阳他们也在打探,至今没有消息。
    “伟大的冒顿单于,大匈奴败了!败得很惨!”
    “四十万大军没了!”
    “上千万牛羊没了!”
    “数十万骏马没了!”
    从大臣,你言我一语的诉说起匈奴的惨败,一字血公,们不。
    “伟大的冒顿单于,你差点活捉汉皇,大匈奴为何如今有如此大败?是昆仑神没有佑护大匈奴?”若侯产流着泪,顿的问询。
    冒顿之所以能把刘邦围在平城。差点活捉了。看起来是刘邦中计,实际上是汉朝新建,国力不济造成的。
    现在,汉朝的国力早已是今非昔比了,再有周阳从中谋发”而匈奴还以为汉朝是以前的汉朝,跟绵羊似的,任由他们压着打,能不败吗?
    可是,要匈奴认为汉朝已经强大起来了,匈奴不如汉朝了,这不是一般的难,是很难。谁愿承受不如人呢?
    “左贤王,都是你害的。你要是率军赶来,我们就不会落到如今这地步。”右贤王率先发难了。
    “对!就是你害的!”左大将跟着吼起来:“你五万大军若是压上来,汉军已疲,不是你的对手。”
    “你打败了汉军,我们就能前后夹击,反败为胜!”右大都尉瞪着左贤王。
    “你们都败了,我压上来有什么用?那是蠢!”左贤王为自己辩解。
    “上次。左大都尉给汉军歼灭,你不去救,这次,你又不赶来。你就胆”右谷蠢王指责起来。
    左贤王在左大都尉激战时,若是扑上去,周阳不得不用弩阵对付他。那么,汉军的弩阵早就暴露出来了。军臣单于就不会如此布阵,也许不会有今日这般惨败。
    可是,左贤王就惨了,他能不能活命都是问题。对此事,左贤王一直以为自己做得不错,能料敌机先,没有去送死。
    “我要是不撤,五万大军就会损失光。能有这么多勇士回来么?”左贤王接着辩解。
    一众大臣你一言,我一语的争吵不休。左贤王成了众矢之的,给一众大臣指责谩骂。
    左贤王退到河套后,立即赶来龙城,与伊稚斜他们汇合,原本想他保全了四万多军队,应该被表扬。没想到,却是千夫所指,大是郁闷。
    “够了!都闭嘴!”伊稚斜皱着一双眉头倾听,越听越不象话,他们是越吵越激烈,再不制止的话,说不定会打起来。
    伊稚斜很有威望,他一说话。右贤王他们只好闭嘴,兀自不解恨的瞪着左贤王。左贤王终于解脱出来了,抹着额头上的冷汗,回瞪起来。
    “如今,大匈奴惨败,不是查究谁对谁错的时候。”伊稚斜清冷的声音响起:“左贤王没有北上,而是撤向河套,是对的。他若是北上。无异于送死。
    送死能换到些东西,那也无妨。可是,即使他死了,也是白死,什么也不能换到。他撤往河套,保住大匈奴的勇士,是明智的决定。”
    送死,有时是必须,只要能换到满意的结果。要是换不到,那就是蠢!
    “谢左谷蠢王!”左贤王长出一口气。
    “左贤王,你任由左大都尉给周阳歼灭,而不扑上去,实为大匈奴之羞,若不是大单于仁厚,你早就该喂烈大了。”伊稚斜的语气突转严厉。
    这事军臣单于已经处置过了。断了他一膀。
    “汉人可恶可恨,更可帐。”伊稚斜的语气转为平静:“可是,汉人也有许多可贵之处,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汉人说的蛇无头不行,鸟无头不集,就是一句不错的话。大单于下落不明,无人发号施令,你们都在,商议一番,推举一人做大单于,收拾局面。”
    “推举单于?”
    一众大臣忤然心动。
    按照匈奴的风俗,单于之位的继承由上一代单于指定,相当于汉朝立太子。军臣单于没有指定继承人。而军臣单于下落不明,就得由匈奴大臣推举一位单于。
    众人的目光落在左贤王身上,随后又移开了。
    匈奴称贤为“屠者”往往以太子为左贤王。军臣单于没有立太子。是以才有如今的左贤王。若是军臣单于立有太子,他就得让位。
    正是因为军臣卓于没有立太子。左贤王就是最尊之人,若立单于。他是当仁不让的。
    可是,左贤王两次不战而退。让一众大臣对他很是恼火,谁也不服他。他就是当上了单于,也没人鸟他。
    当众人的目光集中在自己身上时,左贤王心头狂跳,差点蹦起来。左贤王仅次于单于,可是,权力差别就是天差地远。若是能更进一步。当上单于,那是何等的美妙。
    众人的目光移开,他一颗心直往下沉,哪会就此罢休:“本贤王身为左贤王,位最尊,理应做单于。”
    “大匈奴的单于必是大匈奴的勇士,你两次不战而退,有你这样的勇士吗?你不配做单于!”右贤王驳斥了左贤王后,马上为自己吹嘘:“本贤王位尊,勇于作战,没丢大匈奴的脸,本贤王才最适合做大单于!”
    左贤王胆怯,这让群臣不满,他不可能做单于。那么,论地位,就是右贤王了,众人的目光集中到右贤王身上。
    比。,眺正
    右贤王自得的挺起了胸膛,满面红光。
    然而,就在他自得之际,众人的目光移开了,落在另一人身上。   
第九十九章 伊稚斜做单于
    汉人目米落在伊稚斜身卜,没有再移开六
    伊稚斜胆识过人,才智不凡。精通兵略,极有威望,一众大臣对他很是服气。匈奴这次南下,伊稚斜也吃过败仗,可是,他的败仗与别人不同,他总是能挽救些东西,不象右贤王他们一败涂地。
    汉军在周阳的率领下,向长城开进时,伊稚斜去偷袭,中了周阳之计。差点给围歼正是他处置果断,只损失了一半军队,没有全部损失。
    李广先一步到达长城,伊稚斜晚了一步,若是换作别人,一定束手无策,而伊稚斜竟然神奇的占领了一小段长城。正是因为他占领了这一小半长城,才给匈奴留了一条生路,这些大臣才逃出来。
    他的才能为众认可,其胆色更是让他们佩服。
    再说出身,伊稚斜是匈奴上代单于老上单于之子,军臣单于之弟,地位极尊,出身高贵,这也不是问题。
    唯一的问题就是,他的地位不如左贤王和右贤王。可是,左贤王胆小不敢战,不能服众,排除掉了。右贤王虽然敢战,却是一败再败。没有挽救到任何东西,众人对他也不怎么服气。
    地位最尊的左贤王和右贤王排除了。自然而然的就轮到他了。
    “我愿拥戴左谷蠢王做单于。”若侯产率先表态。走到伊稚斜身边。抓住伊稚斜的衣裾。
    左大将、右大都尉走到伊稚斜身边,抓住伊稚斜的衣裾,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一众大臣一个接一个的过去,抓住衣裾。
    只剩下左贤王和右贤王二人了。二人的地位比伊稚斜地位高,他侥最有资格做单于,可是,一众大臣不服气,二人心中之郁闷可想而知了。
    处此之情,若是不拥戴伊稚斜做草于的话,对他们没有好处,二人只好忍着不爽,来到伊稚斜面前,跪叩头道:“见过大单于!”
    “见过大单于!”若侯产他们跪。行参见大礼。
    伊稚斜正式做起了单于。
    他做单于没有登基典市,没有前呼后拥。没有载歌载舞,有的只是无尽的凄凉。而且。他还是在冰天雪地里做起了单于。
    好冒顿单于的墓前,若是在荒郊野外,那就更加不成体统了。
    在汉朝,皇帝的登基大典极其隆重。要欢庆数日。在匈奴,其隆重程度虽不如汉朝,也不会草率。会召集一众大臣、部落王欢庆。
    匈奴大臣不足十人,这就是伊稚斜的臣子。匈奴单于登基,什么时间如此凄凉过?即使是冒顿单于杀父自立,那也是前呼后拥,载歌载舞数日不绝。
    如此凄凉的登基,在匈奴历史上有没有过,因为匈奴没有文字记载。不得而知。即使有的话,也是不多,也不会有伊稚斜登基这般凄惨。
    每一任单于登基,都会得到信物。单于王座、王帐、王旗、黄金权杖。而伊稚斜却是一样也没有,这在匈奴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王座、王帐、王旗、王座上的金鹰,为汉军缴获。唯一还在匈奴手里的黄金权杖,却因为军臣单于生死不知而下落不明,不知落在何处。
    “哎!”若侯产叹口气:“大匈奴何时落到这般地步?”
    他这一叹,勾起了一众大臣的愁肠,呜呜的哭泣起来。
    哭声呜咽,摧人肝肠,让人肝肠寸断。
    伊稚斜却没有叹息,脸色很是平静:“够了!”
    ,正泣比北
    他一喝斥,群臣只好闭嘴。抹起眼泪。
    “大匈奴的勇士,是不会给击败的!大匈奴是败了,可是,大匈奴的勇士会复仇!”伊稚斜猛的站起身,身上的雪花落下,发出一阵轻微的响声:“本单于没有王座、没有王旗、没有王帐,这不要紧,本单于可以不要。本单于在此立誓,一定要从汉人手里夺回王座、王旗、王帐,洗雪耻辱!”
    “洗雪耻辱!”
    匈奴虽然败了,可是,数十年积累的傲气仍在,很不服气,这句复仇之语吼得山响,人数虽少,却是气势不凡。
    伊稚斜大是满意,略为宽心:“我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很多,第一件就是派人多方打探大单于的下落。”
    军臣单于生死不知,必须查明。若是军臣单于没有死,就会出现两个单于的事情。这种事情,若是在汉朝。一定会引起皇位之争。甚至不会派人去找。派去的是刺客。即使军臣单于没有死,也会给杀死。
    在匈奴,不存在这些问题,伊稚斜是真心派人寻找。
    若是军臣单于没有死,回到匈奴,也不会发生两个单于争位的事情。军臣单于真要回到匈奴,伊稚斜就得退位,做他的左谷毒王,军臣单于还是单于。
    这是匈奴的民风民俗决定的。
    漠北决战时,伊稚斜给卫青打败。率领数百亲卫逃走,与匈奴失去联系好几天。匈奴大臣以为他战死了。左贤王就称单于,发号施令。
    后来,伊稚斜回到匈奴。左贤王让出单于位,做他的左贤王。伊稚斜做他的单于,没有发生疑忌与杀戮。
    查明军臣单于的生死,这是当前首务,一众大臣没有异议。
    “第二件事。打探中行说的下落,一几女澡护好稚斜清冷的声普不带任何感情葳彩
    “啊!”
    一众大臣很是意外,齐声咒骂起来:“那汉狗可恶!”
    “大单于,应该存了他!”
    “都是他的具主意,要不然,我们不会败!”
    匈奴这次惨败,一众大臣把一腔怨气全撒在中行说身上了。
    “哼!”伊稚斜冷哼一声,群臣不敢再骂:“中行说的谋划并没有错,大匈奴之所以败,就败在我们对汉人不了解!汉人最有力的武器是弩阵,我们没有查出来。这是我们的过错,不能怪在中行说身上。逼汉人和我们打野战。用火攻破汉人的车阵,都是中行说的谋戈。你们说,这有错吗?”
    “这个”一众大臣无言以对。
    逼汉军和匈奴打野武,的确是一着妙棋。可惜匈奴没有想到的是。汉军的王牌是弩阵,等到明白过来,已经晚了。
    至于攻破汉军车阵一事。更不用说。匈奴打了几十年的车阵,都没有办法攻破,给中行说一个简单的法子就做到了。他们虽然痛恨中行说,瞧不起他,却也不能红口白牙的胡说。
    “中行说是汉人,熟悉汉朝,了解汉朝内情,他是大匈奴的眼睛。大匈奴要想复仇,就需要这双眼睛。”伊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6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