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长姐-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负趺挥卸嗷氨阃纯斓挠Τ邢吕础�
得到了满意的答复,李婆子才带着李月姐回家。
“阿奶,那我回去了。”到了东屋门口,李月姐冲着李婆子挥手,阿奶不准她进东屋的。
“嗯,这灯提着,照着点路。”李婆子声音依然冷冷的。
“好。”李月姐也不多话,接过那盏气死风灯,就离开了,因为顺路,郑二伯便送李月姐一程。
到了山腰草屋边上,李月姐回头看了看山下不无远处的李家大屋,就见那高高的门楼边上,黑呼呼的立着一个身影,门楼上还摆着一盏气死风灯。
“你阿奶不放心你,在那门楼上看着呢。”郑屠咧着嘴大声的道。
“嗯。”李月姐重重点头,前世的经历,重生后的重担,既便是李月姐一直坚信自己会做的很好,但有时仍觉得这压力很沉,压得她不敢松一口气,怕一松气,那后劲就提不起来了。
可如今,李家大屋那门楼上的身影和气死风灯的光亮让她知道,让她的心里多少感觉有些温暖,当然,这个时候李月姐的心理感觉是很复杂的,前世阿奶的冷漠,今世的温情,倒底哪一个是真切的阿奶?
“郑二伯,我到了,谢谢你,您快回去吧,这天气冷的很。”到了草屋门口,李月姐搓着手感谢郑二伯。
“好,那我回去了,你晚上注意点,有啥不对的就大叫。”郑屠叮嘱了句,然后便转身下山。
看着郑二伯离开,李月姐并没有马上进屋,而是叫了李墨易,将手里提着的气死风灯挂在自家阿爹坟头的招魂幡那杆子顶上,还摇了摇,看着那晃动的灯光,这是在跟阿奶打招呼,自己安全到家了。
果然,没一会儿,李家大屋门楼上那灯就灭了。
而村老和镇总甲做事也是雷厉风行的。
第二天,就传了花媒婆和他那外甥,有李家和郑家作证,再加上那花媒婆自己外孙的供词,花媒婆想抵赖也不成,最后花媒婆的外甥被打了十板子遣返通州老家,而花媒婆也被当众责问,并记录在族事录里面,这有了记录,那以后任花媒婆再舌灿莲花,那也是抹不掉的。
而花媒婆这回被落了脸面,整整十来天不好意思出门,没了她在那里搅风搅雨,柳洼镇码头上的生意有序多了,扛包有扛包的一伙,拉纤有拉纤的一帮,房牙,人牙等,各自划归势力范围,井水不犯河水的,全没有了前段时间的混乱。
村老和镇总甲们总算松了口气。
李月姐这几天先是带着银钱一家一家的还债,随后想着墨易以后的路子,便又买了些礼物去看了阿爹生前的几个同窗,一是尽晚辈之礼,二也是维持着关系,以后有什么事好开口。
办完了这些,李月姐就一门心思的放在了豆腐生意上。那田婆子说的浆果,李月姐已经在灵水寺的后山找到了,这种果子,山里挺常见的,小时候李月姐还采回家吃过,没有别的,就是酸的不行,一些怀着身子的妇人嘴里实在馋的不行的时候喜欢放两个,一般的人可吃不消那股子酸劲,可没想到一经以酵后,那汁液除了本来的酸,还带着一种香甜。
跟田婆子制的一模一样,李月姐这才放下心来。
小宝儿闻着那股味道,那嘴馋的不行,不过,李月姐说了不能吃,这小丫头把自家大姐的话奉为圣旨,只能边流口水边忍着,只盼着豆腐快做出来,她想吃豆腐花儿了。
而李月姐这时却在琢磨着,是不是可以动作豆腐了。
这卤制好,黄豆前几天已经收购了一些,够做几天豆腐的了,而一应豆腐的磨具,李月姐也请木匠打好了,唯有那石磨,石匠袁师傅最近有些忙,一时腾不出空来,李月姐已经定好了,但得过段时间才能拿到。
不过,石磨这东西,可以先租用镇里的磨坊用用,反正这段时间,磨坊里的石磨一直是空着的。而对李月姐来说,这段时间是生意最好做的时候,李月姐不想白白放过。
于是李月姐又咚咚的跑去找族老,谈好租用磨坊一段时间。
李相公在过世前,还兼着族里的书吏,记录着族事的,平日里为人最好说话,那族老记挂着李相公的情份,直接就让李月姐用就是了,不谈租钱,直到李月姐说清,是要做豆腐生意了,为免别人说闲话,最后才按惯例收了租金。
一切谈好。
于是,这天一大早,天还蒙蒙亮,则打过五更,李月姐便从床上起来。摸黑点着油灯,稀稀索索的穿着衣服。
“大姐,天还黑着呢。”床边,五岁的幺妹小月宝揉着迷迷蒙蒙的眼睛,嘟喃着小嘴儿道。
“你忘啦,今天早上要做豆腐的。”李月姐揉了小宝儿的小脑袋。
一听豆腐,小宝儿便掂记着豆腐花儿,立马就醒了,手忙脚乱的穿着衣服,李月姐不让她跟还不行,差点就哭了,只得帮她穿好衣服,随后李月姐又叫醒了月娥月娇和墨易墨风。
对于今天的第一次做豆腐,李家姐妹兄弟都兴奋的不行的,大家心里都清楚,这关系着一家人今后的生计,于是既便是最偷懒的月娇一听自家大姐叫唤,也二话不说,一骨碌的爬了起来。
准备好一切,李月姐带着弟妹在自家阿爹的牌位前上了香,然后一行提着气死风灯,雄纠纠气昂昂的出门了。那样子,不亚于去战斗。
已是二月时节,天气渐暖,那春风也柔和的带着一种舒畅。
不一会儿,李家一行就到了镇磨坊那里。
镇里的磨坊就在李家大屋不远,麦场的边上,边上还有一溜子青石板,每到吃饭的时候,一些喜欢端饭碗的人,便会端着饭碗,边吃边唠嗑。
李月姐拿出钥匙,开了磨坊的门,先看了一下昨晚泡的黄豆,两只木桶,黄豆已经泡胖了。正是好磨的时候。
姐妹几个也不多说,便干起活来,李月姐此刻的心里有着忐忑,也有着兴奋,虽然前世,这样的豆腐,她跟着田老婆子不知做了有多少,但今世却是第一次,成败就在此一举。
磨坊的石磨很高很大,李月姐和李墨易轮流着推磨,月娇在边上加水加豆子,月娥带着墨风整理着过滤用的白麻布等等杂事,小月宝儿负责在边上打盹,这小囡儿,兴奋的劲儿一过,又开始睏了。
整整花了差不多半个时辰,豆浆才磨好,主要是这磨坊的石磨太重,月姐儿和墨易两个推起来太慢太吃力,如此,李月姐心里月记下了一个计划,等钱够了,最好要去买头螺子才行。
两木桶的豆浆,再兑上温水,用白麻布吊成袋子,过滤豆渣,等一切完事,白嫩的豆浆就新鲜出炉了。
随后李家姐妹兄弟便抬着豆浆回到了西屋的厨房里,烧了大锅煮浆,煮好了豆浆便用制好的卤点浆。不一会儿豆浆就凝成了豆腐脑儿。这豆腐脑儿一出来,就能看出质量了,比起往常豆腐脑儿,那香味更浓,质感更细,颜色更白嫩。
李月姐先预留了一部份豆腐脑儿,然后用事先调好的卤汁,再加上羊肉片儿,先煮了几碗大家伙儿掂掂肚子。
“真香,真好吃。”小月宝儿最是等不及,豆腐脑儿还没出锅,这小囡儿就拿着勺子进锅里舀了,直烫的嘴里嘴里唏唏呼呼的,还冲着墨风打着招呼:“五哥,快来尝尝,这是宝儿吃过的最好吃的豆腐脑儿。”
姐妹几个听了,全围着锅去了,一人一碗下肚,整个身子暖洋洋的。
“大姐,这豆腐绝对好卖,你啥时候学会这手艺的?我记得以前过年边家里做豆腐的时候也没这么好吃的啊。”凡是能赚钱的事物,月娇儿都有着格外的兴奋,并提出疑问。
这倒是让李月姐迟疑了一下,这她总不好说前世跟人学的吧,顿了一下道:“其实没啥,你们不是看到了吗,程序都是一样的,就是那卤,阿爹走前无意中得到的一个方子,还没机会实用呢。”
李月姐说着,随后便岔开话题:“行了,继续干活。”
姐妹兄弟几个听李月姐说起过世的阿爹,那心情便失落了些,也没兴趣在关心豆腐制问题,一个两个的都闷起头来做事。
接下来是做豆腐最后一道工序,将凝成的豆腐脑倒进制好的木具里,包浆,压去多余的水份,如此,没一会儿,豆腐就做好了,还热呼呼的。
姐妹几个看着那整块细腻如羊脂白玉帮的豆腐,一个个都咧开嘴笑了,颇有成就感。
而此时,外面的天才开始大亮,呼儿声,马车声,还有刷马桶的声音,柳洼镇平凡而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
第二十五章 开张大吉
豆腐做好了,自然是要拿去买的,李月姐之前早就打好了豆腐挑子,于是就挑着一对豆腐挑,又让墨易小子挑了一个小挑子,一边摆了一小桶豆腐脑儿,一边摆了一个家里以前熬药的火炉子,再带劈了成小段的成捆柴火,一行几人,便到镇集上去卖豆腐了。
清晨,干河渠堤岸集市。
三三两两的人拢着袖子摆着小摊,各种吆喝声不断,一些早市的铺子,那学徒门正打着啥欠开门,有时门板掐的太紧的,只得死命的拍几下,发出邦邦的声音。
一边几个闲汉嘻嘻哈哈的说笑逗趣,也说着最近柳洼的新闻,而最近柳洼镇的新闻有两个,其一就是花媒婆外甥这档子事情,再一个却是周家的周老太爷,春天是疫病的多发季节,就是平常的人,也觉得干活有些软绵绵的,何况是周老太爷久病的身体,虽然年前的时候,周家三爷请了御医来给周老太爷看病,算是暂时稳住了病情,可前些日了受了风,这身体又每况愈下了。
“唉,如果周家四郎还活着的话,周老太爷这病说不定也不算啥了。”一边一个老汉嘀咕着道。
“嘘,苍头,别乱说。”一边元妈妈使劲的摆着手。
周家四郎不仅在周家,在整个柳洼镇那都是禁忌。
“不说,不说。”那老汉一副心领神会似的点头。
随后一干人又嘻嘻哈哈的聊别的了,就在这时,长街的头上,闲聊的人看到李家姐妹兄弟几个挑着一个大挑子一颤一颤的,很有韵律的走来。
“月姐了,你今天这是卖啥?”那老苍头好奇的问。这集上的人对李月姐姐弟几个还是挺熟的,因以前每天,李月姐和李墨易经常来卖柴火。
大家乡里乡亲的,知道她家的难处,所以基本上都会先买她的柴火。
“苍伯,我来卖豆腐呢。”李月姐笑的一脸灿烂。
“哟,你这姐儿,啥时想到卖豆腐?来我看看。”一边元妈妈正要准备买菜,听李月姐说卖豆腐,便挤过来一看:“哟,这豆腐的扮相不错,还热呼着呢,白嫩的跟玉儿似的。”
“元妈妈,我这豆腐就叫白玉豆腐,吃到嘴里细腻嫩滑,而且没有豆腥气,我这边还有豆腐脑儿,您先尝尝。”李月姐说着,便让墨易小子舀了一小碗煮好的豆腐脑儿递给元妈妈。
元妈妈也不客气,接过一尝,那眼睛便亮了,连连点头:“嗯嗯嗯,这豆腐脑儿不错,那,月姐儿,给我再来两碗,我带回家给我家小孙子吃,另外再拿三块豆腐。”元妈妈说着,便塞了钱在一边的月娇手里。
第一单生意就成了。
之后,一些买菜的婶子娘姆家主婆的也都先尝过豆腐脑儿,然后无一例外的都买了豆腐,还没到一个时辰,这豆腐就卖完了,主要是第一天做,李月姐不敢做的太多。
乐呵呵的收拾着东西,李家姐妹兄弟几个都兴奋的不得了。
“阿姐,明天要多做一点。”墨易小子提着一袋子黄豆,柳洼镇许些农户,买豆腐是直接拿黄豆来换的,这对李月姐来说也是求之不得的事,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豆子的价比往常时候贵。
“就是啊,李家大丫头,豆腐我都没买到,对了,明天豆腐脑儿再多整点,这一口口也没吃过瘾。”一边卖杂货铺的东家咋巴着嘴巴道,他这店开门晚了,只赶上最后一勺子豆腐脑儿,吃的很不过瘾的。这会儿还在回味呢。
别说,李家大丫头这豆腐儿确实比一般人家的好吃。
“哎,晓得了。”李月姐高兴的应了声,今天最受欢迎的不是豆腐,而是豆腐脑儿。
当然,李月姐可以打包票,只要今天买豆腐的人家吃过她制的豆腐后,那以后就会认准她家的。
前世,她跟田婆子一起制的这豆腐,周家大爷大奶奶的没一个不喜欢吃的,每日里还要送进京里不少,都是一些关系不错的,都成了周家走关系的一种资本了。
“月姐儿,你在这里干嘛?”就在这时,二婶李方氏挎着一个竹篮子来买菜,
“卖豆腐呢,二婶今天豆腐别买了,我家里给你留了的,一会儿给你拿过去。”李月姐一边收拾着东西一边冲着自家二婶道,她这回去,还给得阿爷阿奶煮上几碗豆腐脑儿。
“那成,我早上在床上还嘀咕呢,一大早就听到西屋厨房那边咣啷咣啷,隔着墙又看不见,原来是你们一早在做豆腐啊,卖的怎么样?”二婶看着豆腐挑子时面一些豆腐碎边儿,这才恍然大悟。
早上她睡在床上就听到西屋那边的动静了,正奇怪着,平日里,西屋那边的住户可没那么早,只是,现今,东西屋两边叫中间的高墙给分开了,也不能象以前那样能看到西屋在做什么,所以好奇着呢。
“今天第一天,我做的不多,大家都挺照顾我,已经卖完了。”李月姐笑着回道。还不忘跟一边捧场的人感谢。
得了李月姐的感谢,那几个人也是一脸高兴,李家这大丫头,为人处事不错,让人感觉相当的舒服。
“月姐儿,那有大舅母一份不?”这时,二婶的边上又探过来一个人,李月姐一看,是二婶家的嫂子贾氏,这贾氏最爱贪小,李月姐又想着前世,自家姑母在这贾氏手上可吃了不少的苦头,那心里自是不乐意的,但这会儿却不好在众目睽睽之下扫了二婶的脸面,于是道:“大舅妈要要,那哪里会没有。”李月姐的称呼自然是随着李金凤来的。
“那敢情好,今天省了买豆腐的钱了。”贾氏笑眯着眼道,然后又拉着二婶去郑屠家的肉案上买了肉,李月姐分明看见,那肉钱又是自家二婶付的。
这么一来,贾氏家今天的菜钱算是省了。
李月姐没好气的摇摇头,如果说对自己家二叔二婶心里是有些怨的话,那么对这贾氏,李月姐就实在是瞧不上,纯一攀高踩低的势利妇,前世,她嫁给周东源之初,这个贾氏还巴巴的赶来巴结她,后来她被周家冷落,又数这个贾氏落井下石的最殷勤。
“莲英,你大哥让我跟你说,听上面说,咱们镇要增设几名巡河总甲,让你家男人好好把握。”
回家的路上,李月姐让墨易几个先回家,她则挑着挑子跟二婶和贾氏一道走,就听贾氏拉着方氏道,莲英是方氏的闺名。
镇里的总甲之位,职位并不高,但他管着一镇冶安,又兼顾契约监督之责等等,每年能捞的油水不少,至少每年的房牙,人牙,以各种脚力行都会孝敬一点,虽然不见得有作坊一年的收入高,但这就好比批了一张虎皮,一般人不敢惹,若是心更黑一点的,那每年能捞到好处就更可观了,所以,人人都挺羡慕。
可这巡河总甲,方氏却没有听过,不由的奇怪的问:“巡河总甲是管什么的?”
“就是巡查河道的呗,我可告诉你,你可千万别小看这巡河总甲,现在看起来没什么权利,可你大哥听周大爷说了,朝延有意要扩张咱们干河渠的水道,想让通州的漕船进入干河渠,在咱们柳洼镇码头下,真到了那时,这个巡河总甲可不是镇里那管着几户人家的总甲所能比的。”贾氏说着,还挑了挑眉。
“那我再跟我家男人说说。”方氏听贾氏这么一说,便心动了。
李月姐在边上听着,扩张河道,冶理干河渠,开通漕船,这确实是未来朝延要做的事情,巡河总甲也是钞关上一个重要的职位,算是肥差,这些都是对的,可问题是,贾氏这人的话可信度太低,她一惯的手法就是先下诱饵,然后让二叔二婶送钱,却不说送多少,也不说有多少把握解决问题,这就把人给陷在坑里了。
这是捞钱最常用的一种手段,偏自家二叔二婶,上了这么多次当,却还一次又一次的砸进去。。
李月姐打心里不想管二叔二婶的事情,你爱上当那是你家的事情,可一想到这些钱却是阿爷阿奶省吃简用攒下来的,又有些看不过了,就算要花,也得花在一个明处,也得花的有效果吧,于是便一脸八卦的问:“大舅母,那这个位子多少银子能拿到?”
当然,问这话的时候,李月姐也还有点私心,看看能不能从贾氏嘴里探一点消息出来,毕竟这也关系着自家二弟的出路。柳洼镇这边因为是京郊,正儿巴经的好田好地早就叫京里的大老爷们给圈了,几乎家家都没有什么田的,多是一些贫瘠的山地,也就能种点小麦和菜,收成还很低,靠田地吃饭,那家家都得饿死,所以,柳洼镇的人大多是吃手艺饭,或者混差吃饭。
李月姐这话问的赤果果的,让贾氏的脸面有些不好看,那贾氏脸色不愉的道:“这哪说的准啊,这要看机会。”
“都没个准头,那岂不成了无底洞,那再多的银钱也填不了啊。”李月姐一听这话,就知道这贾氏知道的也不多,她就是一门心思的想从自家二叔二婶手里捞银子。
李月姐这一句话倒是提醒了她二婶,方氏想着这些年送出去的银钱,也是一阵肉痛:“那哪天我找大哥问问,这总有个大约的数呗,要不然,真不敢往里面砸。”
“这随你,反正我就是传个话。”贾氏横着李月姐,一脸悻悻的道。随后那贾氏又眨了眨眼,压低了声音,神叨叨的道:“其实有个法子,你一分钱不花,也能拿下。”
“什么法子?”方氏一脸惊讶的问。
李月姐也皱着眉头,不花钱,那一定会有别的代价。
“一会儿,我们回屋说。”那贾氏神叨叨的道。那眼睛却盯着前面不远。
第二十六章 田婆子的消息
李月姐不由的顺着贾氏的眼光看去,却看到金凤儿正在门边,路边,一个年约十七八的青年男子,穿着一件半旧直裰,样貌长的很是俊朗,只是那眼睛有些狭长,给人一种阴沉和擅谋之感,手里正撑着一个铁口神算的牌子,正在那里兜售着生意。
李月姐觉得这个相士有些眼熟,只是却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
“喂,你算的准不准啊?”李金凤站在门口冲着那算命哥儿问。
“包准,不准不要钱。”那算命哥儿摇着幡子,虽然穿了一身半新不旧的麻衣直裰,但那一脸的自信,给人的感觉倒象是个有本事的,不完全是骗钱的神汉。
“凤儿,你怎么出来了,小心你阿奶生气。”方氏看着情形,连忙上前道,金凤儿还在禁足期呢,家里的婆婆又是个说一不二的性子,她要不看紧点,谁知那婆婆又要怎么发作凤儿了。
“我就在门口,不出去,先生稍等,我去拿生辰八字,请您帮我算个命。”李金凤先是回了方氏,随后又转脸冲着那算命哥儿道。
“这位大姐尽管去,在下候着呢。”那算命哥儿做了个揖道,他本是算命的,有客人上门,又岂有不候着的道理,说着就在李家门口不远的青石板上坐了下来。奈心的等着。
“是该好好算算,看看哪家人好福气,能娶到我家凤儿。”一边贾氏打趣的道。
闹的李金凤一个大红脸,转身回屋里找生辰八字去了,方氏连忙跟了进屋,那贾氏又回头看着李月姐道:“月姐儿,你把豆腐拿来,我在外面等着,就不进屋了,也找先生问个卦呢。”
贾氏是完全不知道客气的,李月姐撇撇嘴,转身进了西屋,不是她心疼几块豆腐,实在是不待见贾氏。
西屋里,月娇和月娥已经带着墨风和小月宝已经回了草屋,昨晚兴奋,早上又起的太早,都没睡好,让他们回去补眠,尤其是墨风,春天稍一不小心,就容易受风,而墨风的身子骨最弱,不得不注意,前世的悲剧摆在眼前那。
所以,李月姐不得不重视。
而墨易则留在西屋,他本是两个举子的跑腿儿,这会儿又煮好了剩下的豆腐脑,给两个举子,还有那富家子的管家那些人一人捧了一碗。至于那富家子,每日里不睡到日上三杆是不会起来的。
“哈哈,没想到在这里居然能吃到家乡的白玉豆腐脑儿,我这嘴可真馋了。”江淮举子杨东城说着,拿勺子舀了一瓢,咋巴了一下嘴巴连连点头:“子期快尝尝,跟田老太调的豆腐脑儿一个味道,自从田老太离乡后,这豆腐脑儿可有两年没尝过了。”
“嗯,挺怀念的。”一边于子期也一派儒雅点头,吃了一口豆腐脑儿,那眼睛却又盯着另一只手上的书,这位举子老爷读书显然极其刻苦,连喝豆腐脑儿的时间也不放过。
对于田老太,前世,李月姐了解的不多,只知道她到柳洼来是来找儿子的,至于其它的,两人谈的并不多,这会儿听了杨东城的话,李月姐有些好奇,便问:“这个田老太是什么人啊?”
于子期一头钻在书里,两耳不闻窗外事。
那杨东城抬眼看了李月姐一眼,之前还道是田老太将这白玉豆腐的技术传给东家姐儿的,如今看来倒不是了,他本是建谈的人,而自上回租房风波后,月姐儿留给他很深的印象,这李家姐儿婉约中透着一股子爽利和英气,却是他以前从未接触过的,于是便解释道:“这田老太在咱家县里那边可也是一个传奇人物,她膝下有一子一女,四十多年前,田家在江淮一带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富户,只可破家县令,灭门令尹啊,钱财招人眼,她家的财产叫当时的县令给掂记上了,给田老爷子下了套,最后田家是散尽家财才保得田老太爷一命,可田老太的儿子不干了,本来一个富家子,一下子变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