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长姐-第1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田的流民落户河坝乡。这一片便渐次的繁荣起来这是后话。
淮安的农业,在新税制的推动下重新焕发生机。可以说,淮安这块试验田成功了,而郑典也凭着淮安做的一切稳立于朝堂,再加上皇上对他的支持,便是别人再不服气也耐何他不得。而接下来·朝廷必然要将新税制等等措施颁布全国。
而随之而来,新地主同旧士族之间的矛盾也越发的尖锐,朝堂上的内阁大臣们常常为了各自所代表的利益大打出手。
皇帝也是大玩均衡牌,一会儿支持这边,对另一边几板子,一会儿又反过来支持另一边·打这边几板子,到最后总归是把自己的意图执行下去就行了。
而这段时间的如意闲话也是格外的热闹,舆论的重要大家都知道,于是各派都想方设法的把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发表在如意闲话上面,当然也各有攻尖,文人们对骂起来,那全都是不带一个脏字的,看得一干老百姓大呼过瘾,而且佩服万千,连带着夫妻吵架之间,那骂人的话也文雅了很多,而最终乐呵的是如意闲话的老东家,笑哈哈,赚的盆满盂满。
而此时,做为功臣的郑大人却突然告了两年的假,回家修坟祭祖外代照顾媳妇儿生产,总之突然间就从风头浪尖上隐退了。
算是衣锦还乡。
晴空如洗,碧水悠悠,孤帆远影。
运河上的一艘货船上,李月姐挺着五个多月的肚子,由王四娘同青蝉扶着,慢慢悠悠的在船上走动着,实在是坐太久了,要走动一下。
这艘货船是杨东城家的,荣延在淮安大肆扫货,然后雇了杨家的船运货回通州,通州那边的铺面子早就定好了,在姚家成衣铺的隔壁,下个月,月宝儿同姚喜福就要成亲了,两家如今已是准亲家,互相照顾着正好。
杨东城也在船上,他准备在通州这边收一些东北的药草以及皮毛,这两样在淮安大卖。
郑典此时邀了杨东城,荣延在船头喝酒。
“我全身就这么点肉和骨头,这时候哪敢站在朝堂上,到时,可不够士族派啃的,便是新兴地主系,那也是想拿我当冤大头,在前面顶着士族派,我真要有事,他们可不会管,还真当我是傻瓜不成,我反正该做的事情做完了,他们那些个斗争,我一个刀徒出身的粗人玩不了,我还是玩我的衣锦还乡比较实在。”郑典咪着酒道,颇有些自得的道。
“那是,今天的如意闲话出来了,听说言大人跟宋大人打了起来,言大人的胡子被宋大人揪掉了几缕,而宁大人被言大人砸了一拳,谁也没讨着好,皇上生气了,各罚俸一年,这再加上之前罚掉的俸,这两人这官不是白当没进账的吗?”杨东城好笑的道。
“这当官的,要真靠这点俸禄吃饭,那还不都得饿死,这些人家,谁家不都是良田千顷的,谁在乎这个。”一边荣延嗤着声道。
“你小子能的,这种说别嚷嚷。”郑典没好气。
“这不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情,还不让人说。”荣延不服气。
“那你也别当着和尚骂秃子呀。”李月姐上前敲了他一下。
得,荣延忘了,他大姐夫现在还是官身呢。于是不说了,自动罚酒。
如此,众人吃吃喝喝,聊聊天的,十几天后,便到了通州。
如今的通州码头,郑家算是地头蛇了,郑典一行人到,自瞒不过码头上的搬动小工,不一会儿,郑大人回通州的事情就在整个柳洼屯传开。
如今柳洼屯,大多都是年轻一辈,多是在码头讨生活,而一些老人,有人已经回柳洼了,而有的也正在为回柳洼镇做准备,终究落叶归根。
等到郑典和李月姐到了郑家,郑家人全都迎了出来。因着早在信中知道李月姐有了身孕了,一应丫头和婆子早就准备好了。全都围着李月姐转。
几人坐下,聊的自然是坛口的事情。
“去年底的时候,六郎出事那会儿,倒是有人打坛口的主意的,不过,月姐儿整理出来的盘子,稳当的很,各方利益纠结,县衙,漕司,卫所都在我们这一边,谁也不想别人再来分一杯羹,因此都不消我们动手,县衙和卫所那边就以冶安问题将他们驱散了,如今我们郑家虽然在通州这边的利益减少了不少,但柳洼那边拿下了,又给我们补上,另外,我们的人手也足了,这段时间正思量着把马车行在发展起来,这样一来,我们郑家的产业不但没有缩小,反而在逐渐稳步扩大。”大伯娘如今说起生意经来倒是一套一套的。
“嗯,马车行可以发展起来,家里还有一些以前马车行的老人,都是顶有经验的,由他们带些新人,发展起来会很快,我们也不用先占别的,柳洼镇如今已经重建起来了,这陆路咱们郑家拿下没人能说什么。至于马,可以到月娇家的马场去买,这几年发展,她那边马场已经发展起来了,正是出货的时候。”李月姐道。
“那正好,我正愁着呢,这马可不太好买,月娇的马场出货,那就再好不过了。”大伯娘道。
如此,闲聊间,郑家的马车行就确定了。郑典听的也是兴起,说着,这马车行就交给他来管,也省得这他这段时间待家里太闲了。
第二百八十章 重心和行会
第二天上午,李月姐吃过早点,就由王四娘和一个叫芯儿的小丫头陪着回李家,青蝉如今待在郑家待嫁,自不好再跟着她了,到时,她免不得要送上一份厚厚的嫁妆。
一路上,所见都是青砖瓦房,原来的土坯房早就看不见了,四合院式的结构,院边上,桃树上结的小毛桃儿,石榴那如火的花朵,看得一片喜意。
“夫人年边儿的时候没回来,那时候杀年猪的当儿,杀猪饭从屯头吃到屯尾,整整吃了一个多月才结束,年边儿的时候,没几家是自家开伙儿的,全是今天吃了东家,明天吃西家,不断顿。”一边,小丫头芯儿快嘴的道,小丫头才十三四岁的模样,虽说干活儿理事不错,但倒底还是有些小孩子心性,一路的风景日日得见,并不放在她眼里,那满心里还是记着年边的杀猪饭,这会儿当宝似的介绍给自家夫人。
她是这边一户军户家的女儿,家里兄弟姐妹十来个,实在养不活,就卖给了郑家,也是看在郑家待下人方面从不刻薄。
“那今儿个年边,我肯定吃的着。”李月姐笑道。
“呵呵。”小丫头这才有些羞涩笑了笑,然后小心的跟着夫人,看到前面路中间有什么石子儿,就赶紧着先一步踢掉。老夫人说了,六夫人身子不便,路面要隔外小心。
虽说李月姐觉得小丫头太过小心了点,但别人的好意,自不能拂去,自是冲着芯我微笑点头,小丫头便眯着眼心里直高兴,一路上更是小心得力了。
不一会儿,就到了李家门口。
远远的,李老汉就坐在门边,手虽然有些抖·但那编竹筐的活儿却从未放下过,此时,墨风也搬了把小凳子坐在李老汉的身边。
淮安陈于两族案后,墨风本来准备去游学的·不过田温找到了他,只跟他说了句:百善孝为先,学做人,先尽孝。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再后悔。
用田温老头的话来说,他很后悔。
而李家姐妹兄弟几个,因着小时候跟李婆子和李老汉的生疏,再加上李婆子又刻意的疏远于是·在这方面确实做的并不是很好。
于是墨风就先回了通州了。
“你别以为这编竹筐容易,我告诉你,这十里八乡编竹筐的还真没有几个能编的很到位的,也仅仅是能用,但远远做不到好用。”李老汉。边编着竹筐边道。
“那,怎么样才能好用?”一边墨风也仔细的编着竹筐道。
“一个竹筐要好用,除了竹子要处理好,编工的细密外·最重要的一点便在于这个重心,如果比作人的话,就是那心眼儿。
这人哪,若是那心眼儿歪了,你便学识再高,你便是条件再好,那都干不成正事,甚到弄不好遗臭万年。而这竹筐也是这样,重心没掌握好,它就容易歪,容易倒,怎么会好用。”李老汉说着·便一只手有些颤抖的托起那竹筐,继续道:“你看这竹筐,我手是发抖的,可我托着它,它就稳当当的,为什么·那是因为它的重心稳啊,只要它的重心是稳的,那再大的抖动它都是稳的,这也是为什么通州城那些个出海的商户,他们都愿意要我的竹筐的原因。”
李老汉说着,那眼蒙蒙的,倒也是颇有些得色,随后又提了指墨风手里的竹筐:“你把你的竹筐托起来看看。”
墨风看了看李老汉,于是把他手是的竹筐托起来,可还没等举高,那竹筐就往一边歪倒了,掉在了地上,扬起一片灰尘。
“为什么会这样,阿爷,我可是一点一点的照着你编的跟着编的。”墨风诧异的问。
“我说了,你还没掌握到重心。”李老汉舔舔嘴唇道。
“那要怎么样才能掌握到重心?”墨风问。
“这我也说不好,但有一点,心静,不为外物所动,我记得当年跟你祖爷爷学编竹筐的时候,他就跟我说,这编竹筐的时候,别人在你身边说笑,你充耳不闻,别人在你身边玩的时候,你过目不见,数九寒冬,炎夏大伏,你编着竹筐,不觉冷热,到得那时,这重心自然就出来了。”李老汉眯着眼回道。
“我知道了,阿爷。”墨风神色慎重的点点头。只觉得阿爷这话虽然普通,却蕴含着大道理。
“阿爷,墨风。”李月姐上前招呼,两人才发现李月姐的到来。
“大姐,昨天就听说你到了,我说你今儿个肯定得过来,二哥今天休了一天假,都没去当差。”墨风欢喜的道。
“好好好,你阿奶在屋里呢,你去跟她叨嗑唠嗑。”李老汉也连连点头。
随后李月姐便进了阿奶的屋子。阿奶正坐在小竹椅上,正眯着眼睛缝着小鞋子,一个虎头虎虎生威的。
“阿奶······”李月姐上前打着招呼,不过李婆子耳朵已经有些背了,这会儿又专心的在缝着鞋子,竟没听到李月姐的声音。李月姐又更重的叫了一声,李婆子这才抬起头来,看到李月姐,那脸上也露出一脸喜色。嘴里却嘟嘟喃喃的:“这●来了,也不在家里休息,大着肚子的东跑西跑干什么。”
自家阿奶的脾气,李月姐清楚,就刀子嘴豆腐心的,于是从善如流的道:“是,阿奶,我不乱跑,就这一次例外,来看看大家,再说了,青蝉嫁荣延,一些东西我也要跟二叔二婶儿商量一下不是。”
“嗯,那倒是,青蝉那丫头这些年跟着你,可帮你出了不少的力,你可不能亏了人家。”李婆子点点头道。
“我知道的。”李月姐点头。
“大姨······”这时,厅后面的布帘子抛开,露出囡儿一张讨喜的笑脸。
“囡儿,来……”李月姐冲着她直招手。
小丫头却是摇摇头,仍只是探出半张脸蛋,笑兮兮的。
“又跑出来干什么,还不快回屋,吹了风,留下一脸麻子′看到时候你怎么出门见人。”这时,门外又响起二婶儿没好气的声音。
那囡儿仲了仲舌头,做了一个鬼脸,然后缩回了脸·一溜烟不见了,这情形,跟月娇小时候一模样儿。
“月姐儿来了,这身子几个月了?那丫头正出麻呢,不能吹风。”二婶一进门就笑着冲李月姐道,时间是一道最好的疗伤药,这么些年过去·再加上荣延就要成亲了,这也算是人缝喜事精神爽,二婶儿倒是一脸舒爽,神清气爽的很。
金凤的事情,只要不提起,不揭伤疤,那伤痛自也就淡了。
“五个多月了。”李月姐笑着回道。
“那这次回来,一时不走了呗?”二婶儿问。
“不走了·六郎请了二年的假期,我们打算回柳洼,把当年的郑家大院再建起来·那原来的地皮,六郎已经找吴家把它买回来了,到时候也算是完成了老太的心愿。”李月姐道。
“要得,要得的,我跟你爷爷也打算回柳洼,已经让你二叔和墨易把柳洼的屋子再拾缀起来,地基儿什么的都还是在的,到时候买点砖瓦的,也算是有个根儿了,这落叶啊·就得归根儿。”一边李婆子道。
“对了,二叔呢,怎么没见他?”说到李二叔,李月姐不由的问道。
“哦,他去盐卤作坊那边了。”一边二婶儿道。
因着白玉豆腐发展的很快,如今通州家家豆腐坊做的都是白玉豆腐·再加上各地分会的需求量,所以,行会这边就专门开了一间盐卤作坊,生产盐卤,因着这白玉豆腐的方子在李二手上,所以,李二就成了这间盐卤作坊的作坊主。
最初的时候,那盐卤方子是在李月姐手上的,只是后来李月姐跟着郑典在外面,实在是顾不上这边,而墨易和兰儿也心不在此,也没那精力,墨易当着河丞的差,每年河道上的事情就没个闲的,而兰儿,家里几个货行的事情就很多,还有李月姐自己投资的几条船也请她帮忙着照应,自然同样没的闲的,所以,最后李月姐就把方子给了自家二叔,由他掌控,也确立了他在行会中的地位。
毕竟,论起商业手腕,自家二叔哪里是那些人的对手,也只有这一方在手,别人才不能无视他,否则,说不得李二叔早让人排挤出去了。
这种事情,屡见不鲜的。
尤其是自前年,老会长故去后,他儿子严万山继任,那听说行事就没以前那么规矩了。
“对了,月姐儿啊,说起这豆腐行会,我觉得现在越来越变味儿了,当年,我知道,你是家里劳力有限,做豆腐实在太苦,就卖那盐卤,后来叫严会长看中,因着这白玉豆腐的独家方儿,这才有了行会,只是如今行会发展起来了,行会的里的人就指着这独家方儿,但凡是要作白玉豆腐的,那都得交份子钱,听说那钱还不少,这豆腐本就是小本生意,哪经得住他们这么折腾。而入了行会的,付不起份子钱,想退出,还不让人退,退了便得陪偿什么违约金,听说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这不是绝人生路吗?”一边李婆子皱着眉头道。
“这些事情,我也听说了些,但不太清楚,这次我就是想来问问二叔具体情况,如果行会真成了这般欺行霸市的了,那自不能坐视。”李月姐道。
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结局
正说着,李二回来了,脸色不太好看。
“怎么了?”李二婶问,李二没回话,进得屋里,看到李月姐,便有些惭愧:“月姐儿,叔对不住你,叔没把那方儿守住。”
不怕贼偷,就怕贼掂记着,自那严老会长的儿子严万山继任会长后,便一直派人盯着李二叔,这日日盯着,一天一点的,终于叫他们把方子给摸透了,今天李二就是听说这事,去质问,没成想,那严万山却说他们李家以盐卤方子入股,却不公开方子,本就不对,再说他建树不多,联合起其他的股东,把他副会长的位置给拿掉了。
“呸,什么东西,那严万山还不是看墨风出事了才这样,落井下石的东西。”一边李二婶气哼哼的道。
“叔,没守住就没守住,也不算什么稀奇的东西,副会长不做就不做了,我看这个行会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嗯,哪天找个机会,我就把方子给公布出去。”李月姐这时一脸沉着的道。
“月姐儿,这可不成,当初可是签了合同的,咱家必须对这方子保密,除了行会里,不能外泄,你真要把方子公布了出去。那可是要赔偿行会的违约金的,那违约金可是个天文数字,咱们倾家荡产也赔不起的。”李二叔急的道。
“二叔,你别急,看着就好了,我不用出面的,到时候还让那姓严的说不出话来。”李月姐道。
当初,她加入行会的时候,可是跟田阿婆说过的,田阿婆当时就说了,那方子也不是田家祖传的,而是田家祖父从官府邸报上抄来的,后来,郑典做了通州县正堂的时候,李月姐还专门证实过·从衙门的资料室里找出了前朝的邸报,这几天,她把方子一抄,再把邸报往如意闲话的书坊里一递·到时候由如意书坊里刊登出来,到时姓严的还能说什么?
李二见李月姐这么说,他也知道李月姐做事心里有数的,不会乱来,再说了,郑典还是四品的官身在那里叫,想来姓严的奈何她不得·也就不在多说什么了,行会散了也好,再这么由着严万山发展下去,是会被人戳脊梁骨的。
至于行会散了后家里的损失,那也是承受的起的。
三天后。
新一期的如意闲话出来了。本朝虽然有各种**,各种黑暗,但总体来说,经济发展不错·百姓只要肯吃苦,兜里总能攒几个闲钱,于是·一早的,便有人来买这如意闲话。
买到手的,便捧在手上,往边上的早点摊子前一坐,边吃着早点边看着,时不时又应着别人的话,读几段趣味的出来听听。
“哟,今天的格物篇里面登出了白玉豆腐的盐卤方子,哗,这一下子·豆腐行会可有乐子瞧了。”那人瞧着格物篇里面的豆腐方子,嘿嘿的笑道。
何老三,开着何家豆腐坊,他家祖传做豆腐,也算是有一些技艺的,可随着白玉豆腐的推广·这种豆腐细腻,滋味好,更听说还养颜的,而比起这白玉豆腐,他家的豆腐就显得粗黑,还带着一丝苦涩和豆腥气,吃到嘴里还有些糙和渣,自然那生意就一落千丈了,没法子,这才花了钱,入了豆腐行会,拿到白玉豆腐的盐卤,也做出了白玉豆腐,生意好了不少,那日子渐渐的好了起来,他还想着,如此再过几年,就能给儿子讨房媳妇儿了,可没成想,严会长一走,如今的严大爷太心黑,一接手,就提高了份了钱,又把盐卤的价儿提高了,这还不算,又加了一个什么推广费,如此下来,这一个月的赚头还不是他原先卖自家的豆腐了,虽然生意差了点,但不能交这费那费的,叫还有两个余钱的,因此,他和几家说好,要退出行会,可没成想,想要退出又多了一个违约金,拿不出这个违约金可是要吃官司的,没法子,如今也只能挨一天算一天了。
这会儿他正挑着豆腐挑子站在那早点摊的边上,包子,馄饨什么的他自是吃不起,于是就拿出家里备的豆渣馍,又到早点摊老板那里讨了一碗冷水,就蹲在一边吃了起来。
这正吃着,冷不丁的听到边上一人说的话,手里的馍差点就掉地上,连忙凑到那人跟求着:“老哥哥,你再把刚才那一段读读。”
“宋大人跟言大人又打起来了,听说言大人被划花了脸,回家里,家里的夫人非说他是被哪个狐媚子给抓的……”那人道。
“不是这个,是之前豆腐那一段,那个盐卤方子。”何老三连忙道。
“哦,你是说格物篇里这一段。”那人翻了回头,便将方子读了一遍。
“那个,能不能麻烦这位爷把这个方子抄下来。
”何老三一听,心里虽儿狐疑,虽然如意闲话的东西大多都是捕风捉影的,但既然是登出来的东西,总是有些根据的,于是,何老三便想让这位抄下来回家试试。
那位爷本就是个闲人,也有着一副热心肠,于是就借了纸笔,把方子抄下来给何老三,何老三立刻的,豆腐也不卖了,拿着那方子,挑着豆腐挑子飞快的回家里,叫自家的小伢儿在家门口卖,而他又拿着方子去药店,买了其中的材料,至于方子中提到的野果子,酸的很,家里的小伢儿嘴馋的不行的时候,常到野地里去找点来,这会儿家里就有几个,于是按着配方,何老三就制起了盐卤,三天发酵过后,果然,跟从行会买来的盐卤一样。
再试着制成豆腐,果然是正宗的不能再正宗的白玉豆腐。
这一下是一石激起千重浪。
没两天,整个行会就闹翻了,严万山便是想封也封不住,如意闲发的发行量极大,各省各府都有分店,有的县里都有。
于是没多久,入会的人便都要求退会了,毕竟方子都漏了出来,行会存在的根基就没了。
严万山想找李家来着·他认为是李家泄漏出去的,可人家如意闲话说了,这方子来自于前朝的一份官府邸报,有据可查的·怪不到李家人头上去啊。严万山也没耐何。
此后豆腐行会日薄西山,最后严万山等几大股东也陆续退出豆腐行会,只剩下李二,齐娘子等一些老股东,本着维护行业秩序和规范维护着豆腐行会,倒也在行业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些只是后话。
夏夜知了儿的叫声还时不时的响起,
小院一角有一株野葡萄,正结着一窜窜的野葡萄果,李月姐靠在葡萄架前乘着凉,那野葡萄闻着甜腻腻的甚是香甜,但吃起来能让人酸的牙倒,不过,李月姐却最喜欢没事的时候吃上一两粒得味儿。
“看着李月姐半靠在竹榻上,一边的一个竹盘了上摆着一窜洗干净的野葡萄,李月姐捏着一粒就放在嘴里随既酸的眼睛都眯了起来。
“酸男辣女的,大伯娘说了,你这会定是生儿子,唉,咱老郑家也不知咋的了,连着三代,全是男丁,硬是没有一个女娃子出生。”郑典一屁股坐在李月姐身边,一手摸着李月姐已经近八个月的肚子,说话的口气颇是有些丧气。
也怪的很郑家不管哪一房,这些年,所出的全是儿子。
李月姐东了,掐了他腰肉一把:“怎么滴,儿子还不好啊,哪家不是千求万求的求儿子。”
“别人家是别人家咱家就求个女儿,哪一房要是能生个女儿,那就是郑家的公主,咱拱在手里,含在嘴里的疼着。”郑典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