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方士的历史-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奇门乃黄帝战蚩尤时所立法,也于行兵用之。古之为将,未有不用此者,乞择武臣子弟年少,聪明者,俾学习之。既知兵法,又谙相术,则用兵之际必多取胜也。”
清代史易撰《奇门臆解》一卷。于恺撰《奇门占验》一卷。汪汉谋编《禽遁七元成局书》十四卷,《四库总目提要》云:“所条列颇井井,世之为兵家言者,每称之。然考其所列翻禽倒将之法,亦俱舛互失次。”
本世纪,徐昂撰《遁甲释要》。
奇门遁甲的术语很生涩。按数顺行的布局法为阳遁,按数逆行的布局法为阴遁。按式盘上天干的变化占验天时神鬼,称为天遁;占验人事,称为人遁;占验地理,称为地遁。
奇门遁甲讲究布局。术数家说黄帝时代有四千三百二十局,因为每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十二时辰,全年四千三在二十时辰,每个时辰一局。黄帝的大臣风后精简为一千八十局。姜太公依七十二侯立七十二局。汉代张子房改为十八局。这些布局荒诞不稽,不可相信。
四 六壬太一
六壬是用阴阳五行占卜吉凶的一种术数。六壬与遁甲、太乙合称三式。五行以水为首,十天干中,壬、癸分别为阳水、阴水。舍阴取阳,六十甲子中壬有六个(壬申、壬午、壬辰、壬寅、壬子、壬戌),称为六壬。六壬有六十四课,以刻有干支的天盘、地盘相叠,转动天盘后得出所值的干支及时辰,判明吉凶。
六壬术起源很早,汉代《吴越春秋》、《越绝书》已有记载,《隋书·经籍志》载有《六壬式经杂古》《六壬释兆》。唐《王建诗·贫居》云:“近来身不健,时就六壬古。”说明在唐代时已经很流行六壬术。
《四库未收书提要》载录了宋代祝泌的《六壬大古》,并介绍云:“是编《宋志》不著录,郑樵《通志略》所列六壬,多至八十二家。焦宏《经籍志》凡八十九家,钱遵王《述古堂书目》凡一十八家,皆无是册,盖佚已久矣。此从宋刻本依样影抄,卷首有泌边书序及六壬起例。案泌云六壬立名,古今不宣其旨,惟《周礼·哲蔟氏》掌覆夭鸟之巢以方书十日、十二辰、十二月、十二岁、二十八星之号,即壬盘之体,三代之壬书,惟此一证,与术家以五行始于水,水生于一,成于六之说异。”
明代无名氏撰《六壬大全》,此书总汇六壬术诸家遗文,颇为详细,在社会上很有影响。
六壬术是易之支派,用于卜占,程序复杂,荒诞无稽,已经被历史所淘汰。
太一,又称太乙,它是古代七大术数之一。《史记·日者列传》记载汉武帝聚会占家咨询,五行家、堪舆家、建除家、丛辰家、历家、天人家、太一家各抒己见。《汉书·艺文志》载录了《泰一阴阳》。
太一本是神名,《史记·封禅书》云:“天神贵者太一。”后与奇门遁甲,六壬合称三式。太一术是易之支派,以易占预测吉凶。黄宗羲在《易学象数论·太一篇》记载太一术云:“法以八将推具掩迫囚击关格之类,占内外灾福;又推四神所临分野,占水旱兵丧,饥馑疾疫;又推三基五福,大小游二限,易真卦大运,占古今治乱,天下离合。如遇凶神阳九百六交限之际,卦运灾变之限,卦象和平之运,非阳九百六交限之际,大数吉者,八将虽有掩迫之类,其灾不发。”古人在征战中,气象预测中都运用太一术,用法各不相同。
《四库全书》载录有《太乙统宗宝鉴》《太乙遁甲专征赋》等太乙文献,《提要》介绍《太乙成书》云:“是书以太乙五将奇偶二算演七十二局,视岁神吉凶。其法以上元甲子岁太乙起乾行八宫,每三年一徙,计神起寅,逆行十二辰,无目起甲,顺行十六神,又以计神加艮求天目所在,为始击将,而天目始击又各以其算立大将参将,故必七十六局而五将游行变动之格始周,凡五周为三百六十局,而甲子之太乙始复归于乾。其每月者为月局,阴阳顺逆,略如遁甲法,复约之为日局,而太乙之用乃具。”可见,这套方法是很复杂的。
太乙术又称太乙数、太乙九宫。以太乙为北极神的代称。太乙至尊,象征天帝。太乙依五行生克、阴阳消息、星宿变化,在九宫运地,九宫与九州相对应,预示休咎。由于太乙术很玄奥,所以其流传范围有限,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懂得这一套。
五 杂卜求签
我国古代以易占卜筮为正宗,又有许多杂卜。《太平御览·方术部》载有虎卜、鸡卜、鸟卜、樗蒲卜、十二棋卜、竹卜、牛蹄卜,后世又发展出九姑卜、瓦卜、牛毛绳卜、耳卜、羊卜、灯花卜、抛石卜、胆卜、蛋卜,可谓卜法众多,预测有术。
(一)鸡卜
鸡卜流行南方,至迟汉代就产生,《史记·孝武本纪》:“仍令越巫立越祝祠,安台无坛,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鸡卜。上信之,越祠鸡卜始用焉。”鸡卜的方法,据唐人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云:“用鸡一狗一,生,祝愿讫,即杀鸡狗,煮熟又祭,独取鸡两眼骨,上有孔裂,似人物形则吉,不足则凶。”各地的鸡卜形式有所不同,有以鸡嘴卜,有以鸡股骨卜,有以鸡肝卜,有以鸡蛋卜,根据其颜色,形态断定吉凶。
(二)鸟卜
古代西域的占卜方法。《隋书·经籍志》有《鸟情杂占》,敦煌石室遗书有《鸟古书》。占卜者以鸟的腹中有谷为吉,有沙石为凶。《隋书·西域传》记载,葱岭以南有女国,其俗流行鸟占,“祭毕,入山祝之,有一鸟如雌雉,来集掌上,破其腹而视之,有粟则年丰,沙石则有灾,谓之鸟卜。”
此外,在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流行鸟占,听鸟的声音,判断吉凶。
(三)牛蹄卜
古代东方夫余族人流行占卜方法。夫余人若有军事行动则杀牛祭天,以其蹄占吉凶,蹄解者为凶,合者为吉。或者以牛的骨头判断吉凶。《晋书》和《隋书》都载有此俗。
(四)樗蒲卜
樗蒲,又称五木。古人以掷五木观颜色判断吉凶。起初,它用于博戏决定输赢,《晋书·陶侃传》记载:“樗蒲者,牧猪奴戏耳。”樗蒲的作用类似于骰子。后来,北方少数民族以之占卜。
(五)金钱卜
金钱卜,又称金钱课、火珠林。以钱币的正、反面判断吉凶。《周易·启蒙翼》云:“以京易考之,世所传火珠林者,即其法也。以三钱掷之。”一般的方法是将钱币抛掷于地,根据奇偶得出卦形,据卦理解吉凶。此俗至清代仍然盛行,清人王士祯《灞桥寄内》云:“闺中若问金钱卜,秋雨秋风过灞桥。”
(六)求签
求签,又称签占,占卜方式之一。旧时,老百姓常以求签预测吉凶祸福。
至迟在宋代以前就有了求签迷信,宋释文莹《玉壶清话》记载:“卢多逊相生曹南,方幼,其父携就云阳道观小学,时与群儿诵书,废坛上有古签一筒,竟往抽取为戏。时多逊尚未识字,得一签归示其父。词曰:‘身出中书堂,须因天水白,登仙五十二,冬为蓬海客。’父见颇喜,以为吉签,留签于家。”
签是一种竹制卜具,贮于签筒,置于神案。签上有号码,另有相应的签诗纸片,根据号码可查得签诗。求签人先虔诚地向神述说俗卜之事,然后抽一根签,按签取签诗,据签诗说明吉凶。
签的内容有分类。按吉凶则有九等签: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按术数流派则有关帝签、观音签、华陀签、吕祖签。吕祖签又分为男科、妇科、幼科、目科等签。
民间最崇信的是关帝签,即关帝庙的神签。清代《都门竹枝词》云:“灵签第一推关庙,更去前门洞里求。”说的是北京正阳门月城内的关庙签有灵验。传闻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奕经主持浙江军务,为决定出兵日期,他到杭州西湖关帝庙求签,得“虎头人”语,便在虎年虎月虎日(即当年的壬寅正月戊日寅时)出兵,以为有“神示”,结果大败。
求签的关键在于解签,解签有很大的灵活性,吉凶全凭口说。如签诗云:“宛如仙鹤出樊笼,脱得樊笼路路通。南北东西无阴隔,任君直上九霄云。”又云:“万里风云来相会,拨开乌云见春光。行藏无须多忧虑,正好乘时吐芬芳。”这些诗的内容大同小异,“脱得樊笼”和“拨开乌云”同义,“上九霄”和“和芬芳”同义,求签者得此诗可以解释为“有艰辛,但将来有好运”,既是凶,又是吉。
求签是不能预测吉凶的,因为签诗与人所要预测的事情没有必然的联系。值得警觉的是,签诗宣扬宿命论,如“一得一失信由天,善致祯祥恶降愆。万事不须频着想,福人自有福人怜”。这是要人们受命运摆布。抽到上签的人总是满足于现状,抽到下签的悲观失望,甚至自杀。因此,求签不利于社会文明建设,受到人民政府取缔。
六 降神附体
降神,又称下神。通过巫术仪式使鬼神降临人间,驱邪避凶。《诗经·大雅·崧高》云:“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旧时,民间如有人生病,则请巫师作法,旋转跳跃,自称神灵降身,以神的口吻说话,预测吉凶。巫师编造说某人因何故得病,应当怎样才能治好疾病,通过这种方法诈骗钱财。
有时,平常人也会出现神降于体的幻觉,表现出疯疯癫癫的样子,这是由于巫师引诱的原因。巫师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通过语言和动作调动人们的神秘观念,使平常人跟着口念咒语,失去常态。
世界上本无鬼神,当然不会的鬼神附体,巫师作法降神,不过是骗人而已。
七 幻术魔术(1)
幻术是一种虚而不实,假而似真的方术。《列子·周穆王》:“穷数达变,因形移易者,谓之化,谓之幻。造物者其巧妙,其功深,固难穷难终;因形者其巧显,其功浅,故随起随灭。知幻化之不异生死也,始可与学幻矣。”
东汉时已流行幻术。《后汉书·陈禅传》:“永宁元年,西南夷掸国王诣阙献乐及幻人,能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明年元会,作之于庭,安帝及群臣共观,大奇之。”当时,陈禅上言反对设夷狄之技,尚书陈忠却认为“禅国越流沙,逾县度,万里贡献,非郑卫之声,佞人之比”。流沙在今西北,是古代中西交通的必经之地。禅国如果是在西北以远,为什么被称作西南夷?这个问题尚待今后进一步考证。
托名于汉代刘歆,东晋葛洪辑抄的《西京杂记》也记载了汉代幻术,《太平御览·方术部》引其文:“余所知有鞠道龙善为幻术,向余说占事,有东海人黄公少时为幻,能刺御虎,佩赤金为刀,以绛缯束发立兴云雾,坐成山河。及衰老气力羸惫、饮酒过度,不能复行其术。”又曰:“淮南王好方士,皆以术见,遂后画地为江河,摄土为山岳,嘘呼为寒暑,喷嗽为雨露,王亦卒与诸方士俱去。”
这种兴云吐雾的幻术,传闻汉人樊英也有一招,《后汉书·方术列传》记载:“尝有暴风从西方起,(樊)英谓学者曰:‘成都市火甚盛。’因含水西向漱之,乃令记者日时。客后有从蜀都来,云:是日大火,有黑云卒从东起,须臾大雨,火遂得灭。”这件事有偶然的巧合性,也可能是术士之间串通,也可能樊英有特异功能,存疑待考。
东汉孙奴善使一套割头术。《异苑》云:“上虞孙奴,多诸幻伎。元嘉初叛,建安中复出民间。治人头风,流血滂沱,嘘之便断,创又即敛。”这种幻术类似于现代的移头魔术。
晋代有位外来的方士身藏绝技,能断舌、吐火。《搜神记》卷二记载:“晋永嘉中有天竺胡人来渡江南,其人有数术。能断舌复续、吐火,所在人士聚观。将断时,先以舌吐示宾客。然后刀截,身流复地。乃取置器中,传以示人。视之,舌头半舌犹在。既而还,取含续之,坐有顷,坐人见舌则如故,不知其实断否。其续断,取绢布,与人各执一头,对剪,中断之。已而取两断合视,绢布还连续,无异故体。时人多疑以为幻,阴乃试之,真断绢也,其吐火,先有药在器中,取火一片,与黍糖合之,再三吹呼,已而张口,火满口中,因就热取为炊,则火也。又取书纸及绳缕之属投火中,众共视之,见其烧了尽,乃拨灰中,举而出之,故前物也。”烧纸事,近年在内地仍有其术,1991年有气功师在武汉当众烧人民币,顷刻又复原,复原的人民币与烧掉的人民币在号码上一样,观者瞠目结舌,信以为真。其实,这里面做了手脚,已有人揭露。
晋代郭璞擅长幻术,能使人视黄豆如小人。《晋书·郭璞传》记载:“(璞)爱主人婢,无由而得,乃取小豆三斗,绕主人宅散之,主人晨见赤衣人数千围其家,就视则灭,甚恶之。”
北魏时,西北以远的悦般国来献幻术。《魏书·西域传》记载悦般国“遣使朝献,并送幻人,称能割人喉脉令断,击人头令骨陷,皆血出数升或盈斗,以草药内其口中,令嚼咽之,须臾血止,养疮一月复常,又无痕瘢。世祖疑其虚,乃取死罪囚试之,皆验。云中国诸名山皆有此草,乃使人受其术而厚遇之。又言其国有大术者,蠕蠕来抄掠,术人能作霖雨狂风大雪及行潦,蠕蠕冻死漂亡者十二三”。这段材料说的前一个事例似有可信之处,用药草治疗外伤,一月复常,中医确有此奇效。
五代有术士能招鸟至。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术画》记载:“昔者孟蜀有一术士称善画。蜀主遂令于庭之东隅画野鹊一只,俄有众禽集而噪之。次令黄筌于庭之西隅画野鹊一只,则无有集禽之噪,蜀主以故问筌,对口‘臣所画者艺画也。彼所画者术画也。’”
中国古代的幻术还有许多,如穿着衣服在火中走;空竿变鱼;隔物透视;意念取物;不畏寒暑;米变金鱼;灯上现龙;烧纸现字;啐扇还原;耳边听字等。
这些幻术大多来自西北或西南的民族或国家,他们为了交结中原王朝的统治者,乃自称奇人,诈称有幻术,以便得到赏赐。据《太平御览·方术部》引《唐书》:显庆元年,唐高宗正在安福门楼宴饮,有胡人欲持刀自刺以为幻戏,高宗认为这种幻戏是惑弄百姓,不允,并下令不要大臣再进献幻人。
我们认为,幻术无一非虚,无一非假,它实际就是魔术。每一种幻术都需要精心策划,才能将虚作实,以假为真。如“口吐字画”,表演者喷水墙壁,就能现出字画。其原因在于事先以五倍子浸水,用这种药水作书画于墙壁,隐而不见,临表演时以皂荚水喷之,便能显出书画,如笔墨所书。
幻术是生活经验的总结,观察实践中的一些巧合现象,进行加工和编排。表演在众目昭彰之地,从容不迫,不露破绽,这是需要一定技艺的。
幻术有迷信色彩,宣扬神仙鬼怪作祟,这是应当批判的。但是,我们应当在批判的同时发掘幻术,从幻术中总结科学知识,利用幻术丰富文化生活,使幻术焕发新的生机。
七 幻术魔术(2)
明代在江湖上冒出许多魔术,诸如咒水自沸、移景法、剑斩鬼、咒枣烟起、咒自焦、烧香召雷神、钱入水即化、呼鹤自至。时人储泳在《祛疑说》揭露这些道术都是骗局。
储泳介绍叱剑析鬼术说:“幼时尝闻一道士有析鬼之法,每置剑空室中,以水喷之,叱其斩妖,对众封闭,来日启之,流血满地。数年后,旅寓中得亲见此道士,既久闻名,厚加礼遇,而求其法,始甚珍秘,久之许传,乃出示一草实,密以擦剑,含水大喷,经夕视之,水皆血色,一见释然,盖人之与鬼,阴阳一气耳,一气受形而为人,一气离形而为鬼。血因形而生,既不受形,何从有血,天下未有无形而有血者。”储泳还介绍了其他魔术:“余旧见咒水者不施药物,立使腾沸。始甚奇之,及得其说,乃以猪囊藏袖中,用手法助之耳。如移景之法,类多仿佛,惟一法如烈日中影,人无不见,视诸家移景之法特异。及得其说,乃隐象于镜,设灯于傍,灯镜交辉,传影于纸,此术近多施之摄召,良可笑也。”
还有咒枣起烟术,是藏药于枣,或藏镜于顶,感召太阳光,举枣就镜,久之而焦。这是利用光学原理。
还有钱化水,是用一种杂药投入水中,这是利用化学知识。
明末人方以智在《物理小识·神鬼方术类》认为储泳的揭露很有道理,他也列举江湖术数说:“卖丸者,烧香入金虾蟆口,人惊视之,故买其药。盖与木马自走,纸人自舞同法。一处用铁浆,一处用磁吸也。”
这些道术就是魔术,如果作为一种娱乐活动,未尝不可。但明代的术士以之宣传鬼神,谋人钱财,则使之堕落为迷信了。
八 隐身五遁
隐身术是一种使身体隐形不见的幻术。
隐身术之源可追溯到秦代,当时的方仙道追求人死而形销的境界。《史记·封禅书》记载:“宋毋忌、正伯乔、充尚、羡门高,最后皆燕人,为方仙道,形解销化,依于鬼神之事。”
汉代方士能够隐身。《后汉书·方术传》记载:“解奴辜、张貂者,亦不知是何郡国人也,皆能隐论,出入不由门户。奴辜能变易物形,以诳幻人。”当时有个儒师张楷,精通《尚书》、门徒常百人。他以雾气隐身,并将此幻术教给弟子。《后汉书·张楷传》记载:“(楷)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时关西人裴优亦能为三里雾,自以不如楷,从学之,楷避不肯见。桓帝即位,优遂行雾作贼,事觉被考,引楷言从学术,楷坐系廷尉诏狱,积二年,恒讽诵经籍,作《尚书注》,后以事无验,见原还家。”如果张楷果真有隐身术,料想他也不会坐二年大牢,正因为“以事无验”,所以桓帝就放了他。可见,张楷等人的隐身术是不可靠的。
晋代葛洪对隐身术笃信无疑。他在《抱朴子·遐览》介绍了一种以符药作法的隐身术:“其法用药符,乃能令人飞行上下,隐论元方,含笑即为妇人,蹙而即成老翁,踞地即为小儿,执杖即成林木,种物即生瓜果可食,画地为河,撮地成山,坐致行厨,兴云起火,无所不作也。”葛洪对神仙变化之术向来都十分推崇,但从未亲身体验和目睹,只是道听途说,殊不可信。
隐身术不过是神话故事,元伊世珍《琅环记》记载:“主父即胡服,夜恒独观天象。一夕见有神人自天而降,授主父以玄女隐身之术,九炼变骨之丹。”明朝文学家吴承恩在《西游记》编造了许多隐身的故事,上至观音,下至小妖,个个都可以变幻。
隐身术附会于五行学说,就有了凭借五种不同物质隐身遁形的五遁法。明人谢肇在《五杂俎·人部二》云:“汉时解奴辜、张貂皆能隐论,现入不由门户,此后世遁形之祖也。介象、左慈、于吉、孟钦、罗公远、张果之流,及《晋书》女巫章丹、陈琳等,术皆本此,谓为神仙,其实非也。其法有五,曰金遁、曰木遁、曰水遁、曰土遁,见其物则可隐。惟土遁最捷,盖无处无土也。”
土遁就是潜入地中。《太平广记》卷六一引《神仙传》云:“班孟者,或云女子也。能飞行经日,又能坐空虚中与人语。又能入地中,初去时没足至胸,渐入,但余冠帻,良久而尽没不见。”水遁就是逢雨、云、江、河、湖、海、井而隐于水中。金遁就是隐于金属中。木遁就是隐于林木中。火遁就是隐于火焰中。五遁之法是一种空想,作为文学,隐身术不失为绝妙的虚构,作为史实,隐身术是荒诞无稽之谈。
此外,还有一种壶中术,不知算是水遁还是金遁,还是土遁。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汝水》记载:“昔费长房为市吏,见王壶公悬壶于市,长房从之,因而自远,同入此壶,陷沦仙路。”现代魔术可以使人缩小钻进一个小匣,但人体缩小是有一定限度。人若缩入壶中,则中有一二寸,似不可能。
九 谶纬符命
谶纬是用诡秘的隐语作为吉凶预测的一门伪学。谶是神秘的预言,纬是对经的解释。
早在先秦就有谶纬之风,秦始皇时有术士散布“亡秦者胡也”、“祖龙死”,皆为神秘预测。
西汉末年,王莽为了篡位,借用谶纬作为依据,一时间到处是趋炎附势的谶纬。
东汉初年谶纬大盛。刘勰在《文心雕龙·正纬》说:“光武之世,笃信斯术。风化所靡。学者比肩,沛献集纬以通经,曹褒选谶以定礼乖道谬典,亦已甚矣。”光武帝以谶纬之学为内学,看得很神圣。
谶纬盛行的高峰是在东汉建初四年(79年)在白虎观召开的经学会议,把谶纬与儒经结合,建立了非宗教形式的神秘主义哲学体系,《白虎通义》是其代表作。
三国初年,曹丕、刘备、袁绍都曾利用谶纬作为称王称帝的依据。
南朝宋武帝刘裕也用谶纬作为天命符瑞,扮演了一场闹剧。
一般说来,统治者在登台之前都乐意用谶纬符瑞美化统治,一旦上台,就制止他人利用谶纬散布舆论。南北朝后的历代君主感到谶纬是不安定的社会因素,严加制止。
二十四史中,《宋书》首创《符瑞志》。对于《符瑞志》,刘知几在《史通·书事》大加指责:“凡祥瑞之出,非关理乱,盖主上所惑,臣下相欺,故德弥少而祥弥多,政愈劣而瑞愈盛。是以桓灵受祉,比文景为丰;刘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