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方士的历史-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十四史中,《宋书》首创《符瑞志》。对于《符瑞志》,刘知几在《史通·书事》大加指责:“凡祥瑞之出,非关理乱,盖主上所惑,臣下相欺,故德弥少而祥弥多,政愈劣而瑞愈盛。是以桓灵受祉,比文景为丰;刘石应符,比曹马而益倍。而史官征其谬说,录彼邪言,真伪莫分,是非无别,其烦一也。”
十 相术(1)
相术是传统文化的一种方术,是古代的朴素的人体信息学。
相术的方法是由表及里,由局部到全体,由微知著。
相术的目的是分析现状,发现问题,预测未来,趋吉避凶,顺应自然。
相术与科学不发达有关。为什么人有富贵贫贱之分、为什么人有长寿早夭之别?这与形体有没有关系?先哲试图探索潜在的因果秘密、搞清人体与吉凶的关联。科学不发达,一时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迷信就乘机而入。
相术认为命运决定相貌,富贵贫贱是先天所定。形而上学的宿命论是相术的根本思想。相人术是医术的演变。
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是望闻问切四诊。望诊就是中医相术,它通过视觉观察,推测患者的疾病。望诊主要是望精神状态、肤色、舌、指纹、大小便等。
望诊有一定科学性。因为人体内部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有生物全息现象。局部与整体是相联系而不可分割的。局部可以反映整体,整体通过局部反映。表证源于里证。里证通过表证表现。只要我们通过辩证分析,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就能正确判断病情。
江湖术士借用中医的合理性,以“望诊”之名,行迷信之实,把观察身体好坏推演到预测前途吉凶,把唯物论变为唯心论,把科学变为谬误。相术是术士的“杰作”,也是中医望诊术被歪曲的悲剧。
相术按八卦把手掌分为八个方位,认为纹路散乱、颜色苍白、皮质粗硬、筋浮肉陷,都是病灶。乾位属金,表现心理及呼吸系统。坤位属土,表现肠胃泌尿、生殖系统。震位属木,表现神经系统或生殖机能。巽位属木,表现肝胆功能。离位属火,表现心脏功能。兑位属金,表现呼吸系统。坎位属水,表现泌尿生殖功能。艮位属土,表现脾胃。明堂属火,表现心脏。
相术家还以五行配天干和五方,说:
眉是南方丙丁家,切宜竦秀有英华。
眼为甲乙属东方,黑白分明势要长。
鼻为庚辛属西方,切要隆高贵印堂。
口为戊己土中央,唇如丹朱势要长。
耳为壬癸北方中,轮廓相朝白又红。
相术家称两颧、额、下颏、鼻子为五岳。张行简《人伦大统赋》上:“五岳必要穹与隆。”薛延年注:“五岳者,额为南岳衡山,鼻为中岳嵩山,颏为北岳恒山,左颧为东岳泰山,右颧为西岳华山。五岳俱要丰隆有峻极之势。”
相术注意到人与环境的关系。《照胆经·论风土刻应》云:“山川粗秀,百里不同,此人生形性所以有厚薄重轻清浊之异也。故闽山清耸,人俗于骨;浙水平而土薄,人俗于清;胡土重厚人俗于鼻;淮水泛,人俗于重;若宋人俗于口,蜀人俗于眼,鲁人俗于轩昂,江西人俗于色,如此类者,皆风土之民故也。”这就是说,看相要考虑风土的影响,人们形相的厚薄、轻重、清浊都与生活的地域有关。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相貌不能确定人的好坏。《鬼谷子相辨微芒》:“以貌观人,失之子羽;以言观人,失之宰予。宣尼犹言,矧庸术乎?……执形而论相,管中窥豹也。不离形不拘法,视于无形,听于无声,其相之善者也。”这就是说,相术以偏代全,不可能对观察对象作全面了解和评价。
相术有严重的弊端:
相士自称“小神仙”,以自己作为神与人之间的媒介,宣扬天命论,认为人的一生早有定数,贫富、贵贱、夭寿是无法改变的。天支配人,人要绝对服从命运。
相术为剥削阶段级统治服务,宣扬男尊女卑、君臣父子等级有序,要人们服从封建伦理教化。
相术的理论不科学,内容复杂,牵强附会。相术的推断缺乏事实和科学依据,宣扬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以偶然性代替必然性,以特殊性代替普遍性。危言耸听,混淆是非。
相术的实践过程是欺诈过程。相士以相术作为谋生糊口的生计,以牟取金钱财物为目的。相士的文化素养很低,品质恶劣,为人狡猾。相士善于察言观色,随机应变,以不变应万变,以模棱两可的语言、恐吓的语言对付愚昧的对象。被看相的人受人愚弄而不知辱,花了钱却以为荣。
相术理论本身很矛盾。相师们同去相一个人,有的相师说其人大贵,有的相师说其人贫贱。有的人脸相好,有的人手相好,相人的不同部位,得出的结论就不同。明张翰《松窗梦语》卷六记载:“李东崖 未遇时,偶步市中,一人从旁视之,因前曰:‘吾观君背,贵不可言,及观君面,不过状元、卿贰而已。’遂辞去。”面部和背部显示的征兆不一样,其人到底应以哪一个部位为主?全凭相师胡诌而已。
以八字眉为例。双眉向下,呈“八”字形,相术家认为是无福之相。《月波没中记》下:“两眉如八字,男客亡,女不正。”可是,圣贤也有八字眉,《抱朴子·祛惑》:“世云尧眉八采,不然也。直两眉头甚竖,如八字耳。”尧的眉毛如“八”字,却是天下最推崇的圣贤。八字眉是贵是贱呢?相术师难以回答。总不能说圣人长八字眉就好,穷人长八字眉就不好吧?
口大好不好。《相书杂要》说:“口大容拳,赤如朱丹,贵且寿。”王充《论衡·骨相》说:“皋陶马口。”皋陶有马口,他是大禹时掌刑狱的贤臣,可是,《相口篇》说:“口如马口,妒害贫丑。”
十 相术(2)
法令纹好不好,法令纹是鼻左右两侧至口旁的纹路,又称蛇、寿带、纵理。有的相师认为法令纹主凶,梁武帝有此纹,后来侯景逼台城,梁武帝饿死。周亚夫、邓通都是因为有法令纹而饿死。有的相师认为法令纹主长寿,纹理深则敦重严肃。主富贵,故称“金缕。”法令纹与人的贵贱有什么必然关系?依据的是什么?相术师从来没有解释清楚。
相术家所举的例子都经不起推敲,他们说尧八眉、舜双瞳、禹三漏、孔子反宇,这些圣贤果真是如此怪像吗?有谁看过?《白虎通·圣人》引《礼》云:“禹耳三漏,是谓大通,兴利除害,江河疏决。”禹曾经疏通过江河,相术就狂测禹是三孔耳。孔者,主疏通也。
相术家说有反心的人是由反骨所决定。《太平御览》卷七三引《三国典略》:“齐高归彦尝令皇甫玉相己,玉曰:‘公位极人臣,心可反。’归彦曰:‘我为何须反?’玉曰:‘公有反骨。’”反骨是什么样子?反骨为什么决定反心?“反”是好是坏?历代的开国皇帝都是前朝的反臣,历代的作乱者、起义者都有反骨吗?相术家从来都是含糊其辞,不敢正视这个问题,其实,天下哪有反骨,全是人为编造!
十一 望气术
“气”是一个争论不休的神秘概念。
方士以气推演于社会,则有气运、气数之说。气就是命运。宋程颐《程氏遗书·伊川先生语四》记载:“问,‘上古人多寿,后世不及古,何也?莫是气否?’曰:‘气便是命也。’”
“气运”一词,见之于《世说新语·伤逝》,其文:“戴公(逵)则林法师(支遁)墓曰:‘德音未远,而拱木已积,翼神理归归,不与气运俱尽矣。’”“气数”一词常用于说明社会。某个朝代进入衰落时期,史家就认为气数已尽,天意如此,这是一种唯心论历史观。
民俗以生气和死气说明万事万物:称血气方刚、志气高昂的人为有生气;称精神颓废、情绪低落的人为死气沉沉;称草木茂盛、水土肥美之地为有生气;称光山秃岭、草木枯萎之地为死气;称和煦的春风为生气;称寒冷的北风为死气。这样一些概念是正确的,无可非议。
历代的术数家给“生气死气”附会了迷信的色彩,以唯心的观点说明气与人的关系,这是应当批判的。以风水术为例:
丧葬看阴宅风水,就是选择有生气之地。郭璞在《葬经》中试图解释葬者与生气的关系:“葬者,乘生气也。夫阴阳之气,噫而为风,升而为云,降而为雨,行平地中而为生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盖生者,气之聚凝,结者成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内骨,以荫所生之道也。经云: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木华于春,栗芽于室。气行平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势;其聚也,因势之止。丘陇之骨,风阜之支,气之所随。”人死之后,无知无觉,哪里还能感受到什么生气、死气?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的物理现象论证人死后可以感应至地气,这完全是荒谬的类比,绝不可能得出科学的结论。
风水先生相阳宅,也讲究生气和死气。《黄帝宅经》云:“每年有十二月,每月有生气死气之位……正月生气在子癸,死气在午丁;二月生气在丑艮,死气在未坤;三月生气在寅甲,死气在申庚;四月生气在卯乙,死气在酉辛;五月生气在辰巽,死气在戌乾;六月生气在巳丙,死气在亥壬;七月生气在午丁,死气在子癸;八月生气在未坤,死气在丑艮;九月生气在申庚,死气寅甲;十月生气在酉辛,死气在卯乙,十一月生气在戌乾,死气在辰巽;十二月生气在亥壬,死气在巳丙。”这就是说,时间不同,则生气和死气的方位就不同。至于什么是生气?什么是死气、为什么生气和死气的方位会发生变化?这些问题,迷信的观点都没有解释,也解释不清楚。
相人术的内容之一是相气,认为气是形相的根本,决定性情和福寿。气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禀承天地阴阳五得之气,与生俱来;二是后天的调摄修养;三是外界环境的熏陶。气表现在精神状态、骨骼结构、声音素质、面部色泽中。气有清浊、强弱、顺逆、厚薄、沉浮、缓急、舒结、静躁之别。《冰鉴·气色》云:“人以气为主,于内为精神,于外为气色。有终身之气色:少淡、长明、壮艳、老素是也。有一年之气色:春青、夏绿、秋黄、冬白是也。有一月之气色:朔后森发,望后隐跃是也。有一日之气色:早青、昼满、晚停、暮静是也。”
十二 养生术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怎样才能健身延年?先民在探讨这个问题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和方法,这就是养生术。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其书有《养生主》篇,有文云:“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养生的内容很广泛,主要包括:
养内:调养内脏。
养外:保护肌肤。
养心:颐养心神。
养气:保存元气。
养生术以人为中心,认为人是自然界最可宝贵的。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云:“天地之性,惟人为贵,人之可贵,莫贵于生。”这样一种人本思想是正确的。
养生术主张遵循自然法则,即道法自然。《庄子·养生主》云:“人之养生亦当如是,游于空虚之境,顺于自然之理。”
养生术强调主观能动性,生命的长短不仅取决于自然,还取决于调养得法。曹操有诗云:“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养生术就是颐养之术,有起居之道、饮食之道、房中之道、精神之道、医药之道、为人之道。
保健功是二千多年来养生经验的总结,从葛洪、陶弘景、苏轼、陈抟,到明清的高濂、曹庭栋都很提倡这套功法。他们的功法大同小异,不外乎从上到下依次活动身体。我总结归纳为以下方式:
擦发。发宜常梳常擦。发为血之余,擦发可使头发变黑,精神爽朗。
擦面。擦面可以活动血脉,保护皮肤。先将手搓热,用双手后面轻轻擦抚。俗称“修天庭”。《杂病源流犀烛·面部病源流》云:“热摩手心,频拭额上,谓之修天庭。连发际,二三七遍,面上自然光泽,所谓手宜在面是也。”《理论骈文》亦云:“面属阳明胃,晨起擦面,非徒为光泽也,和气血而升阳益胃也。”
护目。护目有两种方式,一是上下左右转动眼球,使眼部神经得到锻炼,并可以加强血液循环。二是熨目。搓热两手,熨摩双眼,有去翳、活血、祛风的功效,也可以防止近视和青光。
擦鼻。按摩鼻梁和鼻翼,或用左右手的大拇指指背上下摩擦鼻翼,可以治鼻炎、驱风寒。《理论骈文》:“以中指于鼻梁及鼻翼两边揩二十遍,令表里俱热,所谓灌溉中州,以润于肺也。”中州即鼻梁,因其在面部之中。
擦耳。双手按压和擦抚双耳,一上一下。《登真隐诀》卷中:“耳欲得数按抑其左右,亦令人聪彻,所谓营治城廓也。”耳为面部边缘,故称城廓。擦耳可以活血醒脑,以防聋聩,以补肾气。
鸣天鼓。双手心捂耳,用中指和食指弹颈椎,有声如鼓,可以治耳鸣和头晕。
搭鹊桥。舌尖翘起顶触上腭,使任督二脉接通,加强气的循环。
赤龙之耕。又称赤龙搅海,以舌为赤龙,在口腔内上下左右搅动。可以健舌生津。
叩齿。叩击上下牙齿。先叩后齿,再叩前牙,各三十六下。龚居中《红炉点雪》:“齿之有疾,乃脾胃之心熏蒸。每日清晨,或不拘时,叩齿三十六遍,则气自固,虫蛀不生,风邪清散。”叩左齿为打天钟。叩右齿为击天磬。叩齿可减少牙疾,集神生精。
吞液。吞服口中唾液。《养性延命录》主张七漱玉泉:“饮玉泉者,令人延年,除百病。玉泉者,口中唾也。鸡鸣、平旦、食时、日中、晡时、黄昏、夜半,一日一夕,凡七漱玉泉饮之,每饮则满口咽之,延年。”《病源喉论》:“引肾者,引水来咽喉,润上部,去消温枯槁病。”吞液可以加强胃功能,治疗咽喉、食道疾病,古代养生家非常推崇这种方法。
摇天柱。以双手的四指握住大拇指,然后摇动脑袋,前后左右各数下,可使颈椎无疾。
击肩。用双手交互拍打左右肩,可防止肩周炎,增加气机流通。
揉腹。双手搓热,由上下按摩腹部,也可以从左向右,从右向左旋转,有利于消化,减少肠胃疾病,使大小便畅通。
捶背。由上而下捶打脊椎两侧,可以减速少腰疾,特别是用手背轻拍命门,可以健肾。
兜阴。男子以手掌按摩阴囊,可加强性功能。
提肛。轻轻收腹提肛,可以帮助消化,治疗痔疮,还可以使精气顺利通过尾闾关沿督脉上行,强身健体。古代养生家很推崇此法。
擦涌泉。以手掌擦脚心涌泉穴,可以驱风去湿,交通心肾,安神健脑。
这套方法简单实用,只要坚持锻炼,必有效果。这比求签算命以驱病,要科学得多。
十三 外丹内丹(1)
(一)外丹
炼丹术是传统文化的方术之一。它分为外丹和内丹。外丹是在炉鼎中炼矿物,制金丹、服之以求长生。内丹是以人体为炉鼎,炼精、气、神,以求长生。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人能不死,能成仙。
之所以称为丹,是因为炼外丹的基本原料是丹砂,炼出的是丹药。人们就称之为金丹术、仙丹术。金丹的“金”,意为珍贵和金银。
战国时,齐人好怪迂,秦人信神仙,楚越多巫鬼。有方士向荆王献不死之药,还有方士教燕王不死之道。燕王派人去学,学未成而方士已死。燕王大怒,诛杀了去学的人,认为这个人应该早点去学。殊不知,教人不死的方士自己都难免一死,天下又哪有不死之道?可见当时的昏君对神仙迷信有多深!
齐威王、齐宣王、秦始皇、汉武帝都曾耗尽国力派人到海外去寻仙药。民间盛传海有方丈、瀛州、蓬莱三神山,山上有神仙和仙药。秦始皇派燕人卢生寻访仙人羡门、高誓,又派徐福等入海求不死之药,都是“泥牛入海无消息”。然而,其风却愈演愈烈,西汉桓宽在《盐铁论》说:“当此之时,燕齐之士释锄耒,争言神仙方士,于是趣咸阳者以千数,言仙人食金饮珠,然后寿与天地相保。”《汉书·郊祀志》记载:“汉兴,新垣平,齐人少翁、公孙卿,栾大等,皆以仙人、黄冶、祭祠、事鬼、使物,入海、求神、采药贵幸,赏赐累千金。”
这样盛行的神仙观念,为炼丹术提供了思想基础。找不到仙药,就另辟蹊径,自己炼丹。后来的术师常说:“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亿万年。”葛洪在《抱朴子·仙药》也说“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也。”又说:“仙药之上者丹砂,次则黄金,次则白银,次则诸芝,次则五玉,次则云母,次则明珠,次则雄黄,次则太乙禹余粮,次则石中黄子。”
炼丹(外丹)术孕育于先秦,发生于秦汉,成熟和传播于魏晋南北朝,泛滥于唐,衰微于宋以后。
古代,炼丹者多是方士、道士、真人,称为丹灶家、炼师、丹侣。《唐六典》卷四:“其(道士)德高思清者,谓之炼师。”
炼丹家很推崇传说中的制陶仙人宁封子。晋朝干宝在《搜神记》卷一记载“宁封子,黄帝时人也。世传为黄帝陶正,有异人过之,为其掌火,能出五色烟。久则以教封人,封子积火自烧,而随烟气上下,视其灰烬,犹有其骨,时人共葬之宁北山中,故谓宁封子。”此外,《史记》和《列仙传》都有记载,内容大同小异。
炼丹家又将丹术托名于务成子。《吕氏春秋》记载务成子是尧师。传闻他在唐尧时降于姑射山,传授玄德经,又以巴沙汞、硫黄水制成丹药。《抱朴子·丹法》还专门记载了务成子丹法,服之可不死。
炼丹家还推崇安期生。我们知道。炼丹家别称丹鼎派。丹鼎派的前身是饵药派。饵药派是神仙家三派之一,另两派是房中派和行气派。饵药派的代表人物是安期生。传闻中的安期生是琅琊阜乡(今山东诸城)人,在东海一带卖药,他吃天然草木果实,“食枣大如瓜”。秦始皇仰慕他,请他进宫,赏赐金帛数万,但安期生散财于乡人,仙游到蓬莱山去了,秦始皇就在阜乡亭为安期生立祠纪念。《汉书·蒯通传》记载,蒯通与安期生为友,两人向项羽进策,未被采纳,远遁。郭璞在《游仙诗》说“发期炼五石”。《抱朴子》说安期生靠修炼和服食金浆玉液而长生,活了一千多年。
此外,炼丹家还推崇老子、彭祖,高远其所从来。
炼丹术这所以衰亡,其原因在于:
它没有向科学发展,也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也不是为社会经济服务。它堕落成为统治者谋求长生迷信数术,谋财害命,危害社会,人们逐渐看穿了这是一个骗局。
它的难度很大,要有幽秘的地点、漫长的时间、复杂的工艺、稀罕的原料、繁杂的器皿,人民大众不可能参与,也不愿参与。吃不饱的劳动群众怎么会想到去成仙?凡是缺乏群众基础的事情,都很难持久。
(二)气功与内丹
1。儒家气功
儒家气功的特点以人与社会为核心,以礼制心,注重内心修养和社会实践。
儒家气功的基本方法是由祖师爷孔子归纳出来的。《庄子·人世间》记载孔子解释“心斋”:“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庄子·大宗师》又记载孔子解释“坐忘”:“堕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孟子主张养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四书”之一的《大学》论“静”云:“知之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宋代大儒对气功给予充分肯定,并付诸实践,并有所论述:
欧阳修在《删正黄庭经》指出:“其术虽本于贪生,及其至也,尚或可以全形而却疾。”
陆游有诗描绘静坐:心如潭水静无风,一坐数千息。
苏轼自有一套养生理论,他在《上张安道养生诀论》介绍了他常用的气功方法:“每夜于子午后,披衣起,面东南盘足,叩齿三十六通,握固,闭息,内视五脏:肺白、肝青、脾黄、心赤、肾黑。次想心为炎火,光明洞澈,下入丹田中,待腹满气极,即徐出气,出人均调,即以舌接唇齿内外。漱炼精津液,未得咽。复前法闭息,内视,纳气丹田,调息漱津,皆依前法,如此者三。津液满口,即低头咽下,以气送人丹田。须用意精猛,令津与气,谷谷然有声,经入丹田。又依前法为之,凡久闭息,三咽津而止。然后以左右手,热摩两脚心及脐下腰脊间,皆令热彻,次以两手摩熨眼、面、耳、项、背、皆令极热。仍按鼻梁左右五七下,梳头百余梳,而卧,熟寝至明。”
十三 外丹内丹(2)
不仅文学家,还有哲学家也偏好气功。
周敦颐是理学开创者,修行方面主静。他在《通书·圣学》指出“静处则明,明则通”。
朱熹认为入静要配合行气。他在《调息箴》谈其体会:“鼻端有白,我其观之;随时随处,容与猗猗。静极而嘘,如春沼鱼;动极而翁,如百虫蛰。氤氲开合,其妙无穷。”这段文表述了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