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士子风流-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富贵,阖族跟着水涨船高。在东方这个以宗族为纽带的社会,一个人从某种意义来说并非只是一个个体,而是族群中的一个份子,族群将族中的人扭在一起,密不可分。当你孱弱的时候,宗族就是你的后台。在乡下,往往是一人滋事,全族提着家伙出头,若是谁家女儿嫁出去受了欺负,亦是阖族出马,一起讨还公道。于是,当你富贵之时,想要翻脸不认人,怕是没有这般的容易。犹如这大明朝的清官,想要聚贤不避亲,想要两袖清风且以任何事都能做到公事公办,怕都比登天还难。首先,你要做到无情无义,你的亲族,你的故旧,那些曾经与他休戚与共的人寻上门时,你能将他们拒之门外,你的老父、兄弟手足、甚至是自己的子女,你都必须对他们做到冷酷无情,你必须忍受所有亲族的指摘,想要成为清官,最首要的就是成为整个宗族的罪人。
徐谦想到这里,不由微微一叹,这种社会关系谈不上好,但也绝不能说不好,就比如现在,徐谦被感动了,他透过车帘子,身体固然是在这温软舒适的车厢里,可是眼前所见的却是暴风骤雨,和这电闪雷鸣之下一个个淋成了落汤鸡的身影,他们没有抱怨,只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冰凉的雨水和瑟瑟的冷风透过衣服的缝隙透入身体,甚至时不时会打个激灵,却也没有阻止他们的热诚。
看到这一幕,徐谦只有一个念头:“鸡犬升天又如何?大恩大德定要报答。与其被千夫所指,也绝不能让他们寒心,就算是错,就算是罪人,那就不妨错下去,做罪人也罢,这世上的罪人已经太多,并不缺我徐谦一个。”
叹了口气,放下帘子,徐谦靠在车里,脑袋一片空明,或许有许多人在这个前往殿试的道路上也曾和他想过同样的问题……
到了午门,已有不少考生在等候了,可是此时并没有太监来宣旨,所以有不少老实的考生只得穿着蓑衣冒雨在外头候着,徐谦掀开帘子想要下车,徐昌却是拦住他,眯着眼打量了片刻,道:“你就到车里等,等宫里来领人了再进去。”
徐谦想想也是,那些考生毕竟是初次到这紫禁城,不敢坐在车轿里是怕亵渎了神圣的宫城,可是自己这样的老油条和他们厮混一起没有前途,反正宫里也没说不准在午门外坐车,难道非要去淋成个落汤鸡才显得庄重赤诚?
于是便在车里等待了片刻,终于有太监冒雨匆匆而来,到了门洞,手拿敕命,高呼道:“请今科贡生入太和殿,今日大雨如注,陛下不忍贡生冒雨入宫,准贡生宫中坐车轿而行。”
这些贡生早就淋成了落汤鸡,听闻旨意,顿时满是感激,纷纷道:“陛下圣明。”接着一个个坐回自己车轿去了。
徐谦心里却是想笑,圣明谈不上,不过是一个笼络人心的小手段而已,表示一下天子的爱才之心,你们倒是一个个感激得热泪盈眶了,你们若当真晓得当今皇上是什么人,怕这圣明二字未必敢说出口。
此时徐谦的马车已经率先进了门洞,只是这车夫却不得入宫,里头自有太监接了他的差事,赶着徐谦的马车往太和殿去。
雨幕中的紫禁城一尘不染,空中的薄雾升腾在半空,隐约可见那泛着红光的琉璃瓦和剔透的汉白砖,使徐谦宛如置身在仙境,只是这样的仙景,他却没有太多兴致去欣赏,这里毕竟来得太多,第一次来的时候着实震撼了一把,可是来得多了,就麻木了。
马车到了太和殿外头,这太和殿外有三十二石阶,通过石阶才可进入正殿,因此必须步行,徐谦看了看外头的倾盆大雨,心里苦笑,看来这淋雨还是免不了了,他不由笑着对赶车的太监道:“公公,能否借把伞来,学生这可是新衣,淋湿了怪可惜。”
这公公脸上古板,显然不想和徐谦套什么近乎,没好气地道;“圣旨里并没有说宫中可以打伞。”
宫中打伞是有忌讳的,就是寻常太监遇到下雨也必须冒雨前行,因为这伞和华盖相似,头顶华盖,莫非你想造反不成?
不过公公虽然冷言冷语的回答了徐谦,可是他回过头看了徐谦一眼之后却是呆了一下,显然认出了徐谦,那脸上的刻薄顿时消失不见,立即凑上来,笑嘻嘻地道:“原来是徐会元,奴婢真该死,有眼不识泰山,竟是差点冲撞了你老人家。”
徐谦左右张望,心里说,这里除了我之外,莫非还有个老人家不成?自己年纪轻轻怎么就成了老人家?他要是知道,在这里,三十来岁的黄锦已经成了许多人的老祖宗,多半心里就平衡了。
这公公有些为难了,让徐谦撑伞嘛,似乎不妥。可是这徐谦和宫里的关系很深,和陛下的关系自不必说,便是和黄公公那也还算热乎,若是这时候这姓徐的跑去说一两句坏话,他这样身份的太监随手就可以被人拍死。
犹豫了一下,这太监立即脱下了自己的外套,咬牙道:“徐会元,外头这么大的雨,你老人家今日又要殿试,切莫着凉了,宫里的规矩是不准打伞的,奴婢这件外套便借给徐会元挡雨吧,徐会元不必客气。”
其实徐谦还真是一点都不客气,居然理直气壮地接了他的外衫,看了这只穿着一件内衣在风雨中冷得瑟瑟发抖的太监,心里只是感叹:“果然是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若是这太监不畏自己,怕是这一次就是被冷眼相看,那也得淋成落汤鸡了。”
他双手举高外衫,遮着自己的脑袋连忙朝殿中冲去。
却说这时候,后头来的贡生们看到外头的大雨,再看撑着衣衫冲向殿的徐谦,便也忍不住问赶车的太监:“外面下雨,能否借公公衣衫一用?”
可气的是,这些太监却是火冒三丈,噢,你们是人,咱家就不是人?你们不就是贡生吗,有什么了不起?中了进士,那也不过七八品的小官儿,在宫廷里屁都不是一个,咱家割了卵子进宫来,就是给你们提鞋、脱衣衫给你们当伞用的?真是岂有此理!
太监们一个个黑着个脸,朝这些不懂人情世故的家伙们回以冷笑,随即便是冷嘲热讽:“这儿可不是外头,借衣衫?衣衫能借吗?你借得起吗?”
贡士们觉得自己受了侮辱,自然听得出这些太监的嘲讽,便忍不住捶胸跌足道:“方才那人不是借了衣衫去遮雨?他可以,为何学生不可以?”
太监们的标准答案只有一个:“人家叫徐谦,你叫徐谦吗?”
徐谦……
于是乎,这些同年们还没有相互认识,大家对徐谦的认识就深刻了不少。
既然如此,吵闹也是无用,大家只得继续冒雨,一个个如断线风筝一样狼狈的朝太和殿冲去。
太和殿里,八个阅卷官早已等候多时,此时天子还未出现,读卷官们各自站在案牍之后,而这殿里也已经摆放了百来个案牍,上头都有笔墨纸砚,又有沏好的茶水,周遭有数十个太监屏息而立,徐谦进来的时候,身上的衣衫并没有浸湿多少,只是衣袖沾了些水,他随手便将那太监的外衫丢到一边,当先上前,给诸位读卷官行礼道:“学生徐谦,见过诸位大人。”
八个读卷官的脸上带着几分严肃和冷淡地点了点头,就算是承了他的礼,也并不和他打话,倒是边上有个太监朗声道:“贡生徐谦,赐甲排一号坐。”
殿试的规矩,徐谦早先就打听得差不多,这些读卷官这般冷着脸对他,倒不是因为和他有仇,只是故意显现出读卷官的威严而已,他也没说什么,眼睛瞥了其中的桂湘一眼,便乖乖地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等到其他贡生纷纷到了,这些人就狼狈得多了,身上的雨水用手一拧都能拧出一盆水来,一个个冷得瑟瑟作抖,看了一身干爽的徐谦,心里很是嫉恨。
大家一个个给阅卷官们行礼,阅卷官们皱眉,这时代毕竟没有气象预报,也没有想到今日会有大雨,如今考生们都淋成这个样子,怕是不宜考试,便有阅卷官站起来,请了个太监过来低声交谈,这太监会意,急忙去了,过不多时,那太监去而复返,朗声道:“请诸位考生到偏殿去换一身干爽的衣衫吧。”
众人如蒙大赦,倒是令幸灾乐祸的徐谦有点儿失望,心里不免腹诽:“原来还能换衣衫,真是可惜,若是让他们这样考试,那才有趣。”
第二百九十一章:有了官做,还要脸做什么
贡生们换了衣衫,听着殿外的雨声,各自落座。
八个读卷官并没有领头,按理来说,他们都是皇帝的读卷官,这领头的该是天子,只是按照规矩之间也需论资排辈,谁的资历高,自然就来主持初审的事。
按理说,八个读卷官有两个人品级差不多,一个是礼部侍郎,一个是翰林学士,这礼部侍郎品级高,翰林院固然是清贵,不过学士也不过是正五品,只是在大明朝,资历可不是这么算的,翰林院的学士掌握翰林院,负责草拟诏书,颁布旨意,等于是天子的秘书处,里头的官员大多显贵无比,是内阁学士的储备,半只脚踏在内阁里。
从实际来说,翰林学士桂湘的前途比这位礼部侍郎刘希要远大得多,只是另一方面,刘希是成化二十二的进士,而桂湘却是弘治八年,如此算来,刘希自然比桂湘的资历还是高一些。
刘希咳嗽一声,眼睛先看了桂湘,随即又看了徐谦一眼,心底里却是透亮,桂湘和徐谦连着亲,这个时候桂湘也不便出面,至于这个徐谦,刘希看着并不喜欢,杨廷和是一个因素,另一方面对徐谦这个人本身就不太喜欢,觉得不够庄重,每日和天子勾勾搭搭,这是妥妥的奸贼节奏,于是他也当仁不让,道:“诸生会试高中,可喜可贺,今日殿试,老夫不免要多赘言几句,先说一下考试的章程了。”
其实殿试相对其他考试算是最宽松的,规矩少,也没有兵丁搜查,全然不见紧张的气氛,倒像是读书人在一起聚会,或是国子监的明伦堂里听讲。
刘希开始讲了一些规矩,后来连自己都觉得腻味,随即微微一笑,道:“话不多说,当即开考吧,诸生准备笔墨。”
坐在案牍后的贡生们纷纷到笔筒里去取笔,本想磨墨,却发现这墨早已是磨好了的,于是提笔铺开纸来,一个个随时要下笔的样子。
其实这也就是装装样子,就算是出了题,一般人也没这么快下笔,大家无非就是表现出一点蓄意待发的势态,好让读卷官们增添几分好印象而已。
过不多时,便有太监取来一份圣旨,展开来念道:“殿试题曰:安国制倭之道,又曰:朕登极不过二年,江南一地,倭患频仍,愈演愈烈,倭贼视中国国中无人,日夜袭扰各镇,沿海士民深受其害……”
策论题的题目往往在五百字到一千字之间,不过字数再多,那也是空话套话,最重要还是哪一句安国制倭之道,这才是正主儿,也就是说,这场策论的中心题目就是让考生们写出一篇剿倭的策论出来。
贡生们听了题,有人眉头一动,露出喜色,有人却是一脸苦瓜相,竟是不知如何动笔。
倭寇之患最严重的就是浙江和福建一带,所以那里的考生时不时都能听到一些倭寇的消息,再加上民间对于倭人深痛恶绝,那些吃了没事做的人免不了要大放厥词,琢磨一下制倭的方略,虽然是闲得蛋疼,可是这东西毕竟能启发思考,许多浙江、福建的考生怕都有过不少平倭的想法。
可是对于其他的贡生,他们或许略有耳闻倭寇,可是没有切肤之痛,谁吃饱了撑着琢磨这个?而且这一次大家都在猜题,以为这一次朝廷考的不是辽东方略就是治水或者是流民,结果居然出了这么一个偏题,这不是要命吗?
只是人家出了题,你总不能不考,天子是不会和你讲道理的,还是老实扯淡吧。
徐谦听了这个题目,心里顿时大喜,他琢磨一下,随即动笔,这一考就是半个时辰,半个时辰之后就有人交卷了,率先交卷的也是个浙江考生,徐谦听过他的口音,却不认识此人是谁,只晓得此人年纪已有四旬,像个教书先生,只是他这样的年纪率先交卷,未免显得有些草率。
不过深谙殿试规矩的人却是晓得,殿试里头率先交卷却是占了优势的,这浙江来的老教书先生显然早有人点拨,这一次是有备而来,因为大多读卷官对于第一份试卷都会有一种宽容的心理,往往都会与考生说几句话,若是考生答得好,印象分更是不低。
这教书先生将试卷交上去,随即这些慵懒的读卷官们精神一振,一个个将试卷传阅过去,若是觉得这份试卷尚可,则画一个圈,若是觉得不好,则直接打个叉,八个阅卷官,至少要有六人打了个圈,才勉强能通过这第一关的遴选。
读卷官们一一看着文章,当即给了答案,这教书先生站在一边看,面露喜色,显然他的试卷受了不少人的认同。
待所有考官都拟定成绩之后,刘希微微一笑,对这教书先生道:“你来回话。”
教书先生连忙上前行弟子礼,正色道:“学生姚淶,见过大人。”
刘希颌首点头,随即道:“你的文章倒是不错,你是浙江人,想来深知倭人之患,你在文章中说杀倭不如诛倭之心,这句话是你自己感悟的吗?”
姚淶正色道:“学生是慈溪人,久闻倭患之害,这倭寇尽都是漂洋过海而来,穷凶恶极,可是学生想来,这些倭寇固然可恶,可毕竟也是人,所谓出华夏者为夷,入华夏则为汉,汉夷之分,在乎于礼,因此要治倭,朝廷固然需要陈兵威慑,与此同时,更要加紧教化,这教化即是诛心,诛其恶心,而使其知礼,如此,则倭患可平,江南可靖。”
他的一番话顿时换来不少读卷官的认同,众人纷纷点头,刘希很是大加赞赏,他毕竟是礼部侍郎,教化的事自然要归于礼部,这礼部少不得又要凸显一下重要了,更何况姚淶的回话深谙圣人之道,刘希勉励道:“很好,杀人不如诛心,进剿不如教化。你到一边去坐着歇一歇吧。”
姚淶连忙喜滋滋地去了。
接着又接二连三的贡生交卷,八个考官开始忙碌起来,因为天子还要等着亲自奏对,时间紧迫,自然不能耽误,因此一份份试卷当场批阅,倒是又过了半个时辰,大多数人都已经交了卷,唯独徐谦却还在凝眉不语。
有心人会发现,徐谦的策论文已经写了三遍,第一遍他不满意,接着搁置到一边,而后又重写一份,照旧还是不满,这是第三遍。
按理说,徐谦乃是浙江人,制倭的策论要写出来也容易,水平绝不可能在徐谦之下,其实徐谦前两遍的思路和姚淶不谋而合,也是按着教化的宗旨来写的,只是写着写着,徐大会元心里觉得憋得慌。
什么教化,什么诛心,都是狗屁,是自己骗自己,那些无用的书生或许还陶醉在所谓的教化里头,可是徐谦不是无用的书生,他两世为人,也亲自面对过倭寇,深知所谓的教化和诛心在这些土匪眼里简直就是笑话。高明的人忽悠别人,往往都是连自己都忽悠进去,偏偏徐谦是个清醒者,他第一遍的策论写出来,水平绝对不差,若是交上去,绝对能够过关,只是写到后来,他心里不知上了什么邪火,竟是将这篇策论直接撕了。
徐谦不是什么有节操的人,节操这东西一般情况就是他的夜壶,有用的时候拿来用一下,没用的时候就踢到一边。可是今日却不晓得怎么了,写这违心文章的时候,他的脑海里浮现出许多生灵涂炭的场景,耳畔仿佛传出妇人的哀嚎,传来婴儿的啼声,传来肆无忌惮的狂笑。
他开始焦躁,硬逼着自己写第二遍,依旧写他的诛心,写他的教化,理智还是勉强战胜了冲动,只有这样写才有前途,才能换来美好的未来,他心里暗暗告诫自己,关键时候可千万不要掉了链子,而后心里默念:“要脸还是要官,要脸还是要官……有了官做,还要脸做什么?”
“我靠!”终于……他心里默念不下去了,心里破口大骂一声,随即又将第二遍的策论撕了个粉碎。
好在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他,否则看到这个眼睛发红,龇牙裂目,几乎要疯癫的会元保准要骇一跳。
而此时的徐谦,心思居然平静了起来,眼眸亦是恢复了清澈,他脑中一下清明起来,笔走龙蛇,写得飞快,一千字写完了,似乎还不尽兴,于是继续,写了三千字,似乎还觉得有隔靴之痒,不吐不快,于是依旧下笔,足足一个时辰,一个多时辰的时间,等他回过神来,竟是发现已接近洋洋万言。
连他都被自己的速度吓了一跳,两个多小时写了近万字,自己莫非是那啥网络写手附体了?
第二百九十二章:老子不服
其实就在徐谦奋笔疾书的时候,殿中诸人早就等得不耐烦了,一开始读卷官还在审阅考生的文章,待这些文章俱都定了成绩,这才发现还有一个贡生还在那儿龙飞凤舞。
偏偏这殿试和乡试、会试不同,乡试、会试都有时间限制,而殿试却只是让大家做题,一般的策论至多也就一个多时辰就能做完,可现在时间已经接近了正午,这徐谦还没有落笔的趋势。
众人大眼瞪小眼,只得耐心等候,几个读卷官纷纷咳嗽,提醒徐谦时候不早,可惜徐会元不作理会,压根就不搭理。
好不容易写完,大家才松了口气,徐谦吹干了墨迹,将十几张密密麻麻写满了策论的文章交上去,这时候他倒是不后悔了,只是朝考官们作揖道:“请诸位大人校阅。”
这些读卷官苦笑,人家的策论都是两三页纸两三千字而已,这徐谦倒是不嫌麻烦,居然写出这么多的字。
不过徐谦盛名已久,谁也不敢看轻他,私德是一回事,学问又是另一回事,现在是考试,自然是以文章定高下。
最先看卷的读卷官认真看下去,看了个开头,倒是眉毛舒展开来,不得不说,徐谦的功底确实当得起他这会元之名,整篇文章的格局既缜密又上下衔接得极为顺畅,偶尔出来几个对句,亦都是上乘的。
只是……接下来这位读卷官却是不禁呆了一下,脸色变得不太好看了,仍旧往下看,又陷入沉思,似乎有点拿捏不定主意。
等到整篇文章看完,读卷官露出了苦恼之色,仿佛举棋不定,不知该如何是好,他犹豫了一下才吁了口气,捉起笔在徐谦的文章下头打了个圈。
第一个读卷官倒是通过了。接下来是传给第二个读卷官,这读卷官和先前那个也差不多,先是暗暗点头,为徐谦的文笔所慑服,只是看到一半察觉有些不对,又不禁暗暗摇头,又是一副拿捏不定的模样,他沉默再三,最后提起笔来,竟是打了一个叉。
徐谦看到这里,已经有不好的预感了,八个阅卷官,至少要有六个打了圈才有机会进入下一步的关卡,现在前两个阅卷官一个是圈一个是叉,显然很不妙。
那些坐在一边等候的贡生们有人看到第二个阅卷官打叉的手势,也是觉得奇怪,徐谦毕竟是会元,身为会元,若说写不出精彩的策论来,大家是不信的,可是这刚刚阅卷就来了这么一个兆头,显然徐谦这次悬了。
看到这里,尤其是那姚淶顿时心中暗喜,虽然他和徐谦是同乡,可是此次殿试,他自认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徐谦,他和徐谦都是会元,一个是南榜,一个是北榜,想要在殿试中力争上游,自然要将徐谦打倒才成,现在见徐谦出师不利,姚淶已经预感到徐谦要马前失蹄了,表面上虽然木然不动,可是心里却是乐滋滋的。
其他几个阅卷官和前两个都差不多,一个个先是目中放光,为徐谦的文采所折服,可是继续往下看,老脸都不禁拉下来,只是这时候是圈是叉却都在犹豫,结果前头七个竟出现了两个叉和五个圈,就这五个圈,除了桂湘是无条件赠送,显得心甘情愿,其余人都是取舍再三,才勉为其难地放水。
最后这试卷到了刘希的手里,他打起精神看下去,半晌之后,提起朱笔,毫不犹豫地一个叉打了下去。
五个圈圈三个叉叉,基本上已经算是出局了。
刘希眼眸一阖,脸色冷漠地敲了敲桌子,随即唤徐谦道:“贡生徐谦……”
徐谦上前,道:“学生在。”
刘希道:“你和其他未点到卯的贡生可以出宫了。”
这意思就是说,接下来已经没你的事了,从哪里来,滚哪里去吧!
贡生之中终于晓得结果就要揭晓,不过徐会元居然落榜,实在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倒是那姚淶眼看大局已定,顿时眉开眼笑,仿佛这殿试的一甲一名已经向他招手了。
徐谦却是不肯挪步,他脸上保持笑容,道:“大人这是何意?”
刘希正色道:“你已经落榜了。”
徐谦露出奇怪之色,道:“哦?莫非是学生用词不当,策文词不达意?”
徐谦的水平这可是响当当的,就算刘希再如何昧着良心,也不敢说徐谦的文章有什么问题,他连忙道:“你这策论本属上佳之作,用词极为精辟,老夫为官多年,似这样的文章已有许久不曾见过了,便是翰林几位编修,怕也一时做不出这样的文章出来。”
这一句话实在捧得有些过份,不过也不是他故意奉承徐谦,实在是徐谦这一气呵成的文章确实有一种灵动之感,让人忍不住想多读几遍。
徐谦微微一笑,道:“既然文章如此好,大人为何要将学生拒之门外?”
刘希倒是不客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