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士子风流-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寇。
这就是真相,再常胜的将军,带着浙江的官军,在倭寇面前也只有吃灰的份,可是再窝囊的将军,带着皇家校尉这群猛虎,照样可以将倭寇打的满地找牙,时势造英雄,历来那些开国的将军,往往都有百战百胜的战绩,他们似乎天生就是天才,带领军队,跟着太祖们造反,所过之处摧枯拉朽,望风披靡。
之所以如此,并非是他们人人都是诸葛亮,真正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们有更强大的组织,早已锤炼出了一支支百战强兵。
王守仁笑道:“你能练出皇家校尉,想必这南直隶的新政,还是大有可为的。”
说完这番话,自是送客,徐谦从兵部衙门出来的时,外头竟已是人山人海,无数人驻足观望,一见到徐谦出来,顿时传出一阵喧哗和惊叹声。
几个官员上前寒暄,这个道:“大人光临南京,有失远迎。”那个道:“大人拜会了王尚书,不知王尚书有何交代?”
徐谦朝大家团团作揖,笑道:“今日只是来拜师访友,诸位盛情,本官万不敢当。”
说罢,上了轿子,也没有再去其他地方,更没有接受本地官员的邀请,而是直接下榻到了一处客栈。
这座客栈,一下子成了所有人的中心,最新的消息传出来,届时徐谦将会与王守仁一道,祭拜文庙。
消息一确认,又是一阵哗然。
此举实在是意义非凡,祭拜文庙,而且是王先生亲自出山,这就意味着,往后再有人拿王学非孔孟的话来中伤,大家便可反唇相讥。
可是问题又来了,朱夫子也在孔庙,乃是十二贤之一,拜了圣人,要不要拜贤人?你不拜,显然说不过去,可是一旦拜了,岂不是说,王学依旧敬理学?
理学和王学之间,许多道理都有冲突,一个是存天理灭人欲,一个却是让你知行合一,完全是背道而驰的理论,这种不相容的理论,想要共存,却不太容易。
于是有人摇头,有人点头,又是一番议论纷纷。
……
消息传到应天府衙门里头。
朱茂听到了传报,顿时大喜。
近来他很上火,千头万绪的事闹得他头晕脑胀,甚至连杀人的心思都有,对下,他要缴粮,在南京里头,又是学争,而且都是闹得不可开交,又加上了徐谦这个变数,此子留在南京一日,他就觉得不安生一日,可现在,徐谦要拜祭孔庙,却让他心里一下子舒坦了。
这是好事嘛,这些王学门徒,不是整日说王学如何如何好吗?现在也好,倒要看这王阳明和徐谦二人去了文庙,拜不拜朱圣人。
朱茂之所以如此有信心,是因为这祭祀文庙是有规矩的。
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祭祀也是如此。
比如正式场合的祭拜,必须先去大成殿祭祀孔圣人,随即便要去启圣祠祭祀,这启圣祠便是祭祀先贤祖宗的地方,比如孟子他爹、张载他爹,程颢、程颐还有朱熹他爹等等。
拜完了他爹还不够,接着就是要拜东西二庑的先贤和先哲了,朱熹就是先贤中的一员,而且是唯一一个,并非是孔子弟子,却享有从祀资格之人,这个时候,热闹就来了,要知道,祭祀可不是拜拜就是了,你还得写文章,写文章还要念,可是到了朱熹这里,你该怎么评价?
你在文庙里,要是敢说一句朱熹的不是,那就更热闹了,因为根据律令,诽谤先贤的,往往都要治罪,更何况还是去文庙里诽谤先贤?
那是人家的地盘,你去了那里,只能称颂,称颂他们的事迹,称颂他们的学说,想想看,王学的精神领袖跑去吹捧理学,这还不是乐子吗?
朱茂顿时发觉自己来了一个机会,要知道,若是硬着来和这位徐抚台对抗,他是不成的,可是姓徐的跑来这里给王学助威,他要是一声不吭,不免有些窝囊,既然如此,那么索性,就给这姓徐的一点难堪。
“你们不是想要祭祀文庙吗?好,好得很,那么索性就大张旗鼓的让你们去办。”
朱茂还觉得规模小了,既然人家非要办,那就大办特办。
朱茂沉吟片刻,旋即叫了个心腹来,慢悠悠地道:“礼部尚书费大人今日在公堂里当值吗?”
他说的礼部尚书,乃是南京礼部尚书,这位费大人和朱茂一样,也都是铁杆的旧学党,早就对这江南一面倒的王学看不惯了。
“大人,这个时候应当是在当值吧。”
朱茂点点头,随即修书一封,交给心腹,道:“立即送去,告诉费大人,此事刻不容缓,请费大人以苍生为念,再不能让某些跳梁小丑胡作非为了。”
一封书信,已是传到了南京礼部衙门。
而礼部尚书费宏看过书信之后,却也不禁沉吟起来。
这封书信没什么客套,只是说了一件事,现在有人要祭祀孔庙,这样的盛举,礼部怎么能袖手旁观,礼部应该组织一下,要来就来一次大的,让你由礼部尚书亲自组织,只要费大人亲自出面,那么这南京上下的官员,只怕都要出来了。
到时候,一场浩浩大大的祭祀活动开始,大家一起来凑一凑这个热闹。
第六百零一章:决胜
费宏身为南京礼部尚书,某种意义来说,际遇并不好。
只是费宏乃是宣府人,乃是北榜进士。这北榜进士在大明朝,尤其是在江南的官场,大家看你的眼光,不免要低了这么一些。
官员对出身是最为看重的,而北榜的进士之所以被人轻视,主要是因为北榜实在有那么点儿拿不出手,甚至连南榜的举人,只怕档次也比北榜的进士高一些。
当然,徐谦也是北榜进士出身,他之所以没有被人歧视,是因为他通过了殿试,中得了状元,这状元可不分南北榜,你能技压群雄,说明你的水平最高。
费宏官场不如意,到了南京,又被人歧视,礼部尚书之名看上去好听,可是冷暖自知,费宏能明显感觉到,许多人看他异样的目光。
倒不是说北榜的进士别人都看不惯,而是你一个北榜进士,也能任礼部尚书,别人不免要想,你一定是走了什么门路,用了什么关系,又或者巴结了哪位阁老。
这种被戳脊梁骨的冷言冷语,实在不少。
费宏心中自然不忿,再加上其他官员都凑在一起,天天讨教王学,把他甩到一边,不和他玩,费宏的心理,自然而然也就扭曲了。
本来对王学,他还有些热心,可现在,就是赤裸裸的仇恨,尤其是看到那些官员三五成群的低声说笑,就好像一根根刺一样,扎的他心都在淌血。
他眯起眼,看着应天府尹送来的书信,微微一笑,随即叫来了几个堂官,咳嗽一声:“去打听打听,这王尚书和徐抚台择定了那一日祭孔。”
堂官答道:“坊间早有流言,说是后日卯时就去。”
费宏一听,来了精神:“兵部尚书和浙江巡抚一起去,咱们南京礼部,也不能不凑个热闹,那个时候,老夫也要去,礼部要及早准备好祭文,还有祭礼。”
几个堂官面面相觑,心里说,人家才是主角,咱们礼部去凑这个热闹,莫非是要争功?可是这东西,有什么好争得,不过礼部毕竟分管的就是这个,祭祀之事,本也是礼部的事务之一,现在尚书大人发了话,大家也是无话,只是有人问:“不知用什么名义祭祀?”
费宏淡淡道:“眼下国泰民安,自该祭祀先贤,告慰圣人。”
礼部突然要凑热闹,不过似乎要凑热闹是不需要理由的,既然尚书大人非要凑上一脚,自然不免要下文出去,让各府官员动身,前来南京,一道祭祀。
转眼之间,南京的主题似乎从清缴官粮,一下子成了祭祀了。
而这一步,只是个开胃菜,事实证明,虽然属于在京师里被人一脚踹开的官员,他们照样还是有很大的战斗力,他们失意,并不代表他们无能,他们被人漠视,并不代表他们愚蠢,这些人确实并不愚蠢,也不无能,至少朱茂,不是无能之辈,在礼部打算凑热闹的同时,他不仅喜出望外,与此同时,还悄悄给人传了消息。
传消息的是南京的一些大户,这些人非富即贵,哪一个都不是省油的灯,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往往不但种粮,还种了桑、棉,对他们来说,新政对他们并没有太多好处,没有新政,他们可以瞒报土地,就算是棉桑,也不必收取重税,可是假若一旦新政,他们的日子就未必好过了,至少这棉桑的重税是躲不过的。虽然说浙江新政花了大笔银子修了水道和道路,使得丝棉可以随时运走,可是和重税比起来,这些人,显然还是宁可瞒报自己的土地,种自己的棉桑而不必担心高税。
这种大户,往往人脉很深,有的甚至盘踞南京上百年,甚至还有几个藩王,也在这里设有王庄,他们喜欢新政,因为新政,使得他们的棉桑有了销路,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希望南直隶新政,因为新政对他们没有好处。
这些人,也正是朱茂的有力支持者,而朱茂打算,利用这些人,在祭祀的时候,闹出一点动静出来。
不但你们自己要找难堪,而且他朱茂,还打算给你一点难堪。朱茂当然知道,自己若是当真能制造出一点难堪,很快就会被京师的一些大人物看重,甚至极有可能,随时调入朝中任职。
虽然贵为应天府府尹,可是这里毕竟不是权利的中心,朱茂对这里,早有厌倦了,他厌倦了金陵的十里秦淮,厌倦了这里的颓唐,厌倦了这里动不动就高谈阔论的生员,憎恨这里的每一个人。
一切敲定之后,朱茂深吸了一口气,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舒适感。
而此时此刻,一封书信,更是增加了他的信心。
这封书信,来自浙江,竟是出自直浙总督衙门。
看了书信,朱茂竟是呆住了,这位方总督想做什么?
早就听人说过,方总督乃是王阳明的弟子,眼下,此人又是王学总督,可是他为何,要写来这一封书信?
书信的内容简单,只是告诉朱茂,近来王守仁身子不好,身体不好,一直不能视事,而且旧疾发作,百病缠身。
上头,还加盖了总督的大印。
消息刚传出去,方献夫就来了书信,按理,方献夫算是朱茂的上司,对这个上司,朱茂心里鄙视,因为他是王学门人,是新政的主导者。
可是接了这封书信,又全然不是这么回事,莫非……这是方献夫故意试探自己,又或者根本就是姓徐的那小子的阴谋。
仔细一想,又觉得不对,其实近来江南一带,有一种传闻,说是虽然方献夫是直浙总督,可是浙江的事务,他一点都不插不进手,连一个人都使唤不动,便是浙江布政使司,对他也都采取漠视的态度,压根就没有将他放在眼里,下头的知府、知县,但凡有什么政务,都不会理睬总督衙门,而是直接向布政使司通报。
这里头,或许另有内情……
朱茂眯起了眼睛,越来越觉得可疑,莫非这位方总督,也想姓徐的栽一个跟头,历来这总督和巡抚,就好像知府和同知一样都是冤家,你的权利多一分,他的权利就要少一分,你说话算数一点,他说话就没有人理睬,这里头的关节,寻常人又怎么明白。
书信里还提到了一件事,说是南京城有位姓吴的大夫,一直给王守仁看病,若是朱茂有闲,可以去拜谒一下这位吴大夫。
朱茂沉吟片刻,嘴角扬起了微笑,这个方总督,果然有一点意思。
他大致已经明白了,方总督确实心怀着不满,而这种不满,在徐谦回京的过程中,与日俱增。
若说其他时候,倒也罢了,毕竟你姓徐的厉害,你在浙江,身为总督,插不进手,倒也情有可原。可是你回京去了,总督依旧插不进手,这算什么?
人要脸树要皮,方总督也想办一办新政,好从新政中分一杯羹,可是呢,新政的人对他敬而远之,京师里的老爷又对他冷漠,说来说去,还不是姓徐的害得。
这世上的事,姓徐的可以信任布政使,可以信任提学和提刑,甚至可以信任下头的知府和知县,唯独不能放心他这个方总督,这就是官场的规矩,因为你是总督,把权利交给布政使,徐谦依旧是浙江省说一不二的人物,可是交给了方总督,说不准几个月回来之后,一切都物是人非了。
朱茂沉吟片刻,随即唤了人来:“立即来人,去寻一个叫吴闽中的大夫,要快!”
……
浙江杭州。
巡抚虽未回来赴任,不过这里一切都井井有条,在赵明的主导之下,浙江各府各县的新政推进并没有什么差错。
其实浙江的官吏,早已习惯了新政,他们从新政中得到了好处,得到了希望,自然而然,实心实意的推进新政,不敢丝毫怠慢。
在这种团结的局面之下,就好所有的政令都是畅通无阻,各处的河道工程,除了几处偏远一些的府县,其余的府县大多都已经完工,往来的商旅如织,在这错综复杂的河道上,押着货物风尘仆仆的来回奔走。
而大量的流民和乡下的佃户,也开始大规模的涌入府城县城,各县之间,为了争取多办几个工坊,偶尔也会有些摩擦,毕竟今时不同往日,县令们已经尝到了甜头,他们这才发现,原来工坊的银子,竟是如此好挣,来了个工坊,随便让自己小舅子进去入点股,每年的分红可是不少,而这种潜规则早就风靡整个浙江,这种事,大家心照不宣,更不必说,这种新型的牟利之法,既不担心御使弹劾,又可以为自己增加政绩,所谓一举两得,因此,如何吸引更多工坊,如何吸引商贾聚集,成了所有官吏们绞尽脑汁的难题。
第六百零二章:杀气
在浙江总督衙门里,方献夫略显不安,书信写出之前,方献夫一直处在不安之中。这种不安的情绪与近来的际遇夹杂在一起,又使他的情绪之中,带着几分怒火。
他当然有理由怒气冲冲,堂堂直浙总督,居然被架起来,被人当做了庙里的泥菩萨。方献夫为官多年,从未遭遇过这样的处境。人,不能被欺负到这个地步。至今为止,大明朝的总督并不多,不过寥寥数人,可是如此尴尬的,他方献夫却是头一个。
方献夫是个有理想的人,官场之人,理想便是内阁,到了他这个地步,纵然是出身不如人,资历不如人,可是既然已经到了地步,谁不希望再进一步。
原本,他是能看到曙光的,直浙总督,领尚书衔总督江南,只要做得好,再往前跨一步,便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只是可惜,姓徐的把他坑了,原本他是代表内阁,对新政进行打压,可是现如今,却不得不改旗易帜。
改旗易帜倒也罢了,大不了支持新政,弄出一点实绩,就如浙江上下官员一样,为自己的资历上狠狠添上浓重的一笔,只是这个算盘很美好,现实却更残酷。
一次次的挫折,使这位方总督心情变得越来越坏,他渐渐已经感觉到,自己已经成为了朝廷的弃婴,没有人关注他,没有人再看重他,朝廷诸公们已经忘了他,而浙江上下官员,更是记他不起。
这种忽视,是方献夫决不能容忍的,他可以做墙头草,他可以打压新政,也可以做新政的先锋,但是他不能被人忽视。
书信已经寄了出去。
接下来是更加的不安。
朱茂这个人,到底可靠不可靠?他有没有可能,拿着这封书信,前去邀功?
这种怀疑,一次次的鞭挞着他的心,他开始失眠,开始变得对任何人都带着狐疑目光。
可是,有时他又突然想,或许这一次,姓朱的能让徐谦栽个跟头,到时……
因此,他时而又陷入亢奋之中,这种亢奋的情绪,让他突然洋洋自得,自信满满。
这几日,他没心思当值,每日都将自己关在了书房。
书房里,只有一盏孤灯,有一个最忠实的老仆照料他。
这个人,跟着方献夫从广西到京师,又从京师到了浙江,兢兢业业。
方献夫唤他方叔,平时对他礼敬有加,这个人伺候了他的父亲,而如今,也是他最信得过的人。
书房里的光线昏暗,老仆方叔端着茶水进来,他如以往一般,蹑手蹑脚,将房门开了一个缝隙,又迅速钻进来,而后小心翼翼的,将茶盏放在书桌上。
方献夫写一封去京师的信,他见老仆方叔进来,眼眸微微眯起,下意识的用袖子去遮挡桌上的书信,这在从前,从未有过。
方叔却似乎没有意识到,将茶盏放在书桌上,咳嗽几声,喘了几口气,一脸关怀的道:“老爷,人怎么能把自己关起来呢,这样下去,老爷的身子怎么办?这是小人给你斟来的茶,您趁着热喝,自己的身子要紧啊,老爷已是封疆大吏,就算外头有闲言碎语……”
“闲言碎语,什么闲言碎语?”方献夫眯起了眼,眼眸中掠过一丝冷然。
方叔眼神连忙躲过方献夫咄咄逼人的目光,期期艾艾的道:“没什么,只是一些坊间流言……”
方献夫冷酷一笑,淡淡的道:“不该听的话,不要乱听,不要忘了自己的身份!”
他这一句话,竟是丝毫没有给方叔一点情面,方叔愕然了一下,目瞪口呆的看了方献夫一眼,似乎不曾想到,方献夫对他这样的严厉。
“是,是,小人知道了。”方叔不敢和方献夫顶嘴。
方献夫淡淡的道:“好了,你出去吧,这里没你的事了。”
他的口吻,带着拒人千里之外的意味。
方叔目中掠过了一丝不落冷,他想不明白,老爷为何会变成这个样子,他不由道:“老爷,我……”
“滚!”方献夫突然咆哮,脸色变得无比狰狞起来,怒视方叔,似乎一个滚字还不解恨,抄起手中的茶盏,一盏热茶,啪的随着茶盏摔落在地。
茶盏的碎片溅射开来,宛如枪弹一般,无数细小锋利的颗粒,直接射入了方叔的脸上。
殷红的血,滴答流淌下来,方叔年纪老迈,一时受惊,又猛地受伤,竟是一下子昏厥了过去。
方献夫余怒未消,盯着趴下的方叔依旧还在扑哧扑哧的喘气。
他的眼眸,依然杀机毕露,仿佛眼前这个人,就是可恨的徐谦,眼前这个人,是自己不共戴天的政敌。
他冷笑,旋即又将眼帘微微的拉下,捋了捋袖子,而后淡然的去拿了书桌上的草纸,擦拭掉桌上的茶渍,而后,他淡淡的道:“来人,来人……”
“老爷……”有个仆役进来。
方献夫坐下,拿起了书,眼睛停留在书上,宛如老僧坐定,而后,他的目光穿过了书,落在了这一脸惊讶的奴仆身上。
他慢悠悠的道:“方主事方才不小心摔了一跤,扶他出去。”
奴仆更是惊讶,一时手足无措,因为若是以往,方叔若是摔了一跤,以老爷和方叔的关系,为何还如此镇定自若,更不必说,就算是摔着了……
“扶出去!”方献夫加重了语气。
仆役不敢怠慢,连忙扶着方叔出去,而后又折道回来,要对书房进行清扫。
至始至终,方献夫都在看书,他看得很认真,很投入,甚至到了精彩之处,竟不禁摇头晃脑的吟出来。
恰在这时,幕友周到却是来了,看到书房里的一片狼藉,不由皱起眉。
方献夫见了他,倒是来了兴趣,朝那仆役努努嘴,仆役乖巧的点点头,连忙退避出去。
“怎么,又有什么事?”方献夫淡淡的道。
“大人,南京传来的最新消息,那应天府尹,果然去寻了姓吴的大夫。”
方献夫松了口气,道:“是吗?有没有查到此人和姓徐的有什么接触?”
周到摇摇头,道:“并没有。”
方献夫微微一笑,这才彻底放了心。
周到不由疑惑的道:“大人,学生有些话,不知当问不当问。”
“你说!”方献夫此刻的心情,显然好了不少。
周到道:“大人为何要让那府尹去寻姓吴的大夫,这里头,不知有什么蹊跷?”
方献夫淡淡的道:“因为这里头,涉及到了一个很大的秘密。”似乎是突然回复了自信,又或者是因为觉得自己聪明,一个人突然自我膨胀,不免有些憋不住,恨不得向全天下人炫耀自己,他沉吟了一下,最后才道:“老夫这封书信,没什么问题,只是说恩师身体不好,而恰好,有个姓吴的大夫给恩师看病。”
周到附和道:“是,这信自然没有问题,只是,写了这封书信,又有什么用处?”
方献夫慢悠悠的道:“当然有用处,阳明先生毕竟是老夫恩师,老夫岂能害了他,这个吴先生,却是知晓不少恩师不少事,我修书去告诉这应天府尹,而这府尹定能看出信中的蹊跷,姓吴的大夫倒也没什么毛病,就是爱钱,你懂老夫的意思了吧?”
周到深吸了一口气,道:“大人的意思是说,这个吴大夫,能……”
方献夫压压手,打断他道:“这件事,休要再提了,心里清楚就好,姓徐的拿阳明先生来做文章,那么不妨,我们也以他来做文章,事到如今,多说什么也是无益,那徐谦不完蛋,老夫就要完蛋,姓徐的不垮台,老夫也要垮台,既是你死我活,那也无话可说了。”
方献夫慢悠悠的继续道:“近来,你多去结交一些朋友,无论是三教九流,这浙江,老夫不信是完全铁桶一块的,姓徐的在南京栽了跟头,回到浙江,肯定也要闹事,老夫想来想去,也要有所预防。好啦,你下去吧,老夫乏了。”
周到点点头,道:“学生告辞。”从书房里出来,周到左右张望一眼,突然朝那在外头候着的仆役勾勾手,这仆役脚步飞快地走上前,笑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