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世界列国史演义丛书--美国史演义-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克累伦说要我增派至少10 万人给他,否则他不能完成平息叛乱的任务。真是奇怪,他还没有打过胜仗,却总是要这要那。”
“总统先生,我们早就在议论,他不仅傲慢自大,还目无总统。其实,他手下至少还有12 万人。”一位副官愤愤不平道。
另一位军官也按捺不住怒火,大声说:“总统先生,你可知道,他不光好大喜功,而且还维护奴隶制。他胡说什么应该尊重私人财产,什么如果在军队中传播关于奴隶制的激进言论会动摇军心等等。”
此时正值1862 年初,林肯虽然还没有决定下令解放黑奴,但他始终憎恨奴隶制,更何况这场战争又是奴隶主联合挑起的。他思付着麦克累伦到底要干什么?林肯严肃地对手下将官说:“你们说得很对。他总是吃败仗,给他派人去,就好比用铁铲拍打跳蚤,等你从仓库的这个门走到那个门时,剩下的已不到一半了。自从他进军南部以来,就不停地呼叫救命,总想让别人来解救他。”就这样,正当麦克累伦得意忘形之时,林肯果断地于1862 年3 月解除了他的陆军总司令职务,由西点军校出身的哈勒克接替。不过,林肯提议,还要给他一次机会,希望他回心转意。所以,允许他继续担任波托马克军团司令。但是,内阁成员却联名上书林肯,要求彻底解除麦克累伦的职务,认为此人已不可救药。
林肯对秘书说:“其实,我也恨不能如此。你知道,他当初是怎样向我发誓的,我又对他抱有多大希望。他实在太让我失望!”
“总统先生,那就赶快下令吧,现在还来得及。”秘书露出兴奋的眼神。林肯耸耸肩膀,摇着头无可奈何地说:“亲爱的,谁让我是总统,又是总司令呢?从全局看,打败仗是难免的。要是我做得太绝对,会影响到全军。不是吗?”
9 月,波托马克军团在安提塔姆河畔与叛军李将军接火。这一仗是保卫首都华盛顿的重要战役,又是打击南军名将罗伯特·李的好时机。两军实力相比,麦克累伦占据绝对优势,9 万人的兵力几乎是敌人的两倍,在大炮、枪支和物资供应方面也令对方望尘莫及。结果,经过双方激战,敌军伤亡重大,被迫退回南部。可是,出人意料的是,麦克累伦在兵力占优势的情况下却按兵不动,没有乘胜追击,送给敌人一条生路。林肯让陆军总司令哈勒克电告麦克累伦:“你军团应渡过波托马克河与敌交战。趁目前道路情况良好,你部必须立即出动。”麦克累伦本来对接替他职务的哈勒克就怀恨在心,一见是他的电报,往桌上狠狠一扔,立即直接回电总统,说他要请假回家,部队需要休整。
一向宽宏大量的林肯自己都从未休过假,此时却又一次迁就了这位将军。一连3 个星期,部队原地休息。林肯心急如焚,可是他万万不会料到,他的仁慈和关怀换来的却是一场恶报。
时至11 月,麦克累伦的部队才慢慢腾腾地渡过了波托马克河。取胜的时机已经丧失,敌人赢得了恢复元气的时间。林肯此时方才明白,这位将军根本就没有力争消灭叛军。他又想起了此人对待奴隶制的态度。现在确实到了解决此人的时候了。林肯在一次军事会议上作出了最后决定。他激动地说:“我曾说过,如果麦克累伦让罗伯特·李从他身边溜走的话,我一定要撤他的职。现在,我宣布实现我的诺言,撤掉麦克累伦担任的波托马克军团司令一职,由伯恩赛德将军接替。”
由于贻误战机,麦克累伦被撤职。其实他心里更加清楚,其罪过还不限于此,他曾在光天化日之下背叛总统,更是难以饶恕。当然,林肯还一直蒙在鼓里。原来,在战争进行之中,林肯曾亲自拍电报给麦克累伦:“上帝保佑你和你部全体官兵。有可能就摧毁叛军。”
麦克累伦当时私自篡改了总统电文,他向部队传达为:“总统来电说:上帝保佑你和你部全体官兵!你就不能在他们逃跑之前把他们歼灭掉一些吗?”结果,他便打着“圣旨”,与敌人交战之后放走了他们。官兵不明真相,对他不但未加批评,反而有人为他的撤职前去求情。林肯如果了解实情,恐怕这位将军就难逃死罪了。
且说战争打得十分艰苦。罗伯特·李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从西点军校毕业后从军30 多年,曾参加过侵略墨西哥的战争,镇压过约翰·布朗起义,此人战争经验十分丰富。此时,他身为叛军北弗吉尼亚军团司令,在麦克累伦眼前夺路而逃之后,正重整旗鼓,严阵以待。
却说新任司令伯恩赛德率联邦军在弗雷德里克斯堡与李部交火后,损失惨重。联军士气接连受挫,军心涣散,离队人员日益增多。波托马克军团司令不得不再次易人,由胡克接任。然而胡克将军在1863 年5 月进行的钱瑟勒斯维尔会战中又遭失败,又被林肯解职,换米德任职。这样,从1862 年11月算起的半年中,至关重要的波托马克军团司令四易其主。看来,选择名副其实的将领已成为林肯的当务之急。
正当林肯焦急不安之时,还有人火上浇油。麦克累伦出身资本家,战前曾任铁路公司经理,与商界来往甚密。此时,经过麦氏一番活动,商界代表来到白宫游说总统,要求重新起用麦克累伦,并以减少战时供应相威胁。林肯这次铁面无私,对来者大发脾气道:“难道我给他的机会还少吗?难道是我不信任他吗?我把双重重任交给了他,可他是怎么表现的呢?先生们,如果为了堵一个漏洞而去捅开另一个漏洞,这能解决问题吗?如果为了平息一起争吵而去挑起另一起争吵,而且很可能是更大的争吵,你们认为能解决问题吗?”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当危急之时,缠绕在林肯身边的阴云最终被一封来信化解了,顿时云开雾散,阳光灿烂。他终于找到了可以信赖的将领。
此将乃俄亥俄人,身高5。7 英尺,碧眼棕发,络腮短胡,生性勇猛,粗中有细。他17 岁时报考西点军校,身高比入学要求仅差1 英寸,硬是在同伴掩护下,靠踮脚尖蒙混过关。他入学后积极锻练身体,尤其喜爱跳高和马术,结果到毕业时竟神奇般地长高了足足6 英寸。内战开始后,他担任伊利诺伊州志愿兵上校团长。1862 年初,攻克唐纳尔逊堡垒后,他荣升少将,担任田纳西军区司令。他一直在西部战区,那里的战事不如东部紧要,所以林肯的注意力始终没有落在他的身上。
由于东部战场屡遭失败,林肯决定改变策略,暂不正面攻打李部,而是抄其后路,由西部战场进攻。恰在此时,林肯收到一位国会议员的来信,叙述了田纳西军区司令如何准备拿下维克斯堡的事情。林肯见信后双目生辉,茅塞顿开。“对,就是他,就是他,他就是我寻找已久的战将——尤利塞斯·格兰特!”
话说维克斯堡地处密西西比州南部,扼守密西西比河东岸,是控制该河、占领南方的一把钥匙。叛军一直担心北军由此南下。格兰特审时度势,恰恰选中此地为目标。从1862 年秋,他便率部由田纳西州南下,筹集弹药物资。到1863 年夏,他们已经在维克斯堡附近筑起了坚固的工事。来信描述道:“半年来,格兰特将军马不停蹄,紧锣密鼓地进行部署。然天公不作美,时而瓢泼大雨,时而狂风大作。将士们忍受着疾病的折磨,风餐露宿,冒雨行军,在泥浆里站岗。”
林肯边看边用笔画着记号,嘴里喃喃自语:“上帝与你们同在,我的孩子们。我一定要嘉奖你们。”
“格兰特将军在整整5 天的行军中”,来信继续写道,“没有骑过马,没有带一名勤务兵或传令兵,而是和战士们走在一起。他的全部行李只是一把牙刷和一张地图,没有多余的衣服,没有大衣和毛毯。”
林肯的眼睛湿润了。男儿有泪不轻弹,一向刚毅深沉的林肯此时看到自己的爱将如此顽强,也真是动情了。
维克斯堡附近是密西西比河的一个急转弯的河湾,该城座落在高出水面250 英尺的陡崖上,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格兰特发动多次攻势后,在长达7英里的战壕里,将该城团团围住,切断了一切道路,使该城变为一座缺粮无援的孤城。格兰特的作为引起联邦军政界广泛不解,甚至有人要求总统撤换他,说他明明是以卵击石,自投罗网。还有不少报告说格兰特酗酒成性,在战场上酩酊大醉。林肯经过调查研究,决定对于这些恶意诽谤一概不理。他心中有数,一些与叛军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人,总是心存不良企图。
再说南军见格兰特来势凶猛,个个心惊胆战。老将罗伯特·李计上心头,率部北上宾州,一来吸引波托马克军团,使之不能援助格兰特;二来企图占领北部城市,逼迫林肯调格兰特北上,以解维克斯堡之围。结果,李将军实乃自作聪明。这一着不慎,即满盘皆输。
1863 年夏天,几乎同时在南北两个战场展开了搏斗。7 月1 日至3 日,在宾州南部小镇葛底斯堡两军展开肉搏战,各死伤约2 万余人,最后南军败下阵来。这次战役成了美国内战的转折点。接着,4 日,格兰特在维克斯堡大战叛军。已经被围困多日,只靠宰马杀狗捉老鼠充饥的守军简直不堪一击,很快便打出白旗全军投降。南军失去了广大的西部后方。林肯指示波托马克军团司令米德,令其穷追不舍,争取全歼李军。
两个捷报极大地鼓舞了北方军民,人们高举火炬,狂欢庆祝。当一队群众欢歌笑语来到白宫向总统表示祝贺时,林肯显得异常激动。他那瘦长而灰黄的脸上露出了几年来少有的笑容,他用手整理着蓬乱的头发和络腮胡子,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先生们,对于这样的大喜事,我本应该说几句话。可是,我找不到能够与这一光荣时刻相符的言词。我只能说一句话,衷心感谢那些为祖国统一而英勇奋战的将士们。不过,我想,还是不提任何一位军官的姓名为好,因为如果挂一漏万,我会于心不忍。应该说,所有的人,知名的和不知名的,他们全是英雄!”
格兰特乘胜前进,向东北方向直插田纳西州。11 月,在查塔努加又打一胜仗,为继续向东前进开辟了道路。
同样在1863 年11 月,国内舆论关注的并不是查塔努加的胜利,而是林肯总统的一篇演说。报纸连篇累牍地批评林肯,说他“在一个庄重而严肃的场合,发言却不到3 分钟,全篇讲稿只有两页小纸,不到70 个句子”。有人说“这种不负责任的讲话,是对战场上死者的侮辱。”还有的人写道:“请大家不要去读那些蠢话,让这篇讲话永远被人遗忘吧。这次充分证明了总统不过是一个木匠,没什么文化。”
林肯的秘书每天最发愁的是如何把报纸送给总统,他试了几次,将骂人的报纸扣下,但很快就被总统发现。战事紧张,林肯需要了解一切情况,那怕是敌方的报纸,只要能弄到的,他都要看。面对那些骂他的文章和漫画,林肯笑着对秘书说:“皮特,对这些小人我已习以为常。你怎么反而介意了呢?还记得几年前,在大选时我受到的讥讽吗?那位道格拉斯先生,和我进行过7 场关于奴隶制的辩论,结果他失败了。他也和这些小报一样,热衷于揭我的短。他常重复的一句话是:你们知道林肯是谁吗?当我认识他时,他站在小店的柜台里面,我站在外边,我要什么东西他就得给我取什么,然后还要数一数我给他的钱。他不过是一个杂货店的小伙计!道格拉斯很得意。皮特,你猜我怎样?我对听众说,是的,不错,我当过售货员。不仅如此,我还当过木匠、邮递员,什么都干过。不过,几十年过去了,我的位置已经彻底改变,现在我是国会议员!可是,你呢?道格拉斯先生,很可惜,你的位置却依然如故。”
皮特心里难受是有道理的,只有他最清楚总统为葛底斯堡演说投入了多少心血。早在7 月份,当捷报刚刚传到白宫,林肯得知这场胜利用2 万多人的鲜血换来时,悲痛不已,他当即表示要为这些勇士们树碑立传。11 月初,林肯接到一份请帖,请他出席11 月19 日在葛底斯堡举行的烈士公墓落成典礼。大会的演讲人是大名鼎鼎的爱德华·埃弗雷特。对此人林肯早有耳闻,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当过议员、州长,又是哈佛大学校长。在此情况下,林肯不打算讲话,更何况请帖也只是请他“出席”而已。可是,几天后,葛底斯堡战场所在地的宾州送来一份急件,原来是州长致信总统,请他一定要在典礼上讲几句话,但是安排在埃弗雷特之后。
真的临阵了,林肯倒犹豫起来。哪里有时间准备?他日理万机,还要准备12 月在国会作年度报告,家庭又困难重重,年仅10 岁的四子特德突发重病,妻子尚未从一年前三子威利夭折的悲痛中苏醒,林肯着实难以离开。但是,一想到牺牲的将士,林肯便果断决定前往宾州。他花了几个夜晚准备讲稿,他的习惯是不请秘书代笔,尤其在这种神圣的场合演讲,他要倾注自己的情感。林肯几易其稿,一堆一堆的稿纸被他扔掉。秘书再也看不下去,劝他不要再改了。临行前一天,林肯对秘书说:“好了,最后我终于弄懂了,在埃弗雷特先生之后,我也只能讲几句。他们对我的要求也只是‘几句’而已。”
1863 年11 月18 日,林肯上了专列,火车从华盛顿驶向宾州。在车上他仔细修改着讲稿。当晚,他住在葛底斯堡小镇旅馆,林肯接连会见军政要人和外国宾客,直忙到深夜。回屋后,他又一次对讲稿作了文字上的修饰。19日一早,林肯头戴黑色丝绒礼帽,身着黑色礼服,骑马来到战场墓地。参加典礼的两万多人已排好队,一望无际,鸦雀无声,仿佛唯恐吵醒了沉睡的将士。林肯和政府官员、高级军官、外国使节就坐于主席台上。时间过了一个小时、两个小时,主持人焦急地看着怀表,迟迟不宣布大会开始。人们互相张望,不明真相。原来,主讲人埃弗雷特尚未到场。直到中午时分,这位先生姗姗而来,典礼才正式开始。主讲人拿出厚厚一叠讲稿,戴上眼镜,拉着长腔,开始了报告。他从古希腊的哲学,讲到美国宪法,从州权论讲到内战的爆发,从墓地附近的麦地、牧场,讲到不久前的这场大血战,足足讲了1小时57 分钟。结束时,主席台发出的掌声把近乎入睡的听众惊醒,他们下意识地鼓起掌来。埃弗雷特频频挥手,掌声竟长达5 分钟。
林肯从容地站起身来,从外衣口袋掏出两张小纸,以沉重而坚定的声音开始演讲。与会者重又眯上眼睛,准备慢慢听下去。一位摄影师手忙脚乱地更换底板,对好镜头,刚要把头钻进罩布拍摄,林肯已说完最后一句,摘下了眼镜。全部过程只有两分多钟,主席台的贵宾和听众还都尚未反映过来,林肯已经坐下了。经过片刻寂静,人们才发出稀稀拉拉的掌声。
回去的路上,林肯在火车上情绪很坏,他对秘书说:“皮特,我的讲话糟透了,对吧?”
“怎么会呢?总统先生,”皮特还打算宽慰总统,被林肯打断。
“你不要安慰我了,我心里很清楚。人们根本没听懂我讲的是什么意思,讲完了连反映都没有,真糟,还不如不讲!”
第2 天林肯刚回到白宫,就看到了谩骂的报导。林肯心里不解,为什么他的肺腑之言竟受到如此回报?他在深夜不由自主地又拿出讲稿,审视着字字句句。几天过去,报纸上的正面意见日渐增多,双方对林肯的讲话展开了争论。林肯早已集中精力于战争本身,无暇顾及这些舌战。可是,突如其来的一封短信却使他为之一惊。信上工整地写道:“总统先生,如果我在两小时内所讲的东西,能够稍稍触及到你在两分钟内讲到的中心思想的话,我将会感到十分欣慰。”下方签字“爱德华·埃弗雷特”。
林肯心中的敬佩之意油然而起,他提笔复信道:“先生认为我的那次讲话还不是一个失败,我深表谢意。但就我们两人那天所处的地位,人们不会允许你作简短发言,同样不接受我作长篇大论,这是一个道理。”
葛底斯堡演讲在报上发表后,传到欧洲。林肯的手稿被收入国会图书馆。后来,这篇不到3 分钟的讲话,被世人传颂,成为政坛名言和文学名著。1864 年初,格兰特被任命为陆军总司令。他指示谢尔曼将军由查塔努加出发,向佐治亚州长驱直入。9 月,联军拿下了该州首府,南部最大的工业城市亚特兰大。接着,联军又进行了300 英里的“向海洋进军”,到圣诞节前夕,谢尔曼的大军占领了海港城市萨凡纳。就此,联邦军把南部同盟的地盘拦腰切成两半,使其一蹶不振。
话说到1865 年初,胜败已成定局。谢尔曼北上,格兰特南下,一路均所向披靡。3 月份,南部同盟的首府里士满已成瓮中之鳖,被格兰特的11 万大军团团包围。李将军见大势已去,于4 月9 日决定投降。9 日一大早,一队南军士兵打着一面白旗战战兢兢走出战壕,联邦军见状立即停止射击。格兰特派人去寻找罗伯特·李,最后在一棵苹果树下发现他有气无力地躺在一张毛毯上。他立即被带到村里一农民家的大厅里。
“我们又见面了!”格兰特目光炯炯,怒视着李,说道。
18 年前,他们两人曾经相遇过,那时是在同一个阵营为侵略墨西哥而战。而今日的情形却大不相同,李只得低头不语。投降条件当场形成文字,经双方签字后,立即生效。这便标志着历时4 年之久的美国内战至此结束。话分两头。再说就在战争进行到白热化的1864 年,林肯再次被共和党提名为总统候选人。他的竞争对手居然是麦克累伦,他对林肯给他的处分一直耿耿于怀,在民主党谋取到候选人地位后,欲与林肯决一雌雄。那不识时务、自命不凡的麦克累伦永远也不会清楚林肯在美国人民心中的威望,他无可奈何地又一次败在了林肯脚下。
应该说,罗伯特·李的投降和内战的结束,是对林肯再次就职的最好祝贺。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他布署了对南部的政策之后,不幸于1865年4 月14 日被一个敌对分子枪杀,酿成了震惊世界的悲剧。林肯的遗体经过解剖后,运到各地供人凭吊。在一片阴郁的氛围中,约150 万人先后瞻仰了他的遗容,人们无不为失去了一位伟大杰出的领袖而伤心落泪。最后,林肯被埋葬在家乡伊利诺伊州的斯普林菲尔德。
美国现实主义诗人沃尔特·惠特曼用自己的诗歌表达了人们对这位伟人的怀念:“啊,船长!我的船长!
艰苦的航程已经完成,历尽了惊涛骇浪,才赢得今天胜利的歌声;港口已经临近,船头钟声齐鸣,人们欢呼阵阵,千万双眼睛凝望着巨艇,威武又沉稳。
可是,天哪!天哪!我的天!
我们的船长,掌舵人怎么不见?
看,甲板上鲜血殷殷,他,合上了双眼,浑身已经冰凉。”
正是:无可奈何人离去,江山易改情难留。
内战中北方的胜利令世人无比钦佩,而战火方熄,美国人进行的科技创举又将世界震动。欲知详情,且俟下回叙明。
第八回 横贯大洋铺电缆 荣辱沉浮待新生世代梦想寰宇联,卧薪尝胆六余年,开天辟地第一回,东西大陆一线牵。
话说纽约商界有位年轻人,名赛勒斯·菲尔德,涉足商界时间不长,但财运亨通,没花几年功夫就成了殷实的富豪。可能由于太顺利,一切来得过快,以至他发财之后不知所措,遂赋闲在家,以猫狗为伴,昔日创业之冒险精神似已荡然无存。正在他无所寄托之时,一位英国工程师突然登门造访。来者焦急不安,疲惫不堪,说他为寻求资助,已在纽约银行界、实业界奔走多日,却四处碰壁,几乎殚精力竭。菲尔德满不在意地翘着二郎腿,上下打量这位不速之客,见此人不修边幅,语无伦次,便不耐烦地说:“先生,请你说清楚,你找我到底有什么事?我能为你做些什么?”来者平静了一些,便从头一一道来。原来,此人在英国时,看到电报发明之后已被广泛使用,电报能将英国和欧洲大陆相连接。他由此得到启发,试图铺设一条从加拿大的纽芬兰到纽约的海底电缆,但因财力不足,半途而止,故来美求援。
“海底电缆?!”菲尔德猛地站了起来,来回踱步。他并没有见过电报,更不知电缆为何物,但是聪明和机智使他意识到这是个新生事物,是冒险的事物。他对英国人说:“这想法很有意思,很有意思!不过,让我考虑一下是否能够参与。两天后给你答复。”
说来也怪,有时机遇就是先让你踏破铁蹄无觅处,而后得来全不费功夫。菲尔德认为英国人带来了天赐良机。他采用缓兵之计,是为了考虑更大的计划。英国人走后,菲尔德思考良久,激动万分,决定亲自出马。他想:“既然欧洲大陆能与英国电报联系,纽约能同纽芬兰联结,为什么不设法铺设海底电缆,使美洲与爱尔兰联结电报网?”菲尔德坚信此念乃可施行之目标,他相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万事开头难。菲尔德出山后花了几年时间进行筹备。首先,需要电报专家提供设计方案;其次,需要集资。俗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菲尔德结识了一位年轻的电报专家,此人名曰塞谬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