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反转人生-第2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即便是如此。这家企业的生存环境,也依旧是不太乐观,毕竟澳洲的人工成本可不是一般的高,而且即便是他们的工厂位于人烟稀少的地带,可是政府方面,却依旧在对他们收取着高昂的环境治理费用,这就让这家企业的生存环境愈发的恶劣。
再加上目前世界范围内钢铁冶炼产业,大多是萎缩的状态。这就导致他们的产品,在国内和国际环境都缺乏足够的竞争力,所以这样一来,他们只能是在靠着微薄的利润,勉力的支撑着。
上辈子的时候,李逸帆也是在特勤组织开始关注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产业的时候,才开始附带着了解了这家企业发展历程的。
这家企业的崛起,应该是在2004年之后,从2002年开始,华国开始调整国家发展战略之后。到2003年华国的钢铁联合体开始悄然发力,而等到了2004年的时候。华国的钢铁企业就开始发现,原本价格低廉,供应量充沛的焦炭,在全国大炼钢铁的情况下,好像有些不够用了。
于是就鼓动发财委下达了一纸禁令,全面的禁止国内的焦炭出口国外,因为这样的一纸禁令,甚至还一度引起了国际间的经济纠纷。
而这家riversdale mining ltd却很好的抓住了这个机会,他们趁着华国焦炭退出国际市场的时候,开始大口大口的吞噬华国焦炭企业留下的市场空白,而这段时间,因为世界范围的焦炭供应紧缺,焦炭的价格是一日三涨,从最低时候大概300元人民币一吨,最后涨到了超过1700元人民币一吨。
而且原来属于资源输出型的华国,甚至最后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焦炭进口国,而riversdale mining ltd这样的企业,怎么会放过这样一个,在华国身上很咬一口的机会?
于是他们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从一家资本重量不过4亿澳元的企业,最后一跃成为了价值40亿美元的企业,没错只不过是短短几年的时间,他们的市场市值就翻了十倍,当然也许并不值得这么多,但是最后力拓公司入手这家企业的时候,他们是花了四十亿美元。。。
所以李逸帆当然是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与其等到十年之后,在插手,还不如现在就来捡便宜,更何况现在这家riversdale mining ltd的市场市值,因为华国焦炭的冲击,已经下跌到远远不值4亿澳元这么多。
这家在悉尼金融市场上上市的公司,最高的时候每股的价格,能够达到2。3澳元左右,不过那应该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经过十几年的和华国焦炭市场竞争的连连败北,现在这家公司的股价,已经下跌到每股也就是几毛钱澳元的地步了,他的市场市值,现在也就是两个多亿澳元左右的水平。
而且在华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没有调整过来的时候,他们的资金状况只会继续的恶化下去,现在好像,正在四处的找银行,或者投资机构进行融资。
可惜因为市场表现不佳,再加上外面还有华国廉价焦炭在源源不断的供应市场,很多银行和投资机构,根本就不看好他们,毕竟这样连年亏损,并且让人根本就看不到发展前景的企业,谁要是愿意丢钱进去,谁就是傻b!
所以现在这个时候,拿下这家企业,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拿下这个公司之后吗,李逸帆倒也不指望这家公司能够赚钱,只要他能够自负盈亏的坚持两年,甚至每年有少许的亏损都可以接受,那么等到两年之后,这家企业就会一举起死回生,到时候能够给自己赚来绝对丰厚的利益。
说实话,李逸帆其实并不像舍近求远,毕竟澳洲那地方,规矩多,而且对外来投资者的背景,调查的也多。
尤其是对于华国来的投资者,那帮澳洲鳖孙,更是极其的谨慎,总是喜欢带着有色眼镜来看人,审批满,卡口多,而且澳洲的这帮工人可是大爷,动不动就喜欢给你来个罢工,要么就是要求加薪什么的。
所以李逸帆在心里是不喜欢这帮澳洲佬,而且也不愿意到澳洲来搞这个企业的。
想搞焦炭,在国内搞多划算?
人工成本低,资源也足够丰富,而且最关键的是根本就不用考虑什么环境污染的问题。
只可惜,在国内搞企业,还有一点你要考虑到,那就是政治成本,国内的大多数焦炭企业,都是位于晋西的。
这晋西本地的商业势力可是相当保守,极度排外的,而且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私人企业,如果想要进入焦炭行业的话,你还要面临很大的政治风险。
因为国家发财委朝令夕改,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而且在今后的十年,将是最喜欢与民争利的时代。
经常是看着某给产业红火的令人眼馋的时候,干脆就一纸政令下来,把这个产业直接给你划归国有,你能咋地?
就比如这晋西的卖炭产业,想当年国家煤炭产业不景气的时候,国家就撂挑子,把这些产业全多甩给私人经营,让私人来扛着。
可是当国家经济发展情况好转了,煤炭行业开始变得越发的暴利的时候,国家这边立马就翻脸,私人煤老板们还没过上几天好日子,人家一纸政令就又下来了,晋西的煤炭变成了国家资源,要全部收归国有来经营。。。
而焦炭行业也是如此,这年头在国产焦炭供大于求,大家都是低价竞争,无利可图的年代,国家根本理都不理你,只管收税。
可是等到过几年之后,国家的钢铁大潮到来之际,又是发财委的一纸政令,将所有私营的焦炭产业,全部收归国有,这个盘子只允许国家和那些世家子弟来玩,至于你们这帮普通老百姓,站在边上看看就行了。
可怜了那些焦炭行业的私人老板,刚刚受的云开见月明没今天,大家刚刚过了几天舒心的日子,这辛辛苦苦盯着的企业,就特么的被国家给收走了。。。
最后只得到了几百万,或者几千万的回购费用,可是这些钱和他们的焦炭企业所能够产生的利润比起来,又能算得了什么?
国内的商业环境,恶化至此,李逸帆也是无话可说,所以他是绝对不敢在国内玩焦炭企业的,这样的‘与国争利’的产业,在他来看还是算了吧,到国外玩也是一样,更何况还可以祸害国外的自然环境?
李逸帆大致的把这个riversdale mining ltd的情况给李安妮讲解了一番之后,李安妮也就有了自己的判断,看来这家伙是铁了心的要赌,未来国际市场上回兴起一股大炼钢铁之风啊!
不过既然人家愿意赌,那就由着他去好了,反正这钱是他自己的,他愿意怎么花,就怎么花好了,再者说这riversdale mining ltd,现在看来,确实也不算贵,到时候就算让新加坡的钢铁企业,给他们一点订单,都足够他们吃的了。
而这时候的李逸帆,可不光是在琢磨这个riversdale mining ltd,他还在琢磨着,其他适合在澳洲投资的项目。
这年头的澳大利亚,别看已经列入了发达国家之列,可是其实在很多领域,他还是一片空白,还有很多有利可图的地方。
今后几年,这个国家就犹如是一只趴在华国身上的蚂蝗,靠着贩卖资源,可是从华国身上吸了不少血,自己怎么着也得帮国人讨回一点利息不是?(未完待续。。)
679。 澳洲快车!
说起澳洲这个国度,很多人都会想起袋鼠,树懒等等动物,还有和煦的阳光,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还有那些成群的牛羊。
诚然这个国家的发展史虽然短暂,可是只能说英国人老祖宗给他们留下的遗产实在是太过丰厚了,作为世界上被发现最晚的一块大陆,这里的一切,都被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两千多万的人口,世界前十名以内的国土面积,虽然有很大一部分国土,都是出于荒原或者沙漠地带,可是老天爷实在是太厚爱这里的人了,给他们留下了他们难以想象的丰厚的自然资源。
最早的时候,他们光是靠着像欧美等国度出口羊毛,牛羊肉,以及乳制品,就可以顺顺当当的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达国度。
而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之后,他们的经济发展更是走上了一条难以想象的快车道,而他们之所以能够经济发展的如此迅猛,靠的也就是搭上了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顺风车,他们靠着大批量的像华国出口各种自然资源,这才达到了那样的经济发展成就。
在澳洲佬搭上华国快递这趟飞速前行的快车的时候,李逸帆琢磨的就正是如何来搭上他们的这趟快递列车。
在今后的几年时间里,澳洲的经济发展创造着一个有一个的奇迹,原本他们最大的贸易对象是英国,然后是日本,之后是美国,可是在几年之后。他们的最大贸易对象。就变成了华国。
因为他们的无赖手段。还有华国一些领导单位的昏聩无能,他们可以说在和华国的商业交易当中是予取予求,赚取了令人难以想象的暴利。
这样顺当的外貌历程,让他们甚至一度对和美国人的外贸经济都有些不屑一顾了,原本和美元应该是固定在一比二之间的汇率,甚至在十年之后,一度达到了一比一的地步。
而那个时候澳洲佬,甚至还一度打算专门开辟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通道。允许华国政府用人民币来支付,他们想要购买的澳洲资源,这样的计划,一度是让美国佬大为光火,甚至还不惜,搞了几个澳洲的高官下台为止。
而这个国家毕竟是白人的基督教国家,虽然和华国的经济发展的挺热乎,但是毕竟还是要给宗主国面子,所以最后他们两面三刀的举动,可是给华国政府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
就连李逸帆对他们的印象也是非常的一般。甚至可以说非常差!
这样一来,坑澳洲人几把。他当然是一点心理压力都没有,甚至他还巴不得,能够坑的澳洲人吐血才好。
想到就要做到,反正这dsi也收购不成了,而力拓这边的融资方案又进展的很不顺利,手里了这些钱也不能就这样的放着,怎么也该找个合理的去处不是,李逸帆就把这心思动到了澳洲人的地盘上。
说道澳洲的资源丰富,可是却也不尽然,老天爷虽然给了他们不少好东西,但是有一样最为关键的东西,他们却是极度的匮乏,而这样东西,就是被成为工业血液,也是目前世界上最为珍贵的资源石油!
想当年看着中东的沙漠,随便一挖就能够喷出几口油井的时候,澳洲佬也曾经眼红的发紫,他们通过各种手段,找来了各种人才和设备,对本土的沙漠和荒漠地段,进行了大范围的调研和考察。
甚至连英国人和美国人也都纷纷插手进行的这样的考察,毕竟这块大陆可是有着八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面子,谁知道这里的地下会藏着些什么?
这样的国土考察,一直进行了十来年,到六十年代初期才结束,可是考察的结果,很是令人失望,大家把这片土地翻了个底朝天,可惜除了找到了一些原本大家就知道的矿藏之外,其他的矿藏也发现了不少,可是就是没有找到大家最想要的石油。
于是这个国家从此就带上了一个贫油国的帽子,即便是到现在为止,这国家超过百分之九十五的石油供给,还都是要靠从中东进口才行。
而其他的百分之五左右的份额,不过是他们国内的一些小型的石油公司,在这个国家的边边角角上找到的一些小型的油田来供应,而这些油田的产量,真的只能用足够悲惨来形容。
最近几十年随着科技的发展,海上钻井平台技术不断的得到发展,澳洲人再度燃起了寻找石油的雄心,只不过这次他们把目光放到了自己的近海一代,尤其是靠近赤道一侧的近海领域,毕竟印尼这样的邻国,都能从他们的近海大陆架上打出油井,为什么自己就不能?
所以最近一段时间,澳洲的近海领域,又开始兴起了一阵勘探热,而参与的很多公司,其实都是抱着投机心理的一些澳洲的小型的石油公司。
这其中就有一家叫做迪拉姆的石油公司,引起了李逸帆的关注,他之所以关注这家公司,一方面是因为它那有趣的名字,而另外一方面,也是因为这家公司,后来曾经涉及到华国国内的一场石化方面高层的腐败案当中。
说起这家迪拉姆公司,也曾经有过一段风光的时候,这家公司早前不过就是澳洲本地的一家小型石油勘探公司。
手里面有那么几座不好不坏的小型油田,不过那几块油田的日产量实在是低的有些可怜,几块加在一起,也不过是日产几千桶左右,供应给澳洲国内,因为地理优势的缘故,所以靠着运输方面的优势,他们倒也能够勉力维持,在bp,壳牌,和美孚这样的巨头的夹缝当中,得以苟延残喘,赚的也就是一些辛苦钱。
虽然也是在悉尼金融市场上上市了,可是他们的股价一直是被打压的位于可怜的几毛钱的价位,公司的市值,甚至比之前李逸帆提到的那个riversdale mining ltd的焦炭公司还惨,最高的时候也就是一个多亿澳元的盘子,低的时候连一亿都不到。
这家公司最近的日子有些不好过,他们前段时间,在达尔文一代的近海进行的勘探以失败告终,赔了不少钱,不得不把他们的公司原来就不多的几条加油管道,和加油站体系给抵押了出去。
现在听说他们正在积蓄力量,打算在干一票,而作为一个过来人的李逸帆却知道,这一票就让他们发达了。
他们这次选择的是在珀斯的外海搞勘探,而这一次,他们直接就找到了两口油井,而这两口油井,在刚开始爆发出来的时候,竟然都是那种日产量过万桶的高产油井。
这一下子,可就让这家公司咸鱼翻了身,公司的股价,更是从找到油井之前的一澳元,在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就蹿升到了二十澳元,公司的规模在一个月之内就暴增了二十倍。
可惜好景不长,又是一个月的时间过后,市场上突然爆出,他们的油井开始出水,产量骤减的消息,原本日产万桶的高产油田,在几个月之内就变成了日产只能维持在四千桶左右的中产油田。
而他们的股价,也瞬间就从最高峰时候的二十澳元,一下子跌到了三块四澳元一股的地步。
另外一方面,他们刚刚找到的两口油井的情况还在继续恶化,原本按照这个剧本发展下去的话,这家公司就死定了,就算他们还有别的资产,可是也会被这两个油田给拖死。
可是就在这时候,一个冤大头自动送上了门来,这家公司就是华国石化,就在这个时候,他们居然花了五点六亿美元,也就是四十四亿元的人民币收购了这两块油田。
当时澳洲佬简直都傻了,原以为自己就够傻的了,没想到天上居然还掉下一个比自己更傻的大傻b!
于是澳洲的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甚至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就批准了这项交易,从华国人哪里接手了支票,把不良资产给卖了出去,还特么的赚了一笔,而迪拉姆公司也起死回生了,让华国傻b哭去吧。
果不其然,五年之后,华国石化收购的这两块油田彻底的完蛋了,甚至就连迪拉姆公司都玩了个金蝉脱壳,人家的公司干脆就在悉尼市场上摘牌了,而他们则是换了个名号,继续经营者他们旗下的其他优良资产,只留下一地鸡毛的华国石化,看着那两块油田发呆。
这样的新闻,当然在国内是不会大肆报道的,后来要不是李逸帆参与侦破此案,到国外追逃之前,了解案情的时候看了内部的资料的话,他是怎么也不会想到,华国石化方面居然会做出这样荒谬的投资举措的。
不过事后只要你一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里面涉及到很多的公司高层的内斗,屁股绝对脑袋的办公室政治,还有就是收了黑钱的领导,干脆就不拿国有资产当回事的那些道道。
既然自己已经重生了,那么这次就绝对不能让澳洲佬在坑咱们一次!(未完待续。。)
680。 非常规手段的打算
“迪拉姆石油有限公司?这又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啊?”
aed oil这样的企业,在世界范围的石油公里面,根本就连根毛都算不上, 甚至可以说屁都不是,一家到现在为止规模还不过是几千万澳元的小公司,在石油业界来说,真的可以说是多如牛毛,在很多大鳄的眼里看来,这样的小公司简直就连一根蚊子腿都算不上。
更别提李安妮这样,现在分分钟都能赚几十万上下的人物了,这样的一家不知名的澳洲公司的名字,从李逸帆的嘴里冒出来的时候,就连她都感到奇怪了,李逸帆到底是从哪里知道这样的不知名的小公司的,而且他又是怎么就能够肯定,这样的一家小公司能够赚钱的?
“就是一家澳洲的本土的石油公司,规模不大,现在的情况也不是很好,刚刚在达尔文附近的外海,做的石油勘探工作还失败了,欠了银行不少钱,现在他们把手里最值钱的几条管道,还有在悉尼,墨尔本的二十多家加油站也都给抵押出去了,这次他们还打算继续在澳洲的外海进行勘探!”
李逸帆笑嘻嘻的报上了这家迪拉姆石油公司的来历,而对面的李安妮听了这话之后,差点没被刺激的跳起来。
你这钱来的是容易,可是也不能这么花的,这不是那钱去往水里丢呢吗?人家往水里丢钱,好歹还能听个响,可是你这是图什么呢啊?
“逸帆。。。这澳大利亚是个贫油国,这已经是石油业界早就有的定论。你要是真的对石油产业有兴趣的话。我觉得你不妨可以去加拿大那边试试。尽管哪里的油砂开采,还没有大规模的进行开来,但是我觉得哪里还是很有值得投资的潜力的。”
李安妮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明确,李逸帆你要是想要在澳大利亚搞石油勘探,我看你还是尽早的歇菜把,这里根本就 没有适合石油存在的土壤。
李逸帆苦笑了一声,他又何尝不知道这一点,只不过他不能把这迪拉姆公司人品爆发的事情和李安妮说。现在下手才最合适。
这次迪拉姆筹集资金的事情很是费力,他们把手里的几条管道,和加油站都抵押给了银行,一方面是还之前的贷款,另外一方面可是想在从银行贷一笔钱出来。
可是银行的那帮吸血鬼,岂是那么好糊弄的,还好迪拉姆公司的手里,还有几块半死不活的油田,每天能够给他们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要不然那些银行早就把他们扒皮脱骨。吞个干净了。
最后要不是美国佬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大打出手,然后导致国际石油价格一路攀升的话。这家石油公司,恐怕几年之后早就不存在了。
不过也正是托了,这次石油价格暴涨的富,这家公司,就靠着两年之后的石油暴涨,而恢复了元气,从而才能够再一次从银行中贷款出来,然后在珀斯的外海找到了两块海上油田。
不过在原来的历史当中,那都是六七年之后的事情了。
而这一次,李逸帆打算提前下手,如果他能够收购这家公司的话,那么他就会给这家公司注资,让他们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之后,国际油价最疯狂的那段时间里,把那两口海上油井给打出来。
到时候国际油价高居不下,这家公司的市值肯定会更加的疯狂,原来的时候,他们是在一个月的时间之内价格翻了二十倍,而现在李逸帆相信,如果凭借自己的手段,那么这家公司的市值价格,也许会翻上四十倍也说不定。
嘿嘿,只要运作得当,这里面可是相当的有利可图的,然后在公司市值最高的时候,再把这家公司转手卖给那些石油界的巨头,这绝对是一笔划算的不得了的买卖。
关键就要看,到时候自己如何来运作了,这对于李逸帆来说,绝对是个机会,可是对于李安妮来说,这却是一个糟糕无比的投资决定。
澳洲贫油这已经早就被世界各国的探油专家们给界定了,不光是因为早些年的那些人里勘探,而是在后来,各种能源卫星都能够上天之后,人们可以通过非常清晰的卫星图片,对地下的资源进行勘探,而且看的还更清楚。
那些地理,矿产专家们,早就已经推断出,在澳洲的地下,并没有大规模的油田,即便是有,肯定也埋藏在非常隐秘,或者是开采难度非常大的地方。
所以这时候投资这样的一家公司,在李安妮看来绝对是非常不明智的,她真是想不明白,为什么一贯看起来精明无比的李逸帆,会做出这样愚蠢的投资决定。
而李逸帆也很苦恼的就是,他根本就没办法把自己所知道的事情,在告诉李安妮一遍。
“听我说安妮,我之所以投资这样的一家公司,并不是因为这家公司能够在澳洲找到石油什么的,而是因为他们手里的那些资产,那些个管道,还有那些加油站,未来几年美国人在中东可能还会动武,光一个阿富汗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所以这油价很有可能还会继续涨下去。而另外一方面,你也知道,我认识国内不少石油石化系统的高官,现在国内的石油和石化系统,都是处于想要对外扩张的阶段,甭管在国外能不能找到油田,但是只要能够收购一部分国外石油公司的优质资产,对他们来说,就是政绩一件,你也知道,这里面涉及的更多的是政治。。。”
李逸帆这样一说,李安妮就不出声了,尽管她不太喜欢李逸帆的这个投资决定,但是如果要是涉及到政治的话,那也就无话可说的。
毕竟商业一旦要是和政治搭上关系,那么就算是在滑稽的商业决定,都不是没有可能做出来的。
李逸帆虽然没明说,但是他刚刚话里话外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看来他是想收购这样一家看起来还算是优质的石油公司,然后在粉饰包装一番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