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反转人生-第3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玉河之前就说过要帮李逸帆家推销,这时候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而提及到钢铁,果然是让王部长和沈局长来了兴趣,毕竟这个行业,和他们的行业可是息息相关的。
事实上这次王部长来北省这边考察,主要也是去了鞍钢,主要考察的目的,就是想看看,国内能不能生产出符合他心里要求的特殊钢。
毕竟他明年上台已经内定,而上台之后,搞高铁就是他的主要目的之一,可是高铁这玩意,对于钢材的要求可是非常高的,尤其是一些特殊的轴承,和车轮部分。
这部分对于钢铁的要求非常高,普通的高碳钢是绝对不能满足要求的,而即便是十年之后,高铁在国内大行其道的时候,这连接轴承还有车轮的部分,也是一直要靠从日本进口的。
毕竟这涉及到咱们国内最薄弱的材料科学,而在这材料科学的领域,咱们和国外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最起码也是几十年的差距。
这次王部长来北省就是过来摸底的,毕竟鞍钢在特殊钢领域,可是首屈一指的,甚至比浦海的宝钢还要强,结果这次来参观一趟,可是让他大失所望。(未完待续。。)

979。 差距
说起国内的钢铁企业,尤其是涉及到特殊钢材领域,当然要数宝钢和鞍钢,而这两家企业的背景,居然都是出奇的一致,都是和日本人有着莫大的关系。
鞍钢就不用说了,当年是在建国前,就是日本人留下的底子,虽然后来被苏联人给搬了个空,可是后来建国之后,咱们国内和前苏联关系好的蜜里调油的时候,前苏联又把很多当年搬走的东西,给搬了回来,美其名曰是援建,其实是因为那些日本人的东西,苏联人已经看不上了,在前苏联发挥了几年余热之后,就只能被淘汰了。
不过即便是这样,这些日本破烂,在后来鞍钢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而宝钢方面就更不必说了,因为鞍钢在建国前被日本殖民时期,一阵乱挖,乱采,导致这里的矿石储量已经不行了,而且矿石的含铁量也不是很高。
而建国后在攀枝花找到的铁矿又是比较繁杂的杂铁矿,所以国内的富铁矿实在不富裕的情况下,国家就开始建设了宝钢。
还把厂址设立在了浦海,说实话浦海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的环境,真的很不适合发展重工业,但是出于要从海外大量进口铁矿石的成本方面的考虑,国内还是把这个钢铁厂设立在了浦海。
再加上后来一系列的浦海方面出身的领导人登上了国家领导人的位置,出于本位主义的考虑,在那些年头是没少给浦海方面政策倾斜。所以浦海的宝钢也是在那个年头发展的如火如荼。
但是说起宝钢真正的发展。也是和那个喜欢在南边画圈圈的老人有关。当年正是他在日本出访的时候,和日本的新日铁提出的要求,而新日铁才派人过来,帮助宝钢实行了一系列的现代化改革,当然也给予了一部分的技术支持。
也正是这部分技术支持,再加上后来国家的政策扶持,这才让宝钢这个国内钢铁领域里的后起之秀,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登上了国内钢铁行业老大哥的宝座。
而鞍钢和宝钢这两家工厂,最出名的可不光是以产量取胜,还是以他们对特殊钢铁的冶炼能力而闻名。
宝钢方面在特殊钢领域是因为日本人转让技术,这就不提了。
单说鞍钢,在建国后,北省作为全国重工业基地的时候,这个工厂辉煌过很长一段时间,甚至一直到改革开放时期,这家工厂都是全国闻名的铁老大。
当年很多红二们,都是拿着领导的批条。以成本价,甚至是低于成本价的价格。从这里拿走钢材,运到南方转手就大赚一笔。
可是他们赚了一笔,南方得了实惠的同时,可是把鞍钢给坑惨了,这样赔本赚吆喝谁受得了啊?
可是没辙,当时是计划经济,怎么经营,都是领导说了算,所以大家不乐意,也只能忍着。
再到后来,改革开放,南方经济崛起,尤其是宝钢在国内政策的支持下,迅速的崛起,鞍钢迅速的走向了没落。
当年给人白干,现在自己的资源快空了,又没有国家的政策扶持,鞍钢差点就在短短几年之内,走到破产的地步。
还好北省这边还有个北海舰队基地,还有北海舰队,所以鞍钢就又和海军方面搭上了关系,开始专门生产军用特殊钢,而且还专门去德国的蒂森克虏伯方面引进了一些技术。
这才勉强靠着军方的订单是缓过了神来,不过二十年过后,当年的铁老大的位置已经换了个,在这个行当里,宝钢这个后起之秀无疑成了国内的老大,而鞍钢则是成了跟班小弟。
不过在特殊钢市场领域,这两家企业,还是不分伯仲的,要说起来,鞍钢的特殊钢冶炼能力,比起宝钢来还是要强一些的。
宝钢是从日本人哪里得来了一些技术支持,可是那都是日本人七十年代的技术了,虽然那时候是在国内处于领先,可是后来宝钢的人也一样不思进取,根本就没有对技术进行过深度研究发展,所以 他们的特殊钢才还是停留在那个阶段。
而鞍钢这边虽然从德国引进技术的时候,也被克虏伯是卡过不少脖子,可是毕竟德国人的技术还是要比日本人稍稍过硬一些,所以他们在国内出产的特殊钢,还是很有口碑的。
只不过之前,他们的特殊钢产品,一般都是专供军队,很少像民间市场供应,所以知道的人不算多。
这王部长,这次来北省就是专门奔着鞍钢来的,之前他去宝钢那边考察了一圈,可是考察的结果令他很失望,宝钢现在就是一个以量取胜,而且是靠国家政策扶持的企业。
在自己的独门技术上,依旧是靠引进外国的技术,自己研发方面根本就一片空白,这让他很是失望。
于是他就来到了北方,可是到了鞍钢考察了一圈得出的结果,一样让他很失望。
引进高铁项目,是一个长期的项目,不能一蹴而就,这是他早就制定好的计划,可是他之前研究高铁的时候,一直关注的都是那些比较高深的电子工程方面的技术,比如什么牵引力控制,电力基站的配置,信号控制等等方面的,对于像火车的轴承,轮子之类的关注的还真就不是太多。
以前如果要是生产普通的火车,他倒也并不担心,毕竟普通的火车,在国内已经运行了将近上百年了,这火车的车轮,和轴承什么的,咱们几十年前就自己能够生产了。
可是这次要玩的高铁可就不一样了,现在国内的火车普遍速度,也就是一百八九十公里,这还是特快列车的速度。
可是如果玩高铁的话,那最起码是二百公里每小时的时速起步,一般最低的标准是二百五十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不过这些他都没放在眼里,在他看来,最起码也得是三百公里每小时以上的时速,这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现代化高铁。
可是如果要是让火车达到这速度,那现在用在普通火车上的轮子和轴承,那就承受不足了。
他也做过专门的调查,以前最早搞出能够承受这样力道的特殊钢的是法国,后来德国人也搞了出来,再后来是小日本。
而发展到现在,搞这玩意最出色的居然是后来居上的小日本,他们的新日铁专门给新干线做配套的车轮和轴承。
这些车轮和轴承,在外人看来,和普通的火车车轮轴承都一样,都不过是球墨铸铁而已,可是人家的强度和寿命,就是要比你普通的球墨铸铁要高上好几倍不止。
当年咱们国内也曾经引进过一套瑞典的摆式列车回来做过研究,那套列车上的车轮,是瑞士提供的。
这段时间,他就一直在研究这个车轮,还专门找了中科院的院士来帮忙研究。
而且还从宝钢和鞍钢的方面拿了他们最好的球墨铸铁的样品来做了比较,结果令他是大失所望。
宝钢目前最好的球墨铸铁,2。5厘米厚的样品,放到国标一百倍四百倍的显微镜先检验,看到的铸铁结晶组织,竟然和一枚大红枣一半的大小。
而鞍钢的效果要好一点,可是同样的样品,同样的显微镜下观看,看到的铸铁结晶组织,也有大概花生米那么大小。
而再看看人家那个来至瑞士的车轮产品,同样的标准,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铸铁结晶组织,也不过就是芝麻粒那么大小。
这一下就显示出了差距,难怪人家的球墨铸铁,做成的车轮和轴承的使用强度,和寿命,各方面都要好于咱们。
而咱们确实和人家有着巨大的差距啊!
这才刚想搞高铁而已,可是在这车轮和轴承上就吃了这样的一记闷棍,说实话王部长还是感觉非常郁闷的。
今天正好也是喝酒聊天,而杨玉河好像是无意,但是却又是有意的和他们提起了这个少年家里居然也在搞钢铁企业,这就让王部长不能不提起精神了。
“小李,没想到,你们家居然还涉及到了钢铁领域了呢啊?怎么样?你们家搞得是什么级别的钢铁?你王伯伯,现在所在的铁路部,可是用铁大户,说不定咱们之间还能有机会合作呢?”
王部长脑筋一转,就笑呵呵的对李逸帆说道,杨玉河在自己面前这样说,好像是无心,但是意思很明确,如果他要是不能闻弦歌而知雅意的话,那他就坐不到今天这样的位置上了。
反正铁路方面确实是用钢铁的大户,每年的用量都是数以亿记的,从这中间分出来一点给这少年有什么大不了的,能够靠这个和杨玉河结交好关系,可远远要比这点订单的付出划算的多。
王部长心中很快就有了权衡,而李逸帆这百年则是面色一喜,他可没想到这王部长居然会这么给面子。
“呵呵,那可太好了,我们家也是最近在做产业结构的调整,然后才进军这个领域的。。。”(未完待续。。)

980。 差的就是一层窗户纸
李逸帆之前在日本的时候,通过信田勇的关系,着实是从他哪里搞来了不少的特殊钢的冶炼技术。
其中涉及的都是目前国际主流的粉末冶金,或者是镀膜等方面的技术。
而他在进军钢铁产业的时候,最开始并没有考虑过钢铁这边的生意,也主要是从新加坡的李安妮哪里搞来的一些建筑用的特殊钢的材料。
这些技术用在高铁上都不太合适,而高铁对于特殊钢的需求,其实主要是集中在钢轮,和轴承,以及高强度的弹簧上面。
说实话这些技术,他还没有,不过这却并不妨碍他来和这王部长来吹牛b。
上辈子他在进入特勤部门,后来曾经有那么一两年是要专门去负责搞国外的技术资料的,尤其是国内最短缺的特殊金属冶炼行业,他就曾经大概的涉略过一些资料。
他知道搞轴承钢,和钢轮,或者高强度弹簧,这些东西,在日本有很多企业都是非常擅长的,而这些企业,在日本,却并不是新日铁那样的大企业。
因为这些技术对于新日铁这个级别的企业来说,有点太低端了,所以他们是不屑来搞这些技术的。
而这些技术,却恰恰是日本的那些中小型钢铁企业的特长,比如日本山阳,日本大同知多,日本爱知,或者是住友小仓。
这些钢铁企业,拿到国际上,也许并不是特别有名,但是在轴承钢。齿轮钢。或者是高强度弹簧钢。结构钢,合结钢方面他们却都有着自己独到之处。
而且这样的钢铁企业,对于自己技术的监控,也并不如新日铁那样的高度保密,所以当初在日本,窃取这些钢铁企业的技术的时候,对李逸帆来说技术难度并不大。
他还记得,那时候他在日本。只用了差不多三个多月的时间,就把这些中小钢铁企业的技术给挖了个遍,收买技术人员,切入技术图纸,等等手段用一遍,很是轻松。
当时搞回来很多资料,然后拿给国内的军工方面的专家,这么一分析,才发现,原来日本人搞出来的这些高质量轴承钢。和齿轮钢什么的,并不是他们在用料方面。比咱们先进多少。
和粉末冶金技术那种玄之又玄的技术不同,粉末冶金对于材料的要求很高,比如添加某种微量元素的时候,对于时间和火候的要求都非常严格,非常高。
而日本人搞这种轴承钢,和齿轮钢,以及高强度弹簧钢方面的秘密,就在于他们的冶炼工艺。
就比如人家冶炼的第一步,首先采用的就是大电炉,然后转炉流程,这样可以降低粗钢中的残余元素,可是国内在炼钢的时候,也是采用的大电炉,可是当时国内却没有一家钢铁企业,会在后面采用转炉流程,这样咱们炼出来的粗钢就不如人家,而且在废钢方面的质量也比人家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质量不如人,最后的连剩余的废物也不如人。
从第一部就已经落后了,而在第二部,人家还会采用喷粪脱磷,脱硫,转炉钢真空除渣的技术,可是国内的电路采用的确实偏心底出钢的技术,对于转炉真空除渣技术方面的研究,更是一片空白。。。
第三部人家用的是rh真空脱气技术,而国内还在使用老旧的vd脱氧技术。
第四部,人家普遍采用的是电磁搅拌技术,而咱们还在使用结晶器电磁搅拌,第五部在最后的辊压阶段,人家是在轻压环境下用大直径辊压技术,连续锻压,以及液向压等技术,而国内就只能呵呵了。。。
一步差,到最后步步差,这就导致了最后,我们生产出来的特殊钢,比人家的特殊钢,无论是在使用强度上,还是使用寿命上,差的就不是一星半点那么简单了。
简单的所,人家这样冶炼出来的球墨铸铁,用作是高铁的车轮或者轴承的话,可以连续在高温,高压,高强度的环境中,工作上万个小时。
而咱们的球墨铸铁做出来的车轮或者是轴承钢,在同样的环境下,工作个几百个小时,就会出现裂痕,如果用上上千个小时,估计坐车的人就很有可能都回去见上帝。
这就是差距,最开始的时候,咱们是差在工艺上,而到后来叠加起来,咱们就差在了技术上。
这一套冶炼流程下来,其实也就是在最后的辊压阶段,是需要一些技术含量的东西,而前面的那些,则完全是通过一些对冶炼设备的技术改造,和对生产工艺工序的技术改造就可以完成的。
可是国内的诸多钢铁企业,处于成本的考虑,根本就没想过要去改造。
确实当你的钢厂生产出来的钢筋,钢板,或者粗钢坯,只要一出场就会有人抢购,反正也就是拿去盖高楼大厦的时候,利润有相当可观。
谁还会去琢磨着改进工艺技术,去冶炼什么特殊钢啊?
这样吃力不讨好,而且很有可能是自己栽树,后人乘凉的事情,华国的国企官员才不回去做呢,他们宁愿把改进技术的钱,去吃喝玩乐,也不愿意去做后人乘凉的事情。
就比如我是某国营钢铁公司的老总,我是有政治级别的,我的任务就是在我的任期内,让公司的账务报表更好看,更加的能够体现我的能力,然后等提拔。
而改造技术,改造工艺,生产特殊钢,这对于国家是有好处,可是花费大,周期长,而且还会有失败的风险。
就算会成功,也有可能不会在我的任期内完成,可能我刚下台,我的继任者上台的时候,就完成了,这样功绩就会被算到我的继任者头上?
那你说这样的事情,谁还愿意去做?
所以当咱们不明就里的时候,往往会觉得和日本德国的差距,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可是等详细的了解了咱们和他们的差距之后,就会发现,原来大家隔得也不过就是一层窗户纸而已,可是这层薄薄的窗户纸,却偏偏没人愿意去捅破。。。
大型国营工厂不去干,小的私营工厂就更不会去去做了,毕竟他们没那个财力。。。
这些过往现在想起来,李逸帆还会觉得真正的心痛,而这辈子,他要做的就是这个捅破窗户纸的人。
王部长和沈局长,虽然也算是了高铁用特殊钢的人,可是他们却并不如李逸帆了解的这么详细。
这些资料其实都是上辈子,李逸帆去日本剽窃资料的时候,才了解的,不过当时因为一些感慨,他才记忆的特别深刻。
这些技术,他手上虽然没有,可是要从日本搞过来,却也并不难,现在他的钢铁厂,还不过是草创阶段,可是却并不妨碍他在王部长和沈局长面前大吹特吹。
这么一番吹出来,立马他在王部长和沈局长的眼里,就提升到了特殊钢冶炼专家的地位。
果然不愧是京师大学的高材生哈,这说起什么来都能说得头头是道,以前他们就是知道,日本人的特殊钢,比国内的特殊钢好,适合做高铁的车轮,轴承什么的。
可是人家的特殊钢,具体比咱们国内的特殊钢好在哪里,为什么会比咱们国内的好,还有咱们国内如果按照他们的手法生产,到底要花多少钱,用多长的周期,并不了解。
可是现在听李逸帆这么一说,感情也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而已,只要对工艺工序进行改进,咱们就也能生产出和日本人一样的车轮用钢,和轴承钢啊?
这下子王部长和沈局长就更高兴了,毕竟如果能够搞的定这些的话,那么他们今后在和外国人谈判的时候,就少了一个被那帮老外掣肘的地方。
而且使用国产的产品,这成本上可要比从国外进口降低不少,到时候这也能算得上是他们的绝对功绩之一啊!
“小李,听你这么一说,我都想迫不及待的想去看看你们的工厂了,怎么样?你们什么时候能够拿出样品来给我们看看?”
王部长当场就拍板了,他本来就是个雷厉风行的人,干什么事情都不喜欢拖泥带水。
而李逸帆这边,当然要适当的打太极。
“王伯伯,你也知道,我们是刚进入到这个领域,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瞄准的是建筑用的特殊钢,主要经营的方向是防腐蚀,耐锈的一些高强度钢,之前没想过要做铁路部的生意。所以这关于轴承钢和车轮钢的技术方面,我们虽然有储备,可是还没打算这么早拿出来。如果要生产出来的话,生产线要做调整,工艺工序也需要调整,这可能需要一段时间。”
他撒起谎来,脸不红,心不跳,就连王部长这样的老油条都给他忽悠住了,就连杨玉河也不能不对他是刮目相看。
“哈哈,这个我们了解,不着急,反正最近三年之内,只要你能够搞出来你所说的那个级别的样品,你可以随时来京城找你王伯伯。。。”(未完待续。。)

981。 西太平洋集团
王部长,可是被李逸帆的这一番美好描述给迷惑住了,甚至李逸帆的讲解,让他突然有了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现在的他还是铁路部的副部长而已,而现在他明年换届之后,担任铁路部部长的事情,已经是内定下来的妥妥的了。
他是个和以往的个级别的部长不一样的人,以往的个级别的部长,大多都是红色世家出身,祖辈上要么是开国元勋,要么就是铁路部的创始人之一,再不济之前也是在铁路部身居高位的人的子弟。
而他则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寒门子弟出身,最早的时候,就是一个铁路养护工人,后来要不是因为娶了个好老婆也就完全没有他的今天。
而最关键的是,现在他的老岳丈已经是去了,今后再也不能给他提供更多的帮助了,所以在很多人眼里看来,他到了铁路部部长这个位置上,也就是到顶了,将来绝对没有可能更进一步了。
但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自己却并不这样想,他今年才五十多岁,再过十年,是要保养得到,也不过才六十多岁的年纪而已。
而这个年纪,在这个喜欢老人政治的国度里,尤其是对于高层而言,不过是正当年而已。
如果他要是能够在这十年之间,做出那么一点成绩,不,应该是一大把的成绩的话,将来自己入住中枢,不说去拼九大长老里面的位置,但是最起码进入到二十五位说的上话的委员的位列。应该不是不可能的吧?
只要能够到这二十五位委员里混迹一圈。那他就真的到了比他原来的老岳父还要高的高度了。甚至可以从一个后来者的角度,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世家了。
对于这样的前景,他是非常渴望的,但是这一切的前提就是,他要在他在位的十年时间里,做好了高铁这件事。
现在他还没上位,而高铁的计划也不过是在谋划当中而已,可是就是这时候。这个突然间出现的李逸帆,就已经帮他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你说他如何能不高兴。
这高铁用的轴承,车轮,还有弹簧,别看和那些什么集成系统比起来,好像是没什么技术含量,可是正是这些最基础的东西,却也正是最难的东西。
之前他考察了宝钢,鞍钢。可是他们的产品都不合格,他还专门问过宝钢和鞍钢里。负责冶炼特殊球墨铸铁的工程师,如何才能够达到人家日本或者西欧的水平。
可是那些个所谓的专家工程师,却是支支吾吾的说不出来,问道后来,那帮人还不高兴了,最后有些资历够老的还真敢给他甩脸色。
没把发,谁让钢铁系统也是一个不弱于他们铁路部门的大系统呢?
而且他们铁路部门充其量不过就是他们的一个大用户而已,用量还不如华国船舶,和建筑行业,所以人家完全没有必要专门为了你,就去加大力度去搞什么更难的球墨铸铁。
可是如果要是为了这车轮和弹簧,或者是轴承,专门去向外国人购买,这又很有可能会在今后的高铁技术转让方面,被那帮外国佬卡着脖子,这也正是王部长所担心的问题之一。
还好今天这个意外出现的少年,算是帮他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王部长很高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