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从来不淡定-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锋镝,勤劳而有天下,传之子孙。先帝不豫的时候,把国家交代给陛下,陛下辛辛苦苦了十几年,到头来怎么又想把天下交给武三思呢?”
武则天想说些什么,可话又偏不能出来,她懒懒地看着狄仁杰。此时,狄仁杰重复着以往的语气说:
“陛下,姑侄与母子谁亲谁疏?”
“陛下,立庐陵王,千秋万岁,永享太庙。立梁王,死无葬身之地!”
这一句,直接触动了武则天最敏感的神经。是啊,我干嘛非要把天下传给武三思,传给他有意思么?都姓武?呵呵,你可以拿这话骗任何人,唯独不能骗武则天。陛下,你给过武三思母爱吗?陛下,你对自己的孩子再狠,孩子也不会记恨,因为你是他的母亲。……挥挥手,武则天让他们两个退下,当天便派人加急跑到房州迎接庐陵王李显回宫。李显回来了,被武则天藏在帘后。
她再次召来狄仁杰,问道:“是你一直叫嚷着要立庐陵王的么?”
“是。”
……
狄仁杰忽然哭了,他不怕武则天暴怒,他认为正确的,哪怕牺牲生命也要坚持下去。狄仁杰恳切请求归还庐陵王,老泪纵横。到最后,武则天淡然地转过头去,让李显出来,她看着狄仁杰道:“还你太子(还尔太子)!”狄仁杰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一头拜倒在地,伏在地上只管哭。
这场奇妙的典礼以李显搬到龙门住结束,搬到人多的地方去住,也是狄仁杰的主意。在最后他对武则天说:“太子回来了,除了臣没人知道。人言纷纷,他们不信。”武则天呵呵一笑,这才把李显挪到外头去让人看见。场外工作的狄仁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从武则天态度的转变来看,张易之自然帮了不少忙。
狄仁杰是张易之的救星,所以,二张兄弟视之为恩人,他也是契丹大将李楷固的恩人。李楷固,契丹人,善长夺命索、骑射、舞槊,每入敌阵,所向披靡。曾经一个人生俘过张玄遇、麻仁节等唐朝将领,让武懿宗大气不敢喘的人就是他。鉴于契丹最近动荡,李楷固和骆务整跑来投降了。距离战争已经很久,有司认为,李楷固故意拖延投降,曾经杀我将领,屠我百姓,罪不可赦,一定要诛灭全族。
群臣一致认为决议靠谱,屠城之罪,罪不可赦。
单单狄仁杰唱反调,道是:“楷固等人骁勇绝伦,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认真负责,也一定会对新工作尽职尽责。如果抚之以德,肯定能为我所用!臣请赦之。”
这事儿让狄仁杰的亲朋好友外加学生倍觉脸上挂不住,奈何为罪不可赦的人求情呢。说到底,这是丢了做人的骨气和原则。所以,很多人开始劝狄仁杰别再上奏固请,否则会遭到天下人的唾骂。这种事情放到现在,就好比有人为日本军官求情一样,为天下人所不忍。但照狄仁杰的方法,让敌军军官训练我们的士兵,带领士兵冲锋陷阵更好。
所有人都开始反对狄仁杰,到最后把狄仁杰弄烦了,怒道:“我这是为国家谋利,我自己犯得着吗!”
乃继续上奏,武则天见状,哈哈大笑,不顾群臣反对,赦免了李楷固等人。狄仁杰忽然给武则天泼了盆冷水,道,陛下要是光赦免他们,臣不干,臣要求给他们官职。武则天忽然凝住了,呵呵一笑,当即下令以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以务整为右武威卫将军,使之将兵讨伐契丹馀党。
两名契丹最优秀的将领领着一帮精锐去攻打自己带过的散兵,战斗是残酷的,结果是欢乐的。几天后,契丹余党全部被铲平,整个东北的局势随之安定了下来。庆功会上,武则天加封李楷固为燕国公,赐姓武氏(哈哈)。公卿百官全部到齐,此时,武则天端起一杯酒,亲自送到狄仁杰手里说:“契丹平息,都是国老的功劳啊!”
言罢,宣布重赏狄仁杰。
狄仁杰从容对道:“这是陛下的威灵,是将帅努力的结果,臣何功之有?”
固辞不受。
中国古人的智慧就在这里,有一句话说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菜根谭》有云: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从狄仁杰的故事来看,这种智慧简直发挥到了极致。他让人知道,在一个酷吏横行,男宠嚣张的女皇时代,有一个人,能从酷吏的酷刑下活下来,让女皇的男宠对他感恩戴德,不论是胡人、契丹人,还是朝廷百官,无不对他尊崇有加,而他自己却从不夸口。
这样一个人,先后为朝廷举荐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数十位干练的官员,皆为唐朝中兴之臣,朝中政风为之一变。
武则天最信任狄仁杰,朝中群臣无一能及,武则天从不称呼狄仁杰名姓,每次喊他都叫“国老”。狄仁杰似乎爱好和武则天对着干,常常是廷争面折,把群臣吓得一身冷汗。某次,武则天想要造尊佛像,因为不想用官银,所以就下诏,说让天下僧尼一天拿出一文钱。此项决议一不劳役百姓,二不关百官事务,僧尼要捐就捐,不捐也得捐,who cares?狄仁杰care,他上疏说道:
“现在的伽蓝(寺院),都比宫殿规模大了。造出来的东西不能让鬼享受,反倒是把人累得够呛。东西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都是从百姓嘴里抠出来的,想要造这么个东西,是不是该问问百姓答应不答应?最近臣注意到,由于佛法兴盛,很多寺院都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本色,多数人假托研习佛法贻害众生。穷乡僻壤有经坊,市中心(阛阓)有僧舍,里头的人不专心,跑出来骗吃骗喝。
“梁武帝也造过伽蓝,用心良苦,到最后不也国破家亡了么?您虽然要的是僧人的钱,可您有没有想过,僧人的钱又是从哪里来的?近来水旱较重,边境不宁,造像一事,既费官财,又费人力,一旦有急,如何救之!佛祖慈悲为怀,想必也不愿意看见陛下窘迫的样子,也不愿看见百姓受苦。”
武则天点头道:“国老教朕为善,朕怎么能违背呢?”于是罢除徭役。


第三十二章    狄仁杰之死

狄仁杰已经七十岁了,早就过了退休年龄,勉强支撑到现在。但每次乞骸骨,武则天都不许,不是因为朝廷无人,而是因为她离不开国老,真的离不开。外出的时候,重要官员随从,狄仁杰必须要在武则天身边,因为她看不见他就感觉没有主心骨,像少了一样很重要的东西一样。
有一回在路上,风忽然刮了起来,把狄仁杰的头巾吹掉,他的马因此受惊,嘶鸣着往前猛窜。这一幕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武则天是这里头最惊慌的一个,立刻令太子下马,跑过去牵住缰绳,控制住这匹烈马。牵马执鞭是仆人给主子干的事,狄仁杰不是主子,李显也不是仆人。
久视元年的闰七月辛丑,也就是公元700年8月15日,狄仁杰薨。
太突然了,也太早了。
谁说不是呢?
几天前,见狄仁杰有些疲惫,武则天专门让他好好休息,还把其他宰相叫来,告诫说以后如不是军国大事,一律不许劳烦他老人家。可就是这样,狄仁杰还是那么早就走了。第二天早会的时候,武则天第一次当着众人的面儿哭了起来,她已经七十七岁了,从登上皇位以后,她的字典里就没有“哭”这个字。
几十年前,狄仁杰曾登高望远,回家,对他来说已经成为奢望。和女皇一样,他的字典里,根本就没有“后悔”二字。人总该为自己做点儿什么,可在这纷繁世界里,所有的梦想和奋斗,是不是都那么值得呢?每个人都在改变世界,改变自己,其实也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世界总会因我而变。
不是吗?
狄仁杰,岁断滞狱万七千人,刚正严明,纠劾百官,却能受到各路豪杰的尊重,从一个只能断案的判官,变成了流芳万世的大唐宰相。历史因此改变,天下因此而变,每当有人说你改变不了世界,但你可以改变自己时,他都会摇摇头告诉我们,你可以改变世界,但要先改变自己。
不是吗?
武则天望了望朝堂百官,空空荡荡的。她用手捂住额头,哭道:“朝堂空了……”从那天开始,朝廷每有大事不能决议,武则天的眼眶都会湿润,边难过边感叹:“老天,为何那么早就夺走我的国老!”(天夺吾国老何太早邪!)言罢,便抬不起头来。狄仁杰死后,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武则天罢朝三日,哀恸欲绝。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位宰相能得到敌我双方的一致认可。一位是周恩来,另一位就是狄仁杰。
总结狄仁杰的一生,可以用“完美”二字。可有不少人不同意,理由便是他教子无方。本着不隐人之恶的态度,我准备说一说狄仁杰的三个儿子。
长子狄光远,州司马,曾协助父亲从来俊臣的酷刑下逃脱。
次子狄光嗣,圣历初年(公元698年)为司府丞。武则天曾一再要求狄仁杰推荐尚书郎人选,狄仁杰就推荐狄光嗣。人问,你举荐你亲儿子,就不怕别人说闲话?狄仁杰有句名言,道是“举贤不避亲”,对那人说,他称职。后来狄光嗣官拜地官员外郎,就是以称职闻名于世的。武则天曾感叹道:“国老举贤不避亲,可朕只看到他举荐得当了!”
三子狄景晖,魏州司功参军,官职为狄仁杰三子之中最小的,这是因为狄仁杰不想让他当官,但老爸的确强大,武则天非要给他安排官职。狄景晖是魏州人民最恶心的人,当参军以后天天就知道贪暴为虐,鱼肉百姓。为了纪念狄仁杰曾在魏州的功绩,魏州百姓为狄仁杰立了生祠;为了纪念狄仁杰在魏州的事迹,武则天决定让狄景晖到魏州任职。于是,魏州百姓受不了狄景晖,一怒之下,便把怒火撒到了狄仁杰头上,毁掉生祠,再不供奉。
由此,狄景晖便成了狄仁杰教子不严的把柄。
我认为狄仁杰实在冤枉,他不是教子不严,而是根本就没机会教育孩子。到了狄景晖出身的时间大概在狄仁杰断狱前后,此后,狄仁杰的工作一天比一天忙碌,他升官后,家中女眷把所有的宠爱都给了狄光嗣。
狄仁杰家训严格,一百多年后,曾孙狄兼谟证明了这一点。史书记载,狄兼谟进士及第,辟襄阳使府,刚正有祖风。令狐楚执政,荐授左拾遗,数上书言事。历刑部郎中、蕲邓郑三州刺史。岁旱饥,发粟赈济,民人不流徙。改苏州,以治最,擢给事中。历兵部侍郎、河东节度使。还为尚书左丞。武宗子岘封益王,命兼谟为傅。俄领天平节度使,辞疾,以秘书监归洛阳,迁东都留守。
岂能尽善尽美,但求无愧于心。
【突厥、吐蕃】
这一年的初冬十月,突厥似乎听到了武周王朝撕心裂肺的哭声,为了防止突厥偷袭,武则天令魏元忠为萧关道大总管,把守住突厥进攻的必经之路。萧关,今日宁夏固原附近,占据此地,则挡住了北域进攻中原的要门。
突厥人不矫情,默啜大概知道魏元忠这人不太好对付,于是不犯傻,直接一路往西狂奔千里,跑到陇右(甘肃)掳了一万多匹官家饲养的战马狂逃而去。默啜最近盘算得很仔细,想要从山西攻入中原似乎不太可能,自己消耗实力也着实太傻,便跟吐蕃签合同,吐蕃借论钦陵的事情跟唐朝翻脸,也就答应了默啜。
凉州(甘肃中部武威)向南二百多里,就能看见吐蕃的战马,往北二百里,便可以见到默啜在练兵。孤城,实实在在的孤城!如果突厥、吐蕃一起闹起来,杀到城下,凉州不保,陇右也会跟着遭殃。根据想什么来什么的原则,突厥和吐蕃的军队屡屡进犯,有时候是浩浩荡荡乌鸦一片地卷着尘土从城门外跑过去,也不攻城,耀武扬威似的从你眼皮子底下过去。但更多时候,他们杀到城门下头,对着城内一阵摇旗呐喊,高兴了还往城里头扔西红柿(这一句是说着玩儿的)。
百姓知道突厥和吐蕃灭人的方法,整天担惊受怕,就怕哪一天他们不玩儿了,杀将进来,掳走妻女,杀死男丁。
武则天发飙,以主客郎中郭元振为凉州都督、陇右诸军大使。
郭元振这人太可爱了,他是656年出生的,年少时太聪明太才智,让大家认为他不是人,一番考察后,郭元振认为应该参加科举考试。结果比较显而易见,由此,他当上了通泉县尉,这年他才十八岁。忘了说一点,此人不是什么善茬,十几岁就行走江湖,练就一身武艺,跟无数人干过仗,也挨了不少揍,但一般都是别人吃亏。
郭元振豪气冲天,爱好暴打不平,很惹正常人的嫌,但我很看好他。
据可靠记载,郭元振人长得帅气逼人。
但有一点让人为他捏一把汗,这家伙基本没干过正事儿。由于胆气过人,也为了赚点儿小钱,他喜欢没事儿铸造个私钱,贩卖点儿人口,联络江湖人贩子、豪杰、商人、猛士、郎中多达数千人。这事儿闹得实在太大,竟然传到了武则天的耳朵里,于是召见他,郭元振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有丝毫隐瞒,还上了一篇《古剑歌》,武则天阅罢,大加赞赏,分发给李峤、阎朝隐等人观看。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此人牛逼,决定可以破格提拔此人。
郭元振既是文人也是猛士。
到了凉州,先骂了两句娘,郭元振开始分析:
突厥来这里需要从哪里过来?
第一, 安西四镇地,那里沙漠广袤,地陆平坦;
第二, 北面直抄过来,虽然全是戈壁,但一路好走,很是方便;
第三, 跟鸟一样飞翔过来。
第一, 安西太远,默啜再傻逼也不会为了抢个劫跑这来回的几千里地;
第二, 待定。
第三, 默啜算个鸟?
由此可见,第二条最符合默啜的选择,郭元振知道,从北境捣到凉州,必然会经过白亭,如在碛中(甘肃北民勤县)安插一支部队,控制冲要,则突厥无路可寻。对于吐蕃,也是一样,他在南境硖口建造了一座和戎城(甘肃古浪西),守住古浪峡口,这是吐蕃的必经之路。万事大吉,让我们仰望郭元振,像仰望天空一样!
此时,你会听到郭元振骂娘。
不要仰望了,仔细看看中国地图,民勤县在哪里?是的,民勤县在沙漠之中,想要驻军吗?先跟骆驼商量商量。还有古浪,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郭元振摆摆手,说,不急,不急,陪他耍耍。言罢,令甘州刺史李汉通开置屯田,开凿水利,尽水陆之利。以前,凉州一斛米要好几贯铜钱(数千文);以后,大家再也不用为粮食发愁了,开垦屯田以后,凉州粮食产量一下上去,一匹麻布都可以换数十斛米(一百斤),军队积粮足够数十年用的。
一时间,郭元振成为传奇。
突厥、吐蕃甚至害怕这家伙发飙,退避三舍,让出方圆一千五百里的地方给郭元振。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郭元振是流氓,但是非常有能耐。
听到这里,凉州百姓该骂娘了。
都督在凉州五年,不管是中原人还是西域来的,都对他十分敬慕,这可不是吹出来的。法令上,令行禁止;牧业上,牛羊遍野。百姓安康,生活富足,路不拾遗。所以说,武则天重用郭元振是个十分正确的决定。
好吧,这回默啜真哭了,本想耍流氓,却被流氓耍的感觉有没有?


第三十三章    抢

长安二年(公元702年)正月,沉寂了一个多月的默啜再也不愿等待了,他重整旗鼓,入寇盐州、夏州。
可见,默啜还是不敢拿郭元振怎么样,他带着军队一路往东,跑到陕西北面一千多里的地方停了下来。望了望南方,指着长安的方向道:“从这里杀过去,一路毫无阻挡!”突厥大呼万岁,于是万千大军卷着尘土往南杀来。本人以前在默啜同志挥手扬鞭的地方呆过,这里位于内蒙古中部的阴山南面,四处戈壁沙漠,人迹罕至。
时不时有一股羊角倒立般的龙卷风刮过,扬起无依无靠的沙尘。地面上有极度耐碱的茅草,但水源奇缺,仅有的几条窄河,岸边都堆满了厚厚的一层雪。后来我知道,这不是雪,而是离析出来的碱。
这样一个鬼见愁的地方,让人倍感荒凉。可仔细一看,便知道,这里正是北方游牧民族入寇中原的最佳地段!
所以,我们可以确知,明朝人把十分重要的一段长城放在毛乌素沙地南面,的确是个明智的选择。也因此知道,定边、靖边两地,名字与我们的历史息息相关。所以,默啜挥师南下,入寇中原,烧杀抢掠,定会选择在这里。我查过,唐朝时候,定边是盐州的治所,而靖边,正是夏州的治所。
两地不保,西京危矣!
盐州和夏州的官兵和百姓显然没有料到突厥的突袭会如此迅速,他们挥舞着大刀,嘴里发出听不懂的声音,劫掠之后,奔驰而去。也许默啜不想在这里多做停留,他需要迅速地往南推进。但事实告诉我们,突厥打仗还是很讲究传统的,他们的传统是:没头没脑,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关中人长舒一口气,因为默啜侵犯盐州和夏州,仅仅是为了抢点儿生活用品而已(羊马十万头)。两个月后,他们真正图谋的地方遭到了围堵。
几天之内,突厥大军攻破石岭(山西省太原市阳曲县),威逼并州。
石岭在山西腹心,并州最西,突厥攻破之后,入寇并州,又卷走了无数财产。对正常的对手,武则天很有耐心去慢慢打击,可对突厥这样很能打却没头没脑的对手,实在是有点儿伤脑筋。据可靠消息,如果身手迅猛的你都不知道自己下一招会出拳或者出腿,还是扔手雷、泼硫酸,那么,对手也绝不会提前预知。
这就叫优势。
那么,长久之法,只能是派兵驻守,建造完善的防御体系。是日,武则天下令,以雍州长史薛季昶摄右台大夫,充山东防御军大使,沧、瀛、幽、易、恒、定等州诸军皆受薛季昶节度。四月份,幽州刺史张仁愿被安排负责幽、平、妫、檀等州防御信报,与薛季昶相互通信,共同抵御突厥。
至于并州州牧的差事,就交给了相王李旦,同时充任安北道行军元帅,以魏元忠为副元帅。
六月,武则天召神都留守韦巨源回京师,副留守李峤担任留守。
看到这里,你该明白,长安多年的灾荒已经过去,从701年的十月到703年的十月,武则天一直住在长安。至于为什么,要留到以后说。总之,默啜此行绝对不讨好,既是要抢地盘儿,又是要抢东西就跑,梦想有一天杀到长安,端了唐朝的老窝,这样的打法能胜利才怪呢。总体来说,突厥不如契丹,契丹不如吐蕃。
但抢劫也不是做游戏,并州不是你想抢,想抢就能抢。
对此,突厥表示,既然并州防御那么好,我们就不抢了。于是领兵杀到了代州(山西东北部),抢跑了无数财产。这罪过似乎并不能完全归罪在默啜身上,从他建立东到渤海,西至天山的后突厥帝国以来,突厥的内部争斗一直就没消停过。多数部落并不直接听默啜指挥,擅自行动也是有的。放羊牧马成本太高,抢东西多划算!
九月初一,日偏食。
九月初八,突厥寇忻州(山西西北)。
打吧,只能弄死他。
九月十六日,武则天下令,以太子宾客武三思为大谷道大总管,洛州长史敬晖为副总管。十七日,又以相王李旦为并州道元帅,武三思与武攸宜、魏元忠为副元帅;以姚元崇为长史,司礼少卿郑杲为司马,率领大军,征讨突厥。事情的结果出乎大家意料,准备了半天,大总管同志不知要闹哪出,整个部署愣是没有执行下去,事情陷入僵局,这次出征未能成行,大概是因为看着突厥又缩回去了罢。
考察出军成本和被抢的成本,武三思认为这个结果可以接受。
第二年的六月,默啜忽然派来使臣莫贺干,想要和李显当亲家。
事情真的很无奈,朝中没有大将,只能让武三思当头目,可又不成行。此事不得不应允,李显的一个儿子娶了默啜的一个女儿当老婆,这算是武则天这辈子干过的最窝囊的事了。说好听点儿,顾全大局;说难听点儿,和婚之辱。武则天不是没有想过如何选拔大将,这些年武举刚刚出炉,便有不少有才干的猛士入围,但大将也是需要成长的。
九月十九那天,有一个人成为了满朝的焦点。这一天正是吐蕃派遣使者求和的日子,宴会上,吐蕃大臣论弥萨一个劲儿地盯着坐席中的一位将军看。
他看了一眼,再看一眼……他还看。
武则天注意到了这一点,问道:“令使为何总是看他呢?”论弥萨指着坐在远处的唐休璟,激动地说道:“洪源之战,此将军勇猛无敌,臣早就想认识他了!”武则天呵呵一笑,道,“这位便是唐休璟了,洪源之战,的确派他去的。”论弥萨知道,以唐休璟的座次来看,地位绝不会比其他将领高。
只是个镇守边关的都督。
如此看来,大唐将领岂不个个威猛无敌?想到这里,论弥萨又赞许地看了唐休璟一眼。而此刻,武则天有意唐休璟,事后,她把他提拔为右武威、金吾二卫大将军。后来武则天才知道,这个唐休璟,的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从碣石以西到安西四镇,绵亘万里,山川要害,唐休璟全部都能记住。
西突厥各部落已经不是默啜能控制得了的了,突骑施酋长乌质勒和他们相互攻伐,通往安西的道路因此阻断。
宰相们商议中……
商议未果,武则天就让唐休璟一同商议。
片刻,商议完毕,上表计划。武则天阅罢,依计而行。后来的十几天,是验证唐休璟神奇的十几天,安西各州相继发来战报和请战书,各种事务的奏表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