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从来不淡定-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日奉太子之命诛杀逆臣,为的就是让陛下传位太子,以顺天人之愿!”
武则天像一头老虎一样,纵然生病,也是威风凛凛,她扫视了侍立在前的群臣,眼神落在了李湛的身上。
她指着李湛,哼地一声,问道:
你也参与诛杀张易之了?哼,我待你父亲不薄,你才有今天!
李湛最怕武则天提起自己的爸爸李义府,忘恩负义这种事情,他李湛不如他爸爸。武则天又看到了崔玄炜,镇定地盯了几秒钟,忽然发问道:“别人都是其他人提拔的,只有你是朕一手拔擢,你也参与了?”崔玄炜淡定地拜了拜武则天,道:“陛下大德,臣能为陛下做的,也就这些了。”
言罢,让李湛负责留守,其他人直朝外而去。
他们找到了张昌期、张同休、张昌仪,全部处斩,连同张易之、张昌宗,五人的脑袋被悬挂在天津桥南。当日下午,相王府袁恕己率领南牙兵抓捕韦承庆、房融、崔神庆等二张余党。街道上看热闹的人无不拍手称快,尤其是那个张昌仪,让百姓吃尽了苦头。在这里,需要讲述一段张昌仪的故事。
张昌仪不是不知道自己快死了,但他每日还是欺压百姓,纵情玩乐。
那日,他造好的府邸落成,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没规矩,竟然比王公的府邸规模还大。有曾被他欺负的人趁夜里用毛笔在他家门上写了这么一行字:一日丝能作几日络?早上,张昌仪上班,见这几个字,令人擦去。
第二天,这几个字又被人写了上去。
……
连续七天,张昌仪急了。令人笔墨伺候,在这句话下头注解道:
一日亦足。
这是一个十分嚣张的四字句,让我们来看一下。一日丝能作几日络?字面意思是:一斤毛线能打几斤毛衣?多读几遍,试试看。于是,这句话就是在问张昌仪:“一日死能作几日乐?”翻译成现代文便是:“你就快死了,还能乐呵几天?”作为一名找死也不后悔的人才,张昌仪的答复是:“能享受一天是一天。”所以,在坊间,二张的亲戚深为人们痛恨。
武则天的故事也该到此为止了,这个女人,是个传奇。
十岁之前,跟母亲杨氏一起,受尽了武家人的欺负;
十四岁选入宫中,成为李世民的五品才人;
二十三岁,在李世民的病榻前与李治相爱;
二十四岁,削发为尼,从此,她和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二十六岁,在感业寺与李治重逢,远远相望,泪流不止,她给李治写了一首情诗;
二十七岁,天随人愿,她和王皇后成为知己,被召入宫中,当上了二品昭仪;
三十岁的时候,她生了个女孩,李治很喜欢,为了独占鳌头,她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女儿,把罪过推到王皇后身上,于是,武昭仪顺利成了武皇后;
三十五岁左右,她迫害曾经说自己坏话的王皇后和萧淑妃,致其惨死,诛杀褚遂良、长孙无忌等反对派的元老功臣;
四十岁,杀上官仪,几乎独揽朝政,与李治合称“二圣”,她的事业步入了正轨;
五十岁,称天后,上表谏言十二事,得到了广泛的认可,颁布农田书籍,影响深远;
五十一岁,创造“北门学士”,编撰出《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少阳正范》、《维城典训》、《紫枢要录》、《凤楼新诫》、《孝子传》、《列女传》、《内范要略》、《乐书要录》、《百僚新诫》、《兆人本业》、《臣轨》等书;
六十岁,李治去世,她成为皇太后,大权独揽;
六十二岁,实行酷吏政策,冤魂无数;
六十六岁,创立殿试,大批拔擢人才,实行试官制度,称帝;
七十岁左右,开始沉沦美色,养了很多男宠,也经常开宴会,使得诗人有了发挥自己才华的地方;
八十岁,卧病在床,二张当政;
八十一岁,玄武门兵变,二张被杀,她失去了自由。
我相信,任何时代,都需要武则天这样的魄力。梦想这东西,不会随着时间而褪色,反而愈加珍贵。对于武则天,历史上已经有很多评判了。她有一个无字碑,她说,我做了什么,自己很清楚,后来人如何评判那是他们的事,就任由他们说罢。女皇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不可能的事,只有不敢想,没有做不到。
这个正月发生了太多事,李显都糊涂了。
武则天很明白现在究竟发生了什么,几天后,她把皇位传给了李显。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二十五日,李显复位,大赦天下,张易之党羽除外。昔日周兴、来俊臣等人冤狱,全部清雪,子女发配籍没者,悉数得免。相王加号安国相王,拜太尉、同凤阁鸾台三品,太平公主加号镇国太平公主。李姓皇族昔日被配没者,子孙全部恢复属籍,考核以后决定官爵。
在李湛的看护下,武则天从寝殿转移到了上阳宫,几日后,李显带领百官跑到这里,给她老人家上尊号了。
这个尊号,就是名传千古的“则天大圣皇帝”。
电视剧中,某男喊武珝道:“则天,今天天气真不错。”其实这是错误的,从这一秒开始,武则天才真正叫武则天,而且是后人的尊称,这种笑话不可以随便讲,否则真的很丢人。李显当上了皇帝,他是唐中宗。李显同志上任之后,首先做的第一件事肯定就是封官,把自己人封官。
张柬之成了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崔玄炜当上了内史,袁恕己成为同凤阁鸾台三品,敬晖、桓彦范皆为纳言;再赐爵为郡公。李多祚赐爵辽阳郡王,王同皎为右千牛将军、琅邪郡公,李湛为右羽林大将军、赵国公;其余官员均有赏赐。
除了二张党羽,其他官员基本上都能有个好结果。那么,像杨再思这样的人呢?我们看到,杨再思被李显挪到了西京担任留守去了。除了他,还有不少人被贬。实际上,一些正直的大臣也遭遇了飞来横祸。
这里头,属田归道、姚崇最为有名。
第三十九章 和武三思一起
张柬之讨张易之,过程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玄武门职守田归道就死活不肯不予配合。玄武门是事变多发地带,所以各类值班人员都不是一个组织上的。李多祚领的是羽林军,而田归道领的是千骑军。派去索要兵马的人到了玄武门,跟田归道说了半天,田归道愣是坚决执行命令,说不借,旧就不借。
敬晖这边借不来人,提心吊胆,光杆司令一个站在那里生气。
好在事情圆满结束,凭着五百羽林军就把事情摆平了。事后,敬晖想要杀了田归道。他们闹到了李显那里,这边说你不配合营救皇上,就是不跟皇上一条心。这边解释,说你们起事并未通知我,我做好了我分内的事,难道还要认错吗?李显分析后,认为,田归道忠义有加,拜太仆少卿。
李显用行动告诉我们,忠于职守是正确的。
后头还省略了一句话:以后我出什么事儿,你们也得这样。
当然,显哥处理事情是两种标准。武则天移居上阳宫的时候,百官安静等待,唯有姚崇一人憋不住情绪,哽咽着泪流满面。桓彦范、张柬之都劝他:“这哪里是哭的时候啊,不怕惹麻烦吗?快别哭了!”姚崇说:“我跟着则天大帝坐了很久的事,今日告别,悲不能忍。况且前几日跟着诸位一起讨伐奸佞,那是人臣的忠义;今日告别旧君,也是人臣的忠义,即便获罪,我也甘心!”
那么,对于姚崇的痛哭,显哥会不会也像对待田归道一样对待呢?
历史告诉我们,不会。李显知道姚崇还惦记着武则天后,当下不快,找了个理由就把他贬成了亳州刺史。李唐刚刚恢复,玄元皇帝(太上老君)也刚刚被重新摆上了李家第一的位置,洛阳又恢复了东都的称呼,并州成了北都,一切都回到了永淳年以前的样子,但实质没有变。李显和李治一样软弱,李治有治国的才略,李显没有,所以说,李显一无是处,不如李旦。
李显的老婆,就是韦皇后。
韦皇后为李显生了三个孩子,第一个就是邵王李重润,第二个是长宁公主,第三个是安乐公主。当年李显被武则天打倒,迁居房陵,韦皇后挺着个大肚子,一路颠簸。半道上,韦后忽然生产,为李显生下了安乐公主。李显是656年出生的,到684年被囚禁,已经到了二十八岁的年纪。
对这个年纪的人来说,能自己做主干一些事再好不过。
可惜老妈不给他任何机会,他提拔岳父韦玄贞当侍中,随便说了句:“我就是把天下让给韦玄贞又如何?”让武则天抓住了废掉他的把柄。李显一直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好不容易有个机会,提拔的却是外戚。这不能怪李显,谁让他们李家一直把爱老婆当成传统美德呢!
呵!
世间的事就是这样,张柬之他们努力了半天,到最后憋出来的竟然还是个屁。
韦后和李显情深意重,相敬如宾,曾经的苦难,他们记在了心头。患难时候的朋友最真切,患难时候的夫妻最深情,这话一点儿不错。可李显不知道,患难见真情后头还有一句话,说是很多时候,尤其是富贵以后,那些真情都是狗屁。李显现在是唐中宗了,是皇帝,小韦自然成了韦后。
李显胆子小,多亏韦后劝他,他才能安心。
韦后是个挺坚强的女人,在房州的时候,两个人不能出门,有官兵把守。每次朝廷派人来的时候,李显都吓得要死。他知道,他那些哥哥都是这样,使者过去,不是宣旨赐死他们,就是不宣旨弄死他们,总之,使者约等于黑白无常,人生无常,老娘无常,生命无情,除了媳妇的爱,其他的都毫无意义。
每次门外有人大喊使者来到,李显都急得乱跳,拍着手说哥要死了,哥要死了。韦后生气,很生气。李显也不顾自己吓成了什么熊样,抽出一条丝巾就往房梁上挂,韦后问他干啥,他就说让人弄死不如自杀,这样死得痛快。韦后就对李显说:“显哥你先下来,听听人家说什么再上吊也不迟吧,万一有好事呢?”
李显最听老婆的话了。
于是下来,使者进门,要么是送几件东西,要么是送点药材,没有一次是赐死的。所以,李显就觉得,娶个好老婆真的很重要。
李显曾经对韦后发过毒誓:
如果有一天,你我从这里出去,重见天日,亲爱的,你愿意做什么,我陪你做什么!
所以,从李显当上皇上以后,朝政都听韦后的。很明显,李显是个说话算数的人,虽然作为皇帝说话很没数。韦玄贞很早就死了,李显追赠他为洛王,韦后的母亲也成了妃。可以说,这个时代真的很神奇,已经出现了三个姓氏的王。有人上疏反对,可李显是绝对不会听的。韦后的表现让大家想起了当年的武媚,历史在他们眼中已经开始重演,对张柬之来说,这是天大的讽刺。
洛州长史薛季昶对张柬之、敬晖说:“二张被除掉,可他们的势力并未全部铲除,斩草不除根,以后还会再生!”
张柬之叹口气,道:“我知道,可是现在事情已经定格了,难道还要发动一场政变么?有什么理由吗?我们杀的已经够多了,不能再杀了。”
薛季昶仰天长叹:“真不知道我以后会死在哪里!”
几天后,朝邑尉刘幽求也找到了桓彦范、敬晖二人,压低声音说:“不早点儿做计划,以后诸位死无葬身之地!”那么,他们所说的余党势力在哪里呢?这一点,不由得让人很担心,刘幽求接着说道:“武三思还在,除掉他!”二人点了点头,散开了。最终,几个人决定不再冒险,听皇上的。
李显开会,韦后垂帘,李显不动脑子,动脑子的都是韦后。
那么,韦后跟张易之他们有什么关联呢?
不久之前,二张兄弟和一个名叫慧范的胡僧交好,韦后觉得这光瓢长得帅,跟他关系也不错。二张事发以后,慧范同志作为二张党羽,理应被杀,可这家伙却因韦后庇护,竟被加封成为银青光禄大夫,还被赐爵上庸县公,自由出入庭掖。这事儿的确是太不靠谱,更不靠谱的是,李显同志也跟慧范成了好朋友。
显哥很喜欢和慧范讲课,经常不处理朝政,换一身打扮微服出宫去找他。
桓彦范上表,要求严惩慧范乱政,李显自然不听。
这就说明,显哥这绿帽子戴得很滋润。除了慧范,跟李显关系好的还大有人在。其中之一,正是梁王武三思。为了留命,武三思费尽心机,最后,他用了一招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让自己亲儿子武崇训迎娶李显最喜欢的闺女安乐公主。如此,武三思同志再一次步入了安枕无虞的地带。
我说过,武三思在武家长得算是最帅的。
武三思生活作风很不检点,他泡过的人,都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第一个,当属武则天最喜欢的女官上官婉儿。
婉儿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才女,但我要说,她这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无论生活作风,还是人品,的确都不怎么样。她没有记住上官仪,也没记住张昌宗,此时此刻,他成了李显的婕妤。因为发型好看,脸蛋漂亮;更因为才思敏捷,说话如蜜。总之,李显喜欢上了她,让她当婕妤,制命的差事,全交给了她。
婉儿成了婕妤后,不知是武三思勾引她,还是她喜欢武三思,二人你来我往,最后上床。故而史书有载,婉儿极力支持武三思一党。婉儿和韦后关系也不错,聊天的时候,干脆把武三思推荐给韦后,引入禁中,直接控制朝政。武三思和韦后的事想必李显是不知道的,昨天二人还云雨求欢,今天就能在李显面前下双陆。
韦后和武三思对坐,棋盘上摆着双陆棋子,李显就坐在旁边指点,有说有笑。
显哥,你亲家和你媳妇通奸,你却看他俩下棋,作何感想?
如果有一天,你我从这里出去,重见天日,亲爱的,你愿意做什么,我陪你做什么!
唉,知道了又能怎样呢?可笑!
张柬之屡屡上书,要求诛灭武氏一党,李显不听。又上书,要求稍微冷落一下诸武,还不听。张柬之等人集体讨论,说出了一个真实的李显。说实话,李显这个人,二人软,巴掌硬。张柬之甩手批床,把手指批出血来,咬牙切齿地说:“皇上以前当英王的时候,人人都说他勇烈,我之所以不诛灭诸武,就是想让皇上自己杀了他们,没想到大势已去,却被他们占了上风!”
可见,李显和李贤斗鸡那会儿,表情的确很生猛。
李显很喜欢武三思,因为武三思很会揣摩人的心思。为了能和武三思有进一步的接触,李显时常微服出宫,到武三思家去玩。曾有御史上谏说道此事,李显没当回事儿。反倒是到了武三思家里,把人家姓名和事情一字不差地告诉了武三思。皇帝当成这样,不愁别人玩儿不死他。
第四十章 武三思乱政
李显复位也着实给李姓宗室带来了希望,武则天在位时,他们有的惨死,有的流放,有的隐姓埋名,遁入山林,更多的人则换了名字,在民间富户家给人当奴仆。一纸诏令过后,那些先前的贵族纷纷出现,只不过早已是物是人非。州县的官员按照名姓簿查找宗室,那些惨死的人,死的时候连个哭他们的人都没有,到现在,刺史、县令找到他们的灵柩,像模像样地都给改葬了。
有后代的,让后代承袭官爵;没后代的,找个亲近的亲戚安排一下。
枭氏(萧皇后)改回萧姓,蟒氏(王皇后)改回王姓,酷吏来俊臣、周兴等人,死了的把他们的官爵全拿掉,没死的全都流放到岭南烟瘴之地。徐敬业、裴炎除外,文明年间以来,那些被人罗织谋反的,全部恢复原状。
一大群人流着滚烫的热泪感恩戴德地谢过李显,回去享受新生活了。有一名叫李重福的人,是当朝左散骑常侍,也是谯王,从称号中便可看出,此人一定来头不小。是的,他就是李显同志当年风流的时候留下的庶子。李重福的新媳妇是张易之的外甥女,但韦后非常不喜欢这个李重福,就跟李显说:
重润的死,李重福脱不了干系!
李显大惊,心生忌讳,先贬李重福为濮州员外刺史,又改均州刺史,怕李重福谋反,还让州司严格防守。
可以说,韦后让谁死,谁就得死。至于和她偷情的武三思同志,这几日风光正好,刚刚被李显加封为司空、同中书门下三品。公平起见,李显决定也让弟弟相王李旦享受一下新生活,于是亲自跑到他那里,说要给他加封太尉,和大家一起讨论朝政。李旦是个很会守弱的一个人,他婉言谢绝。
李显大喜,说,这样吧弟弟,既然你不喜欢当太尉,我立你为皇太弟如何!?
皇太弟?
在这里,本人要隆重解释一下,这个“太”字,诸位必须要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凡是即将继承皇位或已经继承过皇位的人,都要在称呼前加一个“太”字以示隆重。譬如“太子”,皇帝储君;“太上皇”,当过皇帝;“皇太弟”,当过皇帝。
当然,在李显眼里,皇太弟可以是当过皇帝,可在别人眼里,他似乎预示着李旦也能再当皇帝。这种预感一旦被李显觉察出来,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对于一贯低调的李旦来说,哥哥说什么话,自己也必须要保持清醒,给什么都坚决不能要。李旦再三推辞,终于把皇太弟的称号推掉了。
很奇怪的是,其他人也开始学习李旦的冷静。
这个月,右散骑常侍武攸暨也被加封为司徒、定王,打那天后,武三思、武攸暨二人天天跑到李显面前推辞,非要把新官爵和政事都推掉,拗不过他俩,李显答应了,令其开府仪同三司。从被打压之后,武家的势力再次重新振奋,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武三思,更要归功于韦皇后。
为了让更多人享受到新时代的福利,李显决定,派车驾去嵩山,请安平王武攸绪回朝。出人意料,武攸绪竟然跟着回来了,被加封太子宾客。
他扫视了一下武家的所有人,一个人走进皇宫,走到李显面前,非要请求还山。也许武攸绪知道,他肯定不会习惯这样的生活。在武三思眼里,这样一个人是不能和武家人并列的,要用没有,只能像野人一样在嵩山脚下生活。
武三思最近比较得意,既有上官婉儿在怀,又有韦皇后入帐,实在是这也不愁,那也不愁。
唯有一点,他最怕敬晖那帮人在背后搞小动作。事实上,敬晖他们也的确搞了小动作。怕武三思在皇后面前说坏话,他们疏通了考功员外郎崔湜,把他安插到武三思家里当耳目。应该来讲,这是一步非常高明的棋。
只可惜,崔湜这人并不高明。他猛然意识到,李显其实不喜欢敬晖,却对自己监视的人情有独钟。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事儿捅给武三思吧!于是,崔湜讲事情一五一十地跟武三思说了一通,武三思当场骂娘。骂完,他用感激的眼神看着崔湜,握着他的手说:
哥,你就是我的大恩人呐!
呵!还别说,人家武三思知恩图报,当即跑到李显面前推荐崔湜,把他从员外郎直接提拔成了中书舍人。崔湜背叛了敬晖,还有一人更离谱。他叫郑愔,此人曾是二张兄弟的走狗,后来贿赂二张,才当上了殿中侍御史。后来二张没落,郑愔也跟着倒霉,被贬到了宣州当司士参军。
郑愔不是什么好人,被贬也不老实,贪污了大笔金银。
官府正要拿他,郑愔机灵,瞅准机会就跑回了东都,偷偷拜会武三思同志。武三思一脸疑惑地看着跪在地上的郑愔,郑愔趴在地上嚎啕大哭,十分凄切。哭了两分钟,郑愔忽然昂起头颅,露出满面泪痕,哈哈大笑,把武三思吓得够呛。武三思怪问道:你这是干啥啊,一惊一乍的!
郑愔抹了抹眼泪,道:
我刚开始哭,是哭大王将死灭族。后来又笑,笑的是大王有我!大王虽是天子眼前的红人,但那五个人可都是宰相,胆略过人,废掉太后的时候就易如反掌。大王自个儿想想,是您厉害还是太后厉害?那五个人日夜切齿,每天都想着吃了大王的肉,不把大王一族全杀光不足以快其志。大王不除掉这五个人,您就等死吧!
您还在这里跟我稳如泰山,我郑愔真为大王寒心!
武三思眉头一皱,接着绽放出笑容,把郑愔扶起来道:“来,跟我上楼!”
两人上楼谈话中……
次日,武三思面见李显,推荐郑愔为中书舍人。郑愔和崔湜,两个新进的中书舍人,就都成了武三思的谋主。如此,韦后、婉儿、武三思联合一体,将李显迷得团团转。韦后天天对李显讲:“张柬之他们仗着有功,专权跋扈,恐怕对社稷不利啊!”李显与韦后情深意笃,别人的话他可以不信,但媳妇的话他绝对信。
那么,该怎么办呢?
此时,武三思捏起一枚棋子道:
依臣看,不如封敬晖他们为王,罢黜政事,对外也不失为陛下宠臣,对内却把他们的权力夺走。
李显大喜,连连称秒。次日,以侍中齐公敬晖为平阳王,谯公桓彦范为扶阳王,中书令汉阳公张柬之为汉阳王,南阳公袁恕己为南阳王,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以博陵公崔玄炜为博陵王,罢知政事,赐金帛鞍马,初一、十五上朝。后来,又赐彦范姓韦氏,与皇后同籍。不久,又以崔玄炜为检校益州长史、知都督事,又改梁州刺史。
武三思得逞,在李显面前,他又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让百官按照则天皇帝的规矩办吧,你看看,现在都乱成什么样了!
李显问韦后,韦后点头,于是照办。从此,朝廷再度为诸武控制,朝政大权全部归到了武三思手里。上官婉儿也多次劝韦后承袭武则天的制度,如此,李唐王朝已经彻底沦落成了武后附属品。李显也知道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