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从来不淡定-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三思和武崇训父子两个十分谐和,他们相互体恤,互相都很理解对方的作为。武则天在世的时候,武崇训因武三思得以经常拜会祖姑母,时间长了,流言就传开了。先前不是有武则天的老娘和外孙的丑事么,如今,武则天根本就没和武崇训有事,外界就已经十分确信他们通奸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浪更比一浪浪。
武则天很愤怒,但谣言这东西,你越是不让人说,就越让人觉得此事当真。如此,最好的做法便是把一个后生许给武崇训。当时是圣历年间,李显同志已经从流所回到了洛阳。他的女儿安乐公主就被武则天选中,和武崇训结为了夫妻。
可是谣言并未因此结束,反而愈演愈烈。据内部人士透露,安乐公主也是个极不安分的人,武崇训出入禁中,早就跟她勾搭上了,证据就是他俩刚结婚六个月,安乐就生下了一名男婴。夫妻两个行为都不检点,但生活十分谐和,他们相互体恤,互相都很理解对方的作为。也因此,在对待太子的态度上,两人达到了空前的一致。
既然武崇训不大可能当皇上,安乐总可以吧?
皇太女的事,李显知道不可以,但也不怪罪女儿。可皇太子不是安乐他爹,没理由纵容她这么胡闹,况且,在安乐面前,他李重俊就像一个下人。安乐不把太子当人看,仗着爸爸的喜欢对哥哥横挑鼻子竖挑眼。李重俊不是那种吃气的人,有这等不平事,他发誓要找出事情的根源。
经过分析,东宫的从属认为,其实就是武三思、武崇训他们乱政导致的,灭了他们就等于断了邪恶的根源。
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七月初六,虽然已是秋天,但依旧湿热如故。太子李重俊拿出一份诏书,召集起了一帮武将,这些人有: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等。几人相互会议,拿着假冒诏书就往羽林千骑走去,要了三百甲兵,一路往武三思的宅邸走去。
羽林卫的三百千骑兵收到的命令是:
直接杀入武三思家中,杀其亲党,永除祸患。
士兵按照旨意做了,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了武三思的大宅,抓住武三思、武崇训一干人等,砍成了肉泥。
于是回撤,往宫城走去。此时,左金吾大将军成王李千里和他的儿子天水王李禧已经在皇城各个大门派了军队把守。太子与李多祚从肃章门斩关而入,走到侧门,猛敲大门,叫嚷着让上官婕妤出来。上官婉儿早已经吓得失魂落魄,但她的聪明和慌乱中的冷静显现了出来。她跑到韦后和安乐公主身旁道:“我看他们的意思,是要先把我要出去,然后再要皇后,最后,大家就都死了!”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
于是去找李显,李显也颇感慌乱愤怒,他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那个李多祚竟然倒打一耙。大家伙一路往北走去,登上玄武门躲避兵锋。左羽林大将军刘景仁得令,火速带领飞骑百余人守住玄武门楼下,大槊向外铺陈开来,做好一级战斗准备。李多祚率先来到了玄武门下,望着在高处往下看的韦后等人,想要冲上去砍死。
只可惜,李多祚虽然人数更多,但碍于城楼的台阶宽度实在太窄,无论如何都攻不进去。太子李重俊傻眼了,按兵不动,站在那里等李显回话。
其实李显的状况并不乐观,他们躲在玄武门城楼上的时候,杨再思、苏瑰、李峤与兵部尚书宗楚客、左卫将军纪处讷等人已经拥兵二千多人,屯在太极殿前闭门自守了。可以说,这两千人的任务比那一百个玄武门把守更艰巨,因为此时此刻,成王李千里和天水王李禧正在猛攻右延明门,他们的的目标是走狗宗楚客、纪处讷。
李显感觉有些自身难保,他扶着城上的栏杆往下看。
宫闱令杨思勖主动请缨,要一个人杀下去单挑。李显同意,杨思勖得令,拿着大槊就往下跑去。他的对手,是李多祚的女婿、羽林中郎将野呼利,这回,他是起事的前锋总管。野呼利的战斗值和杨思勖比起来似乎差太远,应付了两下,便被他斩死在玄武门下。李多祚部卒泄气,见杨思勖胜利,李显望着下方喊道:
你们都是朕的宿卫,为什么和李多祚一起谋反?如果你们把谋反的杀了,不怕不富贵!
千骑军本来就是矫诏起来的,杀到玄武门下才明白事情的真相。如今皇上都发话了,即便是为了活命,也得先把李多祚他们杀死再说。众人当即应和,挥着大槊就往李多祚、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吒忠义身上砍去。
片刻,这些人也都被砍得不成样子。
至于李千里那边,情况就更惨了,因为总是打不下右延明门,到李显顺利下来,再到千骑军反戈相向,事情就完全变了。李千里他们被人围攻,也惨死刀下。唯独李重俊不死,因为他是太子,是未来的皇帝。许多人跟着他杀出一条血路,一路往终南山逃去。可跑着跑着,大家发现自己被骗了。
而且被骗得很惨。
李重俊还是太子吗?
肯定不是了!
于是,就在林下休息的时候,众人一顿兵乓二五,抢下了李重俊的首级。众人带着太子的脑袋跑到皇宫求饶领赏去了,李显悲从中来,仰天长叹。第二日,他下令,把李重俊的头颅摆到武三思、武崇训灵前,祭奠三日,然后枭首于朝堂之上。至于成王李千里,更姓蝮氏,同党全诛。
为了不和太子是同党,原东宫没参加这次行动的官僚没有一个敢去看太子尸首的。唯有一个名曰宁嘉勖人不同,他是永和县的县丞,昔日里很受李重俊的照顾。他跑到太子尸体前,解开衣服,将全是刀口和血的身子裹了起来。
这一天,他被贬为了兴平县丞。
还有一些人需要流放,这就是那帮守门的孙子。
韦后说,这帮人凭什么让太子进门?皇城九重天门,这一帮守门者都放人进来,岂不是同反之罪!陛下决不能姑息他们,仅仅流放,难以安慰天下人心,要杀,全要杀!
李显同意,让法司去查。
大理卿宋城郑惟忠认为不能再查了,他说:酷吏时代刚刚结束,现在谋反案又牵连出这么多人,如今陛下想把皇宫内的守卫全部诛杀,恐怕起兵的人只能更多,您就不怕吗?李显幡然,不再追问。当然,在这次事变中涌现出来的风流人物一定会得到封赏。首先出现在镜头里的,就是杨思勖,事后,他被拜为银青光禄大夫。
接下来,便是因为尽心竭力辅佐李显而惨死的武三思同志了。
韦后认为,应该给武三思同志一个名分,这是对死去英烈的负责。李显同意,赠武三思太尉、梁宣王,武崇训开府仪同三司、鲁忠王。安乐死了老公,好不伤感,哭着让李显给武崇训弄个陵墓。要知道,这个时代,只有皇帝的墓才能被称作“陵”。对此,安乐的理由是:姐姐永泰公主李仙蕙就有一个陵。
是的,李显爱女李仙蕙难产而死,他给她弄了个皇陵。
既然姐姐都能用皇陵,我也是您的女儿,您女儿的丈夫为什么不能!
李显同意。
给事中卢粲上谏:
永泰之事,事出陛下特恩,今鲁王是陛下女婿,这是有区别的。
李显呵呵一笑,解释曰:
安乐和永泰没什么区别,他们都是朕的女儿,没什么区别。
听到李显如此荒谬而又站不住脚的解释,卢粲接着上奏道:
陛下因为喜欢自己膝下爱女,把恩惠也施加给了她的丈夫,那么,君臣之间的分别又在哪里,陛下不可不思!
李显这才真的被震撼了,他果真思了思,衡量了一下君臣失礼和爱女生气孰轻孰重,最后,他总算考虑清楚了,决定采纳卢粲的建议。于是,安乐生气了,一气之下,她把卢粲贬成了陈州(河南周口)刺史。安乐是个个性的人,是个不拘的人,同时,也是一个不自量力的人。
皇太子不死,她当不了皇太女;皇太子死了,这种障碍就没有了。
传给谁不是传啊!
襄邑(河南方城)尉席豫听闻此事,叹曰:
梅福讥切王氏,独何人哉!
仔细阅读上面一句话,看看能懂不能懂。
好了,我知道你不懂,因为你不知道梅福是谁,王氏又是谁;或者即便知道这两位的故事,也未必知道“何独人哉”的含义。我来解释一下:王氏就是指西汉末年的权臣王凤,他属于外戚,专横跋扈;梅福是南昌县尉,上书讽刺王凤。
于是朝廷指责梅福道:你一边陲小吏,竟敢妄议朝政!
于是整了一出戏,想要杀梅福,梅福闻讯,未等朝廷有动作便甩手不干了。
因此襄邑小小县尉席豫感叹:
梅福能上书朝廷,指责王凤的恶行,为什么单单他能,我不能!
于是亲自跑到京城上书,请立太子,言辞深切。
此事轰动一时,竟牵引出一位曾在武周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出来。是的,我们要注意,此时的太平公主和安乐公主感情十分微妙,她俩从内心就开始较劲,原因大家都知道。太平和安乐相比,又老道又有能力,得知席豫的上书,她十分兴奋,跑到席豫跟前说一定要推举他为朝廷的谏官。
还补充一句:以后你就在京城工作了,我罩着。
席豫谢过太平,心里说:你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席豫觉得跟着太平公主干真的很丢人,于是学着梅福的样子,卷着包袱就走人了。其实,我认为太平公主的确是一个很懂得择捡良材的能人,席豫此人少年成名,学富五车,聪颖过人。他为人恭谨,尤其是那一手好字,写得十分工整,即便是和兄弟们之间的书信也不见一字飞舞。
太平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而安乐,正准备让太平这个险恶的对手消失在这个世界上。


第四十四章    一代能人宗楚客


宗楚客本应惨死刀下,如今却率领百官请韦后加尊号“顺天翊圣皇后”。那么,李显自然不能被晾在那里,他的尊号是“应天神龙皇帝”。至于那个经常出毛病的玄武门,也不再叫玄武门了,改叫“神武门”。神武门事件过后,朝廷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自少看上去是这样的。
一般来讲,事变总得有个牵头的。这一回牵头大哥很明显,就是李显他儿李重俊,但安乐公主和宗楚客不这么认为。
他们指出,其实元凶就一直隐匿在深院之中,他阴险毒辣,未曾露面,却能完全掌控所有局面。李显表示不可能,他老妈已经去世了,还有谁有这么大本事?安乐表示当然不是她姥姥,但是她注意到,四叔最近行为诡谲,大有做了错事不认账的嫌疑。李显疑惑,于是,宗楚客添油加醋地解释道,陛下,您想想,是谁把您围困在神武门上的(估计他也就想着自己被两千兵马围困在太极殿的事了)?
李显说,李重俊啊!
侍御史冉祖雍(安乐找的托)趁机说道:
陛下圣明,先太子谋反,自有一个大人物撑腰!
李显顿悟,天旋地转,他终于明白重俊这孩子为什么这么大胆了,敢情李旦想当皇帝了!于是立刻令吏部侍郎兼御史中丞萧至忠去鞫讯。据说萧至忠不是一般人,他先前依附武三思,后来依附太平公主,可谓依附权贵的小人。但人们发现,萧至忠至始至终都是那么刚正清廉,除了不得罪武三思以外,其他的作为的确令人佩服。如今,李显想要审讯弟弟,萧至忠以为不可,他见到李显的一件事便是冲着他流泪:
陛下富有四海,却容不下一弟一妹,还让人罗织陷害他们!昔日,相王正当皇嗣,固请则天皇帝,把天下让给了陛下,则天皇帝不许,相王绝食几天,海内名士无不感叹。今日,陛下因冉祖雍的一句话便对相王产生怀义,谁不寒心!
可以说,李显是个很适合一起生活的男人,他爱老婆,爱子女,也爱自己的哥哥和弟弟,萧至忠的话,让他这样的人感到自己很悲哀。
李显挥了挥手,把萧至忠打发走了,一个人躲起来难过了很久。冉祖雍的计谋是宗楚客和安乐的计谋,宗楚客不是个东西,安乐也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可见,冉祖雍同志很不知道具体情况该会如何发展。事实证明,大家都开始对他这个出面者发起了攻击。首先发动进攻的,是右补阙吴兢,他上疏道:
自文明年间以来,天下一天比一天太平,陛下登基,天下欢喜。(这是马屁)陛下与相王同气至亲,天下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像你们这样友爱的兄弟了。可是贼臣日夜筹划,专门想陷害相王,处以极刑。这就是国家祸乱的根源,臣以为,任以权虽疏必重,夺其势则虽亲必轻。自古以来,将国家大事全都托付给异姓的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陛下登基不久,就因为一子起兵被杀,一子因忤逆而远窜,如今只剩下一个弟弟每日陪伴,您给他一尺布、一粒米,让他能活下去,这还怀疑他图谋不轨。
陛下,《青蝇》故事,您忘了吗?
阅罢,李显想起了那首《青蝇》诗:
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
营营青蝇,止于棘,谗人罔极,交乱四国。
营营青蝇,止于榛,谗人罔极,构我二人。
唉,世界真的没变,《诗经》的年代里,就有青蝇一样的小人,如今还有。
【魏元忠】
这个世界有屎就有苍蝇,有青史就得有青蝇。
魏元忠对此感触很深,在合适的温度下,合适的环境中,青蝇就会纷纷跑来吮吸那种貌似黄金但实际上却肮脏不堪的东西。武三思就是其中一坨,他擅权的时候,很多人飞奔而来,为的就是能够通过一种不必努力的手段就得到享之不尽的荣华。魏元忠非常讨厌武三思,但他把对武三思的刻骨仇恨埋在了心里,人总有踩着狗屎的时候,但你可以选择绕道走。
如今武三思死了,有一件事不得不提。
宗楚客认为,这件事关系到大唐江山安稳,为了国家,他豁出命也要把魏元忠整死!(宗楚客认为,天地都在我心中,我就是国家,国家就是我,所以,在这一句中,需要把“大唐江山”和“国家”换成“自己”)
宗楚客同志是很不要脸的,当然,按他的思想,要脸干什么,不当吃不当喝的。他对魏元忠这种老不死的愤青感到失望,是的,他失望。但失望之外,他更愤慨。李重俊起兵的时候,带兵走到永安门,太仆少卿魏升,魏元忠的儿子,当时是在场的。魏升问候,哟,太子您这是……
李重俊也不跟魏升废话,让士兵扯着他就走,胁迫着到了玄武门。
于是,魏升就这样被砍成了肉泥。
魏元忠心中愤懑,事后扬言道:
元凶已死,纵然是粉身碎骨又有何妨!
言罢,惋惜道:
只可惜太子死了!
宗楚客同志很高兴魏元忠能说出这么有骨气的话,于是,联合太府卿纪处讷等一干人等跑到李显跟前告状,请求灭魏元忠三族。李显以为,纵然武三思有功于国,苦心经营着大唐江山,有人这么说他的确不对。但考虑到魏升死了,魏元忠悲愤难泯,且又是有功之臣,所以不再问罪。
宗楚客顿觉不爽,又撺掇无数喽罗集体上书,李显按下不发。
这下,魏元忠倒是怕了,他不怕自己死,他怕三族亲戚都跟着他倒霉。于是上表请解官爵致仕,李显同意,以特进、齐公致仕,初一、十五还可以上朝见个面。
为了表彰萧至忠的直言,为了表扬宗楚客、纪处讷二位同志的鞠躬尽瘁,李显决定对他们进行提拔。九月,以吏部侍郎萧至忠为黄门侍郎,以兵部尚书宗楚客为左卫将军,以兼太府卿纪处讷为太府卿,并同中书门下三品。宗楚客觉得李显对魏元忠的判决很不公道,荣升以后,他开始四处寻找灭掉他的理由。
一日,右卫郎将姚廷筠忽然被他引荐成了御史中丞,但他有一个条件:
上书弹劾魏元忠。
姚廷筠同意,于是上书道:
陛下还记得侯君集吗?他功劳不小,太宗皇帝请大臣们开恩,群臣以为不可,到最后挥泪斩杀了他。随后,房遗爱、薛万彻、齐王李佑等人谋反,纵便是皇亲国戚,也都从了法。魏元忠的功劳不如侯君集,也不是什么皇亲国戚,他和李多祚等人一同谋反,他的儿子也跟着起兵,这是该诛灭九族的大罪!
臣只可惜魏元忠有朋党,他们迷惑圣听,陛下仁慈,也想替魏元忠开脱。
可是,臣冒死上书,要让皇上明白他们这伙人的企图。他们触犯龙颜,他们忤逆不轨,这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陛下明鉴!
李显点了点头,他认为这次提拔这个姚廷筠,的确是得人了,很少有人能讲出如此让人无可辩驳的道理。这年头,人都爱惜自己的命,很少有能像他这样敢于冒死上谏的。于是,这天,他把魏元忠抓紧了大理寺,判司将其贬官渠州司马。
宗楚客几乎满意了,但他是一个精益求精的人,他不满足于只将魏元忠打发到渠州当司马,让他死才可以。
这日,给事中冉祖雍上奏:
魏元忠犯的是大逆不道的罪,仅仅贬到渠州,恐怕不能让百姓满意吧!
此时此刻,杨再思同志站了出来,表示强烈支持冉祖雍的看法。李显瞧了一眼杨再思,控制住怒气,缓缓说道:
元忠出去了这么久,你们还惦记着他。朕先前下了很大的决心容忍他,成命已经下了出去,你们让朕屡次更改,意欲何图?这朝廷大小的权力,都应该是朕掌握的,诸位如此频繁地让朕改来改去,朕很不满意!
杨再思见李显怒了,知道自己又一次热脸贴着冷屁股,惶恐拜谢。
那么,李显是忽然明白过来了,还是有高人指点呢?
我认为,李显同志明显继续糊涂着,只不过这一回他愤怒的是这帮权臣屡屡让他修改成命,这让他很不爽。几天后,监察御史袁守一找到了李显的致命弱点,于是,再跟宗楚客表完以后,复表弹劾元忠曰:
李重俊乃陛下之子,尚且还依法处死;魏元忠非勋非戚,为何却能独漏严刑!
李显沉默了,他终于明白这些人在争什么了,原来是自己糊涂,自己亲生儿子都依法处斩了,为何却对魏元忠情有独钟?
是的,一定是我做错了。
几天后,魏元忠又被贬到了务川(贵州东北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当县尉。还没来得及动身,朝内,宗楚客又一次发动了突然袭击,他让袁守一上奏:
则天皇帝在三阳宫得病的时候,狄仁杰请陛下监国,魏元忠偷偷上奏,以为不可。这就说明魏元忠早就心怀不轨,请杀之,以儆效尤!
话音刚落,杨再思又上前一步,表示强烈支持袁守一同志的说法。李显瞧了一眼杨再思,颇感愤怒,驳斥道:
依朕看来,人臣事主,必须尽心。哪里有因为主上有个小病,就让太子当政的?所以说,那次是狄仁杰在拉拢朕,并非魏元忠的过错。守一所奏,是想用很久以前的小事来斩现在的人,你认为这样行吗!?
看来,李显还是很有分析能力的。只不过他死活看不出宗楚客想弄死魏元忠,而且,狄仁杰为了让李唐恢复社稷,费尽心机,他竟然认为人家是在拉拢他。总之,宗楚客灭掉魏元忠的梦想就此破灭了,他们惹恼了李显。然而,就在魏元忠到达涪陵之后,悲愤交加,竟然客死他乡。
宗楚客长舒一口气。


第四十五章    热爱诗歌和足球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
——《论语&;#8226;学而》
这是子曾经曰过的一句话,说的是朝代虽然更迭变换,但道理是不变的。这个世界总是有一个万古不变的道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是故,商朝虽然推翻了夏朝,但还是继承了夏朝就有的道理,周朝推翻了商朝,也承袭了商朝的道理。孔子是周朝人,他说,未来不管有哪些朝代,这种道理,千年、万年都不会变。
景龙二年(公元708年)的春天,后宫佳丽有传言道,韦后的裙子上忽然飘起了五色的云彩。
不知道韦后搞的什么鬼,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在裙下放了个烟幕弹也不一定。但李显闻讯大喜,令画匠作画纪念,让百官传阅。李显认为这是一片祥云,为了纪念老婆裙上升起了云彩,他决定大赦天下。
得知韦后如此伟大,百官和民间迅速出动,有一名曰迦叶志忠的太史,据说是个学者,跑到李显面前朗诵起了诗歌:
想当年,神尧皇帝未受命,天下歌《桃李子》;
文武皇帝未受命,天下歌《秦王破阵乐》;
天皇大帝未受命,天下歌《堂堂》;
则天皇后未受命,天下歌《娬媚娘》;
应天皇帝未受命,天下歌《英王石州》;
顺天皇后未受命,天下歌《桑条韦》。
这就说明一个道理,凡是之前有歌颂扬的人,未来都能成为一国之主。顺天皇后也应该如此,她成为国母,主蚕桑之事,百姓们欢欣鼓舞。臣请上《桑韦歌》十二篇,作成乐府,皇后祀先蚕的时候就演奏!
迦叶志忠是一名优秀的马屁精,李显还没回京之前,社会上就有一首名叫《桑条歌》的流行歌曲,当然,这名字和《桑韦歌》还是有一些差别的。作为一名优秀的学者,迦叶志忠认为条歌不如韦歌好听,是的,韦歌。
《全唐诗》里头有《桑条歌》,这首诗巨短无比,所以全文录于下:
桑条韦也,女时韦也乐。
全诗完。
于是,迦叶志忠想起了韦后,用这样的方法巴结人,不得罪其他人,还能顺利升迁,岂不妙哉!迦叶志忠的话让李显十分得意,他终于可以有一件像样的礼物哄老婆开心了。此时此刻,在迦叶志忠背后,有一人不得不出来说话了。他叫郑愔,先前依附张易之,后来巴结武三思,如今为了保命,开始巴结韦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