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从来不淡定-第1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卢怀慎是范阳卢氏,他为这个名人辈出的家族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卢怀慎的儿子卢奂,也不玷污卢氏美名,在广州当太守的时候,一直清正廉洁。广州有很多奇珍异宝,卢奂不为所动,很受当地百姓的爱戴。如此,姚崇、陆象先、卢怀慎主管兵部,宋璟、李乂、卢从愿主管吏部,时政顿时清明起来。
李旦是个明白人。
隋文帝杨坚的重孙,有一个身在朝廷。他是侍御史杨孚,专门负责弹劾百官。杨孚很受李旦重用,故而那些经常被弹劾的权贵恨之入骨。一日复一日,权贵争相诽谤杨孚,李旦却很不在意地对别人说:“他们怎么想,朕知道。有些人就是不想让朕保住那些说实话的人,御史抓奸,最容易受人诽谤,这就好比苍鹰独具慧眼,可那些狡猾的野兔却想让苍鹰去死一样。”
正月来了,默啜派使者来求婚,李旦应允。
李显一朝,边疆镇守受到朝内动荡的影响,诸如宗楚客一类的小人根本不顾边疆局势,乱收贿赂。三个月前,李旦任命幽州镇守经略节度大使薛讷为左武卫大将军,兼幽州都督。据说节度使这个名称就是从薛丁山开始的,薛讷一直都是默啜的心病。到最后僵持下来,入朝求婚。
从武则天开始,均田制逐步瓦解,这是因为有地的人,地都被豪强抢去,饭都没得吃,更别提交税,只好逃亡。
到了李显同志主政,这一弊端越来越厉害,逃亡的流人越来越多,社会开始动荡。临时征调的士兵根本不够(从打契丹就看得出来),于是只能相别的办法,行军大总管的职权便转变了。行军大总管来了就走,逃亡的百姓也就接着流亡。后来眼看不行,朝廷便想出了节度使的招数。
节度使,集合军政、民政、财政于一身,有效地防止社会动荡。但是弊端也显而易见,这个要留到以后说。
郭元振回朝了,他当上了太仆卿,和中书侍郎张说一道成为中书、门下同平章事,可以到两个部门议政。宰相们也很乐意跟他们交流,毕竟都是风流人物,大家同心协力做好事情就对了。可是,某日,太平公主忽然冒了出来,要求所有宰相都到光范门集合,大家莫名其妙,但碍于太平权势,只能从命。
宰相们来到了光范门,太平乘着车辇来了。
她说,今天的事儿也不那么多,就是想和大家商量一下,你们说自古立长不立贤,为啥皇上就是理解我一片苦心呢?
众人无语,太平看着大家惊愕的表情,感觉很想笑。片刻,宋璟上前一步,辞色不屈地对太平说:“东宫有大功于天下,是宗庙社稷之主,公主怎么对此还有疑议!?”太平本想看宰相们集体不吭声,让他们出尽洋相以后就可以确认没人敢跟自己作对。可宋璟打破了她的幻想,他让太平明白,并非所有人都那么软弱可欺。
李旦是个很好的哥哥,他很疼自己的妹妹。
太平公主不是个好妹妹,她勾结益州长史窦怀贞,与奸邪之辈结为朋党,想要害死李隆基。太平的女婿唐晙最近得了个好活,就是去邀请左仆射韦安石。是的,他姓韦。但他跟韦后不是亲戚,可以说是没有一毛钱关系。韦安石为政很受称赞,时人称之为“真宰相”。如今能在李旦耳根说上话的,都不想跟太平扯上关系,只有这个韦安石可以利用一下了。
唐晙让韦安石到太平府上商量点事儿,韦安石坚持不去。
太平一伙人见这老不死的不上钩,于是只好自己加紧诽谤李隆基。一日,李旦受不了了,他招来韦安石,问:“我听人说,朝廷里的人,心都向着东宫,爱卿应该帮我查查啊。”韦安石听罢,回答道:
陛下怎么会有这样的亡国之言!
李旦愣住了,却听韦安石接着说道:
这一定是太平公主的阴谋,太子有功于社稷,仁明友爱,天下所知,臣没别的愿望,只是希望陛下不要听信谗言!
李旦忽然紧张起来,赶紧接话道:
朕知道了,爱卿别说了。
而此时,李旦却往帘里瞧了瞧,太平公主正在那里偷听。按不住怒火,她扬言道:“韦安石密谋陷害,臣之衷心,天地可鉴!”
第五十三章 同志,治国要顺其自然
李旦不知道谁说的是真的,想要拿下韦安石查问查问。好在郭元振在场,极力为韦安石求情,这才让他免去了一场牢狱之灾。一个是自己一直疼爱的亲妹妹,一个是自己最得意的孩子,究竟谁是谁非,实在是让李旦看不清楚。不过,如果找韦安石不能让人放心的话,找自己信任的姚崇、宋璟,总该放心吧!
找了另外一个时间,李旦把姚崇、宋璟叫到了面前。
他们开口就给李旦扔了一枚重磅炸弹:
宋王(李成器)是陛下长子,豳王是高宗皇帝的长孙,现在,太平公主和他们经常来往,为的就是让东宫不安啊皇上。臣恳请陛下把宋王、豳王安排出去,担任地方刺史,罢黜岐、薛二王左、右羽林军的军权,把军权交给太子。另外,太平公主与武攸暨(夫妻俩)都应该安置在东都。如此,便少去许多后顾之忧!
李旦皱了皱眉头,反问道:
朕没有别的兄弟,就太平一个妹妹,怎么能把她安排到东都呢?其他人你们爱怎么处置怎么处置,就是不能把我妹妹弄走。
这日,李旦下制:
从今日起,诸王、驸马先前掌管禁兵者,全部改任别职。
太平明显感觉到有人在搞鬼,便施展魔法,迷惑了李旦一把。不久,李旦问左右侍臣道:“有术士跟我说,最近五天内会有兵马入宫,爱卿要好好为朕准备准备。”张说听罢,上前一步道:“这一定是小人想要离间东宫和陛下的关系,希望陛下能让太子监国,流言自会消除!”姚崇趁热打铁道:“张说所言,是国家社稷的大计啊!”众人等待李旦的反应,却见李旦呵呵笑了,道:
准。
就这一个字,彻底粉碎了太平公主的耐心。
二月初一,按照李旦的要求,宋王李成器出为同州刺史,豳王李守礼出为豳州刺史,左羽林大将军、岐王李隆范换为左卫率,右羽林大将军、薛王李隆业换为右卫率。最要命的是太平公主,本来按照李旦的想法,她是不会出去的,可诏书上最后一句话却是专门为她写的:太平公主蒲州安置。
四天后,太子李隆基监国,六品及以下封官、判司等事宜,全都由他处分。
这给了太平不小的打击,几天内,她发动所有力量,终于查出这事是姚崇、宋璟干的。勃然大怒,也不顾自己是太子他姑,找到李隆基便是一顿臭骂。太平的强势攻击让年轻的李隆基感到害怕。经过太平的这顿臭骂,李隆基明白过来了。姚崇从罢免无用官员开始就已经彻底得罪了姑姑,而宋璟和姚崇一起状告她的罪过,让她发誓要整死这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
该怎么办?
次日,李隆基上书,奏姚崇、宋璟离间他姑姑和兄弟之间的关系,请求处以极刑。就这样,胆战心惊的李隆基将姚宋二人推上了断头台。李旦终于看明白了,这群人演的戏,在他眼里,实在是再蹩脚不过。于是,贬姚崇为申州刺史,宋璟为楚州刺史。宋王、豳王到外地的事也搁浅了。
两位仁兄当了外地的刺史,活要谁干?
活要韦安石、李日知干。
且不管是谁干,姚崇、宋璟的办法已经被推翻了,因为斜封官又开始泛滥。景龙年间腐败的景象抬起了头,让人很是失望。李旦厌倦了在妹妹和儿子之间打圆场,四月的某一天,他召集群臣,忽然发言道:
朕生性淡泊,不认为当皇帝就是富贵,以前朕是皇嗣,后来又当了皇太弟,朕真的都不愿意当。今天找大家来,无非就是想和大家商量商量,我把皇位传给太子,怎么样?
群臣一阵沉默,无人敢言。还是李隆基反应快,让太子右庶子李景伯上去推辞,推辞了半天,李旦不许。看来,李旦真的是铁了心要退位了。事情的确太过突然,殿中侍御史和逢尧(太平公主一党的)见情况不妙,上言道:“陛下春秋未高,方为四海所依仰,这样退位太过突然!”
李旦沉默了,看来,一个可以当个好皇帝而不想当皇帝的人,比一个不能当好皇帝却当上了皇帝的人还要痛苦。
忍一步海阔天空,世界美好。
那就忍吧。
于是下制:政事都归太子管,有军队调动和五品以上官员调动,先跟太子商量,然后再告诉我。
实际上,此时的李隆基害怕的心要远远大过当皇帝的野心。太平公主离开京城这件事情,已经对李旦是个不小的打击,如今李旦硬要让位,自己再没个表示,岂不明明白白把老爸陷于不义之地?就在李旦宣布大赦天下的时候,李隆基上书,要求将太子位让给李成器,李旦不许。于是又要求让太平公主回京师,许之。
李旦又见到了妹妹。
可这个妹妹刚回到京城,就给李旦一个下马威。她要求给武则天的父母打造昊陵、顺陵,至于为什么这样,原因就在于她老公是武攸暨,未来也想整这么一出。更过分的是,李旦点头之后,西城公主和隆昌公主见老爹这么好说话,于是也来闹腾。最后,以西城公主为金仙公主,以隆昌公主为玉真公主,各自造道观。
两位公主的道观要求很奢华,强拆了很多民居后,又让人家免费劳役。
右散骑常侍魏知古、黄门侍郎李乂极力上谏,李旦不听,他对当皇帝、听上谏,已经心灰意懒。对于修道观,群臣的意见空前一致,都是反对。唯独侍中窦怀贞与众不同地提出,这是天大的好事。具体为啥好,除了能体现父爱以外,好像还真说不出别的道道。当然,窦怀贞是太平公主的贴心人。
每次退朝,窦怀贞同志都不回家,而是去太平的宅第问安。以前大家给窦怀贞起了个外号,名曰“皇后阿冲”。好吧,我承认,窦从一同志嫌自己以前的名字说出去太丢人,所以给自己改了个更好听的名字,怀贞。如今,他到公主面前拍马屁,又跑到道观工地去监工,让人恶心得有点受不了,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公主邑司”。
翻译成比较时髦的用语,便是——狗腿子。
窦怀贞是狄仁杰推荐上来的,年轻的时候,窦怀贞衣着朴素,当县令的时候也很受当地百姓的爱戴,所以狄仁杰很看重他。没想到这家伙还真不给狄国老长脸,当年韦后为了安慰众人,提拔自己亲戚的时候还特意提拔了一些有公德心的大臣,窦从一光荣入选。后来大家知道,窦从一华丽转身,成了现在这副模样。
太平公主的手腕开始切实施展开来。
几个月内,她连续打压先前那些为政不受贿赂,折她面子的官员。到了十月份,更是让李旦亲御承天门,引来韦安石、郭元振、窦怀贞、李日知、张说宣制,在一片肃穆中,一系列的任免飘扬在承天门的上空,文曰:
政教多阙,水旱为灾,府库益竭,僚吏日滋;虽朕之薄德,亦辅佐非才。(先酝酿一下情绪,再宣布)韦安石可为左仆射、东都留守,郭元振可为吏部尚书,窦怀贞可为左御史大夫,李日知可为户部尚书,张说可为左丞,并罢政事。以吏部尚书刘幽求为侍中,右散骑常侍魏知古为左散骑常侍,太子詹事崔湜为中书侍郎,并同中书门下三品;以书中侍郎陆象先同平章事。
说得好听,前面的封官都是虚屁,后面“罢政事”才是实在的。
李旦的不乐意为皇帝已经影响到他对政治的懈怠,正如右补阙辛替否所言,太平公主滥封官员、两位小公主大造道观,都是毁灭国家的错事。但辛替否也很会说话,他说,什么道观、什么寺庙,都不是陛下和公主的本意,是那些想要出名得利的假居士、假僧人、小人从中作梗。往小了说,国家会因为这帮人破败,想想中宗皇帝,他口里说的是学习太宗皇帝的法则,做的可不是那样。
李旦对辛替否的话非常欣赏,可还是不肯罢修道观、冷落太平。
道,究竟是什么?
【司马承祯】
嵩山之上,不独有少林,还有嵩阳。
嵩阳观内,有道教上清派第十一代宗师潘师正,门下有一高徒,名曰司马承祯。得受上清经法及符箓、导引、服饵诸术。后来遍游天下名山,隐居在天台山玉霄峰,自号“天台白云子”。如今,司马承祯早已离开嵩山,在天台上得道,名震天下。李旦很好奇这样一个人,他的师傅潘师正九十九岁来京师时,鹤发童颜。
而如今,司马承祯年逾花甲,精神矍铄。
为了弄清造道观究竟有没有用,李旦召来了司马承祯。李旦问:“何谓阴阳,何谓得道,朕想要学习术数,不知道该从何做起?”司马承祯曰:“道者,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安肯劳心以学术数乎!”李旦问:“理身无为则高矣,如理国何?(对于身心,顺其自然、不刻意作为最好,那么,治国该怎样呢?)”
司马承祯对曰:国犹身也,顺物自然而心无所私,则天下理矣。(国家和身体其实是一样的,顺应事物的原理,不要违背自然规律,心地没有为自己私下的考虑,这就是治理天下的道理。)
李旦豁然开朗,叹曰:广成之言,无以过也!
于是,准备封司马承祯大官做,好歹当个国师。司马承祯才不愿意,固请还山,李旦许之。道家的人都应该知道,天台山有一白云子,白云子是得道之人,有着极高的文学素养。他的名字是司马承祯,法号道隐,传承上清派十一代掌门人潘师正经法,为第十二代传人。文学修养很深,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为“仙宗十友”。
【
第五十四章 给李隆基点颜色看看
仙宗十友水平参差不齐,陈子昂后头,便是当朝的上书左丞卢藏用,卢藏用后头,便是因为巴结权贵而惨遭淘汰的宋之问。卢藏用不太明白这个司马承祯,他不明白为何一个人可以真的向往安宁和无为,看似平淡地走过一生。于是,作为一名对道家了解十分深刻的大官,他找到了司马承祯。
他指着远处的终南山道:
这里就不错,你何必去天台山修行呢?
司马承祯猝然笑道:
像我这么笨的人都看得出来,隐居终南山是混入仕途的捷径啊,哈哈!
先天元年(公元712年)七月,有彗星从西方夜空划过,自轩辕星直落太微垣,消失在大角身旁。有个学周易八卦的家伙找到窦怀贞同志,吓唬他说:“你看,星星都不满了,大人要有牢狱之灾啊!”窦怀贞就觉着老天爷落这么一颗大彗星下来就是要警示自己,于是大惧,竟跑到李旦面前,强烈要求解官。
李旦问他不做官做什么。
他说,就到安国寺当仆人算了。
没想到李旦也如此痛快,当场答应。
这可急坏了太平公主,她一想到窦怀贞那不争气的样就生气。李旦也知道窦怀贞是妹妹很看重的,经过太平极力的劝说,几日后,终于决定再度启用这个窦怀贞。而窦怀贞自己,则自认为已经躲过了牢狱,欣然上任。这回,窦怀贞真的感觉到了万众瞩目的自豪,因为他的新官就是左仆射,兼御史大夫、平章军国重事。
如此,窦某某从窦从一变成了窦怀贞,又顺利演变成了窦仆射。
真够逗的。
太平持续发力,等司马承祯这个老道走后,她安排了一个道家的假术士劝诫李旦:“陛下,您知道这次彗星的布局为何如此诡异不?”李旦说不知道,术士解释:“彗星不按照当年武皇的走法(解释一下,武则天时期的684年10月7日,哈雷彗星扫过天空,和隋炀帝变革时期走法几乎一模一样,但这次的这颗彗星不是哈雷彗星,所以术士不是吹牛逼),而且帝座(武仙座α星)、心前(心星是天王星,心星前的星是太子星)两星最近都十分异常,看来,是皇太子要有动作了。”
原本期待李旦能有一个脸部抽搐的动作,却不料李旦淡定地瞧了术士一眼。李旦知道,这是有人想挑事,他将眼光挪开,望着前方道:
传德避灾,朕心意已定!
见李旦不上钩,太平都快被气炸了,她让所有亲信,朝内有头有脸的人物上谏,阻止李旦传位。最后在朝会上,李旦被他们说得情绪有些激动,他看着众人道:“中宗的时候,那些奸臣出来作乱,天上的星变比比皆是。朕当时请中宗找个贤德的孩子传位,好压一下这上天的愤怒,可中宗十分不高兴,朕很是惶恐,几天都没吃饭。”
群臣都耷拉着头,李旦扫视全场,道:
你们说,别人我能劝,自己就不能劝,这是什么道理!
言罢,一片沉寂。
忽然,从殿外响出一阵骚动,李旦瞧见,知道是李隆基听说此事,赶忙来朝堂请罪了。他一下扑倒在地,连连叩头:“臣因为有些小功,所以才能当上太子,臣真的非常忧惧。臣不知道为何陛下要突然传位给我,臣不知道啊!”
李旦看着一直磕头流泪的李隆基,语气忽然变得柔和,但依旧带着他难得的刚硬:我大唐社稷之所以能够再度安定,我之所以能够再次得到天下,都是你的功劳。如今,帝座有天星犯灾,我传位给你,就是为了让你转祸为福,你何必存疑!
李隆基的确是没有准备好,事情来得太突然了。他坚决推辞,李旦生气了,当着众人的面对他说道:“你是孝子,难道就这么想等我进了棺材再即位吗?”李隆基说不出话来,只顾泪水横流。
先天元年(公元712年)七月二十五日,秋,李旦下制,传位李隆基。这个消息,对一贯很淡定的太平来说如同晴天霹雳,事已至此,多说无益,还是劝李旦吧。毕竟,李隆基再年轻,也不会打心底尊敬他的姑姑。太平的意思是,哥哥虽然传位给了太子,可朝政还是得自己做主。
简答来说,李旦总揽大权,凡事都要请教她太平公主。
八月初三,唐玄宗即位,尊唐睿宗李旦为太上皇。李旦自称“朕”,下的命令叫“诰”,每五天在太极殿受大臣礼拜。至于皇帝李隆基,自称“予”,下的命令叫“制”“敕”,在武德殿主政。三品及以上大臣的任免由李旦主持,其他全部政务全部交给李隆基。也就是说,三品和三品以上大员的任免是太平公主可以掌握的。
八月初五,上大圣天后(武则天)尊号曰圣帝天后。
八月初七,大赦天下,改元开元。
八月初九,立妃子王氏为皇后,以王皇后父亲王仁皎为太仆卿。
八月十一日,立皇子许昌王嗣直为郯王,真定王嗣谦为郢王。以刘幽求为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魏知古为侍中,崔湜为检校中书令。
宰相中,多半是太平公主的人,只有一个刘幽求,被一帮人包围着。这日,平日里就很主动的刘幽求找到了右羽林将军张炜,讨论如何出兵灭了这帮孙子。受刘幽求嘱托,张炜主动请缨,找到了李隆基:
窦怀贞、崔湜、岑羲都是因为公主才当上宰相的,他们整天想要图谋不轨。如果陛下不早作打算,太上皇如何能够安生?臣请发兵诛灭他们,臣已经和幽求商量好了计策,只等陛下一声命令!
李隆基点头了。
只可惜,刘幽求找的这个张炜,嘴太欠抽了。刚出去,就把兵变的内容捅给了侍御史邓光宾。李隆基最欠抽,他怕事情一发不可收拾,慌乱之中,便把刘幽求他们的事情写下来,交给了李旦。是日,有司禀奏,刘幽求离间骨肉,罪当死。李隆基惦记着刘幽求有功,不能被杀,于是上言。
几日后,刘幽求被流放到了封州(广东封开),张炜被流放到了峰州(越南富寿),邓光宾被流放到了绣州(广西桂林)。他们合计着要灭掉太平、崔湜、窦怀贞,却来了个出师未捷身先死。崔湜笑了,他当年当襄州刺史的时候,曾偷偷和李重福写信,还接受了李重福的金带。李重福事败以后,崔湜死罪。
好在张说、刘幽求仗义,替他说了好话,这才留住他一条命。
如今,刘幽求要被流放了,作为中书令,崔湜的表现着实令人称道。他明里没什么表示,暗地里却指使广州都督周利贞杀了刘幽求。桂州(广西桂林)都督、景城王李晙得知崔湜阴谋,等刘幽求途经桂州,便扣着不放。周利贞有任务在身,等刘幽求等急了,便屡屡发通牒给李晙。
对李晙的做法,刘幽求很是感激,但他认为徒劳无益。于是劝李晙说:“大人拒绝执行命令,保住我这个流人,两下里都保不住,白白搭进去性命啊,何苦呢?还是放我到广州去吧!”李晙道:“刘公所做的事,朋友也义不容辞,天下人可旁观,我李晙不可旁观!如果我因此获罪,虽死无恨!”
于是,双方僵持了下来。
开元元年的春天,李隆基和李旦在门楼上看长安夜景,纷繁灯火,异彩纷呈。两位天天看戏,一天到晚,夜以继日地看。直到左拾遗严挺之上疏谏:大的集会都是因为人们有了好事,大家聚在一起高兴。如今却不是,约莫耗损了无数财力和人力,陛下是想用此宣扬这个社会的美好,却不见这实在是劳人伤财的把戏!(酺者因人所利,合醵为欢。今乃损万人之力,营百戏之资,非所以光圣德美风化也。)
父子二人面面相觑,互相惭愧。
随后,李隆基下敕,因为严挺之的忠直宣示百官,厚赏了一番。
可是,在这其乐融融的后头,是隐藏着的危机。当朝宰相共有七人,五人是太平公主的,剩下的也不全是李隆基的。也就是说,自从刘幽求被流放,宰相里头基本就没人了。而且,授官等事务也都在太平党羽的掌控之下。窦怀贞、岑羲、萧至忠、崔湜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