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从来不淡定-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媸枪掖笃鳎商岢龊玫慕ㄒ椋党霾煌捶ǎ惫倬簦泼牛ㄋ诊F)更胜一筹啊!”
  宋璟当宰相,选贤任能,因材授任,百官各称其职,他刑罚无私,敢于直言上谏,李隆基最怕的人就是他。
  有时候,政事上,李隆基觉得不合意,宋璟却强争,李隆基也只能曲意顺从,不敢多说,怕宋璟发飙。
  
  刚一开始,宋璟同志就干了一件十分漂亮的事,他气死了郝灵荃。
  故事的发生是这样的:
  
  默啜求婚后,胡禄屋酋长支匐忌等人入朝。
  李隆基认为十姓请降的人越来越多,便以右羽林大将军薛丁山为凉州镇大总管,统领赤水等军,大军驻扎在凉州;以左卫大将军郭虔瓘为朔州镇大总管,统领和戎等军,驻扎在并州。两路大军分别把住了默啜进攻的主要途径,也就断了他饿了就抢,不饿,创造饥饿也要抢的念头。
  默啜决心改变策略。
  
  他开始欺负弱小,先后发兵攻打葛逻禄、胡禄屋、鼠尼施等部落,抢了不少牲畜和财宝。虽说默啜不比往日强大,但他那疆域和兵马,想要抢大唐的东西,然后等着唐朝派兵,那也是一点儿也不怕的。
  屡次骚扰小部落以后,李隆基下敕,令北庭都护汤嘉惠、左散骑常侍解琬等将军发兵营救。五月,下敕,令汤嘉惠等人与葛逻禄、胡禄屋、鼠尼施及定边道十总管阿史那献互相应援。
  
  一年后……
  
  默啜侵略拔曳固部,在独乐水将人家干了个底朝天,大摇大摆地要回自己的营地。此时,拔曳固部落的大将颉质略在柳林早就设好了埋伏,等默啜路过,突然杀出,将前头拦腰截断,围攻默啜,成功砍下了默啜的脑袋。
  这下算是捅了大篓子了。
  干事之前也不想想后果,勇气可嘉,下场难说。
  那就赶紧跑,于是,精锐带着默啜的脑袋先逃离了作案现场。
  环顾四周,才发现默啜的脑袋要不得。这是脑袋吗?这明明就是块烫手山芋!颉质略继续环顾,他把期待的眼神落到了马屁股上。像默啜这样的魔头,后头有无数妖孽支撑,我等干不过,只能靠大唐了!于是,大家骑着马跑到了唐朝使者的面前,颉质略将默啜的人头交给了郝灵荃。
  
  郝灵荃抱着默啜的脑袋,傻笑。
  这是脑袋吗?
  这明明就是块委任状!
  郝灵荃把默啜的脑袋挂在了城中大街,附近诸如拔曳固、回纥、同罗、仆固等几个部落,纷纷来降。
  默啜为患几十年,从武则天开始,到李隆基结束,如今,他的脑袋就在郝灵荃手上,郝灵荃欣喜若狂。是的,拿得一国君长首级,不授个大将军是说不过去的。就这样,他来到了宋璟面前。
  
  小伙子,干得不错。
  嗯!
  嗯,干得真不错,先回去吧!
  嗯!(郝灵荃狠狠地点了点头)
  下一个,是不是要说琼州教育官员……
  额……(郝灵荃回来问)宋公,那可是默啜的人头哦!
  好了,我知道,你先回去,等消息吧。
  (郝灵荃失望地看着一脸冰冷的宋璟,摇头走了)
  
  郝灵荃等,朝廷总会给他个说法的。
  这一天终于来了,来得那么慢!
  一年后,宋璟发的委任状来了:
  四品郎将。
  
  这就好比你立了大功,只给你十块钱差不多。
  郝灵荃被气死了。
  
  实际上,宋璟和姚崇的想法是一样的,两人同为宰相,虽然气质不同,但路线完全相同。姚崇曾经建议李隆基,三十年内不得重武。姚崇善于应变,宋璟善于守法,尽心辅佐,赋役宽容,刑罚无滥,百姓富庶。
  开元之初,人以姚、宋为贤相,前有房、杜,后有姚、宋。当然,两人能力超强,却也有不熟悉的业务,譬如典章经籍,必须有个博学的人辅佐。事实证明,即便人口仅有三四千万,依然人才辈出。
  李隆基尊重人才,每次姚崇、宋璟二人入见,他都会亲自迎接,临走还临轩目送。
  这是个不浪费人才的时代。
  
  紫微舍人高仲舒,博通典籍;紫微舍人齐澣,练习时务。姚崇、宋璟每有疑惑,肯定是去找他俩,两人对答如流。于是感叹:“欲知古,问高群,欲知今,问齐君,可以无缺政矣。”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开元逐渐走向了盛世。
  李旦看不到了。
  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六月,李旦因病在百福殿驾崩,时年五十五岁。
  李旦的谥号是“睿”,他到底聪明不聪明,已经用不着讨论了。早在五年前,他就重用了姚崇、宋璟,他能当个好皇帝,可他不爱当皇帝,人各有志。孔子曾经说过,什么是勇敢?有敢做的,有不敢做的,那才叫勇敢。什么是智慧?有懂得的,有不懂得的,那才叫智慧。许多事情。
  李旦似乎不值一提。
  总有人喜欢把他和哥哥李显并称,说二人均是无能之辈,我不这么认为。
  李显是个好丈夫,却是个昏庸的皇帝。而李旦是聪明的,他是一个不热爱权力,勇于退让的明君,开元盛世有他的功劳。
  
  对吗?
  
  【天涯微博】
  李隆基:爸爸死了,我有种旦旦的忧伤……
  李旦:孩子,不哭,我早就玩儿够了。
第六章
  在东都的那天晚上
  
  贞观五年(公元717年)正月,太庙出事了。
  太庙的四间大殿崩塌,将李家的排位都给砸了。李隆基认为这是不好的兆头,那日上朝,穿着白色衣裳,还不敢在正殿开会,只在耳房跟宰相们问询。李隆基这回开会的主要议题就是,太庙都塌了,咱们该不该去东都?
  李隆基不是异想天开,之所以要携百官去东都,那是因为关中继承了山东蝗虫灾害的破坏力,庄稼都没有了收成。
  宋璟、苏颋首先发言:
  陛下居丧三年,期限还没满,您就这么一走,恐怕天下人心会有不满,况且老天爷来了这么一个事儿告诫陛下,陛下还是不要去了!
  姚崇上前,充分发挥了他圆滑世故而又能办实事的风格:
  臣以为,太庙的栋梁,都是苻坚时候造的,距今已有近四百年,腐朽而坏,跟现在要去东都恰好碰到一起,又有什么奇怪的?况且天子以四海为家,陛下因为关中不丰收而去东都,百司都已经准备妥当,不可失信。臣以为,要先修太庙,正好还能按照原计划出行。只是,有一件事情要办!
  什么事情?
  把神主(李渊、李世民、李治、李旦牌位)先迁到太极殿。
  李隆基大喜,上了姚崇二百匹绢。几日后,李隆基告慰太庙,令姚崇五日一朝,姚崇再度成了焦点人物。
  
  姚崇又撒谎了。
  右散骑常侍褚无量,与马怀素同为李隆基的伴读老师,他揭穿了姚崇的谎言:“隋文帝富有天下,他迁都到大兴,怎么可能用苻坚时代的梁木造太庙!这是有谄媚的大臣献谄媚的话,希望陛下能够谨天戒,讷忠谏,远谄谀。”
  李隆基赞许了褚无量的话,他表示一定考虑亲贤人、远小人,至于留守长安,毁掉成命,下令让百司恢复,恐怕是不行的。
  褚无量郁闷了,太庙开始大修后,车驾如期开拔,煌煌的队伍往东都去了。路刚走一半,大部队就遭遇了重创。
  
  河南西部,陕西东部附近,有一崤山,崤山有一崤谷,是从长安到洛阳的主要道路。李隆基选择的就是这条道,一直以来,这条路都是很顺畅的。
  可是,崤谷,这坑爹的崤谷,怎么会这么窄!?
  提前探路的使者眼瞎了吗?河南尹(不点名批评李朝隐)眼瞎了吗?
  李隆基大怒,大部队卡在狭窄的土鳖一样的道路上停住了。李隆基决定免去河南尹及知顿使官,因为他俩是吃干饭长大的。明知道车驾要从长安到洛阳,明知道车驾要走这条路,明明有一个月的时间,怎么还会搞成这样子?宋璟面无表情地看着发怒的李隆基,他想在这个时候上谏:
  陛下刚开始巡幸就想要怪罪两位大臣,埋怨路修的不好,臣怕将来您要是巡幸其他地方,其他地方的老百姓可就……
  
  李隆基忽然有些稳不住,他一招手,赶紧,宣旨。看起来,宋璟的话,对李隆基起到了催命的作用。李隆基想要赦免那二位仁兄,可宋璟却不同意,李隆基很诧异。宋璟表情淡然地说:
  陛下想要怪罪他们二人,因为臣上谏而饶恕了他们,如此,这功劳可就算到臣头上了。臣恳请陛下将他们押上朝堂,怒斥一番以后,作宽容状赦免!
  几日后,车驾顺利到达东都,李隆基大赦天下。
  
  在东都的每一天,李隆基都被一些事物感动着,他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他和太常卿姜皎,原本不显达的时候就有着良好的私下关系。在东都的每一天,姜皎都靠着曾经灭了窦怀贞的功劳,备受李隆基的恩宠。
  是的,姜皎经常到李隆基的卧室,也经常和妃子们一起宴饮,得到的赏赐比任何人都多。姜皎自己有功,和皇帝关系好,有些赏赐也就罢了,他的弟弟姜晦也因此沾光,没有什么能力,偏偏当上了吏部的高官。如此,这个朝廷颇有些腐败的气象了。宋璟看不下去,铁着个脸上谏:
  姜皎兄弟荣宠过盛,陛下这样对他们不好啊!
  是啊,朕一直觉得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现在才发现,就是这样!
  于是,下制撤了姜晦的官。
  
  没有努力而享受权贵,会遭致灭顶之灾,靠着努力而享受权贵,也很难保证没有灾祸降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就是为那些备受瞩目的人写的。在东都,曾经的故事都还在,薛怀义、二张、天枢、明堂,人非,物是。
  天枢早在开元二年就被融毁了,工匠烧铜铁,融了一个多月都没烧完。至于明堂,因为还有用而被留了下来。这日,太常少卿王仁惠等人上奏,明堂造的跟周朝的差太多,根本不像,况且,明堂穷奢极欲,人神交杂,不是什么好东西。李隆基决定,与其闲置,不如利用,以明堂为乾元殿。
  明堂,是武则天的心血。
  九月,在和姚、宋的商讨下,李隆基下令,恢复中书、门下、侍中名号。
  
  这是李世民立下的规矩,凡是中书、门下以及三品及以上官员入内奏事,必须有谏官、史官在一旁记录。
  说的什么,表情怎样,语调如何,都有详细记录。这也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史书,的确很公开。这样做,有过失则可以匡正,有美恶则可以扬抑,全国各部门的工作,都要到正牙(衙)禀报,众目睽睽之下,御史戴着豸冠弹劾百官。
  豸冠,就是獬豸冠,那种类似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帽子。
  在正牙上,御史当庭奏事,大臣没有一个敢耍心眼儿的。等到李治和武则天即位,许敬宗、李义府主事,整个就完蛋了。该隐瞒的隐瞒,该密奏的密奏,御史和待制官员一般都只能私下汇报,谏官、史官不能跟着,等御史出去再问。后来,武则天见此不妙,大力改革,不过有问题。
  和李世民相比,武则天的规矩让底下的官员乱了套,因为是你在我不在,还能密奏,所以互相揭短、互相诬陷成了主旋律。
  
  轮到李隆基了。
  宋璟提议,恢复贞观的制度,让奸滑无处藏身!
  李隆基同意了宋璟的建议。
  
  宋璟是个让人怀念的人,他在广州办的事,让广州百姓感动不已,当地的小吏和小民为他造了一座碑,名曰“遗爱碑”。本来,这是人们的心意,但宋璟得知后,立刻上言:“臣在广州,没有什么事迹,如今臣因为受到陛下信任,所以他们才在这个时候弄出一块碑来,想要献媚。陛下如果想要割断谄媚风气,最好就从臣这里开刀,请下敕禁止!”
  李隆基从之。
  从那往后,各州县再无给人立碑颂德的事情了。
  宋璟分析的没错,他在广州办实事的时候,没人给他立碑,如今受到恩宠,有人却想起这事,不见得是什么好事。人心都是如此的,懂得看清道理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几日后,宋璟、苏颋又有大事要奏。据说此事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因为开元通宝已经到了即将灭亡的时刻。
  李渊发明的通宝。
  
  人都会学聪明的,那种孔方的铜钱,何必用纯铜打造?
  掺点儿铅和锡也罢,刮掉一层皮也好,总之,恶钱就这么出来了,还能在市场交易中正常流通。全国各地,尤其是长安和洛阳,恶钱的样式越来越难以辨别了,掺假的东西是毁灭劳动成果的法宝。
  百姓也不傻,知道这东西落到自己手里就完蛋,于是干脆不用开元通宝,改用最原始的换物方法,市场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宋璟是第一个提出倡议的人,他认为,如今市场上的货币已经不是什么好东西了,百姓也不认。
  那么,如何让百姓肯花铜钱,才是最重要的。宋璟认为,朝廷拿出太府(掌管银钱库藏,类似银行机构)两万贯铜钱,散发到南北方,由朝廷派人去民间购买能用得上的,而百姓又能卖的东西,如此活跃市场经济。
  此外,两京官员的俸料也改成文钱,好让正规钱财散步人间。当然,收集恶钱,融毁也是必须的。
  宋璟的方法得到了贯彻,轻松解决了很大的难题。
  
  有人推荐号称是隐士的范知璿,据说此人文学很棒,推荐者还把他的文章送给宋璟看。宋璟很快看完了范知璿的文章:“他那《良宰论》,很多地方都有奸佞的思想。隐士,自当极言谠议,岂宜偷合苟容!他文章写得好,自己去科举,这人用不着再另外推荐了!”
  范知璿热脸贴着冷屁股,下面两位更惨。
  四月的一天,河南参军郑铣、朱阳丞郭仙舟写好了作文,想让上头的人过目。这一次,宋璟是看不到了,因为两位把文章投到了一个很特别的地方——铜匦。要记得,这是在洛阳,有告密用的东西,现在成了自我推荐的最佳方法。两位仁兄写的是诗,别有一番风情在里面。李隆基看完了,下敕:
  观其文理,乃崇道法;至于时用,不切事情。
  最后,落笔,李隆基很幽默地来了一句:
  宜各从所好!
  
  就这样,两位的参军也不用当了,被御赐成了道士。
  
  【智联招聘】
  李隆基:请问官员是怎么工作的?
  李二刚:站着?
  李隆基:什么!?
  李二刚:那就是躺着!
第七章
  阿拉伯没有春天
  
  
  
  穆罕默德曾经说过,假如你有两块面包,请用其中一块换一朵水仙花。
  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他的这句话,其实就是说,如果你有两块钱,一块用来买馒头(生存),一块最好买书籍(精神追求)。他淡定了一下,指着一万两千多里远的长安:
  “求知吧,哪怕远在中国!”
  他望着想要拼命的猛士说:“学者的墨水,比烈士的鲜血更神圣。人生,应当从出生学到死去。骗子不是我们的教民,慈爱才是真主的心,谁欺辱了和平共处的异教徒,谁便欺辱了真主的使者(穆罕默德自己)。人的一生就该这样,哪怕有一万个威胁,也要说出人间的真理!”
  阿拉伯半岛在穆罕默德的努力下统一了,他的下一任,便是欧麦尔。
  
  贞观时期,他在西域之西,跟拜占庭帝国死磕,拿下了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两个分部。欧麦尔此人厉害,派遣四千精锐横扫埃及,一统中东。
  欧麦尔卸任,奥斯曼即位,率领四万铁骑灭了波斯,往西还打到了北非。后期,奥斯曼严重腐败,引起穆斯林不满,被自己人攮死了。这个倒戈的人,就是阿里。阿里后来被人暗杀,唐高宗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即位,以大马士革为首都,建立了倭马亚王朝,从此,推选变成了世袭。
  新一轮的扩张开始了。
  
  阿拉伯贵族决心拿下北非,711年,他们穿过直布罗陀海峡,占领安达卢西亚。四年后,也就是开元三年(公元715年),他们把矛头指向了西域。由于吐蕃一直受挫,被李隆基打得很郁闷,所以他们决心和阿拉伯联合起来,把西域从唐朝手里抢走。至于以后怎么分地盘儿,那得等以后再说。
  三国鼎立,谁能占得优势,真的很难说。
  大食和吐蕃联合起来,看起来,形式对不愿意动武的唐朝很不利。然而,具体情况却那么的出人意料。
  吐蕃、大食共同立阿了达为王,发兵攻打唐朝属国拔汗那。李隆基下令,让监察御史张孝嵩和安西都护吕休璟率领当地兵马一万余人抵抗。来势汹汹的吐蕃大食联军很快露出了败相,从西域迅速撤离。
  就这样,真正的考验到来了。
  
  西域,原本有无数部落和小国,其中有一支就是突骑施,它是西突厥十姓里头的一支。之前说过,突骑施的将领阙啜忠节和娑葛不对付,忠节同志贿赂奸臣宗楚客,说尽了娑葛的坏话。娑葛恼怒,先杀忠节,后杀唐使冯嘉宾,大败安西都护,跟唐朝对着干。好在安西大都护郭元振为娑葛说理,娑葛才肯投降。
  事情到了这一步,悲催的娑葛又让人给害了,害他的是默啜同志。默啜有几十万兵马,铺天盖地地杀到了突骑施,将娑葛砍死了。
  其实默啜最无聊,刚把娑葛弄死,他就被别人弄死了。就这样,整个西域的领导权成了真空状态。此时,突骑施杀出一员猛将,收拾余众,复有突骑施别种车鼻施啜,他收拾余众,自立为可汗,拥兵三十万,称雄西域。
  这个人,就是下面要出场的苏禄。
  
  苏禄是唐朝的左羽林大将军。
  苏禄一直都给唐朝上贡,从不间断。
  开元五年(公元718年),阿拉伯大将再次北征西域,阿拉伯的文字大约是这么记载的:
  当时眼看就要成功,不知为何,大军被突厥人围了起来,唐朝人和突厥人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只知道军队被困了,后来才知道,突厥人喜欢钱,就交纳了大笔赎金,突厥人决定放我们一条活路。
  
  苏禄在西域和中亚,一向以大唐自居,因为他甘当李隆基的小弟。俗话说的好,不想当大哥的小弟,不是好小弟。
  当然,亲兄弟就免了,我说的是部落和国家。
  西突厥十姓的另外一支,阿史那献同志最近很恼火,他早就看苏禄不顺眼,因为苏禄太嚣张,经常抢别人东西。阿史那献认为苏禄和默啜同样讨厌,写信一封,奏给李隆基,要求率领葛逻禄部落的兵马扁苏禄一顿,李隆基不许。这样,阿史那献和苏禄的关系就变得非常紧张,不论如何,矛盾总要爆发。
  
  苏禄是个明白人,见没人扁他,认为是不敢扁。
  野心大涨他,趁着吐蕃和大食的动乱入侵塔里木。几个月后,他已经开始准备攻打唐朝四镇了,同时,他和吐蕃、阿拉伯联军。
  焉耆、库车、喀什、于阗告急。
  这回,李隆基许了阿史那献的请求。
  阿史那献得令大喜,搓着手,忙不迭地带着军队,找到了苏禄。两军交战,阿史那献充分发威,找死了揍苏禄,最终将粉碎了苏禄拿下四镇的美好愿望。于是苏禄明白,先不说中原兵马会不会要自己的命,单看突厥,他们根本就是唐朝人!好吧,苏禄想明白了,他决心接受李隆基的册封:
  赐号,忠顺可汗。
  苏禄不好意思地笑了,请求李隆基安排他干点什么。
  
  李隆基的命令很简单,那就是让苏禄率领自己的大军,把大食侵吞掉的东拔汗那夺回来。苏禄奉召,狂奔至阿拉伯大军后头,大破阿拉伯大军。
  阿拉伯很固执,李隆基更固执,但吐蕃玩儿不动了。
  开元六年,吐蕃遣使求和,还带来求和表,让双方的宗亲和大臣都签名,用整个朝廷的人格担保以后不再打仗。李隆基没同意这种请求,打发吐蕃使者走后,一年过去,吐蕃又派使者来了。
  开元七年,吐蕃请求双方发表誓文,李隆基依然不许,并对吐蕃使者说:“以前的誓约不也一样没起作用么?言不由衷,誓约管什么用!”
  吐蕃使者走了,三年后,吐蕃自己扇了自己的嘴巴子。
  
  开元十年(公元722年)深秋,吐蕃围攻小勃律,小勃律向北庭节度使张孝嵩求救:
  小勃律是大唐的西门儿啊大使!小勃律亡了,西域就成了吐蕃的了啊大使!再不来救我们就真的亡了啊大使!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小勃律,不错,还有个大勃律。
  这一大一小两国,位置就在今巴基斯坦吉尔吉特,也就是克什米尔地区。吐蕃曾经写信给小勃律,说:“我不是攻打你们,我其实是借道过去,攻打四镇。”小勃律君主并没上当,这才立刻写信给张孝嵩。
  张孝嵩收到来信后,对情况做出了正确的判断。
  
  他遣疏勒副使张思礼率领蕃族、汉族步兵、骑兵,共计四千人,星夜奔驰,杀到了小勃律。此时,吐蕃大军正虎视眈眈地蹲在小勃律前头,想要一口吞下去。张思礼从背后杀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