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从来不淡定-第1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家大人(他爹)让我告诉相公,郎君(杨国忠的儿子)考的实在是太差劲了。可是俺们也为难,不敢让他落第。”
杨国忠不听则已,一听之下,勃然大怒,他暴跳如雷:“我儿子何愁不富贵!让你们这帮兔崽子来回倒卖!”
骂完,策马而去。
孩子回家,也不敢直白。只写了一张纸条告诉达奚珣:“他权贵如此,令人惨嗟,还跟他理论什么?”达奚珣知道这事不办不行,只能点杨暄及第。值得庆幸的是,杨暄当上了户部侍郎。可怜的达奚珣,这么年老了,才刚刚迁到吏部,和杨暄同僚。但杨暄是个很有自知之名的人,他和别人说,自己根本就是个笨蛋,人家达奚珣才是真正的强人。
想想真的很有意思,那个时候,都是高官不识时务,子女都很谨慎,与现在富二代不可同日而语。
杨国忠开始搂钱了,具体情况可参考李林甫的搂钱片段。
中外贿赂财产纷纷来了,顷刻间集成三千万匹丝绸。李隆基继续无为,他整天闲的蛋疼,在华清宫待烦了,那也忽然想出游。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上谏:“宫外就是旷野,怎可不备不虞!陛下非要夜游,请归城阙。”李隆基觉得也是,于是连夜召集人马,杀回长安城,在长安城夜游起来。
安西连连告捷。
安西节度使封常清终于杀到了大勃律,至菩萨劳城,前锋屡屡大捷,封常清乘胜追击。然而这是一条奸计,斥候府果毅段秀实上谏封常清:“敌兵屡屡败阵,他们肯定在诱导我们杀进去。我们行进到了此地,不该继续前进,要搜索左右山林。”封常清采纳了属下建议,果然踩到了伏兵,于是杀将起来,大获全胜。
范阳连连告捷。
安禄山经常抓了契丹和回纥的俘虏献给李隆基,让李隆基很高兴。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杨国忠进言安禄山必反,还说让李隆基召他进京,他安禄山肯定不来。李隆基也心存疑虑,就下了诏,没想到这胖子乖乖到来,闻命即至。
李隆基在华清宫接见了安禄山,安禄山上来就捂着大肚子嚎啕起来:“臣是胡人啊皇上!陛下宠爱我,擢拔至此!臣为杨国忠忌恨,臣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被害了!”李隆基脸红了,他为自己轻易相信别人的话而让忠勇的人哭泣而羞耻。会见完安禄山,他觉得不足以安慰他受伤的心,于是赏赐千万,勒令杨国忠再不能说安禄山要反了。
太子李亨也知道安禄山必反,屡屡进言,李隆基训斥龟儿子一样训斥了太子。
翰林院是李隆基的独创,汇集天下能人,上至文章之士,下至僧、道、书、画、琴、棋、数术之工都有,谓之“待诏”。
盛唐的文采,就是靠这么一个机构支撑起来的。刑部尚书张均和他弟弟太常卿张垍都是翰林院的供奉。这几日,李隆基想要让安禄山同平章事,已经下了命令,让张垍起草稿。杨国忠苦谏:“禄山虽有军功,目不知书,岂可为宰相!制书若下,恐四夷轻唐。”李隆基还算听得进去谏言,想了想,没让安禄山入朝当宰相。
可是,几天后,人们惊奇地发现,李隆基竟然封安禄山为左仆射,赐他一子为三品大员、一子为四品大官。
封完安禄山,李隆基心满意足地回朝了。
他让安禄山继续兼职,兼领闲厩、群牧(战马)。几日后,又让他为闲厩、陇右群牧(还是战马)。安禄山不满足,又求档总监,几日后,他就成了马匹总监。安禄山又上奏,想让御史中丞吉温为武部侍郎,充闲厩副使,李隆基又同意了。杨国忠终于明白,这个吉温,还真是和安禄山一伙的!
行动吧。
好的!
安禄山行动了,他偷偷派人选了能征善战的骏马数千匹,跑到草原放牧。
二月,李隆基献太清宫,尊圣祖尊号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大皇太帝。第二天,又享太庙,上高祖谥曰神尧大圣光孝皇帝,太宗谥曰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高宗谥曰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宗谥曰孝和大圣大昭孝皇帝,睿宗谥曰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李隆基想学习汉朝,以“孝”治天下,群臣满足了他的愿望,也请他给自己上尊号为“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证道孝德皇帝”。
安禄山进表,乐呵呵的马屁震天响。
李隆基在向他显露智商的下限,安禄山很乐意奉陪。他上奏:“臣领的将士征讨奚、契丹、九姓、同罗等部落,勋效甚多,臣想不拘常格,超资加赏。请陛下恩准臣有自行擢拔授予军衔的资格,臣感激不尽!”军权在安禄山手里,兵马都交给了他,如今,授权的权力也给他,那是绝对不可以的。
但李隆基再一次秀出了自己的下限,他同意了安禄山的请求。安禄山接着就授予了五百多人将军官职,授予两千多人中郎将官职。
人心收买够了,可以撤了!
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三月初一,安禄山辞别李隆基,准备回范阳。
李隆基舍不得他走,他解下自己的御衣(就是龙袍),赐给了安禄山(只能用“我操”二字来形容我的心情)。安禄山大喜,怕杨国忠上奏让李隆基留下自己,赶紧策马狂奔,又坐船沿河直下,让船夫在岸边执绳板,十五里换一拨人,昼夜兼行,运着赏赐和人马,一日行走数百里,过郡县都不下船,很快回到了范阳。
而李隆基却下令,凡有说安禄山要反的,格杀勿论。
安禄山的肥肉里面,安的是一颗赤诚之心。
李隆基已经七十岁了,这二十年来,用的人才都是李林甫一类的嘴舌,他还能知道什么真相?
哥舒翰见安禄山表彰了几千人,他申请为安西的部将论功行赏。
李隆基下敕,以陇右十将、特进、火拔州都督、燕山郡王火拔归仁等人为骠骑大将军,河源军使王思礼加特进,临洮太守成如璆、讨击副使范阳鲁炅、皋兰府都督浑惟明并加云麾将军,陇右讨击副使郭英乂为左羽林将军。哥舒翰又奏严挺之之子武为节度判官,河东吕諲为度支判官,前封丘尉高适为掌书记,安邑曲环为别将。
杨国忠见哥舒翰都有那么大的功勋,自己也要干出一番事业。
他让侍御史、俞南留后李宓领着七万兵马继续打南诏,这群人,都是杨国忠选出来的“人才”,所以,打起仗来也很有才。
合罗凤引诱他们深入,他们便深入,闭门不战,他们也就在城外头不战。几日下来,粮食就吃光了,士卒因烟瘴毒气致死和饿死的,真有十分七八。合罗凤大喜,杀了过来,杀得唐军全军覆没,李宓被生擒。
杨国忠又上奏,隐瞒战况,上传捷报。
李隆基大喜,又发兵数十万征讨,死在南诏的有二十余万人。
李隆基还以为天下太平,战功赫赫。他问高力士:“朕老了,朝廷的事都交给宰相了。边事都交给了边塞将领,朕还有什么好担忧的!”听李隆基这么说,高力士也顾不上什么太监不能说国事的规则,他提醒李隆基:“臣听说云南那里死了三十万人了,再说边将拥兵无数,一旦发威,陛下如何处置?臣怕一旦起了祸乱,根本没办法补救,陛下如何说无忧?臣请陛下决断!”
李隆基皱了皱眉头:“卿快别说了,让朕再想想。”
再想想的意思就是想也不用想了,以前怎么样,以后他还会怎么样。
李隆基糊涂得厉害,杨国忠也不懂什么战略,除了恨安禄山,他着实想不出什么招数弄死他,更不懂军事上如何处置。如今,他正忙着琢磨如何办掉陈希烈,陈希烈屡屡上奏,要求辞掉相位,李隆基同意,还想让武部侍郎吉温取代(安禄山的主意)。杨国忠极力反对,这才没酿成大错。
事实证明,歹人和歹人斗法,也是很有好处的。但这个国家,如果就只想着靠奸臣惩罚奸臣,那就等着亡国吧。
关中闹了水灾,京兆尹李岘(李祎之之子)急得焦头烂额。
杨国忠很高兴,他早就想弄死这个不肯跟自己的李岘。如今天公作美,淹死了百姓无数,毁了今年的收成,看他李岘还有什么话好说。于是,杨国忠上奏,参了李岘一本。九月,李岘贬长沙太守。忧国忧民的李隆基担心大雨会毁了庄稼,多次询问百姓生活状况。
杨国忠让人拿了上好的禾黍给李隆基看,并进言:“大雨虽然厉害,却也不曾毁坏庄稼,老百姓好着呢!”
扶风太守房琯上奏说闹了水灾,百姓流离失所,为杨国忠忌恨,下了他的大狱,从此,天下再无敢言有灾难的了。
李隆基很担心,如今淫雨霏霏,已经下了一个多月,大雨滂沱,洪水泛滥,怎么会没有灾难呢?他也知道肯定有事,于是问高力士:“淫雨不绝,爱卿有什么话,就尽管说吧!”高力士怒气冲天,却又压住火气,他告诉李隆基:“自从陛下把权柄都交给宰相,赏罚无度,阴阳失调,臣有什么话,敢说吗?”
李隆基沉默了,他觉得自己跟受了什么大骗似的,到底是高力士不忠,还是杨国忠不忠,他也分不清白。
【美女如云】
安禄山:我要减肥!
杨玉环:噗……伦家害羞了啦!
第三十八章
有人问,李隆基到底是相信安禄山多一点呢,还是杨国忠多一点呢?
答案是,他两个人都相信,也都采取怀义的态度。
河东太守兼本道采访使韦陟,文雅有盛名,杨国忠怕他入相,让人诬陷了他。这韦陟特别聪明,拿了钱财贿赂吉温,让吉温去找安禄山求救。哪知杨国忠发觉此事,上告了韦陟。这一下,韦陟可算惨了。韦陟被贬桂岭尉,吉温也成了澧阳长史。这件事,必然是杨国忠使了奸计,安禄山为了营救吉温,告了杨国忠,可李隆基却不予理会。
事情闹成这样,怨得了谁呢?
天宝十三年年底,户部奏天下郡三百二十一,县千五百三十八,乡万六千八百二十九,户九百六万九千一百五十四,口五千二百八十八万四百八十八。自隋文帝盛世以来,中国人口又一次达到了巅峰。然而,人口再多,能从军的却并不多。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二月,安禄山上奏:
臣认为汉人不勇猛,可使三十二个蕃将(胡人)代替!
这种请求,只有脑残的君主才会答应。李隆基脑子还算清醒,所以没答应,只让人为他们作画像。此举刺激到了杨国忠,杨国忠找到韦见素(新任左相),韦见素对他说:“安禄山这就是要反了,明日我会在皇上面前告他。皇上不明白,杨公就接着告,咱一起告倒他!”杨国忠答应了韦见素的计划。
次日,李隆基召见了二位。
“你们认为禄山有情况?”
韦见素说:“安禄山已经要反了,情况属实!”
李隆基不悦,他瞪着杨国忠看,似乎是要看穿杨国忠的阴谋似的。
两人悻悻而退,这两位还真是聪明,不久就商量出来一个完美的方案。他们上奏,说有策可消禄山之谋。请李隆基除安禄山平章事,召他进阙,以贾循为范阳节度使,吕知诲为平卢节度使,杨光翙为河东节度使,如此,安禄山就完蛋了。李隆基这才觉出来事情好办又靠谱,点头同意了。
制书已经写好,李隆基忽然后悔,他捏着制书不肯下发。
他让中使辅璆琳以赐安禄山珍果的名义,偷偷观察安禄山的动静。
这一招太烂了,所以,辅璆琳接受了安禄山的贿赂,回朝禀奏,说安禄山竭忠奉国,无有二心,鼻涕一把泪一把,把李隆基感动得想哭。李隆基对杨国忠说:“朕用真心待禄山,他必然没有异志。东北契丹、奚二虏,都是禄山镇住的。朕用自己这一把老骨头为他担保,他肯定是忠臣,你们以后不必担心了!”
事情朝着越来越坏的方向发展,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入朝,半路上还得了风疾,病得起身不得,被迫留在京师,呆在家里不出门。
四月,安禄山又立大功,大破奚、契丹两军。
安禄山的居心日渐显现出来了,他回到范阳,李隆基想念得要命,派人去看,安禄山都不露面,说自己有病,只让下人去应付应付朝廷来的使者。杨国忠同志也没闲着,他每天惦记着如何让李隆基明白安禄山必反,日夜搜索安禄山罪状,还让京兆尹围住了安禄山在长安的府宅,抓了门客,送到御史台拷问,拷问未果,全给杀了。杨国忠,正如安禄山所言,脑门儿确实不如李林甫好使。
他只管抓捕安禄山的人,却没料到,安禄山的儿子安庆宗在京师供奉,还娶了李唐宗室的荣义郡主当老婆,消息灵通的很。
所以,安禄山接到了儿子的密信,倍感压力。又听说杨国忠正撺掇李隆基召他入京觐见,安禄山更加恐惧。果不其然,大夏天的,李隆基的儿子要结婚,派人来请他了。安禄山又推脱自己有病,不能进京。七月,安禄山已经觉得大事不妙,表示愿意进奉骏马三千匹,每匹马都有两名控夫,所有战马都有专人护送(蕃将二十二人,领着他们的全部人马)。
安禄山豁出去了。
但李隆基还是没明白安禄山安的什么心,他琢磨了一琢磨,被安禄山的孝敬感动得老泪纵横。河南尹达奚珣(迁官了)却紧张得要命,上书论事曰:“陛下最好下令让安禄山的车马等冬天再来,朝廷自己派人护送,用不着他们自己麻烦。”李隆基这才明白过来,所有人都在担心一件事,安禄山要反了。
他想起自己不让人说,后悔得要命。
如今该怎么办?
达奚珣献计:下圣旨,让安禄山自己来!
李隆基觉得靠谱,于是给安禄山写了封御信:
朕新为卿作一汤,十月于华清宫待卿。
中使冯神威带着手谕来到了范阳,见到了安禄山。安禄山一滩肥肉似的瘫痪在床,两腿30°分开,赘肉盖过膝盖,见使者到来要宣圣旨,他只是挪了挪屁股,意思了意思。冯神威眼瞧着安禄山,安禄山在胡床上恨恨地说:“马不献也可,十月肯定去京师,必须的!(马不献亦可,十月灼然诣京师)”
冯神威被安排到了馆舍歇息,也没人搭理,安禄山再也没说话。几日后,有人赶他走,冯神威心知不好,快马回到了长安,见到李隆基,哭着说:“臣差点就没能活着回来见着大家!”
从天宝初年开始,安禄山专管三镇军事,拥兵十九万,精锐无比,铁骑无数,占据大唐百分之四十的兵力。如今羽翼丰满,又成功糊弄住了李隆基,倘若真让杨国忠抢先告了自己,他怕李隆基有时间做些策略。所以,他决心以霹雳手段实行谋反,这些日子,他之所以闭门不出,那是因为每日都和孔目官、太仆丞严庄、掌书记、屯田员外郎高尚、将军阿史那承庆密谋。
如今大事商议已成,只等发兵,一举灭了大唐,当个快活皇帝!
安禄山不愧是商人出身,他伪造了敕书,令范阳四下镇守将军集合。他介绍说,此敕书乃是玄元皇帝专门给他写的求助信,只因奸臣杨国忠谋反,派人来这里火速求救,遣军队支援。众人知道安禄山心里头的点子,但迫于他老人家的淫威,没有一个敢说话的,只是面面相觑,不敢吱声。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甲子,安禄山纠集同罗、奚、契丹、室韦十五万军众,号称二十万大军,于范阳起兵。
后来,又有安禄山发小史思明的参与,故而,这场震惊内外的大事,被历史称为“安史之乱”。
大唐的命运就此转折!
一双玉箸,可见一国之腐败;一盘珍馐,可见百姓之辛苦;满朝奸佞,可见大唐之衰亡!
可悲、可气、可恨、可叹!
安禄山命范阳节度副使贾循守范阳,平卢节度副使吕知诲守平卢,别将高秀岩守大同;诸将皆引兵连夜起事。大军出了蓟城南面,安禄山在此地开誓师大会,声言征讨奸臣杨国忠,并发布通过,有异议扇动军人者,斩及三族!这就是说,安禄山至今还不说是起兵反唐,而是要清君侧而已。
李隆基呆住了,他死活想不明白,一个面部如此憨厚的人,怎么可能干出这么伤人心的事?来不及多想,因为安禄山已经坐着铁车(铁舆),率领步兵和骑兵无数,卷着千里的烟尘,鼓噪着杀了过来。
中原太平了几十年,六十岁以下的没人见过兵火,一时间,百姓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范阳附近的官军,本就是安禄山统辖的,想也没多想就投降了。河北北部各州县相继投降,守将直接出门迎接,也有的不想投降,外出逃窜,被安禄山抓住砍头的。几日后,叛军先锋将军何千年、高邈率领奚族二十个骑兵,骑着驿站的官马先到了太原。北京太原(太原是大唐的北京),副留守杨光翙出城迎迎,各地纷纷投降。
军情紧急,快马加鞭来到李隆基面前告变,李隆基同志震怒,劈头盖脸训斥了告状的人,说谁再敢说安禄山谋反他就砍死谁。
而此时,安禄山已经拿下了河北山西无数城池,这就是大唐的老家,往前走两步,便是东都洛阳所处的河南。
各地纷纷上告,李隆基这才拍了大腿,大呼不好。他赶紧召集宰相商议,而此时的宰相,都是杨国忠的人。
杨国忠开会,洋洋自得,他面有喜色地说,现在总算可以证明我是对的了,怎么样,服不服?众人曰,服。杨国忠说:“反的人就安禄山一个人,将士都不想听他的!”他伸出两个巴掌,冲着众人炫耀,“不出十日,十日!安禄山的脑袋,就要放在诸位面前了!”宰相商议完毕,李隆基听得出奇,对杨国忠的分析拍案称奇,他觉得杨国忠以前能这么敏感和智慧,如今这分析,定然靠谱。
【新浪微博】
杨国忠:我近来很不正常,吃什么拉什么,吃黄瓜拉黄瓜,吃西瓜拉西瓜,怎样才能恢复正常呢?
御医:……那你只能吃屎了!
第三十九章
杨国忠可以去死了。
朝堂上,大臣相顾失色,东北方向的防线非常脆弱,李隆基自己都知道。所以,他立刻派特进毕思琛跑去东京,金吾将军程千里去河东,赶紧募集兵马,只要召集起来,立刻各自投入战斗。如今朝廷上会打仗的汉将,早让安禄山上奏给换掉了,唯有安西的将军还算见过真刀真枪,于是,李隆基召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入朝,问讨贼方略。
放在以往,李隆基绝不会看上这么一个身残志坚,长相不佳的人。可如今,听封常清分析得头头是道,他才有些高兴。
封常清说:“如今是太平了太久,所以人都害怕。可有逆顺,势有奇变,臣请走马东京,去那里开府库,募骁勇,挑马棰渡河,计日取逆胡之首献阙下!”李隆基大喜,以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
封常清即日启程,来到了东京募兵,十日内得六万人。于是断了河阳桥,做防御状态准备应战。
安禄山已经杀到了博陵南(河北中部安平),在太原的何千年等人,也抓着投降了的杨光翙来见安禄山,安禄山愤怒地指着他大骂了一通,说他依附杨国忠,不仁不义,然后杀了来祭奠他死去的快乐。随后,安禄山遣安忠志(干儿子,奚人)领精兵进军土门,以张献诚(张守珪之子)摄博陵太守。
很快,安禄山杀到了藁城(石家庄正东),负责镇守的常山太守颜杲卿知道不是安禄山的对手,与长史袁履谦一起出城迎接了他的大驾。安禄山很高兴,赐给颜臬卿金紫,让他继续为他守常山。为了安全,安禄山让人把颜臬卿的家人绑票起来,当做人质,又使李钦凑领兵数千人守井陉口(河北最西,多山,地势险要),以备西来诸军。
颜臬卿卖国求荣,容光焕发地回住所。路上,袁履谦问他以后该怎办。
他指着自己的官服,问袁履谦:“这是谁给我的?”
……
李隆基终于从华清宫回到了朝廷,他先斩了太仆卿安庆宗,又赐荣义郡主自尽。以朔方节度使安思顺为户部尚书,安思顺之弟安元贞为太仆卿。又以朔方右厢兵马使、九原太守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右羽林大将军王承业为太原尹。准备妥当后,命河南节度下辖陈留等十三郡,让卫尉卿猗氏张介然当节度使。
各地靠近安禄山大军者,均设防御使,第二日,以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统诸军东征。为了激励将士,李隆基下令拿出内府钱帛,在京师募兵十一万,号曰“天武军”。天武军十日内便筹集完毕,只是可惜的是,正经人家依然不想让孩子当被人瞧不起的东西,所以,这十一万人,多是市井子弟充起来的。
十二月,寒冬,高仙芝募来边兵五万人,在京师集合完毕,挥师东进,屯兵陕县(河南陕县)。
安禄山却高兴得要命,他要过河,也没有船,于是让人把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