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从来不淡定-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哥舒翰出去,见众人跪在了自己面前。“哥舒公以二十万大军打了如此败仗,还有什么面目去见天子!况且您没看见高仙芝、封常清的下场吗?请公东行(投靠安禄山)!”哥舒翰义正言辞地拒绝了火拔归仁,众人见他不从,纷纷凑过来,抓了哥舒翰就往东去了
  
  贼将田乾真正好杀到了此地,见哥舒翰和众人,都绑了送回洛阳。
  安胖子终于以胜利者的身份见到了这个以前和自己作对的哥舒翰,他问:“你以前小瞧我,今日如何?”
  哥舒翰此时的想法,多半是愤恨李隆基的无故怀疑,想活命,绝不可回长安,李隆基不杀他,杨国忠也会让李隆基杀他。如今,却只能留在洛阳了,以后再做其他打算,先活下去再说。他一下伏在地上:“臣肉眼不识圣人。如今天下未平,李光弼在常山,李祗在东平,鲁炅在南阳,陛下留臣,让臣尺书招慰,不日就都拿下了。”
  
  安禄山大喜,以哥舒翰为司空、同平章事。
  转脸,他指着火拔归仁说:“你背叛主上,不忠不义,拖出去斩了!”
  
  哥舒翰真的给诸将写招降信了,可是每个人都回信训斥了他一番,骂他不仁不义,对李隆基不忠。事已至此,安禄山冷笑,他就知道哥舒翰糊弄他,于是将他囚禁在苑中,让人严加防守。
  潼关败了,河东、华阴、冯翊、上洛防御使纷纷弃郡逃走,所在守兵也都弃城而去。
  
  哥舒翰派去长安的通信兵把潼关失守的消息告诉了李隆基,李隆基不在意,没召见哥舒翰的使者。他认可杨国忠的良好建议,让李福德等人,领着训练了几天的监牧兵(就是那三千童子)奔赴潼关,一旦到了,就发平安火(平安火,三十里一道,第一处点亮后,第二处高台可见,然后再点亮,一直到长安城内,传到皇宫)。
  平安火到了半夜都没来,李隆基这才感到大事不好,忙问发生了什么。
  第二日大早,他召集宰相商议,杨国忠本就是剑南节度,早早安排好了蜀地的兵马,所以,他提议让李隆基逃奔蜀地。
  
  次日,杨国忠才在朝堂召集百官,这千人的壮观人员,都是杨国忠千辛万苦选出来的“中才”,一直以来都盛赞杨国忠体恤这帮满脑子粪团的优秀策略。杨国忠问计,百官一个个低头不语,吓得汗流浃背,有的还哭了起来。会议到了最后,杨国忠做出了总结:“我告安禄山反已经有十年了,圣上不信。今日之事,不是我的错!”
  于是,他让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入宫,劝李隆基赶紧往蜀地逃。
  而长安城内,有司官员有钱,先行逃亡,府库被抢。
  士民惊慌不已,该跑的都跑了,市里头萧条,残破不堪。
  
  有腿的赶紧跑,没腿的赶紧爬,百万民众包袱流星地往城西便桥方向逃去。此情此景,不由得皇宫内不着急,大明宫、旧皇宫、掖庭、后宫,都乱了套了,东宫也唧唧歪歪在开会。李隆基件事情不好,慌忙召开紧急会议,他登上勤政楼,下制,说是要御驾亲征。然而,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信的。
  是啊,连李隆基自己都不信,老天爷也不信,没兵,去送死吗?
  善后处理是这样的:以京兆尹魏方进为御史大夫兼置顿使;京兆少尹灵昌崔光远为京兆尹,充西京留守;将军边令诚掌宫闱管钥。托以剑南节度大使颍王璬将赴镇,令本道设储偫。(剑南要提前做好接受准备)
  
  这天夜里,李隆基下暗旨,命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整顿六军,厚赐钱帛,选闲厩马九百多匹作为逃跑工具。一夜整顿完毕,黎明时分,李隆基和杨贵妃,杨贵妃姐妹、皇子、妃、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和一干亲近宦官、宫人往延秋门走去。中途路过库藏的时候,杨国忠请李隆基烧掉,并说不能留给贼军。李隆基愀然作色:“贼军来了,找不到珍藏,肯定下去搜刮百姓……打开吧,让他们看见!不要让他们害我的百姓!”
  周围无不动容,杨国忠在那无奈地叹息。
  清晨,又是上朝的时候,在此之前前一天,那些被杨国忠选出来的“能臣”,一个个都跑掉了,只留下了约莫十分之一的人。
  
  正是这十分之一的人,趁着黎明也跑得差不多了,但这一大清早,还有人集合在朝堂,等待上朝。
  可这帮忠诚、不惧死亡的大臣却瞧见,三卫仪仗俨然站在那里,还能听见铜壶漏声(也有可能是僧一行所作的点钟)。夜色已经快没有了,清晨的雾霭颇有些刺骨凉气,大门一开,官员却看见宫里头的宫女逃窜一般往外跑,有抱着玉枕的,有背着包袱的,还有的什么不带,提着裙子就往外头跑。
  
  皇上呢?
  没人知道李隆基在哪里。
  
  完了,皇上没通知一声就走了,王公大臣、士民百姓慌张起来。有的赶紧逃命,有不要命的则跑到宫里头来抢东西,有的还骑着驴入殿,看见金银的就扛起来收住。左藏的大盈库(其中一间大仓库)不知道让哪位放了一把火,大火蔓延开来,眼看就要把大唐武德、贞观、则天之世营造的宫殿付之一炬,崔光远、边令诚大呼不好,派人救火,又募人摄府、县官分别守住,杀了十几个抢劫的,情况才算好起来。
  崔光远叹息一声,他让自己的儿子往东去迎接安禄山,又让边令诚拿出馆藏的钥匙,当礼品送给安胖子。
  
  城西,便桥,李隆基、杨玉环、杨国忠、高力士……
  过了护城大河,便桥还在那里,杨国忠扭头一看,指着那桥大呼:“愣着干什么,快给我烧了!”有人开始焚烧便桥,李隆基扭头也看见了,瞧见便门里头纷纷扬扬的百姓,他怒斥杨国忠:“百姓都在各自求生,你怎么能绝了他们的活路!”
  言罢,令高力士派人扑灭,部众继续前进,扑灭火候,高力士又回到了队伍。
  
  顾不上那么多了,李隆基先让太监王洛卿前去通知郡县置办迎接。可到了午饭点,走到咸阳的望贤宫,却发现王洛卿和县令已经齐齐逃跑了。原来,这家伙不是去让人整顿的,而是招呼县令,收拾金银一起逃跑的。中使去咸阳府找人,吏民没有一个搭腔,一直到了中午,所有人只是昨天下午吃了点饭,到现在一口饭没吃呢。
  杨国忠见状,赶紧跑到市场上,买了一张胡饼给李隆基解饿,百姓听说李隆基来了,纷纷出门,拿出自家的米饭献给大唐的皇帝。
  
  李隆基眼睛酸了,他瞧见百姓吃的怎么都是糙米饭,里头还杂着麦子和豆子。有个老父求见李隆基,李隆基见了这个看起来像老农,眼神里却泛着智慧的儒者,老父对李隆基说:“安禄山包藏祸心,已经不是一两天了。以前也有人告他,可陛下都让人给杀了。如今陛下这般模样,都是奸臣逆子干的好事。”
  杨国忠紧张地望着民众与皇帝交流,他惴惴不安。
  “以前,王务延访忠良,来广圣上的聪明,就是为这个。臣还记得宋璟当宰相的时候,屡屡进直言,天下赖以太平。从那以后,朝廷可就没有敢说话的了。有的只是阿谀奉承的人,所有反对意见都不能有,多说一句就会死。陛下是不知道啊,草野的人们,早就知道有今天了,所以也没什么惊奇的。我们想告诉您,可是这九宫森严,想要民情上达,谈何容易,臣无法目睹陛下,当面诉说啊!”
  
  李隆基悲伤道:“朕糊涂啊,后悔晚了!”
  李隆基什么都没了,他只能和父老多说两句话,然后送走了他。王子皇孙,正在啃糗米,吃硬饭,他们压根不知道民间会吃这些东西。不久后,尚食的御膳到了,李隆基下令先让从官吃,然后自己再吃。至于后头的官兵,人数众多,李隆基下令各自分散,去村落求食,未时(下午三点)集合。

第四十五章
  
  
  这天夜里,检点众人,逃了一大半了。
  走到金城,县民都跑光了,不过饮食器具都在,能吃东西,士卒吃了一顿饱饭。然而,夜里没灯,连李隆基都没灯,原因是内侍监袁思艺同志也跑了。下头的大臣和士卒相互枕着睡觉,也不分什么贵贱。这天夜里,王思礼从潼关回来了,李隆基这才知道哥舒翰被生擒,只能下令,以王思礼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即令赴镇,收合散卒,以俟东讨。
  
  陕西兴平,马嵬驿。
  将士没吃没喝,狼狈不堪,所有人都快崩溃了。
  
  陈玄礼首先发威,指摘杨国忠奸臣误国,想要杀了他。他让东宫太监李辅国告诉太子,让太子赶紧决定。太子迟迟不决,不敢下手。可正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镜头出现了。随行的队伍里头,也有吐蕃派来的二十多个使者,正好遮住了杨国忠。
  使者是来找杨国忠要饭的,杨国忠在那里还没说话,就听见军士爆出强烈的声音:“国忠和胡虏谋反了!”
  
  有人拿弓弩射他,杨国忠大惊,抱着脑袋往西门跑。
  军士追上,拿着砍刀将他碎尸万段,手脚全被肢解,愤怒不已的士兵用长枪支起杨国忠的脑袋,挂在驿站门外。军士继续声讨,先杀了杨国忠的儿子其子户部侍郎杨暄,又撕碎韩国夫人和秦国夫人。
  
  士兵不认识那么多官员,此时,找死的人来了。
  御史大夫魏方进(杨国忠的人)厉声责问站在那里的士兵:“汝曹何敢害宰相!”士兵不跟他废话,跳起来就把他给宰了。魏方进死后,又来了个送死的,听见士兵闹哗变,左相韦见素出来调停。士兵才不认识什么韦见素,凑过来群殴他。可是,韦见素是什么样的人呢?历史告诉我们,韦见素是个刚正不阿,很贞正的人,只不过是杨国忠引来干实事的(因为杨国忠一点实事不干)。
  虽然在安禄山的事上他不敢说话,但有了他,朝廷才没烂成一滩臭泥。有人认得韦见素,也见识过他的忠贞,大声道:“你们这群,别误伤了韦相公!”众人这才停手,知道韦见素不是坏人。
  
  军士围住了驿站(马嵬驿),李隆基听说哗变,站出来问何事,众人都说是杨国忠谋反。李隆基拄着拐杖,下来犒劳军士,让军士回去歇息,军士不答应。李隆基累了,他让高力士去问问这帮人还想干什么。
  高力士素来是众人敬佩的人,见高力士来问,大家也就好好说话:“杨国忠谋反,贵妃就不该在皇上旁边供奉,我们希望陛下割舍情谊,以正法纪!”
  
  李隆基安慰大家道:“朕自当处置……”
  言罢,他入门,拄着拐杖,仰面不语。
  
  京兆司录韦谔前过来劝李隆基:“众怒难犯,如今危在旦夕,希望陛下速决!”于是叩头流血。李隆基摇着头,流着泪:“贵妃住在深宫,哪里知道国忠谋反!”高力士叩头:“贵妃当然无罪,可将士们已经把国忠杀了,贵妃现在还在陛下左右,怎么能让大家安心?陛下好好想想吧,将士的心顺了,陛下才可能安全!”
  李隆基的泪再一次喷薄而出,他抬了抬手:“力士,你去吧,去佛堂,缢杀她罢!”
  
  高力士得令,骗杨玉环到佛堂,将她勒死。
  杨玉环,一代红颜,终成遗恨,她只知道李隆基该对她好,她也可以无所顾忌地享用一切。人应该有所知止,没有什么是你应该挥霍的,包括青春、财富和情分。杨玉环碰上了李隆基,若都是普通人,可谓天作之合,可李隆基是天子,天子让杨贵妃满门得宠,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杨钊,还害了整个大唐。
  
  杨玉环的尸体放到了木车上,在驿站的庭院里放着。李隆基让陈玄礼等人进来看看,陈玄礼等人免胄释甲,顿首请罪,李隆基也没责怪,只是慰劳了他们,让他们下去传话给将士,让大家放心。
  杀死杨贵妃,是应该的。
  如果悲悯,就只去悲悯他们两人的爱情。众人只怕杨贵妃缓过来以后,会为杨国忠报仇,制造将士的灭门惨案。
  
  来,先来欣赏一首诗歌:
  
  马嵬驿
  作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翻译版:
  马嵬驿
  译者:豆哥
  你们别总是唱《长恨歌》,诉说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普通人不也有爱情吗?
  石壕村里,年老的夫妻离别了,他们的泪就不算什么吗?
  他们的泪,比长生殿(就是华清宫)最美的女人还要多,他们的泪,就不算什么吗?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陈玄礼出去后,部队山呼万岁,队伍得以整顿,继续前行。杨国忠一家还没完,他的妻子,名叫裴柔。裴柔和她年幼的儿子杨晞,还有虢国夫人、夫人的儿子裴徽都逃跑了,走到陈仓县,县令薛景仙让人抓住他们,全部杀死。
  车驾要从马嵬走的时候,朝中大臣,就还剩下一个人,此人就是韦见素。
  韦见素不走,他的儿子韦谔也没走,李隆基以韦谔为御史中丞,充置顿使。但最近,将士却并不愿意往四川去,大家都说杨国忠谋反,蜀地自然有阴谋。但实际上,大家妻小都没跟随,是怕离开了,就再也难以相见了。有人提议去河、陇,也有人提议去灵武,有人说去太原,更有的说,哪儿都别去了,还京师更好。
  
  李隆基是想去蜀地的,他怕众人不愿意,嘴里说不出自己想去哪里。
  韦谔说:“还京,当有御贼之备。如今兵少,不可轻易东去,不如去扶风,以后去哪里,咱再慢慢说。”韦谔实在聪明,李隆基乐意这么干,将士们也乐意这么干。队伍要走了,有父老拦住车马:“宫阙是陛下的家居,陵寝是陛下的祖坟,如今却舍弃了,想要去哪里呢?”
  李隆基按辔停住,听父老说了很久。
  
  最后,他让太子宣慰父老。
  父老跟李亨说:“至尊既然不肯留下,某等愿意帅子弟跟随殿下,往东破贼!夺回我大唐长安,若殿下去了蜀地,我中原百姓谁为之主!”
  一刻钟后,野外聚集了几千百姓,拦住李亨去路。
  
  李亨知道,光靠感情和意志,根本不可能打过安禄山,只能白白送死。他对众人说:“至尊冒着险阻,我怎忍心离开他老人家!而且我还没有去面辞,我得先回去告诉至尊,听他老人家发话!”
  李亨哭了,策马要往西走。
  建宁王李倓与李辅国执鞚上谏:“贼人犯阙,四海分崩,不因人情,何以兴复!如今殿下跟着至尊入蜀,如果贼兵烧绝栈道,那中原之地就拱手给了他们了!人情既离,不可复合,虽然往后想要重新回到家乡,能做到吗!不如收西北守边之兵,召郭子仪、李光弼于河北,与之并力东讨逆贼,克复二京,削平四海,使社稷危而复安,宗庙毁而更存,扫除宫禁以迎至尊,岂非至孝之为!殿下何必恋着区区温情,为儿女之私!”
  
  广平王也来劝李亨留下,乡亲父老,拥着太子的马,太子不得行。
  李隆基在西头等了很久,见李亨不回来,让人去问问,那人回来,说李亨走不了了,百姓留下他了。李隆基长叹:“天命啊!”于是,分后军两千人及飞龙厩马给了太子,告谕将士说:“太子仁孝,可以继承大业,你们要好好辅佐他!”又告诉李亨说:“你要努力了,不要记挂我。西北的将士,我对他们都很好,你要好好用他们。”
  太子向南,哭号不已,李隆基传令,让李亨即位,李亨没答应。
  
  河西的胡人将领用不得了,王思礼到了平凉,就听说河西诸胡乱了套。当初,他们听说都护跟着哥舒翰在潼关死了,就先在内部搞起了斗争,互相攻打,死伤无数。然而哥舒翰没死,都护也没跟着火拔归仁降贼。李隆基以河西兵马使周泌为河西节度使,陇右兵马使彭元耀为陇右节度使,与都护思结进明等人一起镇守,招其部落,又以王思礼为行在都知兵马使。
  李隆基行进到岐山(陕西宝鸡),有传言说安禄山已经破了长安,前锋已经快到了这里。李隆基赶紧从岐山跑到了扶风,士卒心神不宁,流言不止。
  
  天不想亡大唐,此时,正好有成都的贡奉在扶风,是春彩十几万匹,李隆基把所有丝绸都摆在了庭上。他召集将士,临轩告慰:“朕已经老了,老来任用非人,所以才让胡贼祸乱,想要远远避开他们的锋芒。朕知道卿等仓促跟着朕走,没有和父母妻子告别,来到这里,很是辛苦,朕也惭愧。蜀道难,郡县褊小,我们人马众多,大概也真不能供应这么多人,卿等想要回家的,就都回去吧。朕独与子、孙、中官前行入蜀,自己也能照应自己。今日,与卿等诀别,共分此彩,以备资粮。你们回家后,见到父母和长安父老,为朕致意,各自好好生活!”
  说完,李隆基泪下沾襟。众人都哭了:“臣等死生从陛下,不敢有贰。”
  李隆基沉默了良久,说:“是去,是留,卿等自己决定就是了。

第四十六章
  
  
  宝鸡西南,大散关。
  将士没有一个掉队的,李隆基将扈从者分成了六军,让颍王李璬先行去剑南,寿王李瑁率领六军紧随其后。五天后,李隆基到了河池郡(陕西凤县),崔圆奉表迎车驾,详细为李隆基叙述了蜀地的丰稔,甲兵的全盛。
  李隆基大悦,即日以崔圆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蜀郡长史。
  
  李亨留在了马嵬,还真不知道该去哪里。
  有人说马嵬驿事变是李亨一手策划出来的,本人认为各位也太高估李亨了,在一场逃亡的动乱当中,策划出这么出色的政变。在此之前,李亨一无所有,连亲信也都没李林甫和杨国忠全部打掉,只能任用太监李辅国等人。从马嵬驿事变和以后发生的情况来看,李亨无论如何都只是被夹带者。
  事到如今,事情有了新的变化,李亨只是顺应了而已。
  
  广平王李俶(李亨的儿子)问:“天渐渐晚了,这里根本不能驻扎,大家想想往哪里去?”
  众人没一个应上来的,建宁王李倓(也是李亨儿子)提议李亨:“殿下以前当过朔方节度使,将军和官吏以前也都给您写过信,倓约莫记得他们的姓名。如今,河西、陇右都败给了贼军,父兄子弟都在贼军手里,我们去了恐怕不好。朔方道近,兵马全盛,裴冕也是衣冠名族,必无二心。贼人入了长安虏掠,也没工夫往西略地,不如趁着现在,赶紧去朔方,以后的大计,咱再慢慢说。”
  李亨从奉天北上,到了新平,昼夜行了三百多里,士卒、器械损失过半,等到了新平,跟着的不过几百人。
  
  新平太守薛羽逃走,太子斩了他,这日至安定,太守也逃走了,李亨又斩了一个。至乌氏(甘肃平凉南),彭原太守李遵出迎,献出衣物和糗粮。又至彭原,募兵数百人。这日,又至平凉,得了这里的监牧马数万匹,又募士,得五百馀人,军势有了改观。
  李亨的担心多余了,李隆基的担心也多余,安禄山根本不知道李隆基这么快就往西逃了这么远。他让崔乾祐慢点,让大军留潼关,留了约莫十日,这才让孙孝哲将兵入长安,以张通儒为西京留守,崔光远为京兆尹;使安忠顺将兵屯上林苑中,以镇关中。
  
  这下,长安遭了大难了。
  孙孝哲是安禄山的宠臣,本就是个奢侈淫荡的人,还和严庄争权夺利,关中,安禄山的人都得听他的。这家伙杀人无数,遵照安禄山的旨意,抓捕长安百官、宦官、宫女,抓到了就往洛阳送。
  王、侯、将、相的扈从车驾,和留在长安的家属,安禄山一个也不放过,连婴儿也都惨死襁褓。
  
  唐朝宰相陈希烈,因受杨国忠打压,又遭了李隆基的斥骂,便和张均、张垍等人一起投降,当了安禄山的宰相。这也倒没什么,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可贼军就得意了,西胁汧、陇(陕西),南侵江、汉(湖北),北割河东之半。不过贼军有自身的缺点,那就是,贼军不是为了别的而战斗,而是为了钱,仅仅为了钱。
  所以,当到了长安,得了府库的钱财,抢了民间的美女,他们是不会有心再去逼迫全身上下没金银的皇室的。
  总之就是享受,安禄山也管不着。
  
  太子李亨和皇帝李隆基,分别在不同地点行进,也得以安全。
  河北方面,李光弼还在围困博陵,听说潼关失守,立刻解围南下。史思明疯狗一样紧随其后,李光弼发飙,回头杀了史思明无数兵马,史思明委屈地蹲在那里不再敢追了。郭子仪也听到了消息,引兵进了井陉,留下常山太守王俌,领着景城、河间的团练兵守常山。河北兵马都很想灭了范阳,平卢节度使刘正臣掩袭范阳,还没等到,就迎来了史思明的阻挠,被杀死七千人马,妻子儿女被俘。
  
  眼下,只剩下颜真卿了。
  颜真卿本打算听命于李光弼,却不料李光弼和郭子仪都走了,于是还军平原,自己处置河北军事。
  
  平凉,李亨。
  朔方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