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从来不淡定-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眼下,只剩下颜真卿了。
  颜真卿本打算听命于李光弼,却不料李光弼和郭子仪都走了,于是还军平原,自己处置河北军事。
  
  平凉,李亨。
  朔方留后杜鸿渐、六城水陆运使魏少游、节度判官崔漪、支度判官卢简金、盐池判官李涵与李亨共同谋划,平凉此地,并不是屯兵之所,也不是要害,攻打容易,守着困难,决不可在这里耽误时辰。
  于是,军队往灵武进发。
  
  朔方,天下劲兵要害之处,吐蕃请和、回纥内附,都因此处。很多人都说,李亨应该在此处理兵,按辔长驱,移檄四方,收揽忠义。李亨很高兴,会河西司马裴冕入为御史中丞,至平凉见太子,亦劝太子之朔方,太子从之。杜鸿渐、崔漪让人葺次舍,庀资储,去平凉北境去迎接李亨,盛治宫室,帷帐仿造禁中布置,饮膳也都是水陆两种。
  李亨生性节俭,到了灵武,先让人撤了奢华。
  裴冕、杜鸿渐等人上笺,请他遵守马嵬之命,即皇帝位,李亨不许。
  
  经过一再劝告,五次上笺,李亨才答应了。至德元年(公元756年)七月,大唐肃宗皇帝即位于灵武城南楼,群臣舞蹈,肃宗李亨流涕殻ъぁ
  尊玄宗曰上皇天帝,赦天下,改元。
  以杜鸿渐、崔漪并知中书舍人事,裴冕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改关内采访使为节度使,以前蒲关防御使吕崇贲徒治安化。
  以陈仓令薛景仙为扶风太守,兼防御使;
  陇右节度使郭英乂为天水太守,兼防御使。
  
  塞上精兵选入讨贼,只留老弱守边,文武官员不满三十人,披着草莱立在朝廷,制度草创,武人骄慢。大将管崇嗣在朝堂更不靠谱,他背着朝阙坐下(唐朝开会可以坐着),言笑自若。
  三十人中有一个监察御史,名曰李勉,原来是李元懿的曾孙。作为监察御史,李勉弹劾了没大没小的管崇嗣,系于有司(也是个帐篷)。
  管崇嗣吓得屁滚尿流,李亨特别原谅了他,叹曰:“吾有李勉,朝廷始尊!”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李隆基成了太上皇。
  但这本就是他的意思,李亨派使者去找李隆基,把事情告诉他。
  
  来灵武(宁夏)投奔的人越来越多了,八月份,一位诗人从鄜州前往灵武投奔,却不料半路上被叛军俘虏。
  杜甫,原本可以凭借这次机会,在政治舞台上一展拳脚,也可以当一个忧国忧民的好官。
  只可惜,天意弄人,他被一伙贼人抓到了长安,没人管他的死活。
  
  杜甫看到了长安破败的场景,他被困在安禄山统治的长安,一直到了第二年的三月,春回大地,城中却荒凉无比。长安街巷,树上的鸟儿还像十年前那样鸣叫,可是,听起来怎么就那么惊心呢?几个月未曾有家书到来,家里人也不知道是死是活,所有人都面临着饥饿和死亡。
  杜甫已经四十多岁了,几个月内愁白了头发,头发几乎掉光,他的发簪都快插不住了。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安禄山在长安很逍遥,海吃海喝,又让孙孝哲杀了大唐的霍国长公主及王妃、附马。地点是在崇仁坊,方式是剜心,用来祭奠他的儿子。以前,但凡和高力士、杨国忠有关系的人,他都抓起来杀了,一共抓了83人,把他们押赴街道,用铁棍捅烂头盖骨,杠杆一样撬起脑盖,淌出脑浆。
  血流成河,朱雀大街成了死尸的地方。
  安禄山还不满意,又让人抓捕了皇孙和郡县的县令、太守,二十余人全部惨死。
  
  安禄山以前见过李隆基酺宴,设太常雅乐坐部、立部,鼓吹、胡乐、教坊、府县散乐、杂戏;又以山车、陆船载乐往来;又出宫人舞《霓裳羽衣》;又教舞马百匹,衔杯上寿;又引犀、象入场,或拜或舞。
  安禄山很喜欢,在长安,就让人搜捕乐工,运载乐器、舞衣,驱舞马、犀、象,全部抓到洛阳去先给自己留着。安禄山在凝碧池大宴群臣,喜欢奏乐。梨园子弟演奏的时候,贼军守卫都拿着砍刀立在旁边,有谁哭的,就一刀下去。安禄山根本就不是欣赏音乐,而是在显示自己的心胸。
  
  有乐工雷海清不胜悲愤,将乐器砸在地上,向西恸哭起来。
  安禄山大怒,当场让人绑起来送到试马殿前,让人把他肢解了。
  
  安禄山听说,他来以前,长安城的百姓有进宫偷宝贝的,等得了府库宝贝,他还不满足,让人下去抢劫,搜刮民财。抢了三天,原本家里的一文铜钱,也都被贼军抢光了。这还是不满足,他又让县府推敲,一丝一毫的私人财产,都要给他上交。连引搜捕,支蔓无穷,民间哀哭,益思唐室。

 第四十七章
  
  
  李隆基爱民如子,只是犯了二十多年的糊涂。
  但从安禄山拿下潼关以后,李隆基空前清醒。世界没有什么坐享其成的道理,也没有什么一定是一定的。在咸阳的时候,他曾问高力士:“朝臣都是谁该跟着,谁该不来?”高力士说:“张均、张垍父子受陛下恩最深,连戚里都受了恩惠,一定先来。如今都传说房琯应该为相,但陛下不用,安禄山以前推荐过他,他大概不回来了。”
  李隆基摆摆手,说:“事未可知。”
  
  于是,陈希烈、张均、张垍都当了安禄山的官。而房琯却跟来了,李隆基问他张均、张垍兄弟两个在哪里,房琯说:“臣想让他们一起来,他们逗留不进。看他们的意思,是有自己的想法吧。”
  李隆基扭头看着高力士:“朕就知道会这样!”
  但大家都还不知道张垍究竟在干嘛,李隆基先任命他为文部侍郎、同平章事。
  
  太上皇李隆基下制:
  以太子李享充天下兵马元帅,领朔方、河东、河北、平卢节度都使,南取长安、洛阳。
  以御史中丞裴冕兼左庶子,陇西郡司马刘秩试守右庶子;
  永王李璘充山南东道、岭南、黔中、江南西道节度都使,以少府监窦绍为之傅,长沙太守李岘为都副大使;
  盛王李琦充广陵大都督,领江南东路及淮南、河南等路节度都使,以前江陵都督府长史刘汇为之傅,广陵郡长史李成式为都副大使;
  丰王李珙充武威都督,仍领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等路节度都使,以陇西太守济阴邓景山为之傅,充都副大使。
  应须士马、甲仗、粮赐等,并于当路自供。
  其诸路本节度使虢王巨等并依前充使。
  其署置官属及本路郡县官,并任自简择,署讫闻奏。
  
  盛王李琦和丰王丰李珙都没成行,只有永王李璘去当了南道的节度使。另外,各方节度又升格,扩大领导面积,南方诸郡县纷纷划入五府经略、五溪经略和东西两道。李隆基下的这个制,产生了一个局面,那就是,原本各地都只是听说潼关失守,也不知道李隆基的车驾到了哪里,如今传令天下,大家才知道,他是往剑南逃去了。
  李隆基的车驾行驶到了巴西(重庆西),巴郡太守崔涣早早就等候在此,李隆基不顾旅途劳顿,竟和他聊了起来。他发现崔涣是个贤才,而等崔涣退下去后,房琯又出来向李隆基推荐他,即日,拜崔涣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以韦见素为左相。
  
  灵武方面,肃宗李亨同志正在广交豪杰,招纳贤士,虽说许多人和杜甫一样,不幸落入贼人的手中,贼人也不把人才当人才用,但如今,来灵武投奔的人真是越来越多了。李亨很欣喜,而李隆基听说此事后,也高兴得感叹:“我儿得了民心,我把皇位传给他,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呐!”
  李亨从马嵬驿北行后,听说一个叫李泌(读音:李秘)的儒生名震天下,立刻亲自写信,让他赶紧到灵武约会。
  
  李泌算是安全地来到了灵武,来到了李亨的面前。
  李亨回想着人们所说的,关于李泌的故事。
  
  李泌,字长源,开元十年(公元722年)生人,魏朝八柱国李弼六世孙,徙居京兆(长安)。李泌七岁能为文,开元十六年,作为一名优秀、认学的帝王,李隆基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禁中诘难大会,与会者都是大学者,推究儒、释、道三家经典,辩论答复。一群学者之中,有一个九岁的小孩,名曰员俶者,词辩注射,驳得众人哑口无言。
  李隆基着实吃了一惊,他对在场的学者说:“员半千是他爷爷,他这么厉害,也不是偶然的。”
  接着,他问小孩:“你认识的小孩里面,有比得过你的吗?”
  
  李隆基原本就是这么一问,他知道没人可与员俶比。可小孩却给李隆基跪下来,答曰:“舅舅有个儿子,李泌,比臣强!”
  此言一出,引起了爆炸般的效应,李隆基激动地不知道该把手放在哪里,他让人赶紧去请这个李泌,只有六岁的李泌。李泌到了,因为人小,地方也远,所以这才磨磨唧唧地倒了。此时,玄元皇帝李隆基早就开完辩论赛,正和燕国公张说一起看棋,见李泌来了,李隆基见小屁孩来了,决心给他个下马威。
  
  他看着棋盘问张说:“你说怎么试试这孩子的才华?”
  张说看着可爱的李泌:“臣觉得,让他作赋,名曰《方圆动静》不错。”
  李泌也不拘谨,来回走动踱步:“愿闻其略!”
  张说张口就来:“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李泌灿然一笑,随口应答:“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张说木讷地瞧着这个孩子,转身朝向李隆基,拜了拜:“恭喜陛下,陛下得了神童!”李隆基大喜:“这孩子的精神,可真比他小身板大得厉害!”言罢,赐给了李泌绢帛,还给他家专门写了一封信,曰:“你家可得好好养着他!”
  宰相张九龄,因特别喜欢这个小孩,常常引他到自己的书房和卧室聊天。这时候,张九龄正和严挺之、萧诚当好友,严挺之恶心萧诚为人奸诈,让张九龄去他家跟丫断绝关系。张九龄起身道:“严兄待人太刻薄了,萧兄为人软美,不也很值得欣赏吗?”言罢,还让左右去请萧诚。
  
  小朋友当时在场,忽然蹦跶起来,责问张九龄:“张公出身布衣,靠着自己正直官至宰相,您喜欢软美?”
  张九龄低头一看,见李泌站那里,一脸正气。他大惊失色,严肃起来,拜了拜李泌,呼之为“小友”。
  
  这么多年过去了,李泌也长大了,但他一直就没停下学习,总是在读书写字。不过该生年少轻狂的时代,竟然迷恋方术,喜欢《易经》,去嵩山、华山、终南山寻仙问药,自称要找到神仙不死之术。一直寻了二十年,到了天宝年间,他颠颠儿跑到朝堂上,献上了一篇《复明堂九鼎议》。
  真是莫名其妙。
  李隆基想起来了,这个李泌,就是二十年前的李泌,他怎么成了道士?
  
  李隆基当即召来李泌,让他给自己讲《老子》,李泌依然强才,于是待诏翰林,仍供奉东宫。就这样,李泌和皇太子李忠(当时还不是李亨)认识了。李忠很欣赏李泌,对他很好。可这个李泌,老是惹麻烦,先不说李忠被废,往后他作诗讽刺杨国忠、安禄山,两方面都得罪了,于是被杨国忠厌恶,把他埋汰到了蕲春郡。
  李泌才不吃奸臣的气,干脆不做什么狗屁官,在颍阳隐居了起来。
  
  李亨看着李泌,大喜之下,竟然要求和他一起睡觉。(不要邪恶)
  二人出则并驾齐驱,入则同榻而坐,李亨想要做什么事,甚至任用、罢免将相这类的大事,事前都会咨询一下李泌,言无不从。李亨觉得,李泌你也别当我老师了,你就给我当右相得了。李泌说:“陛下待我如宾朋好友,这就已经比宰相还好,何必屈了臣的志向,非让我当官呢?”
  李泌,你说这话什么意思?
  
  我出来,一不为当官,二不为钱财,不求富贵,不图名达,只为天下公心!
  这样的人,天下太平,官员享福的时候,你看不到,如今天下大乱,挽狂澜者,才会另类一般的出现。
  
  状况很糟糕,同罗、突厥和安禄山达成了共识,那就是使者去长安出差,至于边境,各酋长相约联合,邀请各色贼人参与,一起抄了唐朝最后一道防线。李亨闻之,听了李泌的建议,不打算出兵(出兵也出不了多少),而是派了几个能说会道的使者去宣慰,使者回来,汇报说,大家还是讲道理的多,降服者甚众。
  安禄山心里还微微有些恼火,他派人去入寇扶风,也被薛景仙揍了回去。
  他又派高嵩,拿着敕书、缯彩,一大批的宝贝,去引诱河、陇的将士,高耸先生刚到了大震关,就被唐使郭英乂给活捉砍了头。
  
  这么多的麻烦事,好在有李泌,也有张良娣。
  张良娣是李亨的结发夫妻,心灵手巧,让李亨很喜欢。逃亡的每一天,张良娣都不离左右,也从来不叫一声苦。
  夜里睡觉,良娣喜欢睡在外面。李亨问她:“你这是做什么?”良娣说:“怕有人行刺你,让他先刺我!”李亨说:“御贼不是女人该干的事啊。”良娣说:“仓促之际,妾以身挡剑,殿下可以从后头逃出去,好歹也有时间啊。”
  
  很巧的是,到了灵武,张良娣就生了。
  产子的月子还没做够,第三天,她就爬起来,为战士们缝衣。
  李亨心疼她,让她别干活。张良娣却说:“这不是臣妾自己养自己的时候,大家都在卖命,我只是为大家缝缝衣裳。”
  
  李亨没有哭,他只是暗自发誓,等有条件了,宁死也要让这个女人过上最幸福的日子。

第四十八章
  
  
  同罗、突厥贼军逃跑了,逃跑之前,他们还制造了很多混乱。京兆尹崔光远,先前降了安禄山,安禄山到来,还开了城门迎接。如今,他见安禄山的友军撤退,以为贼军都走了,便脱下安禄山送的官服,率领下属,将安禄山的亲信孙孝哲的宅子围了起来。
  孙孝哲,重点介绍一下,此人的老娘和安禄山上床,因此他被重用。该生杀人果断,屠杀平民无数,生活奢侈,视金钱如粪土。
  
  崔光远的行动失败了,因为孙孝哲不在家,他把情况汇报给了安禄山,安禄山拍肚子(他拍不着大腿)大呼上当。乃令人追捕,崔光远见情况不妙,撒丫子就跑,还叫上了长安令苏震,领着府、县官的十几个卧底一起逃到了灵武。
  李亨以崔光远为御史大夫兼京兆尹,派他到渭北招集吏民;以苏震为中丞,苏震,苏瑰之孙。
  
  灵武方面的兵马越来越多了,河西节度副使李嗣业的五千兵马到来。只不过,原本李嗣业是按兵不动,观察一下再说。
  绥德府的折冲段秀实过来骂他:“哪有君父告急而臣子呆在这里装疯卖傻不出兵的!特进经常自称大丈夫,今天这情况,看起来,你也就跟娘娘腔差不多!”李嗣业惭愧至极,发飙曰:“我是大丈夫!”于是如数发兵,以段秀实自副,领着到行在。
  李亨又从安西征兵,行军司马李栖筠发精兵七千人,鼓励这般精锐一番忠义,派遣他们来到了灵武。
  不久后,郭子仪的五万兵马,从河北而来,灵武军气势强盛,大家终于敢去想复兴大计了。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八月初一,李亨任郭子仪为武部尚书、灵武长史,以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北都留守,并同平章事。
  李光弼以景城、河间兵五千赴太原。
  
  战场方面,令狐潮围攻雍丘,围了四十多天,朝廷也没给雍丘下任何命令。后来,令狐潮才知道,原来玄宗皇帝已经去了蜀地,于是,他给张巡写信,让张巡赶紧投降算了。张巡手底下有六位大将,都是朝廷的开府、特进,他们劝张巡,我方兵力根本不可能取胜,死磕等于等死,不如投降。
  张巡看是城中六位大将,也不好拒绝,便点头答应了。
  
  雍丘亡了,很快就会被贼军占领。
  只是,众人太小瞧张巡这人了。张巡许诺,第二日,却在堂上设了一张天子画像,领着一般将士上朝给李隆基同学请安,众人听张巡慷慨陈词,挥泪痛哭。于是,张巡派人去“请”六将,让人绑了,斥责一番,当场斩杀。
  将士们以后就跟张巡走了,守住家园,宁死不屈。
  
  然而,战斗是讲究智慧的,不能光凭着一身肝胆。
  夜里,张巡派人缒下城墙,令狐潮大喜,他就知道张巡这小子没安什么好心,贼军的一万弓箭手发掘有人下城,于是发射,箭如雨下,顷刻间,那些被缒下来的许多人就死得没了动静。贼军很欢喜,张巡的神色却很凝重,他淡定地下令:“把缒下去的稻草人给我拉上来!”
  这夜,黑衣稻草人身上,足足取下了十万只箭。
  
  第二夜,张巡又派稻草人下去,贼军射了几下,知道又是张巡搞怪,便回去歇了。
  第三夜,……
  第四夜,贼军都懒得跟张巡这样的弱智较量了,见有黑衣稻草人下来,大家哈哈大笑,笑得蛋疼。
  
  于是,在最后一个夜晚,张巡缒下了真人。
  五百黑衣壮士下城,朝着敌营有火的方向去了,等到了贼军大营附近,令狐潮的兵才发现有人不吭声地冲来了。弓箭这种远距离作战武器完全没了用场,而大家一大半都在睡觉,守夜的也都不是守夜,而是在手淫。等张巡的猛士杀来,数万人不知道该往哪里跑,黑衣人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将贼硬搞成了篝火。
  死士趁乱砍杀,贼兵奔逃十余里,等跑了很长时间,令狐潮才发现追的人只有五百个,他羞红了脸,表示加强兵马,又撵了回去,黑衣人赶紧往回撤,令狐潮再次成功围住了雍丘,只不过,他发现……
  
  张巡的郎将雷万春和令狐潮对话,话没说几句,贼兵就忍不住手贱,发射弓弩,射中了雷万春的脸六箭。可令人震惊的是,雷万春竟然一动不动,跟个木头似的。贼兵认为那东西肯定是张巡造的机器人,否则也不会脸上插了六个窟窿还岿然不动。令狐潮也痴呆了,他让人去仔细瞧瞧是真人还是假人。
  探子回报,真是雷万春。
  令狐潮大惊,他看着张巡大呼:“我算是见识你军令了,可是你干得过天意吗?”
  
  张巡大呼:“君连人伦都不晓得,还跟我说天道?!”
  令狐潮无语。
  
  双方陷入了无聊中,一刻钟后,忽然城门大开,张巡带着一帮人又来闹事了,杀了贼军一百多人,还抓了贼军的十四名将领,大摇大摆地回去了。令狐潮真是害怕,和其他人一商量,这个雍丘也别围了,就算抓了,也不如死的人多。
  众人举手赞成,于是,贼军逃入陈留,不敢再打。
  
  但贼军手痒,不打雍丘,他们用步兵和骑兵七千人,屯在了白沙涡。
  这地方惹眼,但绝不是打张巡的,因为贼军真不想招惹他。贼军不想招惹张巡,并不代表着张巡不想招惹贼军。半夜,他带着兵马又搞了一次偷袭,将这七千个贼军几乎全部端掉。怕碰见大军,无法继续作战,张巡赶紧回撤。半路到了桃陵,又碰见贼军的救兵四百多人,张巡立刻发挥战术,将这帮人全部活捉。
  张巡审视着这群人,他宣布,凡是妫、檀及胡兵,全部斩杀,荥阳、陈留的胁从兵,皆散令归业。
  
  但眼前的一幕是,这两地被胁从的人都愿意跟着张巡干。事情传播了出去,几日内,民众争相摆脱贼军控制,投奔张巡,足足有一万多户。
  
  此时,颜真卿同志治下的九门又引起了史思明和蔡希德的注意,他俩领了一万人,在南面攻九门。
  十日未下,史思明觉得很丢人。
  然而,九门终于支撑不住,竟然降了。史思明很高兴,登城阅兵,被埋伏在城上的伏兵揍了个鼻青脸肿。
  
  事实证明,九门是他娘的伪降!
  事实还证明,史思明虽然一直很苦逼,但还是很机灵的。
  他见情况不妙,赶紧跳楼,从城墙上,史思明这么大的一个自由落体掉到了地上,还被鹿角穿透了左胸。好在史思明命大,骨折没把心脏和肺扎破,他呜呜哭了一场,连夜逃回了博陵。
  
  平原太守颜真卿写好了九门事件,装成蜡丸(古代普通百姓照明用品,即便被抓也漏不了馅儿),送到了灵武。李亨以颜真卿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依前河北招讨、采访、处置使,并致赦书,也用蜡丸包好送到。颜真卿将事情公布给河北诸郡,又遣人颁于河南、江、淮。
  从此,诸道国人,才晓得李亨在灵武即位了,复国的雄心壮志,从此坚定不移。
  
  还我山河!
  
  当大唐子民愤怒地高呼“还我山河”的时候,史思明怒了,他肋骨被插,深感丢人,他要报仇。
  带着极度愤怒的情绪,他再度领着大军,挥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